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有机合成的经验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论文摘要:本文以联合国SEEA系列手册为序展示了环境经济核算的国际研究进程,并指出各手册的特点为:SEEA-1993提供了环境经济核算的总体框架,SEEA-2001〕提供了实施步骤,SEEA-2003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拙上给出了方法指导。
环境经济核算的主旨是要在国民经济核算基础上,着眼于环境与经济的关系进行全面核算。为进行环境经济核算的一套理论方法即所谓环境经济核算体系(System of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Accounts,简称SEEA )。在环境经济核算的研究和实践中,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一方面是提供支持和指导,同时对研究实践成果予以总结和提高。其中最引人注目、影响最广泛的就是联合国主持下编纂的一系列综合环境经济核算手册。本文拟对这些手册进行简要评介,并借此勾画环境经济核算的国际进展。
一、SEER-1993:环境经济核算总体框架
对国民经济核算提出质疑并试图构造出环境经济核算框架,这种尝试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类似的尝试、设想、研究、实践累积起来,直到1993年,伴随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993修订版的,环境经济核算较为完整的框架才作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附属核算账户由联合国推出,即《综合环境经济核算(临时版本)》,简称SEEA-1993手册。通过该手册,整合了此前“数年中讨论和应用的不同概念和方法,把自然资源和环境核算领域不同学派的方法综合在一起”,通过综合,由此确定了环境经济核算的基础和有关基本概念,给出了环境经济核算的基本框架和内容,并为下一步的研究实践提供了空间。
首先是确定了环境经济核算的起点。尽管有人认为在现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框架内,不可能很好地处理环境问题,但大多数国民核算专家否定对常规国民核算账户做重大改变。所以,最终选择了以下设计方针:在国民核算账户传统框架之外建立一个特殊的附属体系,用于描述环境与经济的关系,以作为综合环境经济政策的数据基础,用以建立不仅包括经济变量也包括环境变量的全面的经济模型。
进而形成了环境经济核算的总体框架。在概念扩展基础上,以国民经济核算为基础,对应不同内容,形成了环境经济核算的积木式框架,其中包括若千个版本,这些版本分别代表了环境经济核算的不同阶段,它们递进延伸,为环境与经济之相互作用提供越来越综合的核算。
版本一是根据环境经济核算需要对国民经济核算内容的重组,目的是为环境经济核算内容的展开提供一个基础。
版本二试图在国民经济核算框架内,分解那些与环境有关的流量和存量,具体核算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包括在现实经济流量中的环境防护活动核算,二是包括在经济资产中的自然资产存量核算。它只涉及已经包括在经济核算之中的环境要素,因此不是全面的环境经济核算。
版本三扩展了国民经济核算的资产范围,试图在国民经济核算框架基础上具体描述经济与环境之间发生的实物流量,并把有关环境的实物流量和存量置于国民经济核算结构之上,形成环境(实物单位)经济(货币价值单位)的混合核算。
对有关环境的存量和流量进行货币价值核算构成了版本四的主题内容。由干估价方法的不同,具体形成了三个子版本。版本四.1体现市场价值估价法的环境成本,版本四.2中所包含的是按照维护成本法估价的环境成本,版本四.3核算的环境成本则是或有估价方法和市场价值估价方法的结合。结合环境成本的核算,给出了相应的’‘经环境因素调整后的国内产出(EDP)”。
最后,版本五涉及到对环境经济核算范围的进一步扩展。这部分扩展内容的核算更加具有争议性,因此不代表环境经济核算的基本内容。
在一定程度上,$EEA-1993仍然是一个理论性的核算框架,关于核算的具体贯彻实施和具体核算方法,关于环境经济核算的实际应用,则相对着墨甚少。到那时为止,各国除了局部的实物核算以外,还较少环境经济核算的实际应用案例,因此,它实际上只是对理论框架讨论的总结。
二、SEEA-2000:环境经济核算实施的步骤
SEEA-1993就环境经济核算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工作,提出了环境经济核算的基本框架。随着一些国家就环境经济核算进行实验所积累的问题和经验,联合国经济社会事务部统计处在2000年又7《综合环境经济核算—操作手册》,简称SEEA-2000 ,其主要贡献在于,是要为如何具体实施环境经济核算以及分析应用相关结果提供更加具有可操作性的指示和建议。
各国实验表明,很难一下子编制出完整的环境经济核算表,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基础数据缺乏,二是对估价方法存在很大争议。而且,由于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常常面临不同的环境问题,着眼于应用,实际上没有必要做全面的环境经济核算,而是应该针对优先的环境主题进行核算。面对这种情况,特别有必要将环境经济核算的内容进行拆解,形成相互联系的不同部分和循序渐进的实施步骤SEER-2000就此进行7总结,提出了核算内容拆分的五个部分和十个步骤。
第一部分,应用国民经济核算框架进行环境分析,具体包括三个步骤。
步骤一是编辑包括资产存量的产品供应使用账户,
步骤二是识别和编辑环境保护支出数据进行核算
步骤三是分别不同产业编辑生产性自然资产账户,重点是那些培育性生产资产。
第二部分,自然资源核算,所覆盖的自然资源主要是国民经济核算所定义的经济资产中的非生产性自然资产,具体包括第四和第五两个步骤。
步骤四是编辑自然资源实物账户,目的是用实物测度单位(面积、体积、重量等单位)记录自然资源存量及其在当期内的变化。
