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风俗的重要性

风俗的重要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风俗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风俗的重要性

风俗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锅炉 一次风速 案例分析 标定

1、一次风速测量原理(如图1)

1.1 风粉混合前一次风速的计算

用标定过的靠背管作为动压的一次测量原件,安装在一次风和煤粉混合前的官道上,防止煤粉堵塞传压孔,经传压管接到微差压变送器上,再将信号接入计算机进行计算。

伯努利方程: P1 = P2 + 0.5*W2

W:一次风速(m/s)

P1:全压(Pa)

P2:静压(Pa)

整理得:

1.2 风粉混合后一次风速的修正

与煤粉混合后一次风速降低,所以必须对W进行修正。

一次风速低,所以可把空气视为不可压缩理想气体,由连续性方程可得到混合后的一次风速计算公式

K1为靠背管流量系数

K2为流量修正系数

2、一次风速标定的重要性分析

一次风速指示不准确会给运行人员误判断,导致一次风速过大或过小、四角风量不平衡。因为一次风携带了锅炉燃烧需要的大部分燃料,所以一次风速的大小直接将决定锅炉的燃烧情况,四角不平衡会致炉内动力场紊乱,严重影响锅炉的安全与经济运行。

2.1 一次风速过大的危害

在燃烧器结构和燃用煤种一定时,相同负荷条件下所燃用的煤粉量基本相同,一次风速高意味着一次风量大。一次风量越大,煤粉气流加热至着火所需的热量就越多,即着火热越多。这时,着火速度就越慢,因而,距离燃烧器出口的着火位置延长,使火焰在炉内的总行程缩短,即燃烧在炉内的有效燃烧时间减少,导致燃烧不完全。

一次风速过高,会推迟着火,引起锅炉燃烧不稳,甚至灭火。当一次风速过高,大于火焰传播速度时,就会吹灭火焰或者引起“脱火”。

一次风速过高时即便煤粉能着火,也可能产生其它问题。因为较粗的煤粉惯性大,容易穿过剧烈燃烧区而落下,形成不完全燃烧损失。有时甚至使煤粉气流直冲对面的炉墙,引起结渣。

2.2 一次风速过小的危害

一次风速过低,对稳定燃烧和防止结渣都是不利的,其原因和危害是:(1)煤粉气流刚性减弱,易弯曲变形,偏斜贴墙,功圆组织不好,扰动不强烈,燃烧缓慢,易造成喷口四周结渣和不完全燃烧损失增加;(2)煤粉气流的卷吸能力减弱,加热速度缓慢,着火延迟,影响燃烧的稳定性和飞灰含碳量增加;(3)气流速度小于火焰传播速度时,可能发生“回火”现象,或因着火位置距离喷口太近,将喷口烧坏;(4)易发生空气、煤粉分层,甚至引起煤粉沉积、堵塞一次风管现象;(5)引起一次风管内煤粉浓度分布不均,从而导致一次风射流出喷口时,在喷口附近出现煤粉浓度分布不均匀的现象,造成燃烧不稳定,过浓煤粉来不及完全燃烧,未完全燃烧热损失增加;(6)一次风速过低,煤粉在一次风管中沉积,会导致一次风速进一步降低,迫使运行人员停运对应的给粉机吹扫,从而造成主汽压力波动大;(7)一次风速低,加上一次风速指示偏高,两因素叠加后,极易造成一次风管堵塞。轻则增加因疏通风管而带来的人员、设备安全风险,重则会因一次风门内漏而使300℃左右的热风对管内煤粉连续加热而造成煤粉在管内自燃,烧损风管,引发火灾,甚至发生爆炸。

3、一次风速标定前因指示不准所造成的锅炉运行事故典型案例分析

一次风速标定前,因一次风速在DCS盘上不准确导致运行人员误判断所引起的事故多起。据统计,每年至少发生二次风管堵塞;高负荷期间,加上煤质变差因素,主汽压力波动大;发生过炉膛灭火事故一起;锅炉燃烧热损失大,炉效低等。

(1)2006年2月18日中上排#1一次风管堵塞。通过吹通后,就地对喷燃器风速的检查发现,指示风速比实际风速偏高达12m/s,当时DCS指示风速为25m/s,而实际风速只有13 m/s,导致运行人员误判断,到煤粉在管内停止流动,给粉机卡死才发现风管严重堵塞。处理工作过程近48小时,幸好当时煤粉的挥发分较低,一次风门关闭较严密,而未引起煤粉自燃。

