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范文第1篇

(一)从立法角度做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体育与文化的一个交叉点,不仅具有体育的属性,也具有文化的属性,因此具有现行的知识产权特征。因此,应从立法角度做好对其的保护。由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立法保护仍处于建设状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大多采用的法律保护主要被归类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行法律的保护之下,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也处于建设中,因此,目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主要依靠于行政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法辅之,因此,就立法角度而言,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立法保护主要来源于知识产权保护法。可见,就先行的立法而言,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力度仍是不够,因此我国需要从完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法律制度体系,建立有效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机制,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三方面入手做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工作。

(二)结合高校教育做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范文第2篇

【摘 要 题】体育研究

【关 键 词】体育/民族传统体育/内涵……

民族传统体育是从民族共同体文化中剥离与凸显出来的一种民族体育文化形式,是我国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体育文化作为一种人类社会文化的补充与完善,除了具备一般文化的特征之外,还具有自己独特的内涵和民族文化特征。全面、系统、科学地认识民族传统体育,是振奋民族精神、加强民族团结、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保证。

1 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及其特征

1.1 植根深厚的精神物质文化

在人类民族文化的原始积淀期,由于生存区域与生存环境、生产劳动与生活方式、文化积累与传播的不同,民族文化共同体中许多具有教育、娱乐、健身功能的社会活动凸显出来,共同构成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和方法体系[1]。它寓竞争、娱乐、广适、地域及艺术观赏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综合运动形式,涵盖了“性命双修、心身并育”的生命整体优化理论,把人与环境视为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的统一体,并把人体功能的强化和优化看作是一个精神同物质紧密联系的统一体活动[2]。它既是自贯一身、稳定的精神物质文化,又在历史环境的变迁中不断改变其具体的结构式样,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差别。这种在相承相续中渐进发展的趋向,使得我们民族文化的形成在历史演进中开放出灿烂的花朵,孕育出丰硕的果实,突出地再现民族特色、民族心理和民族意识。

第一,劳动过程中的各种思想物化品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产生、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这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中最高层次的部分。生产劳动是人类区别于猿类的特征,又是文化创造的开始。当人类作为自然生态环境生命类开始文化创造活动的时候,即使是最粗糙的简单文化,也无不是从自然存在物直接加工开始的。而文化成果又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物质劳动过程中,其技术、社会和价值方式都作为相当复杂的文化体系而存在[3]。就是在这样一种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是一个民族在特定区域、特定的社会人群,伴随着一定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生产中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物质体育文化事象。它涵盖生产、狩猎、渔业、商业、交通、服饰、饮食等方面,贯穿于人类生产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第二,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人类社会一项特殊的文化活动方式,孤立的个体活动是不存在的。尽管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常常通过个人的行为方式来体现和进行,但永远脱离不开社会的联系而受制于社会,永远是物质文化的产物。同时,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又离不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制约和影响,并为一定社会关系所包围,这种社会关系不论是以物为对象,还是以人为对象,其参与活动的行为包含着社会以人为中心所形成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组织;所形成的血缘、地缘、行业的组织关系;所形成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表现出规定性、固定性、制约性的链接方式。从而使社会的人按照一定社会所提供的规定条件和可能,依据一定社会所特有的体育方式进行活动。

第三,反映在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当中的民族意识、文化心理、哲学思想、价值观念、宗教信仰、伦理道德规范、审美心理,是人类精神生活领域的文化,是民族体育文化的核心部分。它是围绕民族体育活动方式,通过抽象事物的艺术表现,来改造人的精神世界的物质内涵、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最终依托体育活动来改造人的主观世界。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作为验证人的物化世界能力的象征,最根本的是促进了民族心理素质的升华。民族心理素质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最为内在的心理特征,是一个民族成员强烈地感到自己属于“这个民族而不属于那个民族”的归属感。我国著名社会学家和民族学家认为(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是“同一民族的人感觉到大家是属于一个人们共同体的自己人的这种心理”,一个民族“总是要强调一些有别于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的特点,赋予强烈的感情,把它升华为代表这个民族的标志”[3]。因此,民族心理素质是社会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条件综合作用于民族传统体育精神文化面貌的表现与结果,是民族传统体育生存、发展之灵魂。

