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方法

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方法

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方法范文第1篇

1 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教学思想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素质不但影响其教学效果,而且对人才的培养也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因为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知识的源泉,是智慧的替身与行为的典范。教师所有的举止都无疑成为学生模仿和学习的表率。因此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教学思想,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前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对当代体育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教学观要坚持人才的培养从注重知识传授到重视技能的培养再到重素质的养成和创新能力的开发。彻底改变了以书本知识掌握多少来评价人才的质量观念。体育教师自身素质,不仅要有渊博深厚的知识和热爱体育教育事业的情感,还要有符合时展的体育教学工作能力。

2 找准知识的切人点,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那些具有较高的创造能力价值的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在游戏《运送伤员》这个自编游戏中,二人合作运送1名伤病员,要求必须二人一组合作,安全迅速将伤病员运送到目的地。教师只讲清了游戏的要求、规则同时建议用不同的方法去完成。结果有的学生二人将伤病员抱至终点;有的一人抬脚一人抬上体;有的一人背上伤病员,一人扶住伤病员将其送至目的地。这无疑是对学生创造能力的一次良好锻炼。

3 利用教材想象,培养学生思维训练

教材想象思维训练主要是指教学中学生有意识地积极地利用头脑中已形成的表象运动表象,进行回顾、重复训练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通过心理活动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及发展。想象思维训练法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思维训练方法,它在运动技术训练中起着一种强化技术动作的作用。它使学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使练习成为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和艺术的体验。根据学生思维能力具有较高的想象性和概括性,我们在体育教学工作中进行了教材内容的想象思维训练。如在体操前滚翻、后滚翻、鱼跃前滚翻教学中进行想象训练,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4 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多媒体技术作为现代的课堂教学手段之一,促使体育课堂教学方式向交互式、个性化、大容量的方向发展,为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展示广阔的空间。这些手段的利用,让更多的学生拓展思维,为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创造大量机会,有利于提高技术动作的质量,有利于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效率。比如:一个蹲踞式跳远动作的分解示范,任何一个体育老师也不可能“逐帧’慢动作完成;而运用计算机则使这些动作变简单了,它不但可以使学生观看到各种不同难度规格的技术示范和逐帧分解示范,并且还可以把学生自己的技术采集到计算机和正确的技术进行“重叠”比较,从而便于教师纠正和改进学生的技术。不仅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开发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5 注意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

定向思维有利于加深对事物的认识,解决认识的深刻性,培养解决问题的原则性。而多向思维有利于帮助扩展对事物的认识,解决认识的广泛性,培养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在体育游戏教学中体育教师是否做到运用之妙,关键在于是否“存乎一心”。如在做《巧过小溪》游戏中,在教给学生最慢的方法之后,启发学生仔细反复思考,学生发现了另外三、四种过小溪的方法,而且,一种比一种方法巧妙,速度快。这样,学生学到的就不仅仅是几种“过小溪”的方法,而是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创新思维训练;原则与方法

作者简介:王雪琴(1965-),女,陕西合阳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人文社科部,副教授。(北京 10003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学研究项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训练研究”(项目编号:2013JXYJ0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2-0067-02

