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培养孩子的独立思维能力

培养孩子的独立思维能力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培养孩子的独立思维能力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培养孩子的独立思维能力

培养孩子的独立思维能力范文第1篇

一、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家庭中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在家庭中一定要培养孩子有始有终的习惯,要培养孩子对自己负责的责任心,千万不能因为学习,就不参加家庭中的任何活动,如扫地、刷碗和叠被子等等,要从每件小事做起,做好每一件小事,养成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其实,生活上的好习惯和学习上的习惯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

作为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中也有一些不容忽视的作用。

1。作为家长,在心理上不能给孩子产生一个监督的作用,让孩子产生一种心理:我是给父母学习的。不能时不时去打扰孩子,应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充分的空间,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尤其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学习由自己来负责。当孩子做完作业时,应由孩子自己去检验自己的作业,而不应由父母代劳,这样父母虽然费力劳神,效果却适得其反,助长了孩子懒散的思想。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小时侯我身体不好,妈妈为了让我早做起作业早休息,常常我在一旁做,妈妈替我在一旁检查,我不用负责,也不用费心,因为不管我做对做错,总有妈妈给我做后盾,因此我养成了粗心的习惯。常常十字有一错,而这个缺点很难纠正。其实培养一个好的习惯不容易,而改变一个天长日久形成的不良习惯更难。所以要从点滴做起,大家一起让孩子从小培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2。家长要形成一个“陪读”的习惯。这里的陪读不单指和孩子一起做作业,一起看书,而是自己非常专注干自己的事情,可以看书,织毛衣,无论干什么,都必须非常专注,忘我,这对孩子注意力集中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注意力集中念一遍文章就能记住,而不集中即使有口无心地念上十遍也可能白做无用功,这就是效率高和低的问题。所以我们一定要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3。每个家长要更好地和老师配合,和老师保持一致,及时发现孩子的优缺点,随着孩子青春期的到来,有些孩子变得越来越内向,家长每天最少和孩子沟通5分钟,形成一个融合的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

二、要培养孩子良好的思维习惯。

要培养孩子主动的思维能力。每个孩子一天学习了什么,不仅能想出来,最好能用语言表达出来,这对将来是非常有用的,这不仅锻炼了孩子的思维能力,也锻炼孩子的语言能力。而思维方式与座姿也有一定的关系,保持身体紧张可以使思维更有逻辑性、联系性,从而也更加理性,这也是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躺着、歪着,想得东西比较零乱,这种思维方式比较适合西方国家。另一方面,为了保护我们的眼睛,我们最好也别躺着、歪着学习。

三、卡通片对孩子的影响

就是从国外流行过来的一些卡通片,只有图片,而没有文字,大人有时候还看不懂,孩子们却看得津津有味,以及电视上的一些动画片,不能禁止让孩子们看,但也不能太迷恋,它们能开拓思路,但应遵循中国传统上严谨的思维方式,应适可而止。

最后,对家长和孩子提几条建议:

1。给孩子一个形成良好习惯的过程,同时也给孩子一个纠正不良习惯的过程,现在的成绩不代表孩子的未来。

2。鼓励孩子形成一个独立的人格。有自己的空间,有自己的独立性,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培养孩子的独立思维能力范文第2篇

思维能力是人的智力的核心因素。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主要通过思维能力反映出来。那么,什么是思维?什么是思维力?怎样培养孩子的思维力?每位家长都应该有正确的认识,并且在教育培养孩子过程中自觉地采取措施,让孩子变得更聪明。

