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加强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

加强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加强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加强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

加强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列举了青少年网络信息道德失范的种种表现,剖析了产生的原因,提出应加强青少年网络信息道德教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已进人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化时代。信息素养作为一个人的基本素质正日益受到重视,如果缺乏相应的信息素养作为后盾,在信息化社会中就会无所适从,甚至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现代定义的信息素养是一种可通过教育的在信息化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分析、加工、运用信息的能力和意识以及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

信息素养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技巧,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即信息道德能力。当今互联网正以其便捷、大容量、交互性强等特点为广大青少年开辟了一条崭新的信息获取渠道,这对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然而,网络不是一个纯洁的虚拟世界,而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纯工具意识和纯技术观的作用,使得人们只关注信息技术中技术层面的问题,忽视了青少年人文、伦理、道德、法制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随着网络日益为青少年所熟知和使用,各种各样的网络信息道德问题也浮出水面。

1、青少年网络信息道德失范种种

1.1网络言行随意放纵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劳凯声在完成“网络文化对学校德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课题时调查发现,61.8%的学生表示聊天室或论坛中曾遇到过其他网友使用脏话或带有人身攻击的语言。对使用不文明语言的动机,6.6%学生出于“好玩、表现个性”,21.3%的学生是因为“不痛快的时候发泄一下”。网上聊天交友的不负责任引发出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已经在社会上造成了消极影响。

1.2上网成瘾且丧志

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副院长于海亭分析说,青少年自制能力差,是“网络综合征”的易感人群。“网络综合征”俗称“网瘾”,其征兆包括每天上网时间超长,有说谎、隐瞒上网情况和程度等行为、偷钱或盗用别人账号上网等。上网成瘾的青少年有视力下降、生物钟紊乱、神经衰弱等生理特征,表现出逃学,产生孤独、焦虑、压抑甚至自暴自弃、厌世等严重的心理障碍,一些人甚至会滑向犯罪的深渊。“网络文明工程”组委会曾有资料显示:2000年华东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退学试读和转学的学生竟分别有so%以上和1/3是因为沉酒于玩电脑、上网而导致成绩下降。有电视报道美国一位母亲痛失儿子的不幸经历,她的儿子曾经玩游戏到了痴狂的境地,当他后来对游戏产生厌倦时便因厌世而自杀。

1.3虚拟与现实的人格冲突

网络的虚拟世界给人们创造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生存方式和交往方式,有的人借助于网络释放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压抑和不满,以达到心理暂时的平衡与满足,有的则借助于网络逃避现实,寻求压力的摆脱。网络的隐秘性使得人们可以“毫无顾忌地展现真实的自我”。一些现实生活中品学兼优的学生一进人网络世界就放纵自己,与现实中判若两人。调查表明,45.6%的中学生希望自己在网上成为“和现实不一样的人,”其理由分别是“放松自己、新鲜、自由、轻松、刺激、有意思、不受限制”“表现自己另一面,改变自己、完善自己”“逃避现实、对现实不满”“无聊”等等。

1.4充当“黑客”来制造病毒

“黑客”是英文“Hackei''''的音译,指利用通信软件及联网计算机通过网络未经授权而非法进人他人网络系统的人侵者。目前“黑客”问题已成为网络空间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病毒”则是更多普通计算机用户经常要面对的问题。许多计算机用户闻“毒”色变。在“黑客”和“病毒”传播者的队伍中不乏青少年的影子。不少青少年学生认为“黑客”及“病毒”的创建和传播者是电脑高手,是创新人才。他们利用所学的知识进人学校中的数据库修改自己的成绩、窃取考试内容,闯入一些网站修改主页和数据,传播病毒,甚至在网上盗窃他人财物,走向犯罪的深渊。与此同时,知识产权问题、个人隐私问题、诚信问题等等社会问题在青少年中凸现。

2、青少年网络信息道德失范原因探析

正如劳凯声教授所说,我们不能无视已经在青少年身上存在的一系列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因为网上道德失范会影响现实人格的健康发展,今天的失范最终会成为终身发展的遗憾。所以,在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带来的历史机遇,提升青少年信息素养的同时,查找原因,抵御消极作用,加强网络信息道德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德育新课题。

(l)网络信息活动的特点为青少年网络信息道德失范提供了土壤。首先,网络信息活动具有符号性和面具性,网上交往由1和0两字符为中介进行,网络交际的符号性使得交往主体可以将现实社会的善恶感、是非感、义务感等抛入无边无际的虚幻地带。在网络虚拟社会,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和建构自己的性别、身份、角色背景和经历,个体身份的这种面具性,使网上信息活动的个体可以避免真实身份的表露而很少受到谴责或惩罚。其次,网络沟通的交互性使沟通双方资格平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使青少年的主体意识被调动和激发起来,这也是青少年迷上网上聊天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三,网上信息传输的开放性、自由性和内容的多元性,通过网络进行传播,有着高度的开放性和自由度,不同民族、国家、地域,具有不同、政治态度,价值观念的团体或个人均可自由出人,制造和传播信息。面对网上信息多元化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和情感评价时,青少年易受到种种诱惑,难以作出正确选择而误人歧途。