课堂教学反映高校的教学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创新能力的强弱。高校课堂教学应将理论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训练有机结合,使课堂成为创新思维的训练场所,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创新是今天的时代特征,中国高等教育把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思维发展看做大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目前,国内有关创新思维的理论研究相对成熟,但在实践中如何结合课程教学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尚缺乏系统研究。要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高校应把创新思维训练寓于教育活动之中。课堂是学生在学校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但当前我国高校课堂教学主要以知识讲授为主,学生接受以教材为主的内容。这种教学方法虽使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知识被发现、被创造过程中所采用的思维方法,因而影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学过程强调教师主导性,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妨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如何将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训练有机结合是目前高校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为此,高校课程课堂教学必须结合学生实际,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把创新思维训练寓于课堂教学活动之中。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智慧型经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本质上是人才的差距,尤其是人才创新能力的差距。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性思维已成为时代要求。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模式比较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这种教育模式突出地表现在以培养学生适应性为基础,训练动手(实践)能力为手段,增长创造能力为根本,发展个性为目的”。教育“带动学生的实践,引导他们解决实际问题。”[1]全球知名大学哈佛大学强调,“在哈佛大学最重要的不是学到什么,而是怎样学”。“它不一定培养‘知识分子’,但肯定是培养‘能力分子’”。[2]创新人才培养是衡量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是高等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也应是高校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同时,信息化时代带来了学生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的不断变革,对课堂教学提出挑战。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影响下,21世纪的大学生在视野开阔的同时,接受的信息冲击在深度、广度、速度与丰富程度上都远超其前辈。心理学研究表明,创新是每个人天生就有的潜质,19~22岁是创新思维发展的培养期,是开发创新思维的关键期。高校教师首先要主动接受来自时代和学生的挑战,更新观念,改变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其次,信息技术也为教师提供了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平台,使教师有可能把主体性、活动性、问题探究性等自主创新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促成师生间多向互动教学关系的形成。再次,信息技术使教师从传授知识的繁重任务中解放出来,从而使课堂思维训练得以实现。面对日益丰富的信息资源,面对充满创新潜质的青年学生,教师的主要任务应当是教会学生求知的方法,将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为此必须探讨课堂创新思维训练的原则和方法,为课堂创新思维训练提供指导。

二、课堂思维训练原则

1.强化创新意识教育

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人们才能产生创新愿望和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发挥创造潜能。课堂思维训练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教育,唤起学生的创新冲动,所以教师必须把课堂教学从知识传授转移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上来,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会自主学习,使学习过程成为自我思维训练、建构新知识结构的过程。课堂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发展认知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明确新的教学观,把课堂作为教师主导下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场所,把单纯的知识传授过程变为创造性思维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会求知、学会思考、学会创新,使创新思维训练成为可持续的课堂教学常态。只有具备这种教学观念,创新教育才能通过课堂得以体现。

2.尊重学生思维主体地位

自主性和创新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本质特征,是人之主体力量的展示。失去主体性的人无自主性,创新性更无从谈起。因此,课堂教学在承认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不断增强内在的主体意识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方法。因此,创新思维训练中,教师必须根据社会发展要求,顺应学生的特点组织教学,激活学生的创新潜能,使其成为充分表现自我的创新主体。课堂教学中要给每一位学生自主参与课程任务的机会,使其积极思维,从思维训练中得到乐趣,主动融入课程,自主学习、理解课程乃至创新课程,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

3.思维训练以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为基础

个体的思维能力只有在学习、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随着主体经验的丰富得到完善和发展。创新思维是人们调动既有的知识储备进行新的组合产生新的思维成果,没有知识和经验,创新思维无从谈起。生活是创新的源泉,只有源于学生生活的教育才能引发他们的创新意识。这种生活体验式的创新思维训练以学生学习生活为基础,引导学生体验创新思维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必须结合学生实际,提供新材料,设置新情境,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围绕他们关心的问题积极思考,让学生感受到课堂学习与他们的生活以及日后面对世界的紧密联系。这样就能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有所思考,通过思考有所创新。

4.思维训练应循序渐进

课堂思维训练必须以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为基础,由低到高逐渐展开。为吸引学生广泛参与,训练伊始教师应把思维过程具体分解,逐个加以训练,最后把过程联系起来组成完整的思维程序,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分解到综合,使学生能够逐渐适应。同时注意过程性原则,不要急于求成。首先让学生尝试完成任务,然后教师提出自己的方法,让学生进行比较,从中学会不同的思维方式。这其中重要的环节是思维基础的设置,这一基础既要源于学生也要略高于学生的现有知识,要让学生通过创新思维,从已有知识中孕育生长新知识,并以此为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反复训练,在反复过程中形成思维能力的螺旋式上升。

