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知识经济的基本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要会计假设反映的环境特点,是最基本的财务会计概念,确定财务会计的基本特征,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最高水平。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会计环境,并对如今的会计假设提出来挑战,因而对会计假设做出修正与进行创新势在必行。
关键词知识经济会计假设修正创新
一、引言
近几年以来,新一轮的科学技术革命已经在全球有了很大的影响,其主要是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知识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与分配要素。所以,一种较为新型的经济范畴重点建立在知识的生产与分配及其使用之上,也就是所谓的知识经济便应运而生了。
会计假设,又称会计假定,是指会计人员,对那些不能确切地知道或不能证明的经济事务和会计现象或趋势,根据常理推断出的客观情况,是日常会计处理的条件的必要先决条件。会计假设反映的环境特点,是最基本的财务会计概念,确定财务会计的基本特征,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最高水平。
二、知识经济环境下对会计假设的影响
会计的产生、发展与其所处的会计环境是息息相关的。会计环境是会计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环境,是会计所处特定发展阶段的客观条件;会计环境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庞大的统一体,并将伴随着整个社会经济大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知识经济作为世界经济潮流,正对人类经济生活的面貌产生革命性的影响,传统会计环境受到前所未有的改变,这必将对传统会计假设构成巨大的冲击:
(1)企业盈利分配模式的改变。在知识经济社会,知识含量将成为产品生产和产品价值的主要决定因素,知识将在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起着支配作用,因而使用知识的能力将成为企业在知识经济社会分配企业所得利润的重要依据,这是对企业所得利润分配方式是一种创新。
(2)对会计信息更高的要求,以及更强大的处理能力。知识经济是国际化的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对会计信息的各种的要求必将大大增加,这就要求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的会计水平。
(3)加快加深会计国际化。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逐渐深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程度必将进一步得到深化,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同时将大大加快,为了适应国际经济的发展,会计的国际化必将加快加深。
三、知识经济环境下财务会计假设的修正
知识经济的到来,特别是新信息技术革命的进行,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一些交易可以在网络上瞬间完成,使得经济活动的空间加大,从而带来了整个会计环境的变化,也使得会计活动的难度加大,很多一切可以顺利进行的现在变得十分困难,同时会计活动实际上是人为的推断和猜测,很多时候由于会计信息的部分失真,导致了会计反映结果与客观经济现实都或多或少地之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偏差,这是由于会计假设本身的缺限所造成的是难以避免的。但是由于传统的会计假设与现实经济越来越不一致,这就向会计假设的实用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就需要会计人员及时适应积极应对,尽快做好财务会计假设的修正。
四、知识经济环境下对会计假设的创新
知识经济社会最主要的两个部分是无形的经济和人才经济。从会计的观点来看,知识经济社会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整个知识经济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无形资产所占经济总量的比例增加显著,特别在是一些科技产业,无形资产所占的比例比固定资产的比例还要多。一个企业的人力资产和无形资产的质量将决定一个企业的市场价值和市场前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企业未来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1)会计创新的主体假设。会计主体假设主要规定了会计核算本身的空间范围。在知识经济的时代,经济活动,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使得企业突破了以往传统的一些空间活动,再到媒体世界,改变会计核算的主要扩展,极大地改变了会计主体自身的存在。这是一个新的“相对会计主体”,一般被定义为“与经济利益有关的一种联合体”,这个“相对”的会计主体,扩大过去传统的物理会计主体假设。
(2)持续经营假设的创新。传统的会计和报告的时间范围的限制的持续经营假设是历史成本,权责发生制,相匹配的原则的基础上。从“网络实体”的观点,这个假设在虚假的“媒体空间”中的一般适应性比较差。据“网上实体”的经营活动“瞬时”介入出和转换特性,可以判断项目假设持续经营假设,这种假设是关系到形成联合体“的经济利益,从一开始就实现业务目标的时间已。
(3)创新会计分期假设。在知识经济的发展时代,网络的成员之间是一种松散的联盟,在短期内跟随一体的综合性公司的形式,可以在短期内删除这个联盟。对于这样一个企业的短期课程,当问到去人工分多的时间间隔不再需要,那么你可以为了“网上交易实体”作为会计分期,每笔交易报告的编制均在交易之后进行。这将使交易的会计处理方法,保持完整性,同时也有效地避免了跨期间与调控,成本和费用的分配比例问题,如问题人不存在时的问题。
五、结束语
会计假设并非是永远不变的,会计假设自身本来就是会计人员单单根据有限的事实和观察到的现象而做出的判断。一旦外部经济环境发生改变,会计人员就必须对会计假设不断做出修正,或者进行创新。现代网络经济的出现和发展对社会经济环境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正是因为这样,网络经济造成了对财务会计假设巨大的冲击。同时,会计人员也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对财务会计假设进行创新的新的途径。总之,会计知识型经济的基本理论构成了严峻的挑战提出了新的问题的会计研究。只有不断地积累会计理论与实践,大胆地探索,并且勇于创新,以此更好地跟上时代的步伐。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知识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新型经济,是高信息化、高智能化的经济。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行政管理的内容、模式、方法等相应协调一致。既要充分发挥依法行政管理对知识经济发展的指导作用,又要大力促进依法行政管理智能化、科学化,使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迅速步入世界经济发展先进行列。
