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预防医学的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护理专业;教学应用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卫生服务模式也从个体治疗型向着群体、预防、医疗、保健综合服务型转变,预防和控制疾病,增进人类健康,已不只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任务,也是临床医学整体功能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护理教育目标是培养一批具有护理、 预防、 保健、 康复等综合知识和技能的高级应用型护理人才,《预防医学》 对于护理教育具有重要意义[1]。部分护理专业的学生对学习这门课程兴趣不大,且有相当比例的学生表示学习这门课程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实际工作能力,在教学中引人了案例教学法,充分调动教与学的互动性及积极性,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我校2009级护理专业两个班9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一班为实验班,二班为对照班。学生年龄、入学成绩均具有可比性。两个班由同一教师授课,采用同一教材、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
1.2方法 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即老师讲为中心、学生主要是听,按教学大纲要求进行常规教学。实验班采用案例教学法授课。
1.2.1案例的形成教师针对教学内容,收集比较客观、规范的案例。按照教材及教学大纲的要求,明确授课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还要考虑学生接受能力来选择案例。案例的编写要简单、内容丰富,紧扣课堂目标,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同时要有一定的难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再有教师的启发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1.2.2通过案例的讲述,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思考,课堂讨论,最后教师点评。教师对讨论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分析,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构架。
1.3效果评价期末理论考试,实验班和对照班采用同一试卷,闭卷考试,统一标准阅卷、评分。
2结果
以传统教学方法教学的对照班学生期末理论考试成绩为72.5±10.6分,以案例教学法教学的实验班学生期末理论考试成绩为86.9±7.3分,经统计学检验,实验班成绩高于对照班(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针对课堂内容选取恰当的临床病例,在教师指导下,组织学生讨论、解决相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具有针对性、实践性、启发性、研究性和实效性强的特点[3]。教师是整个教学的主导者,掌握着教学进程,引导学员思考、组织讨论研究,进行总结、归纳。通过案例教学法能够调动学员学习主动性,而且教学生动具体、直观易学。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它的真实性。由于教学内容是具体的实例,加之采用是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易于学习和理解。教师在课堂上不是“独唱”,而是和大家一起讨论思考,学员在课堂上也不是忙于记笔记,而是共同探讨问题,由于调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容易开阔思路,收到良好的效果。
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灌输为中心、同学被动接受的局面,通过阅读和分析案例,使学生仿佛亲临教育教学现场,借案例而引出的一系列问题,为了寻求正确的答案,学生会改变以往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在课堂上的角色由消极被动变为积极主动,感到理论学习不再是枯燥乏味,能自觉地把教材内容与病例结合起来,加强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进行案例教学法时要注意,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习惯于等待教师的分析、总结和给出现成答案,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缺乏经验则容易冷场,往往造成教学失败。研究和编制一个好的案例所需时间比传统教学多很多,需要教学者有较高的技能和经验。总之,案例教学法能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提高学生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汪为聪.高职护理专业《预防医学》课程 PBL教学效果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 2012,39(1): 265-266.
[2] 谭艳.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法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9(2):151- 153.
[3] 王世民.浅议案例教学法[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23(6):91-92.
【关键词】科学理念;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方案设计;高校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六个部分30条政策举措。把人才培养作为提高质量的首要工作,树立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是形成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和选择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
1 以人为本的教育必然是引领人的追求和发展的和谐统一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和核心追求,如何体现教育以人为本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在教育目的问题上,一般划分为社会本位、人本位、学科本位。但纵观浩如烟海的学术论文,当前将三者对立起来而强调某一方面的论述颇多,表明我们还没有真正地理顺三者关系,从而也不可能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实质性提高和真正的以人为本。
1.1 以人为本的教育必然是社会需求与个人追求的和谐统一
从人与社会的关系看,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是社会的人,社会进步归根到底是人的进步;人的进步是自身的本质要求,也必然包含着社会进步;人的进步与社会的进步一定是和谐相容、对立统一的关系,否则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进步。
1.2 学科发展受制于人和社会的发展,必须适合和引领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需求
高等教育的学科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随着生产、科技与教育不断发展积累起来的,在一定阶段成为相对独立的体系,依赖人的智慧结晶和社会发展,同时又支撑人和社会的维持与进步。学科体系在一定时期偏重学科自身的学术发展,在一定时期又以服务社会(包括人)为主要特征,或在一定时期以引领社会(包括人)为主要特征,而且几种动能常常是交织并存、相互制约与促进。
1.3 教育应该通过促进文化科技进步而适应和引领市场经济的发展
上世纪末以来高等教育改革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产生了一些误区,其原因在于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导致认识论上的唯心主义、方法论上的实用主义与浮躁的非理性思维。如起因于解决就业困难,加之对“全人”、“完人”教育理念的曲解或极端化,以及人才市场的显性表现和应对大众化教育阶段而提出的“淡化专业”,片面强调教育被动地服务于市场经济而忽视其引领作用,这已经为实践和时间的考验所证伪!