步骤五是要对自然资源进行货币估价,编辑货币单位的价值账户。
第三部分,环境资产核算,所覆盖的环境资产是指所有权不确定、无法从其使用直接获得经济收益的那部分资产,包括空气、水体、土地、野生动植物等。这些核算内容作为第六步骤,主要是用实物单位编制环境资产账户,反映其资产存量及其变化。
第四部分,排放账户,是针对经济过程排放的残余物所编制的账户,其内容组成了第七和第八两个步骤。
步骤七是安经济编辑扫澎账户,按实物单位核算。
步骤八要估算关于排放的维护成本,即要用货币单位估价排放对环境资产所产生的影响。
第五部分,总体描述与分析,是要对环境经济核算的最终结果予以总体反映,并使之成为分析应用的工具和基础。具体包括第九和第十两个步骤。
步骤九是对核算结果予以综合并列表显示,中心是要进行价值核算,对传统经济核算总量进行环境因素调整,如自然资本总量,经环境因素调整的国内净产出(EDP)等。
步骤十是用国民经济核算的传统指标与环境经济核算的经环境调整指标进行比较。
三、SEEA-2003:实践经验总结基础上的方法指导
由于普遍面对的环境压力,由于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各国的推进,近几年环境经济核算实践的步伐明显加快了,与此相适应,有关此方面的研究也是异常活跃的,一方面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同时要将这些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方法。SEER-2003(最后草稿)就是这样的一份方法性指导文件。
和SEER-1993和SEEA-2000有所不同,SEEA-2003更加强调现实应用成果的总结,文中尽可能地包含了各种实际应用案例的讨论。如果说SEEA-1993勾画出了环境经济核算的理论框架,SEER-2000就是要说明应该如何去做,给出了可能的操作步骤,试图使核算成为可行,进而,SEEA-2003就是要总结实践中已经做了什么,通过这些实践检验,说明不同核算内容的可行性及其应用价值。总体来看,在前两个手册基础上,SEEA-2003对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的内容组成做了进一步的归纳和扩展,将环境经济核算的内容归纳为四组账户,同时扩大了国民经济核算作为环境经济核算基础的范围,加强了对各部分具体核算方法的讨论。
第一组账户是经济环境间流量的实物核算和混合核算,相关核算内容得到了详细的讨论,而且介绍了类似核算的应用案例。通过这一组账户,可以最大限度地集合现有各种分散的、具有不同目的的环境数据,将其初步纳入SNA的既有框架中来;同时,可以将环境数据与原有的经济数据进行比较,考察经济对环境的依赖程度和环境对特定经济活动的敏感程度,反映关键性的可持续发展政策目标。
第二组账户是环境保护支出账户和与环境有关的其他交易核算账户,是就现实发生的与环境保护、恢复、管理有关的活动所构造的核算框架。其中,一部分是针对现实发生的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活动进行核算,另一部分是针对现实中利用各种经济手段来有偿使用环境的情况所进行的核算,比如征收环境税费。
第三组账户是环境资产存量及其变化的核算,其中区分三个宽泛的类别:自然资源、土地和生态系统,给出了实物型和价值型资产账户。
1.1 研究杂多酸催化剂的意义
催化剂的应用历史很长, 特别在石油化工、精细化工、有机化工和生物化工中,可以说,催化技术已成为化学工业最关键的核心技术之一。据统计,到目前为止,人类所掌握的化学反应80%以上必须在催化剂存在下才能实现[1]。在化学工业生产中,最常用的催化剂是无机酸和无机碱[2],一般是液体溶液,用于均相或非均相反应。酸碱催化剂适用于水合反应、水解反应、酯化反应、芳烃烷基化反应、脱水反应、胺化反应、加氢反应、不饱和化合物的双键转移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但是由于传统的酸碱催化剂过于注重生产的实效性和经济性,而忽略环境效应和生态效应,以至于目前所使用的催化剂绝大多数都对环境造成或多或少的污染。如今有害化学物质的处理和环境保护受到重视,世界各国都在积极进行绿色化学研究,提倡清洁生产,特别是化学化工中的清洁生产更为世人瞩目,它已成为主要的研究方向。绿色化学是更高层次的化学,它的主要特点是原子经济,即在获取新物质的转化过程中充分利用每个原料原子,实现“零排放”,既可充分利用资源,又不产生污染,实现清洁生产。而催化技术是清洁生产的重要技术,因此,研究和开发新的环境友好型催化剂是摆在科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比较迫切的课题。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有固体超强碱催化剂、杂多酸催化剂、夹层式催化剂等的开发。
杂多酸(Heteropoly Acid,简写为HPA )是由杂原子(如P、Si、Fe、Co等)和多原子(如Mo、W、V、Nb、Ta等)按一定的结构通过氧原子配位桥联组成的一类含氧多酸,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它不但具有酸性,而且具有氧化还原性,是一种多功能的新型催化剂,杂多酸稳定性好,可作均相及非均相反应,甚至可作相转移催化剂,对环境无污染,是一类大有前途的绿色催化剂,它可用作以芳烃烷基化和脱烷基反应、酯化反应、脱水/化合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开环、缩合、加成和醚化反应等。因杂多酸独特的酸性、“准夜相”行为、多功能(酸、氧化、光电催化)等优点在催化研究领域中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重视。
:10000多字
有参考文献
200元
备注:此文版权归本站所有;。
[关键词]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知识资本
