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技创新思路与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P键词】创新科技管理;煤炭企业;技术进步
【Keywords】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coal enterprises; technological progress
【中图分类号】F42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5-0108-02
1 科技管理创新,体系建设是基础
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科技水平的高低决定企业能否屹立于市场之林,它的作用很多,比如它可以增加产量、提高质量以及减少损耗,所以加强科技管理力度,有效提高科技研发水平,使科技管理体系具备实用和高效的双重品质就越来越重要。
首先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机构,明确职责和分工。技术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企业应加大建设健全技术创新体系的力度,使其具备科学合理和高效运作的双重优势,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使重大技术研发工作决策具有科学性、适时性以及准确性的优点。对于大型煤炭企业来说,需要建立企业技术委员会,因为只有采用这种形式才能在会议决策环节以“技术委员会”为核心。企业若想使某些重大决策具有科学性与准确性,则需要不断创新“专家委员会”,其组成对象包括专业技术领导和企业内部专家以及资深专家。企业的权威技术咨询机构就是“专家委员会”,它是企业技术的核心,研发项目的技术评估是其主要工作,并且还要开展专题技术探讨会、学术论坛与报告会等,“专家委员会”定期参与到重大科研项目的技术咨询与论证会中,可以使其工作更具权威性、科学性以及合理性[1]。企业总工程师可以担任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可以由企业技术中心主任来担任,其他职位进行合理匹配即可。对于科技创新,领导不能只当它是一种被动的责任,而是要在思想上引起相应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科技创新这一企业重任落实到行动上。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某些比较重要的事情需要企业高层主管共同参与决策,从而使决策的全面性与执行力得以保障。
其次,加强和完善科技管理制度建设。制度是根本,没有制度创新,即使发明、引进了新技术,其在管理不善、体制不合理的情况下也发挥不了作用。加强和完善科技管理制度建设,需要根据国家各级相关政策法规,制定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科技管理制度,并明确各机构的职权,规范科技管理流程,制定合理的评价指标和考核办法。
最后,保障科技管理制度的落实。制度建设要起到实效,促进企业科技进步,其最终决定权在人。只有科技管理者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科技管理制度,认识到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把制度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按制度办事,科技管理工作才能促进煤炭企业的科技进步。
2 加强科技创新工作,项目管理是关键
2.1 做好调研工作和项目立项管理工作
谋划的基础是调研,只有通过广泛的调研,主动谋划具体工作,才能提高科技工作的效率,这方面的工作也是科技项目立项的基础。工作者经过广泛调研可以比较系统地了解国内外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与前沿信息;对于科研选题和立项以及发展方向等工作,科技人员可以对这些工作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也可以全面掌握企业的科技发展现状和技术需求。对于企业重点研发项目来说,牵头工作需要由企业技术中心来完成,并和计划以及企管等部门进行共同管理,而且应当组织其他项目单位来共同实施。“课题组”的形式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因此相关项目单位应成立课题组,选好第一责任人,与企业签订《目标责任书》,此外还要编写《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等立项资料,从而能够顺利开展项目启动工作。
2.2 加大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管力度
项目立项工作完成之后,倘若不加大对其过程的监管力度,项目就可能不能真正落到实处,宛如虚设,因此加大项目的监管力度,决定着研发项目能否顺利实施;用另一种说法来讲,项目的监管过程不同于其他过程,它是具有服务性质的,监管项目并不是把一个人限制不动,而是旨在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义。在执行项目工作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预料之外的因素,这些因素通常在是设计初期没有预料到的,对项目执行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管理人员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做出变更处理,协助科技工作者处理在具体工作当中设计初期没有预料到的因素,如具体工作有不符合项目合同要求的环节,应对其进行合理调整,必要时可以中止项目执行。
2.3 加大项目管理培训工作的力度
科技管理部门的管理质量除了对科技项目的效益有影响之外,同时它还影响着项目承担单位项目管理质量的水平。当前我国许多单位没有较高的项目管理水平,主要表现为企业的粗放型项目管理,这是导致科技项目效益不高的一大重要因素[2]。因此,定期组织相关工作者参加与项目管理相关的培训课程,对于承担单位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良好效果,培训课程类型较多,例如成本管理和资源管理以及投资机会研究等,此外还有很多,就不一一举例了。项目管理培训的具体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可以使项目管理的水平得以提高,提高项目的整体效益,且对不断完善项目管理体制与机制也具有促进作用,此外,其培养出的管理人才综合素质水平更高,对企业科研开发工作起到积极影响。
