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素质教育的教育目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职;音乐教育;素质教育;作用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得到全面的提升。把音乐教育运用到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中,不但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还可以在素质教育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就音乐教育在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一、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现今,随着我国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的竞争力也随之增加,人们对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如何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是社会关注的主要问题。音乐教育在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它对培养学生情意素质、文化知识和社会适应的能力起着促进的作用,音乐是一种十分具备感染力的艺术,人们通过听觉、视觉的感受就可以进行审美的观察,并逐渐产生一种潜在的精神力量。因此,把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还可以为社会培养具备高尚素质的专业人才。
二、音乐教育在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一)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对大学生创造力的促进作用,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在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中,教师在让学生欣赏交响乐的时候,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还可以有助于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就音乐形象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探讨,学生在探讨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新的构想和新的灵感,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思维不仅仅停留在一个方向,打破了过去局限性的定式思维状况,从而极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创造力。除此之外,教师通过音乐教育,还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的能力,例如在舞蹈编排的时候,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自主编排舞蹈,学生在编排舞蹈的时候,不断的从中发现自己在团队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提高他们的团队荣誉感。
(二)音乐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随着我国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在人与人的交往当中,应变能力变得极其重要,而音乐教育能够引导大学生更好的接触社会,具备适应社会的能力,它教会大学生沟通的技巧。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大学生参加各种音乐类的社团活动,学生通过自主编排舞蹈参加演出等,而在舞蹈的编排中,一定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音乐活动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提升他们人际交往的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为以后踏上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在音乐社团活动中,能够更好的发挥他们的特长,使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更加有利于他们在踏入社会以后,接触到不同的人,能够更好的发挥自身的特点,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三)音乐教育可以对情意素质的培养
音乐是表达人们内心情感的一门艺术,不管是欢快的音乐,还是压抑低沉的音乐,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内心世界,并与人们的心理、生理以及韵律产生相应的共鸣,从而有效的激发人们的情意素质,使人们的灵魂得到相应的升华。在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中,运用音乐教育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和品质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想要看学生在校园里面的学习以及踏入社会以后的工作是否成功,极大程度都是取决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原因,因此,作为高职院校,应该根据自身发展的情况和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相应的音乐选修课,让学生的音乐的熏陶下,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情意素质,使他们的思维得到有效的开发,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建设了校园文化。
(四)音乐教育可以与“动”相结合,塑造学生健康的体魄
在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中,学生在学习音乐的时候,很多内容都会和身体运用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歌唱的时候,就要求学生把气息和全身各部分的器官配合在一起,这样才可以调动内心真实的感受,用心去歌唱。例如,在演奏乐器的时候,不光需要学生两个手运用,还要配合全身的运用,在敲击乐器时配合自身的气息和体态来表达。由此可见,音乐对锻炼学生全身的协调性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中,应多开展一些与音乐相关的运用,使学生的身体及各个方面能够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的身体得到有效的锻炼,从而塑造学生健康的体魄。
(五)提高心理素质,冶炼情操
在高职院校音乐教学中,其主要目的不仅是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儿童音乐素质,更重要的应该是提高学生心理承受水平,塑造乐观向上的人格。在音乐教学中,老师适当表扬和鼓励能增强学生的信心,成为前进的动力,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个性特点,让学生发挥个人优势和发展自身个性,教师应掌握评分的艺术,使学生保持学习上的成功感。例如在演奏竖笛曲子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应变自如,能够熟练而有感情地表现乐曲,这时老师会毫不犹豫地给他一个“优”。可是有的学生对谱子不熟,觉得一个音一个音连起来都很困难,这时老师一定要耐心听下去,不要表现出不耐烦。评分的时候手要松一点,尽量使学生满意,以免学生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另外,对于那些学习很努力,但效果不是很好的学生,教师更要把手放宽,让学生相信自己,增强自信心,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为其将来学生更快更好的融入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中,音乐教育是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有着相应的促进作用,使学生的适应社会的能力和文化知识得到有效的提高。除此之外,教师应注重乐观教育,为学生营造和谐、融洽和宽松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心理承受的能力,从而为学生以后踏上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岳雷. 谈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18) .
