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与医疗融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中华民族;体育文化;多元研究
在民族文化形成的过程中,文化内容是维系民族成员之间的关键内容,同时也是群族身份认证的重要标志,这种文化理念逐渐成为民族生存及发展的基本核心。伴随民族文化的发展及传承,民族文化经过不断的融合及创新,逐渐形成了优秀的文化形式。对于民族传统地域文化而言,其内容是民族文化重要的组合部分,很多体育活动的构建会将文化形态作为基础,实现自然条件、地理环境以及文化氛围的稳定创造,充分彰显社会环境下民族体育文化构建的核心内容。由于文化是时展的重要标志,所以,在整个时代背景下,人们应该认识到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基本价值,通过对相关研究内容的梳理及分析,实现对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
一、中华民族体育文化多元研究的重要性
(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自觉性是文化重构的基础
文化的自觉性是民族文化发展中的核心动力。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民族文化一定会承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及碰撞,主要是在民族发展中,需要有民族文化的支撑,而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性也就导致文化传播中问题出现,因此,一些传统文化需要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实现不断的更新。在整个民族文化融合的过程中传统体育文化应该吸取外来文化的精华,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文化的自我扬弃,从而促进良性循环状态下社会文化的稳定发展。而且,在当今文化冲突及文化迁移的过程中,人们应该在多元文化冲突与融合的背景下,进行民族文化的自我反省及重建,从民族文化的发展需求出发,通过对自己需求的分析,确立文化发展的基本思路,为体育文化的传承及创新提供稳定支持。由于中华民族体育文化作为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所以,体育工作者应该树立强烈的文化自觉意识,认真审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拓展民族文化的发展空间,从而为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提供支持[1]。
(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弘扬民族精神的保证
在民族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每个民族文化作为独特性的艺术形式,在文化发展及创新的环境下,具有一定的特色性,因此,在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只有发现民族文化之本,才可以在文化上形成直立、创新的文化传承理念,通过与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实现民族文化的有效创新。同时,在民族体育文化多元化研究的过程中,应该先注意民族文化的本土性,再注重民族文化的全球化,认清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根基、特点以及历史内容,实现体育文化的有效重构,促进民族文化的多元化传承[2]。
二、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研究中的局限因素
(一)对人文现象认识不充分
对于中华民族体育文化而言,由于其独立性不强的特点,会导致研究者在人文现象认识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在中华民族体育文化与共生文化分析的过程中,其文化形式没有呈现出完全剥离的状态,例如,在节庆、娱乐等活动构建中,肢体活动会与体育中的行为交织在一起,人们极容易对日常生活与民族体育身体活动产生混淆,所以,对一些人对人文现象的认识也就存在着模糊性的特点。(二)中华民族体育文化受特殊文化影响对于人文现象而言,一些人会认为这一内容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结果,所以,在研究中会很少涉及到民族体育文化,这种现象的出现也就严重影响了体育科学研究体系。同时,由于研究人员对民族体育文化的认知不全,对民族体育背景、起源以及功能的认识存在着片面化特点,导致在体育文化分析中出现了主观臆断的现象[3]。
(三)研究方法的单一性
通过对现阶段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分析可以发现,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仍然停留在文献分析以及文本叙述的过程中,在这种单一性研究方法构建的过程中,并没有发现适合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策略,虽然在这种方式研究的过程中,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人们对体育文化的了解,但是,与复杂文化内容相比,这种文化形式仍然缺少更深层次的文化内容,导致人们不能全面的认识到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在不同历史时期,同一文化的发展会展现出一定的时代特征,因此,这种复杂性的文化特色需要得到人们的关注。文化研究、文化阐释以及社会之间的关系应该得到稳定的融合,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合理描述,所以,应该在体育文化传承中,通过多种研究方式的运用,进行传统体育文化的有效分析,从而实现民族体育文化的综合探究[4]。
(四)传统思维制约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的研究