在知识经济迅速发展时期,政府该如何进行管理、指导和协调,如何依法行政,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处理好知识经济与依法行政的关系,是搞好当前市场经济运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关键。
知识经济具有四大特点:科学和科技的研究开发日益成为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信息和通信技术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服务业在知识经济中扮演主要角色;人力资源及其素质和技能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
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爆炸,使知识更新频率加快,知识、技术密集型的产品,将取代知识含量低的实物产品,知识产业的高知识含量和创新性促使经济体制的转型和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超动力。知识经济财产是无形性的,具有依附性、流动性、扩散性等特点,知识经济的活动更为活跃和自由,因而决定行政管理不能再固守原来的管理对象和管理模式,而应从知识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前提,制定一套合理的产业政策,用科学的管理方式很好地引导和支持企业朝知识型的经济发展。这就要求在经济行政关系方面,行政机关的管理模式必须由直接控制的经济发展。向间接控制转变,更多地利用非权力性的行政方式作为“依法行政”的补充,更好地发展“依法行政”的作用,引导企业朝知识型的经济发展,创造充分的条件加以政策扶持,使知识经济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在知识经济发展时代,政府部门在法律规定的范畴内,自觉推行由单纯的行政命令向行政指导、行政合同等方式转变的行政管理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能对知识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主要表现为:可使企业与生产者从行政命令被动服从关系中解脱出来,与政府部门之间形成一种相适应的具有高创新、高互动和高合作化的新型的经济行政关系;激发企业和生产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融企业和生产者的意见、观念于行政决策之中;为企业和生产者提供优质,全面的信息服务,保障知识经济朝健康方向发展和运行;行政性指导能使知识经济的发展更科学、合理、规范。
面对知识经济的冲击和影响,政府部门必须改变以往传统的不适用的管理模式,根据知识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制订一整套灵活性强、管理性全面、科学合理的依法行政管理方式,调整管理思维,优化管理职能。
1、转变观念,培养现代行政意识,充分发挥行政指导作用
行政指导是行政主体的社会管理的行为,属于“积极行政”范畴。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社会经济生活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政府为了平衡公益与私益,兼顾公平与效益,势必要求行政管理机关从社会发展的目的出发,实施积极的行政指导,以补充单纯的法律强制性手段的不足。行政指导是一种柔性的不具有法律强制力的行为,这与知识经济时展的特点和需要十分融洽、适应。因而,正确使用行政指导的管理模式,树立行政指导的工作意识,十分有利于推进知识经济的发展。
从我国现阶段知识经济发展状况及法制建设状况来看,要充分发挥行政指导的作用,必须先抓好以下几个环节:(1)建立审议会制度。充分发挥各种行政政策的引导和指导作用,把各种专门知识引入行政实务,确保协调各方面行政相对方之间的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沟通行政机关与相对方之间的联系,使相对方的意见能充分反应到行政决策中去。(2)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告示制度。充分利用行政机关在信息收集、整理和运用方面的优势,尽快建立起行业、地方和全国的各种行政信息、告示制度,为相对方提供优质、全面的信息服务,正确引导相对方的行政选择,保障知识经济健康运行。(3)建立行政建议、劝告、告诫制度。行政机关可采取书面或口头形式对相对方进行建议、劝告,以促进其成为一定作为或不作为。为保证此类行政指导的效果,行政机关的建议、劝告、告诫行为应力求规范化、定型化,使受指导者明确地知晓行政指导的内容和要求,以便作出正确的反应。(4)建立健全行政奖励制度。知识经济不同于管理性经济、惩罚性经济或制裁性经济,对经济主体的行为在依法律、法规予以管理的同时,应予以正面引导、指导。所以,行政机关通过正确的表彰、鼓励、奖励(包括非物质性奖励、鼓励)等方式来引导和影响相对方的价值取向和行为目标是非常重要的。(5)健全行政计划制度。在知识经济发展过程中,正确合理使用行政计划,仍然能起到相应的作用。在日本、法国,不排斥行政计划。在我国,行政计划主要是指导性计划,因此,为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应进一步健全我国行政计划制度。法律应对各类行政计划作出更明确的专门规定,做到科学、合理、规范,使行政计划对知识产业的发展起正确的引导和指导作用。
2、加强行政立法,为知识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
我国虽然已基本建立起较全面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制度,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所提供的法津保护尚欠周全,其立法活动因周期费用和知识等局限不可能完全满足目前知识经济发展对立法的需求,难以为“依法行政”设定面面俱到的法律依据和具体对策,因而,在知识经济管理领域迫切需要而法律调整不能及时跟上时,国家行政机关应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加强行政立法工作,制定出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规范性文件,为知识经济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法律服务,以实现真正的“依政法治”或“依法行政”。
