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化素养和思想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引言:当前,我国正处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阶段,信息化时代对社会各领域内的行业都带来了影响。而图书出版行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它的生存与发展,自然也受到了信息化环境的较大影响。图书编辑在这种环境中,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图书编辑的综合素质、业务能力和个人素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图书出版业的发展。因此,还要提高图书编辑的综合能力和业务素养,以适应图书出版业市场化的需求。
随着我国文化体制的全面深化,我国的文化产业也因此而迅猛发展,在这种环境下,图书出版行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的机会。而具体的机遇与挑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目前,在国家的综合实力中,文化产业占据战略地位,而且文化对国家各项实力影响的重要性也在各方面有所展现。因此,国家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极为重视,也给予了我国文化产业建设和发展大力的支持。因此,不论是对文化产品需求市场进行拓展,还是对图书出版的内容和形式作出创新,国家的相关规定中都对此做出了明确指示,并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下,不断加快文化体制改革速度,推进市场经济的改革,使图书出版行业有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2、中国在加入了WTO以后,加强了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一部分国外图书出版企业进驻中国市场,无论是在营运方式,还是企业管理层面,或者是企业盈利和财务管理等方面,都比我国的出版业要有更大的优势,因而中国传统的出版业在这种形势下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和压力。
二、图书编辑在素养和能力提升方面存在的问题
图书编辑作为精神文化产品的创造者,还要通过自身的编辑能力来实现完成各种编辑工作。图书编辑在接触到社会各种关系和信息时,头脑中要有创新的意识,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目前面临的实际问题和挑战。因此,图书编辑一定要有开阔的视野,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活跃的思维,能接受不同的理念,要通过学习和改变认知观念来接受变革。但在实际的出版编辑工作中,一些图书编辑受到传统思想观念,包括社会文化制度等各方面的影响,导致其缺乏创新思维意识和能力,进而影响了图书出版业的改革与发展。
(二)部分图书编辑缺乏知识经济时代的效能感
当今社会的发展给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带来了巨大改变,而社会的变革又影响了图书出版事业的发展,带给了编辑工作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传统的图书编辑人员要改变从前的一些编辑理念,而改变自己固有的一些理念,一方面使部分编辑工作者难以适应,另一方面也给图书编辑工作者带来了焦虑和困惑,比如对于自身职业的生产方式、状态及未来发展状况等产生怀疑,感到无所适从。而造成以上种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因为图书编辑工作者的时代效能感匮乏。
(三)图书编辑的知识结构体系和技能不完善
图书编辑人员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是创造高价值编辑出版产品的主要因素。而目前,我国的图书编辑工作者缺乏系统的理论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编辑知识,同时编辑人员还缺乏掌握新近科学技术以及对前沿动态的把握。因此,想要提升编辑工作者的业务能力,还要建立以专业知识为核心的多学科、多层次的知识结构体系,以增强编辑工作者的知识能力,促使编辑工作者与学者能够有机结合。
三、提升图书编辑人员的素养和能力的对策
想要改善我国图书出版业的现状,还要在图书编辑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和素养方面下功夫,而提升图书编辑人员的素养和能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图书编辑作为文化传播者,在实际的编辑工作过程中,除了要对书稿进行甄选、编审和校对外,还要对作者的知识创新成果进行完善。另外,图书编辑不仅仅要传播信息和思想观念,还要对图书进行策划和内容编辑方面的创新,比如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一些知识,以及自己对信息的敏锐觉察力,和对社会需求信息的判断,对过去已有的,目前有的和未来将有的一些知识和观点进行选择、提炼和重组,然后利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以社会需求为目的,策划出具有引导效果的创新性选题,从而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二)知识经济时代,要提高图书编辑的现代化能力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促进了社会各个领域行业的发展,而图书编辑作为现代独立的社会职业,还应该具有现代化的编辑思想观念。不仅要在工作者乐于接受新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还要把时代精神有一个准确的把握,以适应当前的文化环境,同时要对编辑出版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一个准确的预见性和判断能力,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对当前的文化环境进行改造,起到文化引导的目的。
(三)完善编辑人员的现代化知识结构体系,提高编辑工作者的业务技能
在现代化社会环境下,编辑工作者还要先构建一个完整的科学知识结构体系,以此来提升自己的业务技能。因为编辑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越完整,知识质量就越高,也容易实现创新。另外,知识结构体系具有现代性和多元化的特征,构建编辑的知识结构体系,不仅能使编辑工作者学到更多系统化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深入化的专业知识,还能有效提高编辑工作者的实际编辑水平。同时,编辑工作者还要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以便创造出更加有价值的文化产品。
结束语:
在当前的文化环境下,物质生活质量的提升,使人们对大众传媒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图书编辑工作理念已经不能适应人们多元化的文化需求。为了改善这种状况,还要求编辑人员在工作中,正视自己所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提升自身的素养和业务能力,从而促进图书编辑出版行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金团. 图书编辑媒介素养的建构与提升[J]. 中国出版,2008,09:51-52.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优化;哈日一族