1.4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本质上是培养出符合社会行业认可的优质人才
从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实现的关系层面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本质上是培养出符合社会行业认可的优质人才,最大限度地提升符合学生生涯志趣的就业和长期发展的素质、知识与能力(技能),我将其称为学生发展的两个核心竞争力,即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和长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2 遵循规律、把握内涵、理顺关系,精心设计和实施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对人才的价值取向、类型定位、运行机制、质量保证的基本规范,在科学的理念指导下,制订好培养方案,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和关键。
2.1 能说、会做、善为人是普适性的人才培养目标
“能说、会做、善为人”,它既是普适的,又是普世的。此七言是大实话,但内涵丰富。三者缺一都不可能成为优秀人才;三者尽善,实为难事。但对人才培养的设计者而言,这个理想目标是应该恪守的。
2.2 国家战略要求是人才培养的总目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战略目标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教育部也提出“创新人才”“拔尖人才”以及创业教育培养的目标。这些战略要求非常明确,但如何在教育、教学方案中体现,以便在理论教学、实践环节、课外活动中甚至整个学生生活中,通过学校机构支配或指导、师生互动、在合理的时空范围内实施,培养出在社会面向定位领域“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人才,却是值得反复思考和实践才能实现的。
2.3 理顺培养方案的基本思路,形成目标明确、结构合理、执行有力的培养方案
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应该处理好八个关系,即以国家战略与行业面向匹配、通识教育与精英(专业)教育共容、人文教育与科技教育通融、素质提升与创新潜能协调、基本标准与个性发展相宜、理论与实践并重、知行相济与知行合一兼具、校内与校外资源配置合理、规范性与灵活性互补的教育教学理念为准则,根据专业的特点精心策划、精密设计、精细实施,才能在最基础的环节保证高校教育教学质量。
上述八个关系,第一个是在培养方案层面体现为谁培养人的问题,第二到第五个是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第六到第八个是解决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任何学校的培养方案都难做到尽善尽美,但如果能够基本把握好上述八个关系,而在某些方面做出特色,就可以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进而不断优化,达到相对理想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潘懋元.大众化阶段的精英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3(6).
[2]方丽.浅论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特点及建设[J].现代教育科学,2004(1).
[3]杨移赔,徐维忠.论高等教育核心质量[J].大学教育科学,2009(6).
[4]胡莉芳,王亚敏.理念和行为的矛盾与思考:基于某研究型大学师生通识教育观念调查的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10(1).