三、课堂创新思维训练方法

1.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尝试的氛围

思维始于对问题的思考,为此教师要有积极的思维习惯。课程教学伊始,教师首先阐明该课程的由来及其不断完善的历程,让学生明白教材的设定,就是学术史上那些勇于探索的人们的创新过程,这一过程仍在进行之中。其次,要有与学生进行探讨的愿望。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望,激发求知欲,就可能形成积极的思维。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广泛参与,将学生的积极参与性、观点的新颖性等纳入考评范围。在引导过程中,注意研究学生思想的最新发展,找到新、旧知识的结合点,点燃头脑风暴,产生智慧火花。这样,既使学生看到创新范例,又使学生了解创新的现实性与必要性,激发创新欲望,从而使课堂教学从知识型向思维创新型逐步转变。

2.精心设计内容

学生的兴趣一旦调动起来,必然关注教学内容。教学内容首先要有知识性、学术性,具有向深度、广度拓展的思维空间。其次,一定要有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引导学习,通过学习生成问题。教师创设问题应源于教材,但要层层递进,由浅入深,体现问题的关键性,也要高于教材,体现思想性、挑战性和一定的拓展性。当然,创设问题要对应学生的思维水平,使学生能够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进行重组再造,从而产生积极思考、不断探索的思维过程。最后要平衡知识传授与思维训练的关系,做好思维训练的铺垫,使学生感到既有压力又有信心。最后注意提问的目的是指向思考方法而不是最终答案,使学生审视自己的思维模式,而不是仅仅知道问题的答案。

3.构建思维训练型教法体系

随着学生思考的逐步深入,教师要启迪创新思维方法,排除思维定势的影响,进入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的统一,但发散思维更集中体现思维的创新性特点,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三大特点。流畅性强调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灵活性指善于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提升分析问题的层次。独创性要求采用联想、引申、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等方法,由单一思维转向综合思维,形成独创性思维。[3]教师可采取两种方式引导学生开展发散思维训练:一是以具体时间为纲进行空间的横向分析,扩大思维的广度;二是以具体问题为纲进行时间范围的纵向延伸,加大思维的深度。

4.收敛思维完成新知识的建构

通过思维的发散,学生思路开阔,形成多种观点。新的观点只有通过验证和评价才能完成真正的知识建构。心理学研究认为,每个人都有强烈的荣誉感和成功感,希望获得认可。同时,总结自己思考的过程也是自我知识建构、理论升华的过程。此时,教师设计5~10分钟的总结环节,由学生阐述己见,然后教师点评、归纳。师生之间思想的碰撞随时都可能产生新的灵感、顿悟,这些灵感和顿悟都将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这一总结过程即是收敛思维。发散思维拓宽视野,收敛思维归纳总结,二者有机结合便形成创新思维。这一创新思维过程在课堂教学中的不断应用不仅使问题的阐释更深入,且使学生在思维训练中孕育创新,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可见,在以上原则和方法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就不仅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在掌握知识基础上的思维训练。知识不再是被动接受的固定信息,而成为创新思维的前提和基础。强调知识和思维的合力作用才能培养出充满自信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林崇德. 教育与发展——创新人才的心理学整合研究[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0.

[2]王晓阳. 大学社会功能比较研究[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方法范文第3篇

创新思维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是相对于常规的思维而言的一种思维方式。一般认为,创新思维是指在创新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一切形式的思维活动的总称。创新思维,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除了具有一般思维所具有的特点外,还具有自己的特点,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归纳了创新思维的特点。笔者认为:创新思维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新颖性:创新思维实乃一种超常规的思维方法,求新、求异是它的一大特点。二是独特性:创新思维的独特性在于它能独具卓识,敢于对人们司空见惯或完美无缺的事物提出怀疑,勇于向旧的传统和习惯开战,也能够主动否定自己,打破自我的框框。在思路的选择上,在思考的技巧上,或者在思维的结论上,具有“前无古人”的独到之处,具有一定范围内的首创性和开拓性。三是多向性:创新思维的多向性体现在它善于从不同角度想问题,在一个问题面前能尽量提出多种设想、多种方案,以扩大选择余地,能灵活地变换影响事物质和量的某种因素,从而产生新的思路。