[2] 宋艳琼. 浅议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 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 2010,(08) .
湖南临武县第一中学唐仁宣
目标是指人们期望达到的某种境地或标准。它对于人的行动具有导向、规范、激励、反馈等功能。班级目 标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它以提高管理效益为前提,以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为基本手段,通过目标的确 立和实施而展开一系列的管理活动,从而使整体功能得到优化。
实施班级素质教育目标管理,除目标管理过程外,主要包括目标体系的建立、目标保障体系的建立和目标 考评体系的建立。
一、班级素质教育目标体系的构建
1.确立班级管理目标。素质教育目标是青少年的思想品质、知识技能、体质心理等基本素质达到的质量规 格。它决定着素质教育的内容、过程、方法、形式等,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激励每个目标承担者的 内在动机,是素质教育在班级得到实施的前提条件。因此,摆在班主任面前的首要工作就是积极组织所有目标 承担者共同制定班级素质教育目标。
素质教育目标的制定,必须注意它的方向性、系统性、科学性和效益性。所谓方向性,就是班级素质教育 目标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适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必须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全面发展的培养 目标。所谓系统性,就是班级素质教育目标,既要有初中三年或高中三年的总目标,又要有一学年、一学期、 一学月的阶段性目标;既要有德智体美劳全面提高的目标,更要有学生个性特长充分发展的目标;既要有优等 生、中等生的发展目标,更要有后进生的提高目标。所谓科学性,就是班级素质教育目标的制定,必须坚持实 事求是的原则,遵循学校教育的客观规律和发展趋势,从班级实际、从学生实际出发。所谓效益性,就是制定 班级素质教育目标时,既要考虑近期效益,又要考虑远期效益;既要考虑学生个体、班集体效益,又要考虑社 会效益,做到近期效益与远期效益,班集体效益与社会效益有机结合。
2.分解目标,建立班级目标网络。班级素质教育目标的实施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光靠班主任一个 人是难以实现的,必须依靠领导的重视,依靠群体的力量。因此,班主任必须按照班级管理的层次,根据整分 合原理,将班级目标合理地进行分解,建立班级目标网络。班主任首先把班级目标(一级目标)分解到团支部 、班委会和家长委员会,然后由他们分别制定具体目标(二级目标)分解到团小组、班小组和寝室长、科代表 ,最后由各小组将他们的工作目标(三级目标)分解到学生个人,(科任老师、家长的个人目标,分别由班主 任、家长委员会直接分解)使每个人心中有数,明确各自的目标(四级目标),这样构成班四级目标链,使之 形成人人有任务,个个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班级工作大家管理的局面。“合”就是协调配合,有效综合。在 分工实施的过程中,班主任应适当协调,做到既分工又合作,使班级管理紧紧围绕整体目标有序地健康发展。
二、班级素质教育目标保障体系的构建
在建立班级素质教育目标体系的同时,班主任应相应地建立班级素质教育目标的保障体系。保障系统分组 织保障体系和制度保障体系。
1.建立组织保障体系。为了确保班级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必须根据目标分解的层次,层层组建相应的管 理组织。即组建好团支部、班委会和家长委员会(一级组织机构),组建好团小组、班小组,还应设立科代表 、寝室长、图书保管员等(二级组织机构)。团支部书记、班长和家长委员会主任均应民主产生。其程序应是 班主任公开任职条件和资格,团会、班会、家长会分别演讲,无记名投票选举,引进竞争机制,激励大家对班 集体的责任感。然后由团支部书记、班长和家长委员会主任在分别征求班主任的意见后组阁产生团支部、班委 会和家长委员会。再由团支部、班委会组织产生团小组长、班小组长、寝室长、科代表和图书保管员等。组织 机构确立后,班主任应吸收他们参与班级素质教育目标体系、制度保障体系和评估体系的制定工作,使他们既 明确班级目标又明确各自的目标、职责和要求。在实施目标管理的过程中,既要大胆使用,又要严格要求,加 强培养,使之真正成为班级的核心,成为班级素质教育目标实施的骨干力量。团干、班干不实行“终身制”而 实行轮换制,尽量使每个学生有锻炼的机会,使他们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提高 。
2.建立制度保障体系。班规班约的建立健全和实施是班级素质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所以班主任 必须组织全体目标承担者民主建立一整套班规班约。首先根据目标分解的层次建立岗位责任制,层层落实职责 ,授予相应权力,使每个人有责、有职、有权,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接着建立学习制度、生活 作息制度、体育锻炼达标制度、卫生制度、考勤考评制度、奖惩制度等,置班级于制度控制下,做到有章可循 ,有约可依,借助于规章制度的约束效力,使班级目标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班规班约的制定应 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一是政策性。班规班约一定要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符合《 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二是科学性。班规班约的制定,一定要从班情出发,遵循教育规律 ,符合学校管理的特点,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三是教育性。制定班规班约时,既要从管理需要出发,更 要从教育需要出发,要考虑教育目的,发挥教育功能;四是相对稳定性。班规班约一旦制定,切忌半途而废, 更不要朝令夕改,叫人无所适从;五是操作性。班规班约在形式上要精简明确,具体可行,便于操作。
