首页 > 文章中心 > 校园安全管理策略

校园安全管理策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校园安全管理策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校园安全管理策略

校园安全管理策略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校园安全管理;现状;策略

最近几年来,小学校园恶性安全事故不断出现,而且一些事件令人感觉触目惊心,安全事故问题不但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而且还有愈演愈烈之势,这就使得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那么,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防范学校安全事故,真正使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得到有效改善,已经成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难题。笔者认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边缘化运作状态必须引起学校领导的充分重视,专门化与专业化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要求必须尽快提上议事日程并及早付诸实践,以保证学校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学校自身的环境安全。

一、小学校园安全管理工作长期处于边缘化运作的状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急剧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社会矛盾的凸显,影响了小学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由于小学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在长期以来处于一种边缘化的运作状态,即出现事故时引起人们的注意,等事故过后人们又将其长期搁置,从而使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呈现出安全事故频发、事故源复杂多变、学生遭受伤害严重等特点,有些甚至危及学生和教师的生命财产安全,给教育事业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学校安全管理工作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陷入了“内忧外患”的状态中。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 1.6 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其中,平均每天有 44人死于食物中毒、溺水、交通和其他安全事故。针对这种情况,教育部及中央各部委多次下发文件,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政策和部门规章,各地方政府响应中央号召,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配套的学校安全管理条例和细则,但学校安全事故依然没有得到根本遏制。

学校安全事故频发,其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比如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对学生的影响,学校安全管理意识淡薄,学生的身心发展不成熟,遇到事情容易冲动,社会交通与治安形势复杂多样,社会的协作共管机制有待发展和完善等。在这众多原因中,学校系统内部的安全管理运行不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它的直接导因应当是学校安全管理机构的不健全,以及学校安全管理人员配备的不足。在学校安全管理的一些研究中,笔者发现,当说起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时,许多校长和副校长等负责安全管理工作的学校主要领导都用“如履薄冰”“诚惶诚恐”“战战兢兢”“焦头烂额”“疲于应付”等词语形容。应当说,很大一部分学校领导在学校安全问题上的态度是十分重视的,他们也为此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在有效防范安全事故发生上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我们看到,其效果往往并不是特别理想。当学校发生安全事故后,不少校长亲力亲为,在安全事故现场孤军作战、疲于奔命,他们的焦灼心态表明了他们对学校安全事故的重视,同时也展示了学校安全事故就像是绑在学校身上的一颗定时炸弹,一不小心就会出现警报。这使学校领导长期陷于事故处理的纷争中不能自拔,无奈地将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视为可怕的“紧箍咒”。

二、应对的策略:设立专门机构并配备专业人员

综观全球,学校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的教育难题。保障财产及相关人员的安全,被坚定地视为学校管理系统的一项首要任务。从发达国家学校安全管理的经验来看,学校安全管理的C呕与专业化是学校管理工作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也是从根本上去解决和预防校园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学校安全管理的专门化,就是要将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从整体的学校管理职责中独立出来,像学校教学工作和德育工作一样,将其视为一个独立的部分,来实行专事专管、各司其职。

学校安全管理的专业化,就是将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机构和人员进行一种专门化和专业化的训练,从而保障学校的安全,预防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因为学校安全管理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它要求学校安全管理的从业人员必须掌握专业的安全知识和技能,从而能够有效巩固并不断发展这一专业的地位。

1.设立学校安全管理的专门机构

开展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是要有完善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这种专门的学校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不同于人们过去认为的“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安全管理机构的责任是全权负责学校安全管理的计划制定、安全方案的实施、督促检查、预测评估以及危机干预等学校安全系统工作的常设机构链或机构群,而“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往往是在学校发生安全事故后,学校领导根据情况临时组建起来的应急处理班子,这种班子里的人员多数是学校的管理者和领导层,对安全事故的处理并没有进行专业化的训练或很少进行相关的培训。

