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个人提升教学科研能力

个人提升教学科研能力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个人提升教学科研能力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个人提升教学科研能力

个人提升教学科研能力范文第1篇

关键词:提高 培训教师 教学科研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6(c)-0176-01

提高培训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是培训机构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提高培训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应努力解决好以下三方面问题。

1 注重发挥培训教师的个人因素

1.1 提升培训教师专业知识能力

这是对培训教师自身素质的基本要求。作为一名培训教师,一定要有培训所需求的某个知识架构,这种知识架构是多方面的,要不断深化提高。只有这样,才可以从一点入手,进行课题开发和科学研究,然后不断延伸,形成自己的学科专长,进而成为本领域专家。所以,大力提升专业知识能力是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首要任务。

1.2 加强培训课题的探索与开发

1.2.1 善于借鉴成功经验

对于初涉培训事业的教师来讲,善于借鉴是一个捷径。要多听成熟教师的课,可以先行模仿,使自己快速进入角色。但是,模仿之后需要有提升和超越,形成独特自我。就如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就是从模仿崔颢的《黄鹤楼》开始,不断超越。作为培训教师来讲,需要有这种超越的能力。

1.2.2 重视受训方的课题需求

作为培训教师,要高度重视受训方提出的课题,全力开发出来。因为受训方所提出的,是实际工作中的需求,虽然说培训教师在开发过程中会辛苦一些,但课题一旦开发出来,它所具有的潜力、为我们所带来的效益,将远远超过自己闭门造车所开发出来的课题。

1.2.3 勤于更新课题

对于已经成熟的课题,教师上课的压力会减小。但是,要看到事物的两面性:如果成熟的课题没有新意、不能与时俱进,就会降低课题的质量,没有市场。要保持课题的生命力,就要做到常讲常新。作为培训教师,要常常更新自己课题的内容。

1.3 通过不断学习提高教学科研能力

一个人的知识储备,既非与生俱来的,也难一劳永逸。培训教师的知识技能,要在不断地积累中提高。当今社会发展之迅猛,知识更新速度之快,让人绝难预料。站稳培训讲台,就需不断丰富、充实自己。学习方式很多,可以到高校进修、可以到机关调研、还可以与参训学员交流,这都可以快速提高培训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

培训教师还要勤于积累、笔耕不辍。在积累方面要注平日的功夫,日积月累到一定程度可以成为专家;不要怕写文章,如果对自己一些独到的见解听之任之,就会让好的东西付诸东流。另外,勤于动笔,还能够实现教学科研的结合。

2 注重发挥施教机构的组织因素

2.1 形成培养规划,科学定位师资

作为施教机构,要把几年来教师工作情况进行定量分析,根据培训教师特点进行科学定位,进行双向选择,使师资力量形成最佳组合,做到人尽其才。

2.2 根据事业发展,构建学科体系

培训教学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在教学方面,构建合理的学科体系是至关重要的。建立学科体系,需要案头分析与实地调研相结合,让学科体系既符合逻辑关系,又满足实际需要。这项工作不是某个教师的任务,需要施教机构组织,发挥培训教师的聪明才智,构建最好的学科体系。在此基础上,将课题与培训教师相对应。

2.3 推动教研开展,活跃学术气氛

在培训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还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如灌输式太多,参与式太少;结论型太多,问题型太少;封闭式太多,发散式太少;继承式太多,创新式太少;求同性太多,求异性太少;从师型太多,自主型太少等等。

这些对于培训教学效果提高和精品课程的打造都形成了阻碍。推动教研活动,应注重以下几方面。

(1)推动基层教研活动。基层教研指的是教研室内部教研活动。教研室内部应当经常探讨与教学相关问题:比如学术、教法、课堂应对等。

(2)培训教师之间的互听互评。培训教师之间要经常互听互评课程,尤其涉及新开课题,应当要求老师在自己准备较充分的情况下,在部门内部进行试讲。这是用集体智慧武装一个人,同时对参评的人来讲,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3)定期举办教学科研研讨会。作为施教机构,要有组织地让老师把自己一段时间内的教学、科研心得集中交流,较大规模的教学科研研讨会,会促进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提高。

(4)形成“三管”齐下,助推教师成长。这里的“三管”指的是教学、科研、学习三方面工作。我们需要“教学出题目,科研作文章,成果进课堂”。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名师不仅要讲课精彩,更要有著作,有论文,这样才会底蕴深厚,收放自如。学习包括学习和调研。学习调研的机会应由施教机构提供,利用、把握机会要看培训教师个人的能力。教师在学习中不但可以学有所获,而且还能建立广泛人脉,为以后的提高积累丰富的资源。