(2)青少年身心的特点是网络信息道德失范的根源。青少年时期是人的心理成长的一个最为脆弱和危险的时期,认识水平、辨析能力等各方面都不成熟。面对网上多元价值往往难以选择。人的天性中本身存在着好奇心、窥探欲,加上网络世界那种“谁也找不到我”的虚幻感觉,促使自我意识脆弱的青少年好奇心、窥探欲膨胀起来,结果导致从最初好奇地随意浏览到不能自拔的精神依赖,进而产生了种种社会问题。

(3)青少年“减负”后的课余时间,为网络道德失范提供了“空间”。自从教育部提出为中小学生“减负”之后,不少中小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目前我国不像发达国家拥有大量的少年宫、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等社会科学文化教育设施,中小学生真正拥有自己的时间后无处可去。而网络世界却能为青少年提供新鲜、自由刺激、可以标新立异的“飞地”,青少年把大量的课余时间用在网络世界之上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4)德育者缺席。个体道德的形成要经玉一个从无律到他律再到自律的发展过程,青少年正处于由道德他律向道德自律发展阶段,他律的道德规范与自律的道德原则,都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把道德内容传输给青少年。这对于促进青少年的网络道德发展也同样适用。在现实社会中,人们的交往活动依附于特定的物理实体和时空位置,并受着较多稳定的社会伦理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束缚。而网络社会中的匿名和隐秘特点,造成德育工作者缺位,形成了道德的真空地带,对于青少年来说,这是一片没有传统藩篱,没有师长管束,可以为所欲为的“净土”。这为激活久埋于人类心灵深处的“恶”创造了良好的契机,人们在网络空间的行为处于不被发现并且可以逃避监控和处罚,在这种情况下,伦理道德规范极容易被践踏。

3、青少年网络信息道德的教育

陈至立部长曾在中小学信息技术会议上报告中指出,“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全过程中,要克服单纯技术观点,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为此,我们要采取各种途径,建立网络信息活动的调控机制,以规范网络信息道德,树立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观。

网络传播管理主要依托3个途径,即网络立法、技术控制和道德自律。一方面我们要建立健全网络法规来加强管理,使网络发展从无序到有序,另一方面要加强网络技术防范,相对来说,这是最客观的手段。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力争使这一基础性工程在预防网络道德失范中起着“治本”的作用。

3.1加强网络道德建设的内容

3.1.1加强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教育

德是为人之本。我们的国家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培养的人才必须是社会主义的有用之才。所以,在青少年网络素质教育之中,首先应重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教育,诸如思想政治、道德观念、文明意识等方面的内容,特别是要学习有关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论述,只有在思想上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念,才能在行为上做到“自律”“自警”,分清是非,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崇尚科学,学习先进的东西,摒弃陋俗恶习,遵纪守法,健康成长。

3.1.2增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意识

对于广大青少年,我们要本着教育为主的方针,增强他们的网络道德意识,通过各种正面、反面实例,让他们认识到网络的“双刃剑”作用,引起其在思想上对网络的使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即遵守网络行为规范是每个网民应尽的义务,主动抵制网络不道德行为,不侵犯他人利益是每个网民应尽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他们在实践中躬行道德规范,锻造高尚的人格。

3.1.3加强“慎独”教育并教会选择

“慎独”作为古人道德修养的标准于今天的网络时代而言,更具有现实意义。“慎独”是说个人独处之际,在没有任何的外在监督和控制的情况下也能保持清醒的自我约束,坚守符合社会规范的道德信念,自觉按照正确的伦理准则行事。

面对复杂多变的信息环境,我们不能仅仅要求青少年接受几条道德规范,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培养他们的道德主体性。我们必须尊重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帮助他们形成辨析判断的能力,指导他们选择正确的路线。因而,建立一种“教会选择”的教育观念是德育适应网络社会的道德措施。

3.2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的方式

社会、学校、家庭应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三位一体”的网络行为调控机制,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和社会氛围。

(1)开展关于网络信息道德大讨论,提倡网络文明,组织各种道德宜传活动。如征文大赛、辩论赛等,让人们真正认识、了解、懂得网络道德,提倡网上自律,自觉遵守有关法律法规,为净化网络文化环境而做出应有的努力。

(2)向青少年学生推荐好的、优秀的网站。学生上网最初带有盲目性,所以要教会他们搜索和筛选信息,文明上网。首先,有关部门要加强互联网信息的监控和分析,封锁或删除不适合青少年的网站。其次,要加强适合青少年浏览的优秀网站的建设,为他们提供与学科知识相关的网站和网络资讯信息。真正把思想活跃,对新生事物好奇、热情、善于探索、研究的青少年吸引过来,让他们充分享受现代科技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和信息,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正如一位家长指出的“如果我们有更多的、优秀的少年儿童网站,孩子们就没有闲暇时间浏览,他们看自己喜欢的内容还看不过来呢!”