在传统民族体育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其中高度普适性现象的出现虽然可以采用笼统、模糊的方式进行自然现象的分析,但是,通过这一条件内容的概述及分析,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认识到事物的本质性内容,从而形成科学性及专业性的概述理念,促进体育文化的有效传承。对于不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而言,在其内容分析的过程中具有差异性的发展逻辑,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系统性的发展脉络,保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有效创新,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规律性分析。而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同一种文化的发展会呈现出时代性的特点,但是,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及文化分析中,应该寻求文化演进的基本规律,保证体育文化传承背景下的社会性及文化性的特点,减少传统思维对民族体育文化传承的限制。
三、中华民族体育文化多元化研究
(一)构建民族体育文化传承的基本思想
在中华民族体育文化传承及发展的过程中,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基本内涵,在历史实践及反思的过程中,文化理念得到了系统性的提升,同时,在民族传统文化提升的同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内容:第一,需要树立科学化的传统体育教育理念,通过正确、客观评价理念的设计,可以正确进行指导理念的分析,从而达到文化传承中实事求是的特点。在正确理论指导构建的环境下,体育研究者应该摒弃传统的观念及保守的思想,通过辩证理念进行民族体育文化特点及发展规律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坚持与时俱进的文化传承理念,促进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及稳定创新,实现民族体育文化传承的基本思想[5]。
(二)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下民族体育的交流
对于民族传统文化而言,是在我国民族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认识自然、掌握社会及传统文化的实践内容的综合性文化内涵。但是,在现阶段文化传承环境下,由于人们对历史文化认识的不足,难免会出现鱼龙混杂的问题,导致民族体育文化传承中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因此,在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及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认真的筛选及分析,由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中的珍贵资源,在多民族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应该不断朝着多元文化方向进行发展,充分展现民族结构的实用性价值。同时,在科学时展背景下,人们需要运用多科学原理进行价值问题的研究及分析,构建完善性的体育文化发展理念,从而为体育文化的继承及发展提供稳定支持。而且,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创新及传承中,我国民族体育文化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导致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形式受到限制。因此,应该进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有效传承,通过文化的传承,实现与不同文化的稳定交流,使专业的体育研究人员掌握体育文化的成果,从而实现文化传承中本土化及全球化的有效整合,推动民族文化的全面发展[5]。
(三)实现单一文化向多元文化的转变
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及发展的过程中,其内容的研究不能离开专业方法的支持,如果在文化传播中缺少了传播的方法,也就会造成民族精神的缺失。在这一方面上分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仅涉及到民族学以及人类学,同时也会波及到社会学以及传播学之中,所以,在宏观角度下,进行构建科学化的文化服务理念,并在问题研究及方法创新的同时,实现人文主义及实证主义的有效融合。在方法理论研究的过程中,可以将人文主义与实证主义进行稳定的融合,并在此基础上实现静态理论与动态理论的相互统一。在基本方式分析的过程中,人们可以通过对文献资料收集、民族志研究以及考古研究问题的使用,实现理性时代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促进民族体育文化的有效传承及稳定创新。通过这些成部分,它需要相关部门与医务人员的重视、完善制度的建立及实施、政府足额资金的投入、定期业务知识培训及日常督导。规范的医疗废物管理可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令第380号医疗废物管理条例[S].2003-06-16.
[2]周敏,刘滨,周丽芳.医院医疗废物管理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7):815-816.
[3]闫芳.黑龙江省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处置管理评估[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1,27(1):39-40.
[4]王艳,刘书绵.标识化管理对临床医疗废物管理的实施效果观察[J].卫生管理进展,2016,8(29):29-31.
[5]汪玺正,刘彩红,李俊艳,等.中国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调查[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6,15(9):698-701.
[6]韩颖,赖晓全,熊薇,等.湖北省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现状调查[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6,15(7):492-494.
[7]武改丽,高美荣.医疗废物管理现状及对策[J].全科护理,2011,9(14):1286-1287.