年龄小的孩子遇到疑难问题,总希望家长给他答案。有些家长就真的把答案告诉孩子,当时解决了问题,但从长远来说,对发展孩子智力没有好处。因为家长经常这样做,孩子必然依赖家长的答案,而不会自己去寻找答案,不可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高明的家长,面对孩子的问题,告诉孩子寻找答案的方法。也就是启发孩子,一个问题应该怎样去想、去分析,怎样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和经验,怎样看书,怎样查参考资料等。当孩子自己得出答案时,他会充满成就感,思维能力提高而且产生新的动力。让孩子经常处在问题情景之中。问题是思维的引子,经常面对问题,大脑就活动积极。当孩子爱提各种各样问题的时候,家长要跟孩子一起讨论、解释这些问题,家长的积极主动对孩子影响很大。特别是家长也弄不懂的问题,通过请教他人、查阅资料、反复思考获得圆满答案,这个过程最能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孩子一两岁以后,有的不爱向家长提问题了,家长应该主动提出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包括家庭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有时,家长应放下架子,向孩子请教一些自己不懂的问题,这些做法,对发展孩子思维有好处。跟孩子一起收集动脑筋的故事和资料。动脑筋的故事和资料很多,有的是真人真事,有的是寓言故事,有的是科普性读物。家长、孩子共同收集,整理好放在书柜的一角。空闲时间,大家可以翻阅这些资料,互相讨论感兴趣的问题。搞家庭智力竞赛。利用节假日进行,家长和孩子轮做主持人,谁主持谁准备竞赛题目,设立小奖品或其他奖励措施。为了增强气氛,可以请亲友或其他小伙伴参加。准备过程和竞赛过程都是训练脑力的过程。讨论、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孩子的生活中、学习中,在家庭生活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解决。家长应引导孩子并与孩子一起共同讨论、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付诸实施。这个过程中,需要分析、归纳,需要推理,需要设想,需要设想解决的方法与程序。这对于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好处。

总之,为了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家长经常想到创造动脑筋的氛围,鼓励孩子多想、多问、多实践。脑子是越用越灵。为了孩子提高思维能力,既要重视学习过程,也要在功课以外想些办法。

作者单位:江苏省盱眙县城南实验

小学

培养孩子的独立思维能力范文第3篇

中国式父母的抱怨

父母总是抱怨孩子的动手能力差,逻辑思维更是跟不上趟。实际上,孩子展现的所有能力全部来自于父母。

陈家华的儿子明明今年5岁,他所在的幼儿园举行了一次夹球比赛。活动中,许多小朋友都很熟练地用筷子夹球,明明也很努力,可他怎么夹也夹不住。陈家华在一旁着急地喊着:“小明快点呀,手不要抖动。”听到妈妈的喊叫,他有点恼怒地对妈妈说:“谁叫你平时不让我用筷子吃饭!”

和陈家华的烦恼不同,林晓宇担心自己孩子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弱。“我家小孩在学蒙式数学,有一道走迷宫的题目,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律来走。她来回走了很多次,都搞不清楚。是不是她的逻辑思维方面太差了?”

他们的焦虑在中国许多家庭都存在。遇到这些问题,说白了,主要是父母的问题。

乱贴标签。当孩子的表现差强人意时,擅长焦虑的父母开始自问“难道是多动症?”“智力方面不会有问题吧?”“这孩子太贪玩跟谁学的?”乱贴标签、乱下结论,只会让自己心理压力过大,并传染到孩子身上。

凡事包办。如果把孩子当做掌上明珠对待,担心孩子小不会做事,怕他出事,或怕孩子损坏东西,许多事不让孩子自己动作去做,由父母包办,那么孩子在失去了一次次动手的机会之后,只能是一个万事依赖、毫无主见的明珠。

成人化约束。孩子的成长需要自己的小天地,有些父母教导孩子进屋要安静,不许碰这动那,玩具也不能自由拿取,活动空间受到束缚会让孩子产生拘束感,抑制孩子的能动性。

父母一方面期待一个动手能力强的孩子,另一方面又自我矛盾地不让孩子触碰新鲜事物,怕麻烦地全部包办,最终得到的只能是依赖父母、不愿尝试、没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外国父母动手能力强

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相辅相成,动手操作的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日渐缜密,相应的,逻辑思维成长也能让操作过程更有条理。

在德国,孩子的劳动义务明明白白写进了法律:6岁以上的孩子必须帮助父母干家务。这在中国父母看来似乎不可想象,6岁的孩子,不是帮倒忙吗?恰恰相反,孩子可塑性之强是教对了的爸妈才能体会的。

绘制地图是德国人独创的教育方式,常常可以看见在海滨的沙滩上,幼儿在父母的启发下,用小木棍画出记忆中的家宅、附近的街道等,在画画的过程中,幼儿一遍遍理清思路,形象思维凝聚,并逐步演变为逻辑思维,从中,我们也能看出德国的严谨风格从小就得到培养。