1.2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固有的特性

1.2.1 娱乐性 民族传统体育的娱乐性是一种以闲暇消遣、健身娱乐为主要目的,而又有一定模式的民俗文化活动。它是人类在具备起码的物质生存条件的基础上,为满足精神的需要而进行的文化创造[4]。从简单易行、随意性较强的项目,到技艺精巧,有严格规则的竞技;从因时因地,自由灵便的嬉耍,到配合岁时节令的大型文体生活广场,把体育融汇于宗教礼仪、生产劳动、欢度佳节,喜庆丰收之中,载民族文化艺术形式,同民族舞蹈、音乐相联系,使民族传统体育的娱乐性体现得更加充分。

1.2.2 竞技性 竞技性是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竞争意识的体现。这项最能显示人们的强壮、机敏和征服的活动,早在原始社会就出现了体育竞技的萌芽[5]。竞赛活动是自黄帝以来为报答神灵赐福的宗教庆典的重要内容。先秦时期以技击为基本特征的武术已有一定的发展。以民族、以地域构成封建割据时代的国体政体,为生存,同恶劣的自然环境斗;为争夺地盘,兵事纷争;为扩充势力,就得练兵黩武;全民尚武成为弱小民族理所当然的习俗。这种在战争中孕育与创作,在生活中扩大与丰富,在体育活动中继承与发扬,在交往中维系与承传的习俗有着独特的技击、练武和宗教信仰特点,是古代体育竞技精神的突出表现。它产生于该民族,又流传于该民族,使参加者在相互较量的竞赛中,获得心理的愉悦,起到磨练意志、开启心智的作用。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壮族民族体育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开发

1 前言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文化多样性是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近几年来国家不断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5 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充分认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制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目标和方针。广西壮族少数民族文化历史久远,积淀深厚,绚丽多姿,以其独有的特色丰富了中华文化,是我国乃至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保护和开发利用好广西壮族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当今世界,旅游业已经成为具有重大发展潜力的第三产业。随着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旅游业将启动新一轮的对外开放,我国将成为第一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国家和世界第四客源地。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规模将不断增大。对于我国非常具有文化差异的民俗文化,民族体育将成为备具旅游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因此,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对其进行合理的旅游开发相结合将成为广西壮族地区经济与文化工作的重心所在。

1.1 选题依据

壮族民族传统体育属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伴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对其开发和保护有重大的意义,因此为更好的传承民族传统体育,要做好保护与开发的协调与促进。

1.2 研究目的、意义

广西壮族的祖先从先秦时代就世代居住在这里,有着悠久的农耕历史,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随着民族的发展而产生的少数民族体育更是一个丰富的宝藏,经过人民群众千百年来的辗转流传,而被保存下来。近几年来全国和广西都不断的举办少数民族体育比赛,民族传统体育比赛项目也开始增多。可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与现实价值都是十分巨大的,因此保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已经成为保护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事实上,壮族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发、保护力度与深度都不够,而真正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起到了保护与开发作用的措施更是少之又少。近年来民俗旅游的兴起,壮族少数民族体育遇到了一个发展的机遇期与危险期,开发与保护是否做得好将影响壮族少数民族体育传承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作者通过查阅资料,问卷发放,民意反馈等形式,对广西壮族的民族传统体育进行研究,提出对壮族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与发展的建议,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3 文献综述

前人对广西壮族民族体育文化做了许多研究,但大多数文章的研究方向是立足于民族体育的发展现状,文化内涵分析,某一种体育项目的价值的深入探讨等。文献用深刻的论述体现了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价值,并将其做好各种分类以及提出了一些宝贵的保护意见。但是对于探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充分利用旅游开发的手段,促进其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文章相对较少,缺乏从遵从民意角度方面深入研究与思考。因此,本文作者将通过查阅资料,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广西壮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行调查分析与研究,提出新颖的保护措施对其进行保护与开发。

2 壮族少数民族体育概述

2.1 壮族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

所谓壮族民族传统体育是壮族民族在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继承自己在生活中创造的民族体育活动。

2.2 壮族少数民族体育的文化内涵与社会功能价值

2.2.1 壮族少数民族体育的文化内涵蕴含的精神

体育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丰富我们的生活,体育项目有合作性,能够促进一个团队的团结,更是一个民族的团结。

广西壮族民族体育是壮族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不同的地理条件、生产劳动、军事、节日经典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 它属于民族文化的范畴。人们通过各种民俗体育活动,表达着对祖先的崇敬,对神灵的信仰,对天地的感激,对人们的情感。从民族体育中,壮族人民表达着他们奔放的情感,释放着他们的热情。