加强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当今情况下,开放的、虚拟的、交互式的、个性化的网络,给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青少年网络不良道德问题是网络时代出现的新问题,其危害不可低估。一方面它会大大衰减青少年对计算机互联网文明有效的利用率,使一些青少年学生情趣低俗、理智消解、责任淡化、道德丧失,甚至滑入犯罪泥坑,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社会,学校,家庭,三者联合,共建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绿色空间。

1、青少年网络道德现状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在短短20年间从无到有,异常迅猛地扩展到了全球的每个角落。网络的出现,加快了人们生活的节奏,从根本上改变了信息被接收和分配的方式,从而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和合作交流的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个名副其实的网络时代己经来临。

2、青少年网络道德现状产生的原因

2. 1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是不良网络道德出现的重要原因

青少年时期既是人生最重要的发展期,但他们自制能力弱,猎奇心强,还尚未形成较

为成熟的是非观,从而使青少年难以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导致青少年产生心理健康问题。而网络则是一片没有国界、没有师长管束、崇尚自我和可以标新立异的“自由王国”,由于青少年独特的心理特征,更促使他们远离现实社会,寻求压力的摆脱而逃进虚拟的网络社会。

2. 2家长、师长、社会等他律因素与青少年的脱节

家庭、学校与社会面对网络文化冲击,却显得过于无力。由于多数父母对网络知之甚少,大部分家庭没有承担起对青少年指导与监督的责任;在青少年品德形成过程中充当重要角色的学校,其传统的德育则显得滞后与低效;面对网络,社会价值取向过于单一。

2. 3传统道德教育的滞后

现在,我们的一些道德教育形式单一,功利主义和形式主义色彩浓厚,很容易让学生反感,因此削弱了德育绩效。网络社会所要求的道德,是一种以“慎独”为特征的自律性的道德。“慎独”即在个人独处之际,没有任何的外在监督和控制,也能遵从道德规范,格守道德准则。传统社会中以服从为主的道德范式在网络社会中已部分失效,只有上升到道德习惯和道德信念的高层次上的自律性道德,才能有效地规范个体的网络行为。

2. 4学校对网络道德规范和要求的粗枝大叶

网络道德是伴随网络社会化出现的新的道德范畴,它应包含哪些道德规范和要求,与一般社会道德规范构成什么关系,理论界至今未有明确的定论。在我国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学的是理论和技能,基本不探讨网络道德问题。即使教材中有所涉及,往往也会被教师所忽视。思品课所讲内容同样很少涉及网络道德这一道德研究的新领域。所以网络道德对学生而言基本处于“道德任意”的状态。一部分学生甚至认为,计算机网络与道德问题不沾边,网络的使用存在知识技术问题而不存在社会道德问题,这是一种带有共性的错觉。

3、针对青少年网络道德现状,我们应采取的对策

3. 1学校肩负的重大责任

在信息环境日益发展的今天,大部分家长在孩子面前不具备信息知识与技能方面的优势,从而也难以具备正确导向的意识与干预的权威性。这个责任只能历史地落在学校的肩上。

3.1.1把优良道德伦理学相关知识引入到对学生的网德教育上。

学校要增设与网络道德相结合的网络伦理知识科目,以科学的态度和人文情怀,让学生获得相关的网络道德知识,解决学生网络道德意识的无知。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个人的网络行为不仅存在“能不能”的技术操作规定,更存在“该不该”的伦理道德要求,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保证网络安全有序,保证个体网络行为健康、文明、有益。从而培养他们内在的网络责任感、道德自主和自律,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

3.1.2教师要主动学习的信息技术与提高自身网络道德修养。

教育工作者要适应时代的变化,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学习信息技术,成为网络时代的“行家里手”,同时,要提高自身网络道德修养。对网络环境下的社会生活的丰富性、价值观念的多元性、文化信息的开放性要有充分的认识,做到“与时俱进”,缩小与学生在文化_L的差距,努力适应并开创网络时代道德教育的新模式和新方法。充分利用伦理网站、各种教育软件等现代教育手段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

3. 2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社会义不容辞

网络行为是一种社会行为,网络世界也应当受现行法律,法规约束,因此需要政府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把网络人的行为控制在一个有助于网络健康发展的范围之内。

