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心内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心内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心内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心内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心内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心内科;老年患者;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321-02

临床路径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最初目的是为了遏制医疗费用的上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率。而后逐步发展为既能降低单病种平均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又能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的标准化模式[1]。作为一种当下盛行的医疗模式,区别于传统路径,临床路径杜绝了同一疾病不同诊断方案的产生,避免疾病诊断的随意性,提高准确性和预后的可评估性,在临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72 例心内科老年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护士对观察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下的护理照顾,现对其研究进行报道。

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于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我院的72例心内科住院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38例男性患者和34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龄为(67.3±3.4)岁,现将这72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人,观察组实施临床路径下的护理照顾,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照顾。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8例,平均病程7年,患有心律失常、心绞痛、高血压、心肌梗死的患者分别是14例、6例、8例、8例;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16例,平均病程6.8年,患有心律失常、心绞痛、高血压、心肌梗死的患者分别是12例、8例、10例、6例。统计学检验显示,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可将两组进行对比。

2 方法

2.1干预方法

2 .1.1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患者传统的护理照护模式:①护士在患者入院后评估生命体征、疾病发作史、饮食、运动及服药情况、心理-社会情况。②根据不同病情给予患者不同的护理措施:例如活动无耐力者要协助其日常生活,进行出院指导。对于水肿者,建议将患肢抬高、增加卧床休息的时间,给予低盐、低脂饮食。③注意保护皮肤的完整性:禁止拖、拉、拽等物理性刺激以保护皮肤的完整。④排便的护理,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多摄入水果和蔬菜,预防便秘。

2.1.2 观察组

2.1.2.1 病例选择的原则 样本的选取应具有代表性,病种、治疗措施等一般资料都需同质。对于病情变化大的老年患者不易使用临床护理路径。

2.1.2.2 制作临床护理路径表单 成立护理专家小组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单。查询心内科病种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的表现、治疗和护理的方法和措施,根据查询的资料寻找心内科患者科学的护理措施,以时间为横轴,以主要的护理工作、护理要点、护理安全与护理记录等为纵轴对专科疾病的护理规范和流程进行制定。确立每天需执行的诊疗护理活动:将流程分析(processflow analysis)与病历相结合,决定治疗和护理的时间、花费的治疗费用,所有这些规章制定的制定都是在查阅文献和医学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拟定的 [2]。

2.1.2.3临床护理路径表单的修改 采用德尔菲法,组织专家论证小组,小组成员涉及心内科医生、护士、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共同审核所制定临床护理表单的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针对各专家的建议进行修改和批注,经过几轮的讨论和修改,以期制定的表单更具科学性,内容效度更高。

2.1.2.4 做好记录和分析 基于对单病种临床护理路径表单的执行,在病例研讨之后采取小样本的调查,并对病种有可能产生的变异做好记录分析。

2.1.2.5总结完善 对执行临床护理路径过程中出现的病种变异,做好详细的记录和完善。

2.2 统计学方法 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分析心内住院老年患者的满意度和健康宣教达标率,针对这两项指标做两组的卡方检验,P

3 讨论

近几年来,我国对护理学不断补充和完善,已经使护理学发生了质的变化,临床护理模式已将健康教育作为基本手段应用到临床上,并取得良好的成果。心内科的患者以年龄大、自理能力低下、心理压力大等为特征,使得临床护理实践的实施和推广遇到阻力,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与传统护理模式相比,我国目前实施的临床护理实践是以临床护理路径为主导线索,涵盖了患者从入院到出院需了解和掌握的大量信息,更将原有繁琐易忘的口头交代、术前术后指导、检查注意事项以及出院指导等变为一目了然的书面记录,并且参与者从原来的医生和护士演变为增加了营养师、药剂师及患者本人的团队,是整个护理模式更加完整。实际上,不论国内还是国外的临床护理实践都强调了以健康教育为中心,着重强调了教育的力量。

4 小结

本次研究表明,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对于心内科老年患者的护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住院满意度和健康宣教的达标率,建议临床护理能够引起医院治疗和护理领导的关注,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心内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主动脉缩窄;一期矫治;围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3-00-02