关键词:城市道路;桥梁防水;技术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发展,城市建设日趋完善,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人口密度不断增大,交通拥堵问题越来越严重,这便使城市道路与桥梁建设成为了一大热点议题,为了方便城市道路与桥梁布局,发挥道路、桥梁使用价值,降低城市道路与桥梁建设的不必要成本,防水技术成为了城市道路与桥梁建的新思路,为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完善提供了便利条件。
1 水对于城市道路以及桥梁的破坏
1.1 水分对城市道路造成的破坏分析
城市道路的路面降水、路表积水或者是洒水在道路上部行车荷载所形成的的动水压力作用下进入城市道路内部,这些水通过沥青混合料内部的空隙进入路面结构内部,在动水压力反复的泵吸作用下,对沥青混合料颗粒进行反复的冲刷,最终导致颗粒表面沥青膜的脱落,造成城市道路沥青混合料出现松散以及坑槽等病害问题。
水分在进入路面结构之后,会渗入到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之中,造成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整体性与稳定性的破坏,导致水稳基层泥浆被反复冲刷带至路表,在城市道路表面形成唧浆等病害问题。
城市绿化带中的水分渗入或者是雨水作用,会造成路基土体含水量的升高,导致路基土体的承载能力下降,并出现软化变形,最终导致路基土体承载强度不足,造成城市道路出现沉陷等病害问题。
1.2 水对桥梁结构造成的破坏
水会造成桥梁结构钢筋以及混凝土的锈蚀。由于城市内部工业发达,空气中二氧化碳以及二氧化硫等溶于水中,会产生酸性化合物造成混凝土的碳化与酸化。一些化冰盐中的氯离子则会对桥梁结构钢构件或者是混凝土中的钢筋出现锈蚀,钢筋的锈蚀则会造成钢筋体积膨胀,加速混凝土的剥离与脱落。
水分会造成混凝土出现冻融或者是晶体压力破坏。水分进入混凝土内部微孔之后,在北方冬季环境下由于反复的冻融会形成冰胀压力,造成混凝土的破坏。对于非冰冻地区,水中融入的盐分在环境干燥后浓度不断增加,最终形成饱和结晶产生晶体压力造成桥梁混凝土结构破坏。
造成混凝土出现碱集料反应。由于水分的存在,会为混凝土中的碱含量以及活性剂集料之间的化学反应提供发生条件,进而在混凝土内部形成硅钙胶凝体造成混凝土的膨胀破坏。
2 城市道路桥梁防水技术应用研究
2.1 城市道路的防排水应用技术
为了避免水分对于城市道路的破坏,对于城市道路路面的水分只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处理是封水,通过城市道路表面不同结构层的封水、防止水分渗入造成路基的破坏。另一种处理方式则是排水,将进入路面结构层内的水分全部排出,在具体的实施上主要有以下几种措施:
2.1.1合理的设置面层结构层。
为了避免路表水分渗入路面结构内部造成水损坏问题,在路面结构的设置上,对城市道路的上面层应该尽可能的选择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减少水分的下渗,同时在路面结构层中增加防水粘层,在基层结构上部增加排水层与防水封层。采用这种形式的路面结构,不仅可以有效的控制路表水分的下渗,同时也可以利用排水层及时的将渗入路面结构内部的水分排出。而且面层之间的粘层不仅可以防水,同时能够强化层间连接,面层与基层间的封层,除了防水之外还可以有效的避免基层裂缝向面层的反射。
2.1.2做好城市道路路基的处理
对于城市道路施工建设过程中的挖方路段、半填半挖路段或者是路基土体水分含量较高的路段,为了避免由于路基含水量的变化造成路基强度的降低出现路面沉陷、松散问题,在路基顶面应该增加级配碎石垫层或者是设置碎石盲沟及时的将路基水分排除路基范围内。
2.1.3对城市道路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
在城市道路的设计过程中,为了能够将路面水以及路面结构层间水及时的排除路面范围,应当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由于现阶段城市道路排水系统一般采用市政雨水管线排水,因此在排水设施上重点应该根据汇流量合理的选择排水管线的管径。同时,对于中央绿化带设施,也应该设置完善的排水设施,并对路面结构边缘喷洒沥青防水或者是设置土工防水布以免分隔带水进入路面结构内部。
2.1.4强化城市道路的养护管理
对于城市道路的养护管理,关键是做好沥青路面裂缝填缝,以免水分沿着裂缝进入路面结构层的内部,造成路基的破坏。
2.2 提高桥梁防水能力的技术措施
对于桥梁防水技术,一方面是避免水分通过桥面铺装与桥梁梁板结构接触造成破坏,另一方面则是提高桥梁混凝土结构的自防水能力,具体实施策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措施:
2.2.1合理的设置桥面防水层
桥面防水层主要是设置在桥梁行车道板的顶面之上,将透过桥面铺装的积水及时汇入排水设施的薄层材料。对于桥面铺装材料必须选择不透水、强度高、弹性域韧性好以及耐腐蚀与耐老化性能好的材料。当前在桥面防水层施工中主要选择使用沥青涂胶、高分子聚合物涂胶、铺装沥青以及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等材料。其中在桥梁防水中应用相对较多的主要是聚氨酯弹性防水涂料、环氧胶乳防水涂料、阳离子氯丁胶乳沥青防水涂料等防水材料。为了提高防水层的防水效果,桥面伸缩缝位置的防水层不应切断,同时沿桥梁纵面应该铺设超过桥梁的台背。
2.2.2完善桥梁防水结构的设计
提高桥梁结构的防水能力,避免桥梁结构由于水分造成的破坏,关键是提高桥梁结构的自防水能力,因此在桥梁结构设计过程中必须提高混凝土的自防水功能。首先,在混凝土的配比设计以及施工作业过程中,应该注意提高混凝土的整体密实度,尽可能控制由于混凝土内部空隙形成渗水通道。同时对于桥梁结构中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应该注意控制裂缝问题的发生,以免由于裂缝造成水分深入混凝土内部造成桥梁混凝土主体结构的破坏。
2.2.3设置完善的桥梁排水设施
桥梁排水设施主要是为了避免雨水积滞在桥面并渗入桥梁梁体,而在桥梁上设置的排水系统。根据相关技术规定要求,当桥梁长度超过50m,而且纵坡超过 2% 时,必须设置泄水管。对于泄水孔的设置如果属于跨河桥可以直排,如果属于跨线桥则应该设置落水管排至地面雨水口。设置间距一般设置在 5m 左右,如果桥梁跨径较大,则可以增加到 10~20m 左右的间距。
3 结语
优化城市道路桥梁防水处理,提高城市道路桥梁防水能力,已经成为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市政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应该分别根据城市道路桥梁的水损坏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道路桥梁的防水系统设置,以提高城市道路桥梁防排水能力,延长道路与桥梁整体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赵威. 浅析城市道路与桥梁路拱横坡的衔接[J]. 北方交通,2013,02:26-28.