3 努力促进教学科研一体化

3.1 科研语言转化为教学语言的能力

科研成果要转化成教学内容,需要实现语言的转化。施教机构教师需要思考教学和科研成果语言相互转化问题。科研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说到底就是把书面语言、规范语言转化成口头语言的问题。这需要增加语言的鲜活性、感染力和艺术渗透力。简单讲,就是把高深的道理简单化、通俗化,让学员一听就明白。

3.2 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的能力

要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还需要用科研作支撑。因为课堂教学必须要有自己的观点,这就需要有自己的研究。对某一事物的认识,学界往往会有不同的观点,要正确辨识,离不开深入研究。在培训课堂里,存在这样的情形,有的老师科研能力不强,但课好讲得好听、学员听得也轻松,甚至课堂里还能不断引发学员的笑声。表面看起来,这课讲得很成功,但事后却不能引发学员的回味和思考。这是因为培训教师缺乏研究,课讲得没深度,这样的课不能算作成功。现在的多媒体让一些教师把课件做得非常好看,课堂语言还非常具有感染力,但内容非常贫乏,学员听后哈哈一笑,收获不大。所以,培训教师要把课讲好,课堂语言艺术只是一个方面,背后的科学研究才是真正的功夫。

3.3 教学创新转化为科研成果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的思想火花和亮点要变成科研文章,同样也需要转化。培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会产生灵感,转化为科研成果不能用教学语言、口头语言,这不符合科研文章写作的规范。科研文章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系统,离开了这个语言系统,就不能成为科研文章。这就需要教师要用书面规范语言将它表达出来,形成科研成果。

个人提升教学科研能力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大数据;教学科研;知识服务;知识服务策略

[中图分类号] G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5)05-78-2

Research of Knowledge Service Strategy for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Yuan Fang

(Zhong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engzhou Henan,450007)

Abstract:Firstly ,the paper introduced the definition of knowledge service, and then analyzed the knowledge services modes in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 universities. And last, the author provided knowledge services strategie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level of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finally achieve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library at a new age based on the practice and the situation of university.

Key Words:big data;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knowledge service; knowledge service policy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海量信息涌聚于高校师生眼前,在师生惊喜信息资源极易获取的同时,又困惑于“需求知识枯竭”,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在个性化服务需求的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要适时转变服务观念,采取灵活的服务方式、先进的服务手段,紧跟教学科研的步伐,尝试开展以帮助教师解决教学科研难题为目的的知识服务。

1 知识服务概述

关于什么是知识服务(Knowledge Services),目前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百度百科中知识服务是指从各种显性和隐性知识资源中按照人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提炼知识,并用来解决用户问题的高级阶段的信息服务过程[1]。李明理在《从知识管理到知识服务:学术信息数据库的发展转型》中指出知识服务是指从各种知识资源中按照人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提炼知识,并用来解决用户问题的高级阶段的信息服务过程[2]。傅云霞在《参考咨询服务走向知识服务的实践与思考》提出知识服务是为读者目标驱动的加工型方案提供服务,它重视读者问题和问题环境的解决,是关心并致力于帮助读者找到或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更加强调利用自身具备的信息、知识和综合能力优势,对现有的文献进行二次加工,形成较为独特的,具有创新的性质,也具有独特附加价值且符合最终用户需求的信息再加工产品[3]。本文在总结多个知识服务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知识服务的整个过程可以概括为:知识搜集、知识整理和知识提供。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则是图书馆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将所需的知识进行搜索、整理、归纳,然后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为其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的知识产品的服务。

2 教学科研过程中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4]

2.1 专业化知识服务模式

这种模式是图书馆根据院校专业设置情况配备相应的学科馆员,学科馆员不仅要具备图书馆专业能力,也要掌握相应学科的知识。这种模式是学科馆员按照专业领域来组织图书馆的信息和知识,从而为相应专业的院系老师提供所需的信息和知识的服务模式。

2.2 个性化知识服务模式

现代图书馆现在倡导的是“以人为本”的服务,在知识服务过程中,面向用户的个性化服务模式是指根据不同用户个体的需要,图书馆员需要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和自身的专业知识,针对性地为用户提供所需的知识的服务模式。

