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算机硬件基本常识

计算机硬件基本常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硬件基本常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计算机硬件基本常识

计算机硬件基本常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计算机;硬件组成;设备维护

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极大的促进了计算机行业的发展,使计算机作用日常用品走进千家万户,走进人们生活、工作的每一个角落,为现代人的工作、学习、生活与带来了很大便利。但人们在使用计算机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出现各种计算机故障,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如可能更好的对计算机硬件进行科学的管理和维护,成为人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良好的计算机维护,一方面能够为用户节约维修费用、时间,另一方面也能够有效提高计算机的使用效率,进而提高工作效率。本文欲就计算机硬件的日常维护问题,作初步探讨。

1 计算机硬件组成设备维护基本原则

1.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计算机硬件维护,并不是对计算机出现的较大故障进行维修,而是以预防为主,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以此来保证计算机的性能、使用处于一种相对平稳的状态,达到延长计算机使用寿命、提高使用效率的目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如同人的身体,尤其要注重平时的保养,一旦硬件出现问题,通常都是比较严重的问题,处理起来会相当棘手。因此,对于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维护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原则。具体操作上,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开关机是计算机使用过程中,每次都涉及到的操作。切记计算机开机前要先开电源,在接通电源一段时间待电压稳定后再开机启动系统,长时间的规范操作能有效延长计算机电源等硬件设备的使用寿命。我国国内生活用电电源电压基本都是220V,但计算机设备使用的电源电压一般为110V,如果在启动电源后,马上开机启动系统,很容易导致由于计算机电压突然增大,造成计算机硬件系统过早老化。计算机关机,如果遇到计算机死机的特殊情况,应该首先考虑使用系统关机,而不是盲目的按主机系统上的开关,盲目的按启动开关很容易导致操作系统损坏。在计算机关机完成后,最好切断电源,不但能节约用电,关键是能彻底杜绝火灾安全隐患。

2)具备一定的计算机使用常识。当前计算机用户应用,多集中在软件的应用与维护上,多数人对软件的维护有一定的知识基础,硬件使用与维护知识相对欠缺;因此,为方便应用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硬件维护、使用基本常识,如:计算机的最佳摆放位置为尽量靠近窗口等通风好的位置,有利于计算机硬件及时散热;如果遇到雷雨天气,应尽可能的减少计算机使用时间,以免设备因雷击产生的涌浪电、感应电传入计算机设备使用线路,造成硬件损坏。

1.2 环境清洁,及时检测

正常情况下,计算机硬件设备工作环境为18-30℃之间,工作环境长时间温过高都会造成硬件设备提前老化。因此,计算机设备要存放于空气流通好、干燥的地方,有利于计算机设备工作温度的调节。需要注意的是,尽量减少阳光对计算机设备的直接照身,特别是在夏季整体环境温度偏高的情况,避免因阳光直射造成计算机设备温度升高,同时计算机屏幕上的荧光物质同样害怕阳光直射。计算机正常的环境湿度最好在40%-70%之间,环境湿度过大,很容易造成计算机设备表面结露,进而引起电路板元器件、触点等的锈蚀和发霉等问题,造成硬件设备电路故障,甚至短路;环境湿度过低,同样会引发设备故障,过度的干燥容易使设备产生静电,产生错误信息等,造成电路元器件损坏。所以,北方干燥秋冬季节,要适时调节房内湿度;南方多雨季节,则要注意保持设备的干燥。诸多计算机硬件设备故障的产生,都与工作使用环境密切有关。在进行故障排查时,先彻底清洁主机内部,排除污染物引起的故障,再进行其他故障检测。

2 计算机硬件组成设备的维护与管理

2.1 整机的维护

计算机整机要存放在相对清洁、通风条件好的房间,相对清洁、通风条件好的环境能够有效的避免由于设备温度过高和过多的灰尘对于计算机硬件产生的不良影响。长期不用计算机的存放,应当切断电源,为保证设备正运转应当定期开机运行,每次开机运行时间尽量保持在2小时以上,设备运行散热显著驱散设备潮气,避免由于室内潮气对电子器件造成的损坏。

2.2 电源的维护

计算机电源是计算机设备主要的供电装置,为避免长时间用电造成线路过热,应当配以独立电源插座;在购买时更要选择质量较好的电源,同时对计算机主机箱内的电源盒定期进行清洁操作,避免长时间的灰尘聚积,产生安全隐患。