[关键词] 专利信息检索 专利信息应用 企业技术创新 创新过程 适用报告
[分类号] G354
随着我国科技高速发展和加入WTO,专利成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谁拥有这一重要的“隐形武器”就意味着谁占有了市场份额;谁巧妙地应用它,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克敌制胜,立于不败之地。综观国内外企业技术创新全过程,大致分为基础研发、应用研发、生产经营、销售贸易等几个重要阶段。这些阶段中企业都会涉及专利信息检索与应用,因为企业技术创新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特点,其整个过程中不同环节应对的各种产品或技术及市场背景都是一个不确定因素,过程中会面临种种风险和考验,遇到各种专利侵权、无效诉讼等法律纠纷。依据目前我国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不同的专利信息检索与应用需求,我们可提供不同阶段环节中所对应的专利技术信息报告、专利检索报告、知识产权分析报告、专利法律状态检索报告、专利侵权检索报告、自主知识产权检索报告以及专利二次开发查新报告等。
1、基础研发阶段
一般来说,企业技术创新中的基础研发阶段都要经历项目的酝酿准备、开题立项、实施研发这三个基本环节。企业科研项目基础研发在论点、研发目标、技术路线、技术内容、技术指标、技术水平等方面是否具有新颖性,在基础研发立项前,首要的工作就是要全面准确地了解掌握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情报,查清该课题基础研发在国内外是否已有人研究过?发展水平如何?研发深度及广度如何?已解决与尚未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由此,要对该技术研发项目作出是否具有新颖性的判定。而专利文献是世界上反映科学技术发展最迅速、最全面、最系统、最直接的信息资源,通过专利文献信息检索,企业可在前人研发基础上不断创新,这样可防止重复研发而造成的巨大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和损失。
1.1 构思酝酿准备
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在其构思酝酿阶段,一般都有必要进行全面系统的专利文献信息检索。因为这种相关领域创新技术的专利信息普查分析有助于企业研发人员全面掌握国内外该技术的研发方向、拓展创新思路、规避侵权风险、借鉴他人研究成果、在比对现有技术存在不足与缺陷的基础上进行“知己知彼、取长补短、有效改进”的技术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其技术创新的价值水平。这一阶段最适用的报告为“专利技术信息分析报告”。该报告内容涉及检索目的与要求、检索数据库、检索策略、检索结果和检索结论,其中检索结果是依据检索要求中技术创新内容与检出文献进行对比,按相关度高低对国内外专利文献目录及内容摘要、国内外非专利文献目录及内容摘要进行列举分析。分析结论依据检出相关专利及非专利文献对该项目国内外相关技术或产品的研发现状、技术水平、发展动态及其知识产权背景和市场前景预测等做简要分析。
1.2 开题立项申报
为了更广泛地了解国内外相关技术的发展水平、研发趋势,有的放矢确立企业自己独特的技术创新思路与方案,企业在开题立项之前除展开全面的专利信息检索之外,针对企业立项项目的技术创新点做专利新颖性查新检索是十分必要的,适用报告可选择“专利检索报告”。通过这类查新检索可初步判断该立项申请是否具备新颖性、先进性及可行性,这样可提高企业项目申报的成功机会。尤其是当今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新形势下,专利检索对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申报显得十分重要,它不仅可帮助企业纵览国内外相关领域技术发展进程、开拓创新思路、规避侵权风险,还可激发研发人员的创新能力和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近年来企业创新技术基础研发立项中,如国家科技部86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火炬计划、星火计划、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各省市级科技成果鉴定、高新技术企业及产品认定、创新基金等都比较注重企业是否具备创新能力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这不仅对企业申报项目研发起点设置了一道技术创新的“门槛”,而且对企业的创新能力及研发实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类立项查新选用“专利技术信息分析报告”,可在比对国内外相关专利技术或专利产品的研发创新性、技术水平的基础上,着重从知识产权保护与规避侵权风险的视角,对申报项目新颖性、先进性、立项意义及知识产权问题做出客观公正的科学评价。
1.3 实施独立开发
随着整个社会对知识产权的高度重视及专利意识的普及和提高,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与产品受到企业的极大关注。近年来对于企业独立承担或自主参与完成创新技术或产品开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及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等申报中都十分注重企业是否具备创新能力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些申报项目还明确地把企业拥有知识产权作为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的必需条件。企业实施独立开发时,须对其创新技术或产品进行专利检索,可选用“专利检索报告”;也可选择“自主知识产权检索报告”。从某种需求程度上讲,“自主知识产权检索报告”更适宜来客观评价企业技术创新项目是否具备创新能力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该报告内容所涉及的检索要点、检索主题词和国际专利分类号、检索工具及数据库、检索结论与“专利检索报告”基本相同。但检索结论中,除对委托项目新颖性(创新性)、先进性做出客观公正评价外,更注重对企业独立开发的创新技术或产品的市场前景、可专利性、侵权风险性和自主知识产权予以分析与揭示。这种报告按照自主知识产权的判定原则,凸显了知识产权的背景分析,揭示内容广、技术含量高、文献依据充分、专利分析透彻,能满足企业独立开发技术创新项目,突现知识产权背景的申报要求。
2、技术引进阶段
技术引进是世界各国为加速本国科技发展所采取的有效措施之一。这阶段一般涉及专利申请权转让、专利权转让、专利实施许可等几种方式。技术引进过程中,专利信息检索应用应关注于:①通过检索专利时间和地域有效性信息核查专利是否有效,以防止遭遇专利欺诈;②核实授权方是否为合法权利人以及国内外有无相同技术在其之前获得专利权,以规避潜在的专利侵权风险;③检索分析该专利技术方案在国内外所处的水平及实施的可能性,以合理评估技术的价值。