主动脉缩窄是指动脉导管开口附近降主动脉上段的先天性的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狭窄[1],约占先天性血管畸形的5%-8%[2]。2007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对收治的16例CoA合并心内畸形患儿,均行胸骨正中切口一期矫治。

1 资料与方法

2007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CoA合并心内畸形患儿16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10例;年龄11个月~10岁,平均(56.30±41.31)个月;体重6.0~26kg,平均(14.04±6.30)kg。16例患儿CoA均为导管前型,合并弓发育不良8例,合并升主动脉发育不良1例;经多层螺旋CT(MSCT)测量缩窄段内径约为0.2~0.6cm、平均(0.46±0.15)cm,缩窄段内径占升主动脉比例约为0.21~0.43、平均(0.30±0.07),缩窄段长度约为1.1~2.8cm、平均(1.7±0.53)cm;同时合并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14例,只合并动脉导管未闭2例。所有患儿心内畸形均经超声心动图和多层螺旋CT(MSCT)或主动脉造影明确诊断。对16例患儿,均采用胸骨正中切口扩大端端吻合技术行一期矫治。本组无死亡病例,术后均恢复良好

2 术前护理

2.1 健康教育

告知患儿家属疾病知识,手术效果、风险及远期效果,以及术后随访的重要性。

2.2 多层螺旋CT检查

大部分患儿年龄较小,不能配合完成检查,需要在户外麻醉下进行检查,在检查的全过程由麻醉医生和护士共同陪检。检查全过程持续监测经皮指脉氧饱和度,严密观察患儿的面色及口唇颜色,判断呼吸音。携带必要的急救药品物品及氧气枕。回病房后麻醉未醒者给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低流量氧气吸入,持续心电监护,麻醉完全清醒后方可进食。

2.3 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

每日测量深静脉导管置入长度,抽吸看是否有回血,输液后用稀释后的肝素钠盐水封管,均使用脉冲式冲管封管。3-5天更换一次敷贴,如有卷边、渗血及时更换,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告知家属管道重要性及注意事项,避免非计划性拔管。

2.4 控制高血压

由于近心端缩窄,大部分患儿术前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患儿上肢血压高于同龄儿童水平[3]。遵医嘱准确泵人前列地尔,严密监测上下肢血压的变化情况。安排好患儿的作息时间,保证睡眠,休息根据病情安排活动量,减少心脏负担。年幼的患儿应集中护理操作,避免引起情绪激动和大哭大闹[4]。

3 术后护理

3.1 心功能的监测

由于手术是在深低温条件下进行,术后常出现心律失常,重者可引起室颤等致命性心率失常[5]。因此,术后心律的监测十分关键,给患儿持续遥测心电监护,严密观察患儿心律的变化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由于体外循环后和服用利尿药,容易出现低钾等情况,所以应注意监测电解质的情况。

3.2 尿量的监测

准确记录24小时尿量,手术过程中由于体外循环过程中肾脏血液灌注不足和主动脉缩窄所造成的下半身缺血,都易引起肾功能损害,所以术后尿量的观察极为重要。成人尿量应>25ml.h-1,小儿>1ml.kg.h-1[6]。尿量少时要提高警惕,应结合患者的进食、全身循环和血钾的情况进行分析。

3.3 呼吸道的护理

指导鼓励患儿进行有效咳嗽、咳痰,给予雾化吸入,完后给予拍背体疗,年龄较小,体重轻的患儿可用吸氧面罩进行体疗。应勤听呼吸音,及早采取护理措施,预防肺不张和肺部感染等肺部并发症。痰较多者可根据术后X线检查结果,针对性进行体疗和引流,必要时进行经口鼻吸痰。

3.4 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3.4.1 乳糜胸的护理,主动脉缩窄矫治手术复杂易损伤胸导管,应定时挤压引流管,观察引流液量、颜色及性质,如引流液超过4-5ml/(kg.h)再结合引流液的颜色,应考虑是否是活动性出血,如引流液中出现黄白色乳糜液,则考虑出现乳糜胸。确定乳糜胸后指导患者进食低脂、低钠,高碳水化合物饮食,严格控制脂肪摄入,少食多餐。可进食脱脂牛奶、水果、蔬菜、豆制品,瘦肉,鱼类等。并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静脉输入高营养液。