从本质上说,创新思维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思维方式,它是多种思维方式的综合运用,也是多种思维方式的互补和有机组合。

1.创新思维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综合应用

逻辑思维一般是指符合形式逻辑要求的思维。其基本方面不外乎是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思维形式,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等逻辑方法。简而言之,逻辑思维就是按照逻辑规律建立概念和命题之间推理关系的形式化思维。非逻辑思维则是诸如直觉、联想、幻想、猜想以及灵感等不服从逻辑规律的思维。

创新思维是非逻辑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综合应用。一般来说,在创新过程中,逻辑思维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因为发明创造问题的发现与提出,主要是逻辑思维在起作用。对发明创造对象的观察、描述以及概括,主要靠逻辑思维。即使是非逻辑思维的结果,最后也必定要求被补充、解释、完善成符合逻辑的概念和方法。才能成为具有普遍性指导意义的科学理论。实际上,在任何创新活动中,创新者往往都是在前人知识所铺就的逻辑大道上继续往前探索的,在逻辑方法还走不通的地方,就需要用非逻辑方法开辟新的道路;而当非逻辑方法已打开通路后,又必须及时地在从旧认识到新认识之间的“深渊”上架起“逻辑的桥梁”。

2.创新思维是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互补,发散思维也称扩散思维、辐射思维、放射思维等

它是指围绕某一问题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从多方面寻求问题的多个答案的思维方法。发散思维是一种立体式的多向性的思维方法,它具有空间上的广延性,思路上的放射性,层次上的多样性,角度上的任意性等特点。一般来说,思维延伸越远,思路越开阔,获得新发现的几率越高。

收敛思维是一种与发散思维相反的思维方式。又称辐合思维、聚合思维、求同思维、集中思维等。收敛思维要求将多路思维指向某个中心点,以问题为中心,围绕中心组织信息。从不同方面向中心收敛,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如果说发散思维是从一点向四周辐射的话,那么收敛思维就是从四周向某点集中,收敛、抽象、概括是其基本内核。

二、创新思维的训练

在视觉艺术思维的领域中,艺术的创作总是强调不断创新,在艺术的风格、内涵、形式、表现等诸多方面强调与众不同。不安于现状,不落于俗套,标新立异、独辟蹊径,这些都是艺术家们终身的追求。标新立异是视觉艺术思维中一个非常独特的方法。

标新立异法要求艺术家在艺术思维中不顺从既定的思路,采取灵活多变的思维战术,多方位、跳跃式地从一个思维基点跳到另一个思维基点。

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创新思维;中学英语教学;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055

一、营造氛围,提供创新前提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严重压抑,创新思维被压制。因此,要想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

和谐、民主氛围的营造离不开教师情感的投入。正如马卡连柯所说:“从来不让自己有忧愁的神色和抑郁的面容,甚至有不愉快的事情,生病了,也不在儿童面前表现出来。”教师要调控好自己的情绪,始终处于饱满、振奋、愉悦的状态,以感染学生情绪,活跃教学气氛,为学生认知活动创造最佳的情绪背景,从而激发学生心中的创造激情。

那么,如何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呢?首先是我们教师要改变传统观念,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让他们充分地去读、去想、去说、去写,为学生学习过程中闪现的创新思维的火花增氧。其次是变单向型课堂教学形式为多向型形式,也就是说,上课不应只是教师讲或问,学生听或答的单向直线往复,而应该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发生多种反应关系,相互交流探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热情,这样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互相交流知识信息,互相启发,有利于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二、创设情境,激发创新兴趣

学生思维力、创造力培养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要最大限度地发扬课堂民主、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创设情境,让学生愉快思考、主动探索、大胆质疑、敢于标新立异,要巧设问题、善设疑点,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天地,说自己之欲说、写自己之欲写,提供其积极思维的空间。前苏联心理学家捷普洛夫有句名言:一个空洞的头脑是不能进行思维的。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和环境对学习者的精神面貌、学习动机、自我形象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而积极、肯定的情绪会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发展,学生的思维会更活跃。课堂上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往往是在情感气氛中进行的,知识的授受以及学生技能的培养是以师生心理的相互影响为背景的。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信任、热情鼓励以及耐心期待都可能转化为学生的自信、对知识的渴求及对课堂活动的主动参与。