2.1 核查法律状态,防止遭遇专利欺诈
2.1.1 时间性特征各国的专利法对专利的保护期限存在差异,对发明专利权的保护期限自申请日起计算一般在10-20年不等,对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大部分国家规
定为5-10年,我国现行专利法规定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及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期限自申请日起分别为20年、10年、10年。需要注意的是,专利技术超出保护期限不仅会造成专利权的失效,没有按期交纳年费、未缴纳专利证书费、专利权人以书面声明放弃或专利权被全部无效宣告同样也会造成专利的失效。
2.1.2 地域性特征根据一国或地区的知识产权法所取得的知识产权的效力只限于本国境内,如在中国未申请专利的外国专利技术,若已过了优先权期限,中方可免费拿来使用而不必支付使用费,其前提是利用该技术所生产的产品必须在国内或该技术不享有专利权的国家销售。另外,企业认为有价值的专利,一股会在不同地域申请许多同族专利,以利于该项技术在全球范围受保护。因此,通过检索专利族及其法律状态可以了解被引进的专利在全球的分布。这时的专利法律状态检索可选用“专利法律状态检索报告”,主要进行专利的地域性与有效性分析。
2.2 检索合法权利人及相同技术,规避潜在的侵权风险
虽然专利权具有专有性,但专利权可以通过转让的方式获得。《专利法实施细则》第88条规定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必须在专利登记簿上登记,也就是说专利文献甚至是专利证书上显示的权利人并非一定是当前合法权利人,只有通过查看专利登记簿才能确定最新的专利权人。如忽略这点而导致从非专利权人手上引进了专利,势必造成潜在的侵权。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我国专利法对于专利的审查采用两种审查制度,即发明专利要经过实质审查才能授权,对专利是否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即专利“三性”)进行严格审查,因此认为发明专利的法律状态较为稳定;而对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专利申请,在经过形式审查后,没有发现驳回理由的就予以授权,导致了专利申请质量较低,很有可能已有相同技术在其之前获得了专利权。因此,在引进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时要引起充分注意,有可能引进的技术已是公知技术,甚至可能构成侵犯在先的专利权,这些情况尤其适宜做与专利侵权有关的“防止侵权检索报告”。
2.3 检索专利信息,合理评估技术价值
在完成专利法律状态核查和侵权检索之后,受让方可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技术并进行分析对比,进一步考察引进技术的水平及其是否为完整转让情况,把握引进技术的先进性和可实施l生等,以便正确估量技术标的价值。技术链上往往牵扯到若干专利,如果授权方只转让或许可受让方使用某项专利技术不转让、或许可使用技术链上的其它相关专利技术,或者把关键点作为技术秘密保留,则可能使得受让方依此专利生产出的产品在质量和性能指标上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调查授权方在该技术链上的专利网,是否一并纳入技术引进范围对于把握最终实施效果也是十分必要的。这种通过检索相关的专利文献,合理评估引进技术的价值,可采用“专利检索报告”评价其引进专利的三性以及先进性和可实施性。
3、消化吸收阶段
为加快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以专利手段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有市场前景和竞争力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上海市科委前几年启动了引进技术在消化吸收基础上的专利技术再创新(简称专利二次开发)专题课题申报项目,旨在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提升核心竞争力,通过形成具有知识产权的技术,鼓励企业开发具有市场前景的高新技术产品,从而跨越式地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3.1 消化吸收基础上的专利技术再创新
这种在国内外专利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基础上,进行的专利技术二次开发一般可选择目前国内外比较先进的已公开专利,利用其原理和思路,开发出在材质、结构、功能、工艺等比原有专利更先进的创新技术及产品,同时又可避开相应专利的侵权问题。企业只有把握专利保护的游戏规则,把专利技术再创新作为自己实施专利战略的一个重要部分,并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取得后发优势的创新技术,才能有效掌握企业专利战略的攻防技巧,才能在最较短时间内实现企业高新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为引导企业充分利用通过专利许可实施或专利权转让方式获得的有效的国内外发明专利,或法律状态明确的,并在国内未申请专利但仍有效的国外专利、以及已经失效或即将失效的,但经查新表明仍然具有先进性的国内外发明专利,帮助企业在消化吸收基础上做技术再创新,形成自己的二次开发专利技术,选用“专利二次开发查新报告”来评价企业专利技术再创新价值与水平是适合的。
“专利二次开发查新报告”是以专利文献为依据,以技术为核心,以创新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较全面客观地反映企业在消化吸收基础上的专利技术再创新的能力和实力。该报告主体内容包括:基础专利来源、基础专利技术要点、开发项目技术要点、文献检索范围及检索策略、检索结果和查新结论。其中基础专利的技术方案主要从项提取,效果可以借鉴实施例;而开发项目技术方案形式仿照基础专利,效果即是拟实现的目标。基础专利分析首先要确认其法律状态是否有效?其许可实施或转让专利的法律状态是否明晰?转让专利的转让人资格是否明确?此外,还通过开发项目与基础专利相关性、开发项目有何专利性及侵权风险性、开发项目的先进性与市场前景、项目单位研发基础等综合分析,对项目所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给予客观评价。
3.2 消化吸收再创新后的专利保护