2.2.2 壮族少数民族体育的社会功能

(1)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广西壮族少数民族大都位于偏僻的山区,交通极不方便,各个民族为了沟通只有通过壮族民族体育交流聚集在一起。例如: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歌节,各个壮族的同胞聚集在一起举行各种各样的民族体育比赛,如:板鞋舞,板鞋舞这项活动要求团队要步调一致,从而培养的壮族同胞的团结精神。还又一些歌舞、抛绣球等娱乐项目。通过少数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壮族人民能在相聚一起,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加深感情,促进民族的团结。

(2)丰富生活,强健身心。壮族民族体育还可以丰富壮族人民的生活。壮族民族体育项目繁多,既有竞技类的项目又有表演欣赏类的项目,壮族人民可以在生产劳动后进行运动,不但能够丰富生活,还能强健身心。因此,通过训练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范文第4篇

(一)文化传承的内涵

所谓文化传承就是指文化在人类的任一聚居群落里的所有社会成员中所形成的纵向交接的过程。而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传承一般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方面是指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另一方面是指对民族传统体育技术中所包含的民族传统文化予以传承,比如民族传统体育技术所包含的进取思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道德价值取向“上善若水”、和谐观念“天人合一”以及公平意识“内外合一”等。

(二)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

所谓民族传统体育是指以汉族为核心的华夏民族在各个历史阶段、神州地域的各个角落所展开的,负载着民族同一心理素质特征与审美观念的,具备着丰富的民族传统特征的所有体育活动的总称,其通常被为三类,即健身、养生以及娱乐,比如我们日常所开展的武术、龙舟、舞龙、舞狮、摔跤以及秋千等活动都隶属于民族传统体育的范畴之中。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民族传统体育既是一种标志性符号,又象征着一种身份,其不仅蕴含着整个民族的智慧与精神,而且还是民族振兴发展的力量泉源。

二、文化传承与教育之间的关系

文化传承与教育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所谓教育就是指可以提升人类的知识与技能,并对其思想品德形成一定影响的一种活动,它是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的存在使得文化能够连续不断地传承一代又一代,在对文化的传承中具备着传播、选择以及创造的作用。教育发展至今,通常被分为三类,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对于学校教育而言,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及其教学模式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关乎学校教育的传承,并对社会教育的传承形成一定影响。同时,在教学模式中,技术是不可缺少的因素,而且技术与文化又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不管是二者之间的关系,还是二者教学之间的关系,都是辩证存在的,对于文化及文化教学而言,技术及技术教学是基础与助力,而对于技术及技术教学而言,文化及文化教学则是前进方向与目标,二者互为依存,互相发展。

三、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出现阻滞的原因

(一)利益价值的过度追求

价值是人类开展活动的核心因素,人类不管在开展何种活动前都会首先对活动的价值予以估量。由于人们未对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价值予以正确估量,导致教学指导思想受到一定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教学指导思想都是借鉴西方体育,被单纯地当作体育课教授,使得原本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民族传统体育越来越简单,其中蕴含的感悟、修身以及娱乐的和谐理念与人文思想存在的空间慢慢缩减,导致民族传统体育逐渐向竞技体育发展,获奖及利益成为了高校设立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中心思想,最终使得学校在体育方面失去了文化传承的功能。

(二)教学内容过于单一,缺乏实用性,与学生身心发展相背离

当前高校中现代体育课程发展得如火如荼,比如野外拓展、水上漂流、攀岩、跆拳道、柔道以及击剑等,而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发展则与之相反,很少有高校会大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比方抢花炮、毽球、珍珠球以及藤球等。同时,从事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教学的教师,其专业能力大都不足。就拿我国博大精深的武术来说,想要成为一名具备专业能力的武术老师,不但需具备长期的实践能力,而且还要求具备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根据调查表明,当前高校武术教师的武学造诣非常令人担忧,真正武术出身的高校教师非常少,在所有武术教师中所占比例仅为9.85%。

(三)教学方法上过于关注技术教学而忽略了文化教学

教学方法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备的多元性价值被破坏,技术教学的关注度过高,挤占了文化教学的生存空间。比方,传统武术被改造得与现代体操无异,不再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是变成了一种简单的肢体动作。虽然许多大学生都热爱武术,可是由于基本功的严苛要求、动作的复杂难懂以及成就的难以获得,最终导致其学习热情大打折扣。同时,在教学上,能够把技术与理论完全融合的教师少之又少。这些都导致了文化传承的停滞。