三、班级素质教育目标评估体系的构建
教育评估是根据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和一定的教育目标,运用多种科学手段对教育现象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 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具有导向、改进、激励、反馈等功能。目标管理是重成果的管理。目标管理评估是 班级目标实现的有力手段,它既是前段目标管理成效的肯定、不足的发现和经验教训的总结,同时又是为下阶 段目标管理打下基础,使目标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1.目标管理评估主要是制定考评细则和实施考评。不管是目标考评细则的制定,还是对目标管理的考评实 施,都应遵循教育评估原则,端正评估指导思想。班级目标评估,特别要遵循教育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和主体 性原则。在评估中要注重评估的教育性,充分发挥评估的教育功能,要立足于人才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使每个 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大面积提高教育的质量。班级目标管理过程是一个动态结构,作用于学生的教师因素 、家长因素、社会因素都是动态因素,学生自身的发展更是处于动态之中,因此,对班级目标管理的评估必须 遵循动态性原则,应用形成性评价,将评估结果或信息及时反馈、及时强化、及时矫正,使教育者的教和受教 育者的学得到及时的改进和提高。在班级目标评估中,要重视评估对象的主体地位和自我评估的作用,充分发 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使他们自觉地积极地参与评估活动,以保证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
2.制定评估细则是班级目标评估的关键。班主任要根据制定的班级素质教育目标,即根据德、智、体、美 、劳、个性等六个方面的具体目标,采用定量计算和定性描述相结合的方法制定考评细则,确定评估标准。考 评细则分个人和集体两类。个人考评细则用于考评各个岗位上的目标承担者,主要是学生个人。集体考评细则 则用于团支部、班委会、家长委员会和各小组整合功能的考评。
3.建立评估组织。班级目标评估除学校职能部门外应建立两级评估组织,即以班主任为核心的团支部、班 委会、家长委员会和科任老师参加的一级评估小组,以小组长为中心的学生参与的二级评估小组。
4.评估程序和形式。班级目标评估一般应是学生自我评估,二级评估小组评估,一级评估小组评估,个人 认可等四道程序。评估形式有口头评估和书面评估、日常评估和定期评估、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自我评估和 二级小组评估有期中、期末和毕业评估。一级评估小组评估有期末和毕业评估。
5.建立评估档案。日常评估随时积累资料,定期评估既对日常积累的评估资料进行综合,又对阶段性评估 目标达到的情况作全面分析衡量,从而建立起评估档案。资料档案不仅为实施奖惩提供依据,而且在目标控制 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6.根据目标设施的达成度和奖惩制度实行奖惩。达成度高的实行奖励。奖励分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两种。 班级奖励主要是精神奖励,如报学校,以至上级授予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团班干部、体艺劳动积极分子、三好 学生、学习标兵、十佳青少年等光荣称号,也可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达成度太低的应给予一定的惩罚。班级 的惩罚应以批评教育为主,但也应给予留级、不予毕业、纪律处分等处罚,做到奖罚分明。
【关键词】文化素质教育;目标
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同时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文化素质的核心是人文素质,文化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人文教育,它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个性化教育,以培养全面发展的“自由人”为目的。
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在特定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下提出的,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针对性。它的时代性主要体现在:新世纪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当代大学生具备高素质和创新能力;它的针对性在于: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注重专业教育而忽视文化素质教育,尤其忽视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教育。因此,我们认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就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精神、文化素养和艺术品性,为在专业学习中成为具有跨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未来成为会学习、会做人、会处事、受社会欢迎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夯实最基本、最重要的文化底蕴。其具体目标如下:
一、 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促进大学生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养成,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所谓人文精神就是“人之为人的一种理性意识、情感体验、生命追求、理论阐释、评价体系、价值观念和实践规范,是人类以文明之道大化于天下的生命大智慧”。所谓科学精神主要是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精神价值的体现。要达到文化素质教育的目标,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必须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重,不仅要在教育观念上,而且还要在课程结构和内容上、在教育管理制度和组织上不断加强二者的融合。
(二)以人为本,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所谓全面发展即人的体力与智力的相互结合,这种结合既表现为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又表现为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以及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目前,以人为本,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已成为我国高等院校培养高素质、高质量人才的一条成功经验,是我党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和文化素质教育最基本的出发点。
二、 提升校园文化品位,营造优良大学文化氛围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目标是要提升校园文化品位,营造优良大学文化氛围。而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建设和发展既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又要有系统的理论观点。因而,要达到文化素质教育的目标,建构现代化的校园文化模式,就必须找准自己的目标定位。
(一)以拓展学生综合素质为出发点
校园文化建设的宗旨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个性、陶冶情操、发展能力、提高素质,对于优化育人环境,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真正落实文化素质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以塑造校园精神为活力点
校园精神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所处历史阶段的时代精神、时代风貌的具体体现。只有弘扬反映时代特征、适合人类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校园精神,才能使学校永葆生机与活力,这是学校发展的主题,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
(三)以校风、校训建设为核心点
校风、校训是校园文化的精髓,是学校对历史实践经验的扬弃与升华,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但又有相对稳定的本质与内涵。校风作为一种精神氛围,一种育人环境,代表着学校的形象,是学校的无形资产。
(四)以培养学生人文科学精神为落脚点
未来人才素质的差别不仅体现在专业知识技能上,更体现在人的其他基本素质上,其中,人文素质的发展居于主要地位。它反映了一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从更深层次上体现了人才的质量,因此,校园文化建设,要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理性精神为落脚点,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校园文化品位,真正实现文化素质教育的目标,从而为社会培养出“高境界、高品位、高素养、高本领”的复合型人才。
综上所述,校园文化是培育复合型人才,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最重要依托之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不仅是时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高校实施文化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提升校园文化品味,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升华人格、陶冶精神;有助于增强学生间的相互认同感、自豪感和自信心;有助于充分开发以学生个体为载体的文化资源,使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将多元化的共存、共振变为可能。
【参考文献】
[1]夏宝慧:《高校校园文化模式构建研究》,《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第2期。
[2]蒋德意:《论高校校园文化功能的拓展》,《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第5期。
[3]李恒川:《人的全面发展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2期。
一、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现状