企业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造及其产品研发过程中,如同前面技术研发阶段一样,都要适时对自己的创新技术及其成果产品进行有效的专利保护,并且要以拥有自主专利权来把握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主动权和主控权。国内外大量事实已充分证明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能巧妙运用专利这一“隐形武器”,谁就能在竞争中克敌制胜,立于不败之地。反之,就有可能“败走麦城”。因此,企业创新技术或产品一旦研发成功就应马上实行专利保护,尽早获得专利权,在申请专利之前有必要对其创新技术成果进行一次全面的专利检索,适用“专利检索报告”,在被确认具备了专利申请基本条件,即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的基础上,及时提出专利申请,有效实施专利保护。
4、产品生产阶段
产品、设备、工艺、功能等方面的技术创新都是企业研发人员集体智慧与创造劳动的结晶,这些创新成果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命脉。如何将这些成果快速地转化成生产力,实施工业化生产,实现创新技术及产品的商业化、产业化发展目标,是企业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国外发达国家及企业间的技术与产品之争,也都是在不断揣摩分析和消化他人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创新研发出来的,并对其生产过程中各环节、各流程中的关键创新技术及时采取有效的专利申请保护措施,从而在其特定技术领域中形成坚固的“专利保护网”,以达到垄断当今及未来产品市场和技术市场的商业
目的,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在生产前、直至生产进程中应注重对自己的各类创新技术加以严密保护,适时提出专利申请。对于其中某种关键技术或创新产品是否存在潜在侵权风险或将来有可能产生知识产权纠纷问题,更应及时地、主动地通过专利查新检索方式得以早期预见与确认。这时较适用的检索报告为“专利检索报告”。
随着当令人们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会遭遇到各种专利侵权纠纷问题。企业实施产品生产制造环节中,依据我国《专利法》未经专利权人许可,生产、加工受专利法保护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产品或为生产经营目的使用他人专利方法的行为(直接侵权);或者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制造专利产品的零部件,或专门用于实施专利产品的模具,或用于实施专利方法的机器、设备等行为(间接侵权)都将被视为侵犯专利权行为。为避免产品加工、生产与经营中的侵权纠纷,企业应主动采取规避侵权风险的措施,及时对其产品制造过程中的专利信息进行全面检索,以知己知彼,防止侵权纠纷事务的发生,这种侵权检索较适用“防止侵权检索报告”;当企业被告知侵权时,为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依照专利法规定,企业就对方诉告侵权的专利提出无效诉讼,更应进行专利信息检索,这种被动侵权检索目的是查找提出专利无效的依据,力争挽回侵权损失。这时较适用的检索报告为“被动侵权检索报告”。
5、产品销售阶段
产品销售涉及出口销售和国内上市两种方式,在产品销售过程中,专利信息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弄清在销售地区相关技术的专利保护情况,防止侵犯他人合法专利权。首先采用“防止侵权检索报告”调查相关专利情况,如果该产品落入专利保护范围,判断专利权的期限,专利权是否终止,专利权是否在有效的保护地域范围,可采用“专利法律状态检索报告”检索对方专利的法律状态,核实其是否在有效期内。再者,对于法律状态有效的专利,应当判断是否存在请求宣告专利权无效的理由。对于通过“专利检索报告”确认具有专利三性的技术发明,应当及时在我国和出口地申请专利保护。
5.1 指定国(地区)出口
对产品出口地明确之情况,主要检索该产品是否落入他人在指定出口地有效专利的保护范围。若落入,则在未得到专利权人许可情况下不宜直接出口,否则极易造成侵权纠纷;如不落入,则应考虑把相关技术及时在我国和出口地申请专利,以求尽早得到法律保护,达到占领该技术阵地的目的。申请专利可采用“专利检索报告”,主要考察技术成果是否满足专利三性要求。
5.2 非指定国(地区)销售
对产品销售地区尚未确定或计划做国内外全面推广之情况,需要检索该产品在国内外各主要地区的专利族及其法律状态,可避开有效专利所在地区,最终选定合适的销售地。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涉及的是“质量”不过关的中国专利,可以考虑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无效宣告请求,将专利权的无效宣告程序作为与专利权人进行抗衡的“武器”,因为一旦专利权被宣告无效,依据我国专利法第四十七条第一款,宣告无效的专利权视为自始即不存在,相关技术进入公知公用阶段,也就无所谓侵权了。这里关键是要收集专利权无效的证据,适用“被动侵权检索报告”,常用的方式是查找到相关中国专利独立权利要求所保护的技术方案,已被之前的文献公开,相关中国专利因丧失新颖性和创造性而失效。
关键词: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石油企业;管理会计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资源的消耗增加,能源供给压力逐渐上涨给石油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和更加严峻的经济挑战。近年来,我国石油企业面临的问题在不断增加,例如我国老牌大庆油田就出现了石油可开采储量下降,油田后备石油储备资源质量大不如前等问题。石油开采难度和成本增加是当前我国石油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传统的单纯依靠增加开采数量实现企业盈利的方式已经远不可取,为了实现石油企业在新的经济环境下综合实力和成长生命力的增强,做好石油企业的内部管理工作是当前石油企业发展中的重点环节。
一、管理会计及其作用
