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安全等保解决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安全;电子政务外网平台;电子政务外网云平台;保障体系;传统架构;云计算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6)11-0-03
0 引 言
随着电子政务外网的发展,各省市电子政务外网平台的建设均已成熟,多数省市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建设之初采用的是物理机传统架构部署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云计算技术应运而生,电子政务云平台的建设风生水起。然而无论是传统架构还是在云计算环境下,电子政务外网平台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多,本文就这两种架构下电子政务外网平台的安全如何建设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 建设方案
电子政务外网平台的安全建设应根据业务应用特点及平台架构层特性,应用入侵检测、入侵防御、防病毒网关、数据加密、身份认证、安全存储等安全技术,构建面向应用的纵深安全防御体系。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安全建设可从分析确定定级对象及安全等级、构建安全保障体系、明确安全边界、安全技术保障、安全运维保障、安全制度保障、云计算环境下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安全保障几方面考虑。
1.1 分析确定定级对象及安全等级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共分为五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GB/T 22240-2008)》,结合国家相关行业标准规范,分析确定定级对象及安全等级。本文以构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第三级标准安全建设进行探讨。
1.2 构建安全保障体系
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安全保障可从安全技术保障、安全运维保障、安全制度保障三个方面着手考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基本要求(GB/T 22239-2008)》进行建设。物理机传统架构下的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安全保障体系架构如图1所示。
1.3 明确安全边界
1.3.1 安全边界划分原则
安全边界划分原则[1]如下所示:
(1)以保障电子政务外网平台信息系统的业务、管理、控制数据处理活动、数据流的安全为根本出发点,保障平台安全;
(2)每个安全域的信息资产价值相近,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安全等级、安全环境、安全策略等;
(3)根据“信息安全等保”要求,网络规划时避免将重要网段部署在网络边界处且直接连接外部信息系统,重要网段与其他网段之间采取可靠的技术隔离手段;
(4)根据《国家电子政务外网跨网数据安全交换技术要求与实施指南》,部署数据安全交换隔离系统,保障数据交换安全;
(5)对接入边界进行安全防护。
1.3.2 安全边界划分
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可划分为DMZ区、内部数据中心、互联网出口区、安全及运维管理区、边界接入区五大区域。电子政务外网安全边界划分图如图2所示。
(1)DMZ区
DMZ区部署面向互联网的业务系统,包括门户网站、邮件服务等,应根据实际需求部署相应的安全策略。
(2)内部数据中心
内部数据中心区部署协同办公等内部应用系统,可根据实际需求分为多个逻辑区域,如办公业务区、测试区等,应根据实际需求部署相应安全策略。
(3)互联网出口区
互联网出口区为电子政务外网平台互联网接入边界,与运营商网络直连。该区域直接面向互联网出口区域,易被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存在的漏洞和安全缺陷对系统硬件、软件进行攻击,可在该区部署相应的防火墙策略,并结合入侵防御、安全审计等技术提供立体的、全面的、有效的安全防护,允许合法用户通过互联网访问电子政务外网。
(4)安全及运维管理区
提供安全管理运维服务,保障电子政务外网平台的安全。提供统一网络管控运维服务,保障整网设备及业务系统信息正常运行。
(5)边界接入区
根据国家相关规范,对专网、企事业接入单位或其它系统接入电子政务外网时,应在访问边界部署防火墙、入侵防御系统,与“政务云”实现物理逻辑隔离,进行安全防护。
1.4 安全技术保障
采用传统架构的电子政务外网平台技术安全保障可从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五个方面进行考虑,可通过部署相应产品或配置服务进行安全保障。
1.4.1 物理安全
物理安全主要涉及环境安全(防火、防水、防雷击等)设备和介质的防盗窃防破坏等。具体包括物理位置选择、物理访问控制、防盗窃和防破坏、防雷击、防火、防水和防潮、防静电、温湿度控制、电力供应和电磁防护等方面。该部分主要体现为机房及弱电的建设标准、规范,技术环节应符合相关等级保护要求。
1.4.2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主要包括网络结构、网络边界以及网络设备自身安全等,具体包括结构安全、访问控制、安全审计、边界完整性检查、入侵防范、恶意代码防范、网络设备防护七个方面,关键安全技术保障措施如下所示:
(1)划分安全域,根据各安全域安全建设需求采用相应的安全策略。
(2)通过合理部署IPS、防火墙对网络进行边界隔离和访问控制,并实现对网络攻击的实时监测,即时中断、调整或隔离一些不正常或具有伤害性的网络行为。
(3)部署防DDoS攻击设备,及时发现背景流量中各种类型的攻击流量,针对攻击类型迅速对攻击流量进行拦截,保证正常流量通过。
(4)可在互联网出口处部署链路负载均衡设备,加强网络数据处理能力、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可用性。