(2)2009年4月,多次发生喷来粉不稳定,主汽压力波动大。经事故分析会所确定的主要原因是:一次风速指示不准,风速指示比实际值大,经调查有三个一次风速指示比实际值大10米以上;十个以上的一次风速指示比实际值大7米;其它一次风速指示比实际值大约5米。因一次风速指示比实际值大,正常运行中如果保持一次风速在设计值(22m/s),则实际值只有10 m/s左右,甚至更低。易造成炉膛水冷壁结焦(一次风刚性太差)、火焰中心严重下移造成汽温偏低、炉底渣含碳量大等。一次风速指示不准,风速指示值比实际值偏小,煤粉在一次风管中沉积后使一次风速更小,迫使运行人员停运给粉机吹扫,此时就会使该一次风管中的煤粉大量吹入炉膛,造成汽压升高和波动大。

风俗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一、民族民俗文化的价值

所谓民俗,就是民众的一种独特的、重复的生活方式,来自民间,生存于民间。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在与自然的长期的自由自觉的交往活动中所积累和沉淀下来的具有继承性的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传统。它包括生产与生活习俗、游艺竞技习俗、礼仪制度习俗、社会组织习俗、民间文学艺术等。民俗文化以多样的表现形式和传播载体,深深地渗入在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衣食住行到民族兴衰,天心民意,人间世象,无一不在民俗文化中得到折射。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留在现实中的记忆,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根。每一个民俗背后都烙刻着那一个深深的记忆痕迹。在民俗文化中,“民”性、民族性、大?性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酝酿了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这种民俗文化上的多样性,为我们研究语言、文学、音乐、舞蹈、游戏、神话、礼仪、习惯、手工艺、建筑艺术以及其他艺术提供了丰富的文献和实物的佐证,也是我们发展特色文化的重要资源。我国很多少数民族是民俗文化丰富的地区,且多处于自然存在状态。这一原生态的民俗文化特征,一方面使它具有了独特的文化研究价值和文化开发利用价值,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在流传过程中的变异和失散。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目前一些地区对民俗、民族文化的保护力度不够,使其资源处于艰难的境地,加之外来强势文化的渗透,对这些别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形成了巨大的冲击。许多地区的人们已经在服饰、建筑、风俗习惯等方面逐渐淡化,不少民俗资源已经改变了原有的文化特征,有些甚至濒临消失。有效地保护、合理地开发和更好地利用民俗文化资源推动民俗文化产业发展史许多拥有这些资源的地区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民族民俗文化对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意义

1.民族民俗文化的地位

中国史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产生和积累了丰富的民俗文化,让我们得以从中追寻到祖先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足迹。民俗文化作为我们的母体文化,是我们民族精神情感、道德传统、个性特征乃至民族凝聚力、亲和力的载体。民族民俗文化作为民族地区最具特色的文化,以其社会性、多样性、地域性、传承性、变异性、时代性等特征,丰富的内涵和多彩的形态为我们展现着民族发展的历程和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是我们发展文化事业,推进民族地方文化产业建设的重要资源。

2.民族民俗文化在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民族民俗文化在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中的作用及其工作意义是深远的,图书馆应该努力做好民族民俗文化实物搜集、整理、保存与开发利用工作,这是创特色馆藏、特色服务的重要途径。

民族民俗文化的搜集工作重要性,还体现在它能为地方决策机构提供科学参考依据。在当前改革开放大环境下,如何利用本地区特有的优势来振兴地方经济,成为各地政府部门优先考虑的课题。因此,各地政府在制定各种发展规划时,必须充分了解本地区自然环境、资源状况、各产业部门特点,民族风俗、文化以及不同时期的方针政策、成就、经验、教训和社会各个领域的重大进展信息,分析得失,地方文献正是这些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保护和弘扬民族民俗文化是图书馆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民族民俗文化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具有巨大的塑造、规范、引导和凝聚作用。民族民俗文化记录和反映的是这一地区的民族风俗、风情、民族人文景观。民族的风俗文化对于同一家乡的人来说格外有亲切感,感染力、说服力特别强,从而激发他们爱祖国、爱家乡,建设美好家园的精神力量。搜集、整理民族民俗文化,为合理开发利用当地民俗文化提供详实的资料,是图书馆文献工作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职责。民族民俗文化是反映当地民族一定政治、经济、文化、风土人情等情况的文献资料。对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建设特色文化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怎样做好民族民俗文化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1.从事收集整理民族民俗文化整理的图书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搜集资料是一项十分艰苦、细致的工作,因此,首先要建立一支有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有一定分析鉴别能力,有扎扎实实、埋头苦干、不图虚名、不怕吃苦的实干精神,热爱图书馆事业、具有奉献建设的搜集资料队伍。这支队伍在征集地方民族文献工作中,首先要具备高度的使命感和奉献精神,要了解民族风俗文化对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认识征集民族风俗文化资料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向社会宣传征集民族风俗文化资料。主动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征集民族风俗文化的工作,介绍征集民族风俗文化的范围、内容及其重要性,有政府主持征集地方民族文献的工作落到实处。