管理会计,亦作内部经营管理会计,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同一般的财务会计有着重要的区别。管理会计的职责在于通过有效的财务决策、企业有效信息编制、综合管理目标制定等管理措施,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为根本目标,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必要的管理决策依据。随着近年来石油企业规模的逐步扩大和集团化管理模式的形成,管理会计在石油企业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首先,管理会计能够综合评价石油企业当前的经营状况,并根据市场的走向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决策,为企业管理提供更加准确的依据。其次,管理会计能够对石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估,有助于完成企业预算及成本控制,实现企业经营效益的提升。再次,除了降低企业成本,增加企业利润外,更新企业管理和经营办法,引入先进科学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实现企业的现代化与精细化管理也是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重要职责内容。因此,石油企业想要突破当前的发展瓶颈,获得更多的发展优势,实现长远发展、科学发展,注重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作用必不可少。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离不开管理会计的参与,提升企业管理会计能力,是提升企业管理综合水平中的关键一环。
二、石油企业管理会计应用现状
(一)石油企业管理会计人才占比和人才质量不达标
虽然管理会计职位和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在石油企业近年来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然而从石油企业管理会计现状来看,满足管理会计岗位要求的人才在企业财务整体人力资源中的比例还比较低。企业财务团队中,大专及以下学历人员仍占绝大多数,导致了一些管理会计岗位无人能胜任,担任管理会计的人员自身专业水平和能力的限制也达不到管理会计岗位的工作要求,使得企业管理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困难重重。同时,企业上层管理者对于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和人才团队建设工作认识的程度也存在不足,在管理会计人才引入和培养上投入的资源和资金也难以满足当前企业发展的需求,从而直接影响了石油企业当前管理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信息化管理模式成长缓慢阻碍了管理会计作用的发挥
当前我国的石油市场发展是极为快速的,不但受到了国内能源需求的影响,国外政治、政策等影响也在逐渐增加。另外,从石油产品生产角度上来讲,生产周期长,季节性影响严重,特种钢材等成本市场价格浮动影响较大,再加上产品更新换代十分快速,石油企业的市场经营和管理工作十分的复杂和困难。为了应对这一行业现状,虽然石油企业中信息管理系统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但是由于软件系统和硬件更新节奏跟不上企业发展步伐,生产、销售、采购等部门没有实现财务信息的共享和大数据管理,导致了石油企业的运营成本得不到有效控制,难以满足当前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
(三)管理会计在业态发展预测和产业链整合中角色缺失
当前国内石油企业的产业链建设还不够完善,企业在生产和经营的过程中也缺乏对产业链的正确认识和有效的整合措施。这种情况导致了企业管理会计工作的核心重点还是在于企业内部,管理上的局限性限制了企业对市场和业态发展的综合预测能力。因此,在整个石油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管理会计对石油勘探、开采、炼制、化工生产、运输储存、技术研发等方面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在企业中的成本增加,企业形不成有效的系统效应和品牌效应,从而制约了石油企业自身的发展。
三、石油企业管理会计的发展和应用创新思路与发展
(一)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引入高精尖端财务技术人才
为了确保石油企业管理会计的实践和创新,首先要不断加强人才规模和人才团队的建设。一方面要坚持引入专业性强、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管理会计人才,以高端人才带领团队的方式,逐步实现石油企业财务管理团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另一方面,根据石油企业的产业实际与经营发展需要,还要加强对企业中管理会计人才的培训与继续教育工作,保障管理会计工作能够符合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保障管理会计工作模式的开展能够同石油企业日常管理实际相结合,做到明确责任、主旨到位,充分发挥管理会计在协调、统筹、管理企业各个部门和子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作用,实现对其全过程的监督、审查和控制管理的要求。
(二)加快ERP财务管理系统和财务共享模式建设
发挥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需要进一步实现企业财务信息化、网络化和数据化的建设。在石油企业当前ERP管理系统基础上,企业应进一步推进财务共享管理模式建设,充分提高企业管理和决策的效率,加速市场信息,尤其是国际市场信息的传递、处理和反馈,从而提高石油企业海外项目开发能力、预测国内库存储量能力,杜绝盲目生产造成企业库存成本上涨影响企业盈利的情况。同时,在企业财务共享模式建设中,还要格外注重搭建HR、FMIS、预算管理、资金管理等平台,并实现各个平台之间的快速对接,实现企业管理会计办公的在线化和管理的流程化,管好票据扫描和上传系统、建设集中报销平台、实现成本大数据化管理,为石油企业经营和利润的持续增长奠定管理上的基础。
(三)延伸产业链,注重石油化工发展,以管理会计为中心推动产业链整合
根据国内外石油产业市场的现状,为了确保企业成本投放的下降和企业市场经营利润的不断提升,做好石油产业链的整合也是管理会计工作中的重点内容。首先,在发展战战略上,要坚持适度开发的战略管理原则,逐步将企业的经营管理重点转移到附加值增长范围较广的中下游创业,为石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寻找新的增长点。其次,要实现石油市场产业链的横纵延伸扩展,逐步推进产业链一体化的建设,将石油开采、炼化、销售融为一体,并同同行业竞争企业采取联合经营或合并经营的模式,提高石油企业市场竞争优势,有效地控制成本,实现企业经营收益的提高。再次,在产业链基础上,还应注重对石油产品及生产工艺的科技创新工作,通过新的工艺流程,降低企业生产中的损耗,以新的产品突破市场局限,创造新的企业效益增长点,不断取得石油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从而进一步保障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微.管理会计之于石油企业的意义与价值[J].经贸实践,2017(23):263.
[2]杨晓玉,徐庆红,周丹.大庆石油企业管理会计应用的困境及其优化路径研究[J].商业经济,2017(06):136-138.
