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礼仪素质教育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要:高职教师培训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一支优质的师资队伍作保障,其素质直接关系到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从高职教师培训现状分析入手,借鉴了国外职业教育的经验,结合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台湾嵌入式暨单晶片系统发展协会合作开展的教师培训,有效地提高教师培训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教师培训;实效性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师资队伍职业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D/2013/03/144);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基于网络平台的虚拟实验教学研究和应用”(项目编号:2014-R-30254)
作者简介:卜树坡,男,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5-0052-03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要密切产学研合作,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同时,强调“完善教师资格标准,实施教师专业标准,实行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目前,国家日益重视职业教育,社会逐步接纳职业教育,人们越来越关注职业教育。高职院校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企业岗位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上,要求学生接受高等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资格教育。这就意味着高职教师不仅要有专深的专业理论基础,而且必须具备相应的实际操作技能。然而,目前的高职教师培训,国家、地方和学校都采取了大量行动,但效果并不理想。[1]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台湾嵌入式暨单晶片系统发展协会合作,开展为期两周的教师岗位技能培训,取得了良好的实效性。
一、高职教师培训的现实状况
高职教师培训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和大多数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制定了一些教师培训与能力提升政策。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和教育教学水平考察活动中,也将教师培训视为重要的考核内容和指标。[2]但是,总体来讲,培训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比较突出。目前,教师培训主要归纳为国培、省培和学校培训等形式。面临的主要问题是:(1)培训方案缺乏系统性。大多数培训方案的设计都是指向高职教师群体的,但培训方案设计都比较笼统、空泛,缺少针对性。还有国家与地方层面教师培训存在定位冲突,学校培训、地方培训、国家培训三个层面分工不明确、定位不清晰,缺少沟通,各自为战;(2)培训内容缺乏专业性。从教师培训开展的情况来看,培训内容简单、随意、零散和重复,不能反映教师的实质需求,大多包括高职教育理论、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建设、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等方面。这些培训还远不及高职学生的培训,缺少订单式培训,更少有为专业教师量身定制的个性化培训;(3)培训对象缺乏针对性。不论是国培还是地方培训都是立足于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提高,忽视绝大多数专业教师的培训;培训内容不深入、不具体,许多培训目标定位在了解、理解层面;培训对象被动培训占多数,主动学习、实践操作占少数;(4)培训考核缺乏公正性。高职教师培训结果的评价、考核缺少统一和规范的机制,有的培训缺少实质性的考核,甚至交了培训费都能通过;不少培训老师自行制定培训方案、讲授培训课程、拟定考试试题、批阅试卷等状况,根本做不到教考分离、公平公正。
二、借鉴国外教师培训的成功经验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对高职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师资队伍培训工作十分重要。职业教育发达国家都特别重视教师培训,如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十分鼓励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在职培训。在美国,对高职教师的要求标准很高,不仅要有相当的学历,还要有教育教学和实践操作的能力。美国社区学院的专业教师要有硕士以上学位,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法等学科,专业教师必须具有3年以上的实践工作经验;[3]在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从联邦政府到职业学院都有一套完善的师资培养计划、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紧跟行业企业技术发展的步伐,熟悉专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成为终身学习者和实践者;在德国,对职业教育教师要求十分严格。