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传统文化进校园心得

传统文化进校园心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传统文化进校园心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传统文化进校园心得

传统文化进校园心得范文第1篇

一、活动背景

和谐美好的校园给了我们一个舒适、安静的学习环境,可是总有一些不文明的人做些不文明的事。我们的校园的各主要校道上的一些小广告(俗称牛皮脚廯)比比皆是,这大大的损坏了学校的环境,就是一名普通的学生也要对这有所为,更何况我们身为一名志愿者了。校园小广告的泛滥,直接影响着我校的校容,影响着我校师生的生活学习。

二、活动主题

文明校园,你我同行

三、活动目的及意义

彻底清除校园小广告,实践我班志愿服务宗旨。促进校园精神文明的建设,树立当建设,立足身边小事,改善校园环境,力争为广大师生展示一个特色鲜明、环境优美校园环境。

四、活动时间

五、活动地点

咸宁学院温泉校区宣传栏、寝室楼、教学楼、食堂及各条主要校道

六、活动对象

七、活动流程

㈠活动前准备工作阶段

1、安排两到三名同学到校园内了解小广告到处张贴的情况并拍下照片;

2、利用多种宣传方法,先在班级内进行宣传,然后到学校各处进行宣传,统计好班上参与名单;

3、对参加此次活动的成员进行分组,总负责人为每个小组划分工作区域,并在每一组中设立小组长,负责自己所在小组,小组负责人要准备好工具小刀,抹布,垃圾袋或垃圾桶;

㈡活动进行阶段

1、下午两点在西区食堂前集合,各个小组长负责清点好本组人数,确定人数到齐后,负责人强调有关注意事项和纪律;

2、两点半活动正式开始,各个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出发前往划分好的清理区域进行清理;

3、四点半活动结束,将垃圾全部带走,并到食堂门后集中,签到、交工具。

㈢活动后期阶段

1、负责人为此次活动写活动总结;

2、参加活动的成员写心得或新闻稿,提出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和从中吸取的经验教训。

八、注意事项

1、在活动的过程所有的成员要服从指挥,要有纪律性、组织性;

2、小组长要起到通讯员的职责,及时汇报情况,好让负责人有所准备;

3、所带工具要妥善保管好,认真清除小广告、乱涂乱画非法字迹,并把垃圾放在随身带的袋子里面;

4、要注意形象,报名参加的不准直挂名在玩,负责人要严格要求,要以学校的形象为重,注意安全;

5、活动的过程中所有的成员要注意自己的形象,明白自己代表的不仅是个人,更是10临床本二班这个大集体。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策划书

一、指导思想

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德育体系,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高尚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继续深入贯彻落实《调兵山市中小学学习、践行弟子规活动实施方案》,使传统文化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二、活动主题

传承文化精粹,培育厚德人才。

三、基本原则

与课程计划相结合;与德育教育研发相结合;与日常行为教育相结合;与学校特色创建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四、活动内容

1、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弟子规》的学习、践行活动。

(1)计划在11月30日进行《弟子规》诵读班会。

(2)12月5日举行《弟子规》背诵比赛。

除了这两项活动,平时加强《弟子规》的学习活动,利用学校的广播在课间播放《弟子规》歌曲,利用班会时间诵读、学习《弟子规》,尤其加强低年级学生的学习。

2、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1)利用早自习的时间诵读国学经典。

(2)每周设一节诵读课,每月召开一次以诵读为主题的班队会。

(3)利用校园多媒体网络和各种影响资料举行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专题讲座,与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交流。

(4)结合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计划召开校园艺术节活动,让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融入校园艺术生活,突出活动广泛化、故事化、体验化、兴趣化的特点,让学生感受经典文化魅力,热爱经典。

3、推行孝信雅行教育活动

(1)以孝为先,开展感恩教育活动。

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为重点,在学生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和道德体验活动,凸显教育的实践性和生活化特征,一道学生认知传统、弘扬传统,增进爱祖国、爱家乡、爱他人的情感。

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开展“感恩父母 践行孝心”的实践活动。

以劳动节、教师节、重阳节为契机,组织开展“感恩老师”、“感恩社会”、“关爱长辈”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行孝感恩、尊重他人,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以雅为标,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

以“礼仪、礼貌、礼节”为主要内容,开展“校园礼仪讲座”、“文明礼仪知识大赛”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谦虚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遵纪守法、言行合一的礼仪规范。