作为一个“社会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会受到周围社会环境的影响,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心理环境不仅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同时学校和家庭对学生心理也起着很大的作用。良好的心理环境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观念,提高教育质量的同时,能够给高职院校的整体进步做出一定的贡献。虽然我国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彻底优化思想政治的心理环境也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观念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心理环境的优化是学生更好地提高自身政治素养的关键,能够帮助各大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实现效率和质量同步提高。所以,从整体来看,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环境优化存在很大的必要性,对学生、对高职院校,甚至整个社会的政治素养的提高都有重大意义。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环境优化的重大意义
(一)对抵制不良的思想观念具有重大意义。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通讯通信技术的进步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不同国家的文化和思想观念,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交流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不同的思想潮流,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思想观念培养有着很严重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出现“哈日一族”、“哈韩一族”等等,对其他国家的思想文化极度崇拜,造成心理上的偏差和扭曲,严重的甚至出现了抵触本民族文化,蔑视本民族传统的行为,对我国的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培养有着非常恶劣的影响。大学生的心智还不成熟,学校相对于社会比较纯洁,环境也比较单一,对社会的形势认识不够清晰,容易受到不良诱惑的吸引,甚至是误入歧途。
除了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原因外,外部环境也有着很重大的影响。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意识形态上与其他国家有着一定的偏差,所以一些国家对于中国的快速发展存在着非常大的敌意,甚至会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对我国的文化和思想进行扭曲,将不良的思想观念渗透到学生的范围内,使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受到威胁和潜移默化的资本主义影响,最终使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扭曲,影响我国的社会稳定和健康发展。
(二)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着重大意义。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与此同时,我国的贫富差距不断加大,有些高职院校学生的家庭条件非常优越,在心理上出现很大的满足感,这样的思想观念导致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对金钱的追求十分迫切,出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与我国的传统勤俭持家、节约等思想观念格格不入,使得我国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很大的困难。
二、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环境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与其他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的交流不断增多,人们的思想观念出现了很大的变化。社会环境也出现很大的变化,对经济利益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所以急功近利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受到这些腐败思想观念的影响,价值观、人生观的重心开始转变,整体来看,不良的社会环境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心理环境的优化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学校环境也是高职院校学生所接触的时间最长的环境,对于学校内的学风建设、校规校纪的遵守情况等管理状况,高职院校学生有着非常深刻的感触和认识,思想政治教育是推动校园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学校相对于社会来说比较纯洁,但也不乏存在一些的现象,除了一些老师利用职务之便,通过不法途径获取经济利益外,甚至出现班干部进行暗箱操作的情况,给纯洁的校园带来很大的恶劣影响,高职院校是培养未来的栋梁的基地,所以学校目前的一些现象,也极大影响着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环境的优化。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的传统观念和父母的人生观、价值观对高职院校学生也有着直接的影响。父母对功力道德追求,直接影响孩子对待金钱和经济利益的态度,父母的关系,也会影响孩子对恋爱和婚姻的认识和理解,这些细节都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冲击。不符合社会发展的教育方式,会直接让孩子的心理留下阴影,使得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出现困难。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环境优化地具体措施
(一)从社会环境净化的角度来优化学生的心理环境。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物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也出现了一些道德败坏的现象,尤其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整个社会环境也变得更为复杂,要优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环境,首先需要优化整个社会环境,而在这其中政府应该承担社会环境净化的主要责任。政府应该奔着“以人为本”的目标,坚持为人民服务,严厉打击等不良现象,以儆效尤,让更多的人改变自己错误的思想观念,实现净化社会环境的目的,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社会存在的正能量,对思想政治教育保持依旧的信任感。