2.3 显示器的维护

显示器作为计算机主要的输出设备,其对清洁环境要求较高,定期对显示进行清洁非常重要,但操作过程尽量选择不要选择使用酒精对其进行清洗擦拭,使用酒精擦拭会对显示器外表涂层产生腐蚀,尤其是液晶显示器会造成永久性损伤。通常使用专用擦拭纸,专用擦拭纸不会产生绒毛,清洁显示器效果较好。对于显示器的维护,还要特别注意预防强静电,其多由表多过多灰尘引起。关于显示器自身的亮度和对比度的设置也需要注意不要过强,稍微降低一下显示的亮度可以有效减缓显像管灯丝、荧光粉的老化速度,延长显示器磷光粉使用寿命。对于显示器分辨率的设置,要依据显示性能选择,过多的分辨率反而会降低显示器的使用寿命。

2.4 主板的维护

主板是计算机主机系统中的关键硬件,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计算机能否正常运行;如果计算机主板发生故障,通常整个计算机系统会无法运转;因此,要特别注重对计算机主板的维护。主板维护,首先要注意清洁工作,除尘过程中最好拔下各部件来清理,如使用羊毛刷清扫去除灰尘,清扫过程中要避免主板以外其他部件的碰触。清洁完主板后,要注意用遮盖物遮盖对其进行阴干,或者用用烘干机彻底干燥,以免主板湿度过高积尘锈蚀。对于主板上的电容,要特别防止与接触酸性物质。

2.5 中央处理器的维护

中央处理器以称CPU,对于CPU的维护,首先要保证其在额定频率下运转,过多的超高频使用会缩短CPU使用寿命,过早的出现性能下降。同时,保证CPU工作环境的通风顺畅,散热不畅很容易导致CPU运转异常,计算机可能会出现不明原因的重启,严重者造成CPU损坏。因此,CPU风扇的要选择性能较好的风扇,并经常对CPU散热片和散热风扇进行除尘,避免过多的灰尘累积造成通风不畅,引发CPU故障。

2.6 内存条的维护

内存条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配件,对计算机的整体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首先,内存升级过程中要尽量选择与计算机原配置相同品牌以及同样外聘设备进行使用,这样能够避免系统的不兼容问题;致计算机运行不够稳定。其次,在内存条与适配卡之间有一铜层间隔,如果内存条使用时间过长会在表面发生氧化作用,导致与内存插槽会接触不良,造成系统开机启动报警故障。在内存条出现氧化现象情况下,可以选择使用橡皮擦擦拭,避免使用砂纸类物品,以免对内存条镀层造成损伤。

2.7 硬盘的维护

硬盘是所有计算机硬件系统中比较脆弱的一个部件,明显的振动对硬盘产生的损坏可以说是致命的;因此,计算机使用、运行过程中应当避免搬动,造成较大振动。另外,硬盘作为一种存储介质,使用方式不当会造成硬盘超负荷运转而影响计算机运行效率。比如:看过于高清晰的影片、长时间不间断的P2P技术下载、频繁使用Windows系统还原功能等,都会造成硬盘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转。

2.8 鼠标的维护

鼠标是我们使用最多、最频繁,也是最容易出故障的配件。对其平时要特别注意维护,使用过程中避免大力猛击、长时间连击操作。对于光电鼠标要定期清洗附着在光敏二、三极管上的污垢,保证鼠标灵敏性。

2.9 驱动器的维护

驱动器故障,主要表现为不读碟或者读碟速度过慢,这一问题一般是由激光头故障引发导致。除了激光头有其自身使用寿命限制以外,过多灰尘的堆积也有可能造成光驱故障。灰尘大量堆积不但会对激光头读盘质量产生一定影响,同时对光驱内部各零部件的精度也会产生影响。因此,对于驱动器要注重日常的清洁和保养工作,一般可以选择使用棉签蘸酒精的方式对光驱内部各机械配件进行擦拭,激光头的擦拭则需要使用专业清洁剂或者是使用专用气囊吹拭。

3 结束语

伴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现,计算机已近成社会普及状态,成为现代人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对于计算机硬件维护和计算机的保养成为每个计算机用户所应当具备的能力;只有切实保养、维护好计算机,才能保证计算机的正常运行,才能够充分发挥计算机在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中的作用,使其真正成为人类的得力工具。

计算机硬件基本常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计算机故障;故障诊断;维修保养

0 引言

对计算机进行故障诊断与维修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大部分计算机使用者面对故障时,往往感到束手无策,不知从何下手。为了让使用者尽快掌握维修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本文结合自身经验及相关实践,简要分析了计算机最常见的几种故障和问题,以及提出了日常维护的策略和方法。