关键词:独立学院 创业意识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8--02
在当前形势下,大学生通过自主创业的方式改变被动就业的形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个人的毕业去向问题。各高校也积极响应此政策,开展创业类课程,邀请创业成功人士做报告,设立创业实验基地,但是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比例仍然很小,而影响大学生创业行为的直接因素就是创业意识,创业意识指的是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人起动力作用的个性意识倾向,包括创业的需要、动机、兴趣、思想、信念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大学生只有拥有一定的创业意识,才有可能产生创业动机,才能进行创业行为,达到创业的最终目的。因此,对于学生创业意识的调查以及培养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在此前提背景下我们以天津大学仁爱学院为例进行调查,我校2010年6月份有第一批学生毕业,截止到2014年3月份,共有6723名毕业生,成功进行创业的学生10人,这10名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带动30个社会就业岗位。学生创业的人数比例比较低,前面我们也提到过,影响大学生创业行为的直接因素是创业意识,因此要想提高本校学生创业比例,增加创业所带动的就业岗位,必须培养并增加学生的创业意识,本课题针对此情况,对本校学生的创业意识进行调查并分析,借此提出培养学生创业意识的方案,具有实践意义。
创业意识指的是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人起动力作用的个性意识倾向,包括创业的需要、动机、兴趣、思想、信念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学生创业意识是影响学生自主创业的直接因素,而在平时工作中了解到不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还比较模糊:有的认为创业太辛苦,不如找份稳定工作;有的认为创业是就业中的最后一个砝码,轻易不采取;也有的认为创业太难,自己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归根结底还是对于创业没有清晰的认识,本课题针对本校学生创业意识进行调查,设计调查问卷,分年级分专业进行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进而提出关于本校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的建议方案。
截止至目前我校创业培训共培训学生人数为2000余人。打印创业证书人数为3人,学校设有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并成立了创新创业指导委员会,领导、统筹和协调全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鼓励和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引导大学生在艰苦创业的实践中学习创业知识、激发创业精神、磨练创业意志、培养创业品质、提高创业能力、拓展就业渠道。
本调查于2013年3月进行,调查对象为天津大学仁爱学院2009和2010级的在校大学生,涉及的专业有财务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法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艺术设计等20个专业。本调查全部以问卷方式进行,参与调查有效人数为200人。本研究为探索性调查研究,所得数据按其百分数排序,以获取大学生对创业的态度、兴趣、认识和评价。
虽然中国大学生创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案例不多。但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对创业持积极态度,创业意识强,对创业感兴趣,但对创业方面的知识了解较少,希望学校开设创业指导课,渴望创业教育。在问答“你是否想过自己要创业”的选项中,选择“想过”的学生占70.1%,选择“没有想过”的学生占14.4%,选择“无所谓”的学生占15.5%。在被问及“你对创业感兴趣吗”这个选项时,回答“很感兴趣”的学生占23.5%,回答“感兴趣”的学生50.1%,“不感兴趣”得学生占26.4%。期中二者加起来的比例高达73.6%。大多数当代大学生都有创业的冲动和梦想,对创业情有独钟。同时大学生对创业抱有兴趣和热情,但另一方面,他们对创业知识的了解十分有限,迫切希望学校开设创业选修课程,加强创业教育。
大学生创业问题的提出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这种形势下,我国政府提出鼓励大学生创业,以创业来带动就业的大学生就业方针。政府各部门和各地都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对大学生创业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在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引导下,各地大学生创业活动风生水起,但是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比例还不到大学生总人数的2%,相比发达国家大学生20%-30%的创业比例还有很大差距。究其原因,我国目前还没有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创业的氛围,大学生创业政策本身亟待完善,政策执行力不强。这些问题都极大的阻碍了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
独立学院学生对创业充满激情和理想,对创业所必备的知识、能力、素质有一定的认识,对创业能力的培养表现出迫切的愿望和期待。但独立学院学生普遍存在创业经济不足,创业知识、能力、素质欠缺,创业信息不足,创业风险意识不强,创业能力缺乏有效的、系统的培养和训练等问题。在独立学院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迫切需要国家、社会和学校高度重视,营造独立学院学生创业的氛围,在政策、资金和场地等方面予以扶助和支持,搞好系统的培养和训练,提供配套完善的服务,建立独立学院学生创业工作的长效机制,实现国家、社会、学校联动,实现学业、就业、创业的联动。
参考文献:
针对现代预防医学的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改进措施进行初步探讨,旨在促进我国预防医学更好更快地发展,使其在保护人民健康方面发挥更为有效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预防医学;主要问题;优化方法
随着社会环境、生物环境及人群对于健康需求的改变,医学模式已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青霉素等抗生素的出现,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有效地遏制了传统的传染性疾病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但近年来,SARS、禽流感、埃博拉等新型传染病不断出现;同时,结核病、麻疹等传统的传染性疾病又呈现出死灰复燃之势,对人群健康造成极大威胁。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中指出,我国30岁~70岁人口中51.5%患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中城市人口所占比例为50.6%,2012年大约有850万人死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而且,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加,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问题日益突出。同时,传染病伤害所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2012年由传染病伤害所导致的死亡占死亡总数的8%[1]。这些问题都对预防医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本文将对我国预防医学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相关优化措施进行初步探讨。