在美国,一般年满3岁的幼儿,如果能够大小便完全自理,能够自己吃饭就可以顺利入园,否则会被劝退。6月底幼儿园的学年已经结束,在9月份新学年开始之前,各幼儿园是夏令营期,与平时相比增加了不少集体户外活动。一份3岁幼儿夏令营的内容安排,包括戏水、烧烤、模拟食品大排档做生意、制作柠檬汁打折广告牌等。这些既考验动手能力,又考验思维能力的暑假作业,比中国式作业本有趣多了。

大部分中国父母显然说的比做的多,催促孩子动手做时,自己却怕麻烦。一位中国妈妈送5岁的女儿上美国的学前班时,看到课程表上很少有阅读、数学等学习课程,就向老师咨询要不要在课余给孩子增加一些课程。老师惊讶地说:“孩子在学校一天已经很辛苦了,不要再增加负担了。”

动手能力尽早开始

一个发育生长正常的儿童,2岁后大多数会自然地出现摆脱母亲“控制”的倾向。他们往往会大声嚷嚷:“妈妈,让我自己洗脸!”“妈妈,我不要你喂饭,我自己会吃饭!”此时,聪明的德国人就开始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参与家庭的各种家务活,无论是摆放盘子,还是拖地扫地,都让孩子参与。

对于中国父母来说,要清除轻视动手的观念,让孩子把动手能力当成必修课。改变“学生是专门读书的”老派想法,把孩子的双手解放出来。

进行模仿性操作实践。让孩子学着大人那样做事。除做一般家务外,还要学习打鸡蛋、炒菜、做饭、洗衣、熨衣、摄影、使用各种家电设备、种树、浇花施肥等。

进行“修旧利废”的操作实践。这是带有一点创造性的活动,如修理家具、玩具,巧妙利用废牙膏管、废圆珠笔芯、空罐头盒、纸盒、塑料瓶等材料来做新玩意儿,变废为宝。

指导孩子自制玩具,如用纸折叠玩具,用蜡和肥皂雕塑玩具,用鸭蛋壳做不倒翁,用塑料薄膜做灯笼,用蜡光纸做风车等。父母要做有心人,帮助孩子搜集材料,找来有关工具,参与制作。

指导孩子进行综合性的、有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的实践活动,如办小阅览室、小图书馆、小玩具馆、小储蓄所、小商店等,为同班同学或同院内的孩子服务,学着成人那样分工、值班、管理、进货、记账。

指导孩子做科学小实验。可以建立一个小小的实验室,做空气实验,水的三态实验,地球四季成因实验,水中沉浮的规律实验以及各种趣味实验等。每个小实验都蕴含着自然科学的奥秘,极利于培养孩子对科学的热爱,激发求知欲望,发展探索思考能力和动手创造能力。

中国“手工帝”爸爸PK外国“数控”男友

如果某天你看到一个小朋友开着跑车疾驰而过,请不要惊讶,更不要怀疑自己的眼睛。从模型设计到配件加工制作,全部由手工帝爸爸一人完成,羡煞众网友。

另一位数控哥,则凭借自己设计制作的精密首饰盒,让全世界男人黯然失色。网友评道:“可别让别的女人看见,你这门槛抬得太高。真酷!”

动手能力强,逻辑思维自然跟得上

研究表明,幼儿园孩子进入小学后,有难以适应学校学习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是逻辑思维能力跟不上,思维的逻辑性在学前期就萌发了,因此,要抓住关键期启发宝宝的逻辑能力!

0~3岁:动作思维为主

这个阶段,孩子只有在听、看、玩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进行思维。比如,理解数字的基本概念,让孩子一边口中念念有词,一边用手摸物品,这些物品可以是珠珠、碗、豆豆等。同时,学习分类法,了解顺序的概念。

3~4岁:从动作思维到形象思维过渡

培养简单的看图说话的能力。在认数教学中,让孩子说出带有数量的一句话,逐步提高难度。

观察能力的培养。观察是思维的眼睛,孩子通过观察获得表象,进而认识事物的本质。如大小观察、种类观察、颜色观察等。观察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6岁: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但已经初步出现抽象逻辑思维

阅读更多的书籍,丰富孩子的知识,知识越丰富,思维也就会越活跃。

培养孩子的独立思维能力范文第4篇

一家长:

在孩子学习上,我全程陪同、精心辅导、殚精竭虑。可是,效果差。是怎么回事?