3、优化行政管理,为知识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
政府在知识经济的发展中主要起三个方面的作用:(1)运用优良的管理方式制定切合实际的产业政策,引导和支持知识产业的发展。(2)运用法律的手段和灵活的指导模式,维护产业(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市场秩序。(3)知识和信息的广泛传播引起组织决策内容的重大变化,即以单纯生产决策向知识化决策转化。这是知识经济时代对行政管理提出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管理要求,它可通过对知识经济的发展动态进行预测,制定一系列的组织制度与组织形式,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连续发展与创造的过程,为整个社会经济的综合发展创造新的机会。
因此,政府部门必须营造和完善适应知识经济运行的环境,以推进新型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4、立足于通过投资教育及技术培训,为知识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
1999年世界发展报告指出,知识是一些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功的秘诀,也是许多发展中国家人民生活贫苦的病根。全球正在发生的知识大爆炸既可以帮助世界上成千上万穷苦人摆脱贫困,也可能造成知识鸿沟的进一步扩大,使穷国家越来越落后,并且指出,国民收入低不是造成国家贫富差别的唯一原因,很多发展中国家真正缺乏的是获取和利用经济技术、社会知识的能力,而正是这些知识激发了世界上许多成功发展的例子。如日本二战后国民经济全面崩溃,在短短二三十年时间内迅速崛起民族工业,复苏国民经济,并逐步跻身世界经济先进行列,正是植根于引进消化科学技术,提高民族文化水平的结果。
知识经济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大量的能熟练掌握和充分应用高新技术的人才,在各个领域快出成果、多出成果,并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实现知识孕育经济的必然结果,而人才的成熟得益于教育,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石。作为政府管理部门,在充分履行依法管理职能过程中,应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抓好教育、科技发展工作。首先在国民经济发展投资计划结构中,合理定位,有计划地投入适量的资金,改善教育、科技硬件水平。其次不断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有成效地培养大批知识人才,为基础研究、推进关键技术创新、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而创造足够的条件。2002年国家科学技术研究和发展经费投入1161亿元,比上年增长11%,但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占固定资产投资的2.7%,和发达国家比,有较大的差距,而且科技研究与发展经费的投入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如北京占31.87%,达到370亿元。其它中小城市、边远地区的科研与教育经费投入相对不足,表现发展不平衡和人才培养上缺口过大。这种状况的改观要依靠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确实把提高民族文化置于重要的战略位置。
一、知识经济的要素与特点
知识经济作为人类继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之后出现的第三种经济形态,它具有如下基本要素。
(一)知识。这是知识经济的本质要素。所谓知识是以一定形式表达人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使人们对重复信息之间联系的信息。知识可分为四大类:
(1)知道是什么的知识,即事实知识(Know-what);
(2)知道为什么的知织,即原理知识(Know-why);
(3)知道怎样做的知识,即技能知识(Know-how);
(4)知道是谁的知识,即人力知识(Know-who)。
(二)信息。这是知识经济的动力要素。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可以说,缺乏信息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就会成为知识经济的“文盲”。
(三)人才和。这是知识经济的核心要素,知识经济的出现和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教育水准和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在于人才已成为社会所有方面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因素。从决策思想的理性化到生产要素的知识化,其前提是科学知识的首要地位和以人才智力资源为本的理念在全社会的真正确立。
(四)管理和系统。这是知识经济的结构要素。能够对市场的变化做出快速的反应,为客户生产和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已成为现代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这就要求企业在组织结构、行为方式等方面适应这种变化,建立全新的管理系统。
由于,我们可以发现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知识、信息、经济和产业的一体化,社会价值取向由劳力、资源、资本转移到知识和智力上。具体地说:
(1)智力资本成为经济增长的原动力,科学技术无可争议地成为第一生产力;
(2)资产的组成以知识和智力所发明创造的无形资产(专利权、专有技术、商誉等)为主体,无形资产的投入对经济的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
(3)人员的组织以高智力的员工为主体,管理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生产要素;
(4)投资取向以智力投资为主体,在人才培养、科学、技术开发和新产品研制方面加大投入,确保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
(5)信息产业成为经济的主流,机、软件和几乎将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都连接起来,知识几乎是在没有任何时空阻隔的情况下在全球迅速传播;