(5)采用上网行为管理、流量控制等设备,对网络流量进行实时监控管理,实现员工对终端计算机的管理和控制,规范员工上网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流量控制和带宽管理,优化网络。
(6)对关键设备采用冗余设计,并在重要网段配置ACL策略以保障带宽优先级。
(7)采用安全审计技术,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利用记录、系统活动和用户活动等信息,检查、审查和检验操作事件的环境及活动,从而发现系统漏洞、入侵行为或改善系统性能。
1.4.3 主机、应用安全
主机安全主要包括访问控制、安全审计、剩余信息保护、恶意代码防护等几个方面。应用安全主要包括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安全审计、抗抵赖性等几方面,关键安全技术保障措施如下所示:
(1)恶意代码可直接利用操作系统或应用程序的漏洞进行传播,可部署恶意代码监测、病毒防护系统及漏洞扫描等系统,通过主动防御可有效阻止病毒的传播,及时发现网络、主机、应用及数据库漏洞并修复,保障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安全。
(2)利用身份认证技术及访问控制策略等技术保障主机应用安全,不允许非预期客户访问。
(3)运用审计技术保障主机应用安全,实时收集和监控信息系统状态、安全事件、网络活动,以便进行集中报警、记录、分析、处理。
(4)采用应用负载均衡技术、操作系统用户登录等技术实现资源的优化控制。
(5)可部署Web应用防火墙、网页防篡改等系统,做到事前主动防御,智能分析、屏蔽或阻断对目录中的网页、电子文档、图片、数据库等类型文件的非法篡改和破坏,保障系统业务的正常运营,全方位保护Web应用安全。
1.4.4 数据安全
数据安全主要包括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及备份和恢复,关键安全技术保障措施如下所示:
(1)可对不同类型业务数据进行物理上或逻辑上隔离,并建设数据交换与隔离系统以保障不同安全等级的网络间的数据交换安全。
(2)采用双因素认证进行数据访问控制,不允许非预期客户访问,对违规操作实时审计报警。
(3)采用VPN、数据加密、消息数据签名、摘要等技术对数据传输进行加密,防止越权访问机密信息或恶意篡改。
(4)采用数据库冗余部署,防范数据丢失风险,为业务系统稳定运行提供保障,可考虑建设同城或异地容灾。
(5)部署数据库审计设备可在不影响被保护数据库性能的情况下,对数据库的操作实现跟踪记录、定位,实现数据库的在线监控,为数据库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1.5 安全运维保障
安全运维保障可通过安全管理平台,建立与安全工作相配套的集中管理手段,提供统一展现、统一告警、统一运维流程处理等服务,可使管理人员快速准确的掌握网络整体运行状况,整体反映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安全问题,体现安全投资的价值,提高安全运维管理水平。安全运维管理平台需考虑与安全各专项系统、网管系统和运管系统之间以及上下级系统之间的接口。
1.6 安全制度保障
面对形形的安全解决方案,“三分技术、七分管理”。若仅有安全技术防护,而无严格的安全管理相配合,则难以保障网络系统的运行安全。系统必须有严密的安全管理体制来保证系统安全。安全制度保障可从安全管理组织、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手段等方面考虑,建立完善的应急体制。
1.7 云计算环境下电子政务外网平台的安全保障
云技术是基于云计算商业模式应用的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整合技术、管理平台技术、应用技术等的总称,可以组成资源池,按需所用,灵活便利。随着时代的发展,云计算技术已变成信息系统主流基础架构支撑。由于云计算平台重要支撑技术是采用虚拟化实现资源的逻辑抽象和统一表示,因此在云计算环境下进行电子政务外网云平台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仅仅采用传统的安全技术是不够的,除满足上述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技术保障,运维安全保障,安全制度保障需求之外,还应考虑虚拟化带来的新的安全风险。云计算环境下电子政务外网云平台安全保障体系如图3所示。
1.8 虚拟化安全
当前,云计算虚拟化安全技术还不成熟,对虚拟化的安全防护和保障技术测评则成为云环境等级保护的一大难题,主要涉及的安全包括虚拟机逃逸防范、虚拟机通信风险、虚拟机管理平台安全等方面。可采取如下安全保障措施[2]:
(1)将可信计算技术与虚拟化技术相结合,构建可信的虚拟化平台,形成完整的信任链;
(2)可建设分级访问控制机制,根据分层分级原则制定访问控制策略,实现对平台中所有虚拟机的监控管理,为数据的安全使用和访问建立一道屏障;
(3)可通过虚拟防火墙、虚拟IPS、虚拟防病毒软件或虚拟安全网关等技术实现虚拟机间的安全隔离。
2 SDS安全保障技术简介
软件定义安全(Software Defined Security,SDS)是从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延伸而来,将安全资源进行池化,通过软件进行统一调度,以完成相应的安全功能,实现灵活的安全防护。简单来说,传统的安全设备是单一防护软件架构在一台硬件设备之上,通常串接或旁挂于网络中,不仅将网络结构复杂化,对不同厂家的安全设备进行统一管理的复杂度也较高,需单独的物理安装空间。而SDS可以将其看作一个软件,灵活调配安全设备资源,实现灵活的网络安全防护框架,方便调整。
3 结 语
在大数据时代下,SDS是顺应时展趋势、简化安全管理的诉求,但由于SDS应用尚未完全成熟,仍需经过实践的检验。
参考文献
【 关键词 】 云计算;云安全;等级保护;虚拟化安全
1 引言
自2006年云计算的概念产生以来,各类与云计算相关的服务纷纷涌现,随之而来的就是人们对云安全问题的关注。目前各个运营商、服务提供商以及安全厂商所提的云安全解决方案,大都根据自己企业对云平台安全的理解,结合本企业专长,专注于某一方面的安全。然而,对于用户来说云平台是一个整体,需要构建云平台的整体安全防护体系。
因此,针对云计算中心的安全需求建立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已经是大势所趋,云安全防护体系的建立,必将使云计算得以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