1 计算机维修思路

计算机维修是一个对计算机故障进行诊断,并采用一定的方法解决这一故障的过程。由于计算机及其系统的复杂性,对于计算机及其系统不能一出现不正常就大拆大卸地来找故障,应根据其运行状况、特征变化来判断故障所在。要进行故障诊断及维修,首先要掌握计算机的功能和特性,知道什么是正常状态、什么是故障状态,平时常见的计算机故障现象中,有很多并非真正的故障,而是由于软件故障或者不熟悉某些设置、系统特性而造成的假故障现象。因此要首先排除假故障现象,这样有利于快速确认故障原因,避免不必要的故障检索工作。其次要明白用什么方法来获得这些故障的信息以及用什么方法或手段来解决这些故障等,要注重维修技巧,通过计算机本身提供的声音信息和显示信息,较快地确定故障所在部位,从而使我们在较短时间内找出故障所在,并最终完成诊断维修过程。

2 计算机常见故障诊断方法

计算机故障的种类繁多,现象也不尽相同,迅速准确地维修好计算机绝非易事,但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本身提供的声音信息和显示信息,较快地确定故障所在部位,从而使我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出故障部件。比较常见的计算机故障诊断分类主要包括硬件方面的故障以及软件方面的故障。

2.1 硬件故障诊断

2.1.1 直接观察法

观察是维修过程的第一要法,计算机开机后,可能会出现无任何显示信息的状况,对此要全面仔细地对计算机进行观察,它贯穿于整个维修过程中。要观察的内容包括:周围的环境,如机房的温度与湿度,防震、防尘、防静电、防电磁干扰等;硬件环境,如电源、CPU、主板、内存、硬盘等部件是否安装正确,包括接插头、插座和插槽等;用户操作的习惯、过程,如正确地开机、关机,尽量不使用来历不明的软盘、光盘; 此外还要经常备份重要的数据,注意对病毒的防御、及时更新杀毒软件和系统补丁等。观察的具体操作手段不外乎“望、闻、听、切”四种方法。

“望”即仔细观察机内各部件是否安装到位,接插件及数据线是否有松动,系统板卡、芯片表面是否有烧焦、变色、开裂痕迹,还要看有无异物掉进主板的元器件之间(造成短路)。还要检查各个风扇是否正常转动。

“闻”即辨闻主机、板卡中是否有烧焦的气味, 便于发现故障和确定短路所在地。如果闻到焦糊味,应立即切断电源,否则会扩大故障。

“听”即认真聆听开机启动时内置喇叭、电源风扇、软/ 硬盘电机或寻道机构、显示器变压器等设备的工作声音是否正常。

“切”即用手按压各接口和活动芯片,看是否松动或接触不良,另外在系统运行时可用手轻触CPU、显示器、硬盘等设备的外壳,根据其温度判断设备运行是否正常,如果温度过高,说明元器件过流或短路。

总之观察要认真全面,兼顾设备运行环境和用户操作习惯,有助于对故障准确定位。

2.1.2 替换检测法

替换法是用好的功能相同的板卡或芯片去代替可能有故障的部件,以判断故障现象是否消失的一种维修检测方法,在计算机突然出现问题,又一时无法判断原因时,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能够逐一排除故障部位并最终找到故障原因的方法,但替换检测法的前提是软件系统正常。此方法多用于易拔插的维修部位,使用交换法可以快速判定是否是部件本身的质量问题。在运用替换法时,一定要防止静电造成故障,因此不可带点操作。

2.1.3 插拔添加/去除法

计算机运行的最小系统由电源、主板、CPU、内存组成,这个最小系统主要用来判断系统是否可完成正常的启动与运行。以最小系统为基础,每次只向系统添加一个部件/设备,来检查故障现象是否消失或发生变化,以此来判断并定位故障部位。另外采用拔插添加/去除法也可确定故障在主板或I/O设备上,具体做法是关机将部件逐块拔出,每拔出一块插卡就开机启动一次,观看故障是否有变化,如果取下某一块卡之后故障消失,则可初步确定这块卡有问题。例如,可以先拔下多功能卡,即可排除多功能卡引起的故障。当所有的插卡全部拔完,只剩下电源和主机板,如接通电源后能听见自检声,说明主机板工作基本正常。如果仍没有自检声,则毛病可能出在主机板或电源上。

2.1.4 比较法

运行两台或多台相同或相类似的计算机,根据正常机与故障机在执行相同操作时的不同表现可以初步判断故障产生的部位。

2.1.5 隔离法

隔离法是将可能有故障的硬件或软件屏蔽起来的一种判断方法。它也可用来将怀疑相互冲突的硬件、软件隔离开以检测故障是否发生变化的一种方法。对于软件屏蔽来说就是停止其运行或者卸载;硬件屏蔽就是将硬件禁用或卸载其驱动,或直接拆除硬件。