[8]何光琴.负面清单在医疗废物监督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25):1-3.
一、体育旅游及其服务特点
体育旅游兼有体育和旅游的双重特性,这是一种融合度较高的休闲生活方式。作为体育服务业和旅游服务业交叉渗透的新兴产业――体育旅游服务业,具有下列三个特点
1.人们参与体育旅游的目的各有特色,或者为了闲适的生活状态,或以健身娱乐为乐趣,或以追求刺激冒险为动机。体育旅游活动的丰富多样化,彰显出人们对旅游服务多元化的需求,并且人们的个性化需求又进一步促进了体育旅游的发展。
2.体育旅游的产生是是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形成了日益增长的社会文化需求的产物,是伴随着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而日益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的产物。因此体育旅游服务中人们对于服务承诺存有心理期望值。
3.体育旅游既是体育中的旅游又是旅游中的体育。体育旅游服务,其关联到吃、住、行、游、购、娱等经济部门,又涉及到服装、通信、金融、安全、医疗等多个行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伴随着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进一步融合,体育与旅游更多地形成嵌入式发展态势,这就对体育旅游产业的服务承诺设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体育旅游产业服务承诺的关联互动要素
体育旅游业是与众多的国民经济主要部门进行产业融合的产物。与以食、住、行、体、购、娱六要素为主要内容的众多A行业具有关联性。以体育旅游企业为龙头,它们之间形成了一个彼此关联互动、互为依存的完整的要素体系。
伴随着体育旅游活动的正常展开,体育旅游产业为食、住、行、体、购、娱等要素提供必需的产品和服务,同时,体育旅游活动的正常运行也需要相关部门和行业提供必要的支持。因此,体育旅游产业不仅包括直接从事体育旅游产品营销、生产及消费的企业,也包括为体育旅游活动提供支持及服务的企业。
可见,作为经济活动的体育旅游产业通过给旅游者提供体育旅游产品和服务,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体育旅游需求,同时带动和发展辐射到体育旅游有关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如服装、餐饮等相关产业。
如位于江西省西部的萍乡著名的4A风景旅游区武功山集雄、奇、峻、秀自然风光于一身,主峰白鹤峰(即金顶)海拔1918.24米,是江西的最高峰,景区内连绵十万亩的高山草甸,红岩峰瀑布群,金顶古祭坛群,堪称江南三大绝景,令人神往。近年来武功山景区的体育旅游产品逐步完善,从2008年开始萍乡市政府创办了武功山国际帐篷节,其中的负重徒步、山地车赛、篝火狂欢、山居电影等体育旅游特色活动吸引了大批体育旅游爱好者,逐渐成为了广大驴友亲近自然、相互交流的一个重大节日。2016年6月,随着萍乡武功山景区被正式推荐申报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这标志着武功山景区对服务承诺的设定将进一步得到完善与提升。
三、体育旅游服务承诺的设定标准
服务承诺标志着企业对顾客所获得的服务质量做出保证。为了充分有效地发挥服务承诺的作用,服务企业就必须在服务承诺设计上遵守“内容适度”、“表述清晰”和“兑付容易”等原则。
在体育旅游服务过程中,服务承诺的设定可以遵从以下三个标准进行
1.选择恰当的承诺范围。全面承诺被认为是不宜采用的,但是对于最关键的服务属性如旅游安全性等保障应进行承诺。
2.选择适当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服务质量,如建设现代化的卫生设施,设置徒步行游客较高配置的补给点。
3.设定恰当的承诺失效赔付标准。一旦服务承诺失效,如果赔付标准过高,则会增加成本;如果承诺范围过宽,则会助长不良顾客滥用服务承诺;如果预示的服务质量过高,则难以取得顾客信任。当然,反之后果将是失去对顾客的吸引力,甚至招致顾客反感,这将是有损企业形象并且得不偿失的服务承诺设定。
四、武功山体育旅游服务承诺设计
(一)有效提升体育旅游基础设施的服务层次与质量
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体育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继而影响到目的地接待游客的数量,武功山景区经过多年建设,体育旅游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医疗救护设施等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在5A景区升级建设过程中更应该注重的将会是与体育旅游紧密相关的接待食宿、购物旅游、文体娱乐以及游玩休闲等设备设施的更新与强化。
(二)逐步丰富体育旅游产品的类型结构与档次结构
目前武功山体育旅游产品的类型结构呈现出参与为主、赛事为辅,同时以体育实体景观和体育表演作为补充的特点。其中最主要的参与性体育旅游产品则为中低端的登山、徒步、野营、自行车等同质化现象较严重的项目。依据武功山的自然条件,建议设计一批如空中飞行、湿地探险等体育实体景观与体育演艺类型的优良户外体育运动项目。在档次结构方面,大力改造目前武功山景区所存在的各体育旅游产品主题雷同的现象,力求形成特色化、差异化,如建设蹦极攀岩基地、马拉松赛、自行车、高尔夫训练比赛基地“精品”、“特品”,更好地满足游客的个性化服务需求。