2. 配备学校安全管理的专业人员

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是关系学校全体师生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身心健康等各方面安全的重要工作,因此学校安全管理机构必须配备专业的安全从业人员及合作团队,来共同完成学校安全管理的工作。学校管理安全从业人员的专业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入职前的安全从业资格审查;二是入职后的继续教育与培训。从学校内部环境来说,保卫人员应当成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从业人员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部分中小学校的保卫人员(主要是学校的门卫),除了很少一部分经过正规的安全培训机构培训、来自正规的保安公司的职员,很大一部分是社会上的退休或者下岗闲散人员,这些保安人员在入职后也没有经过系统的安全培训,他们无法胜任现代学校安全管理工作。

为保证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学校安全管理的专业人员除了包括很大一部分的学校保卫人员,还应该包括一定数量的专职校医、专业心理医生以及驻校法律顾问等。事实表明,只有把各种相关的安全管理专业人员配备齐全,并定期进行教育培训和专业考核,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才能在专业力量的支撑下发挥合力效应。

三、小结

学校安全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问题,事关每个家庭的幸福快乐,也事关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我们应该对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大的社会环境背景下,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要从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中独立出来,既要设立相关的学校安全管理机构,对出现过的一些安全事故进行分析和研究,防止其重演,又要配备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对其进行专业的培训和管理,以确保学校师生的安全。

参考文献:

[1]裴 岩.中小学校校长安全管理案头手册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校园安全管理策略范文第2篇

论文摘 要: 网络安全建设是确保高职院校图书馆正常提供各种数字化服务的重要工作,也是构建高职院校安全稳定数字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作者基于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网络安全影响因素分析,结合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实际,提出了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安全管理策略。  

  

一、前言  

  

随着internet的普及和广泛发展,当今社会已进入了网络信息高速流通的时代,它使信息与信息之间的距离拉近了,计算机网络被广泛应用于越来越多的专业领域,包括传统学科图书馆学。随着数字图书馆的概念提出和在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广泛应用,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实现网络安全是保证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健康发展的基础保障。因此,全面分析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安全影响因素,制定和实施行之有效的网络安全管理策略,对构建安全稳定的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二、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安全概述  

  

网络安全涉及的保护对象为网络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及系统中的数据。因此,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网络安全管理也可以概括为对维护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这一网络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及数据的正常安全运行的一系列管理工作内容。  

  

三、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安全影响因素  

  

当下,大部分高职院校搭建网络时选择采用树型加星型的混合型拓扑结构,采用以太网标准,用五类或超五类双绞线进行综合布线,将宽带或专线接入网络中的路由器,从而与外网相联,最终实现信息交换,同时在多校区院校多数采用光纤进行中长距离连接。而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依建在学院的计算机大网络系统中,成为其一部分,因此大网络的安全管理对数字图书馆的安全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几点涉及数字图书馆日常管理中的影响因素。  

(一)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影响因素  

黑客、木马、病毒这类危害网络安全的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相应的各类防病毒技术也日新月异,计算机技术应用层次成为影响网络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  

1.硬件技术因素。部分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受旧有规划、经费限制等原因制约,以致网络设备老旧换代缓慢,致使网络运行稳定性、兼容性差。  

2.软件技术因素。大量的计算机病毒和木马在互联网上传播,而其中的大部分病毒和木马都是利用了用户计算机上的各种软件系统的漏洞进行传播与扩散。越来越多的通讯及共享软件技术在系统普通用户中推广应用,加速了形式多样的安全漏洞的出现。在新的软件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对其安全管理的培训。  

(二)人员配备因素  

虽然随着图书馆信息化的进一步深入,不少高职院校图书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解决网络安全人才配备的问题,如引进计算机专业人才、增加现有工作人员的网络安全技术培训等。但这些只是初步改善了网络安全管理人才上的数量配置问题,而事实上由于人员所拥有的经验、专业系统性等方面因素也存在着差异,最终影响网络安全管理效果。同时各级管理人员及基层操作人员在安全水平与意识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往往造成上下理解不同,操作无法规范化,致使网络安全方面的措施很难达到预期的成效。  

四、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安全管理策略  

  

(一)建立和落实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作为加强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网络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必须提高全馆对网络安全管理规范化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建立。  

1.建立网络硬件维护、使用及维修制度。  

定期做好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硬件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是加强数字图书馆网络安全管理在硬件技术方面的重要措施。在日常工作体系中,针对中心机房、服务器、中心交换机、二级交换机和hub等网络中的关键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建立周期性的检查、维护制度,明确各类设备的管理与使用责任分工至具体管理人员,建立维修文档跟踪机制,确保网络安全管理系统运转顺畅。  