2.1.6 测量法

利用仪器或工具对怀疑有故障的部件(元器件)进行检测: 例如用信号发生器、示波器测量电路中不同频率的电脉冲信号。因为, 计算机在正常工作时,各部件及各电路必须有不同频率的高频电脉冲信号,这些信号源于主板上的晶振元件,经大规模集成电路放大、滤波、整形等,提供给相应的部件和电路。通过仪器可以检测其频率是否精确、波形是否理想,以判断故障是否存在。

2.1.7 敲打法

敲打法一般用在怀疑电脑中的某部件有接触不良、虚焊的故障时,通过手指轻轻敲击机箱外壳、振动、适当的扭曲,甚或用橡胶锤敲打部件或设备的特定部件来使故障复现,从而判断故障点。

2.1.8 升降温法

根据故障促发原理,人为改变计算机运行环境的温度,可以检验各部件(尤其是CPU)的耐高温情况,因而及早发现事故隐患。在降低计算机运行环境温度时,如果计算机的故障出现率大为减少,说明故障出在高温或不能耐高温的部件中,可以帮助缩小故障诊断范围。升降温的方法有:室内空调升降温法、关机冷却法、电风扇加速降温法、电吹风升温法、长时间开机升温法等。

2.1.9 电阻法

电阻法是诊断硬件故障的重要方法之一。主要用于故障板卡的故障源确定。有些板卡易损电子元件不多,但整体更换花费成本相对较高,此时,利用万用表的欧姆档,测量电路中的可疑点、可疑元件以及芯片各引脚对地的电阻值,将测得数据与正常值比较,就可迅速判断元件是否损坏,再根据判断更换元件。电阻法分为“在线”测量法和“脱焊”测量法两种。

“在线”测量法局限性较大,通常仅对检查短路性故障和某些开路性故障较为有效;“脱焊”测量法应用广泛,因为电路中大部分元器件如晶体管、电阻、电容、电感。

2.1.10 清洁法

对于机房使用环境较差或使用较长时间的机器,应进行清洁,一是用毛刷(吸尘器)轻轻拭去主板、外设上的灰尘,二是注意插头、座、槽、板卡金手指部分的清洁(可用酒精棉擦拭)同时注意计算机运行环境的保洁工作,使计算机工作在良好环境中。

2.2 软件故障诊断

计算机系统中的操作系统等软件组成部分,在计算机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也容易产生故障,影响计算机的正常运转。常用的计算机软件故障诊断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2.2.1 软件测试法

有些软件对计算机配制和系统运行环境有一定的要求,如果一个软件在一台计算机上无法正常运行,除了检查此软件本身的数据配置外,我们还应该检查计算机配制和系统软件的运行环境是否符合该软件的运行要求,或将软件预装在符合软件运行的计算机上,如果预装后能够正常运行,说明软件本身没有问题,只需对将要安装的计算机提高配制或更改系统参数,使其达到该软件运行要求,即可使软件正常运行。

2.2.2 病毒查杀法

一般来说,软件在受到病毒感染后也会无法正常运行,这时就需要给计算机加装或升级杀毒软件,并在安全模式下对计算机进行杀毒,查杀木马程序。在杀毒完成后,还要为主机安装或升级防火墙,以及最新操作系统的补丁程序,以保计算机的正常运行。

2.2.3 配置数据分析法

查询、分析当前软件的配置数据,通过分析以上的配置数据是否正常来定位故障。若配置的数据有错误,需进行重新配置。例如,某个汉字系统不能正常运行,那么首先要了解该汉字系统的基本数据配置要求,需要如何设置配置文件,如何制做启动文件等等,这就需要用户将这些问题都搞清楚,然后,通过适当地调整和设置此软件的相应参数才能达到很好地运行该汉字系统的目的。

2.2.4 重新安装法

在无法找到软件运行故障的原因时,可使用安装盘给系统重新安装软件,在安装和卸载过程中,要注意对软件生成数据文件的保存,防止软件重新安装后,原有数据文件的丢失。另外,软件过期后一般也无法正常运行,因此,要定期对软件进行更新,加装补丁程序,确保软件正常、高效的运行。

3 计算机的维护保养

3.1 硬件的维护保养

3.1.1 计算机整体维护保养

整机要有一个良好的使用环境,应注意避开灰尘等污染源,环境温度不能太高,有良好的通风条件,不要把书籍等物品放在显示器及机箱的通风孔上,挡住它们的通风。对于比较潮湿的情况,应想办法使其干燥后再使用。可用的工具如电风扇、电吹风等,也可让其自然风干。同时,计算机还应该经常使用,保持一定的开机率,防止计算机老化。