[关键词] 人力资本 健身观念 锻炼
一、人力资本与健康投资产生的背景
根据舒尔茨和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投资包括用于医疗保健的投资;用于正规教育的投资;用于在职培训的投资;用于成人教育的投资;用于个人和家庭为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而进行流动的投资。我国学者将上述理论归纳为医疗保健的投资;教育的投资;迁移投资。研究认为“教育的投资在整个人力资本投资中居于核心地位,是头等重要的投资。因为健康投资使人得以存在,以及智力、精神活动的必要前提,所以,医疗保健投资是其他两项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从健康投资的角度出发,人力资本所提出的医疗保健投资是“通过对医疗、卫生、保健、营养等进行投资,以此来恢复、维持或改善、提高人的体能(体力和精力),增进健康水平,这种投资方式恰恰是最经济、最有效、最快捷的人力资本投资途径。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低水平生活导致健身观念淡薄
按恩格尔系数划分贫困家庭的尺度,企业职工均在60%以上,属于贫困线,属于体育低消费群体。研究表明,收入与消费关系十分密切。(见表1、2)
统计结果证明,企业职工收入与体育锻炼的内容、目的、地点、时间、次数有非常显着的差异,与锻炼目的、锻炼次数非常相关。体育消费是为了满足人们特定的需要而产生的,它是以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越优越,体育消费的投入的比重就越大,反之就越小。除此之外,人们的体育习惯、生活节奏、余暇时间、体育观念、社会环境等都与体育消费有关。应该说,体育消费行为既是生活水平的缩影,又是人们体育健身观的折射。
2.不良心态影响健身观念形成
调查显示,企业职工有矛盾心理占15.5%,压抑心理占18.4%,挫折心理占6.4%,消沉心理10.6%,疑虑心理5.1%,其他心理状态的365人,占43.6%。
体育作为现代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被称为现代社会的“安全阀”“社会竞争缩影”,改革开放带来社会体制、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各方面变化,同时也产生许多矛盾。据社会学专家研究,除了必要的道德和法制教育外,体育可以起到缓解、宣泄、减少下岗浪潮带来的社会震荡和各种矛盾的作用。
三、结论与对策
1.转变观念,努力提高再就业劳动者素质
劳动者是生产力的首要的因素和能动因素,发展体育运动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从经济学角度,体育锻炼要占用一定的时间,之所以强调体育健身的作用,是因为可以理解为体育是一种旨在追求未来效用的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从人力资本投资和劳动力再生产的角度,体育锻炼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活动,它投资的意义在于可以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因此,从人力资本配置的需要寻找合适的物质资本,最大限度的优化实现自身的价值,较好把握从新配置人力资本的再就业机会。
2.调整不良心态,拓宽人力资本运营的空间
现代企业职工压力大,无论是环境,还是心态,都发生的很大的变化,由于种种不良的心境,导致无形中缩小就业的渠道,缩小人力资本运营的空间。体育的社会情感功能是与人的社会心理稳定性直接有关的,通过体育服务工程进行情感解困工作,调整不良心态,使之产生和形成与社会一致的心理。因此,企业职工应主动适应社会和家庭环境,把就业看成是一场智力、体力、心理上的竞争,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挖掘潜能,面对机遇,迎接挑战。
3.树立健康观念,加速人力资本投资
要树立健身观念,消除健康投资是一种简单的消费支出的旧观念,主动积极的进行健康投资,同时要积极参加培训,要主动锻炼、学习、更新知识,提高技能,丰富自身的人力资本,为创业储备本领。人力资本投资有利于增加企业职工的健康存量、知识存量、技能存量,存量的增加,意味着“生病时间”的减少和“健康时间”的增加,意味着创业的基础储备增加,从而有利于产出增加,个人的收入也随之增加。因此,这种投入是有效的投入,也是一种成本性投入。企业职工自身还应从市场经济对劳动者素质的需求,来提高对健康投资的认识。
4.发挥体育的健身作用, 开展“体育服务工程”
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以体育作纽带和桥梁促进创业工程实施,吸引广大企业职工参与,以达到关心引导、交流情感、开阔渠道、稳定大局的目的。“体育服务工程”的内容包括:体育进万家活动;与企业职工联手健身活动;多帮一、多带一健身活动;健身广场活动;健身小区活动;健身家庭活动;社区体育竞赛等项健身活动。体育与现代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开展“体育服务工程”对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创造融合的社会氛围,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积极的作用,对促进“再就业工程”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胡鞍钢:中国城镇失业状况分析.管理世界(京),1998