有一次上公开课,笔者想让几个学生上台表演,叫他们主动举手,自告奋勇地上台,笔者迅速扫视了一下,发现一些学生直摇头,示意笔者别叫他们,但是笔者笑着对他们说,“Don’t shake your heads.Believe yourselves that you can.I believe you.”在笔者鼓励和信任的情绪感染下,那几个学生非常成功地完成了对话表演。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培养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把真挚的爱传递给学生,用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学生体会到师生共享同一片阳光的平等。学生在这种宽松的心理环境下,不断处于主动亢奋的状态,养成乐思、善思、敢思的思维品质;形成不怕错误、敢于求异的良好学习心理。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时,教师可用“Good,but...”等评价语,在肯定成绩的前提下提出错误,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Any volunteers?”“Don’t be nervous.”“It doesn’t matter whether your answer is right or wrong.”这样,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有利于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

英语学习,更需要教师创造一个特定的能使学生产生共鸣的语言环境。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巨大进步,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运用多媒体技术把语言的描绘、文字表达、图像的演示、动画的模拟、音乐的渲染等手法有机结合起来,把真实的生活带进课堂,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使学生产生求知内需和求异思路,极大发挥了学生的内在动力,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开发。

三、丰富想象,拓展思维空间

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翅膀。“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功能。”英语学科有着广阔的想象空间,我们要充分利用英语学科的这一特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英语是拼音文字,在教学中,如果注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从多角度、多方位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发展学生横向、类比、逆向、联想等思维,可引导学生运用经验转移、侧向思维和遥远联想对所学内容提出新问题、新猜测和新结论。如:在学习hot, cold, rainy, windy等表示天气情况的词时,可引导学生用简单的图画来表示单词的意思。由此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同一个单词画出了不同的图画,如:戴草帽和摇扇子表示hot,打雨伞或穿雨衣表示rainy,头戴沙巾或树枝晃表示windy,戴墨镜表示sunny等等,这样就活跃了课堂气氛。通过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四、训练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人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同样,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也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训练。

创新需要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它需要从教育思想的根本转变去建立自身的支点,充分认识到有个性才能有创新。英语课堂教学要重视学生在个性和人体潜能上的挖掘和培养,强调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价值,从而使每个学生在其天赋允许的范围内比较充分的发展,特别是口语能力与思维能力应同步提高。所以,在传授英语知识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应利用思维科学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发、培养及训练学生的思维器官、思维心理、思维品质、思维方法,最终形成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促进语言交际能力及综合能力的提高。英语知识 (语音、词汇、语法)博大精深,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知识点纵横交错。教师在呈报新知识的过程中,要根据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对所教知识进行新旧优化组合、网络空间组合,使学生能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进行发散思维。学生在发散思维的过程中,要在知识网络空间的各个知识点之间寻找联系,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多种方案。通过温故、求同、理解、发散等手段,继而达到联想、求异、创新、聚合等创造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前选择发散点,确定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发散点之间的联系,把知识连成串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操练过程中,教师可将结合规律相似的词、句子展现给学生,让其通过分析、对比、归纳、概括等思维形式,找出其在音、形、义上的共性与个性问题,从而促进抽象思维过程;将形式结构规则不同的词、句子展现给学生,让其通过分析、对比、归纳等思维形式找出其不同之处,然后,通过联想、发散思维找出若干相似结构、规则或意义的词及句子来。如教动词不规则变化时,笔者启发学生在不规则表中仔细寻找其变化相似之点,对其进行分类,如:这一类词变化相同:growgrewgrown;knowknewknown;drawdrewdrown;blowblewblown.这样,学生很轻松地解决了一个令人头痛的难题。