2.收集整理民族民俗文化资料的途径和方法

风俗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 公序良俗 法律原则 道德

一、公序良俗概述

公序良俗,是由“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两个概念构成的,公序,指公共秩序,是指国家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必需的一般秩序;良俗,指善良风俗,是指国家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必需的一般道德。公序良俗指民事主体的行为应当遵守公共秩序,符合善良风俗,不得违反国家的公共秩序和社会的一般道德。外国民法典中有公序良俗的概念,我国《民法通则》中没有采用公序良俗的概念。《民法通则》第7条规定:民事活动应该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合同法》第7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由此可以看出,虽然民法通则没有明确规定,按照许多学者的理解,所谓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共道德,就相当于“公序良俗”。按常人的通俗理解:公序良俗就是基本道德。

二、公序良俗原则在实践中的运用

在当今诸多司法实践中,公序良俗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判案原则加以运用,法总是来源于社会发展又落后于社会发展,法律不是万能的,它或多或少有些漏洞,法律不能解决实践中所遇到的所有问题,所谓“徒法不足以行”。法律原则的运用相比于法律规则较灵活,它可以解决法律规则没有明确规定的难题,公序良俗作为民法领域里的一个重要原则,现今被越来越多的法官重视与运用,并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泸州“二奶”案简述:蒋某与黄某系夫妻关系。1990年7月,蒋某因继承父母遗产取得一处房产。1995年,因城市建设,该房被拆迁,拆迁单位补偿了另一套房子给蒋某,并以蒋某个人名义办理了房屋产权登记手续。1996年,黄某与张学英相识,便一直在外租房公开非法同居生活,2000年9月,黄某与蒋某将该房产以8万元的价格出售。2001年初,黄某因患肝癌病晚期住院治疗,黄某于2001年4月18日立下书面遗嘱,将其所得的住房补贴金、公积金、抚恤金和卖房所获款的一半计4万元及自己所用的手机一部,总计6万元的财产赠与“朋友”张学英所有,并经过公证。2001年4月22日,黄某因病去世,张学英为争遗产把被告蒋某告上了法庭。二审法院判决遗赠行为无效,张学英的主张法院不予支持。

这个案件的判决颇受争议,争议的焦点主要是死者黄某身前的遗赠行为是否有效,法院判决无效的依据是该协议违背《民法通则》第七条的规定:内容违法的遗赠是无效的。但是很多人认为法院判决有误,黄某作为一个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其遗赠又是自己的真实意思表示,应该属于有效的法律行为。

笔者认为,法院的判决完全正确,这是公序良俗原则在实践中的合理运用。死者黄某与原告张学英长期非法同居,其行为违反了我国社会的道德标准,也违背了婚姻法关于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法律规定,夫妻之间应该互相忠实,互相尊重。该遗赠的利益属于原告基于与死者非法关系所获得的非正当利益,其内容是违法的,《民法通则》规定:内容违反法律的民事行为无效。所以黄某的遗赠行为当然无效,自始无效。

三、公序良俗是一种道德

法律与道德在内容上存在着联系,近代以前,法律与道德高度重合,近现代法倾向于最低限度的道德法律化,逐步明确法律与道德的界限。但现实生活中和司法实践中,有的行为看似违法却归道德规范调整,有的行为看似符合道义却违反法律。法律与道德总是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泸州“二奶”案的判例让很多人持反对态度的原因之一就是死者的同居行为虽然违背道义,但因此而做出的遗赠行为还不至于违法,是两个层面的问题。其实不然,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当行为已经违背最低限度的道德规范时即已触犯了法律,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在此案例中法官依据《民法通则》第七条关于公诉良俗的明文规定来判决,是完全合理和合法的。当道德已经上升为法律,人们能做的就只有服从,不能违抗。