3.1.2 显示器维护保养

显示器是一个静电设备,很容易吸尘,如果显示器上灰尘太多,对显示效果有较大的影响,甚至会对用户的视力造成影响,因此,对显示器的维护主要就是防尘除尘。防尘的方法最好是有一个显示器防尘罩,每次在使用完后,将显示屏罩起来。除尘时尽量不要使用酒精或其它化学溶剂直接擦拭液晶显示器屏幕,因为屏幕表面出厂时涂有一层保护膜,使用化学溶剂的话反而会造成损伤,所以建议用无尘布稍稍蘸一些清水擦拭。除此之外,不要频繁的更改显示器的分辨率,这不仅会影响视力,还可能会影响显示器的使用寿命,笔者建议使用屏幕保护程序,保护好显示屏的表面。

3.1.3 硬盘维护保养

硬盘是数据存储的标准设备,对计算机用户来说非常关键,但也是非常容易损坏的设备,一方面是硬盘本身面临着高速运转和频繁读写的压力,另一方面,硬盘运转过程中的震动对硬盘的损坏也是十分严重的。因此使用硬盘时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一是要保持使用环境的清洁;二是要注意防静电;三是要减少震动与冲击;四是环境温度要适宜;五是定期对硬盘进行病毒查杀。

3.1.4 电源维护保养

计算机电源方面,计算机运行过程中需要维持持续稳定的供电,电源插座质量也应该有所保证;计算机的主板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要随意拔插,保持良好的主板连接状态,同时还要减少主板静电;一般电脑的开关电源在关机后,其内部有一个恢复过程,这时马上重新开机会使电源损坏,所以必须等待3 秒钟左右,才能重新开机,因此要注意不要频繁快速开关计算机的电源。

3.1.5 光驱及光盘的维护保养

导致光驱故障的原因是读取数据的激光头出现了故障。除了激光头有使用寿命的限制外,过多的灰尘也是激光头功能受到影响的主要原因。所以要保持光驱的清洁是硬件维护的重要内容。一般来说,光驱的机械部件维护可以用棉签蘸取酒精擦拭即可,但是激光头不能沾上酒精,只能用气囊吹掉激光头上积聚的灰尘。光盘盘片最好不要长时间放置在光驱中,当不使用光盘时,要及时将光盘取出。

3.2 软件的维护保养

3.2.1 预防计算机病毒的侵袭

防御计算机病毒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应该加强内部网络管理人员以及使用人员的安全意识,使他们能养成正确上网、安全上网的好习惯。再者,应该加强技术上的防范措施,一是,要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口令的可靠性。很多计算机系统常用口令来控制对系统资源的访问,这是防病毒进程中,最容易和最经济的方法之一。网络管理员和终端操作员根据自己的职责权限,选择不同的口令,对应用程序数据进行合法操作,防止用户越权访问数据和使用网络资源。选择口令时应往意,必须选择超过6 个字符并且由字母和数字共同组成的口令;操作员应定期变一次口令;不得写下口令或在电子邮件中传送口令。二是,要为主机定期加装最新的操作系统的补丁程序,来防止可能出现的漏洞。三是,要使用高技术防火墙。四是要使用防毒杀毒工具。五是,要使用防黑客程序。

3.2.2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程序加载

在启动组中应尽量减少打开的窗口和应用程序的个数,避免同时运行多个大程序。同时,要减少桌面上的图标,不要把数据文件往桌面上存储。另外,壁纸、屏幕保护程序、桌面主题等也都会占用系统资源,如果系统资源耗尽就容易出现蓝屏、死机或非法操作故障。

3.2.3 要定期整理硬盘,清理垃圾文件

硬盘剩余空间太少或碎片太多,无法提供虚拟内存,在运行一些内存消耗较大的应用程序时,就易死机;碎片太多造成数据存放不连续,系统读取困难,到了系统需努力将一个应用程序的几十个碎片从不同位置拼凑在一起来运行时,问题就会出现,至少系统性能会降低,因此要养成定期整理硬盘、清除垃圾文件的良好习惯。

3.2.4 注意硬盘文件管理及备份

要专门为自己的资料文件建立自己的文件夹,不要和系统文件放在一起。更不要随便删除或移动系统文件及文件夹,注意信息备份,以防数据丢失。

4 结束语

总之,计算机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由于计算机硬件或者软件等方面的问题,计算机容易出现一些故障,这些故障都会影响计算机的正常运转。因此,在过程中要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及日常维护与保养的一些基本常识,这样才能减少计算机发生故障的频率,使我们更好的维护和使用计算机,确保计算机能够正常、不间断运行,为我们工作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邹赛,刘昌明.计算机硬件与维护[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08).