2 云计算的安全问题解析
云计算模式当前已得到业界普遍认同,成为信息技术领域新的发展方向。但是,随着云计算的大量应用,云环境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我们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相关的安全管理问题,云计算就会成为过眼“浮云”。在众多对云计算的讨论中,SafeNet的调查非常具有代表性:“对于云计算面临的安全问题,88.5%的企业对云计算安全担忧”。各种调研数据也表明:安全性是用户选择云计算的首要考虑因素。近年来,云安全的概念也有多种层面的解读,本文所指云安全是聚焦于云计算中心的安全问题及其安全防护体系。
2.1 云安全与传统安全技术的关系
云计算引入了虚拟化技术,改变了服务方式,但并没有颠覆传统的安全模式。从这张对比视图中,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安全的层次划分是大体类似,在云计算环境下,由于虚拟化技术的引入,需要纳入虚拟化安全的防护措施。而在基础层面上,仍然可依靠成熟的传统安全技术来提供安全防护。
如图1所示,云计算安全和传统安全在安全目标、系统资源类型、基础安全技术方面是相同的,而云计算又有其特有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虚拟化安全问题和与云计算分租服务模式相关的一些安全问题。大体上,我们可以把云安全看做传统安全的一个超集,或者换句话说,云安全是传统安全在云计算环境下的继承和发展。
综合前面的讨论,可以推导出一个基本的认识,云计算的模式是革命性的:虚拟化安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是云安全的重点和难点,云安全将基于传统安全技术获得发展。
2.2 云计算的安全需求与防护技术
解决安全问题的出发点是风险分析,CSA云安全联盟提出了所谓“七重罪”的云安全重点风险域。
Threat 1: Abuse and Nefarious Use of Cloud Computing(云计算的滥用、恶用、拒绝服务攻击);
Threat 2: Insecure Interfaces and APIs(不安全的接口和API);
Threat 3: Malicious Insiders(恶意的内部员工);
Threat 4: Shared Technology Issues(共享技术产生的问题);
Threat 5: Data Loss or Leakage(数据泄漏);
Threat 6: Account or Service Hijacking(账号和服务劫持);
Threat 7: Unknown Risk Profile(未知的风险场景)。
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被公认为信息安全的三个重要的基本属性,用户在使用云计算服务时也会从这三个方面提出基本的信息安全需求。
机密性安全需求:要求上传到云端的信息及其处理结果以及所要求的云计算服务具有排他性,只能被授权人访问或使用,不会被非法泄露。
完整性安全需求:要求与云计算相关的数据或服务是完备、有效、真实的,不会被非法操纵、破坏、篡改、伪造,并且不可否认或抵赖。
可用性安全需求:要求网络、数据和服务具有连续性、准时性,不会中断或延迟,以确保云计算服务在任何需要的时候能够为授权使用者正常使用。
根据云计算中心的安全需求,我们会相应得到一个安全防护技术的层次结构:底层是基础设施安全,包括基础平台安全、虚拟化安全和安全管理;中间是数据安全,上层是安全服务层面,还包括安全接入相关的防护技术。
3 等级保护背景下的云安全体系
3.1 等级保护标准与云安全
自1994年国务院147号令开始,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体系历经近20年的发展,从政策法规、国家标准、到测评管理都建立了完备的体系,自2010年以来,在公安部的领导下,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落地实施开展得如火如荼,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已经成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安全指导方针。
图3表明了等级保护标准体系放发展历程。
尽管引入了虚拟化等新兴技术,运营模式也从出租机房进化到出租虚拟资源,乃至出租服务。但从其本质上看,云计算中心仍然是一类信息系统,需要依照其重要性不同分等级进行保护。云计算中心的安全工作必须依照等级保护的要求来建设运维。此外,云安全还需要考虑虚拟化等新的技术和运营方式所带来的安全问题。
因此,云计算中心防护体系应当是以等级保护为指导思想,从云计算中心的安全需求出发,从技术和管理两个层面全方位保护云计算中心的信息安全;全生命周期保证云计算中心的安全建设符合等保要求;将安全理念贯穿云计算中心建设、整改、测评、运维全过程。建设目标是要满足不同用户不同等保级别的安全要求,做到等保成果的可视化,做到安全工作的持久化。
3.2 云计算中心的安全框架
一个云计算中心的安全防护体系的构建,应以等级保护为系统指导思想,能够充分满足云计算中心的安全需求为目标。根据前面的研究,我们提出一个云计算中心的安全框架,包括传统安全技术、云安全技术和安全运维管理三个层面的安全防护。
云安全框架以云安全管理平台为中心,综合安全技术和管理运维两个方面的手段确保系统的整体安全。在安全技术方面,除了传统的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备份恢复等保障措施,还需要通过虚拟化安全防护技术和云安全服务来应对云计算的新特征所带来的安全要求。
3.3 云安全防护体系架构
在实际的云安全防护体系建设中,首先要在网络和主机等传统的安全设备层面建立基础信息系统安全防护系统。基础信息安全防护体系是以等级保护标准为指导进行构建,符合等级保护标准对相应安全级别的基本安全要求。
在此基础上,通过SOC安全集中管理系统、虚拟安全组件、SMC安全运维管理系统和等保合规管理系统四个安全子系统共同组成云安全管理中心,如图4所示。通过实体的安全技术和虚拟化安全防护技术的协同工作,为云计算中心提供从实体设备到虚拟化系统的全面深度安全防护,同时通过专业的SLC等保合规管理系统来确保云安全体系对于等级保护标准的合规性。
参考文献
[1] 郝斐,王雷,荆继武等.云存储安全增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信息网络安全,2012,(03):38-41.