四、公序良俗是一种法律原则

成文法的滞后性决定了法官断案的拘束性,法官们宁愿选择运用成文法明文规定的符合常理的规则进行判决,也不会铤而走险运用没被用过的原则进行判决,而得出的结论恰恰甚至与规则相反。

公序良俗是民法领域的重要法律原则。法律原则是法律规范的组成部分,法律规范包括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那么,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法官断案怎样才能更好运用它们,使之更好的结合呢?二者的区别在于法律规则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出现在案件审理中,而法律原则的运用比较灵活,可以有也可以没有,有的时候两个相反地法律原则也可以出现在同一案件审理中;法律规则的规定明确具体,它明确规定了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行为人一旦违背就要承担责任,而法律原则的规定比较笼统和模糊,法官可以自由裁量,原则相比于规则更能给与法官自由裁量的空间,而法官因此而承受的压力也相对较大。法律原则的适用一般来说比较严格:只有穷尽法律规则,方可适用法律原则;如无更强理由,不得径行适用法律原则;除非为了实现个案正义,否则不可以舍弃法律规则而适用法律原则。泸州“二奶”案的法官其实就是为了实现个案的正义而适用法律原则的,况且《民法通则》是《继承法》上位法,上位法优先于下位法,这也是法官的“更强理由”。法律是服务于社会的,它总是来源于社会物质生活,所以法官在断案应更多的考虑到法律所带来的社会效果,而不是仅仅以法论法,以法用法。

五、展望

虽然越来越多的法官认识到公序良俗的重要性并且加以运用,但是我国当前的司法实践中,也有很多法官担心判决结果不能服众,在法律上也站不住脚,就避而远之了,归根到底,还是我国法律没有明文规定公序良俗原则,只是笼统的规定民事行为不能违背道德,不能违背社会公共利益,并没有写上“公诉良俗”这四个大字。

笔者认为,公序良俗作为民法领域的重要原则应该更多的运用到司法实践之中:首先应该完善立法,《德国民法典》、《日本民法典》都明确规定违背公诉良俗的法律行为无效。我国立法也应当规定公序良俗的具体内容,明确违背公诉良俗的法律后果;其次在司法上,必要的时候,法官应该全面充分考虑公诉良俗原则,并合理运用;最后应当广泛宣传道德,弘扬善良风俗,普及相关教育,提升群众相关法律意识,使其认识到公序良俗的重要性和法定性。

每个人对善恶的理解不一样,每个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也不一样,公序良俗的运用也有弊端,这种因人而异的原则对于法官来说也是重大考验。我国在立法的同时也应该明确定义善良风俗,善良风俗的定义应当充分考虑文化历史,群众感情,道德良知等因素,它必须满足公认性,合法性和反复适用性。一般而言,危害国家公共安全,违反社会管理秩序,损害他人身体健康,侮辱他人人格尊严,破坏他人家庭关系等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不得确认为善良风俗。

风俗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1. 软陶与旅游纪念品

1.1软陶

所谓软陶并不是陶的一种,而是一种人工制成的低温聚合黏土,又被成为彩陶。软陶器形与硬陶更加接近。软陶作为一种全新的工艺材料无刺激性气味、色彩多样、拥有绝缘性质、对人体无害、保存建议,可以以雕、刻、粘、塑等不同手法来表现,加工工艺主要有烘烤、加热等方式。软陶在材质方面拥有其自身的性质:第一,安全性。软陶材质具有安全性,其主要是由聚氯乙烯以及无辐射的辅助原料制成,只要是符合质量安全标准软陶均是对人体无害的,可以安全使用。第二,延展性。软陶的延展性是使用其进行纪念品设计的重要性质之一,在软陶纪念品制作中良好的捏揉延展性能更加适合纪念品的创作,给予创作者更加广阔的创作空间。第三,色彩丰富。软陶的色彩缤纷多样,目前可供使用的软陶颜色已经达到几十余种。而创作者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调和不同的色彩。