大学毕业生不能直接任教,必须参加国家组织的职业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者获得实习教师资格,再进入实习学院进行两年的实习,再考试合格者才能获得岗位资格证书;在加拿大,针对教师的培训有省级教育培训和学院教师培训,有严格的制度规范,尤其重视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示范性能力。[4,5]我国的教师培训没有那么系统和规范,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具体做法,使教师培训达到预期目标,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出更多产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高职教师培训的案例分析
笔者以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台湾嵌入式暨单晶片系统发展协会合作开展教师培训为案例进行剖析。
(一)学院办学理念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人才培养“地方性”、“应用性”和“职业性”的办学理念。学院以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和高等职业院校的使命定位办学方向,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1)“地方性”是把人才培养工作的服务区域定位于地方,即以“立足苏州,服务江苏,辐射长三角”为落脚点,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紧密对接,服务苏州产业转型升级需求;(2)“应用性”是把人才培养的类型定位为应用型,即培养面向生产、技术、服务和管理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按照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基于工作任务开发课程内容;(3)“职业性”是强调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定位,即培养“职业人”,以培养学生的“职业人生观”和“职业价值观”为核心,在职业素养、职业品质、职业操守、职业文化和职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接受教育,力争使其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教师作为人才培养的引路人和指导者,就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积极参加岗位技能培训。
(二)培训总体目标
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建立一支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学院要求教师既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要有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与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以及后续培养学生、培训企业员工的能力。
(三)培训方案
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系与台湾嵌入式暨单晶片系统发展协会共同制定培训方案,使得培训方案目标定位准确并切实可行。(1)培训项目。项目1:电子元件拆与焊实用级/专业级能力认证培训,项目2:单晶片实用级能力认证培训,项目3:数字逻辑设计实用级/专业级能力认证培训;(2)培训对象。项目1针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师,项目2针对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教师,项目3针对通信工程技术专业教师。下面以项目1为具体案例。
1.培训地点。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台湾嵌入式暨单晶片系统发展协会联合建设的能力认证中心。
2.培训时间。实用级/专业级各1周,每周三下午学科考试,每周五下午术科考试。
3.培训目标。培训教师的实践能力,主要培训零件拆焊、测试、维修及设计、制作等能力。
4.培训重点。认证说明,实务课程,症状排除;具体内容包括学科理论讲解和理论测试,实用级术科应试说明、拆焊成品板(SCBL)练习、测试与模拟考试,专业级增加周边圆孔板(SCBH)讲解、SCBL拆焊和SCBH布线练习、测试与模拟考试。
5.培训考核。学科理论测试认证从500题中随机产生50题,闭卷测试;实用级术科实操测试认证包括装配、焊接、调试SCBL板并正确显示,然后再拆卸板上所有器件;专业级术科实操测试认证又增加了周边圆孔板电路布线设计与制作,最后SCBL+SCBH板联调,显示正确并发出美妙动听的音乐。
6.培训证书。学科测试60分以上为及格,术科测试2小时30分钟以内完成为及格,颁发台湾嵌入式暨单晶片系统发展协会实用级证书;学科测试80分以上为及格,术科测试2小时30分钟以内完成为及格,颁发台湾嵌入式暨单晶片系统发展协会专业级证书。
(四)培训效果
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系各专业培训效果统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获得实用级证书94.7%、专业级证书88.9%,电子信息技术专业获得实用级证书94.7%,通信工程技术专业获得实用级证书93.8%、专业级证书93.3%。