对于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教育来说应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全体社会公众都需要接受的普法教育,要求大学生对我国社会运行的法律有一个明确地认识。目前其实现途径主要是大学新生第一学期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二是相关专业法律教育。大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要能够对自己专业所涉及的相关法律有专业性地认识,以促使其在今后的职业过程中遵法守纪。这类法律课程主要设置在各个不同专业的教学计划中,例如财务管理专业开设《会计法》、《税法》等法律课程。这些课程往往都是由专业教师来教授,本文暂且不论。本文更侧重于我国大学生都要接受的普法教育部分。
笔者通过制作调查问卷并分析得出我国当代大部分大学生较为注重专业知识学习,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不足。在实际生活中,大部分大学生对法律的认识仍较为感性,未形成法律的信仰,同时亦并未将法律视作社会规则的底线。但从整体上看我国大学生适用法律的能力普遍提高,因其更倾向于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故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处在由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发展的过程中[1]。
二、慕课在法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结合
慕课是指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在美国兴起的,是以连通主义理论和数字化学习的开放教育学为基础的。慕课课程大规模性开发且具开放性,网络化分布,慕课视频资源的广泛应用可使想接受教育的人随时随地的获取知识,慕课不专为学生打造,其适用性能得到广泛好评,而且资源的不断补充、更新,能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慕课教学形式由课程范围、授课形式和测验组成。课程范围涉猎多方面的科学学科,大体分为理科性和文科性。慕课倡导自主学习。授课形式以同一学科将布及各地的授课者和学习人员聚集在同一网络状态上,进行教学、讨论。同时以每一小节课后测验来进行测评。
我国法律类课程具有逻辑性、客观性、思维缜密性、内容可变性等的特点,法律课程法律类课程的特质就是将学习各类法规的具体内容,并了解其中的运行作用,再系统性地把所有法律法规关联起来,打造完整的法律体系关系图,通过学习使大学生以法律逻辑性的思考,学会以法律思维行事而不被情感支配行为,有利于学生法律思维的构建。
法学课程的教育可借助于慕课这个媒介,我国复旦大学早在2013年就以慕课的教学形式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这是我国高校的慕课教学方式改革和探索。法学教育借助慕课达成在网络化资源形式上与多数学生在线探讨、钻研,实现传统法学缺少交流环节的补充。慕课与法学结合亦利于创新思维,经过反复的实践、总结、改进,会不断完善慕课的系统教育,在法学教育界中迈进一大步[2]。
三、当前大学生法学基础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法学基础课程教学途径和评价方式单一
传统法学课堂教学的发展落后是造成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现状问题的原因之一。虽然法律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已是整个社会的共识,但是对于高校来说,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教育实施途径较为单一。当前我国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主要是在大学一年级的第一学期普遍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其中思想道德修养内容开设在一年级是适合的。而法律基础内容的教学则较为吃力。大学生在这个时期对于我国法律尚无明确的认识。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应尽量做到在最少的课时使其具备基本的法律知识和法律信仰。对他们的培养只能是作为一种具体法律知识教育来开展。同时,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评价方式也较为单一。针对大学生法律素质的评价手段也是侧重法律知识的考察。这实际上与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目的是有异的。当前高校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在教学评价时更侧重于法律知识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情況,而忽视对大学生参与到法律素质教育实践能力的教学评价。高校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评价也没有将这一方面的内容列为评价标准之一。
(二)实践性教学方法环节在法学课程中不足够重视
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中应着重于法律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我国目前基于法律基础课程课时的限制,更重视大学生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法学实践环节,常见的实践教学方法多为模拟法庭、案例分析、旁听庭审、法律诊所等,由于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原因,实践中往往受到忽视,较少真正得以开展。
(三)法学基础课程教学师资水平存在差异性
在教学质量评价方面,师资质量水平是起重要性作用的。法学基础课程教育的师资质量也决定了教学效果的不同。目前我国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师研究领域大多数更偏重于思想政治教育方向,而导致其法学功底偏弱。在授课过程中对于法学基础知识讲述难免吃力,教学效果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限制。不具备专业教学水平的教师难以实现有效解决大学生法律基础教育现状的根本问题。