1.2旅游纪念品

在旅游过程中旅游纪念品是商品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其是人文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的融合。旅游纪念品在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在旅游目的地所购买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商品,同时也是代表着当地地域文化特色的,具有纪念价值的产品。旅游纪念品是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其对于提升旅游地区的形象与价值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首先,旅游纪念品是地域风俗的载体,旅游纪念品是地域风俗的强化与再现,即使游客不在旅游地依然可以通过旅游纪念品来感受当地的地域风俗。其次,旅游纪念品是旅游景区载体。旅游纪念品往往带着旅游地特殊的标记或者是旅游景区的微缩模型,人们在离开旅游景区的时候可以通过旅游纪念品将美丽的旅游资源随身携带。最后,旅游纪念品是地方艺术特色的载体。旅游纪念品拥有纪念、收藏的功能,其拥有的艺术美感充分展现了旅游地的特色与风俗。旅游纪念品是文化风俗的展现,是旅游活动的具体展现。

2.吉林省地域特色软陶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与应用

2.1吉林省地域特色

吉林省处于我国东北部,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十分丰富。在吉林省内已经拥有各种类型的旅游地区,其中包括冰雪旅游、生态旅游、温泉度假旅游、历史遗迹旅游、人文旅游等。同时,在吉林省东南部与朝鲜交界处存在众多朝鲜族聚居地,完整的保留着朝鲜族的生活习俗与风情,是不可多得的少数民族风情旅游资源。冰雪旅游:吉林省拥有漫长的冬季,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带来了极富特色的冰雪旅游资源,滑雪、赏雪等活动给游客带来不一样的享受。生态旅游:吉林省生态资源丰富,长白山、向海等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极佳。温泉度假旅游:由于吉林省其地质条件使得其拥有多个温泉资源,建立了众多温泉旅游度假区给游客提供休闲娱乐。历史遗迹:吉林省曾经是蒙古族、满族等少数民族的聚集区域,其包含着众多少数民族风情的历史建筑与遗迹。民俗旅游:在吉林省生活着众多民族,尤其是东南部的朝鲜族,是吉林省重点开发的民族旅游资源之一。

2.2吉林省地域特色软陶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与应用

(1)在软陶旅游纪念品中融合吉林省少数民族图案

少数民族图案是我国古老艺术中的重要元素,在吉林省地域特色下的软陶旅游纪念品设计中可以将吉祥的图案应用上去。例如,将朝鲜族崇拜的避灾驱邪的吉祥物老虎,象征着富裕、帝位与长寿的鹿,降服外侵的动物狮子,象征天下太平,五谷丰登的动物大象等融合软陶在纪念品中。这些具有强烈吉林省地域特色的图案能够在凸显吉林省地域特色的同时还拥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2)在软陶旅游纪念品中融合吉林省自然资源特色

风俗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阅读理解;重要性;英语阅读

阅读理解是一项综合能力的考验,它是一项集合了语法、词汇以及语音等诸多语言技能的活动。此外,我们的英语教学必须要重视阅读理解的作用,更要多加利用,提高课堂成效。下面就谈谈高中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英语课标、大纲都对英语阅读提出明确要求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到,高中英语课程应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语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使用英语获得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同样能够在英语教学大纲里面看到这样的论述内容: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对中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是对学生书面的以及口头的初步运用英语能力的培养,但是阅读能力又是其中的培养侧重点。

二、在高考试题中英语阅读占的比重很大

在近些年的全国统考高考试题中,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从1978年至今,高考试题里阅读理解能力占比重一年年增加。就近几年来看,单纯的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几乎占到总分数的一半。要想适应现代高考的形势变化,就必须要改革教法、教材。因此,我们必须要勇于挣脱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老旧的观念的约束,不断优化教法和教材,方可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就必须加强阅读

我们对英语的认识,首先要理解它是一门语言学科,这一学科强调听、说、读、写的学习。因此,阅读理解是高中英语学习的重要一环。(1)听、说、写的基础是读。只有在不断的阅读甚至背诵过程中,当考试的时候才能引经据典、出口成章。(2)阅读能够提升学生的英语语感。学生要想更快地提升自身语感,最基本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阅读了。(3)阅读能够开拓学生的思维与眼界,有助于他们理解西方风俗文化。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到世界各地的不同国家的风俗文化,增加学生的见识与阅历,丰富了他们的生活,这对学生学习英语很有帮助。

总之,通过对高中英语的阅读理解能力问题的分析,从以上分析中,我们知道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老师和学生都需要正确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作为基础。因此,教师和学生都要努力利用科学的方法,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