据了解,台湾嵌入式暨单晶片系统发展协会签发的能力认证证书获得了台湾电脑工会所属四千多家电子信息企业的认可。
四、高职教师培训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
高职院校教师培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是教师能力持续发展的需要;(2)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3)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2013年,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台湾嵌入式暨单晶片系统发展协会联合建设的能力认证中心正式挂牌成立。该中心是台湾嵌入式暨单晶片系统发展协会与江苏省高校创建的首家联合认证中心,是一个集教学科研、专业培训和考试认证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中心由电子元件拆焊能力认证中心、单晶片能力认证中心和数位逻辑设计能力认证中心组成,该能力认证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
据统计,目前在苏州市注册的台资企业1万余家,总投资额超过1000亿美元,苏州已发展成为台商在大陆投资最密集的地区。台资企业主要从事电子信息、精密机械、化工、医药及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电子商务等产业,其中电子信息产业无论投资规模还是用工人数均位居第一。笔者对12家台资电子信息类企业进行了调研,企业对毕业生要求排在前两位的是品德修养和实操能力。教师获得该协会颁发的能力认证证书后,一方面,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培养学生。学生实训后通过认证考试,获取认证证书,毕业时可直接进入相关企业就业,从而实现学校培养到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目前,已得到华硕、宏基、高创和冠捷等50多家台资知名企业的广泛认同,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就业;另一方面,为了培训台资企业员工。在苏州从事电子信息行业的台资三千余家,企业新员工培训和老员工提高是个很棘手的问题。学院自能力认证中心正式挂牌以来,广泛地与台资企业联系,利用学院建设的能力认证中心实训设备和具有能力认证监评资格的教师开展对外服务,已为华硕和高创两家公司培训员工总计93人,正在与苏州明基、力晶和友达等公司商谈具体培训计划和培训方案。
通过这次培训,带来了诸多启示。培训内容进行了系统化设计,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注重动手操作,理论讲解占20%,实际操作占80%;培训过程严格要求,从讲解、练习、测试、模拟考试到正式认证考试,每个步骤、环节都体现出很高的职业性;培训考核严谨务实,无论是学科考试,还是术科考试,严肃考场纪律,要求每人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考试未通过者,下次再参加培训和考试。这为高职院校教师后续学生培养、企业员工培训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模式。
参考文献:
[1]郭雪利.职业教育教师培训系统化设计研究[J].职教论坛,2013(13):49-54.
[2]余婉娜.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建设[J].中国农业教育,2012(1):40-42.
[3]王勇强.高职教师培训实效性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5):77-79.
[4]王华.论高职教师培训主体缺位与多主体参与[J].继续教育研究,2011(2):32-34.
关键词: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研究
2013年8月20日,江苏省社会教育服务指导中心组织开展了第二批优秀乡土课程(读本)申报评选活动。经专家评审,江宁区东山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编写的《与市民同行――家庭教育读本》荣获二等奖,谷里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的《谷里街道市民文明礼仪手册》、东山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的《与市民同行――健康知识读本》、 淳化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的《珠米飘香》获三等奖,东山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的《与市民同行――心理百科》、谷里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的《礼仪故事集》、《谷里街道市民健康知识手册》等荣获优秀奖。从近年来江宁申报参评的课程来看,江宁的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正从无到有,从平庸到打造精品,不断追求卓越。江宁紧紧把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关于全民终身教育的有关精神和《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文件要求的契机,不断加大探索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步伐,坚持以地方社区教育课程建设为核心,以方便居民学习、让居民愿学、乐学为宗旨,努力构建终身学习体系。