3. 2. 1政府要加大管理力度,加快网络立法建设

当前网络犯罪率不断的上升,加快网络立法势在必行。可喜的是随着《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法》、《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政府有意识的制定和完善信息化发展计划,计算机网络管理法规,同时,也在逐渐健全网络道德管理法规,从而真正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严惩违法违规者。

3. 2. 2政府应大力加强舆论导向

法律的力量是强大的,但往往许多事情如果得助于舆论的力量,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使青少年网络犯罪防范于未然,就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传媒的舆论导向功能。利用鲜明的正面案例教育青少年,使良好的网络道德意识逐渐深入人心,并形成潜在的必须遵守的规则。

3. 3家长应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者的威信,树立自己正确的网络道德指导态度

家长对孩子上网的认识,体现在教育指导态度上,我提倡热爱型教育。家长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格外的关怀和爱护,他们重视用爱的温暖去感化孩子,善于从孩子现有的心理水平出发,因势利导教育他们正确对等网络和网上信息。

3. 3. 1以尊重为前提,家长应该监督青少年的上网内容。

要消除家用计算机网络存在的不良诱因,如上网电脑不放在他们的寝室中,以防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诱发不良网络行为。通过安装反黄软件等技术措施,避免网上毒流的出现;要经常查看他们的上网记录,查看系统日志记录,实行有效监督;指导并监督他们理智地处理上网娱乐与上网学习的关系。

3.3.2引导青少年向追求知识和锻炼能力的方向发展。

家长应多与孩子谈心,了解他们所思所想,帮助孩子解决所遇到的困难,拉近与孩子的心理距离,使他们没有孤独感,感到被关怀。鼓励他们参与社会、学校以及亲朋好友间的各项活动,培养他们的多种兴趣和爱好。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平日以身作则,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养。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孩子的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素质。

加强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范文第3篇

一、青少年上网现状与危害

(一)上网人群广

我们通过抽样调查得到的结果是,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触网”经历,即便大多数来自农村的孩子,差不多在高中阶段甚至小学阶段就有接触互联网的经历。有29.3%的学生有3~5年的上网史,27.2%的学生有 5 年以上的上网史。有36.4%的人在学校图书馆上网,38.1%的人在宿舍上网。如今,高校的办学条件都大有改善,不仅图书馆建有环境优越的电子阅览室和免费的无线网络自习室,为学生上网提供便捷的服务;而且在宿舍区域和教学区域实现网络全覆盖,学生可以任意选择不同的网络营运商提供的网络服务。

(二)上网时间长

学生上网时间越来越长。学生几乎每天都要上网,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在1小时以下的占37.1%,在1~2小时的占35.7%,在2~4小时的占19.3%,每天上网4小时以上的也大有人在,占7.9%,甚至有些学生通宵达旦。过多地上网,不仅挤占了学习时间,影响了学业,而且也极大地危害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值得我们关注和警惕。

(三)网络影响大

网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都越来越大,学生从小就开始接触网络。进入大学后,大多数学生都自备电脑,基本是用来上网的,少数学生是因为专业学习的需要。在我们的调查中,学生认为网络对观念、学习、生活有影响的比例达到70%以上,只有4.2%的学生认为网络对他们没有影响。另外,55.5%的学生认为上网对学习有正反两方面影响,觉得没有什么影响的比例是25.3%。值得警惕的是,大学生沉迷网络而荒废学业或因受到网络诱惑而违法犯罪的媒体报道屡见不鲜。

(四)上网危害多

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大脑高度兴奋,将会导致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变化,尤其会导致植物神经紊乱和体内激素水平失调,使免疫功能降低,引发心血管疾病、焦虑症、抑郁症等;同时,还会引发视力下降、眼痛、怕光等。停止上网则出现失眠、头痛、消化不良、恶心厌食、体重下降等情况。青少年患上网瘾后,迷恋网吧,夜不归宿,学习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记忆力减退,逻辑思维迟钝,学习成绩下降,产生厌学情绪,导致逃学、留级甚至辍学。甚至许多青少年患上网瘾后,为了有钱上网不择手段,欺骗父母、偷窃、抢盗,甚至杀人,以致走上犯罪道路。另外网上黄色垃圾对青少年的危害也很大,很多青少年虽然是无意中接触到黄色信息的,但自制力较弱的青少年往往出于好奇或冲动而进一步寻找类似信息,从而深陷其中,最后走上犯罪道路。目前70%的青少年犯罪是受网络影响而诱发犯罪的,网络成瘾对社会的危害不亚于今天的“海洛因成瘾”,其已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二、青少年上网成瘾原因分析

(一)信仰与追求缺乏

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这些都给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阶段的青少年带来深刻的影响。由于适应时代、适合国情、适合在校生特点的新的价值体系尚未有效建立,就学、就业竞争更加激烈,加上网络世界的言论没有有效约束,有不少思辨力不强的青少年网民,迷失了方向,缺乏人生追求,精神空虚,沉溺在网络游戏的虚幻世界找寻世外桃源。

