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艺术素养心得

艺术素养心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艺术素养心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艺术素养心得

艺术素养心得范文第1篇

 

关键词: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教学 培养能力

当今社会是科技社会、信息社会,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所需信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正在通过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因此,作为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应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懂得如何获取、筛选和利用信息,同时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也是在现代社会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 

一、有关理解信息素养的含义 

信息素养一词最早在美国提出,目前对信息素养的定义比较多,美国图书馆协会认为:信息素养是人们知道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找到、评价及有效的利用信息的能力。可以说信息素养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种技能。说信息素养是一门艺术因为它包括了社会﹑哲学﹑文化等内容;说信息素养是一种技术因为他包括了各种有效的使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技能。信息素养由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部分构成。此外,还有很多专家从教育技术学和心理学等角度给信息素养下定义。 

二、提高教育者自身的素养,重视信息素养的全面培养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边缘学科,长时间以来不被信息技术老师重视,由于既没有考试的压力也没有学校的检测评估,因此信息技术老师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并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规范的教学活动,极大多数的信息技术老师都是应付了事,从而造成了学生不重视信息技术的局面。所以说信息技术老师作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体是影响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信息技术老师对待信息技术的态度就是学生对待信息技术课堂的态度。假如一个信息技术教师不能不断地及时的更新新的信息技术知识,那么就会影响教学质量,也会影响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正所谓身教胜于言传,教师一定要为学生做出一个好的榜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因此,教师是一切教育思想和信息技术产生实际效能的重要因素。基于这些因素,新课改实施以来我国对信息技术教学的要求不断提高,对教师自身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一名教师要跟紧时代的步伐,主动提高自身素养,不断进步。 

三、立足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努力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利用,传统的图书资料利用方法已经难以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求,更是远远不能满足课堂教学的要求。在信息课堂上要以强烈的信息意识引导学生产生强烈的发现欲和浓厚的的学习兴趣,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即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要采用多种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把它们综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信息素养的重要。

首先,在课堂中要善于创新,善于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和一些落后的观念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代的课堂教学。因此,在教学课堂上我们要添加具有时代象征意义的元素。例如,在讲课时可以让学生实践操作,还可以组织各种活动展示同学们自己收集到的各种信息,进行比赛,使学生们感受到信息带给我们的乐趣。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信息能力的舞台,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其次,信息技术教育要与其他的教学活动紧密结合,将信息素养的培养迁移到其他方面的教学活动,以便于更好地培养信息素养。最后,信息技术教学要充分发挥其功能,将信息素养灵活应用于生活实践。学校之所以开设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一方面是为了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另一方面也是顺应了时展的要求。 

四、丰富课外实践活动,应用感知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再好的理论技能如果不能合理恰当的应用于生活实践,那么它都只是一纸空文,是没用的“废品”。因此,要把信息素养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这就需要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在各个领域中应用信息素养,锻炼学生应用信息素养的能力。在一些实践中也可以有意识的使学生认识到信息素养的重要性。例如,现在普及的互联网,可以从互联网的功能以及给人们带来的效益方面入手,让学生感受到互联网的重要性。还有一些高科技产品带给我们的便捷,例如,电话的发明,试想如果没有电话我们又会是什么样子。此外,还可以举办一些竞技类的比赛,自己动手发明创造。这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还可陶冶情操,锻炼实践能力及探究能力,更好的感知信息素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结: 

信息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信息素养的培养需要长久坚持。要在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尤其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更要利用各种方法,各种

资源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渗透信息素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信息素养的应用能力。这是当代社会对我们的要求,也是生存的基础之一。 

 

参考文献: 

[1] 刘向永.董玉琦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评析与应用策略[j]. 

[2] 朱玺.信息素养概念比较及培养[j]. 

艺术素养心得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艺术素养;教育;创新;实践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上对于人才素质的需求越来越高,这不仅是为了实现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更是为了适应国家之间的激烈竞争,要想使国家的综合国力得到提升,就需要从人力资源方面着手,不断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使其能够成为国家竞争方面的新的力量,为国家的不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在人才培养中,艺术素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高校教学中,音乐教学作为艺术教育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起着决定性作用。鉴于这一点,高校方面必须重视音乐教育,在实际的教学中,要不断关注学生在音乐理论方面素养的提升,这样才能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才。