统一思想,充分认识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重要性
社区教育是在一定社区范围内利用各类教育资源,面向社区内全体成员,开展旨在提高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服务社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教育活动。社区教育同其他各类教育形式一样,课程建设是整个教育体系构建的核心。
1.加强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是构建和谐新社区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终身学习已成必然趋势,而社区教育已成为人民群众接受终身教育的有效载体。
构建和谐新社区,关键在转变市民的思想观念,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江宁正处在产业转型之中,市民素质参差不齐,只有对他们开展系列市民化教育,建设一个现代化、生态型的和谐新江宁才可能成为现实。因此,必须从市民群众生活实际出发,按不同需求,开发涵盖职业技能、休闲娱乐、文化素养等各种系列课程,使学员按需所取、按需来学,自觉参加到学习中来。
2.加强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是提升社区居民素质的需要
促进江宁全面发展,必须先全面提升社区居民素质。通过社区教育课程开发,可以培训社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提高在职新市民的专业技能,改善投资环境;通过社区教育课程开发,可以提高社区新市民的道德水平,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通过社区教育课程开发,可以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生活,满足他们对文化学习的需求;通过社区教育课程开发,还可以增强新市民的社区归属感,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3.加强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是丰富社区文化内涵的需要
通过社区教育课程的建设,可以提炼、传承社区的优秀文化,展示、实现多个社区自身的文化优势与文化特色,开发和发展新的文化资源,从而达到以优秀的文化、特色的文化、个性的文化来影响、教育、发展社区成员的目的。
4.加强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是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社区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社区教育的先行与发展,这是因为社区的经济发展,需要社区良好的人力资源做保障。要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社区教育课程建设应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对市民进行现代观念、文明准则和城市意识教育,破除封闭保守、急功近利、自由散漫思想,树立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法制观念及生态意识、文化意识等。要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社区教育课程建设还应引导和教育社区居民转变观念,确立没有技能、不提高技能就不可能稳定就业的新观念,确立自谋职业、竞争就业的新意识,要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的作用,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
广泛调查,摸清居民实际学习需求
对社区居民进行社区教育课程学习的需求调查,是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的前提。社区教育课程的开发要符合居民生活、学习、发展的需求,这样的课程建设才会有生命力,这样的课程的学习才会是美好的。我们在横溪街道和淳化街道社区居民中发放了300份问卷调查,在汤山、湖熟、谷里街道与部分村(社区)及企业、事业单位代表召开了场座谈会,在横溪、秣陵街道对100户居民进行了电话咨询。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居民愿意参加一些对身体有益的休闲娱乐、修心养性的活动;愿意参加一些对生活技巧、生产技能有帮助的培训活动。只不过是不同类别、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在不同的时间段上,需求不同。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座谈会的反馈以及电话回访等相关信息的分析研究,我们得到了下一步课程建设的一些建议:比如针对学生,可以开发跆拳道、武术、书法、绘画、音乐、乐器、舞蹈等课程,以促进孩子健康成长;针对青壮年人,可以开发各种技能培训课程,以提高居民就业质量;针对老年人,可以开发时事、健康、安全、书画、摄影、休闲等课程,以促进老年人安享晚年;针对残疾人,可以开发残疾人实用技术课程,以改善残疾人生活质量等;双休日可开发青少年校外素质教育、上班族的闲暇教育以及各种技术、技能的培训,周一到周五可开发老年教育,让老年人在双休日可和家人团聚一下等等。
突出特色,丰富社区教育课程内容
现在,江宁的社区教育已经由原来成人教育中单一的扫盲发展到涵盖老年教育、青壮年学历提升和技能培训、青少年的校外素质教育等等终身教育范畴。社区教育内容越来越广泛、越来越讲求实用化。