3.4.2 反射性高血压是主动脉缩窄矫治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指术后主动脉血流动力学无梗阻,而上、下肢血压仍高于正常。引起高血压的原因是主动脉缩窄纠治的本身,它促进术后血压意外的增高,也称为矛盾性高血压[7]。因此要严密监测血压,预防血压过高造成吻合口出血和腹腔内脏器损害,血压应控制在(80-100)/(50-60)mmHg为宜。

3.4.3 低心排综合征,低心排综合征是婴幼儿心脏术后死亡的重要原因,及早发现对降低术后死亡率极为重要。巡视患儿时注意有无心率增快、血压下降、四肢冰冷及少尿等低心排综合征的表现,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进行抢救。

4 结果

我院对收治的16例CoA合并心内畸形患儿,均行胸骨正中切口一期矫治,本组无死亡病例,术后早期经超声心动图和多层螺旋CT检查均显示主动脉弓降部缩窄解除,吻合口通畅,血流正常,正中切口愈合良好。术后随访3个月~5年,患儿未出现并发症,均恢复良好。

5 结论

通过对16例CoA合并心内畸形患儿一期矫治手术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术前做好健康教育,有效控制血压,术严密监测心功能级尿量,做好呼吸道、术后并发症护理及病情观察对手术成功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胡胜寿.阜外心血管外科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1.

[2] 石美鑫.实用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027-2028.

[3] 徐丽娜.主动脉缩窄的围术期护理[C].天津护理.2005.10.273

[4] 崔焱.儿科护理学.[M].4.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195

[5] 李卫华.一例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并主动脉弓离断继纠治术患者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5):386

心内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第3篇

【摘要】心血管内科疾病多呈慢性发展,病情复杂多变,长期反复发作,死亡率高。而护士的素质往往对病情的康复有一定的影响,作为一名心内科护士,不仅要有乐于奉献的精神,还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术。为了提升心内科护士的综合素质,有效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浅谈己见。

【关键词】心内科;护士;素质;护理;专业

良好的素质是护士应具备的基本的职业修养,是一名护士从事专业护理工作的基本条件,是提高整体护理质量的关键。对于心血管类患者来说,面对疾病的压力和冰冷的手术刀,他们更希望看到的是医务人员炽热的目光和白色口罩后面真诚的笑脸。他们对于护士的要求也已不仅仅限于简单的医疗操作,而是希望从护理人员那里得到温暖、得到尊重。护士正确而有效的护理和无私的奉献是鼓励患者的最佳力量,护士只有具备了全面的综合素质,才能给患者带来他们所希望的服务,才能为患者的早日康复做出贡献。

一、提高心内科护士基本素质的必要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患有心血管类疾病,这类疾病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特别是在中老年人之中,这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其病患年龄跨度大、治疗依从性差,由于发病急、变化快,死亡率经常很高。心血管类疾病种类繁多,病因复杂,异常危险。护士对于病患的照顾贯穿在整个康复过程中,护理也存在着很大的风险。所以无论是医院还是患者,目前对心内科护士的综合要求都比较高。心内科护士首先必须掌握专业的护理知识,因为这对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专科护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其次还必须要有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新时代下,护士已经不仅仅是医生的左右手,更是医生的合作者,病人对护士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有数据显示,心血管内科病患者除手术外,对其住院治疗后期影响最大的就是患者在住院期间所受到的护理。治疗期间每个病人不仅需要承受身体病痛上,还要承受沉重的心理压力,所以精神上的安抚也是必不可缺少的。护士与病人接触时间长,最能体会病人肉体与心灵上的痛苦,所以护士更应该用爱心去关爱患者,永远将患者的健康放在第一位。护士是医院护理的主力军,这不仅影响到整体护理的质量,更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康复。近年来随着本院心内科大批的低年资护士进入临床工作,我们更应该抓紧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以确保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保证和优质服务。只有提高了他们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才能确保临床护理的质量,确保病人在住院治疗的安全性,提高患者满意度。

二、如何提高心内科护士的综合素质

1加强心内科护士的专业实力

心内科护士除了要掌握基本的护理知识之外,还要详细了解各种常见的病因、病理和临床表现等,为医生的诊断和治疗起到辅助作用。在和病人的接触中,要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发展,掌握专业内常用药物的剂量、作用、用途、不良反应等主要内容。要具有丰富的抢救病危患者的相关知识,对心电图等专业知识有较高的了解,应该具有正确的认识各种心律失常和异常心电图的能力。每一位心内科护士都应该正确认识护理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以防止事故的发生。护士必须要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能够自觉地、积极主动地在整个过程中照顾好患者。