[2] 季一木, 康家邦,潘俏羽等.一种云计算安全模型与架构设计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2,(06):6-8.
[3] 黎水林.基于安全域的政务外网安全防护体系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2,(07):3-5.
[4] 胡春辉.云计算安全风险与保护技术框架分析[J].信息网络安全,2012,(07):87-89.
[5] 王伟,高能,江丽娜.云计算安全需求分析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2,(08):75-78.
[6] 海然.云计算风险分析[J].信息网络安全,2012,(08):94-96.
[7] 孙志丹,邹哲峰,刘鹏.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信息安全试验系统设计与实现[J].信息网络安全,2012,(12):50-52.
[8] 甘宏,潘丹.虚拟化系统安全的研究与分析[J].信息网络安全,2012,(05):43-45.
[9] 赛迪研究院.关于云计算安全的分析与建议[J].软件与信息服务研究,2011,5(5):3.
[10] 陈丹伟,黄秀丽,任勋益.云计算及安全分析[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0,20(2):99.102.
[11] 冯登国,孙悦,张阳.信息安全体系结构[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43-81.
[12] 张水平,李纪真.基于云计算的数据中心安全体系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1,12(32):3965.
[13] 质监局,国标委.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08:1~51.
[14] 王崇.以“等保”为核心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平台设计[J].实践探究,2009,1(5):73.
[15] Devki Gaurav Pal, Ravi Krishna.A Novel Open Security Framework for Cloud Comput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oud Computing and Services Science (IJ-CLOSER) ,2012 ,l.1(2):45~52.
[16] CSA.SECURITY GUIDANCE FOR CRITICAL AREAS OF FOCUS IN CLOUD COMPUTING V3.0.http:///guidance/csaguide.v3.0.pdf,2011:30.
作者简介:
白秀杰(1973-),男,硕士,系统分析师;研究方向:云安全技术。
李汝鑫(1983-),男,本科,项目管理师;研究方向:信息安全技术。
本报讯近日,联想网御董事长齐舰在北京宣布,成功收购国内一流SSL VPN企业――艾克斯通。联想网御将获得艾克斯通公司完整、领先的SSL VPN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使之与公司现有的网络安全技术、安全管理技术相融合,开发出面向用户、面向应用、面向网络可信接入的整体解决方案。
联想网御总裁刘科全表示: “SSL VPN是应用安全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通过此次战略收购,联想网御将全面推动应用安全在国内市场的发展,从而开拓出更为宽广的民族信息安全新蓝海。” (谭)
英特尔、腾讯拓展数据中心领域合作
本报讯近日,英特尔和腾讯在北京签署一份为期数年的战略合作备忘录,宣布双方将建立联合技术开发实验室,在数据中心优化等领域进行更深一步的合作。
英特尔数字企业事业部副总裁兼服务器平台事业部总经理柯克•斯考根表示,英特尔的动态功耗节点管理器和低功耗四核至强处理器等一系列技术,有助于构建更环保的互联网数据中心。腾讯联席CTO熊明华则表示,腾讯未来将在存储技术、数据挖掘、视频多媒体、P2P网络、中文处理和网络安全等重点领域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并将加深与英特尔的进一步合作。(斌)
AMD展示最新处理器技术
本报讯近日,AMD在北京举行了“和谐计算•卓越视界”创新技术大会,来自AMD美国总部的技术专家全景式地讲解并展示了AMD未来在多项平台上的全面创新,以及基于最新45纳米工艺的代号为“上海”的四核皓龙处理器系统。
会上,AMD不仅讲解了两大桌面平台的特性,还介绍了在笔记本电脑平台上AMD即将推出的代号为“Puma”的移动平台。同时,为了应对应用负载对现有架构的巨大压力,AMD还创新性地提出了加速处理单元的概念。(淑娟)
瑞得联手IBM深耕医疗信息化
本报讯近日,由北京瑞得恒达医疗软件有限公司与IBM公司合作开展的“IBM•瑞得•医院资源信息平台应用研讨会”在京召开。
据悉,HRIP是瑞得恒达医疗软件有限公司推出的新一代平台化HIS产品。它能够根据医院业务变化快速进行反应,以现有流程为依据进行开发。HRIP将医院资源进行分类,使之最小化,再根据共性将最小业务做成组件,最后根据医院实际情况进行组合,为不同医院提供不同需求。(凡)