1现代预防医学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1预防医学的发展现状现代预防医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即所谓的个体预防阶段、群体预防阶段和社会预防阶段[2]。预防医学的重点是维护个体和特定人群的健康。其目标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残疾和死亡。我国从前苏联引入预防医学,至今已有50余年历史[3]。50多年来,预防医学对传染性疾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做出了巨大贡献,与其他学科一起保护着我国人民群众的健康。
1.2预防医学面临的主要挑战首先,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工业化、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行为生活方式以及膳食模式发生了较大改变,疾病模式随之转变。在我国,目前15%的人口仍然受传染性疾病的影响,25%的人口主要受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侵袭,其余60%的人口则需要同时面对来自于传染性疾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双重压力[4]。同时,现代疾病的病因由单一性转向复杂性、从生物性因素转向多因素,致使我们在现阶段,不能再像控制传染性疾病一样控制现有疾病。其次,我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日趋严重,如何预防老年性疾病,有效促进老年人的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已成为当务之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其与行为生活方式、饮食习惯高度相关,具有多病因、隐匿性、长期性的特点。若能针对发病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可从根本上降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残疾率、死亡率,减轻人们的疾病负担。再次,我国预防医学教育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第一,目前我国预防医学教育主要集中于医学大专院校中预防医学专业和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临床、中医等)的预防医学教育。全国有超过65所高校开设了预防医学专业,各高校办学条件参差不齐[5]。而且随着高校招生人数、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将导致预防医学教育投入相对不足、师资缺乏等一系列挑战和问题[6]。第二,现有的预防医学教育多为灌输式教育,即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模式(Lecture-basedLearning,LBL),以老师教授为主,学生对讲授内容死记硬背而通过考试[7];缺乏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只会做本专业领域的具体工作,社会工作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不足,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能力较差[5]。虽然部分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认识到预防医学的重要性,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当学生没有社会实践经验或体会时,预防医学相关概念很难融入于临床课程的学习中,枯燥的理论学习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8]。最后,预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当我们针对某种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预防时,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能看到收益,导致预防的作用常常被政府和公众所忽视。当发生重大疫情时才会想到加强公共卫生、加强疾病预防,但当疾病被控制后,公共卫生及预防的观念又逐渐被公众所淡化。在我国,普遍存在“重临床、轻预防”的现象,预防的观念尚未能深入人心。与国外相比,医院仍然是国内医疗的主要实施单位。就诊病人越多,病情越重,医院的收益就越大。但是医疗商业化将导致医疗卫生资源利用不充分,医患关系紧张。同时,目前,许多疾病的诊治和预防都依赖于高技术,但高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医学高技术对于诊断、治疗、疾病预防等方面具有正向作用,但同时也有加重病人的经济负担,弱化医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其实许多常见病需要的只是适宜技术[9]。
2现代预防医学发展的改进措施
2.1进一步加强对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的重视程度虽然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在保护人群健康方面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社会对于预防医学的重视程度仍然相对不足,同时我国人口众多,医疗卫生资源有限,不能满足人群健康需求的增加。为此,应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加大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预防医学的投入与重视程度。相关职能部门可根据各级卫生部门提供的疾病信息,对我国居民健康影响较大的传染性疾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进一步充分利用当代高速发展的各种传播媒介,如网络、电视等,加大现有主要疾病防治工作的宣传力度。虽然媒体的人群基础广泛,但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尤其是在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在疾病防控相关知识的传播过程中应注意保证可被大多数人接受。因为一般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的人群其健康知识也相对匮乏,他们是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所以,需要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确保广大人民群众不被虚假信息蒙蔽,多开展相关科普和免费健康体检活动,提高人群对疾病预防的认知,增强人群对预防医学的认识,树立疾病预防意识,做到及早识别和治疗。
2.2改进现有预防医学教学模式由于预防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目前,国内预防医学主要采用LBL教学模式,虽然对于构建完整、系统的知识结构有利[10],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习兴趣低下,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我们可借鉴国外先进教学经验,改进现有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相关问题为基础的小组讨论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激发学生多向思维[11],与传统的LBL教学模式相比,学生在知识、态度、技能方面有明显提高[12]。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Team-basedLearning,TBL),要求学生在课前对所学课程进行预习,并对预习情况进行检测。然后在团队的基础上对所学内容展开讨论。此过程充分利用了团队资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相互交流[13]。以人群预防为导向的案例教学模式(TheCase-BasedSeriesinPopula-tion-OrientedPrevention,C-POP)[14],以人群为导向,强调案例的作用,将枯燥的学习内容与具体案例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预防医学专业相关临床课程的教学效果良好[15]。C-POP不仅适用于预防医学,也适用于其他类别的医学生,且不受学生所处年级的限制[16]。目前,这些教学法在预防医学教育中都有探索性应用,但并未就某一种教学方法进行全面推广。此外,我们在借鉴国外先进教学经验的同时,还应全面衡量自身发展情况、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逐步完善现有教学模式,加快预防医学教育改革的步伐,探索符合我国预防医学教育发展现状的教学模式,为我国预防医学事业培养更多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预防医学人才。