(四)人文知识学习的缺乏

高校体育教学中过于注重技术,忽视了人文知识的学习与培养。事实上,每一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现象的产生都具备着特定的历史与地域背景,如果对这些背景文化不了解,那么就无法了解这一文化现象产生时的人物理念,最终也就难以正确理解这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现象所蕴藏的文化底蕴。

四、站在文化传承的立场上构建新的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

(一)确立具备深厚文化内涵的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理念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理念应当与其它现代体育项目不同,需突显其文化内涵,强调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依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及《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精神指导,针对高校大学生的基本能力与实际身体情况,应把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和传统文化教学集合在一起,传授给大学生有关武术、养生、民俗体育以及少数民族体育的文化知识与技术动作,使其体育技能与传统文化素质修养都有所提升。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与措施,突显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所具备的文化底蕴,借助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课程的开展,不仅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而且还促进其向心全面发展,使其真正了解到中国传统民族体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创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

民族传统体育具备着非常丰富的内容。针对当前高校已经设立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以及适宜在高校开设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予以分类整理,主要包括四大类:一是武术类。其中主要包含长拳、太极拳以及传统拳类等;二是养生功法类。其中主要包含五禽戏、八段锦以及易筋经等;三是民俗体育类。其中主要包含舞龙、舞狮、中国象棋以及跳绳等;四是少数民族体育类。其中主要包含博克、珍珠球、毽球以及木球等。四大民族传统体育类项目极具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因此,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时,需在内容上彰显出文化底蕴,不同的课程需开展与之相应的文化教学。比方:教授武术课程时,需讲授武术文化知识,比如武术门派的分类、服装器械的差别等,并且需加强武德教育,教授学生“习武先习德、尚德不尚力”,要求其懂得“尊师重道”“宽容有礼”,以此培养其优秀的心理素质能力与道德水平。教授养生类课程时,需结合我国养生文化,比方饮食、修心、起居以及劳逸等。民俗体育类与少数民族体育类课程蕴含着深厚的历史背景与地域特色,代表着我国各个地域不同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以及民情风俗等形态,因为这些体育项目颇具娱乐性,因此,在高校体育课程开展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穿插教学。如此,不仅提升了课堂气氛的活跃度,而且还能令学生们充分感受到民俗文化的魅力,使其了解到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地域的人们所具备的精神面貌、文化特征以及风土人情,促使其充分感受到我国民俗文化最原始、最朴实、最和谐的魅力。

(三)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与措施,彰显出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底蕴与特色

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课程时需以健身养生及休闲生活为目标,如此,既能令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同时又能令其体味到我国传统文化所带来的趣味。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手段与措施应予以创新与改良,只有抛弃原本统一的、单一的类似于竞技体育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才能真正使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彰显出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底蕴与特色。教师在教学中可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如性别、年龄、爱好以及技能等,借助不同的手段,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指引其学习的方向。即便是针对同一课程,教师也可以借助不同的教学方式传授给学生与之相关的文化知识与动作技巧。同时,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借助原有的直观且生动的教学措施外,还可借鉴当前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加上课内、外的协同教学手段,以此提升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学生能真正懂得这些文化知识,掌握这些动作技巧,令其真正了解到民族传统体育及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创建一套具备科学性与合理性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广西;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创新

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有着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同时也具有诸多极具地方特色的少数民族体育活动。比如,珍珠球、竹杠舞、毽球等等,这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趣味性强,受到当地人民的喜爱,还蕴含丰富的文化价值,值得传承与推广。基于此,本文将简要讨论广西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在高校传承的意义,分析高校传承与创新的优势和困境,并进一步提出几点策略,希望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有所启发。

1、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高校传承的意义

1.1、有助于更好的塑造学生

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育则是其中的重要环节。换言之,体育对学生具有重要的塑造功能和价值。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同样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但有助于学生强身健体,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和价值观念。换言之,优秀的少数民族传统具有良好的思想教育价值,充分的加以利用能更好的规范学生的行为品德,陶冶学生的情操修养,锻炼学生的精神意志,从而引导学生成长为高水平、高素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举例来说,广西民族大学在教学实践中引入了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三人板鞋运动,该项目属于团体运动,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因此,学生在参与这项运动过程中能有效锻炼自己的团结协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由此可见,在高校教育中融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助于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提升学生的素质和品格,从而实现树德立人的教学效果。