关键词:绿色发展;天津生态城;目标体系; 城市规划; 绿色产业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0-0133-05
1 绿色发展内涵
绿色发展概念可追溯源至“可持续发展”[1]。1987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代表“世界环境与保护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观,指出可持续发展是“在不危及后代人需求的前提下满足当代人的需求”。1989年,英国经济学家皮尔斯在《绿色经济蓝皮书》中首次提出“绿色经济”概念[2~4],指出通过发展绿色经济可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被视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具体实现途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2008)在《绿色经济倡议》中也指出,“绿色经济”指的是一个重新配置企业和基础设施的过程,以提高自然、人力和经济资本投资的回报率,而同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自然资源开采和使用,减少废物的产生和缩减社会不平等[5]。此外,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了“绿色增长”概念,指出必须转变发展模式:从把环境保护看作经济发展的负担的发展模式,转向把环境保护当作促进全球和国内经济发展动力的发展模式。
对于中国的绿色发展问题,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在2002年发表了题为《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绿色发展,必选之路》的报告[5]。该报告首次提出在中国应当选择绿色发展之路,绿色发展强调经济与环境的发展高度统一和谐,是实现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我们认为,绿色发展是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形象通俗说法。是对一切以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率、可持续为特征的发展模式和途径的总概括。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的基础,城市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加强城市绿色发展,就是以生态文明建设为重要方向和出发点,以绿色的城市经济增长来实现城市的持续化发展[6]。
绿色发展的本质是科学发展[7],也就是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的产业体系、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为目标,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广泛使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相协调,最终实现经济社会活动过程和结果的“绿色化”,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4]。走出一条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城市绿色发展道路(图1)。
2 国内外研究实践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城市化的迅猛发展,渐趋严重与复杂的城市问题迫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摒弃以传统褐色经济为基础的城市发展路径,开始探索一条绿色的可持续的城市发展道路,即绿色城市发展道路。由于世界各国绿色发展实践处在尝试性阶段,因而绿色发展的探索也不尽相同。
库里蒂巴(Curitiba)位于巴西南部的东南沿海地区,是发展中国家中唯一被联合国命名的第1批“最适宜人居”的城市。为了改善20世纪50年代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带来的住房、交通、环境等问题,库里蒂巴采取了渐进式开发战略,以科学的交通带动城市绿色发展的手段。采用“公交主导发展模式(TOD)”发展模式引导城市用地混合布局,强调减少机动车的使用量,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居住区的公共设施和交通设施能够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经过20年的发展,库里蒂巴形成了由5条交通主轴,快速线、支线、区际联络线等组成的一体化的公共交通网络。而该市公共交通的经济政策,也是保证其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图2)。
哈马碧新城位于瑞典斯德哥尔摩市中心东部,目前已成为瑞典现代社区绿色发展的代表,是可持续城市发展的典范之一(图3)。哈马碧模式体现在三个技术领域,即清洁能源、节水与清洁排污以及垃圾与材料循环利用,并通过规划进行整合。社区清洁能源主要采用太阳能、垃圾发电和生物可再生能源。“节水和清洁排污”方面通过节水设备使人均用水量降到100L/d,约为该市人均用水量的50%;通过污泥处理实现清洁污泥和营养循环,95%磷被分离用于农业和林业,污泥中重金属和其他有害物质减少50%;降水则通过管网、运河和沉降池系统收集处理后排入哈马碧湖。所有垃圾分建筑、街坊和社区三级回收再利用,包括可燃垃圾,食物(生产沼气和生物肥)、废纸和包装品等;垃圾收集工程由两种“自动垃圾处理系统”完成,移动式系统针对住宅垃圾,由地下垃圾箱、地表收集装置和真空吸式收集车组成,固定式系统则由地面垃圾箱、地下管道与中央处理站组成。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禁止使用压缩木板、铜管和PVC管,只允许使用其他无毒害的塑料或不锈钢管材。暴露在外的镀锌材料必须作涂料处理,尽量避免使用新挖的碎石和砂子,鼓励使用回收材料。
同样,英国的贝丁顿零能耗社区则是以绿色低碳建筑带动低碳社区、低碳城市建设,阿联酋的马斯达尔生态城以低碳能源带动沙漠新城建设,我国的保定市大力发展低碳产业,推动城市绿色转型发展。国内外城市在绿色转型实践中,结合本地实际条件,形成了不同的绿色发展思路和对策(图4)。
3 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3.1 绿色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快速发展,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实现高速发展的同时,一系列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也逐步暴露:自主创新能力仍然不强,增长过度倚重投资,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瓶颈不断显现,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展望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压力仍然较大,但传统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为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我国必须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实现绿色发展方面下功夫。
3.2 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将之放入“五位一体”的总体战略布局,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6]。基于上述认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中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以绿色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绿色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4 绿色发展实施对策
天津生态城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一个重大的合作项目,经过7年的开发建设,目前8 km2起步区已经成为较为成熟的社区,绿色产业形成规模,公共配套渐成体系,就业居住人口已经突破5万人。
2014年10月,国务院《中国-新加坡天津生态城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标志着我国首个绿色发展综合示范区正式建立,天津生态城的绿色发展绿色创新发展思路与对策将为探索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绿色转型发展提供示范(图5)。
4.1 明确绿色创新发展目标体系
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是中新两国政府为指导生态城市规划建设,通过学习借鉴世界先进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结合天津生态城实际,按照科学性与操作性、前瞻性与可达性,定性与定量,共性与特性想结合的基本原则,建立的量化的绿色发展目标。内容包括生态环境健康、社会和谐进步、经济蓬勃高效、区域协调融合4个方面的22个控制性指标和4个引导性指标。指标体系体现城市发展方式转变与政府管理事权和职能转变。通过建立统一的绿色发展目标,在城市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将绿色发展目标统筹落实,完善城市绿色发展规划体系;在指标实施过程中,通过将指标体系层层分解,将相关控制指标纳入到规划体系和政府管理职能之中,使绿色发展深化落实到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中,形成不同领域目标一致、相互衔接、责任明确目标体系。同时,在指标分解实施的过程中,将绿色低碳前沿技术应用在实施路径中,促进目标实现(图6)。