[2]滕雯雯.试论计算机硬件维护及创新管理的研究[J].硅谷,2011(4).

[3]彭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

计算机硬件基本常识范文第3篇

关键字:小学计算机信息管理 教学 认知规律

一、小学计算机信息管理课教学意义重认识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管理技术已经深入社会的各个领域,计算机成为人人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小学生也不例外。教育部提出“用五到十年的时间,在全国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小学计算机信息管理教学只是一种基本知识的普及,其目的是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通过形象生动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掌握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基础知识,比如计算机的用途、硬件的结构、操作软件系统,并学会最基本的操作程序。同时,作为素质教育的拓展,培养小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与意识,让小学生掌握部分将终身受益的基本应用技术,并在学习计算机基本常识过程中让大脑智力得到开发,让动手操作能力得到协调提高。

在具体教学中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如何根据小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规律、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并能紧贴《教学大纲》要求,用科学的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保护孩子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构建一种轻松、有趣、愉快的学习氛围,让教学过程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才是小学计算机信息管理课老师应当思考的问题。

二、有效开展小学计算机信息管理教学的教学方法

(一)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是被广泛用于计算机信息管理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很有实效的教法,把教学内容设计在一个个实际任务中,教学过程变成教师带领小学生在计算机上完成实际任务,让孩子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新的知识。对于应用软件的使用,不是单纯地讲解菜单和命令的使用,那样的话,会出现教师讲,学生玩的现象,导致授课效率很低。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后,可以把学生的角色从“让我学”变成“我要学”。

(二)任务分解法

小学生年龄较小,自控能力较差,时间一长往往注意力就分散了。为此,我在选择任务时,将大的任务分割成许多的小任务,将每一个小任务再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每次课讲解一个小任务中的一个知识点,然后马上动手进行训练,以增强趣味性,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另外对于一些比较枯燥的内容,也不适合安排很大的任务,需把任务分割到每一节课中长期训练,如指法训练。

三、有效的计算机信息管理课程教学实施过程

(一)课前有准备

计算机教学它既相同于其它学科,又有别于其它学科,所以,它同样需要教师的备课。然而,这里的“备”却包含既要备软件又要备硬件。备软件,即要备教材,备教法,还要备学生。备教材,不仅要掌握小学阶整个的教材内容,更要清楚课时教材所在的章节、内容、教材特点、难易程度、重点难点。备教法,要明确上课过程中使用什么合适的方法,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备学生,就是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教学过程还有第三者—计算机的参与。所以必须对它也要备一备,即备硬件。一台计算机正常工作,就意味着每个学生能正常地接受学习,要提高40分钟的教学效率,备好计算机,让计算机在课堂上正常工作,很好地为学生服务十分重要。最后还得准备好多媒体课件,以便备的课能顺利进行,完成目标。

(二)课中有策略

备课是前提,上课是关键。如何使备好的课上好,有效率,贵在有法,且得法。而稳定教学秩序,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是最直接的方法。

教学中,除了人的因素外,计算机因素也不可忽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全部都得通过计算机,计算机既是学的目的,更是学习的工具,而它却又偏最会出现问题,到问题,就要学会调控。

(三)课后有延伸

一堂精心准备的计算机课往往在上完之后还会发现或多或少的问题,由于现在同年级班级比较多,为避免在下个班出现同一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后及时不断反思改进,以使教案不断趋于完善,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小学计算机信息管理教学应注意的关键环节

(一)注重基础操作的训练

计算机信息管理课中最基础的是打字练习,所有的信息与思考,都得通过键盘打字输入到计算机程序中。在字根练习过程中,可以结合一年级语文课识字阶段的笔顺教学,采用计算机编码将要教学的字拆成部件在屏幕上显示出来,让学生清楚的看到汉字的笔顺,引起学习兴趣,使笔顺教学避免枯燥、死板的情况,活跃了课常教学气氛。在打字速度练习时,可以让孩子们输入自己心里想的话或者在电脑上写作文,激起他们借助计算机表达的兴趣,让学生在灵活处理的细节实践中熟练掌握操作技巧。