1.2、有助于校园文化的建设

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大部分学校逐渐提高对校园文化的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也成为了高校教学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完善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传承与创新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能为校园文化注入丰富的内涵,采取有效措施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我国知名学府清华大学就十分重视体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并逐渐培育出别具一格的校园体育文化。除此之外,部分高校注重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发掘和建设,将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打造成校园特色文化,挖掘出许多价值的文化要素,并通过组织少数民族体育竞赛、宣传推广等方式,推动了校园文化的建设,并且促进了校园知名度的提升。

1.3、有助于优秀文化的传承

现代社会处于快速发展进程中,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文化也是日新月异的发展。在世界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外国的体育项目逐渐受到国人的青睐和喜爱,外国体育文化也渗透进来,对我国传统体育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更是造成了深远的影响,甚至部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消逝在历史的浪潮中。在此背景下,培育和发展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迫在眉睫。高校作为人才教育的重要基地,更应当承担起传承和创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任,从而保障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长久发展。

2、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高校传承与创新的优势

2.1、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结合广西地区实际情况来看,传承和创新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具有一定的基础和条件。一些广西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或多或少有融入一些少数民族体育运动项目,并且部门地区中考也将少数民族体育纳入考核的重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这些基础教育中有所渗透,并且广西地区学生从小便对一些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有所接触,从小便耳濡目染,而且广西地区在特定的传统节日时会组织和开展一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比赛和活动,许多市、县、乡镇的居民会也参与其中,使得许多青少年对少数民族体育并不陌生,甚至较为了解。由此可知,在广西地区少数民族体育有着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些群众基础对高校传承和创新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文化的推广与传承。

2.2、场地器材优势

结合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特点来看,较之其他体育运动项目而言,对场地和器材的要求比较低。因此,在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时,通常场地器材因素造成的限制比较小,时空限制也较小。例如,珍珠球、抢花炮、跳竹竿、板鞋竞速等体育运动项目。这些运动项目通常对场地要求很低,随便在哪个空闲地方便可展开,并且这些运动所需要的器材大多价格低廉。因此,开展少数民族体育活动场地器材要求较低,对高校而言很容易实现。

2.3、教师资源优势

广西地区高校体育教师大多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的教学水平,其中也有许多少数民族的体育教师,这些教师对少数民族体育有着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即便是部分教师缺乏少数民族体育教学的经验,但只要通过科学的训练和指导,肯定可以在教学实践中较好的开展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教学,推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3、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高校传承与创新的困境

3.1、政府、高校的重视不足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政府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而言,政府同样负有重要的职责。一方面是政策规范的指导,另一方面是必要的经费支持与投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为高校少数民族胡餐厅体育文化传承与创新保驾护航。近几年来看,广西政府有关部门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关注日益提升,然而重视程度远远不足。现今,政府部门在维护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发展上所做的贡献有限,参与和投入的精力和金钱均有待提升。这也间接导致部分高校在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缺乏经费保障。比如,开展一些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沙龙活动、学术研究活动,必然需要经费的支持才得以进行,然而政策制度的欠缺以及经费的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发展与创新。除此之外,许多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思想上也存在局限,他们简单的认为少数民族体育的娱乐性比较强,教学价值有限,即便是这些运动具有一定的学生基础,但他们无法保证引入校园和课堂后能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不确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教育功能和锻炼价值。这些都是由于缺乏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深入理解和认识,思想观念上的错误判断以及不重视所导致。

3.2、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和现代体育缺乏融合

结合广西少数民族体育特点来看,健身性和娱乐性比较强,没有较为科学系统的理论体系作为框架。而大学体育教学对教学内容的体系性有着一定的要求,因此,在实践中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开展少数民族体育教学存在一定的难度。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与现代体育缺乏融合,其传承与创新也面临许多需要克服的问题。这些都给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高校的传承与创新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3.3、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稀少

随着国家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重视的提升,广西地区部分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被优化后融入了高校体育教学中,逐渐转变为体育课程资源。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体育课堂的结合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体育文化的传承与推广,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广西民族大学在体育教学中融入了三人板鞋运动,广西柳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在体育教学中融入了高脚竞速运动。这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逐渐转化为高校体育教学的资源,不但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有所帮助,还较好地传承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然而据相关数据显示,广西大约有四百多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被高校所利用的资源却屈指可数,因此,高校的少数民族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到位。除此之外,广西高校对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材的开发有待完善。结合现实情况来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的比例有限,即便是部分学校融入了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但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标准教材和系统授课方案,大多数教师都是按照自己的经验和授课的情况随机安排,具有一定的随意性,缺乏规范性和深度,导致学生不能切实有效的掌握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体育文化的推广和传承效果一般,创新更是无从谈起。