在周期性的维护工作期间,要重视设备所处环境的卫生状况。良好的外部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这些硬件设备的使用寿命及效果。因此,要保持环境的通风低温、电源常通电压稳定,减少设备的意外断电情况。定期进行环境清洁,尽可能保持密闭,避免过多的灰尘堆积。根据天气的变化,对设备进行防潮防燥工作。  

为数字图书馆系统配备相应的备份、系统恢复硬件设备,这些设备属于保证网络安全系统正常运行的核心。设备更新时,对整体设备的配置及时进行调整,以做到新旧结合合理,并达到物尽其用。  

对于受客观条件限制而必须设置在外部环境下使用的设备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发现物理损坏要及时维修更替。  

2.建立软件维护及使用制度。  

操作系统软件作为支撑软件是用户和计算机的接口,控制网络用户对网络系统的访问及数据的存取,但无论是windows nt还是unix或linux都存在着后门,为病毒侵入和黑客攻击留下了可乘之机[1]。每周应固定对服务器及操作机器进行杀毒、病毒库升级及系统升级工作,及时填补安全漏洞。  

 

数据库系统软件作为实际可运行存储、维护和为应用系统提供数据的软件系统,其具有一套独立的安全认证体制[2]。在管理过程中可运用数据加密技术,设置严密的授权规则,例如:账户、口令和权限控制等访问控制方法。同时,尽量避免与操作系统的安全认证体制捆绑,例如,避免数据库系统与操作系统使用相同的管理员用户名及密码。保持数据库系统在磁盘上与其他应用程序的相互独立性,保证在操作系统不安全的情况下,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最大限度地不被损坏。 

应用软件作为满足用户应用需求而提供的那部分软件,拓宽了操作系统的应用领域。但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也增加了因其不完善性造成的网络安全漏洞,因此在应用软件使用及选择上应进行规范控制,特别是针对基层计算机的应用软件安装管理上。在满足业务需要的同时应适当规范使用范围,例如:对于p2p软件,应限制在少数业务计算机中使用。对于前台检索机的ie浏览器应设置严格的上网分级审查级别,避免读者在使用时误入不良网站而引起病毒及木马感染,从而影响整个数字图书馆系统的网络安全。 

除对以上三类软件建立日常维护制度外,同时把周期性的系统备份及数据备份列入软件维护制度中。例如:对数字资源服务器的整体操作环境和重要的数据库系统进行备份,以避免在出现重大网络安全事故导致数字图书馆系统数据出现丢失时,无法尽快恢复或重建系统数据。 

3.建立突况处理机制。 

数字图书馆系统较常发生的突况分为:一是自然灾害,指天灾引起的网络与系统的损坏;二是事故灾难,指电力中断、设备故障引起的网络与系统的损坏;三是人为破坏,指人为破坏网络设备设施,黑客攻击等引起的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网络安全突发事件虽然有不可预见性,但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也可摸索出一般的发生规律。而针对其建立的处理机制,就是立足对规律的总结,做好事前的预防及事后的补救工作。例如:在特殊气候来临前,设备的提前转移,环境的检查加固;在系统无法正常运行时,起用备用系统的处理流程,等等。 

4.制定网络安全管理人员操作手册。 

在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专业队伍的建设中,除了选派配备责任心强、网络应用技术熟练的人员担任管理职务外,并要建立一套有明确指引的网络安全管理人员操作手册,以保证管理人员在处理各项网络安全事务时,有根可寻、有源可溯,以避免因失误操作引起进一步的安全问题。 

(二)加强各级用户的网络安全培训 

据权威部门统计结果表明,网络上的安全攻击事件有70%来自内部攻击[3]。全馆的各级领导、部门工作人员和读者应加强数字图书馆系统的网络安全意识,并首先从培训开始。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定期举办相关讲座,培训,考核等内容,这样既可使工作人员学到更多的网络安全知识,又可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及参与感。 