四、慕课教学模式下的解决对策
(一)通过慕课实现法律基础课程教学途径与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发展
采用慕课方式教学,其开放式起到引导性作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都有所提高。高校课堂讲授教学模式存在一次性的弊端,导致听课者对一些知识点感到困惑,而慕课可多次学习单独某堂知识点繁杂的课,二者的结合,互利互补,扬长避短,慕课的扫盲点和课堂教学的提点引导,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慕课教学评价方式可以改善传统课堂教学局限性,在慕课课堂上先以要点提纲,教学要点作为开篇,再以播放10~20分钟的小视频来作为自学续篇,再接着以选择、判断题来作为测验,来考察學生掌握程度;另外,开设小考题库将不断完善更新,可设置多次随机重复训练,强化记忆,适当增加解析让同学深刻理解;还有,可借助在线平台采用探讨式教学,大学生随时随地可进行需求性研究和探讨学习。教师可根据其积极性、参与主动性、观点的准确性,角度的多样化,理解的深刻性等方面予以评价并给出教学评价成绩。
(二)为大学生法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多载体
慕课在法学基础课程教学应用中教学理念中变革,实现一定程度上的自主学习,培养其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训练其协作互助能力。同时利用课后教学还可以减少课时的占用。慕课教学过程可采用两到三种展示教学,例如视频教学、文本展示、案例分析等。慕课可设置模拟法庭、对抗庭审等专栏,掌握基本法律实务技能,在慕课网络上实现课程实践,慕课技术可将其设置留言探讨,留给实践者一些经验,但也要经过精炼筛选,避免被错误性的观点蒙蔽新手,避免留下盲目跟风的误导性留言。同时慕课可以结合国家法律时事,参考国外案例,拓展视野,借鉴前人丰富经验,介绍各种好的资源。激起同学的探究好奇心,突出法学实践教学重点;慕课还可设置动画情境探究平台,即制作动画情境动态案例,让同学自己作为第三方位置独立思考,并可和众多人谈论研究,培养同学们在情境中具有代人感,思考独立性和合作精神。慕课通过结合传统讲授教学法,利用课外时间综合运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头脑风暴法等法学实践教学方法,更好地培养的学生的法律实践技能。经过反复的实践、总结、改进,总会不断完善慕课的系统教育,在教育界中迈进一大步[3]。
(三)通过慕课教学模式降低师资水平不同造成的大学生法律素质教学效果不统一的影响
Abstract: The build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teaching qualification goal in colleges PE education can make students form good learning habit, positive thinking quality, and healthy emotion and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students' quality.
关键词: 普通高校;教学;目标;实施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eaching;goals;implementation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4-0220-02
0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到来,社会信息量的日益增大,现代教育思想也随之迅猛发展,教学手段日趋现代化,陈旧的体育教学观念和教学形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化教育的要求,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体育教学效率的提高,致使“素质教育”的思想难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得到真正落实。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21世纪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们交往和合作的领域将更加广泛,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已从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结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未来一代人才的决策力、竞争力、应变力及生活情趣、生活质量。因此,注重体育课堂教学素质化的实践与研究,有利于促进跨世纪一代人才整体素质的提高。
1体育课堂教学素质化目标的构建与基本特征
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把传统体育转向终身体育的素质教育轨道,我们优化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为切入点,就学校体育中如何更好地贯彻实施素质教育进入较为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探索、设计并实践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学策略,有计划、有目的地发掘学科知识的文化价值和教学价值,并对课堂教学各环节进行最优化设计,使学生主主体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的思给品质、健康的思想情感,促使全体学生素质全面提高,个性健康发展,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是体育课堂教学素质化实践与研究构建的理论依据,在实践运作过程中反映出如下基本特征。