(6)全球经济一体化,知识经济的要素投入具有共享性,从而使得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充分利用人类共有的智力资源,真正实现世界经济的一体化;
(7)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通过高技术科学、合理、综合、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同时开发尚未利用的自然资源取代已近耗竭的自然资源,使知识密集型产业逐步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主要形式,实现低耗高效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知识经济对的影响
综观会计的发展,可以看出,会计的发展主要是反应性,即会计主要是应一定时期的商业需要而发展的,并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知识经济的出现,必然对现有的会计产生全面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可以从会计和会计实务两个方面进行。
(一)知识经济对会计理论的影响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思想与作为现有会计理论基础的经济思想的不同,客观上要求会计理论发生革命性的创新。这种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对基本会计概念和范畴的影响第一,对资本制度的影响。
现有的会计理论是以实体资本(包括货币资本和实物资本)为基础的,不确认智力资本。这一资本制度的基本特点是:
(1)实体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和主要动力;
(2)实体资本是社会经济权力的中心,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是资本雇佣劳动制,企业的治理结构是以实体资本为中心的结构,即实体资本出资者承担经营风险,并享有剩余(利润)的控制权和索取权。因此,现有的会计信息主要是为实体资本出资者和债权人服务的,其基本任务是站在实体资本出资者和债权人的立场,记录企业发生的经济事项,反映企业实体资本的运动状态,帮助他们进行风险决策和业务监控,从而保证其收益的最大化和风险的最小化。
而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是经济增长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也就是说,知识是生产的核心要素;人是知识的载体,知识的拥有者应享有企业权益的分配权。因此,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对智力资本地位的确认。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再被简单地认为是由实体资本所有者的投资形成的生产和财务单位,而被认为是智力资本与非智力资本(实体资本)订立的特别市场契约,智力资本所有者与非智力资本所有者共担企业风险、共享企业权益,而且智力资本能比非智力资本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就要求会计建立能反映智力资本的中心地位、体现智力资本所有者与非智力资本所有者共担企业风险、共享企业权益的新的会计体系。
第二、对利润含义的影响与上面的观点相联系,现有的会计理论认为利润是实体资本创造的,因而属于实体资出资者,员工,无论是高智力的员工还是普通的体力劳动者都被看作是被雇佣者,其回报仅仅体现为工资费用,利润表只站在实体资本所有者立场反映其投资回报。而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利润是智力资本和非智力资本共同投入所产生的回报,而且主要是由智力资本创造的,在智力产品的价值组成中,物化劳动者转移价值所占比重很小,高智力的员工可以用他们的发明创造转换为对企业的投资,这些员工和他们的智力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可以创造出大量的利润。这就要求会计必须适应这一变化,重新明确利润的含义,划分员工劳动报酬和智力资本回报的界限,明确确认和计量智力资本带来的利润。
第三,对资产概念的在现有的中,资产作为一种资源,主要是指有形资产,虽然也不排除无形资产,但由于各种原因,无形资产在资产中始终只占次要的地位。例如,我国规定,以产权、非专利技术出资不得超过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二十,即使是高企业,也不得超过百分之三十五。对人才智力资源,无法在理论上其作为资产的地位。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和智力被认为是生产的重要要素,它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也大大超过了有形资产,所创造的价值也大大超过有形资产,因此,无形资产,特别是人才智力资源是企业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资产形式,而对微软、英特尔这样的公司,其价值几乎全部体现为它的人才智力资源,房屋、设备等有形资产显得毫不重要。不正视这一事实,而仍将人才智力资源排除在企业的资产形态之外,不加以反映和核算,显然是与客观经济环境相背离的。
2、对会计确认和计量理论的影响传统会计理论,将货币计量作为一项基本假设,以是否可计量作为能否纳入会计信息系统的一项基本标准,在计量属性的选择标准上,首先考虑的是其可靠性,即这种计量必须是建立在已经发生、客观存在、可以验证和检查的基础之上。在这一基本观点下,包括人才智力资源在内的许多经济现象都无法在会计上得到反映。尽管近年来,随着的进步及高新技术的不断和并转化为生产力,人才智力资源作为生产要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与此相关的会计学的一个新兴的学科分支——人力资源会计学日益受到重视和,初步形成了包括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和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两大基本的人力资源会计模式。但是,受基本的会计确认和计量理论的局限和影响,现有的人力资源会计模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按实际成本核算,未能反映出人的智慧与创新能力和产出价值的计价等问题。人力资源价值会计虽然试图计量人力资源的价值,避免人们低估企业价值,但由于不是以实际成本为基础,存在计量的可靠性问题,因而无法与传统的财务会计溶为一体,始终游离于财务会计体系之外,因而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人力智力资源的计量问题。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和智力的重要作用要求我们加强对智力资本和人才智力资源确认和计量的研究,这势必对现有的会计确认和计量理论产生重大影响。