2.3在实践中增强预防医学学生的实践能力在预防医学的专业课程如流行病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等的讲课过程中,可鼓励学生通过文献搜索自行学习疾病的流行模式、营养相关疾病的发病模式;国家及高校应进一步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可以在本科生中建立并实行导师制,即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完成日常科研工作[17];积极引导学生更多的开展相关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和创新创业活动,提高对预防医学相关领域知识的认识;构建多种类型的生产实习、实践基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加强预防医学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人际交流能力,增强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解决能力,以便其更好的适应毕业后的工作[18]。
2.4加强国际交流,加快预防医学的国际化进程人才培养是预防医学发展的基石,而在人才培养中,最为重要的是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因为随着经济全球化,国家间的交流增加,为预防医学的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重大挑战。各高校除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外,还应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如国内外高校联合举办研讨会;增加教师赴国外的学习机会,引进国外优秀学者,实现师资队伍的国际化[19]。强调人才培养国际化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丰富的国际经验及全球意识,最终能以开放性的思维,从全球的视角观察和解决健康问题,这些正是我国现有预防医学人才所欠缺的。为此,要将预防医学发展同国际化进程紧密相连。
3总结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如何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已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由于我国区域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口众多,医疗卫生资源相对匮乏。预防医学作为一个“群体医学”,可有效利用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对维护人群健康和实现WHO所倡导的“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社会与公众应进一步加强对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的重视程度,充分发挥现代媒介技术,倡导正确舆论导向;在整合医学院校现有资源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改进现有预防医学教育模式中的不足之处,加快预防医学教育改革的步伐,推广和应用符合实际情况的预防医学先进的教学模式;建设更为广泛的实践平台,强化预防医学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预防医学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进程,树立全球意识。通过以上优化措施更好地将预防与临床相结合,紧密把握人群健康状况的最新动态,更加有效地开展治疗工作,切实做到“防治结合”,最大程度的发挥预防医学对于保护人群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
参考文献:
[1]WorldHealthOrganization-NoncommunicableDiseases(NCD)CountryProfiles,2014.
[2]Salman,MD,Doherr,MG,Erb,HN,etal.100Volumesofpreventiveveterinarymedicine-thepast,thepresentandthefuture[J].PrevVetMed,2011,100(1):1-3.
[3]庄勋,李百胜,朱和新,等.对预防医学教育国际化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2):33-34.
[4]Cockram,CS.Diabetesmellitus:perspectivefromtheAsia-Pacificregion[J].DiabetesResClinPract,2000(10):S3-S7.
[5]张凯,王学春,陈廷,等.改革预防医学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医学教育探索,2006(11):1006-1007.
[6]侯淑军,王志玉,宋明洋.搭建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平台加强预防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0):40-41.
[7]张志红,白剑英,王祝欣,等.预防医学教学中PBL教学法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2(7):506-509.
[8]王成岗.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2(6):1118-1120.
[9]李华,万成松,郑莉,等.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应急型公共卫生人才[J].医学教育探索,2007(11):1013-1014.
[10]王成岗.PBL和LBL教学法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综合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2(1):101-103.
[11]崔晓阳,李益,廖虎,等.PBL教学法在我国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J].医学教育探索,2010(4):439-442.
[12]Ding,X.,Zhao,LP,Chu,HY,etal.AssessingtheEf-fectivenessofProblem-BasedLearningofPreventiveMedi-cineEducationinChina[J].SciRep,2014(4):5126.
[13]张凤英,毛淑芳,赵秀荣,等.预防医学教学应用TBL的效果分析[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5(4):357-359.
[14]EplingJW,MorrowCB,SutphenSM,etal.Case-BasedTeachinginPreventiveMedicineRationale,Development,andImplementation[J].AmJPrevMed,2003,24(4):85-89.
[15]邓芳,彭伟莲,彭小青,等.预防医学专业内科学案例教学方法效果评价[J].实用预防医学,2013(8):1022-1023.
[16]钞虹,陈佳欣,钱学艳,等.以团队为基础学习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3(7):130-131.