(二)从学校环境净化的角度进行优化。学校是纯洁的知识圣地,在学校的管理过程中,应该注重学风的建设,对社会主义思想进行更好地灌输,让更多的高职院校学生对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更加的了解,鼓励学生对思想政治活动进行积极参与,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的热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在校园内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为他们走上社会后,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为抵制不良的诱惑打下基础。
(三)从家庭环境净化的角度来净化学生的心理环境。家是每个人的避风港和温暖海湾,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最重要的,和谐的家庭关系能够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父母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该尽到自己作为父母的法定责任和义务,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子女培养成一个有责任感的、有爱心的、人格健全的人才。在教育的过程中身教重行,用自己的行动积极引导孩子的行为,进行换位思考,将沟通作为联络感情,引导教育的基本方法,注重学生的异常行为,多与老师进行沟通,发现错误要及时指导,尽量多问问学生自己的意见,因为高职院校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相对独立的判别能力,从而在相互合作的基础上科学地进行教育。
结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环境优化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需要从多方面入手,进行合作和配合,从整体上看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艰难过程。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方面的优化,需要从环境社会、学校和家庭三个方面进行努力。学生心理环境的优化对各大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效率的提高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所以,这也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的配合,让学生对我国思想政治观念的认识更加深入,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等等,让学生拥有良好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思想观念,保证他们更好地面对未来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积极抵制不良诱惑,让社会更加和谐安定,使得民族稳定和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一、什么是多元文化
多元文化主要就是在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非主流文化和主流文化、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等各种类型文化之间相互碰撞、相互交融的一种局面。相对于一元文化来说,多元文化是指在一些文化问题方面,如人生理想、价值理想、思想观念等方面的追求异趣和观念差异。多种文化在碰撞和融合过程中,已经潜移默化地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重要影响。
二、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在当前多元文化时代背景下,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新价值观和旧价值观相互融合,相互碰撞,大学生社会实践经验不足,如果没有正确地对其进行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他们很容易出现理想信念淡化、政治信仰模糊等问题。价值观对大学生有着一定的导向作用,而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念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相反,错误的价值观念则是会限制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意志力较差的大学生很容易受到错误观念的影响,在信念选择和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出现一些较为极端的行为,极不利于大学生的和谐健康发展。因此,高校应该重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工作,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培养他们的高尚品德,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规范他们的行为,这样才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2.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环境下,社会生活的组织方式、经济发展态势、产品分配方式、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等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使人们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上有了较大的自主性。面对大学生多样化和自主性的发展需求,高校传统形式的思想政治方法已经无法达到好的效果,因此,高校应该不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提高教育的实效性。这种实效性主要体现在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期望功能和显示功能之间的吻合度。换句话说,就是指相关教育人员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实现对大学生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强化作用。进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工作,可以丰富其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改进教育模式,有利于为思想政治教育增添新的生命与活力,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3.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
在当前多元文化发展背景下,积极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可以巩固理论的指导地位,同时对引领社会发展进步、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实现民族富强和复兴等,具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和现实意义。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传承者,其价值观念对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发展有着直接影响,践行和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对大学生内在的要求。通过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可以加深其对诚信友善、公平正义、民主法治的认同,提升其的民主观念和法制观念,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