2培养心内科护士的职业道德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所有护士的基本素质,所以心内科的护士更应该在做事的时候仔细、细致、谨慎,要把患者的生命当做自己的生命来看,决不能以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来对待患者。疾病的痛苦已经使患者在精神上无法承受,如果护士再对他们冷言冷语,只会让他们内心受挫,病情恶化,护士更不能在私底下议论病人的病情,增加病人的心理负担。在病人护理过程中,护士往往比医生与病人接触更多,所以与患者多沟通的重任就落在了护士的身上,同时在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医生与患者的沟通是极为重要的,所以护士的职业道德就显得尤为重要。

3 提高心内科护士的心理素质

除了护士的专业护理技术和职业道德意外,心内科护士的心理素质也是护士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所有进入医院的患者都会对医院感到陌生甚至是恐惧,特别是知道自己身患重症的情况下,更不能和患者一起自哀自怜,而是要冷静、沉着的劝导病人,给与他们战胜病魔的信心。心内科护士应该尽量在每天都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态度,将最好的精神面貌展现在患者的面前,在无形之中减轻患者对于疾病的压力和对于死亡的恐惧,使患者每天保持好心情,就能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三、结语

随着现代医学护理的发展,护士在医院的工作范围不断扩大,新的护理理论也在不断拓展,护士只有专注于实际工作,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掌握相关的专业能力,才能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要时刻谨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对患者负责,对医院负责,培养和提高护士的基本素质对患者和医院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君芹,曹青,薛晶.心血管内科低年资护士专科强化培训模式及效果探讨,护理学杂志,2008(5)

[2]王永玲.护理职业心理素质现状及强化实施[J].护理管理杂志.2005(5)

心内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日点评;心力衰竭;护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5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3507(2016)01-0038-02

日点评分析法是基于PDCA(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法)基础上每日对冠心病患者吸氧管理的一种方法,即每日对吸氧管理相关问题作出的汇总、分析、整改、评价,达到持续质量改进的目的[1]。心力衰竭是复杂的临床综合症[2],是各类心脏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所共有的一种疾病状态[3]。为心力衰竭患者提高安全、全程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是心内专科护理的重要护理任务目标,如何实现此目标值的探讨。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所心内科收治88例心力衰竭患者,符合心力衰竭标准诊断,其中,男性58例,女性30例。年龄45~86岁,平均年龄68.2±3.35岁。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情况心功能II级30例,III级38例,IV级20例,其中1例患者因特殊合并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无法纠正而死亡。其余87例均价好转出院。心力衰竭的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的治疗,减轻心脏的负荷,增加心排出量及药物治疗。除缓解症状外,还应达到提高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防止或延缓心室重塑,防止心肌损害进一步加重,降低死亡率目的[4]。在患者住院治疗护理中,护理单元应用日点评分析法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护理服务安全优质高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2日点评分析法在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日点评分析法的核心是日进日高。其方法是对心力衰竭患者、氧疗、药物、基础护理及出院前一日指导等护理服务中存在相关问题或潜在护理问题作出汇总、分析、整改、评价,达到持续质量改进的目的,给患者提供优质、安全、满意的专科护理护理。①日点评护理工作存在或潜在问题。护理存在或潜在问题:慢性心衰与急性心衰变化不及时;氧疗护理潜在或存在问题:护理人员对吸氧和停止吸氧时机未以评判性思维做出判断;药物治疗潜在或存在问题:观察病情变化或药物副作用不深入;基础护理潜在或存在问题:责任护士床旁实践能力不能满足患者需求。②对潜在或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责任护士对护理的目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到位,对急慢性心衰症状和临床表现观察不及时,未正确识别急性、慢性心衰患者;责任护师对心力衰竭患者吸氧和停止吸氧的指征掌握不确切,不能主动应用已掌握的知识、技能、经验客观判断患者缺氧情况,而只是被动听从医嘱;责任护师在药疗护理中,对药物的作用、副作用不是很知晓,安全用药细节不重视;责任护师基础护理床旁实践具体措施落实个别不到位,未确实夯实基础护理。③实施整改措施。护理人员自觉提高心力衰竭专科护理专业水平,自动自发学习心力衰竭相关知识,提高床旁基础护理实践能力。如护理融入舒适理念,正确评估患者,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取舒适的半坐卧位或端坐卧位休息,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被迫卧位取端坐卧位,同时经常变换,改变姿势,至少每2小时1次,加强受压部位的皮肤护理;对于吸氧治疗的患者,责任护师严格“吸氧操作规程”、“手卫生制度”,吸氧护理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同时理论联系实践,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客观准确判断吸和停止氧的指征和氧疗副作用的观察,使吸氧作用最大化,副作用“零”发生。在用药治疗护理中,护理人员学习掌握相关药理知识,提高药学素养,特别关注特殊用药的副作用。提高护理人员床旁基础护理实践能力,制定有效措施并实施评价,确立心力衰竭患者基础护理标准如静脉输液护理、饮食护理(限制水钠摄入)、皮肤护理、咳嗽吸痰护理、监测病情护理等标准,并检查改进。④对整改问题的追踪。护士长或质控组长,日评日整改,明确责任人,提出整改意见,直到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优质化。每月汇总点评问题及对改进效果评价,对亮点推广,对不足“QC小组”商讨改进措施,直到优质化。