为达到最佳效果,各类培训应根据人员特质来设定。专职专岗的管理人员多参与校外最新专业技能的培训课程;部门工作人员的培训内容以日常操作规范、防病毒及系统优化等内容为主。而普通读者在每年的新生教育中,融入上网守则、计算机的信息安全保护和病毒防范等知识的培训。 

 

五、结语 

 

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快速发展,严防黑客入侵、努力保障网络安全,不但是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化发展的基本需求,而且对全院的整体数字信息化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各级领导与工作人员应该对网络安全问题给予高度的重视。通过实施有效的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安全管理策略能有效减少数字图书馆系统受网络安全隐患的困扰。但要构建和维护一个长期稳定的数字图书馆运行网络环境和更好地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并不是几个人或短期行为就能解决的事,更需要建立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增强安全防范的意识,采取安全防范技术措施,提高网络安全水平和防范能力,降低各种不安全因素的长效工作机制。 

 

参考文献: 

[1]孟庆昌,朱欣源.操作系统.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校园安全管理策略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小学;校园安全文化;建设途径

文化是人类活动的成果,同时又是人自觉地接受文化并通过文化的哺育形成思维、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不仅是提升全体师生安全文明素养的有效手段,更是创建和谐、平安校园的基础,这是时代赋予学校的责任,也是学校持续发展的要求。然而,由于人们对校园安全文化内涵认识的不足、安全文化评价体系的缺乏等原因,导致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中存在着“重制度轻落实、重个别轻整体、重形式轻教育”等问题。因此,正确认识中小学校园安全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思考和构建校园安全文化的策略,是提升学校办学层次和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校园安全文化的内涵及其功能

校园安全文化源于“安全文化”概念,也从属于“安全文化”与“校园文化”范畴。安全文化概念最早是由国际核安全咨询组于1986年针对核电站的安全问题而提出的[1]。1991年国际原子能组织在《安全文化》报告中指出,“安全文化是指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1993年国际核设施安全顾问委员会指出,“安全文化是决定组织的安全与健康管理承诺、风格和效率的那些个体或组织的价值观、态度、认知、胜任力以及行为模式的产物。”[2]在我国习惯上把“安全文化”理解为“在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为维护安全而创造的各类物态产品及形成的意识形态的总和。”[3]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安全是指个体或系统不受侵害和破坏。由此,“校园安全文化”可简单理解为:学校师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所创造和形成的使师生个体或学校免受侵害和破坏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

近年来,校园安全事故屡见不鲜,从踩踏、火灾、自杀、校园暴力事故到交通、溺水、饮食中毒等意外伤害事件的不断发生,涉及青少年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安全隐患有 20 种之多,危险时时在演绎,安全需要从“文化”抓起。因此,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与研究已成为当前热点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学者对校园安全文化的含义理解不同。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重视安全管理制度。如“校园安全文化是指将学校安全理念和安全价值观表现在决策和管理者的态度及行为中,落实在学校的管理制度中。”[4]二是重视安全素养与环境。如“校园安全文化是在长期办学、育人、发展实践中,为保障师生员工的安全,建立完善和谐的安全环境,并使全体师生员工形成良好的安全价值观、态度和素质,从而积累的具有高校特色的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的总和。”[5]三是重视安全群体氛围。如“校园安全文化是指由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以学校安全理念和安全价值观为核心的观念文化,把行为文化、管理文化和物态文化相统一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6]

不管人们对校园安全文化概念如何界定,但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只有一个,即“保护好学校和师生员工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创造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文化是人们在文明进程中不断习得和积累的并为自身所默认且潜在地主导人的思想、行为以及习惯等一系列知识、经验、感受等的总和。[7]把安全引入到校园文化之中,就是学校要倡导安全的精神、理念与行为等。因此,我们理解“校园安全文化”的内涵时,应考虑以下方面:一是以平安取胜。所谓“平安取胜”就是指学校通过提供各种优质的服务和环境等途径来达到平安、文明的校园形象。如一些学校提出“一切为了师生的安全”等信条就是以平安取胜之举。二是以群体参与。所谓“群体参与”是指校园安全文化要被全体师生所认同与参与,包括高质量的安全教育、执行严格的安全规范以及应急自救技能等。换句话说,就是校园安全文化必须在全校内、全方面地导入,使全体师生具有安全意识与安全行为。三是以系统构建。校园安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包括物态文化,还应包括管理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安全物态文化是指安全防范的装备和设施等;安全管理文化是指安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管理规章制度等;安全行为文化是指安全思维、安全操作、安全指挥和应急自救技能等;安全精神文化指有关安全的知识、观念、意识、价值等。