[中图分类号]F2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3)10-0115-05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是对不同产业、不同类型企业竞争力的归纳总结,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框架。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概念界定与构成要素首先必须符合基本原理,其次要切合旅游产业与企业的实际。旅游业是综合性强、关联度大的服务性产业,旅游企业具有地点固着的区域性和服务的不可移动性等特点,这些独特的产业和企业属性直接影响着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与构成。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文献综述
1990年,Prahalad和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正式提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一研究主题。他们将核心竞争力定义为组织中的集合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之后,Prahalad和Hamel又进一步阐释:核心竞争力不仅包括技术成分,也包括跨越业务的组织管理以及跨越组织边界和层次的集合性学识;核心竞争力是一组技能与技术的集合体,而不是单个分散的技能或技术,这种集合正是核心竞争力的标志,是对各种技术学习心得的总和与各项组织知识的总和。Barton(1992)以知识基础的观点,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使企业独具特色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Marino(1996)将核心竞争力定义为具有技术或知识基础的成分,通常是科技和生产技术混合的结果,并根植于企业程序和法则之中,涉及到个体和结构交互作用的复杂现象,难以被仿效。同样,Coyne等(1997)也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以往投资和学习行为所积累的一系列互补的技能与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是使一项或多项关键业务达到业界一流水平的能力。
然而,许多企业在表述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之后却陷入了不知道应该做什么的困境。这里存在概念定义太宽泛,以致无法操作的问题。Hamel和Prahalad(1994)认为,要实际管理好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最高经理层必须能够把核心竞争力分解成各个组成部分。Collis和Montgomery(1995)也指出,应将核心竞争力细化到具体的、可以付诸实施和操作的程度,从而帮助企业建立和形成真正的竞争优势。为此,Barton(1992)从知识组合的角度将核心竞争力分为四个相互关联的维度:员工的知识与技能、物理技术系统、管理系统以及价值与规范。Meyer和Utterback(1993)则把核心竞争力分解为产品技术能力、对用户需求理解能力、分销渠道能力和制造能力四个维度。而Eriksen和Mikkelsen(1996)认为,核心竞争力既是组织资本又是社会资本,组织资本反映了协调和组织生产的技术方面,而社会资本显示了社会环境的重要性。
从上述文献可以看出,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从其产生开始就带有知识的意涵,学者们对于核心竞争力定义的共同之处是对企业具有的独特技术、技能、经验和行为程序等作出了界定,而这些都属于企业知识资本的范畴。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再是企业所拥有的单一的资源或某一方面的能力,因为这些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几乎是必然能被模仿的。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凸显出其知识本质与特征,只有基于知识资本竞争力,才能成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动力源泉。
二、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与内涵
Prahalad和Hamel(1990)提出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核心竞争力的“树状”观点:多元化的公司就像一棵大树,树干和主枝是核心产品,分枝是业务单位,树叶、花朵和果实是最终产品,而提供养分、维系生命、稳固树身的树根则是核心竞争力。如果将他们的“树状”观点移植到旅游企业,则可以构建出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分析模型(如图),从而更好地理解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与内涵。在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分析模型中,由上至下的四个层次显示了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概念的推导逻辑。旅游企业竞争优势分析的起点是顾客对于旅游整体消费体验的需求,满足需求的供给则来自于旅游企业各个战略业务单元所提供的不同的旅游服务,而各项旅游服务在员工与顾客的交互过程这一服务运营活动的平台上展现,最后使服务运营活动得以完成、顾客优异体验得以实现的基础是由独特知识与技能组合而成的核心竞争力。
(一)最终产品:顾客综合性旅游消费体验
作为最终产品,顾客综合性旅游消费体验是顾客购买旅游产品所追求的价值所在。旅游是饮食、住宿、旅行、游览、购物和娱乐的组合产品,而体验是旅游的内核。旅游活动是一种经历,为旅游者创造独特、美好的旅游体验是旅游企业的价值源泉。在体验经济时代,传统的单一的旅游产品仅仅是旅游体验舞台上的道具,当旅游者购买旅游体验时,他是花时间享受某一旅游企业提供的一系列值得回忆的事件,就像迪士尼乐园使客人们流连忘返的不仅是消遣,而且是参与一系列尚未展开的故事中。