3.4、现代竞技体育的挑战

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外国体育文化渗透到人们生活中,一定程度上冲击到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地位,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作为较为小众的文化,其发展空间更是受到较大的影响。结合现实情况来看,目前广西高校体育文化中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空间有限,高校学生的兴趣大多集中在现代竞技体育上,对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兴趣比较低。而高校也没有提高重视,缺乏积极的引导和教育。高校很少会将少数民族体育运动纳入社团活动范畴,组织的运动会上也很少出现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身影。现代竞技体育占据着高校体育的重心,这也导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受到压制。

4、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高校传承与创新的策略

4.1、思想上提升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视

思想上的关注与重视是推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广西高校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需要从思想上进行转变和革新,摒弃以往不重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习惯和作风。尤其是在外来体育文化和新兴体育文化的冲击与挑战下,更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来维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教育。积极从各个层面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入到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体育教学中的占比,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建设与完善纳入教学的重点,积极营造和谐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氛围和环境,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喜爱和认可,从而为学生学习和传承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4.2、加强政策支持,健全制度保障

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政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高校教育方针有着重要的影响。政府作为政策的者,对高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具有指导和导向作用,如果合理发挥自身的引导功能,那么对广西高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大有裨益。因此,有关部门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与作用,积极制定和出台有利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高校传承、创新与发展的政策和方针,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高校也应当积极响应政府部门的号召,落实相关政策和规定,自觉承担起传承与创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任。首先,政府与高校应当积极构建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体系,确保教育、培训、比赛等形式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其次,要能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为高校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发展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4.3、结合高校课程资源,充分发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结合广西地区实际情况来看,该地区具有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活动,因此为高校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基础。但是高校体育教学时间有限,需要教学的内容也很多,将所有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融入高校教育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要求高校应当结合自身的情况和需求,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挖掘和筛选,综合考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路径。一方面要以学生为本,保障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要贴合实际情况,符合体育教学目标,满足高校办学发展需求等。所以,广西高校需要从实际出发,多做考察和思考。为了更好的实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既要有目的的发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还要科学的将其融入校本课程,在保留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特色和内涵的基础上,确保课程的有效实施和进行,从而真正实现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高校的传承与创新。在此基础上,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全面的发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内涵,在实践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讲解,从而让学生在参与少数民族体育活动过程中,真正领悟和体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魅力与内涵,培养学生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热爱与兴趣,自觉承担起传承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历史重任。

4.4、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育,健全人才培养体系

正所谓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专业的少数民族体育人才是实现高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教育与传承的重要基础。文化的教育与传承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推动和实施。因此,高校应当注重专业人才的培育和引进,以专业的人才作为支撑更好的实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目标。结合实践情况来看,广西部分高校已经开设了一些有关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专业,也逐渐意识到专业人才储备的必要性。比如,广西民族大学就专门设立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将一些少数民族体育运动项目纳入教学与考核的范畴。其他高校也应当积极的借鉴和学习,并充分结合教学目标和课程设置情况,引进和培养专业化的人才,引导学生参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学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部分高校还可以设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方向的硕士点,重点培养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深入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与学习,从而为传承与创新提供动力。教师队伍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效果。所以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要提高对自身的要求,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积极与其他教师交流与分享。除此之外,高校还应当招聘具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专业背景的教师,提高人才引入力度,完善师资培训体系,合理安排教师参与培训和学习,完善教师队伍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教学水平,从而为接下来的教学工作和文化传承与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

4.5、营造良好的校园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氛围

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条件。因此,为了更好的推动广西高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首要环节是注重文化氛围的构建和文化环境的打造。高校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应当有方向、有目标的采取措施打造良好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环境,通过开设少数民族体育社团、组织少数民族体育活动、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宣传等形式,营造出和谐浓郁的校园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更好的学习和了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特点和文化内涵,从而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5、结语

正如前文所言,广西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具有较好的锻炼价值和文化价值,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应当承担起传承与创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任,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合理的融入到日常教学中,从而更好的推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秦言多.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变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01).

[2]何茂,高会军.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6(05).

[3]王献升.当前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困境[J].当代体育科技,2017(14).

[4]蒋雪娟.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高职院校的传承与创新研究[J].广西教育,2016(01).

[5]郭传燕.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生态发展探析[J].体育科技,2016(05).

[6]唐明.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发展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