2.3 团队化知识服务模式

高校图书馆根据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性质,提出了针对教学团队或者科研团队在知识服务方面的需求服务模式。这种服务模式集合众人智慧,依靠多方面专业图书馆员的知识,形成服务化的团队,跟进相应的教学团队或科研团队,从而持续性的为其提供图书馆的知识服务。

3 高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策略

3.1 明确知识服务的内容和要求

图书馆要想开展知识服务,必须首先明确开展知识服务的相关要求和具体内容,了解图书馆所服务用户的知识需求特点,以此确定开展知识服务的内容和方向。结合学院实际,考虑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及教师的不同用户的知识需要,通过问卷调查、学科服务等给不同用户提供针对性地知识服务。

3.2 将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整合转化为知识资源

图书馆是个信息资源汇集地,但是,要做好知识服务的前提就是把众多的资源进行整合。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推动下,图书馆界可以借助CALIS服务平台,利用CALIS推出的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来弥补自身资源不足的问题。同时还要注意对互联网开放信息资源的挖掘和利用,进一步扩大图书馆资源总量。知识服务的提出,可以利用好这些整合资源,将整合的资源根据用户需要进行知识提取,针对性地给用户提供他们最需要的知识资源。

3.3 加大宣传力度,让用户明确知识服务的优势

信息资源是图书馆的客观优势,用户则可被称为图书馆的主观驱动力。一个图书馆发展的好坏更多的是在于用户服务满意度上。图书馆要想成功地开展好知识服务,需要通过各种渠道让图书馆的用户了解知识服务的优势所在,并在宣传方面投入精力,通过实地宣传和网络宣传向用户介绍知识服务的功用,从而让用户主动使用图书馆的知识服务。

3.4 提供个性化的知识服务

俗话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开展知识服务的过程中,要根据用户需求,做到“以用户为中心”,从用户需求出发,依托不同院系学科需求,对知识服务的内容进行个性化设置,真正让读者感受到所接受的服务是专业化、个性化、人性化的。通过个性化知识服务的开展,进一步提高图书馆的用户服务满意度。

3.5 加强馆员自身学习,适应知识服务的需要

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提供者归根到底还是图书馆员,因此,知识服务开展的好坏也直接取决于馆员素质的高低。馆员在提供服务的同时要加强自身学习,不仅要学习图书馆的专业知识,同时需要学好服务对象的学科知识,使图书馆的知识服务能够更上一层楼。此外,在提升馆员能力与素质方面,图书馆领导要积极地组织馆员外出培训学习,一方面可以了解知识服务的前沿动向,另一方面也可以吸收其他院校的长处,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知识服务水平。

3.6 构建知识服务库,推动知识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图书馆提供知识服务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在给用户提供知识服务的同时,最好将所做的服务记录下来,存到知识库中。通过知识服务库,馆员之间可以相互学习,不同馆员之间的隐性知识(某一学科知识点、服务方法、服务技巧等)就得到了交流,可以提升图书馆整个知识服务团队的服务能力。

4 结语

在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一系列新技术的推动下,高校图书馆必须抓住机遇,提升自身服务与时俱进。通过知识服务的开展,既能解决教师特定的知识需求,协助教师知识应用与创新,又能发挥学科馆员独特的知识服务能力,创造增值价值的知识产品,进一步服务于院校师生的教学科研工作,从而推动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 http:///view/1878908.ht[EB/OL].2015-4-

22.

[2] 李明理.从知识管理到知识服务:学术信息数据库的发展转型[J].情报资料工作,2014(2):67-70.

个人提升教学科研能力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多媒体科研创新教学团队团队建设

[作者简介]姚红玲(1979- ),女,河北石家庄人,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张玉伟(1981- ),女,河北石家庄人,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河北石家庄050035)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5-0077-02

教学科研创新团队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核心力量。高职院校要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建立教学科研创新团队为重点,建设一支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强、结构合理的团队,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质量、科学研究、创新教育、社会服务等方面突出专业建设特色,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一、团队组成的基本条件

团队是由相互合作且具有一定技能的个人组成的群体。团队成员有个人目标,且个人目标和集体目标一致。不同的组织,表现不同的形式和特征。高职院校要建立一支教学科研创新团队,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团队构建。以专业为单位,“校企合作”共建双轨制团队,成员包括学校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其中,专任教师由多年从事一线教学、具有高校教师职称并具有专业中级以上职称的“双师型”教师担任;兼职教师由具有相关行业的中级以上职称、多年从事企业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担任。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专业技术职称结构,知识结构、年龄分布合理,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成员数量的1/3以上,能有效指导和提升中青年教师的教学素养和业务水平。