顾客的旅游消费体验是多方面精神消费与物质消费的有机融合体,这也要求我们必须从整体角度分析旅游业和旅游产品。旅游业通过把食、宿、行、游、购、娱等单一旅游产品组合成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组合旅游产品,以带给顾客旅游全过程的精神与物质享受,从而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因此,旅游产品的竞争力是旅游企业竞争力的最终表现,其水平高低反映了旅游企业的竞争力水平。
(二)战略业务单元:旅游及相关业务领域
顾客在旅游过程中获得的综合性消费体验是由众多的战略业务单元,如饭店、餐饮、娱乐、会展、旅行社、航空、车船、景区等提供的服务组合而成的。饭店、旅行社、交通、景区等分别满足顾客各方面的需求,在业务类别上各不相同,在经营运作上的要求也不相同,但在满足顾客旅游消费需求这一共同目标下组合在一起。此外,还有房地产、商贸、物流、金融、教育、咨询、出版、网络媒体、信息服务等业务领域与旅游业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都是旅游企业相关多元化的经营领域,各项业务之间能够产生在管理、品牌、采购、销售等各方面的协同效应,从而共同构成了旅游产业的价值网络。例如托马斯·库克旅游公司,其业务涉及到旅行社、航空和饭店,此外还拥有电视频道和网站。当然,企业的战略业务单元不一定都是业务各不相同的经营单位。当企业跨越地理区域建立相同业务的分支机构时,这些分支机构也是可以共享资源与能力的战略业务单元。
在这样一个交错复杂的旅游产业网络中,各个业务单元之间必须紧密协作,才能保证旅游者得到一个满意的旅游经历。这样,分布于不同战略业务单位的资源必须有效整合在一起,形成完整和谐的体验链呈现给顾客。因此,如何通过协同与合作提高旅游服务能力,成为决定旅游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核心产品:旅游服务交互过程
核心产品对于服务企业来说就是核心平台。服务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决定了顾客参与其中并与服务提供者直接接触,旅游产品的生产由员工(服务主体)与顾客(体验主体)通过共同参与、现场互动才能完成。所以,旅游企业的核心平台是其服务运营活动的平台,即服务交互过程。顾客的旅游消费体验是由众多“关键时刻”(Moment of Truth)组合而成的综合性体验经历,顾客旅游体验的获得与旅游体验服务的提供都是在服务交互中实现的。旅游企业的各个战略业务单元通过其内部价值链以及整个旅游产业价值链上各项活动的无缝联结打造出顺畅的服务流程,与游客综合性消费体验价值链实现了完美的契合。
在传统的有形产品4P营销组合的基础上,Booms和Bitner(1981)提出对服务营销还要加上3P:人(people)、有形展示(physical evidence)和过程(process)。其中过程是指服务提供的实际程序、机制和作业流,即服务的提供和运作系统;人是指参与服务提供的所有人员,他们对服务购买者的感知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不仅仅指企业员工,还包括顾客本人及其他顾客。由此可见,员工与顾客的服务交互过程是旅游企业满足顾客体验需求的核心平台。依靠这一平台,旅游企业可以不断扩大其经营规模和范围,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四)核心竞争力:独特知识与技能的集合
完成旅游企业服务交互过程中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需要各种资源与能力,特别是核心竞争力的支持。知识经济时代,商业信息、企业文化、商誉、品牌、员工技能与经验、技术诀窍、组织管理模式、社会关系等知识资源构成的核心竞争力是旅游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因此,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创造顾客优异旅游体验的独特知识与技能的集合。例如,卡尔森饭店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由全面质量管理建立起来的长期顾客关系上,这是专业化员工、顾客信息系统、企业文化、服务流程与规范、品牌管理、公共关系等各方面知识与技能共同造就的卓越服务能力。
旅游企业间竞争的成败最终取决于为顾客创造旅游体验价值过程中企业吸收、创造、整合与应用知识的能力。在旅游企业的服务实践中,分布于各个业务单元的多项知识与技能必须在服务交互过程中完美地组合,并内化为旅游企业经营所需的知识体系,才不易被模仿,从而形成竞争优势。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前述各位学者的观点,可以归纳出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旅游企业通过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不断积累和学习,对各种知识与技能进行整合而形成的,相比竞争对手更能实现优异的顾客旅游体验,并且可以引导企业跨行业(多元化)或者跨地域(多地化)发展,从而能够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一种独特能力。例如,迪斯尼公司作为一个综合性娱乐巨头,其成功归因于它有效利用动画片制作的能力以及品牌、版权等知识资源整合而成的在家庭娱乐方面的核心竞争力,这引导它进入了电影公司、电视频道、主题公园、酒店、度假村、消费品和媒体网络等多个业务领域。
三、基于知识资本的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结构维度
从知识资本的角度分析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结构,可以将其分为人力资本与员工能力、技术资本与信息能力、组织资本与管理能力、顾客资本与营销能力以及社会资本与合作能力五个维度。