对海岛来说,妇女是一支伟大的人力资源,渔农村妇女占渔农村总人口的半数,在全县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生力军作用,妇女的观念、能力高低直接关系着其所在的家庭和渔农村的发展,也关系着其子女的未来前途,渔农村妇女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加强渔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引导和帮助渔农村妇女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与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渔农村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全县经济快速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二、当前渔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工作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妇联发挥组织优势、阵地优势,健全教育培训网络,完善教育培训机制,以教育促素质提高、以培训促技能提升,深入实施“女性素质工程”。
(一)依托妇女教育培训阵地组织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利用乡镇社区村三级妇女学习阵地举办基层妇女科学文化健康教育等理论培训班,借助县内党校、县外妇女干部学校阵地举办妇女干部业务培训班,开设“半边天学堂”为广大妇女提供广泛、便利的学习服务,做好“稳”字文章,提高妇女教育培训的普遍性。
(二)针对不同妇女群体组织开展教育培训工作。面向广大妇女开展礼仪礼节、婚姻家庭、普法维权、母亲素质教育培训,面向职业妇女开展岗位技能、岗位成才培训,面向创就业妇女开展种养殖加、手工制作、渔农家乐、家政等实用技术培训,面向基层妇女干部,开展业务知识和综合能力培训,做好“实”字文章,提高妇女教育培训的针对性。
(三)整合资源组织开展教育培训工作。整合远程教育网络资源,使之成为我县广大妇女定期学习技能、传播文明、提高素质的空中课堂;整合专家学者资源,聘请专业人员成立妇女创业咨询团、家庭教育讲师团,根据不同妇女需求进行多方面知识的推广与普及;整合政府部门资源,联合劳动、科技、渔业、教育等部门拓展教育领域,办实事、求实效,做好“联”字文章,提高妇女教育培训的实效性。
三、渔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培训的授课对象意识不强,影响妇女教育培训工作的发展。一些办班单位为了完成任务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不分学历,不顾喜好、需求召集一班人上课,导致目前大部分参加教育培训的人员往往不一定是真正有需求的。年轻人学习意识不强,认为培训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不愿意参加培训。参加培训的闲散妇女多,老年人多,在家带孩子的妇女多,对培训教育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随大流,别人学什么也跟着学什么,课上完了就上完了,没有后续,存在着一些教育误区。
(二)教育培训的内容缺乏系统性,影响培训的效果和质量。虽然妇联千方百计为渔农村妇女教育培训提供服务,但由于渔农村妇女人多面广,思想政治教育多以传统的口授心传、零巧碎打的课堂教育,灌输式的培训形式居多,导致接受教育的妇女听过就算,思想素质提升程度不高;实用技能培训也多是单一的应需、应时、初浅的入门培训,没有技能鉴定和资格证书,即使有证书,也是与实际能力有差距,甚至有的上一两天就可拿本证书,技术含量不高,难以与市场需求接轨,没有市场竞争力,导致培训缺乏吸引力。
(三)教育培训的管理服务体系不健全,缺乏一套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长效机制。由于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广大妇女的教育培训工作,没有形成专门的教育培训计划安排,多头培训现象严重,导致重复培训的情况时有发生;由于适合妇女参加的技能培训机构数量少、规模小,培训力量不足,难以调动妇女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在乡镇办培训的对象多是老面孔、熟面孔,导致受训的范围狭窄,比例不高,培训的效果与上级的目标要求相差较远;由于承担渔农民教育培训的教育、劳动、农办、农业局等职能部门不能统一统筹协调,教育培训没有归口管理,资金分散,没有列入财政计划,都是各自为政,各招各的生,各办各的班,各种教育资源不能整合和利用,导致现有的渔农村教育培训效果总量不足,档次不高,政府资源浪费。
四、渔农村妇女教育培训问题原因分析
(一)主观原因(妇女自身心理障碍)
1、安于现状。大部分渔农村妇女感到现在的生活不太困难,小富即安,不求进取,她们心安理得地尽“贤妻良母”的职责,对缺少文化知识的现状显得无所谓,有的甚至麻木不仁,要她参加各种学习,不如搓麻将打牌看电视,花费时间听课又怕耽误接送孩子、回家做饭的时间,缺乏自尊、自强、自立意识。
2、墨守陈规。有些女性懒惰怕苦、徘徊观望,对生产、经营、创业、用人机制不理解,跟不上形势的发展,甚至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基调上,看到许许多多有文化的人,初中、高中、中专甚至大学生还要自己去自谋职业,也有不少乡镇企业滑坡而下岗又另谋职业,认为这些有文化的人都闲散待业在家,无所事事,自己所以也就没有参加教育学习的必要性了,自我封闭,心甘情愿地铆死在一个僵化了的固定框架之中。