三、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念存在的问题
1.部分大学生的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存在问题
由于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之间的相互碰撞、相互融合,使得各种价值标准同时存在于社会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大学生的社会阅历和经验不足,在价值判断上还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很容易陷入虚无主义和相对主义之中,从而出现价值标准、价值取向混乱扭曲和真空的局面。
2.部分大学生存在功利化、个人本位思想
在多元文化发展背景下,部分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逐渐淡化,同时又受到现代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使得大学生更加注重突出个性、展现自我,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思想突出。这种个人主义很容易使大学生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逐渐被削弱。此外,在功利性文化和商业文化发展的影响下,部分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影响,没有学习积极性,集体主义观念淡化。
3.高校核心价值观念的践行和培育机制不健全
学校是当代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高校制定了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教育体制,但在实际管理工作中,需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发展和成长问题。近年来,高校教学逐渐由原来的精英教育转向为大众化教育,许多高校开始对外扩招,使得高校大学生个体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以至于在教育中出现了很多弊端,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相脱离。一方面,忽略了对大学生政治素养和综合素养的培养,主要表现为“重理论教育,轻人品培养”,对大学生的人格教育和培养力度较小;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和培育手段有待改进。
高校应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强化教师队伍的发展建设,使其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中发挥作用,将核心价值观引进课堂教学,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四、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和培育方法
1.健全教育机制,明确核心价值观的导向
高校应该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念的践行和培育工作作为党委工作的重要内容,将其列入学校议事日程,明确教学任务、合理分工,将责任落实到位。同时根据学校的发展情况,规范大学生的基本行为,强化大学生教育和培养工作,引导大学生逐渐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念,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2.重视思想调节,加强制度规范
高校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念的践行和培育工作中,应该重视思想环节,创造公正、公平、关爱、和谐的校园氛围,包容文化多样性,尊重差异,达成思想上的共识。同时,高校还要制定相P的核心价值观的规章制度,严格规范大学生的基本行为,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强化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推动大学生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3.创新培育方法,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
创新是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和源泉。在开展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念践行和培育工作中,应该不断丰富和更新教育内容,创新培育方法和手段,从而有效提升核心价值观念的整体培育效果。第一,高校应该科学准确、全面深入探究和把握多元文化发展背景下大学生的情感变化、心理变化以及价值诉求,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培育手段和方法,促进核心价值观践行和培育工作的有效展开。第二,高校应该充分结合自身的教学优势和资源,深入开发特色活动和校本课程,通过多民族联谊、传统节日、少数民族节庆活动的开展,促进大学生培养友善互助、民族团结精神。例如,政法院校在核心价值观践行和培育过程中,可以模拟法院活动、法律宣传月等相关活动,开展法律知识教育和宣传,为大学生普及法律知识,提高高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民主观念。创新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念的践行和培育方法,开展各种特色活动,丰富培育内容,有利于充分调动高校大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不断增强培育工作的整体效果。
4.优化校园环境
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很容易受到身边环境的影响,大学校园作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其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有着重要影响,所以,高校应该加强校园建设,促进校园教育功能、审美功能、使用功能的有机统一,营造一个安静、和谐、美丽的校园环境,不断陶冶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情操。一方面,在校园布局、绿化设计、教舍规划等方面,应该对师生心理发展、精神风貌、文化、宗教等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物化教舍,充分展现学校教育的风格和特色,让校园变得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另一方面,高校应该适时开展各项具有特色的实践活动。例如开展学术报告会、书画摄影展、社团活动、辩论赛、校园歌手等多种活动,这样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学术气氛,同时又可以提升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综合素养。