(一)人力资本与员工能力
旅游产业是以人为服务主体的产业,旅游企业的服务产品需要员工面对面地向客人提供,它依赖于旅游企业员工的教育素养、知识结构与专业技能等诸多方面。另外,核心竞争力属于知识的范畴,其实质是企业组织中累积形成的特殊知识,而知识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人是其重要载体,核心竞争力只有通过企业员工的学习和创新才能获得。因此,企业的人力资源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旅游企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既是旅游企业的核心资源,也是旅游企业潜在能力高低的具体反映。人力资本是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性投资所形成的可以带来财富增值的资本形式。人力资本的核心是知识与技能,包括管理者与员工的洞察能力与执行能力。世界著名饭店管理集团多数有自己的教育基地,通过对人力资源投资培育人力资本,从而为企业的持续成长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技术资本与信息能力
技术资本是由一系列配套的技术专利、技术诀窍、技术规范组成的,包括硬件和软件的相互配合与协调的有机系统。与大部分服务企业类似,旅游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并不明显,通常不会像制造业企业一样在技术研发方面大量投资,并以专利或知识产权的方式获得技术创新的产出。然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旅游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比如收益管理、预订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对于假日、希尔顿等著名饭店集团早期的成功扩张贡献颇多。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正在广泛普及,众多旅游企业在不断地吸收先进的科技,通过国际互联网以电子手段进行销售,充分利用计算机系统和电子邮件进行生产和经营,并且引进、开发管理软件。当然,电子商务、预订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等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旅游业中的信息技术可以轻易从市场购买,其差异主要通过旅游企业的信息管理能力来体现。因此,信息化水平与信息管理能力成为旅游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能否及时获取信息并在组织内部迅速准确地传递和处理,是旅游企业形成与保持核心竞争力的条件和保障。
(三)组织资本与管理能力
企业的组织能力是指企业通过对一系列其他企业资源(如技术、设备、信息、人员等)的运用,把企业资源转化为企业最终产品的协调配置能力。或者说,企业组织能力是通过企业组织过程促进组织效率提高的能力。因此,组织能力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因素。对于旅游企业来说,通过对未来市场环境的把握,明确发展方向与目标,对资源进行有效利用以及对企业发展进行规划、组织、管理与控制的能力,是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参考服务系统所包括的传递系统、设施设计、地点、能力规划四种结构要素以及服务接触、质量、能力与需求的管理、信息四种管理要素,我们认为,旅游企业的组织资本与管理能力涉及到选址布局、组织结构、工作流程、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等方面,各项要素之间有机联系和相互影响构成了旅游企业的组织体制。精简的组织结构、高效的经营管理机制、独特的企业文化等所构成的组织资本,对于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极为重要。
(四)顾客资本与营销能力
旅游服务的过程就是顾客与服务提供者广泛接触的过程,其产品质量是由服务人员与顾客共同决定的。因此,顾客被看作是企业的一种投入,它通过服务过程被转化为具有一定满意程度的产出,从而成为企业经营循环的起点和终点。为顾客带来长期超值利益是旅游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着眼点,顾客资本与营销能力是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顾客资本指同顾客关系的价值,包括组织以外的与顾客的联系,如顾客忠诚、品牌、商誉、订单、销售渠道等。营销能力反映企业与顾客建立、维持关系的能力,是指企业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积极开拓市场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包括响应市场需求变化的新产品开发与创新能力、营销组合管理能力以及利用和促进高质量声誉的能力等。企业核心竞争力最终是在市场上通过企业市场竞争实力得以体现的。在今天买方市场的条件下,顾客资本的多寡和营销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经营的成败。我国旅游企业与世界著名饭店、旅游批发商以及娱乐公司的差距,直接表现为顾客资本的匮乏和营销能力的欠缺。
(五)社会资本与合作能力
社会资本一般是指进入经营过程中,对企业价值发生影响的社会资源。社会资本的功能是指作为资源提供给行为人,用来获取收益的那部分社会结构价值。外部因素对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能够产生重要影响。在相同的宏观环境和产业环境中,由于不同的旅游企业对外部因素的利用效率不同,可能导致它们的核心竞争力会有很大的差异。