3、失去信心。有一小部分女性,有求学求知的愿望,看到别人发家致富,心理也会痒痒的。由于没有学习的有利条件和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没人去组织,或者舆论宣传的不力,教者的责任心不强,学习流于形式等原因,也造成了一些女性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二)客观原因(社会环境)
1、政府公共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不够。正规职业技能培训投入不足,学校数量较少,规模小,培训力量薄弱。部分公共技能培训的针对性较差,培训内容缺乏市场需求,理论性太强,实效性不足,妇女不愿学,造成培训资源的浪费,使得仅有的培训资源无法充分利用。
2、妇女享受政府技能培训优惠政策程度不够。为了帮助弱势群体提高技能和素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作为补充,但在执行过程中,有的职能部门执行监督、管理、考核不到位,致使有些培训机构和单位,没有将培训的重点放在提高学员技能上,而是流于形式,停留在举办应付培训,落实培训名单,争取培训费用上,使得国家的培训政策收效受到影响。与此同时,因政策不透明、手续烦琐,群团组织及社会各界热心人士为弱势妇女群体广泛开展的免费培训,因无法享受补贴、缺乏资金支持,而无法长期开展。
3、社会对于妇女技能培训补充不到位。由于国家激励政策不到位,门槛太高,导致社会培训力量不强,投入有限,只能开展简单的初级培训,而且受利益驱使,社会上常见的培训多是适合年轻妇女的电脑、烹饪、美容、礼仪等培训,而适合经济基础较差、技能水平较低的40、50人员参加的培训少之又少。
五、做好渔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工作的几点思考
各级党委、政府对渔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工作要给予重视和支持,把提高渔农村妇女素质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从经济上、工作上多形式、多渠道地解决渔农村妇女受教育难的问题,建立新型的渔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工作机制,积极营造有利于渔农村妇女受教育培训的良好环境。
(一)追求实用性,使培训内容与妇女需求相结合。通过调研,明确妇女的培训需求,开展分类培训、分层培训,提高妇女培训的参与度。重点开展六类培训:一是开展创业培训,引导妇女发展壮大,提升渔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二是开展务工技能培训,促进妇女转移就业;三是开展种养加实用技术培训,增强妇女发展现代渔业的本领;四是开展营销知识培训,帮助妇女把握现代营销知识和技能,增强网上销售的能力;五是开展基层妇女干部培训,让她们更好地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六是开展文明教育培训,现代妇女不仅要有新技能,更要有新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这样妇女才能全面参与新渔农村建设,更好地发挥渔农村妇女的作用。
(二)追求实际性,使培训形式与妇女自身情况相结合。通过重心下移,把培训地点设在乡村,方便妇女参加培训,降低培训成本;把课堂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指导相结合,让抽象的理论变为具体的技术,使妇女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学了能用,切实提高培训的实效;同时通过各种形式、各种途径来向广大妇女宣传创业典型、致富典型,通过典型户的示范带动,用妇女身边的典型来教育妇女,打消渔农村妇女长期以来形成的从众心理,提高妇女参与培训的自觉性、主动性。
第一、提高女性自身素质,完善文化阵地建设。
为了更好的迎接奥运年,乡妇联在广大妇女干部群众当中开展了“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主题目活动,在各级妇联的带动和倡导下,主要采取征订文明礼仪知识读本和文明礼仪知识答卷等方式提高广大妇女干部群众的文明礼仪的认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切实的具体行动展现妇女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我国的百年奥运增光添彩。另外,我们还为提高妇女整体素质,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以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为载体,寓教于乐,用丰富的文化生活来达到逐步提升妇女素质的目的。一是利用“三九”妇女节,开展生动现实的座谈会。召开全乡女干部、个私经济的引路人、女能人,畅谈生活、工作、学习、理想,以生动的实例来激发全乡妇女们的创业热情,用身边的典型来感染、带动全乡妇女,促进她们思想认识的提高。二是利用学校素质教育,加速推进妇女素质提高进程。以“九一”儿童节活动为切入点,开展校园周边“快乐家庭”大比拼,激发了校园周边家庭妇女学知识、用知识,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推动了素质教育向家庭延伸。三是积极组织广大妇女群众积极参与辽中京文化节的篮球比赛、拔河等各项活动,丰富了她们的业余生活。
第二,开展双学双比,建功立业卓有成效。
在提高妇女自身素质,维护合法权益,倡导健康文明、向上、奋发的良好氛围前提下,我们开展“双学双比”,“巾帼建功”活动,使妇女的致富能力日益增强,社会地位明显提高,成为我乡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全乡的各类科技致富女能手以妇女特有的聪明、智慧和热情,推动了我乡经济快速发展。我们主要采取培训、示范、实践证明三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具体作法是:(1)利用教育培训广泛推广新技术。仅今年上半年,我乡组织各村、各单位科技女能手,并且分批组织去天义、大城子、大双庙、平泉等地的日光温室、食用菌科技示范基地进行参观考察,累计共达180人之多,