光明老师:

我不赞成全程陪同。孩子小的时候,吃饭我们要帮助要看管,大了,你还是这样帮助、看管他吃饭。他吃饭就成了受罪了。对不对?

当然,小学阶段由于孩子年龄小,尚未建立学习责任感,对待作业常敷衍了事。此时,家长适当地辅导和督促是应该的,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但我们督促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家长:

我也不赞成。可别人家如此,我就跟风这样做了。

光明老师:

这也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新现象,能理解。但我要提醒:一忌监视,二忌包办、代劳。有些家长很重视孩子的作业,也很愿意为孩子的学习付出时间和精力,在孩子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是全程陪同形同拐杖,孩子一有问题,家长是有求必应,乐此不疲。长此以往,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作业依赖症,独立钻研的思维能力完全没有形成,也无法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和对作业的责任感。

一家长:

对。我理解,就是要学会放手,将作业的自还给孩子,家长自己要当好配角。是吗?

光明老师:

对。家长应当学会放手,不能老给孩子当拐杖,要让孩子学会自己“走路”。学习、写作业是孩子的事情,我们与其陪着,不如教会孩子学习,因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觉学习的能力是孩子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要逐渐培养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必须让孩子试着去掌握学习方法,比如鼓励孩子自己检查作业,发现错误,找出原因,及时更正等。孩子遇到难题时,家长应鼓励孩子独立思考解决,不要剥夺孩子独立成长的权利,不要背着抱着丢不开。要相信孩子有能力完成作业,只是需要一个过程。

一家长:

我感到,自己时不时地把“陪伴”弄成了“看守”,辅导成了“唠叨”,并喜欢用唠叨代替管教。

光明老师:

有些家长责任心极强,对孩子的要求又严格又细致。一旦孩子没有达到要求,就立即训斥纠正。甚至从早到晚催促、唠叨。我们原本是想提醒孩子快些完成作业,可就是在我们不停的唠叨催促中,孩子才不知不觉养成了拖拉,磨蹭的习惯。我们为此烦恼,其实正是因为家长无休止的唠叨催促,才促使孩子不良行为的形成,可是我们家长并没有意识到。

这也是一种很可怕的误区。过度了、过度了。

一家长:

也静心想过――孩子在家的学习,以复习(温习)、练习(应用)、预习为主,大量是需要他完全自主完成的活动、环节。我做家长的,只要适时指点一下,帮助孩子培养好习惯就行了。

培养孩子的独立思维能力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创造性人格 家庭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Family Environment on Children's Creative Personality Study

Abstract Creative personality talent is the hope of the country, the creative factors include family, social, school and their own. Excellent family environment, proper attention and expectations of the parents, a good family atmosphere as well as the right of parents education, these are the favorable impact of the child's creative personality formation. Family education misunderstanding the intergenerational education unfavorable way, the only child of the growth environment and parents neglected education force is the formation of a series of not conducive to the child's creative personality factors formed.

Key words creative personality; family; education

众所周知,创造性人格培养的关键时间段在早期,儿童的早期生活环境是家庭,家庭是孩子的主要活动场所之一,父母是孩子最为密切的关系之一,因此在儿童早期创造性人格培养过程中,应该着重思考家庭环境应该怎样发挥影响作用的,本文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探析,提高人们对孩子对创造性人格培养的重视程度。

1 创造型人格的实质

1.1 创造性人格的涵义

英国的Galton于1869年出版的《遗传的天才》一书,是国际上最早关于创造性研究的科学文献,标志着用科学方法研究创造力的开始。尽管对于其概念至今尚无统一的理论界定,但目前普遍认为,创造性人格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对创造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创造目标的实现产生动力作用和决定作用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1.2 影响创造性人格的因素