(二)小学计算机信息管理教学要尊重小学生认知规律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没有定型,有喜欢被表扬的心态。小学计算机老师在展示学生作品的同时,要学会利用夸奖的语言,诸如:“你的排版布局太大方啦”、“你画的小伙伴真棒”、“你的指法练的太精准啦”、“你击键速度又快又准”等等。同学们的成绩得到教师的承认、肯定和赞扬看到自己的成绩,能得到教师的表扬或其它同学的羡慕,会激励他们树立自信心、增强自豪感,激发学习动力。从而掀起学生们再次学习赶追超的,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在互帮互助中强化学习效果,增强友谊。

(三)游戏引入教学中

小学生只有对事物产生积极的情绪才能产生学习兴趣,才能对事物产生积极的态度,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短、自我控制能力差,学习态度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喜好。他们只有对教学感兴趣,才能产生学习的兴奋点,才能以最大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热情会逐渐降低,甚至产生厌倦情绪,这样肯定是无法取得好的教育效果的。

在计算机信息管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在教学中注重运用游戏教学法,以此为切入点,把游戏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游戏情有独钟,在教学中引入游戏,迎合了小学生爱玩好动的天性,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四)素质、能力培养是教学关键

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是关键。在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及思维能力的同时,开发小学生的素质和智力。

小学生对计算机的规范操作,对早期的养成教育有很大帮助,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及学习习惯;并且,在指法练习中准确性的要求,也可以培养学生认真、一丝不苟、刻苦的精神;在软件学习的操作中,有的学生会因为争得第一而欢呼,而有的则会因为落后而沮丧,这时,教师便可以教导他们胜不骄,败不馁的道理,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所以,在教学中,只要教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充分发展自我、展现自我。

五、小结

小学计算机信息管理教学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是培养孩子们计算机意识、普及计算机科学、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作为小学计算机教师,我们将在具体教学中,以启蒙为本、技能为主、尊重小学生心理特征、学用结合、循序渐进、立足普及、适度提高为指导思想,不断探索小学计算机教学的新路子,为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人才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

参考文献:

[1]凌勇滦.激发学计算机学习兴趣教辅结合寓教于乐——小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心得[J].科技致富向导.2012(4).

[2]牛美敬.浅议小学计算机的有效教学[J].金色年华(下).2011(9).

计算机硬件基本常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7)04-0226-02

数据库是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储存和管理的有效途径,它可将网络中的各项数据信息收集起来,并予以集中,这是非常有利于数据信息的存储的。然而,其中也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数据库的安全问题,数据库中数据信息的储存和管理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因而,要确保管理网络数据库的相关技术能得以科学实施,就必须加强其安全管理,提高其安全性能。

1 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的安全管理特征

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带给人们各种便利的同时,也使得数据库的安全管理漏洞越来越多,因而,加强数据库的安全管理,事关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更事关各种数据库的安全。

1.1 安全性

数据在传输过程中,需要予以检验,甚至通过设置密码予以加密,来确保数据的安全,另外还需根据数据的等级进行分类,比如是重要数据还是普通数据,实行分级保护,对于那些重点数据或者是特殊数据,需采取措施实行重点保护,以免出现数据泄露或者编写错误而影响数据库安全。

1.2 完整性

鉴于使用范围和操作方式的不同,数据库的安全问题也存在差异:(1)数据库中所存储的数据差异较大,应确保数据库安全管理的完整性,即应确保数据库中的数据是完整的、正确的,从而保证数据的有效性[1]。(2)在数据传输时,输入数据库的表格类型和域值应是一致的。(3)在数据库中,语法应适合约束条件,以此确保数据的安全。

1.3 故障处理功能

在计算机的实际应用中,数据库出现各种故障在所难免,究其原因,既内部的,也有外部的,比如计算机硬件受损,或者是各种病毒,再或者黑客非法入侵,等等,都将对数据库的安全和正常运行产生影响。一旦出现上述情况,数据库的故障处理功能,即根据故障情况分析故障产生原因,并及时加以处理,从而确保数据库的安全,就显得尤其重要。

2 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的现状

科技的发展带动了数据库的迅速提升,其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已十分广泛。然而,当前数据库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2]。(1)数据库的安全问题正遭受严峻考验,一旦出现恶意入侵现象,数据库所面临的威胁非常大。有些用户由于缺乏基本常识,因而在计算机使用过程中不注意安全保护,因而极有可能遭遇病毒入侵,而一旦病毒入侵电脑,那么该电脑中的数据出现泄漏的几率将成倍增加,数据库所面临的危害不言而喻。(2)网络数据的安全管理存在隐患。由于有些管理人员或者使用者缺乏安全意识、水平低下等原因,使得数据库的运行环境不安全,进而给数据库的安全埋下了诸多隐患。(3)网络数据库一旦投入使用,必须存取大量的数据,在这种情况下一旦管理人员不能对操作系统进行全面检查,木马、蠕虫等病毒必然给数据库带来安全问题,甚至有可能窃取数据,导致数据泄露。