2.团队带头人。应具备高级职称,长期在教学一线授课,系统讲授两门以上的专业课程;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独特的学术思想和创新的精神;掌握学术发展前景、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进展动态;建有有效的团队管理机制,结合社会资源,在团队中形成凝聚力和创造力;以“校企嵌入式合作”思想指导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制定切合实际的团队建设长期规划。

3.教学改革。通过校企合作,将经济、社会发展融入教学,及时将先进的技术知识引入课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注重实践实训教学,启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素质;重视教学课题研究,深度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多次主持或参加市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教改成果应用范围广泛、实效性强,对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4.人才培养。团队作为校企嵌入式合作的桥梁,引进企业项目和典型工作任务,采用真实或模拟的工作环境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岗位专用能力;引入企业文化,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行业通用能力。毕业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品德修养、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能为当地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

5.科学研究。团队坚持以科研促发展的方针,具有科研服务意识和较高的科学研究水平;获得多项市级以上科研课题或科研成果奖、自然科学奖、或社会科学奖等,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多篇具有学术价值的科研论文。

6.协作创新能力。团队具有有效的团队协作机制,以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为主导,以注重解决社会需求、企业技术难题为导向,具有独立创新的研究方向和思路,形成互相协作、开放创新的学术氛围。

7.课程建设。重视专业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课程建设体现现代高职教育思想,教学效果较好;建有市级以上精品资源开放课程,有配套课程教材建设和教材开发,教材资源丰富;课程编写以校企合作为指导思想,采取“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的模式,学生学习反响较好。

8.社会服务。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教师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能力,依托师资力量和技术优势,开展职业技能鉴定、职业岗位培训、提供技术支持等社会服务活动,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或利用科研成果和发明专利产生较大的经济或社会效益。

二、多媒体专业教学科研创新团队的创建

团队以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建设为依托,以教学科研创新为重点,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多媒体人才和服务于区域经济为主线,组建了教学科研团队。团队中由带头人总领专业建设的整体规划、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科研项目、培养教师、团队发展等工作;多名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主要承担专业课的教学任务,参与科研项目,培养青年教师,建设专业工作室;青年教师在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带领下,积极参与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科研活动、实践教学,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此外,团队中配备了3名行业企业专家,用于承担本专业的实习和实践课程教学任务,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指导本专业实践教学与实训室、实训基地建设,负责学生实践与工作能力的培养,解决教学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综合实践、顶岗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实现校企嵌入式合作。

三、团队建设指导思想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的目标是培养适应多媒体设计与制作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审美修养,熟悉网站制作流程,具备媒体采集与制作、网站设计、制作与维护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以网站设计与制作为核心能力,具有音视频编辑与制作、网络动画制作、手机网页制作等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多媒体制作专门人才。本团队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紧紧围绕多媒体行业的发展,树立“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意识,以先进高职教育理念和学院办学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多媒体专业建设为中心,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以精品开放课程和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为突破口,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方面发挥教学科研创新团队的优势与作用。

四、团队建设举措

要建设一支整体素质高、结构合理、业务过硬、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较强的“双师”型教学科研创新团队,满足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需求,根据岗位标准和课程标准要求确保教师发挥所长,保证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主要建设举措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对专任教师来说,采取“以老带新,老教师传帮带”的传统方式,在教师中提倡“自我登山”计划,让青年教师具备自我提升的意识。制定督导听课制度、教研室听课计划,保障每名青年教师每学期被听课不少于10课时,每周安排半天的教研活动,实现教学经验的交流、沟通、共享。每学期由团队带头人针对专业开展专业设计,骨干教师针对课程开展课程设计,青年教师针对教学单元开展单元设计。企业兼职教师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但教学水平有待提高,因此,团队应重点对兼职教师开展教学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2.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多媒体专业采用校企合作共建的方式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有多家校内外实习基地,锻炼和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实践技能。鼓励青年教师进行企业实践,每五年有两年时间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其中半年时间为专职实习,用于积累行业企业一线的实际工作经验。同时,安排教师定期深入校内外实习基地,指导学生的顶岗实习,进行辅导答疑和专业工作室建设。鼓励教师取得专业高级职业职称资格证书,副高级以上职称人才要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加入市以上行业(企业)协会。提高专业技能,增加企业对教师实践能力的评价内容。此外,团队通过“以赛促技”的形式,安排教师个人或带领学生团队参加国家、省级比赛。