在练习、巩固阶段,要使学生在理解及掌握新语言点的基础上,运用新语言点进行模拟交际,同时培养及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教师可设计一些有效的训练方法,如:给出话题、关键词、短语,让学生自由对话;学生根据所给图画,进行对话或看图说话;根据非完整性图画/情景进行想象、创造、补全情景;改写课文成短剧,或续写故事结尾等。在创造思维形成过程中,学生的多种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学生在创造性地使用语言期间,会对语言项目及语言规则有更深刻、更广阔的认识,同时,这种认识也在不断地修正(批判)再认识,最后达到灵活自如地使用语言。

五、积极评价,鼓励创新思维

中学生是一个需要肯定、褒扬,需要体验成功喜悦刺激的群体。在课堂教学的创造教育中,教师的信任和鼓励能直接影响到学生求知欲的产生,能影响到学生创造意识的萌发和创造力的产生。在教学中,学生往往会产生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这时候,教师如果给以严厉的批评、指责、训斥,那么将会压抑学生那些朦胧的、零碎的、不成片段的思想,从而会阻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课堂上,学生只有处于一种和谐宽松的关系、环境之中,才能激起主动的内部活动。这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学习结果、反应等作出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评价中,要注意客观、公正、热情、诚恳,使学生体验到评价的严肃性,注意发挥评价的鼓励作用。以鼓励为主,满足学生的成功需要,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包装设计 创新思维 设计素描 现代教学方法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力。想象是形象思维的基础,它在无关的事物之间发挥思维的作用,在根本没有关系的事物之间试图寻找可能的解释如创造性思维,所以设计素描与传统素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设计素描不再以单纯的再现客观对象,培养学生的绘画写生技巧为目的,而是更侧重培养学生设计所需要创新意识。而创新能力又是设计素描的灵魂所在,所以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衡量艺术设计人才素质最重要的条件。但是一直以来,中国设计基础教育中最缺乏的就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生活好奇心的培养,对事物的怀疑精神的培养,作为一门较为年轻的艺术学科,如果艺术思维与设计思维能有`机的结合,则会提供一种较为理想的处理理想与感性之间关系的设计思维方法,因此中国的设计教育迫切需要汲取艺术的创造精神。为此,近年来我们在设计素描课程中坚持教学探索改革,尤其是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方面摆在教学首位,通过各种方法开拓学生的思维模式,转化他们的思维观念,使学生把握符合设计需求的多种思维方式,形成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的习惯,其教学效果显著,现择要作一总结。

1创新中的思维方法与积累

俗话说:“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想是第一位的。在造型艺术的世界里,创新的空间同样也是无限的。前人通过思维实践总结出了各种创新思维方法,其中发散性思维方法最见效果。所谓发散性思维是从某一点出发,即无一定的方向也无一定的范围任意辐射到各点进行联系和想象的一种思维方法,它是创新理论中的精华,可以通过它去寻找突破口,去原有的条条框框,它也是创新思维的发散方向,以事物的功能、方法、组合、因果、形态、材料、结构关系等七个基本发散点,来思考创新思维的发散方向:(1)以载体功能为发散方向。改变一般的平面性载体,尝试各种实物作为载体。(2)以表现方法为发散方向。改变传统表现方法,借用生活中其他非绘画性的造型方法来创造新鲜的视觉样式。(3)以形象语言交流过程中的各种“起因”到“结果”为发散方向(内容材料、形式内容材料)与(展示的形式、空间环境、接受的对象)。探索各种形式材料的重新组合,如画面尺寸、构图样式、使用材料、制作方法等并试想接受对象对展示效果的反映。