第三、加强维权,保护合法权益。
受中国几千年重男轻女的影响,妇女整体的社会地位、自信程度、社会参与热情,相对男人来说,仍然较低。因此,维权工作仍然是今年工作的重点。我们坚决贯彻“热心、耐心、关心、爱心、尽心”等九心原则,认真接待每一位来访者,妥善处理每一项纠纷,直到来访者满意为止。在具体的纠纷调处中,我们充分运用新《婚姻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为广大妇女、儿童伸张正义,打击邪气,消除偏见。据不完全统计,全年没有一起因接待而出现重复上访,没有一起恶劣案件发生,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第九、加强团结,维护稳定局面。
妇联既是全乡妇女的代言人,又是广大妇女的知心朋友,更是全乡妇女姐妹工作和感情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作为女干部,如果不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就不能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更谈不上促进团结和维护改革开放稳定的大局面。因此,我们妇联同志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一是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二是工作吃苦,迎难而上,树立良好的妇女形象,以扎实的工作作风来影响全体妇女;三是以大局为重,以团结为重,以工作责任为重,团结动员广大妇女为我乡经济腾飞献计出力;九是当好妇女的守门人,做好妇女的贴心人,为难之际代表组织和人民伸出援助之手,动之以热情之心,正是由于乡妇联扎实、认真、负责、务实的工作,全乡妇女工作一年一个新变化,一年一步大台阶。
[关键词]社区教育;双创教育;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2-0051-02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们要把握好总体要求,着眼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坚持稳政策稳预期和促改革调结构“双结合”,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推动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称为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新引擎”,要实现“双创”战略,实现全民创业、全面创新,必须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近年来,社区与高校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区教育的扩散效应己辐射到高校。在这种背景下,研究社区教育与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新模式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这既能提升社区教育的服务质量,又能促进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实现社区经济发展与高校培养质量的双赢。
一、社区教育促进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及问题
(一)社区教育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已取得明显成效,社区教育正在不断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最近,国家出台了支持大学生创业的众多扶持政策。社区教育应利用本社区的优势资源,如培训机构、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面向全体社区成员,按照市场需求和个人意愿,开展文化休闲培训活动,开展职业操作技能培训,使社区成员能更好地应对知识社会和知识经济的挑战。
(二)社区教育现状
南宁市社区教育为满足社区居民生活和学习需求,整合学校及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在2015年前三季度,南宁市社区教育学院在充分开办各类文化素质和技能培训项目的基础上,结合项目教学组织的规范程度、培训的效果、学员的满意度,培育了瑜伽、安全防治和咖啡调酒等社区教育精品项目,精心筹备和开展了30多个主题培训项目,举办各类培训180多期,累计培训5000多人次。整个南宁市审批培训项目567项,开课2048期,培训人数约为65449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社区教育存在的问题
社区教育在素质教育上成绩显著,而在技能培养、促进社区居民创业等方面较为欠缺,特别是在高校开展社区教育培训模式上创新不足。如缺少与实用技能培训相结合,没有将创业知识嵌入专业课程中,缺乏与自考本科学历培养衔接等机制。在开设内容上,存在开展项目多而杂、精专项目少、创新乏力等问题。如南宁市社区教育学院2015年社区教育培训项目主要是针对青少年及中老年人,包括少儿书法、少儿英语、少儿绘画等校园常规学习项目和中老年保健、慢性病防治等。而对于高校学生就业、创业急需的电工培训、文印、图文制作、广告设计、建筑安全员、施工员等实用技能培训以及职业化塑造、创业培训等均没有涉及。这对于高校学生就业、创新、可持续发展来说没能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二、高校学生创业需求调查