1.1 目标的整体性素质教育把人的发展视为整体性,它不仅关注到了一些外显性比较强的素质,而且关注到了很难测查评估的内隐性的心理素质。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发展学生的具性,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让学生在大量的体育活动中,把知识的学习、技术的掌握、技能的形成与意识品质的培养、心理需求的满足、情感的体验相协调。
1.2 活动的主体性素质教育要求求教师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设计和组织体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有较大的选择权;其次,要正确处理好体育活动中的师生关系。一是要强调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主,教师的指导为辅;二是在人格建立一种相互尊重、民主平等、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打破被动的教学格局,让学生学会互相评价和鼓励、互教互学、创设既有竞争又有协同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体验到集体中人际关系和谐的满足与温暖。
2体育课堂教育素质的实施途径与措施
2.1 巧妙导课,使学生想学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上课伊始,学生往往还未进入“学习状态”,教师要精心设计引言,要有“缠”住学生的魅力,进而产生“非听不能”、“非做不罢”的动感。设计优化的导人环节,能立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体育教学中导人的方法很多,有运动式、示范式、逆反式、趣味式等。如本堂课是讲中长跑的途中跑技术,教师只要安排一个“自由跑”(变速路、追赶跑),让学生先跑个够,达到相应量后,再从“跑”切入本课要点,层层深入进行讲解。当五彩缤纷的毽子出现在操场时,学生们顿时欢呼雀跃,当每人拥有一个漂亮的毽子时,活动场面是那么的令人惊喜。巧设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是课堂教学成功的第一步。
2.2 优选教法,使学生会学“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是教学策略的生动体现。但因班级人数多,学生差异性大,再加上场地器材有限,教学中既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在课堂教学中要处好这两者关系,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针对以上现象,优选教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2.2.1 分组教学法按学生基本身体素质、技能水平混合分组,以好带差,全面提高。其目的:充分发挥体育骨干的小教师作用,困难生能得到更多帮助和指导。通过练习密度的调控,避免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在分组教学中倡导人与人之间频繁交往对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主要实施途径与操作要点:一是以点带面,由小组长具体实施小组练习计划(练习次数、练习时间等)。二是模仿练习:由小组长做示范动作,要求困难生跟着反复练习。三是督促学习:小组长对困难生的帮助要耐心,尽量做到低起点、小步子、严要求。最后反馈信息:小组长向教师反馈困难生的练习情况,以便教师做强化性辅导。
2.2.2 发现式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是以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为目标,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以结构化教材为内容,以再发现为学习方法的一种教学过程。如在短跑教学中,先对学生进行速度跑的教学诊断,然后几学生提出影响跑的速度因素在哪些?有的学生回答:“步长”。教师请这位学生用加大步长的方法试一次,其运动成绩不如教学诊断成绩。又有学生答道:“步频更重要”。教师就请这位同学来试一试,其运动成绩也不如教学诊断成绩。最后教师正确示范,请同学们在加快步频的同时适当加大步长,经尝试,学生的成绩比以前有进步了。通过现场讨论、分析使学生主动参与,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2.3 分层教学法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确定教学目标,采取“分层施教、异步达标”,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的成功的喜悦,激发内部的学习动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如:教授女子篮球罚球投篮时,可以上学生站近一些,提够命中率,让学生在练习中能充分表现自己,评价自己。对一些胆怯、自卑感较强的学生,则应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教师要多用激励语言,多进行技术指导,帮助他们取得成功。
2.3 培养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兴趣呢?如何判断每一节课教受学生的喜爱呢?由于体育教学中并存着“明白道理、掌握技能和愉悦身心”的作用和目标,教师必须重视“懂、会、乐”这三个要素。只注重“懂”的教学,是“光说不练”。只注重“会”的教学,容易产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利于学生体育实践能力的形成。而只重视上面两者不重视“乐”的教学,也会导致学生内在动力的不足和感情的失落,使体育课失去原有的意义和魅力。
参考文献:
[1]巨瑛梅,刘旭东编著.当代国外教学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沈玉顺主编.现代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