2创新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准备设计素描课题

(1)课题一:用草图表达思想过程。课题训练目的:本课题突出“理性思维与形象表达相结合”的特征,使学生进行自我审视,体现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创意的原创性与新颖性,进而扩展,并通过作业体现出来。课题训练提示:草图的记录方式有文本和图形两种,要求图文结合。课题训练方法:前期通过讲座揭示思维的多样性和活跃性,放映幻灯片进行思维的基本要素分析,之后组织学生分小组展开作业构思讨论,随后倡导学生上讲台讲解自己的创意,然后教师对作业集体讲评。课题训练意义:讨论促使学生更加开放自己的思维状态,激发思维的风暴;草图能够帮助学生思考深化,体现思维的轨迹;学生上台讲授锻炼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严谨的意识;教师作业评述进一步把思维引向深入。

(2)课题二:中国汉字设计。课题训练目的:本课题偏重于思维的理性分析,旨在以文字设计来分析符号化的设计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全新的、多维的的思维方式并认识自己思维的特点和局限性。课题训练提示:以偏旁义符为基础构字。

课题训练方法:随机选择金、木、水、火、土五个字,然后以其中一字为基本偏旁,和另外一个文字加以结合,创造一个字典里没有的“字”。二者的结合是创意所在,要求字体结构符合基本的构字法,在3小时内完成。课题训练意义:在设计素描中,我们缺少的是什么?是理性分析思维。卡西尔在《人论》中说:“符号化的思维和符号化的行为是人类生活中最富代表性的特征。”此训练通过以文字设计为例来分析符号化的设计思维方式,激发学生将抽象的理念与形象的思维密切结合,让创意的内容与形式密切相关,进一步去发现与题目相关的生活现象,并从生活现象中进一步分析、联想、想象,再提炼主题,最后形成完整的设计,促进学生拓展思维的逻辑性、延展性、开放性。

3转变教学方式,用现代教学方法优化设计素描教学

设计素描课程中创新思维的训练虽然立足点仍然在造型上,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设计,但的确是设计人才培养的开始。因此,课程开始前教师进行备课,进行教学讨论,在课上提出基本的教学设想,对思维的方式确定针对性的快题训练,集中对理性思维涉及的各种要素进行分析。教师分工进行艺术与设计图片的搜集,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述、分析。并且,随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审视,以期保持活跃的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将优秀的日用品设计作为范例,以启发学生从关心身边的生活开始。我们知道思维训练课程的教学是一个团队式教学,这个团队组织教学现场的讨论,以这样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的基本构想,使得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方案更加周全。既有大班讲座、作业总体讲评,也有小班辅导,针对个别学生的交谈,而集体授课的方式也能集中老师的不同知识经验,避免个别指导的局限性。

对于学生而言,创造物的构想不可能凭空而来,它有一个观察学习积累的准备过程,那些头脑中偶发的灵感也是源于平时一点一滴的观察、学习、积累的基础上的,应当去观察大自然中动植物巧妙的构造,去学习前人创造物中的奇思妙想,用手中的笔将观察记录在纸面上,也记录在头脑中;改变单向的视角为多向视角,从习惯于“唯一”到“怎么都行”。 通过不断地积累与消化变为想象的基础、创造的能量。如果教与学都能够保持一种自由开放的状态,活跃的课堂将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信息交流场,一个各种设计思想的集散地,各种火花和道理将在此碰撞产生。

结语

素描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造型艺术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经历着各种思潮的冲击,也发生着各种变化。当下恰逢创新年代,素描活动将成为创新训练的开始。在设计素描课程中进行创新尝试,毫无疑问素描自身就成为尝试创新的对象,我们要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训练重点放在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懂得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灵活地将掌握的知识付诸实践;遇到问题时试着从多角度来思考;多问问题,才能更深理解;勤于动手实践,因为没有一项创新是靠凭空想象得到的。总而言之,思维创新的道路是没有终点的,新的尝试还需不断地进行。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015GHB0180);兰州交通大学青年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5059)。

参考文献:

[1]周至禹.艺术设计思维训练教程[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2]唐鼎华.素描基础[M].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3]唐鼎华.设计素描[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附录

姓名:张丽丽

出生年月:1982.10

性别:女

籍贯:甘肃省兰州市

职称:讲师

学位:硕士

工作单位:兰州交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邮编:730070

研究方向:美术学

联系电话:1391913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