三星推出多款奥运手机
本报讯近日,奥运会无线通信设备领域全球合作伙伴 (TOP) 及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接力全球合作伙伴三星公司宣布,其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准备工作已经全面就绪,并推出多款专为北京奥运会精心准备的奥运手机,其中包括三星全球奥运旗舰手机、为中国移动定制的奥运手机、奥运主题手机和奥运大家庭专用手机四大类,涵盖了商务、音乐、时尚等多重细分市场。(李)
如今,高性能计算已经无所不在,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发挥着重大作用。高性能计算应用分为两类,一类是在电子政务、教育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广泛应用的信息服务; 一类用于石油物探、分子材料研究、航天国防等领域的科学计算,但无论哪种应用,都离不开安全的保障。
一方面,内部安全是HPC安全的主要问题,内部攻击和内部人员的误用造成70%的安全问题; 另一方面,对外需要加强访问控制、非法入侵、安全过滤等边界安全。与此同时高性能计算也给用户提供有可视化应用,要求系统能够作为可视化用的图形服务器。另外,用户还有海量存储和后备磁带库等灾难容错需求。
高性能计算是一个综合系统,涉及网络系统、主机系统两个层次。网络系统的模型是一个分层次的拓扑结构,通常采用五层模型; 主机系统也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操作系统、应用服务。因此高性能计算的安全防护也需采用分层次的拓扑防护措施。即一个完整的高性能计算安全解决方案应该覆盖网络与主机的各个层次,并且与安全管理相结合。
如何保护系统和数据
作为最基本的应用,防火墙可以用于实现对网络不同安全区域的隔离。防火墙可以将办公局域网、HPC计算网、HPC用户接口与不安全的互联网隔离成几个逻辑区域,在保证局域网内的客户端访问互联网和HPC用户接口、以及互联网用户访问HPC用户接口的同时,限制互联网与HPC计算网之间的访问,达到可控访问的目的。
使用防火墙的必要性
虽然通过禁用主机上的没用的或者不安全的服务,或者安装个人防火墙,可以实现防火墙的包过滤等功能,然而,毕竟这是由主机自身提供的防护,一旦主机系统已经被侵入,上述的防护措施均可以被入侵者修改。
而采用专用防火墙则可以降低系统被入侵后造成的部分侵害,例如入侵者如果打开了主机上某些被禁止的端口,由于防火墙并未开放该端口,因此入侵者仍然不可以使用该端口进行内外网之间的通信,因而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内部资源或数据的外泄。
另外使用专用防火墙还可以有效地降低安全管理的工作强度,提高系统安全的可管理性。
防火墙为高性能机群提供了基本的安全防范,然而防火墙只能提供被动的、静态的保护,所提供的安全级别较低,如果与网络入侵检测系统(NIDS)配合,则可以提供动态的安全防护,提高HPC机群的安全等级。拿曙光专用防火墙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保护高性能机群系统的安全。
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功能可以通过加密认证来限制外网用户对防火墙内部的机群系统的访问,没有得到密钥的用户无法进入机群系统,能保持很高的安全性。
安全过滤 安全过滤模块能在防火墙内外网数据交互的时候对其进行深度包过滤检测。若是有不安全因素包括在数据中,防火墙可以通过检测定义对其过滤。
抗攻击 专用防火墙具有的抗攻击能力,能适应各种险恶的网络环境,保证内部机群系统不因为防火墙的抵抗能力差而无法保持正常工作。
流量带宽管理 防火墙的带宽管理可以让用户随意调整网络的带宽流量; 流量计费功能可以帮助用户实现网络流量计费,流量监控等功能。
防止非法入侵 入侵检测系统可以让系统对受到的攻击设有完备的记录功能,检测到危险信息时,系统可以根据管理员的设置断开连接,实现入侵主动防护。
利用VPN保护数据安全传输
高性能计算机群多数都是用于科学研究,因此其原始资料、计算结果等都属于安全敏感数据,因为这些敏感数据在局域网、互联网这样的不安全网络中传输极易被窃取、篡改,因此在设计高性能计算机群的安全问题时,数据传输的安全问题也必须要考虑。
出于数据传输安全的考虑,利用防火墙的VPN功能,能使互联网用户和局域网用户到HPC用户接口之间实现安全的通信隧道,通过加密、认证、数字签名等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比如,曙光防火墙的VPN的密钥管理系统,使用IKE协议进行会话密钥的自动协商,所有的VPN连接隔一段时间会自动地更换密钥。IKE协议使用共享密钥进行认证,将管理的复杂程度有所降低。
四级防护保HPC安全
防火墙被部署于局域网与互联网、或局域网中某个特定区域到局域网的接口上,为局域网或局域网中的特定区域提供了安全保护。
第一级防护: 网络安全
防火墙可以通过对网络数据包的过滤和访问控制,将访问限制在网络被允许的主机(IP地址)和应用服务(端口),从而极大地缩小所需管理的安全范围,然而对于对被允许的主机和应用的攻击就无能为力了,因为这些攻击会伪装成对这些合法主机和应用服务的访问,从而骗过防火墙,进入到受防火墙保护的区域之内。