联合国教科文指出:“实现发展的动力实际上存在于文化之中,……文化是实现发展的摇篮。”[8]安全文化是安全系统有效性的决定因素,个体对组织安全文化的感受支配着其安全行为,校园安全文化决定着安全系统要素是否有效地作用。因此,全体师生安全文化的观念和行为的形成以及有效实践校园安全文化策略,应该创建和拥有一种安全型的校园文化。校园安全文化作为集体价值和行为准则的集合体,具有以下功能:

(1)导向与育人功能。校园安全文化是一种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能引导全体师生主动地按“安全要求”采取行动,并获得安全知识,形成安全思想、安全心理、安全情感和安全规范行为等安全文化素养。

(2)约束与保障功能。校园安全文化为全体师生提供了一套安全判断标准和行为规范,规定了做哪些是安全的,做哪些是不安全的,一旦有违背校园安全文化的言行,就会受到群体的舆论压力,促进其修正,从而保障校园的财产、生命和师生的生命素养提高。

(3)规范与创新功能。校园安全文化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师生员工的教育过程。当安全观念、安全伦理道德在师生员工的思想上扎根后, 师生员工就会积极主动地了解掌握安全科技知识, 就会自觉地按学校安全管理的要求去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并能够孕育出新的安全思想、新的安全技术和新的安全操作方式。

二、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中小学生是弱势群体,容易受到伤害,也最受家长的关心。有关调查表明,中小学生每年的非正常死亡人数都在 1 万人以上,即平均每天约 40 多名学生因各类事故死亡,相当于一个教学班的人数。[9]导致中小学生伤亡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切实建设好校园安全文化,做好师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不仅关系到人身和财产安全,也关系到学校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更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安全稳定。目前,学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但总体上看,我国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仍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

1.注重安全制度建设轻具体落实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等各级政府部门近几年先后出台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等一系列学校安全工作政策法规。各地教育系统结合各基层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学校内部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但是在具体的工作实践当中,各地并没有将这些制度落实到位。年度安全考核中,也并非以预先制定的制度为依据,而是看实际学生非正常死亡人数。只要学生非正常死亡人数超过一定的比例,就会导致一票否决。

以某市教育局为例,在各校原有安全制度的基础上,组织力量重新修订了《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学校安全工作岗位职责制度》等二十五项安全工作制度,涉及门卫、消防、食堂、接送车、卫生保健、环境、宿舍等多个方面。每年年初,教育局都会与各校校长签订当年度的《安全责任状》。各校为了表示对安全工作的重视,也制定了许多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但在实际工作中,各校却将这些制度搁在一旁,重视只是口头上与纸面上的意识。考核时,教育局也只盯着非正常死亡数,只要这一指标没有问题,考核肯定顺利通过,甚至可能为优秀。

2.注重个别文化建设轻系统构建

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具广泛性、层次性和系统性等特点,这就要求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架构在精神、物质和行为等相统一的基础上。具体包括安全硬件设施、安全制度、安全组织机构保障、安全文化活动、安全校园网络、心理安全辅导、校园安全精神、安全信念、安全价值取向等。然而,由于校园安全文化内涵缺乏统一认识、评价机制缺乏,导致许多学校在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上重视“个别文化”建设。如有的学校重制度的文本建设,却缺乏安全责任系统与齐管共抓的体系;有的学校重视硬件环境、饮食卫生、体育活动、交通安全等显性安全文化活动,却缺乏心理健康、黄色读物、网络管理等隐性安全隐患的排查与预防;有的学校重视突击性的消防演练等活动,却缺乏必要的日常宣传与渗透。绝大多数学校缺乏完整的目标体系及课程体系。完整的目标体系应该包括培养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文化素养,学校安全保障与服务场所、设施、器物等物态载体,以及健全与之相应的规章制度和预警机制等内容。完整的安全文化教育的课程体系应包括教育目标、课程设置、教材和师资的配备、学分设定、课时安排等方面。