2结果

实施日点评分析法后,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不良事件“零”发生。88例患者好转87例,1例死亡。日点评分析法应用于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有效提高患者好转率,改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回归社会。

3讨论

日点评分析法应用于心力衰竭护理管理,是提高其护理质量的有效措施,是质量持续改进的有效方法。日点评分析法及时发现问题、分析、整改控制其存在,进而提高护理质量和水平,是夯实患者基础护理的保障,是提高专科护理素养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董红,林兴凤,万建红.日点评分析法在患者静脉输液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7):821-823.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指南[J].中华心血管杂志,2014,42(2):98-122.

[3]张建,陈兰英.心力衰竭[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心内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第5篇

摘要目的:探讨胸痛中心救治流程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4年3月STEMI患者55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75例和对照组27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按胸痛中心再灌注救治流程进行护理,比较两组STEMI患者入院到球囊扩张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以及患者满意率、院内死亡率、PCI成功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入院到球囊扩张时间、住院平均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死亡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胸痛中心再灌注救治流程,可提高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成功率,减少死亡率,降低医护费用,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心肌梗死患者;胸痛中心;再灌注救治流程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2.018

作者单位:510010广州市广州总医院

丘彩连:女,本科,护师

我国人群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但由于医院治疗流程不规范,导致患者救治延迟,因此,迫切需要一个通过多学科合作,提供快速而准确的危险评估、治疗和护理的规范化救治流程。我科已经按国际标准建立的胸痛中心(CPC)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规范的救治流程[1]。但由于信息化手段的开发和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加之院前院内的急救流程还得不到统一的调配,民众的健康教育不足,急救系统不完善等导致患者院前就医及转运时间的延迟,因而错过了早期再灌住的最佳时间窗[2]。为提高救治成功率,依据我院CPC自2011年成立以来采取绕行急诊科和CCU的优化方案,针对CPC救治通道中可能的安全隐患制定一系列完整、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策略,以最大可能地减少心肌梗死患者在诊断、转运、治疗等护理过程中浪费时间,促进流程的通畅,现将方法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4月~2014年3月STEMI行PCI患者55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75例和对照组277例,观察组男160例,女115例;年龄48~65岁,平均59.1岁。对照组男163例,女114例;年龄47~65岁,平均59.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实施常规STEMI患者一般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询问患者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胸痛急性发作病史、既往心血管病史、院前诊疗情况、来院方式、院前处理情况、体格检查、首份心电图、首次心肌生化标志物结果等。(2)绝对卧床休息。告知患者要绝对卧床休息3~7 d,并且要跟患者说明,在活动时心率加快,氧供应不足,外周阻力增加,心脏负荷过重,会加重心肌的缺氧、缺血,增大心肌坏死的范围。(3)疼痛的护理。疼痛是最早的并发症,患者感到心前区持续性疼痛,往往产生焦虑、恐惧及濒死感,可以根据医嘱给予患者镇痛、镇静的药物,如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血管活性药物的静脉应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低血压的风险。 (4)吸氧护理。STEMI患者心肌缺血、缺氧明显,吸氧可有效提高血氧含量,增加心肌需氧量,所以应给予持续吸氧,病情较重的患者氧流量6~8 L/min,病情较轻的患者氧流量可维持2~4 L/min,对合并左心衰的患者,采用50%酒精湿化。(5)饮食指导。做好健康宣教,告知STEMI患者饮食不宜过饱,应少食多餐,禁忌暴饮暴食,以免增加心脏的负担。 (6)排便护理。由于STEMI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容易引起便秘,如果用力排便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容易发生心力衰竭和猝死。所以在改善患者饮食的同时,训练患者床上排便,放松患者的情绪,适当做腹部环形按摩,促进肠蠕动,必要时使用开塞露。(7)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严密观察心电监护仪的心电图改变、心率变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STEMI患者多表现为各种心律失常,如有发生应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在心肌梗死早期,多易发生左心衰,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稳定患者消极、恐惧、焦躁的心理状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认真讲解疾病的知识,针对不同的患者建立不同的疏导方案,抚平患者的不良情绪,以便积极的配合治疗。