因此对于安全要求较高的局域网、或者局域网中部署有关键应用的,应该在使用防火墙保护的基础上,采用入侵检测系统提高相关区域的安全防护水平。
网络入侵检测系统(NIDS)监视网络流量,通过侦听特定网段的数据包,实现对该网段实时监视可疑连接、发现非法访问的闯入等,防范对网络层至应用层的恶意攻击和误操作。通过与防火墙联动,实现针对网络的入侵的安全防护。
第二级防护: 主机系统安全
主机入侵检测系统(HIDS)监视主机系统的状态,实现针对主机入侵的安全防护。防范对系统文件的恶意纂改和误操作,实时监视可疑连接、定期检查系统日志,扫描用户行为,发现非法访问的闯入等。
虽然网络入侵检测可以对各种应用服务,如Web、SMTP、POP3等提供保护,然而这些更多是对网络数据包的检查,而防御手段通常会滞后于攻击手段的发展,因此也就存在着由于这种滞后而造成网络防御的突破。受保护网络被侵入的表现就是网络中的某台主机接受了未被授权的访问,并成为攻击的中转站。而入侵者通常需要对被攻破的系统进行修改,掩藏自己并使之进一步对网络中其他的主机发动攻击,这些行为是网络入侵检测系统无法解决的,但这正是主机入侵检测系统所能检测和保护的,因此主机入侵检测系统可以很好地弥补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盲区,二者形成互补。
通过互为补充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和主机入侵检测系统对绕过防火墙的攻击行为进行细粒度的检测和防御,两者协调工作实现从网络到主机的全面防护。
第三级防护: 数据安全
数据安全除了数据的存储安全、备份安全手段之外,还存在数据传输安全,它可以利用防火墙的VPN功能,实现互联网用户和局域网用户到HPC用户接口之间实现安全的通信隧道,通过加密、认证、数字签名等方法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完整性。
关键词:医院;信息化;网络;安全
中图分类号:TP309.2
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借助信息化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已成为大势所趋,伴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Web化应用呈现出爆发式增长趋势,一方面,增强了各行业及部门间的协作能力,提高了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新的安全威胁。从国家到地方,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非常重视医院信息安全,与公安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医院完成等级保护工作。
1 我院网络安全建设现状
1.1 医院信息系统现状
我院的信息信息系统主要有: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医学影像信息系统(PACS)、临床实验室检验信息系统(LIS)、电子病历系统(EMR)、手术麻醉信息系统(AIMS)、医院办公自动化系统(HOA)等。随着各系统应用的不断深入,以及这些系统与医保、合疗、健康档案、财务、银行一卡通等系统的直连,安全问题已越来越突显,网络安全作为信息安全的基础,变得尤为重要。
1.2 网络安全现状与不足
1.2.1 网络安全现状
(1)我们采用内外网物理隔离,内网所有U口禁用。对开放的U口通过北信源的桌面管理软件进行管理;(2)内外网都使用了赛门铁克的网络杀毒软件,对网络病毒进行了防范;(3)与外部连接。
内网与省医保是通过思科防火墙、路由器和医保专线连接进行通信;与市医保是通过联想网御的网闸、医保路由器与医保专线连接进行通信;与合疗及虚拟桌面是通过绿盟的下一代防火墙与互联网进行通信;与健康档案是通过天融信的VPN与互联网进行通信的。另外,内网与财务专用软件、一卡通也是通过网闸及防火墙进行通信的。
另外,我们有较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体系,这里不再赘述。
1.2.2 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
(1)由于医院信息系统与外部业务连接不断增长,专线与安全设备比较繁杂,运维复杂度较高;(2)通过部署网络杀毒软件及安全设备,虽然提升了网络的安全性,但却带来了系统性能下降的问题,如何在不过多影响整体网络性能的前提下,又可以完善整网的安全策略的部署,是后续网络优化所需要重点关注的;(3)终端用户接入网络后所进行的网络访问行为无法进行审计和追溯。
2 医院网络层安全策略部署规划