3.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建设。团队以校企嵌入式合作为基础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与多家企业深度合作,聘请在平面设计、网站开发等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家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参与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和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团队将企业的岗位标准、工作过程、工作内容转化为课程标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将企业的评价和管理应用于学生的考核和管理,使校企合作与学生的专业培养相结合。

4.优化兼职教师结构。团队继续加大企业兼职教师比例,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技术能手担任兼职教师。兼职教师的行业企业工作年限至少为5年、具有中级以上的职业资格或能力水平。要发挥兼职教师特长,形成实践、实训、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技能课程由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实现校企合作共建团队模式。

5.提升团队的科研水平。团队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去外地学习先进技术,进修学历、学位。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编写校企合作开发的校本教材,丰富网络教学资源,提升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运用于教学,培养教师创新教育的能力。组织教师申报各种科学研究课题,承担科研项目课题,论著,提升团队教师的科研能力,申请并完成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通过教师进修、项目带动、经验交流等方式,提高团队的科研学术水平。

6.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发挥团队成员的专业特长和技术优势,借助校企共建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社会开展专业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培训、技能鉴定与考核、技术支持、项目制作等社会服务,提高技术服务层次和深度。分别安排团队成员作为企业技术特派员到企业进行技术指导,范围涉及影视制作、动漫、网站制作等企业,把先进的多媒体制作技术带到企业中,扩大团队的辐射范围,提高团队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

7.保障条件。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制定了高端人才引进机制和青年培养计划,鼓励青年教师进修。在职称评定、岗位聘任方面,向教学团队成员倾斜,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此外,学院制定了《教师职称申报及考核办法》《教师职称分级聘任办法》《骨干教师管理办法》《专业带头人管理办法》《外聘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科研管理办法》《教师校外实习实践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为教学团队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根据团队的建设需要,为教学团队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和充足的精力投入教育教学改革中。

本团队将继续以多媒体专业建设为重点,以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科研课题、技术服务为主要抓手,加大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力度;与行业和企业进行嵌入式合作,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聘请行业专家和企业技术能手加入团队,进一步优化团队专兼比例结构;选送中青年教师到高等学府、科研机构进修以提高科研学术水平,到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学习职业教育经验,到企业一线进行顶岗实习,增强专业技术实践经验;加强教学团队的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团队建设成果凝练与积淀,促进团队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秀锦.关于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变革[J].职教论坛,2009(5).

[2]黄政艳.高职院校跨专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现状与思考[J].创新,2011(7).

[3]蒋满秀.科研创新团队的相关理论研究[J].湖南农机,2010(11).

[4]李佩禹,丁小丽.高职院校高水平教学和科研创新团队的构建研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

[5]王宝阔,刘加钊.“航海学”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实践[J].航海教育研究,2010(6).

个人提升教学科研能力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 组织绩效 实际影响

就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而言,绝大部分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并没有提升学校未来发展的战略地位,它的工作重心主要在于学校的人事管理层面,工作内容相对比较琐碎。而导致这样的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少,有高校体制与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认知,还有很多其他问题。所以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认知的片面性,便制约了人力资源管理对于组织绩效的提高。

一、高校组织绩效的评价标准构建原则

1.突出着重点。要正确评价高校组织绩效,则需深入分析多个评价标准。但与此同时,列举几个,逐个分析评价指标的行为又多有不妥。因此就需要突出评价指标中的要点。而那些可能重要却又受到研究水平和研究能力限制的则需要舍弃。

2.评价指标所具备的独立性。它是指评价指标间的需要做适当渗透和联系,且要保证各评价指标间的不能是附属关系或是重叠关系,在评价指标之前要保持相对独立。

3.评价指标所具备的可操作性。评价体系构建是为了对使用其高校组织绩效工作的实际情况做正确评价。所以评价指标要具备一些可操作性,太过复杂,则会导致评价结果存不准确情况。

4.综合评价的指标。建立评价指标要有对高校组织做反馈,尽量避免评价结果有错误抑或是误差的情况出现,致使评价结果与预期结果有较大差距。

5.评价动态性的指标。高校组织一直以来都是在不断改进与发展的,因此在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要以高校系统的变化为标准完善更新。这一阶段,我国的高校组织的形式都比较复杂,一定要具有可调整性的绩效评价的系统,这样的评价指标才会更具针对性,其评价结果需要具有可信性。