一、提升大学生艺术素质的重要性

在高校M行艺术素养教育的意义有以下几点:第一,能够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的思想境界能够得到相应的提升,有助于促进其各个方面的发展;第二,在高校中进行艺术素质的教育能够推动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使其审美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并且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第三,在高校中进行艺术素养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要求。在实际的艺术素养培训工作的开展中,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这样就使学生在提高艺术修养的同时,保证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最终使综合实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艺术教育和音乐基础理论之间的关系

音乐基础理论作为艺术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艺术素质方面的提高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那么,这两者之间最本质的关系,就是音乐教育对于艺术素质发展的重要性。首先,在艺术素质教育中,音乐教育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部分。在音乐教育中,主要是以音乐作为载体进行教育活动,这一教育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人们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需要将每个人的艺术能力、反应能力、表演能力、听觉能力、识辨能力等进行开发和提高。相关研究发现,支撑音乐艺术欣赏能力的基础,在其他艺术方面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艺术素养的提升中,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另外,音乐教育不同于其他的艺术教育。虽然在实际的教学中,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是说音乐教育与艺术教育完全相同。在实际的教学中,音乐教育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最突出的一个特点表现在情感体验方面,其他艺术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需要有一定的欣赏能力才能获得,而音乐基础理论中的情感体验相对比较直接,并且对人的心理、情感的冲击力更强。因此,在实际的艺术素养的培养中,应该将音乐基础理论的特点尽可能地最大化,提高学生内心的敏感度,并且不断地完善个人的情感体验机制,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对音乐的审美和体验,从而促进其综合艺术素养的不断提升。

三、艺术素养工作的创新

只有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不断创新,才能使学生的艺术素养得到有效保持和提升,最终达到在高校中开展艺术素养教育的目的。

1.必须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和培养

这一方面的培养,对学生后期的成长、学习、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利用艺术素养教育的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且能够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魅力。

2.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保证其综合素养不断提升的前提下,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明确政治教学的根本导向,这不仅能够使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的意识得到提升,同时还为艺术素养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3.基于艺术创作的需要,在进行艺术素养教育的同时,还应该加强个性品质的培养

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应该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作为重中之重,因为艺术的本源就是创造力,如果缺乏创造力,那么艺术素养的提升就会成为无稽之谈。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不断地培养学生丰富的创造力,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发挥其自身的求知欲和进取精神。这三者结合才能及时地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有效地解决,这样才能促进艺术创作的不断发展。

4.在艺术素养的培养中,应该注重对学生性格的培养,利用艺术素养培养学生的性格

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念和认识,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的形成和提升,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在未来艺术创作的发展。

5.加强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实际的艺术素养的培养中,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并且通过良好的气氛的营造,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使其智慧和创造力在作品中得到充分的展示。

四、高校艺术素养教育的实践

1.高校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高校加强艺术教育的活动中,必须通过专业的艺术教师来实现,因为大学生是具有一定欣赏能力、判断力,并且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和文化的群体。在高校加强艺术素养教育的工作中,必须不断地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保证其能够达到专业的能力和水准,将艺术指导和教学实现同步发展和提升。不仅要具有较强的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以及表现美的能力,同时还应该在道德修养方面有一定的深度,这样才能在实际的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2.构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模式

随着当前教育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教育活动的模式也有了一定的变化。以往的教育中,艺术素质教育活动都是在课堂上进行的,通过课堂教学,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也实现了艺术教育的推广和普及。但是仅仅通过课堂教学,并不能使艺术教育的质量得到保证,因为艺术活动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涉及的实践活动比较少,虽然这种情况下,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也能够使学生的参与度得到提升,达到实现艺术教育的目的。但是这种情况下,实践活动对其教学质量的提高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为了更好地实现学生音乐基础理论艺术素养的提升,在实际的教学中,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同时也要明确实践活动在其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实践活动,通过艺术团体、文艺比赛等形式,营造浓厚的校园艺术气氛,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营造健康的环境。尤其是在当前对艺术素养教育比较重视的院校中,课外的艺术活动已成为高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音乐教育在其中一旦步入正轨,后续的工作就能够得到有序的开展,这种状态能够有效地促进高校学生艺术素养的不断提升。

3.完善高校音乐教育课程

由于高校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离不开音乐基础理论,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实现学生综合艺术素养的提升,应该对音乐基础理论的教育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建设,有效利用学校的相关资源,从而促进音乐教育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高校还应该按照相关的规定,将高校音乐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实现音乐基础理论在艺术素养提升中的促进作用。首先,高校应该在教育的过程中,确保人手一本音乐课本,这是有效地实现音乐教学的前提;其次,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地将课程标准规范化,将音乐基础教育和艺术素养的培养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够对音乐的基础理论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有效地掌握鉴赏音乐的方式,实现自身艺术素养的提高。