在等级保护安全策略指导下,我们将整个医院的安全保障体系设计分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和安全技术体系建设两个方面,其中安全技术体系建设的内容包括安全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安全网关、入侵防护系统、安全审计系统等),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内容包括组织、制度、管理手段等。通过建立医院安全技术体系、安全服务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提供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抗抵赖和数据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等安全服务,形成集防护、检测、响应于一体的安全防护体系,实现实体安全、应用安全、系统安全、网络安全、管理安全,以满足医院安全的需求[1]。
在这里,我主要从安全技术体系建设方面阐述医院网络层安全策略。
网络层安全主要涉及的方面包括结构安全、访问控制、安全审计、入侵防范、恶意代码防范、网络设备防护几大类安全控制。
2.1 安全域划分[2]
2.1.1 安全域划分原则
(1)业务保障原则。安全域方法的根本目标是能够更好的保障网络上承载的业务。在保证安全的同时,还要保障业务的正常运行和运行效率;(2)适度安全原则。在安全域划分时会面临有些业务紧密相连,但是根据安全要求(信息密级要求,访问应用要求等)又要将其划分到不同安全域的矛盾。是将业务按安全域的要求强性划分,还是合并安全域以满足业务要求?必须综合考虑业务隔离的难度和合并安全域的风险(会出现有些资产保护级别不够),从而给出合适的安全域划分;(3)结构简化原则。安全域方法的直接目的和效果是要将整个网络变得更加简单,简单的网络结构便于设计防护体系。比如,安全域划分并不是粒度越细越好,安全域数量过多过杂可能导致安全域的管理过于复杂和困难;(4)等级保护原则。安全域的划分要做到每个安全域的信息资产价值相近,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安全等级安全环境安全策略等;(5)立体协防原则。安全域的主要对象是网络,但是围绕安全域的防护需要考虑在各个层次上立体防守,包括在物理链路网络主机系统应用等层次;同时,在部署安全域防护体系的时候,要综合运用身份鉴别访问控制检测审计链路冗余内容检测等各种安全功能实现协防;(6)生命周期原则。对于安全域的划分和布防不仅仅要考虑静态设计,还要考虑不断的变化;另外,在安全域的建设和调整过程中要考虑工程化的管理。
2.2.2 区域划分
业务网内部根据业务类型及安全需求划分为如图1所示的几个个安全区域,也可以根据医院自己的业务实际情况,添加删减相关的安全域,网络规划拓扑图[3]如下:
图1
(1)外联区:主要与医保网、外联单位进行互联,此区域与数据中心核心交换机互联;在外联区接入处部署防火墙、IPS、硬件杀毒墙,也可以部署下一代防火墙产品,添加IPS功能模块、杀毒功能模块,通过防火墙、IPS、杀毒进行访问控制,实现安全隔离;与数据中心核心交换机处部署网闸设备,实现物理隔离;(2)运维管理区:主要负责运维管理医院信息化系统,此区域与数据中心核心交换机互联;在运维管理区与核心交换机之间部署堡垒机(SAS-H),对运维操作进行身份识别与行为管控;部署远程安全评估系统(RSAS),对系统的漏洞进行安全评估;部署安全配置核查系统,对系统的安全配置做定期检查;部署日志管理软件,对网络设备、安全设备、重要服务器的日志做收集整理和报表呈现;部署网络版杀毒系统,与硬件杀毒墙非同一品牌;部署网络审计系统,对全网所有用户行为进行网络审计;部署主机加固系统,对重要服务器定期进行安全加固,以符合等保的安全配置要求;(3)办公接入区:主要负责在住院部大楼、门急诊楼、公寓后勤楼等办公用户的网络接入;接入汇聚交换机旁路部署IDS;与核心交换机接入采用防火墙进行访问控制;重要办公用户安装桌面终端系统控制非法接入问题;(4)核心交换区:主要负责各个安全域的接入与VLAN之间的访问控制;在两台核心交换机上采用防火墙板卡,来实现各个区域的访问控制。在核心交换机旁路部署安全审计系统,对全网数据进行内容审计,可以与运维管理区的网络审计使用同一台;(5)互联网接入区:主要负责为办公区用户访问互联网提供服务,以及互联网用户访问门户网站及网上预约等业务提供服务;在互联网出口处,部署负载均衡设备对链路做负载处理;部署下一代防火墙设备(IPS+AV+行为管理),对进出互联网的数据进行安全审计和管控;在门户服务器与汇聚交换机之间部署硬件WEB应用防火墙,对WEB服务器进行安全防护;在门户服务器上安装防篡改软件,来实现对服务器的防篡改的要求;部署网闸系统,实现互联网与业务内网的物理隔离要求;(6)数据中心区:此区域主要为医院信息系统防护的核心,可分为关键业务服务器群和非关键业务服务器群,为整个医院内网业务提供运算平台;在非关键业务服务器群与核心交换区之间部署防火墙和入侵保护系统,对服务器做基础的安全防护;在关键业务服务器群与核心交换机之间部署防火墙、入侵保护系统、WEB应用防护系统,对服务器做安全防护;(7)开发测试区:为软件开发机第三方运维人员提供接入医院内网服务,与核心交换机互联;部署防火墙进行访问控制,所有的开发测试区的用户必须通过堡垒机访问医院内网;(8)存储备份区:此区域主要为医院信息化系统数据做存储备份,与核心交换机互联。
2.2 边界访问控制[1]
在网络结构中,需要对各区域的边界进行访问控制,对于医院外网边界、数据交换区边界、应用服务区域边界及核心数据区边界,需采取部署防火墙的方式实现高级别的访问控制,各区域访问控制方式说明如下:
(1)外联区:通过部署高性能防火墙,实现数据中心网络与医院外网之间的访问控制;(2)核心交换区:通过核心交换机的VLAN划分、访问控制列表以及在出口处部署防火墙实现对数据交换区的访问控制;(3)数据中心区:通过核心交换机的VLAN划分、访问控制列表以及在出口处部署防火墙实现对应用服务区的访问控制;(4)运维区:通过核心交换机的VLAN划分、访问控制列表以及在出口处部署防火墙实现对核心数据区的访问控制;(5)互联网区:与内网核心交换区采用网闸系统进行物理隔离;与互联网出口采用防火墙实现访问控制;(6)开发测试区:通过核心交换机的VLAN划分、访问控制列表以及在出口处部署防火墙实现对应用服务区的访问控制;(7)办公网接入区:通过核心交换机的VLAN划分、访问控制列表以及在出口处部署防火墙实现对应用服务区的访问控制;(8)备份存储区:通过核心交换机的VLAN划分、访问控制列表以及在出口处部署防火墙实现对应用服务区的访问控制。
2.3 网络审计[1]
网络安全审计系统主要用于监视并记录网络中的各类操作,侦查系统中存在的现有和潜在的威胁,实时地综合分析出网络中发生的安全事件,包括各种外部事件和内部事件。在数据中心核心交换机处旁路部署网络行为监控与审计系统,形成对全网网络数据的流量检测并进行相应安全审计,同时和其他网络安全设备共同为集中安全管理提供监控数据用于分析及检测。
网络行为监控和审计系统将独立的网络传感器硬件组件连接到网络中的数据汇聚点设备上,对网络中的数据包进行分析、匹配、统计,通过特定的协议算法,从而实现入侵检测、信息还原等网络审计功能,根据记录生成详细的审计报表。网络行为监控和审计系统采取旁路技术,不用在目标主机中安装任何组件。同时玩了个审计系统可以与其他网络安全设备进行联动,将各自的监控记录送往安全管理安全域中的安全管理服务器,集中对网络异常、攻击和病毒进行分析和检测。
2.4 网络入侵防范[1]
根据数据中心的业务安全需求和等级保护三级对入侵防范的要求,需要在网络中部署入侵防护产品。
入侵防护和产品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或计算机系统中的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网络或系统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被攻击的迹象。入侵检测产品应支持深度内容检测、技术。配合实时更新的入侵攻击特征库,可检测网络攻击行为,包括病毒、蠕虫、木马、间谍软件、可疑代码、探测与扫描等各种网络威胁。当检测到攻击行为时,记录攻击源IP、攻击类型、攻击目的、攻击时间,在发生严重入侵事件时应提供报警。
入侵防护产品部署在数据中心与核心交换机之间,继防火墙边界访问控制后的第二道防线。
2.5 边界恶意代码防范[1]
根据数据中心业务风险分析和等级保护三级对边界恶意代码防范的要求,需要在互联网边界部署防病毒产品,也可以在下一代防火墙添加防病毒模块来实现此功能;防病毒产品应具备针对HTTP、FTP、SMTP、POP3、IMAP以及MSN协议的内容检查、清除病毒的能力。支持查杀引导区病毒、文件型病毒、宏病毒、蠕虫病毒、特洛伊木马、后门程序、恶意脚本等各种恶意代码,并定期提供对病毒库版本的升级。
2.6 网络设备保护[1]
对于网络中关键的交换机、路由器设备,也需要采用一定的安全设置及安全保障手段来实现网络层的控制。主要是根据等级保护基本要求配置网络设备自身的身份鉴别与权限控制,包括:登录地址、标识符、口令复杂度、失败处理、传输加密、特权用户权限分配等方面对网络设备进行安全加固。
由于不同网络设备安全配置的不同、配置维护工作繁杂,且信息安全是动态变化的,因此这里推荐通过自动化的配置核查设备,对网络层面和主机层的安全配置进行定期扫描核查,及时发现不满足基线要求的相关配置,并根据等级保护的安全配置要求提供相对应的安全配置加固指导。
3 结束语
通过以上六个方面的安全加固,重点解决了医院当前网络安全环境中面临的主要问题。随着医院数字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们还将重点跟踪网络安全方面出现的新问题、新的技术思路和新的技术解决方案,做好医院的网络安全工作,为医院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
目前,网络已经深刻影响与改变现有的医疗模式[4],网络安全已成为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它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全方位入手,切实保障医院各信息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医院各项工作顺利的开展,真正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
参考文献:
[1]GB/T 22239-2008,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S].
[2]GB/T 9387.2-1995,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第2部分:安全体系结构《医疗机构》,P14-P18:安全服务与安全机制的配置[S].
[3]ISO 10181:1996 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开放系统安全框架[S].
[4]陈理兵,陈起燕.论医院网络应用系统的安全设计[J].福建电脑,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