创造性人格的影响因素通常由自身因素、学校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和家庭环境因素等四个方面组成。(1)学生自身方面。高质量地掌握知识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其创造性人格有明显的正相关。(2)学校教育方面。学校营造的整体学习氛围和教师对学生的教导方式对学生创造性思维有很重要的作用。宽松的校园环境是学生创造性思维萌芽的基础,教师对学生正确的引导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独立思维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敢于疑问,敢于创新,而不是讲思维禁锢在考试和书本范围。(3)社会文化方面。由于社会上长久以来对有序遵从这一观念的灌输,学生往往在进入社会的时候就会被教育谨小慎微,尊重伦理,以集体的价值为主等,这些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发展造成影响。(4)家庭环境方面。通常父母文化较高的,家庭环境宽松的家庭的孩子创造性思维能力较强。

2 家庭教育对孩子创造性人格的影响

家庭是包括家庭物质环境和父母教养方式以及亲属影响的广义概念。结合已有研究,家庭对创造性人格的影响主要有:家庭环境、父母的文化水平、兴趣爱好、教养方式、家庭氛围和期望目标等。影响创造性人格的家庭环境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创造性人格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包括优越的物质环境和宽松的家庭氛围。在物质条件充分满足的情况下,可以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同样宽松、民主的家庭氛围是孩子自由表达想法和愿望和基本环境,有父母和家庭成员共同营造的家庭氛围会帮助孩子形成轻松的心理氛围,增加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可能。

其次,父母的期望目标会促进儿童创造望的激发。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常常与出生顺序相联系。个体所处的特殊位置引起了父母格外的关注和期望。现在的中国家庭多为独生子女的家庭模式,孩子成为家长的唯一关注希望,在获得更高的关注的同时,是否能将这种关注很好地利用其积极方面,是当代家长和我们所需要研究的话题。

最后,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孩子创造性人格最终形成的重要因素。父母的教养方式是由父母的智商、情商、社会阅历、社会地位、成长经历等许多复杂因素造成的。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人格形成有着不同的影响。经研究发现,高创造性的儿童的父母更注重开放式的教养方式,他们重视对生活的亲身体验。开放的教养方式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信心有重要的作用,让孩子在生活中更加主动去进行可能的创造。

3 创造性人格培养中现存的不利因素

(1)隔代教育抑制儿童创造思维的发展。我国独特的家庭结构造成留守儿童日益增多,有些家长由于工作的需要,不得不把孩子丢给爷爷奶奶管教。隔代的溺爱导致家长对于孩子的更多关注集中在物质生活上,集中在衣食起居的问题上,而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思维的训练有所欠缺。六个大人一个孩子的独生子女家庭更是加剧了这一现象的程度。隔代教育容易让孩子产生逾越道德规范问题、情感缺失问题、生理教育不足问题以及产生教育不当问题。

(2)独生子女的特殊成长环境对儿童创造性发展的影响。由于独生子女相对其它孩子来说的一个最大特点是“独生”,因此,在他们的身心成长和发展方面有很多特别之处。比如,独生子女往往具有良好的物质生活环境,父母对孩子的投资不遗余力,在孩子的教育方面也是尽可能地进行培养,这些都会有助于孩子的自信心和智力的发展。但是,由于在社会交往中不可避免的是和人的交往,而独生子女由于缺少兄弟姐妹,再与人的交往中难免有欠缺的方面,孤僻、自私、自我中心等都是常出现的性格特点,在某种程度上创造性人格的塑造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制约。

(3)忽视了教育合力的形成。家长要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利用现代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观点,全面地观察孩子,寻找到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与学校的班主任和带课老师保持紧密的联系,鼓励孩子,培养孩子的自信。根据老师的指导家长要学会“赏识教育”,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的同时学会表达,让孩子找到自信。从而能够勇敢地去探索和尝试,使得创造性人格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 潘聪绒,郑莉君.创造性人格研究综述[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6).

[2] 程良道.论创造性人格的实质[J].科技创业月刊,2002(10).

[3] 戴冰,张惠,张庆林.家庭及学校教育中的创造性人格培养刍议[J].教育探索,2004(6).

[4] 葛孚瑾.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因素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6.

[5] 权月彤.家庭环境中创造性人格的培养[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4).

[6] 施建农,徐凡.超常儿童发展心理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7] 董奇.儿童创造力发展心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8] 云南省家庭教育研究会.成功人生第一步[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