[2]倪同云:大众体育发展趋势的研究[J].体育科学,1998
关键词:运动健康服务业;高校;消费需求;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1-0069-02
国民健康是民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和重要保障,健康服务业是关系着人类健康水平的提高,健康服务业可以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到2020年我国的健康服务业预计将达8万亿以上。近几十年来,我国的竞技体育、专业运动都取得巨大成就,但随着健康需求的暴涨,大数据等对社会的影响,人类社会在从信息时代经由知识时代快速向智能时展,运动营养以及健康设备和环境等传统行业向智能化发展,竞技体育、专业运动、运动营养以及健康设备与环境构成了大体育健康服务产业。
一、运动健康服务业的发展背景
2013年10月14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健康服务业是以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目标,以体育运动为主要手段的相关服务,运动健康服务是健康服务业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形式包括体质测试、运动健身指导、慢性病运动健康指导、体育运动培训、运动康复指导、运动器械、运动设施改造、运动健康网站、运动保健食品等。
2016年4月7日,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2015年中国在校大学生3 700万,全世界第一,“健康第一”和“以人为本”是构建大学生体育服务网络的理论依据。高校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是“健康第一”,它强调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全面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不管是运动队、普通学生甚至弱势群体学生等,学校体育必须遵循“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基本规律,通过学校各部门的相互渗透和有机结合,并建立起一定的组织和保障措施。
我国政府即将出台的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各项政策来看,意味着体育健康产业正处在一个政策利好阶段,体育健康行业变成了政府、社会、市场、大众的四轮驱动,这也意味着政策环境会越来越灵活。
二、运动健康服务业在高校的消费需求
1.医疗健康服务需求。以政府为主导,以提高3 700万大学生健康服务水平为目标,高等院校协作企业、医疗机构进行平台建设、系统运维、市场推广、健康服务、临床测试与应用,最终提高高校大学生健康水平的协同创新模式。高校学生需要慢性病健康监测、健康服务的良好体验、健康服务大数据分析,构建“互联网+”医疗与健康服务开放共享平台,依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促进全体学生身心健康。
2.运动健康保险需求。数据显示,美国的运动健康保险市场高达千亿美元。2014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保险公司围绕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户外运动等需求推出多样化保险产品。鼓励引导企事业单位、学校、个人购买运动伤害类保险。
3.大学生健身服务需求。随着体育价值观的改变,体育健身观念的建立,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也越来越高。高校男女对健身需求有较大差异,男生主要是健身鞋、体育赛事、羽毛球、篮球、跆拳道、台球、器械运动等,女生主要参与健身操、瑜伽、拉丁操等有氧运动,高校付费健身活动需求也不一样,花钱买健康在高校也越来越被大学生接受。
4.运动心理健康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校健康需求,大学生的运动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关注和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应该从治疗模式转向预防模式、发展模式,服务的人群应该从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转向更多的普通学生。运动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包括普及心理知识,预防心理疾病和拓展心理素质。要让心理健康服务有良好的效果,必须了解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需求,以学生最能接受的形式进行相关的教育。