(二)家庭教育与关爱缺失

主要表现在:父母缺乏科学教育子女的方法,导致子女产生逆反心理,进而厌学陷入网瘾;父母忙于生计或应酬过多,对子女关爱不够,孩子们往往通过网络寻找心灵寄托;父母把教育子女的责任推给学校,不关心子女的学习和心理健康,自己一回家就看电视,有的甚至沉溺于赌博、麻将、游戏等,给子女带来不良影响;父母情感不完整,父母离异或一方亡故给子女带来的心灵伤痛虽然表现方式不同,但影响都比较深刻,这些孩子跟普通孩子相比离群倾向相对严重,也更容易被网络世界吸引。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也不在于口头讲了多少,还在于父母自己做得如何,认为自己学习成绩优秀、没有网瘾的学生中,回答父母晚上基本不看电视、不打麻将,而看报纸或看书的占了 57%。所以,建设学习型家庭对于防止青少年网瘾是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三)校园文化生活单调

升学是中小学校和中小学生普遍面临的重大问题,无论是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还是家长,甚至社会舆论,都把一个学生能不能升入重点中学、重点大学作为评判他的主要标准。因此,与升学相关的科目都是重中之重,没有列入升学考试的科目则能放弃则放弃,实在不能躲避检查的就应付了事。特别是初三和高二、高三年级,特别是一些家长、社会对升学期望很高的学校,校园文化生活已经减到不能再减的程度。大学应该是社团活动最活跃的地方,但扩招后,学生课余活动空间被大大挤压,不少比赛、讲座、评比活动针对优秀学生,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没有感兴趣的课余活动可以参加,一些大学生以上网来消遣大学生活。

三、针对上网成瘾的教育方式

(一)加强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内因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因此,要解决青少年网瘾问题,首先必须从自身层面开始做起。青少年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自我管理,提高自我约束能力,明确学习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还应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面对学习、生活、就业的压力,既不要逃避,也不要放弃;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坦然面对生活,自省自律,自立自强,健康成长。

我们不是要改变网络,也不是要改变青少年的心理,而是要为他们创建一种网络表现生活的方式,让青少年的心灵在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下表现自己,并体验自己的存在。这样,青少年的价值观才会强化起来,健康起来,成熟起来。为此,我们应尊重青少年的网络生活,而不是拒斥和阻挠。青少年是网络文化和道德建构的主体,在网络生活已成为人们不可逆转的生存境遇的今天,我们应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网络生活,并在网络生活中实践网络交往伦理价值观,体验、建构网络文化,生成网络道德。在内容方面,拓宽教育视野,将网络道德教育、信息技术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思想教育等结合起来,培养他们良好的网络生活习惯,逐渐养成健康的网络文化,培养他们良好的网络价值观。

(二)提高家庭教育功效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功能是学校教育所不能替代的。首先要转变家庭教育模式,了解并且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转变错误的家庭教育模式,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成才,是预防和治理青少年网瘾问题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其次要提高家长网络素养。家长要学会掌握现代社会信息交流工具,应提高自身的网络知识水平,这样才能更好、更直接地指导孩子上网,培养其良好的网络道德修养,规范其正确的网络行为。父母要提高对网络的认识,学习相关的网络知识,从而把好防火墙这一关。与孩子一起协商上网和共同上网,并指导孩子上网;指导孩子安排好上网时间,适时提醒孩子网上冲浪要有度;随时了解孩子上网的动向,给予必要的监督;孩子自制力差,有必要在电脑上安装过滤软件或防沉迷软件,阻止孩子浏览不良信息或沉迷网络。再次要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融洽的家庭氛围是建立家长与子女良性互动的基础。著名的教育专家卢勤指出,现在的孩子有四大缺失:童年快乐缺失、精神文化缺失、亲情沟通缺失和成就感缺失。这些缺失与青少年网络成瘾有着一定的联系。

(三)丰富学校教育内容

加强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媒介素养;家庭教育;幼儿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331-01

随着媒介时代的到来,大众媒介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也越来越密切。我们对世界的认识都是来自媒介所传递的信息。然而大众媒介所承载的信息并不全是真实的反映,这些信息都是经过刻意选择的,是许多因素相互融汇的结果。人们根据这些信息构建了对世界的认识。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媒介传播不断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价值观。面对这种情况,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有必要接受媒介素养教育。其中少年儿童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少年儿童的心理尚未健全,很难像成人区分媒介中的积极与消极因素,因此很容易受到消极因素的影响走入误区。提高少年儿童的媒介素养,就需要其自身、媒体、家长、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

那么,加强对少年儿童的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重要?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正确引导孩子使用媒体?本文将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