(二)知识经济对会计实务的影响知识经济对会计实务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会计工作重点的转移传统的会计工作主要是会计人员运用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手段,对经济数据进行收集、加工、存储和检索,最后输出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经济决策和控制经济活动需要的经济信息。在传统的会计工作中,由于受操作手段和工具的限制,经济业务数据的日常处理占用了会计人员绝大部分的工作时间和精力,而在知识经济条件下,随着以机为主的信息产业的普及和成熟,会计人员大量的日常工作,如填制亡帐凭证、登记总帐和明细帐、编制和报送会计报表以及在必要时查询凭证数据等工作都可以由计算机完成,这在客观上使广大会计人员从繁杂的、重复的日常会计事务中解脱出来,将其工作重点转移到参与预测、决策和经营等方面,更多地参与企业单位的经营管理,使会计工作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在经济管理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确立会议工作在经济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会计工作重心的转移,对广大会计人员的素质、知识结构和工作能力也提出新的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应具备相关的信息处理知识、管理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增强参与经营、参与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2、会计电算化从低级向高级稳步发展展望未来,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认为会计电算化将会继续向下列方向发展:
(1)由单项处理向较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发展在我国,的电算化会计核算系统多数是一些单项的数据处理系统,如帐务处理系统、工资核算系统、材料物资核算系统等。但是,随着电算化应用的成熟和总体水平的提高,原有的单项或独立的多项电算化应用已不能满足企业单位管理的需要,而要求把单项处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既能独立进行数据处理,又能实现信息传递和共享,从而形成一个较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
(2)由单机应用向计算机应用方向发展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单位的会计电算化是采用单机处理,随着较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独立的单机应用不能满足信息处理和使用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采用计算机网络。Internet更是加快了计算机网络化的进程。
(3)由单纯的会计核算向管理会计应用方向发展一个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包括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部分。目前我国的电算化会计系统主要应用于财务会计核算。管理会计所采用的数据体系与财务会计基本相同,但由于其目的更侧重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因此其处理与财务会计有所不同。与财务会计相比,管理会计使用了更多的数学模型和方法。显然,计算机不仅仅能完整财务会计的各项核算工作,而且也能更快、更好、更高效益地完成预测、分析和辅助决策等各项管理会计的工作。因此,事实上,随着会计工作重心的转移,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已不能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会计信息系统应同时具备分析、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责任评价等功能,即朝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的方向发展。此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还将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专家系统在预测、分析、决策工作中的应用是今后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方向这一。各种类型的专家系统可望为会计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诸如会计工作法规咨询、成本分析与控制、产品结构、市场分析与营销策略等多方面的帮助。
3、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更加强调性和合理性由于手段和工具的局限,传统会议在确定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标准时,在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之间更多的注重可操作性。如债券摊销方法,虽然实际利率法比直线法更科学,便后者更为简便,因而实务中一般选择直线法。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会计信息系统的不断完善,计算的繁简程度已不再成为评价一个会计方法是否应该采用的标准,科学性和合理性成为选择会计核算方法时唯一需要考虑的因素。
4、会计信息时效性和多样性的增强及时、准确、完整地提供会计信息,以便作出相应的经营决策和制定控制,提高经济效益,是会计的经营决策和制定控制,提高经济效益,是现代会计的职责之所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很多在手工条件下很难或者无法及时提供甚至无法提供的信息,都可以及时提供。比如,只要增加特定的程序,企业可以同时编制出以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会计报表;对于目前比较复杂的物价变动条件下的会计信息,提供起来也将极为方便。
1. 知识经济的概念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一种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形态,它并不是一个严格的经济学概念,它的缘起大约与新经济增长理论有关。