[17]王婷,黄水平.预防医学本科生科研导师制实施效果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1):51-52.
[18]戴伏英,邢玉梅.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在教学基地实习的体会与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3(6):593-595.
【关键词】 罗库溴铵 药代动力学 效应室消除速率常数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wo methods to calcaluate the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 Ke0 of rocuronium so as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arget-controlled effect-site concentration infusion. Methods Twenty-two ASA Ⅰ-Ⅱ patients scheduled for elective surgery were pided into two groups (n=11 each). Group A was given continuous infusion of rocuronium 0.03 mg·kg-1·min-1 up to TOF ratio of 20%-30%. The theoretical plasma concentration versus time was calculated for all patients on the basis of the pharmacokinetic models described by Sheiner et al. Predicted effect versus time was calculated by following the 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 link model. The Ke0 was estimated by fitting a sigmoid cure. Group B was given the drug in a bolus of 2 mg·kg-1 and the Ke0 was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reported by Minto et al. Results The Ke0 was(0.200±0.049) min-1 and (0.111±0.019)min-1 in group A and group B respectively, showing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Key words: rocuronium; pharmacokinetics; Ke0
靶控输注效应室浓度时需要参数-效应室消除速率常数,即Ke0。计算Ke0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血浆浓度转化为效应室浓度,然后通过“S”型效应曲线计算。另一种方法是Minto等[1]提出的峰效应时间法。本研究目的是明确这两种计算罗库溴铵Ke0的方法是否具有差异性。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和分组 22例全麻下择期腹部手术患者,男10例,女12例,ASA Ⅰ Ⅱ级,分为2组,每组11例。A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7±11)岁,体重(57±8) kg,B组平均年龄为 (61±12 )岁,体重(57±13) kg。2组间年龄、体重差异无显著性(P>0.05)。有下列情况者从本实验中剔除:服用了影响神经肌肉功能的药物,肝、肾、神经肌肉功能不全和(或)电解质异常,怀孕或哺乳期妇女。
1.2 麻醉方法 2组患者术前30 min均肌注苯巴比妥钠0.1 g和东莨菪碱0.3 mg,右颈内经脉穿刺置管用于罗库溴铵给药和测量中心静脉压,对侧肘静脉用于注射其他麻醉药。监测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 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吸入100%纯氧3 min后,靶控输注丙泊酚2.5 3.0 μg·ml-1,意识消失后给予芬太尼2 μg·kg-1。随后A组患者持续输注罗库溴铵0.03 mg·kg-1·min-1,当四个成串刺激(TOF)降低到20% 30%时停止输注,再次给予芬太尼3 μg·kg-1后气管插管。B组患者单次注射罗库溴铵2 mg·kg-1。研究期间采用肌松监测仪(TOF-guard, Organon, Oss, 荷兰)以15 s间隔记录TOF值,刺激电极置于腕部尺神经上,加速度换能器置于拇指,垂直于运动方向。研究过程中用靶控输注丙泊酚维持麻醉。
1.3 Ke0计算 A组和B组患者理论血浆浓度-时间数据均基于Sheiner等[2]描述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并结合输注资料(体重、输注速度和输注时间等)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中央室容积(V1)=0.0385 L·kg-1,K10=0.119 min-1,K12=0.259 min-1,K21=0.163 min-1,K13=0.060 min-1,K31=0.012 min-1。用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的罗库溴铵理论血浆浓度再按Hill方程计算药物预测效应(PE)[3]:
PE=Emax×CγEECγ50+CγE
Emax是最大效应;γ是曲线斜率;EC50是TOF下降50%时的效应位浓度。参数γ=4.79、EC50=0.823 μg/ml、Ke0=0.168 min-1和Emax=100用于初步计算预测效应,每15 s记录的TOF值组成观察效应-时间曲线,最优Ke0解使“预测-实测效应差的平方和”最小[4]。B组患者首先确定峰效应时间(tpeak,从开始异丙酚注射到最小TOF值的时间)。因为单次注射后达tpeak时,罗库溴铵效应室浓度(CE)达到最大且等于血浆浓度(CP)。血浆浓度和效应位(μg/ml)可按给药剂量(mg)和单位分布函数(UDF)据下列公式计算[5]:
CP=(tpeak)=D(mg)×∑ni=1Aie-λtpeak=CE(tpeak)
A和λ是药代动力学参数,D为给药剂量(mg),随后使用CE(tpeak)按照下列等式计算Ke0值:
CE(tpeak)=D(mg)∑ni=1Ke0AiKe0-λi(λie-λ tpeak-Ke0e-Ke0 tpeak)
为证实最终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我们使用研究所得的Ke0中位数及相应的药代动力学模型预测实际观察到的tpeak。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首先采用柯尔莫哥洛夫-斯米尔诺夫(Kolmogorov-Smirnov)检验法检验其分布,数据正态分布时用平均值±标准差(±s )表示,非正态分布时用中位数(范围)表示,Ke0和t1/2Ke0比较用t检验,P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A组罗库溴铵平均用量为(11.3±3.3) mg,输注时间为(6.8±1.7) min;B组罗库溴铵平均用量为(12.4±2.1)mg;A、B组最低TOF平均值分别为为(13±4)min和(30±17)min。以上数据组间比较,P均
2.2 峰效应时间(tpeak ) A、B组患者注射罗库溴铵后TOF的变化趋势分别见图1和图2。可见无论是单次注射或持续输注罗库溴铵,用药后TOF的变化均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性。达最低TOF的时间A组平均为(6.5±0.8)min,B组平均为(10.5±2.5)min。组间比较:P
2.3 Ke0 A、B组患者均可根据前述的方法解出Ke0值,表1是Sheiner等[3]报道的罗库溴铵药代动力学模型相关参的Ke0计算结果,以及相应的血浆-效应室消除半衰期(t1/2Ke0)。Ke0和t1/2Ke0 A、B组间差异显著(P
3 讨 论
Ke0有多种计算方法,包括本研究使用的方法在内。A组是给药后连续测定血浆药物浓度并同时记录药物效应,同时分析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Kazama等[6]的研究即是这种方法;B组使用的方法为Minto等[1]提出,药物单次注射后达到峰效应的时间(tpeak)是一个与药代动力学无关、可直接观察的药效学参数,主要药代动力学原理是tpeak时效应室浓度达到最大且等于血浆浓度。该法的优点在于:用单点效应(最大效应)代替药物效应的全过程,无须对血浆浓度和效应室浓度的平衡作出假设,计算时也减少了迭代次数,从而增加准确性。理论上,两种计算方法的结果应该一致,然而,我们的研究结果并不支持这种观点。分析原因可能是:①TOF监测受拇指运动和位移的影响,轻微的位置变化可能影响tpeak;②TOF值的显示时间为15 s,不利于发现15 s内TOF值的瞬时变化。以上两点皆可能造成tpeak判断的错误,可见肌松监测有异于临床常用的镇静监测指标双频指数(BIS)或AEP指数,后两者显示时间间隔为1 s,有利于tpeak的正确判断。鉴于以上研究结果的差异性,又由于所用的两种计算方法各有优缺点,实际上我们无从判断究竟哪种Ke0才是正确的,这将是我们进一步研究的目标之一。本研究结果中Ke0值与Plaud等[4]报道的0.168 min-1也有一定的差异,这可能与使用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不同有关,Wakeling等[7]推测认为Ke0值依赖于所用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且不同药代动力学参数的Ke0值差异较大。
参考文献
[1] Minto CF, Schnider TW, Gregg KM, et al. Using the time of maximum effect site concentration to combine pharmacokinetics and pharmacodynamics [J]. Anesthesiology, 2003,99(2): 324-333. [2] Sheiner LB, Stanski DR, Vozeh S, et al. Simultaneous modeling of pharmacokinetics and pharmacodynamics: application to d-tubocurarine [J]. Clin Pharmacol Ther, 1979, 25(3): 358-371.
[3] Vermeyen KM, Hoffmann VL, Saldien V. 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 of rocuronium: analysis of effect data to select a pharmacokinetic model [J]. Br J Anaesth, 2003, 92 (2): 183-188.
[4] Plaud B, Proost JH, Wierda JM, et al. Pharmacokinetics and pharmacodynamics of rocuronium at the vocal cords and the adductor pollicis in humans [J]. Clin Pharmacol Ther, 1995, 58(2): 185-191.
[5] Muoz HR, Cortínez LI, Ibacache ME, et al. Estimation of the plasma effect site equilibration rate constant (ke0) of propofol in children using the time to peak effect: comparison with adults [J]. Anesthesiology, 2004, 101(6): 1269-1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