5.运动科研服务需求。《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首次提出“科技兴体”的战略目标,“科训结合”是运动训练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模式,运动训练是人体的训练,应加强运动人体科学的研究,高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教师和运动生理实验室可以承担高水平运动队的科技服务。随着科技的进步,高新科技在体育健康产业中的比重越来越重。
三、高校运动健康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1.高校健康服务定位不清。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得到国务院和企业的高度重视,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育部颁布了《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等,但缺少相关文件对高校健康服务业做出具体指导,高校健康服务业的发展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定位很模糊。从传统来看,高校的健康服务主要以公益为主、盈利为辅,面对几千万的大学生群体和健康服务庞大市场,大学生既是需求者也是传播者,高校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平台,高校具有服务社会功能,因此,急需政府部门对高校的健康服务业重新定位。
2.健康服务盈利能力差。高校健康服务更多的是强调其公益性,比如公共运动健康服务,这类服务的供给者是不会获得理想利润的,比如公共体育教育、运动会、体育心理健康咨询,因为市场不能有效提供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公共物品,这是运动健康服务领域中市场失灵的领域,高校运动健康教育等这类公共健康服务,想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是相当困难的。同时,在这个庞大需求运动健康服务的人群面前,消费者愿意购买运动健康服务,如学生运动损伤需要医治、药物、康复理疗,需要收费才有可能盈利。运动健康服务行业是一种经济现象,但我国高校很少应用运动健康服务的商业模式,经营方式和盈利途径单一,人力成本不断上升,这种现象严重制约了运动健康服务业的发展。
3.弱势群体健康服务不到位。高校的健康服务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但大学生个体差异大,健康服务的内容、手段、组织保障等都难以满足弱势群体学生的健康需求。弱势群体需要的健康服务不到位,学校为弱势群体学生组织的专门的竞赛或活动几乎没有。体育部(教研室)、校医院在为弱势群体学生开展保健咨询、运动心理健康、康复理疗方面也很欠缺。
4.健康服务人才缺乏。人才素质影响服务质量,健康服务需要懂专业同时具有一定管理创新,要懂运动、医学健康知识、实际的操作经验、管理营销能力等复合型人才;健康服务业市场化运作,校园健身房、体育培训、各种体育协会等需要管理与专业人才;提供场馆、器材、教练等服务需要市场管理的人才;在网络与信息时代需要熟知相关知识与运营的人才,等等。
四、运动健康服务业的发展策略研究
1.加强科研攻关和科技服务。现代训练的科学化是提高运动竞技成绩的必经之路和重要保障,做好场地器材、科学化训练、生理心理、疲劳与运动营养、身体恢复等健康服务,做好运动训练“科训结合”,努力提高教练员和专业教师的科研水平,加强教学、训练与竞赛的科研攻关,提高科技服务能力。
2.政府学校引导与市场驱动结合。健康对经济发展来说,就是生产力和未来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政府在制度建设、规划和政策制定及监管等方面履行责任,学校重视并且能够健全组织,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激发社会活力,调动民间资本投资发展健康服务业,不断增加健康服务供给,提高健康服务质量和效率。在发达国家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保险公司和企业等第三方支付是运动健康服务的最大买单者。尽力拓宽健康服务业的盈利途径,深入研究市场,在大量市场调研基础上,研究目标客户的真实需求。
3.培养健康服务业相关人才。高校是人才培养、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的主要阵地,健康服务必须要有一批管理营销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支持高等院校体育保健、健康服务、社会体育指导相关学科专业,加快培养营养师、养老护理员、按摩师、康复治疗师、健康管理师、健身教练、社会体育指导员等从业人员,建立健全健康服务业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健康服务业是新兴的产业,客户的定位、产品的设计、市场的开拓、媒体的运作、服务等都需要大量的人员、专业的管理与营销团队。