在世界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的背景下,美国经济学家罗默和卢卡斯提出了新经济增长理论。罗默把知识积累看作经济增长的一个内生的独立因素,认为知识可以提高投资效益,知识积累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源泉。卢卡斯的新经济增长理论则将技术进步和知识积累重点地投射到人力资本上。他认为,特殊的、专业化的、表现为劳动者技能的人力资本者才是经济增长的真正源泉。
2. 知识经济的特征
经济从工业化、信息化到知识化的发展,使得知识在经济中的作用日益明显,而创新作为知识经济的动力,主导着经济本文由收集整理向前稳步发展。因此教育和研究在知识经济时代就越发的重要,同时知识和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推动社会不断的进步与发展。知识经济的特征有以下五个方面:
2.1知识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主导力量。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直接驱动力,成为生产的支柱和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在所有创新财富的生产要素中,知识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其他生产要素都必须靠知识来更新,靠知识来装备。通过知识对自然资源进行集约配置,对其它生产要素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组合,才能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
2.2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灵魂。知识经济中的知识主要指高新技术和基础科学研究成果。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企业提高竞争优势和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国内外的经验证明,谁拥有最先进的知识、最核心的技术,谁就能在激烈的全球经济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成功的企业在于能不断造新的知识,并能迅速将新知识经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将更加重视人才的培养、开发和教育,激励员工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3知识的收益递增率保证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物质产品的生产是受收益递减率决定的。而知识是唯一不遵守收益递减率的生产要素。这是由知识的特性所决定的。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它反映客观事物运动的规律。知识在生产传播和应用的再实践中是又一次进行深层次的探索和认识,这就是表现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知识生产是加速度的,是呈几何级数增长的,是收益递增的,知识生产力是可以保证经济持续发展的。
2.4知识是利润分配的重要依据。在知识经济时工与其说资本雇佣劳动,不如说劳动雇佣了资本,因为劳动的主体是人,人所拥有的知识才是生产的决定因素,因此,知识成为发展经济的首要资本。企业存在四类参与者,即:生产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经营者决定如何生产;知识创造者决定生产方向;物质资本所有者提供资金。企业除付给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正常薪金外,还应将知识创造者创造的知识转化为资本,参与利润的分配,建立以知识为依据的分配制度。
2.5尊重科学崇尚技术营造了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在知识经济时代,有了知识、有了高科技,就可以创造财富,提倡以知识为本位,任人唯智,用英才,不用庸人。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们逐渐认识到信息的魅力和知识的力量,一种尊重科学、崇尚技术的气氛正在形成。这就营造了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
3. 知识经济对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影响
知识经济的时代已经到来,与传统经济模式的许多重
转贴于
要区别,因此,现代会计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从会计实务的角度,深入探讨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环境的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各种变化,分析知识经济对会计主体、会计目标和会计前提的影响,对于会计实务实践的丰富与发展必将产生有益的启示。
3.1对会计基本假设的影响。在知识经济时代,会计主体已不再是传统模式下现实空间的各种组织,而是存在一种“虚拟企业”;它可能是临时性的,也可能是长期性的,具有即分即合的特点,对持续经营提出了最直接的挑战,引发了“弱持续经营”的热论;在知识经济时代,可以根据不同会计事项,不同的性质,选择适当的计量属性,增加对使用者有重要参考价值的非货币信息,使得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加全面、完整,满足新时代信息使用者管理和决策的需要;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后,风险的加大和管理决策的需要,要求会计人员及时提供信息,即实时报告,会计分期与实时报告并不矛盾,实时报告只不过更加方便了信息用户,原有的会计期间都是等距期间,根据需要也可以设置不等距期间,以满足对信息的不同需要。
3.2对会计财务信息处理的影响。知识经济的到来势必将带来软件业的繁荣与硬件业的进步,同时预示着新的会计电算化发展时代的来临。知识经济是以信息传递的快捷、开放为特殊条件,是以知识决策为导向的,这就对加工与输出财务信息的会计电算化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企业财务信息系统要获取、处理并提供更为标准、及时和相关的信息,以利于知识经济下的企业及投资者的决策。由此可以看出,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将是确定无疑的,也只有如此才能满足知识经济对于财务信息的需要。