一、加强少年儿童的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什么是“媒介素养”?媒介素养,就是指人们面对现代媒体时具有的对其信息进行选择、理解、之一、评估、创造和生产思维、反应的能力。什么又是“媒介素养教育”?媒介素养教育是指针对多种媒介,指导人们正确选择、准确理解、建设性的享用享用大众传媒资源的,并能成为有创新性的传播者的教育。通过媒介素养教育,培养少年儿童批判性接受媒介信息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利用媒介的能力等。具体而言,包括批判性教育、认知教育和批评教育三个方面的教育。

一直以来,家长、教师、同辈群体和大众传媒都被认为是影响孩子成长的“四大影响源”。当今世界,儿童接触梅姐的时间越来越长,很多的教育工作者都意识到,大众传媒因其信息源最广,易于接触等特点,已经成为儿童成长中第一影响源和第一影响力。对少年儿童的媒介素养的教育工作已然成为儿童教育中的重要课题。

以下两组调查数据,就可以充分说明媒介的重要作用:

1、英国的调查显示,青少年每天与媒体接触的时间达到5个小时,在美国则高达6.5小时。在我国,4――14岁的儿童平均每天接触电视为2.22小时,从进入幼儿园到初中毕业,少年儿童接触电视的时间长达1万多小时,这远远超过孩子学习任何课程的时间。

2、根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的《小学生互联网使用行为研究报告(2009)》显示:截至2009年,我国10岁以下的网民有300万左右。部分儿童在学龄前就已经接触网络。约八成小学生9岁前开始接触网络。互联网已经成为小学生最喜欢媒介中的敌人选择,第一名是电视。

与此同时,像报纸、广播、书籍、等传统媒介也在不断地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儿童的人生观、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可见,在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加强儿童媒介素养教育已经迫在眉睫。

二、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使用媒体

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才刚刚起步,对儿童媒介素养的成功培养的重要关键因素就是学校和家庭。在提高孩子媒介素养的过程中,学校和家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两种应相互配合。

学校:课程教育和其他手段相结合,对儿童媒介素养教育进行有益尝试。

当前,许多欧美国家都在学校中开设了正规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我国部分地区也已经开始借鉴西方的教育经验,在中小学中开设选修课程,将媒介素养教育与其他课程相结合,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培养孩子对媒介认识,培养孩子的媒介主人翁意识。应逐步引导孩子合理的额接触媒介,尤其是网络媒介,避免和低于网络消极内容对他们可能带来的伤害。首先,让孩子认识各种媒介及其特征,培养孩子良好的媒介兴趣和科学的媒介使用习惯,避免畸轻畸重的媒介使用现象的出现,诸如排斥阅读或沉迷网络等不良的媒介接触行为。其次,引导孩子初步管理自己的媒介接触行为,纠正孩子对网络负面行为的模仿。再次,老师应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主动参与孩子的媒介接触行为,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加以引导和纠正。对于不正确的行为应鲜明立场,为孩子支持现实世界和媒介世界的区别,让孩子对媒介构建有初步认识。

家庭:重视孩子的媒介素养教育,起到示范作用,做好“第一任老师”。

加强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网络道德教育;互联网

1. 青少年网络运用现状 本学期,笔者对部分新生做了一项“因特网使用情况”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有80%的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接触过网络,其中有一大半的学生上网是为了打网络游戏或者去聊天室聊天:15%的学生每天上网时间超过3个小时:更有3%的学生经常接触到一些不良的网站。如黄色或者暴力网站:还有部分学生对“网络黑客”非常崇拜调查结果大大出乎我们的预料。这说明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是摆在全社会。特别是学校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面前的一个刻不容缓的新课题。

当前,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青少年正处在情感的高峰阶段。他们需要有自我情感的流露和与社会发生冲突的机会,但在现实生活中,青少年的情感并不能自由地表露,总是会受到社会和他人的匡正,而在网络世界里他们就可以毫无拘束地放纵自己的情感,高谈阔论,挥洒自如。

有学生认为:“在网上,我是绝对自由的,想干啥就干啥。”他们在网上聊天时谎话连篇,在BBS论坛上发表议论时毫无顾忌,观点偏激,甚至会发表一些越轨的言论。这主要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匿名性和信息接受、传播的隐蔽性,使中学生在网络上没有传统藩篱、没有师长管束,极易放纵自己的行为。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自己想做的事,忘却了社会责任。避害就利的心理又促使青少年将现实世界中的情感移植到网络世界中,长此以往,青少年会逐渐丧失现实社会交往的技能,甚至有意识地逃避社会现实,情感更趋向于冷漠。在网络世界里,一切都比现实世界自由,容易放纵自己,而回到现实就会产生一种孤独感。也就是所谓的“网络孤独症”。另外,由于网络上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刚好迎合了青少年的好奇心理。因而对青少年产生巨大而持久的吸引力,往往会导致青少年对网络的极度迷恋,产生“网络强迫症”,欲罢不能。