3.注重理论知识讲解轻安全技能培养

学校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安全行为习惯与安全操作能力。然而,“重管理轻教育、重理论轻操作”的学校安全工作的弊病长期存在,影响了学生安全素养的整体提高。许多学校为了加强安全教育,往往存在随机化现象,有的突出检查管理一下;有的强化手机管理、器械管理;有的搞几次安全讲座或消防安全演练以加强安全知识与技能教育。许多安全常识、安全理论学习及安全测验只停留在纸面上,而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应急自救技能、安全操作技能和生活技能的培养却不关心。安全教育活动缺乏系统的计划和周密的安排,从而导致安全意识难以在师生们心中真正树立起来,往往是活动中知道安全重要,过后却抛在脑后。安全工作这根弦时紧时松,难以成为师生们的自觉行动,成为学校安全的一个隐患。

三、加强学校校园安全文化的建设途径

校园安全是校园各项工作的基础,是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最基本的保障。一位安全管理专家指出:“短期安全靠运气,中期安全靠管理,长期安全靠文化。”[10]这深刻揭示了安全工作只有上升到文化层面,才是抓住了校园安全建设的根本和实策。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校园安全文化建设。

1.“树理念、重关怀”是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前提

安全理念是安全文化的核心,它来源于安全工作实践,又指引着安全工作实践。树立“以人为本”及“依法治校”的理念,体现学校安全文化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明确校园安全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学校发展建设服务,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全体师生服务。一是要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观,即在教学组织过程中,要把安全作为考虑一切工作的前提,采取防护、减弱等对策以消除危险因素;二是要培育“安全创造效益、安全促进和谐”的价值观,即安全文化营造与和谐、文明校园联系起来,形成良好的社会形象;三是建立“以人为本、依法管理、全员参与”的方法观,即中小学要把财产安全、人身安全、心理安全教育贯穿到教书育人和培育良好的校风工作之中,并按照相关安全法律、法规、规章等来健全学校自身的安全责任体系和制度体系,以保证人人遵章守法、人人做好自我安全防护;四是树立“安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认识观,从制度、行为、物质、精神等层面整体构建校园安全文化体系,做到时刻警惕、全面推进。

2.“强执行、造氛围”是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保证

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是达到全体师生自主管理、自觉进入安全活动状态,包括安全操作、人际和谐、遵章守纪、自救技能等。事实上,校园安全制度、责任体系等表层的安全文化,都是靠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责任心和工作态度等内在品质去实施的。倘若没有这种品质,再好的制度和规范,实际上都是一纸空文。因此,让每个师生“了解与认同”校园安全文化的内涵与实质、“参与与执行”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要求和安全教育,这是学校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因此,学校要建立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健全学校安全管理组织,定期分析校园及周边安全情况,表扬与激励在安全工作中表现出色的人员,力求在全校范围内做到“认识到位、管理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责任到人”的局面。同时,要通过安全警示、安全宣传及日常渗透等途径加强安全文化氛围的营造。安全警示可包括严令禁止式、严正警告式、严肃要求式和温馨提示式等方式来提醒师生的安全意识的树立。安全宣传可通过主题班会、学生聚会、校园广播、校园网、橱窗板报、专题宣传、影视播放、征文比赛、专项测试、知识竞赛、图片展览、专题讲座、课堂渗透等形式,让师生在日常活动中获得安全知识、感受安全文化、提高安全素质。

3.“健制度、建机制”是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点

安全文化的推行,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安全管理和完美的安全技术措施基础之上。要建立有效的校园安全管理体制,包括健全管理组织体系、责任评价体系、规章制度体系、应急处置体系等。管理组织体系包括校园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校护卫队、安全岗等;责任评价体系包括学校层面与年级层面、教研组层面与班主任层面等安全责任体系;制度体系包括安全治安管理相关制度,校内外集体活动的组织管理制度,外来人员入校管理制度,安全和法制教育制度,值班值日制度,以及与人防、消防、交通等行政职能部门的联系制度。同时,为确保安全防线、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应建议相应的安全管理机制,主要包括检查督导机制、队伍建设机制、创新发展机制、奖惩激励机制等。