3.3对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影响。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会计工作的改革,而会计工作的改革需要会计人员素质的全面提高。要想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名合格财会人员,必须有相关的知识作基础。会计人员应通晓专业理论、擅长计算机操作,还应具有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和社会适应性。因此,新时代的会计人员必须打破传统观念迎接新挑战,勇于开拓进取,增强创新意识,才能使会计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服务于社会进步。
3.4对会计核算方法的影响。传统的会计工作集中于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知识经济条件下,由于会计电算化的广泛应用,会计人员将从繁杂的日常会计事务转向参与决策和经营分析等方面。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更加强调科学性和合理性,简化核算不应当再成为评价会计方法是否应当选用的标准,而科学性和合理性将成为选择会计核算方法时唯一需要考虑的因素。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脚步向我们走来,知识经济正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注意。“知识经济”这一名词恰如其分地概括了当今世界经济的最新特点和发展趋势,它必将以巨大的力量改变着人类社会,推动社会的发展。
知识经济对于社会领域各方面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尤其是对于传统的教育模式、教育理论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研究“知识经济”与教育创新和教育改革的关系,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是社会进步的标志。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最有价值的不是获得资源、设备和资本,而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因此,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高等院校承担着挖掘创新资源、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任务,为培养输送更多更好的人才,为经济建设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
一、知识经济时代就是教育时代
教育是知识经济的基础。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基础之上的经济,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直接依据的经济。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一种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形态。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动力,教育、文化和研究开发是知识经济的先导产业,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最主要的部门,知识和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最为重要的资源。
知识经济的本质在于知识的创造、传播和技术性转化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知识成为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知识与经济相结合,首先是知识,而且是不断创新的知识;是将知识有效地转化为技术和经济效益的创新能力,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经济的成败取决于教育的成败,取决于教育能否有效地培养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彼德.德鲁克在《后资本主义社会》一书中写道:“在知识社会里”,“没有贫穷的国家,只有无知的国家”,对于任何一个个人、组织、企业和国家“获取利用知识的能力是竞争成败的关键。”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最有价值的不是获得资源、设备和资本,而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
二、传统教育不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
传统教育在对待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关系上,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上,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在对学生的要求上,过分强调整齐划一,实行统一大纲、材、统一考试,忽视个体的差异性;学习的内容在数量上和难度上超过了学生的承受能力;学生对学习并非出自于自身的意愿,而是在外部强压下屈从;学习的内容在内涵上缺乏充分的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心智的因素,即含金量不够,满足不了学生的智慧发展的学习。总之,这种重记忆、重考试而轻创新、探究的旧教育模式已经严重影响了受教育者主动的、积极的、自由的、有鲜明个性的全面发展,远不能适应未来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针对教育发展面临的尖锐的基本矛盾,我们要大力变革和调整教育,使教育发挥其积极的社会功能,使教育培养出来的劳动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创新教育是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所谓创新教育是指利用遗传基因与环境的积极影响,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技能的唤醒和开发培养,形成创新人格,以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和满足学生主体充分发展的教育。它是教育试点呼应的应答,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吻合的积极选择,是时代变革要求相适应的。