第二,对青少年行为方式的影响。互联网带来大量的不良信息,使喜欢猎奇、缺乏免疫力的青少年很容易受到腐蚀,渐渐地抛弃原有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受到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盲目模仿、追求,导致种种畸形行为方式的形成。由于互联网的“虚拟”特性,现实世界中的法律、道德规范在这一全新社会空间中几乎无法发挥作用,而适应网络空间的新规则尚未有效建立,导致青少年在思想上对网络形成了“无规则、无道德空间”的错觉。我们经常发现有很多学生。在网上生龙活虎,但在现实生活中交往却很少。这是因为有的学生喜欢崇尚自我、喜欢标新立异、喜欢通过网络与许多互不相识的人来往。互相帮助,互相倾诉。但是,这种形式的交往丢掉了互动双方的诸多社会属性,带有“去社会化”的特征,与现实社会情境中的社会化相去甚远。有的人将网络世界当作现实生活。脱离时代,与他人没有共同语言,从而表现为孤独不安、情绪低落、思维迟钝、与他人相处不融洽等症状。

第三,埘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影响有少数学生会上一些不健康的网站,如黄色网站和暴力网站。这主要是凶为部分学生好奇心强,辨别能力较差,自我控制能力和选择能力较弱,抵御网络糟粕的能力较弱,不能主动地抵制不良信息的入侵。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与网络自护的教育,结合学生实际,开展网络法制教育。并提高思想认识。还要利用在学校课堂教育的主阵地,控制引导学生上网。

2. 网络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作为学生在学校接触网络的主要引导人,在立足本课堂的基础上。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网络道德教育。目前,我们可以从“育”、“疏”、“控”、“建”等方面人手。以期为学生营造一个较为和谐的网络学习环境。

(1)育。 所谓育。就是教育,说服。在学生上第一堂信息技术课时,就要对学生进行计算机使用规范教育。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让学生知道我们操作的对象虽然没有生命力,但是仍然需要受到道德法律的约束。应该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遵守使用计算机的安全制度,未经许可不擅自使用他人的计算机,拒绝不健康和有害信息,自觉抵制盗版软件,不制作和有意传播计算机病毒。要同各种计算机犯罪行为作坚决的斗争。

在学生开始上网之前,首先要学习《全国青少年文明公约》。

要善于上网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还要对学生进行慎独教育,教会学生不逾越道德的底线,抵御来自网络的有害信息,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从而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健全自己的人格,提高自己的品格。否则,我们如果抱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小节无害,无所顾忌地放纵自己的行为。甘为欲望所驱使。很可能就会像吸食一样,深陷其中而无法自拔,最终落得害人害己。

对于网络中缺乏他律性的监督网络主体享有自由的同时,如果忘记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缺乏内省的自我监督。也就无法成为一个现代文明人。不管在何时何地,要时刻反省自身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要求。

(2)疏。 这里我所提到的疏。其实就是指使用好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将学生的注意力完全吸引到教学中来。在具体学科内容教学中,网德教育可以和学科内容结合起来,譬如文件的下载,教师可以预先制作一个专题网站。让学生掌握常见文件类型的下载技能。同时教育学生,在下载之前要了解该文件会不会对自己的计算机造成破坏,学会保护好自己的计算机。譬如信息的搜索,可以和其他学科整合起来。布置给学生具体研究课题,比如如何评价拿破仑的功过。家乡有哪些特产等等,有了具体的任务,学生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其他事情,同时也引导了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再譬如在讲信息的交流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在学校局域网内安装腾讯企业版,指派给每位学生一个号码,同时公布一个聊天主题。让学生通过QQ来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可以评选出最佳观点,这样学生既体验了网络聊天。又引导了学生注意自己的言论。

(3)控。 所谓控,即用技术的手段控制学生上网的内容,上网的范围可以在每台学生机上安装防毒、防黄软件,譬如“网络爸爸”,可以过滤不良网站。推荐健康网站。记录上网历史等等。还有在信息技术教学和机房的日常管理中,并不是希望学生时时都能上网。那么如何对学生机实时上网进行控制?我们的解决方案是:使每个机房都自成一个局域网,再加上一个合适的服务器,让学生机通过教师机才能连接到校园服务器,然后连接]nternet。在教师机上实现控制学生上网的功能。需要额外准备的设备硬件是一块网卡,软件是服务器Winroute。

第一步,更改机房的设置,在教师机上安装两块网卡。一块用于连接到校园网,通过校园网连接到Internet,另一块用于本机房内部网络。将学生机的组名设为一个组,IP地址设成唯一的,并且互不冲突。