4.互联网与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大数据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运动健康服务提供了高效率、低成本、更互联的平台,并渗透到服务体系运行的各个环节。比如在客户管理环节,所有客户都要建立网络电子健康档案、回访记录及提醒系统、电话咨询虚拟网转接、客户短信及e-mail 交流系统等。在当下这样一个“互联网+”的时代,利用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以科学研究与产品开发深度融合为动力,逐步完善独特的健康体质解决平台,体育健康大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趋势,必将助力体育健康大产业的顺利转型。充分利用广播、平面媒体及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深入宣传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大学生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
5.融入学校创新创业体系。《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要把发展健康服务业与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健康服务业吸纳就业的作用。”随着国家对高校体育与健康的重视,大学生对运动健康消费需求,运动健康服务业有很大的市场和发展空间,在管理体制、产品设计、团队建设创新开发都需要大量的创新创业人才。大力支持健康知识传播机构发展,培育健康文化产业,把医保工作的重点转向健身防未病上来,把高校的健康服务业发展与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1] 廖小华.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实施科技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3).
[2] 陈永昌.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的思路与对策[J].北方经贸,2014,(6).
[3] 潘燕.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健身运动处方的应用与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12,(9).
[4] 闻健.对《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问答[J].老同志之友,2014,(5).
2015年是思南县奋力发展的关键之年,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来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是“能快则快、快中求好”,千方百计做大总量、确保质量,破解经济总量小、城市规模小、生态承载能力弱的问题。为此,必须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沿着“三步走”战略目标,建设好人民满意的新思南。
打响基础设施建设“三大攻坚”
当前,基础设施不完善、不配套、不衔接,仍然是制约思南县快速发展的瓶颈。面对困难和挑战,全县上下迎难而上,积极应对,化“危”为“机”,实现新的发展。
全力打响水利建设“三大会战”攻坚。加快推进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切实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要合理调配水资源,优化供水系统,积极推进城区配套管网改造,为城市发展和农村居民生活提供安全的用水保障。坚持“厂网并举、管网先行”,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搞好雨污分流,切实提高污水处理率。特别是城北新区、双龙新区、邵家桥新区的给排水工程和污水处理工程要系统规划,全力加快建设步伐,以适应新区发展需要。
全力打响交通“三年会战”攻坚。加快推进凤凰山隧道项目建设,尽快打通城市交通“大动脉”,形成思南中等城市的大环线。加快推进邵家桥新区东西两岸大道、新区一桥、双龙大道延伸线至邵家桥新区城市干道、河东至邵家桥新区城市快速干道建设,疏通城市“毛细血管”。加快规划建设乌江综合枢纽港,形成集船舶制造、货运吞吐、物流仓储等相融合的综合服务区,抢占乌江航运制高点。加快推进现有省道、县道提级改造,大力实施村村通油路(水泥路)工程,在全县形成以高速公路为骨架,城市道路为辐射,省道、县道公路为支架,乡村道路相互衔接,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新格局。
全力打响城市建设管理“三年会战”攻坚。要树立思南4000多年文明史、1800多年建置史的厚重历史自信,将思南丰富的旅游资源、文化底蕴与城市特色结合起来,擦亮“黔中首郡・乌江明珠”的城市品牌,重点打造“八个城市两大高地”。
打造优秀旅游城市,把思南县城打造成为全省最大的景城融合景区,让思南成为外地人向往,思南人自豪的最佳旅游目的地。
打造生态宜居城市,让白天的思南苍翠欲滴,让夜晚的思南五彩阑珊,让思南充满现代气息。
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充分挖掘思南丰富的文化底蕴,全力申报历史文化名城。
打造体育休闲城市,大力发展体育健身休闲、体育赛事表演、体育用品制造等产业,打造体育休闲城市。
打造滨江山水魅力城市,加快推进城市湿地公园、城市农业公园、城市山体公园建设,努力把老城做美、新区做亮,打造出思南独特的城市景观。