二、建立高校组织绩效指标评价体系

1.财务绩效的指标。财务绩效的指标包括:(1)年度的实际总支出与实际总收入的比。这个指标是为了对高校的年度收支比进行评价衡量,反映学校的年度经费结余或是赤字情况。(2)财政拨款的收入增长率。是指当年学校财政拨款收入与上年度该项收入的差,与上年度学校财政拨款收入的比。主要是衡量政府对学校支持的程度,呈正比关系。所以,如果这个比率越大,那么政府对它的支持力度就越大,其财务状况就更稳定。(3)自筹经费的年增长率,是指当年学校的自筹经费收入与上一年度的差值和与学校上年度自筹经费收入的比例值。

2.社会满意度。可以从下面三个指标衡量学校组织的社会满意度,通过毕业生的就业变化率与新生的录取分数变化率及在校生对学校的满意度。通过三项指标,能够衡量出高校的教学质量是否相对较高,是否做到了因材施教,是否挖掘到学生潜能,是否最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如果都做到了,那么学生对学校的整体满意度也会提高,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也会更加努力,那么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肯定是社会最渴求的人才,也会带来高就业率,更会进一步让学校的声誉变得更好。

3.科教绩效。大多高校组织内部最主要业务流程是利用科研活动、教学活动和一些社会服务。高校组织管理的过程中,管理效率对教学的科研绩效具有决定性作用。但是教科绩效会直接影响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还有科研水平的质量。因此,设计这个维度的指标主要包括:师生比、科研经费增长率、精品课程数量和管理效率这几方面。

4.教职员工的满意度。高校组织有两大特殊性:一是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最终的产品,都是一群有思想、有血有肉的人,换句话说,是一个有思想的芦苇。因此,制定不出相对统一的、可测量的评价产品质量的标准。二是在产品被生产时,生产者的工作状态有流程化的衡量不能考验出教师的投入程度。因此,高校要从基于以人为本的角度,努力营造一种对教、学有利的环境与氛围,如果教职工都满意所工作的环境,则会更加自愿寻求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的方法和措施。

三、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利用抽样调查不同性质的高校,从管理角度,将上述评价的各项指标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量表项目,深入探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于组织绩效的影响。

1.高校的人力资源的管理实践体系,组织绩效会受其中某些因素影响,比如不恰当的激励机制,则对社会的满意度产生负面影响。学校过度重视科研,教学活动就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忽略;教学科研的激励机制得不到平衡,那么老师们会把精力投入到科研方面,则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如果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能得到提高或者是下降,则其最后对高校的负面影响将非常大。还有激励机制对教学科研与财务都有明显的正向作用,所以要采取相应激励机制,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才能够优化教学科研和财务绩效。

2.员工选拔与配置对教学科研绩效还有财务绩效所产生的影响并不是起决定性作用,而且对社会满意度及员工的满意度会有正面影响。一定程度上说,人的发展是通过组织所创造的环境决定的,高校想要营造出“做多做少一样拿工资”的教学氛围,不提出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那么再优秀的人才,他的工作热情也会因为教学混乱的影响而减弱。所以,激励机制是教学科研绩效和财务绩效的中间变量,人才选要运用合理的激励机制挖掘其最大潜能,将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都提高。

个人提升教学科研能力范文第5篇

一,自我分析

本人进入此校已有六年多的时间,在这六年多的时间里,我收获很多.学校的大力发展与改革,给了我们年轻教师很多机会与发展空间,使我积累了一些个人教学经验.

我能热爱教育事业,工作认真踏实,但是在专业素养和专业知识上有许多不足,尤其缺乏对学生心理状态,特征的认识和研究.乐于从事教学科研,但往往停留在感性经验的层面,缺乏耐力.

二,个人三年发展规划

第一年(2011年)

1,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素质.

2,教学常规与教学科研一起发展,往科研型教师方向发展.

3,加强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课堂实践能力,一学年开设1-2堂研究课.

4,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本科函授的进修,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

第二年(2011年)

1,巧练课堂教学基本功,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稳步地向前发展.

2,申报科研型教师,努力成为科研型教师.

3,继续加强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课堂实践能力.

4,争取今年本科毕业,取得本科文凭.积极参加继续教育.

第三年(2011)年

1,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学生形成乐学,善学的局面.

2,继续加强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课堂实践能力,提升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更新知识结构.

3,加大课堂改革力度,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探索适合新时期的教学模式.

4,认真研究,实践教研组工作的经验和规律,在学校领导和教导处的具体指导下,力争摸索出一套适合我校的数学教研组的发展之路.

具体措施: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2,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想,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4,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

5,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6,一步学习数学学科专业理论知识,提升自我的专业水平和处理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