4.2 规划先行,构建并逐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科学确定城市规模与格局,搭建绿色城市的基本框架。天津生态城用地面积30 km2,选址于河海交汇处,湿地特征明显。为了减少生态城建设对所在区域生态环境的扰动,生态城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合理确定人口规模。在对土地、水资源条件评价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不同规模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及其碳排放量与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关系,确定生态城常住人口控制在35万人以下,使人类足迹最小化。同时充分尊重现状自然本底条件,对生态城内的自然湿地实施严格保护,加强水体治理和生态修复,确保净损失为零。结合河流和海口湿地规划了5 km2的生态用地,建设生态廊道,加强生态城内外部水系的联通,构建区域一体化的生态体系,形成“一岛三水六廊”的生态格局,“一轴三心四片”的紧凑型城市用地布局。三区合并后,统筹规划承接区域性生态保护要求,进一步强化城市生态格局结构,优化城市布局,形成“河海环抱,水绿交融”的城市空间结构(图7)。
4.3 构建低碳型产业结构,实现生态城高新高质化发展
生态城自身建设对生态环保技术和产品形成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将生态环保产业作为生态城的主导发展方向,建设具有活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产业体系,形成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低碳型经济结构,符合国家对生态城的建设要求,也符合生态城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构建科技创新平台。完善扶持政策,建立国内知名外院校合作机制,着力引进科技研发、应用制造型的科研院所,促进科技人才、科技资本的集聚,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建设技术和产品的交易市场,保护知识产权,规范交易行为,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市场环境,促进转化应用。大力发展金融、服务外包、文化创意、教育培训、生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实施绿色招商,建立环境准入制度,设定产业门槛,完善绿色产业认证服务体系,构建低碳节能型的产业结构。
4.4 以节能减排为重点,为生态城绿色建设提供支撑
生态城贯彻“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加强建筑和交通节能,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低碳发展方式。
(1)实施绿色建筑标准,加强建筑节能。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30%以上。为了降低建筑能耗,天津生态城确定了区内绿色建筑比例要达到100%的要求。为此,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制定了生态城绿色建筑的设计标准、施工标准、评价标准以及相关的扶持政策,鼓励节能环保型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在生态城的应用。通过加强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用热计量、使用节能灯具等措施,减少建筑热损失,降低建筑能耗。不断优化建筑设计,鼓励光电、光热技术与建筑的一体化应用,积极探索绿色建筑的标准化设计和产业化生产模式,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
(2)构建绿色交通体系,加强交通节能。城市交通能耗大约占城市总能耗的20%以上。发展低碳型城市,必须将发展绿色交通,降低交通耗能作为重要环节。生态城提出区内绿色出行比例不小于90%的发展目标,确立了公交主导、慢行优先的绿色交通模式。采用TOD模式,大力发展以轨道交通为主、大运量公交为辅的公交体系。设置公交专用道和路权优先制度,建设智能交通系统,保证公交畅通。合理布局公交站点和换乘枢纽,结合公共交通站点建设城市公共配套设施,形成覆盖全城的安全、便捷、舒适的公交网络,引导居民将公交作为出行的首选方式,减少对私人汽车的依赖。严格执行机动车排放标准,公交车辆全部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生态城在用地布局上打破了传统的功能分区方式(图8),加强用地混用,将居住、就业与生活服务设施就近布置,每个居住单元周边500 m范围内,设置了生活服务设施和就业岗位,就近满足居民的工作和生活需求。同时,结合绿化景观建设,创造安全、舒适的慢行空间环境,形成贯穿全城的慢行交通网络,实施无障碍设计,实现人车友好分离,满足居民的健康出行。
(3)优化能源利用结构,建设低碳型的能源体系。生态城内将全部使用清洁能源,实施清洁生产,使生态城单位GDP的碳排放强度低于150t/百万美元;重点发展太阳能、地热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使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不低于20%。大力发展太阳能光热系统,太阳能热水供热量占生活热水总供热量的比例不低于60%;选择适用的先进技术,推进太阳能发电,鼓励采用风电一体化和风光互补技术,探索可再生能源并网运营模式。结合垃圾处理和污水厂的污泥处理,开发应用生物质能。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分散供热区内优先利用地热为建筑供热。加强余热及浅层地热的回收利用,积极采用热泵、热电冷三联供技术,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耦合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能源的梯级利用、综合利用。结合机制体制创新,形成可再生能源与常规清洁能源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能源供应模式。到2020年,生态城人均能耗比国内城市人均水平降低20%以上。
4.5 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创新绿色发展体制机制
天津生态城率先探索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综合考评机制,改变唯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的政绩观。建立包括经济发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社会和谐等方面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定期对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指标体系落实情况进行评价,评价报告,作为衡量天津生态城发展的标准,逐步形成绿色发展评价机制。将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食品安全等重要指标纳入天津生态城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提高相关指标的比重和权重。天津生态城要建立起以指标体系为基础的管理制度,强化绿色发展的价值导向。对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实行终身责任追究制度。
5 结论
城市绿色创新发展,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城市绿色发展指标体系为统领,制定城市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将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层层落实,明确城市空间结构及产业布局,并以绿色建筑体系、交通体系、能源结构体系为支撑,同时将绿色发展指标纳入城市管理体系,制定相关政策,实现城市绿色创新发展、实现城市“精明增长”。
参考文献:
[1]胡鞍钢, 周绍杰.绿色发展: 功能界定、机制分析与发展战略[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24(1): 14~20.
[2]王永芹.当代中国绿色发展观研究[D]. 武汉:武汉大学, 2014.
[3]张 露.湖北县域经济绿色发展路径研究[D].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 2015.
[4]李志霞.绿色发展评价及实证研究――以山东省为例[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13.6
[5]霍艳丽,刘 彤.生态经济建设: 我国实现绿色发展的路径选择[J].生态经济,2011, 374(10): 63~66.
[6]陆小成,冯 刚.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绿色发展研究综述[J].城市观察, 2015(3): 185~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