关键词: 有机合成与推断 思路 方法
有机推断与合成是高考中有机化学考查的重点题型,要想做好此类,学生首先要掌握好书本的知识,掌握好各种官能团的特征反应;其次要掌握好各类物质之间的相互联系,也就是要建立系统的知识网络体系。近几年的高考主要考点有以下几个。
1.综合应用各类有机化合物(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乙醇、溴乙烷、苯酚、乙醛、乙酸、乙酸乙酯、脂肪酸、甘油酯、多羟基醛酮、氨基酸、蛋白质等)的性质,进行推导未知物的结构简式,或是相关的问题。
2.组合多个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合成具有指定结构简式的产物。
一、有机物推断
(一)一般思路
1.顺(逆)推法。以有机物结构,性质和实验现象为主线,(逆)正向思维得出正确经验。如顺推法可图解为:
2.分离法。根据题意,分离出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再据已知条件对未知条件一一求解。
(二)常用推断方法
1.通式推断法。具有相同通式的物质类别可以归纳如下:CnH:烯烃、环烷烃;CnH:炔烃、二烯烃、环烯烃;CnHO:醇、醚;CnHO:醛、酮、烯醇;CnHO:羧酸、酯、羟醛;CnHO:芳香醇、芳香醚。
2.化学反应环境联想法。环境联想可以分解为官能的特征反应,有机反应的条件,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和分子组成的变化,等等。对于有机推断题首先要熟悉各种官能团的性质,其次对各类有机反应的条件要记牢。
(三)寻找解答有机推断题的题眼
题眼通常是我们所说的解题的突破口,教师应教会学生根据反应条件、根据组成和结构的变化,特别是官能团的变化等方面来寻找突破口。下面就是寻找题眼的具体的方法。
1.根据物质的性质推断官能团
如:能使溴水反应而褪色的物质含碳碳双双键、三键“―CHO”和酚羟基;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含有“―CHO”;能与钠发生置换反应的物质含有“―OH”;能分别与碳酸氢钠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的物质含有“―COOH”;能水解产生醇和羧酸的物质是酯,等等。
2.根据性质和有关数据推知官能团个数
如:―CHO2AgCuO;2―OHH;2―COOH(CO)CO
3.根据某些反应的产物推知官能团的位置如:(1)由醇氧化得醛或羧酸,―OH一定连接在有2个氢原子的碳原子上;由醇氧化得酮,―OH接在只有一个氢原子的碳原子上。
(2)由消去反应产物可确定“―OH”或“―X”的位置。
(3)由取代产物的种数可确定碳链结构。
(4)由加氢后碳的骨架,可确定“C=C”或“CC”的位置。
二、有机合成
(一)有机合成的实质
学生通过有机化学反应或题目提供信息,使有机物增长或缩短碳链,或碳链和碳环之间相互转变,或在碳链和碳环上引入、转换各种官能团,以制备不同有机物。要求学会设计有机合成题的正确路线和简捷的途径。首先分析要合成的有机物属于何种类型,带有什么官能团,与哪些信息有关。其次是根据现有原料、信息和有关反应规律,尽可能合理地把目标有机物解剖成若干片断;或寻找官能团的引入、转换方法,或设法将各小分子拼接衍变,尽快找出合成目标有机物的关键和突破点。
(二)有机合成遵循的原则
1.起始原料要一般为规定的原料(实际合成中要选用廉价、易得、低毒、低污染的原料),通常是四个碳以下的单官能团或单取代苯。
2.应尽量选择步骤最少的合成路线。为了减少合成步骤,应尽量选择与目标化合物结构相似的原料。步骤越少,产率越高。
3.合成路线要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
(三)解题思路
1.正确判断需要合成的有机物的类别,它含有哪些官能团,与哪些知识和信息有关。
2.根据现有的原料、信息和有关的反应规律,尽量能合理地把目标化合物分成若干个片断,或者寻找官能团的引入,转换、保护方法,或者是设法将各个片断拼接衍变,尽快找出合成目标化合物的关键。
3.将正向推导和逆向推导得出的若干个合成路线加以综合比较,选择出最佳的合成方案。
其解题思路可简要列表如下:
(四)合成的具体方法
1.官能团的引入和转换
(1)碳碳双键的形成主要有:一元卤代烃在强碱的醇溶液中消去HX;醇在浓硫酸存在的条件下消去HO;烷烃的热裂解和催化裂化。
(2)碳碳三键的形成主要有:二元卤代烃在强碱的醇溶液中消去两分子的HX;一元卤代烯烃在强碱的醇溶液中消去HX;实验室制备乙炔原理的应用。
(3)卤素原子的引入方法:①烷烃的卤代(主要应用与甲烷);②烯烃、炔烃的加成(HX、X);③芳香烃苯环上的卤代;④芳香烃侧链上的卤代;⑤醇与HX的取代;⑥芳香烃与X的加成。
(4)羟基的引入方法:①烯烃与水加成;②卤代烃的碱性水解;③醛的加氢还原;④酮的加氢还原;⑤酯的酸性或碱性水解。
(5)醛基或羰基的引入方法:①醇的催化氧化;②烯烃的催化氧化;③炔烃与水的加成;④烯烃的臭氧氧化分解。
(6)羧基的引入方法:①醛的催化氧化;②苯的同系物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③酯的水解;④肽、蛋白质的水解。
(7)酯基的引入方法:①酯化反应的发生;②酯交换反应的发生。
(8)硝基的引入方法:硝化反应的发生。
2.官能团的消除
消除不饱和双键和叁键,可以通过加成反应;经过酯化、氧化、与氢卤酸、消去等反应,可以消去羟基;通过加成和氧化可以消去醛基;通过水解可以消去酯基或是肽键。
3.缩短碳链的方法
(1)苯的同系物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2)烷烃的催化裂化。
(3)烯烃、炔烃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4.成环(信息题)
(1)形成碳环:双烯成环。
(2)形成杂环:通过酯化反应形成环酯。
关键词:漆酶 催化剂 有机合成
中图分类号:Q55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3-078-03