3 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存在的安全隐患

3.1 操作隐患

用户在使用计算机过程中,一旦出现操作上的不规范,或者安全意识淡薄,极有可能导致病毒入侵,危害数据库的安全,比较常见的比如木马病毒,已不知给多少用户的正常生产生活带来了程度不同的影响。还有一些用户由于计算机水平较低,因而无法识别计算机病毒,或者不能及时处理病毒,进而导致病毒全面侵入电脑,这必然给数据库的安全带来严重影响。

3.2 系统自身隐患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数据库的更新速度也极快,但是由于我国计算机技术起步晚,因而当前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库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较多,一旦出现问题,必然给数据库带来极大影响。同时,一旦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库没有得到及时更新升级,那么必然给病毒和黑客留下可乘之机,为数据库的安全埋下严重隐患,数据库必然四面楚歌,漏洞频出,其安全性严重降低。

3.3 管理隐患

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库的安全指数,相当大一部分要仰赖于管理者,因而其管理隐患必须引起重视:第一,强化用户的安全观念[3]。用户必须充分了解计算机的运行环境,从而减少数据库在信息存储中所a生的问题,从而提升数据库的安全性能。同时,提高文件密码等级,设置较为复杂的密码,不给各种恶意程序以可趁之机。第二,在日常使用计算机过程中,尤其是资料的传发过程中,必须加强计算机和文件的安全管理,从而减少服务器本身的漏洞,对于数据库出现的一些隐患及时清理掉,从而确保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库的安全。

4 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的安全管理技术

4.1 建立数据库安全模型

一套设计合理的数据库安全模型,能够有效保障数据库的安全运行。数据库安全模型需能精准描述系统行为关系,从而提高系统关键性的安全需求。当前较常见的安全模型主要有多边数据库安全模型和多级数据库安全模型这两种:多边数据库安全模型的强项在于防止数据泄露,从而提高计算机和数据库的安全性能,这点早已在实际应用中被证实;而多级数据库安全模型通过实行数据分级加密制度,数据的加密等级主要分为秘密、机密和绝密三个级别,来实现对数据的分层保护,从而提升计算机和数据库的安全性能。这种安全模型由于安全性能较高,因而更多地应用于军事领域。

4.2 安全管理技术

作为数据库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模式非常有利于网络数据库的优化。网络数据库的安全通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安全管理模式可有效提升数据库的安全等级,预防信息泄露。在安全管理模式下,数据库中所储存的资料实行分级保存,根据数据的安全等级采用不同等级的加密保护,从而有效确保数据库中的各级信息都是安全的。另外,在安全管理模式下,还可实现对数据的科学管理,从而缩短数据处理时间,提高计算机数据库运行效率,在节省用户时间的同时,提供质量更高的服务。

4.3 存取控制技术

存取控制技术包括两个部分――资格认证和权限检查,其中权限检查就是在用户访问之初检查用户是否有权访问数据库,如无权访问,则直接发出拒绝指令,从而避免因权限问题而造成的数据库风险,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而资格认证主要是通过对用户的认证,来控制用户访问数据库的权限,确保数据库的安全。

4.4 控制访问技术

控制访问技术所针对的目标是黑客攻击,一旦数据库出现漏洞,就极有可能遭受黑客攻击,而控制访问技术可有效控制不法用户对数据库的访问,避免数据被盗,从而提高数据库的安全性能。如果授权用户想使用计算机数据库,就必须通过输入密码等各种验证方式,来确认用户的身份。在用户输入身份信息后,系统可对用户信息进行自动验证,一旦出现不法分子更改或删除数据的现象,系统会自动予以阻止,从而确保数据库的安全,避免数据丢失或泄露,保证数据是完整的。控制访问技术包括两种,一是强制性控制访问,一是自主性控制访问,其中强制性控制访问主要是通过一定的规则来确定授权用户和系统系列,从而强制控制创建对象;而自主性控制访问则是用户在创建某对象之后,对其访问权限予以控制,包括授权和收回,通过限制其他用户的访问权限来确保数据库的安全。

5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的安全面临很多挑战,因而必须首先提高网络数据库的管理技术,其次转变管理观念,从而提高数据库的安全性能。只有数据库的安全得到充分保障,数据库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才能为人们创造更多的便利。

参考文献

[1]胡晓敏.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存在的安全威胁与应对措施探讨[J].中国新通信,2015(13):2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