1.2.2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的同时,采取各风险管理策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面干预,具体由经过专业培训的绿色通道护士,对观察组患者应用急性心肌梗死胸疼中心再灌注救治流程进行干预。具体方法如下:(1)护士的素质要求。STEMI的救治包括持续的心电图和血压监测、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和使用急救药物,必要时给予心肺复苏和除颤。这就要求必须有丰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护士完成,在熟悉各种常见症状、体征并能在15 min内完成患者病史和心电图的检查和血液标本采集的同时向患者和家属交代病情和护理计划,配合优化方案的实施,院前启动导管室,在急救车上完成术前准备。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再灌住策略,保证所需药品的供应,熟练的配合医师完成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要求护士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从而不断的纠正缺陷,不断总结经验,最大限度地满足抢救患者的需要。(2)院内安全管理策略 。①首先做好由急诊室转运至心内科的筹备工作。严格执行急危重症抢救的急诊“绿色通道”制度,要求必须在15 min内完成医护人员、设备、药品、行程路线等必要细节的调配和落实。全面做好STEMI患者的护理评估,确认是否适合安全转运,对转运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及意外事件重点观察。心内科接诊护士应自接到急诊室电话后开始做好安置准备,详细交接,具体到患者生命体征、神志、途中出现的症状及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执行口头遗嘱的记录、携带的院前病例资料等。②对符合急性心肌梗死指征患者纳入再灌注救治流程[3]。内容涉及对患者评估、治疗、检查、用药、活动、饮食、护理内容、健康宣教、出院指导、出院随访进行评价等。具体由实施者每日在表中采取打钩形式记录,并注明没有落实的原因加以说明,护士长每日进行随机检查。其核心是对纳入再灌注救治流程的患者进行规范的健康教育,并有专门负责人具体落实,保证日常护理工作更全面和连贯。(3)运用护理程序实施健康教育。详细评估病情和稳定生命体征,收集患者以往的生活信息及心理状况,掌握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情况和患者要了解及最关注的信息,灵活调整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如对患者术前要做好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紧张、恐惧情绪,必要时请手术成功的患者介绍亲身体会等方式让患者了解手术的必要性、手术方法、过程及注意事项和安全性,使其更好的配合治疗和护理。给予持续的心电图和血压监测、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和使用急救药物,稳定生命体征。具体方法:①计划。确定护理诊断:确立与患者相关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确定护理目标:如溶栓后出现血尿或PCI术后出血等产生的紧张心理的患者,具体讲述疾病诱发因素及避免诱发因素的方法,使其充分认识并消除紧张情绪,提高愈后生活质量。制定教育内容:如心肌梗死的基础知识,治疗方法及过程、治疗后的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术后卧床的意义、康复训练的目的和方法,普及公众对STEMI相关知识的教育,使民众对胸痛症状重视,立即就诊或拨打急救电话。②实施。采取群组教育或个体教育的方式:如采用授课、发放资料、提问或测试等形式,同时要注重个体要求,针对性地对个体进行教育。这就要求要增强急救医护人员对STEMI的诊断和处理能力,能立即做出判断和进行规范化的救治。通过护理干预手段,进行健康宣教及危险因素控制:术前应告知患者术后可能会出现尿潴留、血尿、腰酸背痛、局部出血、便秘、呕吐等并发症。术后拔管后包扎松紧要适中,弹力绷带要以髂骨作为固定,局部用沙袋压迫6~8 h,术肢完全制动卧床24 h,避免屈膝、用力过度。进行心电监测。严密观察患者心率、心律、血压的变化,经常询问患者有无胸闷、胸痛、心慌等症状。术后要合理应用抗凝剂,预防血栓形成等。③评价。对检查患者健康教育前后是否掌握及掌握程度,一般采取提问或观察患者行为等方法。