4.“抓课程、重教育”是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保障

校园安全管理策略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01

引言

从80年代初至今,高职教育可以算是一位仍在探索与发展中的青年人,由于高职院校的课程计划不同于普通高校,它强调职业性、实用性与岗位针对性,培养的都是专业技术性人才。然而,也由于同样的原因使得许多高职院校在短时间内花大力气培养专业人才的同时没能同步学校的其他软硬件设施。诸如研究课题、培养方式、师资力量、学生素质与心理,甚至是校园安全等领域都存在着漏洞与问题。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高校的一次又一次扩招,很多问题将会愈来愈明显。其中,大学生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团结,而辅导员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对于学校的安全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笔者将以辅导员的身份对怎样进行校园安全管理的工作进行一些探讨。

一、校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分支,高等教育学校,无论是普通高校还是高职学校,认真维护学校安全稳定是实施科教兴国以及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保障,亦是建设平安校园与和谐社会的基础保障。一个较为完善的学生安全管理体系是安全管理工作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它要求高校必须具备系统的安全管理的主体意识,符合自身特点的安全管理制度及配套设施。合理的组织设置和人员配备、充足的资金投入、科学严谨的安全事故反应系统等因素。①

近年来,大学生校园治安、刑事案件的频频发生,越来越的校园安全危机事件受到了来自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一旦预防或是处理不当,将会给正常的教学及生活秩序带来严重的影响。预防工作是校园安全管理的首要环节,英国危机管理专家迈克尔*里杰斯特指出“预防是解决危机的最好方法”。而辅导员,作为战斗在学生工作第一线的指挥者与承担者,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最长,同样的,对学生的影响也就最广泛最直接。辅导员可以通过学生入学教育和日常普通教育等多方面措施,是在校大学生增强安全意识,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提高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机能,从而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今后走进社会而需要进行的工作。因此,作为学校第一道防线的辅导员,需要提升的安全空间很大。

二、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安全素养

辅导员自身需要具备一定的安全知识素养,不断提高自身心理健康及安全教育知识水平,才能更好地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

大部分高职院校中负责校园安全管理的是保卫处,其他部门几乎不参与这项工作。但是,学生一旦遇上紧急或突发困难,第一个求助的往往是班主任或辅导员,笔者所带班级中就曾遇到过丢失钱包的事件,学生第一个打电话求助的是平日跟他们经常联系的辅导员。如果此时辅导员没有第一时间指导并教育学生做出合适的处理方法,那学生所损失的将会更多,除去钱财也将会丢失学生对老师及学校的信任感。因此,尽快且专业地掌握相关校园安全处理方法是辅导员的工作技能之一。

笔者认为我院的保卫处定期给相关辅导员进行谈话式的培训很有帮助,一来可以及时地掌握校园动态(学校组建的保卫武装QQ群会每天更新内容,第一时间将在校园里发现的可疑人员拍照分享),以便各系辅导员根据不同的内容及时展开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二来定期开展这类活动,有助于各系辅导员之间的交流学习,及时更新有关安全知识的技能,也加强了辅导员对安全管理的正确认知,使得校园安全管理不再只是保卫处的工作,从而在各个方面确保学生的安全,维护校园的稳定。

三、提升辅导员的人文关怀

辅导员的工作可谓是繁琐而细小,其需要强大的责任感与职业素养。在处理校园安全事件时,需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我系所开展的“幸福教育”主题活动便是在平时的工作中将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让学生在教室中宿舍里都能感受到浓浓的幸福感,这便要求每一位教师、辅导员都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观点及权利。在安全管理中同样适用,辅导员该是学生在校园里最信任最亲近的人,这样才能在关键时刻第一个掌握信息,提高危机预警能力。

如今的大学生心理构成复杂,来自社会与家庭的各种因素交织组合使得每一位大学生都有其独特的心理特征及心理问题,直接影响着每个人的精神生活。在建立了完善的学生档案之后,辅导员仍需要及时关注所带学生的最新动态,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防卫机制②,培养其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正确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从心底热爱大学生活,热爱自己。

四、总结

高校安全教育工作近年来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高职院校由于自身的特点在这一块领域中更是需要加强认知与学习,因为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不是小事,是关系到社会和谐发展、校园稳定、家庭幸福、学生个人成长的重大事宜。作为辅导员的我们,更应在其中发光发热,真正站好第一班岗。在平时的安全教育工作中积累经验,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素质,关爱每一位学生,成为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以自己的实际努力将“幸福教育”的理念落在实处,作用在每一位学生身上。相信一定可以减少或是避免校园危机事件的发生,保障学生与校园的平安与幸福。

注释:

①汪建云.多学科视角下的高校安全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4(9).