漆酶是一种含铜的蛋白酶,通过夺取底物一个电子能够催化酚类、多酚类和苯胺氧化,通过电子传递将氧气还原成水。漆酶和漆酶介质体系在生物修复、纸浆漂白、纺织品生物整理和生物燃料电池等方面都有潜在的应用。值得注意的是,漆酶具有在官能团的氧化与将异源分子连接到新的抗生素衍生物之间执行快速精密的转化的功能,或者催化合成复杂天然产物的关键步骤,因此可用于有机合成领域。
1 漆酶的性质
1.1 生化特征
漆酶是含有四个铜原子并与三个氧化还原位点(T1,T2和T3)相结合的典型单体胞外酶。T1型Cu在氧化还原测试中呈现绿色,与还原性底物的氧化作用有关。三核簇(含有一个T2型Cu和两个T3型Cu)与T1位点相距12A,分子氧在此处被还原成水。
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真菌合成漆酶会出现不同的同工酶。大多数漆酶都是单体蛋白,不同来源的漆酶其分子被不同程度的糖基化,平均分子量在60-70kDa,碳水化合物含量在10-20%,这有助于漆酶的高稳定性。通常与酶通过共价键相连的碳水化合物包括甘露糖,N-乙酰葡糖胺和半乳糖。氨基酸链含有包括N-末端分泌肽在内大约含有520-550个氨基酸。
1.2 生物学功能与工业应用
漆酶生物学功能包括孢子抗病性,色素沉着,选择性的催化木质素降解,腐殖质脱毒过程等。漆酶具有广泛的底物专一性,因此广泛应用与生物技术中。在小分子介质存在的情况下,漆酶能显著增强其底物专一性。通过使用漆酶介体体系可能扩宽漆酶工业应用的范围。例如,漆酶和漆酶介体体系已经应用于纸浆造纸中的脱木质素和生物漂白,发电站废水处理,纺织和染印工业中纤维素酶学修饰和染料漂白,酶法交联木质素材料生产中密度纤维板等。
在有机合成中,漆酶广泛用于官能团的氧化,酚类和甾类化合物的耦合,碳-氮键的构建以及复杂天然产物的合成中。
2 漆酶介体体系
漆酶与小分子如ABTS和HBT的结合不仅会具有更强的催化氧化还原能力,而且会扩大漆酶对底物的作用范围,并能够氧化氧化还原势能比其更高的化合物。此外,小分子介质作为电子载体,能够氧化木质素,纤维素或淀粉等生物高分子。由于氧化还原介质的作用,克服了阻碍酶与多聚物间的直接影响的空间结构的影响。
漆酶介体体系给生物技术和环境应用带来较高的效率。选择合适的介质在生物转化应用中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漆酶介体体系中底物通过不同的机制发生氧化,因此使用相同的前体时,不同介质的选择可能导致不同的终产物。介体自由基根据化合物的结构和有效的氧化还原势能执行具体的氧化反应。
尽管漆酶介体体系有较大的优势,但是以下两点阻碍了介质的使用:介体价格昂贵并会产生有毒的衍生物。在某些情况下,由于介质自由基的存在,漆酶在氧化介质时是不显示活性的。或者后者转化为无活性的化合物并失去充当介质的能力。因此寻找一种廉价高效、应用面广的介体将是LMS系统处理技术得以推广应用的关键。研究表明,一些真菌能自然合成天然的介体。例如苯酚,苯胺,4-对羟甲基苯甲酸,4-羟基苯甲基醇。最近,人们证明来自木质素降解过程中的酚类化合物(如乙酰丁香酮,丁香醛,香草醛,香草乙酮,阿魏酸,p-香豆酸)在染料脱色,多环芳烃的去除,纸浆漂白和沥青的去除中是高效的漆酶天然介体。
3 漆酶工程
迄今为止,很少有报道关于活性漆酶的晶体结构。根据已报道的漆酶结构,过去十年研究对具有催化活性的铜离子周围一些残基进行定点突变,以确定催化活性参数和真菌漆酶势能。收集在T1铜原子中心发生结构混乱的突变体是这些结构功能综合研究的结果之一。
在没有足够结构信息的情况下,分子定向进化能克服许多合理设计中的限制因素,并能显著增强有针对性的特征,例如耐高温和有机溶剂,提高催化活性及专一性等。Arnold等首次成功定向漆酶进化,通过定向进化在毕赤酵母中完成了耐热性漆酶的功能性表达:经过10轮实验室进化和筛选,总体酶活提高了170倍并具有更好的耐热性。
大多数漆酶在有机合成中催化转化必须发生在有机溶剂中。漆酶在高浓度有机助溶剂中会失去活性。Adinarayana Kunamneni等经过5轮定向进化在毕赤酵母中表达出一种耐热性漆酶,并能耐高浓度的有机助溶剂。这种进化的漆酶突变体能够抵抗大量与生物技术有关的浓度高达50%的可溶性助溶剂。固有的电化学漆酶特性如T1位和T2/T3位处的氧化还原势能,催化铜原子的几何和电子结构在体外进化过程中明显改变。通过形成更多的静电和氢键,一些突变体在蛋白质表面形成更加稳定的漆酶,此外,在转录翻译过程中,在加工区域突变体蛋白质折叠似乎被修饰。
除了随机突变和DNA重组外,利用通过饱和突变构建组合库和蛋白质结构的半经验研究也被成功运用。这一技术普遍运用在提高"热点"残基处酶学特性。它还可用来同时突变一些密码子,使残基进行所有可能的组合,通过评估获得最佳的相互作用和协同效应。
最近对毕赤酵母中表达的耐热性漆酶变体T2研究表明,将重组饱和突变体应用到L513和S510残基,突变体比野生型菌株提高3倍利用率,包括一个有益突变(TCGS510GGGG),由于它取决于两个连续的核苷酸的改变,该突变体不能通过传统的易错PCR技术而获得。
4 漆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有机合成化学药品成本较高,反应步骤繁琐且反应物毒性较大。漆酶由于其广泛的底物范围且能将底物转化为不稳定的阳离子自由基并进一步进行非酶促反应,如聚合或水化,使得漆酶能应用于复杂聚合物和药物等的有机合成中。
4.1 漆酶的酶促聚合反应和聚合功能
漆酶或漆酶介体体系能直接产生聚合物使得通过漆酶酶促聚合反应引起广泛的关注。例如,运用漆酶的聚合能力,通过邻苯二酚单体合成聚合邻苯二酚。通过漆酶催化反应生产惰性酚类聚合物等。通过漆酶反应酶法制备聚合多酚由于无毒安全可以替代通常以甲醛为基础合成的化合物。
研究表明,漆酶诱导一种新型的4-羟甲基苯甲酸衍生物,3,5-二甲基-4-羟基苯甲酸和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氧化聚合物。聚合作用参与单体中二氧化碳和氢气的消除,使得多酚氧化酶衍生物分子量高达1.84。
已经证实了一种新型的酶聚合反应体系,例如漆酶催化交联反应新的漆酚类似物来制备人造漆高分子薄膜。通过聚酚氧化酶和漆酶聚合得到的类黄酮素具有更好的抗氧化特性和酶抑制影响。