为了使学生机能上网,还要进行IE设置。先打开IE的“Internet选项”对话框,进入该对话框中的“连接”标签。单击“连接”标签中的“局域网设置”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地址”为教师机的内部IP地址。完成计算机设置之后,机房应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教师机可以正常上网。二是学生机可以正常通过TCP/IP协议与教师机相连(即通过网上邻居可以找到教师机)。

第二步,安装合适的服务器,我们选择的是WinRoute软件。WinRoute是一个免费的软件(在华军软件园可以下载),它提供防火墙功能,可使多台机器使用同一个IP地址访问Internet:而且只需要在教师机上安装WinRoute软件即可,学生机上无需安装。

WinRoute的安装过程非常简单,双击安装程序后只需按照提示点击按钮,当出现对话框时,先选择“Networkadapterf局域网)”,再点击下面的小三角,选择具有外部IP地址的网卡,再点击“OK”按钮就可以了。之后,重新启动计算机。会发现在任务栏上多了一个小圆球图标,这说明Winroute安装成功了。

第三步,对WinRoute做一些简单的设置。双击任务栏上的WinRoute图标(小圆球图标),将会看到一个要求输入WinRoute管理员密码的对话框,因为我们还是第一次进入WinRoute,还没有为WinRoute设置管理密码,所以直接单击“OK”按钮就可以进入WinRoute的管理界面了。单击WinRoute的“Settings”菜单下的“ProxyServer”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General”标签中勾选上“ProxyServerEnabl”复选框。由于教师机是先与校园网连接,再连接到Internet上。所以要设置二级。这里在“Advanced”标签中输入“Patentproxy”。此时,教师机就可以对学生上网实行控制了。

方法是右击任务栏上的Winroute小圆球图标,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StopWinRouteEngine”命令,则学生机就不能上Internet了,而教师机还可以正常上网。如果想让学生机上网,右击任务栏上的Winroute小圆球图标。然后单击“StartWinRouteEngine”命令就可以了。通过这样简单的设置就实现了在课堂上教师机控制学生机上网的功能。

(4)建。 所谓建,就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要联合各个学科教师,努力建设校园网络文化。形成正确的网络教学文化氛围。加强学校校园网的建设,使校园网成为学生的网上乐园。校园网是否有生命力,关键要看网络信息是否丰富。对学生教师是否有吸引力,信息资源匮乏的网络是一个空网、死网,没有存在的价值。怎样搞好信息资源的建设,使得网络上的信息富有价值,这需要看信息资源服务的对象是谁,他们需要什么信息。所以在校园网数字资源建设中,我们应当始终坚持网络服务的对象性原则,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为学生服务,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第一步,我们把收集到的大量适合于学生浏览的优秀国内外网站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以绿色通道的形式放在校园网上。这样学生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就方便多了,绿色通道链接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学科资源”、“网上学校”、“外语教学”、“软件天地”、“搜索网站”等一系列的网站,并注有相关的说明和链接。有了这样的网络导航,学生上网就安全了,目的也明确了。从而让学生逐渐把校园网当作自己的信息中心、渴望访问的网站。

第二步。校园网信息完善阶段,以师生共建为主。以信息技术竞赛为突破口。让有能力的学生先行一步,掌握网页制作技术与应用,建立个人网站、班级网站、专题网站,个人网站具有强烈的个性化,为个人资料收集整理、网上宣传交流、主体探究服务:班级网站具有体现良好的班风、学风建设,设立班级相册、荣誉榜、学生作品、团队生活和具有班级特色等方面内容的栏目:专题网站以学科内容为主题,深入探讨学习社会中的某一个问题。形成学生全面的知识结构。这样全体师生行动起来了,建立起了对教学有用的网站、信息,从而让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得以实现。

第三步,互动网站的创建。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学生已有了较强的用网、建网能力。如何让静止的信息互动起来呢?如何让学生在用网、建网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网风呢?如何让校外家长、同行的信息集中到校园网中来呢?一系列问题都是围绕互动网站的建设开展,设立信箱、聊天室、论坛,校园网上每条信息均设立评论,收集网上的各种建议、反馈信息,最终让网上所有信息都有了生命并能推陈出新。我们的重点是建设校园论坛,即一个能让学生自由发表言论、沟通交流、团结协作的舞台,也是学生通过网络学习的一个有效方式。在选题方面,让学生自发地以生活中的热门话题或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或心理上的心理问题为主题创建论坛:在管理方面,我们先动员各科科代表、有论坛使用经验兴趣的学生做版主,并让他们组织学生建成一个管理团队(或叫兴趣小组),提出自己的发展思路与管理方式,在使用过程中及时整理与总结,我们只是告诉学生:“要自己多提供资料,对网友发上来的帖子要及时回复,要善于总结,充分利用奖励、置顶等方式激发网友参与讨论;学期结束时对论坛成果要以电子报刊或网页形式总结。让学生版主提高编辑能力,对成果反思,进而提高信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