4.加强考核力度

在高校艺术素养的培训中,为了使培训效果得到保证,必须在实际的艺术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考核力度,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得到有效的保证和提升。实际的考核中,并不单纯包括笔试,还会通过各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行全面、系统的考核,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将课程尽可能地加入考核的项目中,通过表演等形式,将相关的知识尽可能地融入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对旧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巩固,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而且能够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之后将最终的成绩和课堂中的考核成绩进行组合,形成总成绩。这样就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地参加课外活动,提高学生提升自身艺术素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综上所述,在高校中进行艺术素养工作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同时也能使高校在艺术教学方面的发展水平得到有效的体现。音乐基础理论在高校的艺术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高校在对学生加强艺术素养培养的基础上,必须明确音乐基础理论的决定性作用,重视音乐基础理论的培养,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艺术素养得到保证,最终实现音乐基础理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凌靖波,吴爱邦.论我国高校艺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J].美术学报,2012(4).

[2]赵炀.浅议强化大学生艺术素养的路径[J].陕西教育(高教),2015(11).

[3]胡胜男.艺术素养在高职美术教学中的培养策略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5(9).

艺术素养心得范文第3篇

一、信息素质的内涵

信息素质是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波尔首先提出,其定义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的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技术和技能。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信息素质的界定也不断发生改变。普遍认可的定义是:个体对信息活动的态度以及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评价、创新、传播等方面的能力,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简言之,信息素质就是我们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信息素质是在信息时代的基本生存技能。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就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一般应该从如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1.高度重视,夯实信息素质教育基础;2.明确目标,增强信息素质教育效果;3.突出重点,确定信息素质教育内容;4.分类指导,构建信息素质教育模式;5.相互渗透,加快文化课程教学;6.发挥优势,凸现图书馆教育功能;7.齐抓共管,形成信息素质教育氛围。

高等数学作为其它绝大多数学科专业的基本逻辑工具和语言,在培养学生信息素质上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许多科技领域内,信息的一般表现形式或载体是一系列数据,而且对这些信息数据的获取、分析、加工、评价、创新、传播等处理的基本(甚至是唯一)的工具和方法就是数学或数学模型。

二、信息化是信息素质培养的必要条件

高等数学教学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构成部分。教育信息化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1.信息化教学环境;2.信息化教学资源;3.信息化教学观念;4.信息化教学实践。

教育信息化也就是教学软、硬件系统的信息化。目前大多数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已基本完成。师生在这种信息化环境中自觉不自觉地受到信息化浪潮的冲击。

用“信息时代教育观”考察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最重要区别是:传统教育追求统一和效率的集体教学模式,强调对现有知识的学习,迷信书本和权威,强调循序渐进。这种模式不可避免地会忽视学生的个性,使其潜在能力和创新思维受到一定程度的压抑。信息化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使其潜能得以充分发展。具体到高等数学的教学实践,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所有教师用几乎完全类似的程序讲授完全相同的内容,所有的学生也几乎用完全类似的方法学习完全相同的内容。大概可以归结成如下四步曲:概念—性质(定理等)—计算方法—例题(习题)。在这里教学是共性的,而如何切实指导学生的个性发展,可以说是教师正常教学工作以外的义务,而不是正常教学工作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传统高等数学的教学模式培养的“高材生”一般都是解题“高手”,在如何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却不尽如人意。因此,高等数学教学信息化势在必行。

教育信息化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利用教育信息化,可实现个别教学、小组协作学习、远程实时交互的多媒体教学、在线学习讨论等。使学生从传统教育中过强的共性制约中解放出来,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人兴趣,培养其个性特色;其次,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与个性差异对所学的知识和学习进程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自主选择,也可对某一专题的相关内容通过信息检索、收集和处理,实现问题解决学习和发现学习,有利于丰富知识面,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第三,利用教育信息化提供的网络资源可将抽象的道理形象化,通过鲜明的形象和对比,使学生将高尚的理想内化为自己的言行,直至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具体到高等数学教学工作上,可以运用电子课件,通过动画展现出抽象的高等数学模型,建立典型的例题库、习题库、试卷库、通过网络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解答问题及讨论交流等。运用计算机及网络,可以节约教师的板书时间,以直观生动的图像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通过数学实验和数学建模,将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教育信息化只是提供了信息化社会教育活动的载体或形式,教学方法和内容须与这种形式相适应,培养信息化人才,培养信息化人才首要任务就是培养信息素质。