漆酶能诱导丙烯酰胺彻底的聚合,用于化学酶法合成木质素接枝共聚物。研究发现漆酶具有使木质纤维素复合物交联并赋予功能的潜力,漆酶能够用于纤维素的酶法粘附来制备木质纤维素复合材料,如纤维板。值得注意的是,漆酶在合成物制备期间能活化纤维板木质素。使用漆酶也获得了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且无毒性的合成粘合剂的板。另一种可能性是漆酶使木质纤维板功能化以提高纤维素产品的化学或物理性能。研究显示,漆酶能够将各种酚酸衍生物转移到牛皮纸浆纤维上,利用这种能力能将化学多功能化合物连接到纤维素表面,使得纤维素材料具有完全新型的特征,如疏水性或带电荷。
漆酶-TEMPO介体体系也被用来催化糖类衍生物甚至淀粉,支链淀粉和纤维素主要羟基的特定的氧化反应。最初用单糖或二糖(如苯基- -D-吡喃型葡糖苷)来检测该体系的效率,相应的吡喃型葡糖苷醛酸基被分离并表征。该化学酶法已经被用来实现水溶性纤维素样品的部分氧化和用于糖基化皂角苷,积雪草苷和一些天然葡糖苷的轻度氧化。
4.2 漆酶参与的有机化合物的氧化转化
漆酶在合成药物产品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4-甲基-3-羟基苯甲酸为原料通过漆酶催化反应合成有效的抗癌药物actinocin,也可运用漆酶氧化耦合长春质碱和文多林来生产治疗白血病的长春新碱。长春新碱在植物中含量减少,利用相对便宜且来源广泛的前体长春质碱和文多林来合成长春新碱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利用漆酶合成能使前体转化率达到40%。漆酶耦合也能合成一些新型化合物并显示出一些优良的特性,例如:抗菌能力。
由于抗肿瘤药物如丝裂霉素的大量使用或对新药物的研发,开发同时具有抗癌能力,抗过敏和5-脂肪氧合酶抑制活性的氨基苯醌新的合成路线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漆酶已经被用来合成新的环孢素衍生物。通过漆酶/HBT介质体系催化氧化底物,将环孢素A转化为环孢素A甲基乙烯基酮。
儿茶酸能清除体内自由基,在预防癌症,慢性或心脑血管疾病方面有较好的的功效。经漆酶氧化后的儿茶酸,其氧化产物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
国际上利用漆酶与活性自由基介质耦合合成激素二聚体或寡聚体衍生物也有所报道。Intra和Nicotra等人已经分别利用漆酶成功分离得到新的 -雌二醇激素和植物抗毒素白藜芦醇二聚体衍生物。在漆酶的作用下,桃柘酚,异丁香油酚或松柏醇能分别氧化生成新的二聚体衍生物,二聚体和四聚体衍生物混合物,当取代咪唑基被氧化时,能得到更加复杂的衍生物。这些新产品通常用于医药制造中。研究表明,漆酶催化芳香胺和脂肪胺N-耦合的作用下能将天然化合物3-(3,4-二羟基苯基)-丙酸成功衍生化。这种具有抗病毒功效的天然化合物3-(3,4-二羟基苯基)-丙酸衍生物在制药领域中越来越受到关注。最近,在氧气的存在下,利用漆酶催化p-对苯二酚和芳香胺发生核胺化作用形成相应的单胺或二胺醌。
5 结论
漆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展示了光明的前景,是替代化学氧化的优良选择。相信在将来,真菌漆酶将在生物催化转化木质纤维素;木索硫酸盐修饰改造生产乳化剂,表面活性剂和粘附剂;抗生素合成;高氧化还原性能生物电池多聚物合成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通过蛋白质工程进一步开发利用真菌漆酶,探索环境友好型介质满足工业应用,进一步克服漆酶的异源表达等重大障碍,需要众多科研工作人员的不断努力。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青年项目(Q201242)资助)
参考文献:
[1] Baldrian P: Fungal laccases - occurrence and properties. FEMS Microbiol Rev 2006,30: 215-242.
[2] Xu F: Applications of oxidoreductases: recent progress.Industrial Biotechnol 2005,1: 38-50.
[3] Alcalde M,Ferrer M, Plou FJ.Ballesteros A: Environmental biocatalysis: from remediation with enzymes to novel green processes.Trend Biotechnol,2006(24):281-287.
[4] Fabbrini M, Galli C, Gentili P: Comparing the efficiency of some mediators of laccase. J Mol Catal B Enzym 2002, 16: 231-240.
[5] Morozova OV, Shumakovich GP, Shleev SV, Yaropolov YI: Laccase mediator system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A review. Appl Biochem Microbiol 2007, 43: 523-535.
[6] Bourbonnais R, Paice, MG: Oxidation of non-phenolic substrates. An expanded role for laccase in lignin biodegradation.FEBS Lett 1990,267:99-102.
[7] Sch fer A, Specht M, Hetzheim A, Francke W, Schauer F: Synthesis of substituted imidazoles and dimerization products using cells and laccase from Trametes versicolor. Tetrahedron 2001, 57: 7693-7699.
[8] Aktas N, Tanyolac A: Reaction conditions for laccase catalyzed polymerization of catechol. Bioresour Technol 2003,87:209-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