②颜伟.大学生安全问题浅析[J].科技信息,2009,(17):93.心理防卫机制是指人们应付心理应激造成的压力,适应环境而是用的一种策略。大多在不知不觉地运用,可以使人们减轻由于心理压力或挫折而引起的紧张不安、焦虑和痛苦,这是一种在心理上的自我保护方式。

参考文献:

[1]汪建云.多学科视角下的高校安全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4(9).

[2]颜伟.大学生安全问题浅析[J].科技信息,2009(17):93.

[3]钟晓明.高校安全教育的几点思考.教育学论文,2007(18).

校园安全管理策略范文第5篇

一、更新理念是关键

安全工作要“写在纸上,记在心里,抓在手上”,这是我园对每一位教职工提出的一贯要求。每周一次的例会上,负责安全的责任人都要首先通报校园安全管理方面的相关信息,对我园范围内的安全工作进行具体的部署。警钟长鸣,使得园长和各位教师绷紧了安全弦。让教师们把安全渗透幼儿园的常规管理、课堂教学等方面,在每一个细节上抓安全,促安全,保安全。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安全培训,学习,聆听安全教育讲座等等,大大提高了全体教职工的安全意识,并且积极促进社区、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联系,共同为幼儿筑起安全的“防护墙”,邀请派出所的公安人员来我园进行安全知识培训等。通过各类活动,我们惊喜的发现,教师们组织活动中,会不约而同的将创建平安校园的理念渗透其中,我园积极完成各项安全工作任务,目前为止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在安全管理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取得可喜成绩。

二、完善制度是前提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精细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强力推进精细化安全管理并取得效益的基础。为了使幼儿园安全管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结合本园实际,我园制定了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如《一日常规管理制度》、《厨房操作人员管理制度》、《安保人员管理制度》等,制定出切实可行,具有鲜明时效性和针对性的安全管理制度。成立了安全工作小组,实行“园长负责、专人专责、人人有责”的安全工作管理,由于我园安全管理制度符合实际园情,指导性与可行性极强,对平安校园建设工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明确责任是基础

“生命不保,谈何教育?”为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我们遵循“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坚持到底,追究到真”的原则。在每年开学前,都会与班主任教师、配班教师、保洁、厨师、保安等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各自安全责任,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精细网格化管理,做到“一岗双责”,不但健全了制度,而且明确了分工。从而使全园安全管理工作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管理体系,较好地覆盖了幼儿园安全工作的方方面面,实现了幼儿园安全工作的全方位设防。

四、强化措施是保证

幼儿园安全工作头绪较多,涉及教育教学方方面面。每年开学前,我园对校园安全进行全面梳理,将涉及校园安全的绝大部分工作进行规划,出台了《校园安全管理机制》。制定详细的安全工作计划,做到安全工作有理有据,有章可循。开学初组织幼儿观看《开学第一课》,各班召开主题班会进行讨论,并将学习图片资料报幼儿园安保处;定期进行安全消防和避震演练等。

五、狠抓落实是途径

“精细化管理”要求落实到位。有一个公式非常好,“制度+不落实=0”。制度执行力低下是学校安全管理中最大的漏洞,再好的策略也只有成功执行后才能够显示出其价值。为此,我园坚决纠正畏难情绪和掉以轻心的思想,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自我加压,不折不扣地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创造性地开展安全管理工作。

切实开展“安全教育日”主题教育。各班通过安全主题活动、安全知识讲座、安全教育平台、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安全绘画比赛、等幼儿喜闻乐见、生动活泼、图文并茂的形式,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对幼儿多途径地开展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将安全知识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中无形地受到安全知识教育的熏陶。

六、评估反馈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