三、高等数学在培养学生信息素质中的应用

如何在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是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下面通过一些实例来探讨一下高等数学能够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做出的贡献:

1.数据获取。 在高等数学的教学工作中,获取相关数据的方法并不是很多,主要有直接搜索、模拟仿真两种。其它方法涉及其它学科的知识。上述例子说明了使用直接搜索方法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2.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高等数学中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研究对象之一,根据得到的数据特征选择相当的方法进行分析,这里没有必要作更多的说明。

艺术素养心得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学习素养;学习技能;情操品质

“教人求真,学做真人”,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和现实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探知的方法和策略,同时还要强化学生高尚品质和情操的培养。在新课程改革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素养,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职责之一。教师只有将知识教学与情操培养进行有机统一、高度融合,才能实现学与教的和谐发展、持续进步。

一、初中生良好数学学习素养树立的教学意义

(一)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显著增强。学生是课堂教学之中的“主人”,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对象。学生主体需要将自己置身到课堂教学全局之中,才能达到教学合一目标。这就决定了学生必须将学习活动当作应尽职责、履职尽责。初中生积极向上学习素养的有效培养,能够促使自身把学习教材内容、解决数学问题、参与教学活动作为份内之事和根本要求,主动配合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深入研究分析,从而展现出课 堂“主人翁”的地位和特性。

(二)学生的“求知欲”潜能显著增强。学习的道路不是平坦的,而是曲折的、坎坷的,需要克服一个个艰难险阻,这就需要学生保持知难而上、 克难求进的学习精神和坚定信念。初中生良好数学学习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学生主体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面对学习上的困难,内心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情感,迎着问题勇敢前行、迎着挑战直接面对,视困难为挑战、视压力为动力,主动地想办法,找方法,解决好遇到的难题,从而实现学习效能的显著提升。

(三)学生的“进取感”意志显著增强。在良好数学学习素养体系构建中,进取争先意识是其重要的一个方面。初中生进取争先意识的有效树立,能够触动初中生保持强烈的学习情感,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深入地思考研究分析问题,对教师部署的任务和要求,积极思考和探究、归纳和分析、反思和改正,努力提升自身的学习效能,从而保持严谨细致的学(上接第4页)

习品质进入课堂,推进教学互动的进步和发展。

二、实施的途径和策略

(一)构建融洽的教学氛围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学生群体的学习素养树立,首先是良好学习情感的建立。教育实践学指出,教学氛围对学生学习情感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渲染作用。因此,教师应将良好融洽教学氛围的构建摆在首要位置,当作根本任务。首先要构建良好师生友谊。现实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不融洽、师生关系紧张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对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情感具有阻碍作用。因此,教师要注重师生良好关系的构建,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人格,多与他们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走进学生心灵深处,成为知心朋友,以此构建起融洽师生关系,使得初中生情感转移,形成积极能动学习情感。其次要营造生动趣味场景。教师设置场景的目的,是为了促发初中生的学习潜能,更好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将数学教材的趣味特性、生活之美以及文化底蕴等特点予以有效的呈现,将贴近初中生生活、学习现实的真实事物、案例予以充分展示,将现代化的科技成果运用进课堂教学之中,展示其时代特色,从而营造出宽松、生动、趣味的教学氛围,提升学生学习状态。

如在《轴对称图形》教学进程中,教师如果直接以书本知识告知学生群体,学生学习情感难以调动,而利用投影仪、电脑、教学课件等现代教学装备,能够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以及性质,通过现实生活中的“飞机”、“蜻蜓”等日常生物予以直观、形象、动态的呈现,帮助初中生认清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进入到学习探究的实践进程之中。

(二)建立深刻的互动环节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改造社会。这其中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沟通。而课堂教学进程之中,交流、讨论是其重要活动形式之一,能够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和协作能力。这为初中生良好数学学习素养的培养提供了充足有力地条件。

如在《从问题到方程》的教学中,给出了例题:“某排球队参加排球联赛,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该队赛了12场,共得20分。该队胜了几场?”我并没有直接让学生用方程来描述这个相等关系,而是先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再组织学生深入地交流讨论算术法、列表法、方程法这几种方法的优劣性,通过比较,体会到方程解法的优越性。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动设置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教学环节,有意识地组织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进行深刻的协作互助,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主动与他人进行交往协作,从而在深入交流中、深刻协作中,形成正确认知观点,全面掌握学习内容,培养良好的交际交流能力。