1.3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入院至球囊扩张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成功率、院内死亡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满意率。

1.4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 3.2统计学软件,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M(QR)表示,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入院到球囊扩张时间、平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比较(表1)

2.2两组患者满意率、PCI成功率、院内死亡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表2)

3讨论

任何临床活动都有风险,护理风险管理是把发生护理不安全事件后的消极处理,变为护理不安全事件的积极预防,这种积极而超前的风险管理比消极的事后处理更科学。胸痛中心组织构架包括120急救系统、急诊科、心内科、影像学科和检验科,涉及面广,同时急救流程正处于一个探索和初步实践的阶段, 配合实施多元化、合理的护理安全管理策略,能及时评估患者的基本信息,积极预防救治流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安全事件。护理人员经过专业化的培训,既能巩固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提高护理实践技能,从而为规范化的健康教育方式和急救护理路径奠定了质量基础。体现了胸痛中心建设对急救专业管理型人才,特别是配合急救流程专业护理人员的要求。依托我院“胸痛急救物联网”装备“移动ICU”,专业的护理人员可以配合其他院前急救人员熟练地在救护车上启动导管室和完成患者的术前准备等操作,从而能绕行急诊科和CCU,直接进入导管室。有效的健康宣教能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紧张心理和焦虑情绪,提升绿色通道的有效性,让心肌梗死患者得到最及时的救治和获得良好的预后,进而提高患者就诊满意度。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救治流程能指导护理人员合理安排护理工作,准确及时的记录,并评价每天的护理效果是否达标,对预测差异进行早期干预和持续改进,既能保证护理工作的持续性,也能有效的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尽最大可能地减少STEMI患者在诊断、转运、治疗、护理过程中时间的浪费,全面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绿色通道的开展和实施。本研究显示观察组STEMI患者经过CPC绿色通道救治模式实行再灌注治疗并配合实施多元化护理安全管理策略,急诊PCI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住院平均时间短于对照组,平均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院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并创造了入院到球囊扩张时间(D2B)最短21 min[4]的国际领先记录,患者满意率提高至96%以上,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4小结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到达医院后,医护人员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在极短时间内选择心肌再灌注治疗策略及治疗后保证安全有效,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胸痛中心的医护人员只要遵循标准的诊治流程救治,并对急救实践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因素采用比现有策略更有效的组织方法,逐步优化流程,如应用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救治流程 、专业培训绿色通道护士、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患者就诊满意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运用护理程序贯穿于临床路径中,先对患者进行正确的评估,通过评估-诊断-实施-评价,对可能发生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手段,把被动护理变成主动护理[5],让患者了解自己的治疗护理计划,提高依从性,防止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实施有效护理风险管理,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优质服务,确保患者安全,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为我院乃至我国胸痛中心建设方案的实施提供有力的质量保证。/

参考文献

[1]彭雪娟,崔妙玲,邓家忠,等.流程管理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2011,33(3):356-358.

[2]胡大一.心梗介入治疗重握时机[J].当代健康报,2010,19(17):1.

[3]刘彩炼.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梗病人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6):13-14.

[4]易绍东,向定成.规范化胸痛中心建设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区域协同救治经验交流与示范会纪要[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2,40(11):923.

[5]江小燕.临床护理路径在PCI术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10,22(11):2176-2177.

相关期刊更多

心血管外科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

实用临床医药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江苏省教育厅

社会福利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