教育是知识经济的基础。当今时代,被人们称之为“知识爆炸的时代”,新知识大量涌现,知识更新的周期性越来越短,随着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受教育的终身性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那种一次性教育,把人生分为教育与工作,两个阶段的观念和做法,已经不适应当代科技进步与社会的发展。教育创新,在宏观领域是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体系,为社会成员的终身学习提供制度化保证;在微观领域是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创造力潜能,形成适合人的充分发展的教育模式。这也正是素质教育的本义和要求。素质教育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必然要求教育领域的全面变革和创新,主要是观念创新、模式创新、制度创新。
观念的创新是教育创新的先导。教育观念与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密切联系,又有所不同,它存在于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大众的行为习惯之中,在教育实践中形成,又影响和指导教育实践。一是我们正在经历的科技革命正带来一场知识革命。《世界高等教育宣言》指出,现在有的专业的大学生,进校时学的知识到毕业时有些部分已经陈旧了。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学校教育的重点要从传授知识转变为着重培养能力,教育不仅应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二是不同的时代需要不同的人才,人才的标准和人才观念总是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相应变化。当今时代的迅速变化既为人才成长提供了多种机会,也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是多样的,人才的素质也是不断变化的,那种划一的人才标准和人才观念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知识经济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
知识经济的基础是知识,核心是人才。1990年,联合国研究机构提出“知识经济”的说法。1996年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进一步对“知识经济”以明确定义:即“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是以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知识经济时代的最大特征就是以文化知识和科学及时逐步取代以往那种以单纯消耗自然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而换取一时经济发展的原型经济模式,由此就决定了科技、知识、文化在知识经济时代说具有的重要性。因为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是纯客观的自然生成物,而且必须通过人的接受、消化、掌握和运用才能在实践中发挥作用,这就决定了高素质人才对知识经济时代所具有的更为直接和更为迫切的重要性。
人及其所具有的知识、技能和创造力是知识经济社会的第一资源,同时也是促使经济发展的第一驱动力。只有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之核心,根本之根本。由此可见,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催生力和爆炸力主要来自具有知识、技能和创新精神的人。
创新教育的出现是时代的需要,是知识经济的需要,是提升个体生命质量的需要,也是教育自身变革的需要。作为我国培养优秀人才主要途径的高校,在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等教育及人才的培养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知识经济时代,大学教育应向更加综合化方向发展
因为,人类知识系统本来就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未来的社会知识创新和应用更需要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管理、人文、社会科学乃至艺术的交叉融合。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知识内容,了解世界发展的最新动态。使学生的知识层次和结构与世界发展的先进水平趋于同步。
(二)知识经济时代,大学应更加社会化 由于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和不断发展的要求,由于人们对自身的教育水准、职业素质和竞争力以及对知识的不断追求,大学教育的社会化和学习的终身化趋势将不断发展,不但大学之间将加强交流与合作,而且大学将加强与研究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与联合,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周期。
(三)知识经济时代,需要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即宽厚的基础知识,不竭的创新能力和高尚的素质
大学教育应重基础,鼓励创新,发展个性,完善人格。所以,大学教育应更加重视对人才的人格、知识、能力的全面培养。因为,在开放和国际化的社会里,人才需要具有崇高的人格和道德观念,宽厚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和自主求索知识、运用知识、创新发展、服务社会的观念和能力。“宽与厚”、“专”和“博”相结合,才能创新,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
(四)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需要终身教育
据统计,人一生中所用的知识,大约有80%是在离开学校后自己学到的,是在实际工作中学到的.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受教育,终身受教育,才能掌握更多的新知识.更好地为知识经济时代服务。
一个具有创造力的人才,除自身的条件和努力外,营造一个具有创造氛围的环境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人才是多么重要。因此,高校应营造一个有良好学风、校风,高雅文化品位,浓郁人文气息的育人环境,使置身其中的学生受到熏陶,培养出能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创造型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