(三)施行深入的探究教学

探究实践是锤炼素养品质的有效途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进程中,实践探究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学生主体在探究研析数学教材知识点以及数学案例的进程中,其动手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克难求进品质等方面,能够得到深入锻炼和有效提升。初中数学教师要切实强化对初中生数学实践探究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相信学生,放手让他们进行数学探究,引导他们围绕教学任务和教学要求,对知识点的内涵、问题解答的策略等,进行细致、认真、严谨的探究和分析,锤炼初中生的数学实践技能、探究素养和归纳判断等能力,从而逐步树立知难求进、刻苦钻研的学习素养和学习品质。

如在“如图所示,在ABC中,∠BAC=60°,BP平分∠ABC,CP平分∠ACB,试求出∠BPC的度数是多少?”的问题案例教学中,教师采用探究教学法,只适时点拨,将解析问题的任务部署给学生予以完成。学生在阅读、研析数学案例内容进程中,意识到该问题需用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来解决,而这一内容是该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解题思路的分析活动,在合作、自主研析等进程中,得到此题解题思路为: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BC+∠ACB的度数, 再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PBC+∠PCB的度数,再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结论。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解答问题活动,并根据解题活动初步归纳解题的策略和方法。

这一进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有序引导和深入指点下,进行了细致有序的问题探析等实践活动,自始至终都有初中生进行思考探析的“踪迹”,初中生在其中动手能力、探究能力等方面得到切实锻炼,逐步树立起主动探究,勤于探索的数学学习素养。

(四)开展有效的反思辨析

反思是自我辨析、自我剖析的有效手段,也是良好数学学习素养的必备素养。教师应该有意识的组织和引导初中生对自身的学习、解析、实践等活动,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评析,回顾学习的表现以及实践的效果,在客观总结、深入辨析中,获得正确的学习策略,良好的学习素养。

如“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等实根x1、x2。(1)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2)若方程两实根x1、x2满足,求k的值”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完成解题任务后,在讲解指导环节,组织学生M建合作学习小组,进行自我反思和辨析活动,学生在合作讨论过程中,对自身的解题过程予以分析,并深刻认识到该题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根的判别式以及根与系数的关系,同时完善解题思路。在此题中,学生极易由>0,求出(1)中k的取值范围,再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出,根据得出,求出k的值为0或2,然而很多同学忽略了(1)中k的取值范围,忘记了要舍去k=0,故k的值只有2。在本例中,通过让学生自我反思和辨析,使学生理解在“根与系数关系”应用时,必须要考虑的取值范围。

总之,良好数学学习素养的培养,是长期复杂的教学工程,教师需要持之以恒,紧扣课堂教学新课标要求,挖掘有效教学深刻内涵,实施科学教学策略,组织和培养初中生的数学学习素养,实现教与学二者在能力和素养的共同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艺术素养心得范文第5篇

一、有效问题的撷取

数学久经发展,无论其系统性还是严谨性,都已是日趋至善之作,而课堂问题的核心在于数学知识载体的选择。简言之,数学知识在时间的锤炼中已经序列化、量化到几乎很难改变的境地。但认真审视人教版教材,在数学问题的载体选择、构建和创新方面仍留给我们一线教师足够大的发掘空间。将特定的数学问题植入到为学生所熟悉或知晓的生活情境中,让高高在上的数学知识回归现实生活,并进一步影响和改变现实生活。

有效问题的撷取是极为关键的一环。如何撷取既能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又能促进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数学问题?课程结构和授课流程的变革迫在眉睫。如两位小学数学教师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教学流程的处理比较。

第一位教师的处理方式,具体如下:

师:同学们猜猜圆面积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生:圆的半径。

师:我们动手来体验和验证一下是否与半径有关:

1.用你们准备好的圆拼一拼,看看拼成了什么图形?

2.根据你们拼成的图形,小组合作讨论并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1)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和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2)长方形的长与圆的周长有什么关系?

(3)长方形的宽与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

学生在小组内积极讨论、探究、分析,并汇报结果。

第二位教师的处理方式,具体如下:

师: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截面为圆形的物体,同学们知道的有哪些呢?