为做好社区教育促进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课题组开展了高校学生创新创业问卷调查。共发放《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调查问卷》208份,回收有效问卷208份,回收率100%。
(一)学生对提高个人综合能力的培训需求很大
调查显示,在大学生个人创业急需提高的素质方面,专业知识技能只占21%,而迫切需要提高的是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这占79%。(见表一)
(二)学生对创业政策知识的了解相对匮乏
数据显示,85%的学生并不了解自治区、南宁市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给予的相关扶持优惠政策,对于创业资金、技术支持方面的了解更少。(见表二)
(三)学生创业意愿相当强烈
调查显示,有91%的学生想过自主创业,他们表示,有机会将尝试自主创业,表现出极大的创业想法和意愿。(见表三)
三、社区教育促进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建议
高校毕业生供求市场已发生变化,经济转型升级对劳动者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毕业生培训结构、就业观念与市场需求差距进一步拉大。政府出台了《开展创业带动就业活动实施方案》,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完善创业资金支持体系,将更多的实惠带给有创业愿望的大学生,帮助他们实现创业,带动就业。基于市场需求调查,对社区教育在高校的开展,创新培训模式,本人建议在精准定位、整合资源和协同合作方面进行创新。
(一)精准定位――契合学生培训需求
对于高校学生来说,非毕业生与毕业生对知识、技能的需求有所不同。非毕业班学生以专业技能学习为主,对就业、创业他们考虑较少。而毕业班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基本结束,此时他们以考取职业技能证书为重,兼顾考虑就业问题。因此,应以非毕业班及毕业班为不同对象,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应培训。
1.对非毕业班学生开展成人学历教育、现代职业礼仪教育等培训
社区教育可引入成人本科函授课程,在非毕业班学生中开展“专升本”学历教育,利用学校现有师资、教学场地等有利条件开展教育,使学生在完成专科学习的过程中同时完成本科课程的学习,毕业时能同时获得本、专科学历,提高学生学历层次和能力水平。
现代职业礼仪本身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让大学生进修和掌握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能让学生凭借它去顺利地开启各类交际活动的大门,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心理承受力。
2.对毕业班开展就业指导、创业培训
在毕业生中开展就业指导、创业等相关培训,如开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推进的《创办和提升你的企业》创业培训。在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和创业观念的同时,提供大学生创业所需要的各种创业技能,并最终使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对有创业愿望的大学生,按照市场需求和个人意愿,精准实施职业培训和帮扶就业创业。
(二)整合资源――定制专业特色课程
社区学院应结合学生需求,充分利用本身社会的资源,整合政府公务员、行业精英、业界能工巧匠及院校教学名师,对不同专业、有不同需求的学生合理开设培训课程。在生产技能、健康保健、教育教学、休闲娱乐四大类,包括家政服务、法律知识、 养生保健、礼仪道德、 运动健身、 书画、 声乐舞蹈等多种具体的教学课程的基础上,开设创业知识培训,重在培养学生的急需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适应创业环境。
(三)协同发力―― 完善职业培训、就业创业服务,确保社区与高校合作的稳定性
社区与高校由不同的行政部门管理,各自相对封闭独立,双方协调存在一定的难度。要促进社区与高校教育的合作,就要突破现有的制度格局, 建立社区与高校的合作关系。在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推动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时代背景下,应创建新的协调管理机制,促进社区与高校的合作,并保持其合作的稳定性。
四、结束语
通过对我市社区教育学院在高校学生中开展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的分析,探索构建社区教育在高校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新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有利于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健全,有利于创新创业活力的进一步激发,是实现“互联网+”战略的重要内容。这对于学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社区人员的再就业,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参 考 文 献 ]
[1] 杨高\.社区与社区教育的发展刍议[J].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3):5-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