总而言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民族精神的思想内核,开展相关培育工作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同时还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因此,高校应该重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和培育工作,健全教育机制,明确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作 用;重视思想环节,加强制度规范;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提升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和培育效果,使大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理想,促进大学生的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森林.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策略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9):25-26.
一、农村班主任德育教育的问题
1. 学生和家长的思想观念落后
所处的生活环境的差异,家长文化素质的局限性,导致农村中小学思想观念的落后陈旧,对文化知识教育与思想德育教育关系不能很好地把握,无法准确协调这两者的关系。尤为突出的是“学习唯一论”,文化成绩成为家长衡量“好孩子”与否的唯一标准,由于家长的“文化知识唯一论”,传导下去就是,学校教育“学业成绩唯一论”,再传导下去就是孩子“成绩追求唯一论”。在这种极度崇拜知识作用的环境背景下,人文道德、思想灵魂的力量被忽视,甚至被抛弃也就成为理所当然的了。
2. 德育队伍不健全,形式化
由于不少农村地处偏远山区,经济比较落后,师资缺乏,导致德育课缺乏专任的教师,多数时候是语文或数学老师担任德育课教学。也有的学校安排给校长上,并不是因为德育课重要,而是因为校长经常外出开会,德育课少上或请别人代上都理所当然,这些都影响了师资的稳定和质量的提高。
3. 德育内容陈旧,脱离实际
许多农村老师未能树立大教育观和大道德观,还停留在传统的教育观和狭隘的德育观上,有的甚至把德育等同于思想道德教育,许多反映市场经济和时代的新要求、新观念及当代学生精神发展需要的东西未能纳入德育教育的工作体系,以至于德育教育的内容陈旧,都是些条条框框,要求又不切合实际。新形势下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革命理想、革命传统、集体主义观念、劳动观念、辩证唯物主义观念、社会公德育内容等,往往就是农村学校德育教育中所缺乏的。
二、农村德育教育人素养的培养
针对上述的问题,农村中小学德育教育中人文素养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人文素养的培养使学生从德育教育认识误区走出来,树立人文素养的自觉性和自信心,从而实现德育教育的“内化”,实现美育、德育等人文素养的融合,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是解决农村中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深层次的问题的有效策略,本文着重从几方面谈及。
1. 人文美育素养的培养
一是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文化经典,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开设必要的经典导读讲座。这是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因为人类几千年来积淀起来的文化经典中含有丰富的人文教育的思想养分。一方面除了朗读所学的语文与外语课文外,还为学生精选了中外优秀文学作品,选出其中经典片段供学生晨读与欣赏。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声情并茂地去晨读,从朗诵的音韵美中体会作品的精妙之处。除了晨读还倡导学生好读书读好书, 每月阅读至少两本书籍并开展交流和评书活动。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受到优秀文化知识的滋养 在高雅文化氛围的陶冶中提升了人文素养。
二是通过教室文化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渗透人文美育,所谓教室文化是由班级教室里的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班级公约、报纸杂志、学习园地、课程表、作息时间表、贴在墙上的名言警句等组成。注重对教室文化的发掘,重视利用它培养学生人文精神,那么润物细无声的人文美育就会绵绵不断地为学生提供精神养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学校的墙壁会说话。说明环境文化的重要性, 教室文化应该有其独特的人文教育作用。因此,要对它进行精心设计和布置,要有鲜明的主题风格。这样的氛围营造不仅给全班学生带来赏心悦目的享受,而且使他们在审美的过程中感受到浓浓的人文氛围。
2. 礼仪美育素养培养
现在的中小学生内心充满了对美的渴望,他们需要我们通过合适的方式方法帮助他们了解美,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但处于青春期的他们,因为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过去不太愉快的学习经历影响,导致他们天然地抗拒传统教育。主流社会倡导的他就反对,主流社会反对的他就接纳。结果就表现出强调个性追求叛逆,加上对美的认识缺乏正确的引导与把握,另类文化成为他们的最爱。鉴于此,一方面,要身体力行向学生展示美;另一方面努力发掘学生的美,让全班学生共同感受自己的美。更重要的是极力弱化学校行为规范评比的重要性,而努力强化良好行为规范所带来的美的喜悦。因此要从倡导学生摒弃恶俗的流行俚语入手。让学生学会优雅地表达沟通。通过带领学生进行各种有趣的对比示范和讲解,来引起学生对礼仪美的认同。从而引发学生自觉地去培养自己的礼仪美。例如:抓住每个人都希望有个良好自身形象的内心需求。学生示范讲解如何从站坐行走中体现出男生的阳刚大气和女生的优雅清纯;如何运用眼神语气来表达对他人的善意友好和尊重;如何在集体活动中表现出我们具有团结有序知礼默契的出色团队形象;如何在学习生活的细节中体现出一个知书达理彬彬有礼的文明形象等等。
3. 艺术美育素养的培养
1 认识汉字书法艺术与自我评价的功能
汉字书法,就其表形表义而言,是一种兼具会意、联想、立体的语言符号。经过书法家进行人文思想的加工融汇,凝结书法家个人的宇宙观、世界观和对书法词 句的构造解析,使汉字发生了形义神韵的外在变化,突显出汉字富有文化意韵的风采。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书法美学在学生知识结构中起到举一反三的催化作用。
(1) 学生掌握了书法美学理论,可以更深刻地认识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关系,提高认识汉字书法艺术价值的能力。学生处于青春期心智逐渐完善的成熟阶段。科学地启发引导他们感受书法美,领悟艺术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
(2) 汉字书法学所包含的意象、雄浑、清雅等概念的形象性释义,在学生确立一定审美观念后,对自身的认知评价必然产生理论、思想和情感上的沟通内化,将书法美学的思想观念付诸于自我反思的认识过程,表现在对书法的青睐,对自我气质的向往,对自身才华的抒情性表达。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许多学生以书法美学的理论直接参与对艺术的表达演绎。
2 提高文化素养与完善专业结构的协调功能
当代学生在文化素养方面正处跃基础台阶,完善专业知识结构进行知识与智能重新创造的转折时期。书法美学理论既是艺术理论,也是哲学思想理论,它对学生知识与智能的创造转折起到的不仅是丰富文化元素的作用,而且是起到了训练思维连接知识与技能的桥梁作用。文化素养是文化知识的综合积累,书法美学理论的各个范畴在一定知识背景下与其艺术理论其他学科的专业理论进行博弈,从而产生学生智力开发的火种,照亮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协调发展的成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