生:楼梯的扶手、国旗杆、大树、车轮、转盘……

师:我为同学们准备了很多测量工具,有测绳、皮尺、卷尺、圆规和纸片等,要求同学们尽可能用多的方法估算出国旗杆的横截面积,并从中总结出圆的面积计算规律。

……

从生活问题中发现和发展数学能力,还是从数学问题中发展数学思维,这是一次艰难的抉择,但却是一次别具意义的飞跃。正如“圆的面积计算”,囿于传统教学的思维发展定式,我们习惯用纯粹的数学知识来解决数学问题。屡试不爽的是这样的教学策略在学生的成绩榜上可谓一枝独秀。要让数学问题成为真正有研究意义和价值,对传统课程结构和流程的挑战,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第一道障碍。唯有教师自身具备了扎实的课程研究和开发能力,并对数学初心不灭,始终以好奇、敬畏的研究精神发现和挖掘有意义的生活素材,数学教学才能跳出唯知识论的狭隘层面。

二、问题的数学化建构

生活问题往往是多学科交融的复杂问题。淡化或规避非核心学科问题的干扰或影响,强化数学问题的模型建构、思维发展、原理发现、结论检验等是问题数学化的有效途径。现行人教版教材在不同的年级中均设计了“问题解决”专栏,并配有一定研究价值的生活问题。教师可以借助教材提供的数学视角和素材,结合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现状,用理想化的数学思维方式,设计独具创意和操作性的综合性活动,以满足学生的发展。

三、多元化评价

学业发展评价方式是学科发展的风向标。在现行各级、各类考试的畸形碾压下,数学教学的功利性日趋加剧。数学成绩的高低在很多时候影响了学生和教师的选择,而面对数学核心素养中所涉及的数学精神、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等的评价鲜有提及。因此,科学合理的设定数学多元评价方式,有助于扭转数学唯成绩定乾坤的不利局面。

1.淡化甄别,强化反馈

在很多一线教师的理解中,数学成绩是甄别和选拔的主要依据,甚至是唯一依据。数学学科的优劣等同于一张数学试卷的成绩。因故,一些曾经对数学抱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只因一两次不太理想的考试便被教师剥夺了向数学发起挑战的决心和权利。因此,笔者一贯坚持淡化成绩甄别的功能,而是让成绩慢慢发展成一种数学学业正向反馈的参考,让评价更多地倾向于对学生学业的问题反馈上来。借助于这些有价值的反馈,教师得以调整或更改不大适合这些处于特定发展阶段学生需求的教学策略或方法,让学生的数学问题找到精准的落脚点和发力点。在下一次和“老朋友”巧遇时,便能进一步感知或体悟数学智慧,从而为叩开数学的智慧大门找到适合自己的钥匙。

2.尊重差异,激发潜能

小学高段学生处在智力发育的非常阶段,即由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黄金阶段。每一位学生都有其发展的特殊性、独一性和不可复制性,万不能用一条普世的评价线一刀切过。如有的学生擅长解决数学问题,解题能力非常出众;而有的学生则喜欢介入管理,擅长以领导的方式带领一些人解决问?};同样,有些学生更热衷于方案设计……面对不同的学生,评价内容既要涉及数学学科问题,同样也要兼顾数学能力。让每一位学生在数学课中均有受益,让每一位学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都有所表达,同时也在自己不太专业的领域中开阔了眼界,增长了智慧,这样才能让评价发挥出更为持久的激励作用。

3.课堂观察,分型辩证

问题不是教师的初衷,同样也不是学生的需求,因为谁都不想在失败中习得所谓的本领。而事实却是只有经历足够多的失败,才能获得一览众山小的成功,数学学习也是如此。教师如何从学生的失败经历中获取和发现问题的症结,远比教师依靠一次次复读机式的机械重复更有意义。借助量化的课堂观察,从诸多的行为意义中整理并发现学生的思维瓶颈,并通过聊天或访谈等形式,引导和帮助学生,分型辩证,进而克服问题障碍。

4.教学重构,关注过程

让“问题解决”不单单只是一种教科书中的模块,要让它走出校园,走向生活。基于合适的素材,设计综合类数学活动,让数学能力外化为一次次具体的生活行为,教师通过判断学生的行为表现来进一步促进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即在数学活动和评价的螺旋式交互影响中完成数学知识的迁移和发散过程。同时,从教学结果转向对教学过程的关注,特别是对学有困难学生的过程性关注,会让学生获得额外的发展补偿。

5.面向能力,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