打造文明和谐城市,结合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森林城市、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全国双拥模范县”等创建活动,深入实施“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让文明和谐之花开遍思南大地。
打造健康养生城市,深入挖掘健康保健资源,加快建设健康养生基地,使思南成为既有温泉疗养、医疗保健,又有绿色健康食品的旅游养生之地。
打造商贸物流城市,加快推进商贸服务、仓储物流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会展、连锁经营等现代商贸服务业,打造商贸物流城市。
打造教育高地,加快教育园区建设,推进教城融合,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深入推进“政、产、学、研”融合发展,把思南打造成为教育发展的高地,人才集聚的洼地。
打造医疗高地,积极改善医疗卫生设施,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全力打造医疗卫生高地。
抓好产业发展“三大工程”
产业支撑是城市发展的生命线,是城市建设的源动力。思南要统筹安排和有效整合城市各类资源,最大限度地挖掘、发挥和提升城市资源的价值,加快发展城市经济,强化城市产业支撑。
全力抓好工业经济提升工程。大力实施工业“百千万”工程,促进工业扩量提质、转型升级。以关系发展全局、带动作用强的重大产业项目为抓手,加快石材、船舶工业、新型建材、农特产品加工等产业发展,做大经济总量,做强支柱产业,增强发展后劲。最大限度地发挥工业园区“倍增器”的作用,努力把思南经开区建设成为项目建设的平台、对外开放的窗口、产业升级的高地、城市发展的新区。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让更多的企业入驻园区。要加快在建项目的建设进度,尽快让项目发挥效益。
全力抓好文化旅游产业提升工程。擦亮“乌江、石林、温泉、历史文化”四张旅游名片,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全县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全力抓好服务产业提升工程。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现代商贸、信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健康产业,加快推进乌江文化健康产业园建设,着力打造健康科技、教育文化、温泉疗养、康复保健、综合医疗等健康科技新业态。要统筹解决好电力和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电力廊道建设,加大500千伏变电站的争取力度,认真做好城市电网改造工程。要加快城市通讯网络建设,加快光纤宽带接入网建设和普及延伸,实现光纤到楼入户,提升全县宽带家庭普及率和光纤接入能力,构筑覆盖全县的高速光纤宽带网等。
全力构建“三大保障”
构建保障机制,是加快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支撑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和稳定保障。
构建社会保障。要落实好各类民生政策,做好雪中送炭的工作,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的发展成果。
构建和谐保障。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加快发展的基石。要积极拓展“三圈五体系”社会管理模式的内涵和外延,全面推进社区“网格化”服务。切实加大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力度。始终保持严惩犯罪的高压态势。认真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构建服务保障。围绕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立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构建权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法治保障的政府职能体系。大力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完善重大项目“全程代办制”服务方式,以更优的环境吸引外资。
加快推进“三大改革”
建设人民满意的新思南,必须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敢为天下先,敢趟深水区,敢啃“硬骨头”。
全力推进法治改革。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司法,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在全县形成信仰法治、弘扬法治、恪守法治、践行法治的浓厚氛围,为法治思南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要在机制改革、乡镇执法改革、城市综合执法改革等方面创造出新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