(3)以信为本,开展诚信教育。

以发诚信倡议、讲诚信故事等多种形式,将诚信教育引向学生家庭,并广泛开展“争做诚信少年”系列活动,积极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诚信美德。

4、积极开展特长教育,推进艺术素养培育工程。

(1)充分利用“体育、艺术2+1项目双技活动”的有效平台,弘扬太极拳,激发学生正确的人生理想,挖掘学生潜在的才能,培养他们文化、艺术、体育等多方面的兴趣爱好。

(2)展示开展好特长教育活动。通过开设阅读、硬软笔书法、剪纸、舞蹈等特长教育活动,发展学生的特长,让学生能过学有所长,德识长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统文化进校园心得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文化 载体 思想道德建设 价值体系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并发展起来的具有本自身特点的文化。校园是青少年最集中的地方,如何让民族文化走进校园,走进学生,是值得重视和探讨的问题。近年来,扎兰屯市民族小学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广泛深入地开展民族文化教育活动,有效增强了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热情,有效提升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水平,实现了民族文化传承与校园文化建设,德育工作与教学工作的“双赢”。

一、立足自身实际,准确定位多元集成科学发展

扎兰屯市民族小学始建于1943年11月,原名“扎兰屯葛根国民优级学校”。1987年,学校更名为“扎兰屯市民族学校”,学制改为九年一贯制,内设小学部和中学部。2007年10月,与沿河小学整合,迁入现址,并恢复民族小学的校名。民族学校的学生有25.8%是少数民族,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少少民族”。结合这一实际情况,校领导班子深入挖掘自身教育内涵,激活民族教育潜力,推动教育教学工作创新发展。

1.准确定位学校功能

深刻理解“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民族文化是具有社会主义内容和民族形式的新文化”的内涵,着力在“求大同”与“求大不同”中寻求平衡点,建立以教育教学工作推动民族文化建设,以民族文化活动提升教育教学工作成绩的运行机制。形成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核心内容,以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目标的校园文化氛围。

2.树立文化多元理念

全校教职工牢固树立“民族教育校园文化多元、课程文化多元、课堂教学文化多元”的科学理念,并把德育作为民族文化和校园文化、教育教学工作的共同切入点,切实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强化“全程育人、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意识,形成了校园文化与民族文化、校园精神与民族精神相融并进、互动相长的生动局面。

3.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科学发展

以培养少数民族后代为己任,学校着力在积淀丰厚历史,传承民族文化,培育民族人才上下功夫,全力打造“民族基础教育龙头学校”,培养出了一批批诚信、乐学、全面发展、热爱生活的好学生。近年来,学校先后被授予“民族教育先进集体”和“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教育教学工作多次获呼伦贝尔市、自治区和国家级表彰奖励,在各级各类竞赛活动中千余人次获国家、区、盟级奖项。

二、着力在“求大同”上下功夫,强化共性特征

民族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补充,作为民族文化与学校教育结合的民族学校,在建设校园文化,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当前,改革开放给青少年带来的影响是深刻的、复杂的。因此,必须用健康向上的思想去占领校园文化阵地,时刻把握校园文化活动的政治导向、思想导向和价值导向。

1.形成学校精神文化

坚持以“开启智慧,润泽生命”的办学理念和“为学生发展服务,做人民满意教师,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办学宗旨为指导,提出了“团结、务实、创新、发展、和谐”的校风和“立德树人、志存高远”的校训,扎实开展校园文化、班级文化、组室文化建设,努力培育“厚德、博学、合作、和谐”的学校人文精神。通过设计征集校徽、校歌,开展班花、班训的评选活动,激发了师生进取向上的信心和热爱生活的情趣。学校坚持倡导教师入校“四进”,即,把责任带进校园,把微笑带进教室,把爱心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教学;倡导学生入校“四声”,即,课上课下有朗朗的书声、甜美的笑声、健康的歌声、文明的谈话声,确保校园文化沿着积极健康的轨道发展。

2.营造学校文化环境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通过实施“校舍安全工程”、校园文化环境改造工程,增设游乐场所,建立植物园,形成了“春有花、夏有阴、秋有果、冬有青”的花园式环境,起到了景中生情、情中养性,环境育人的目的。苏霍姆林斯基说“一所学校应该是一幅立体多彩的画,一本有吸引力的教科书。”为了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学校还重点抓了“三项文化建设”。一是建文化墙。在楼廊布置了名人画像、名言、人文警示语以及学生自创书画作品,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贴近了学生的心灵,更具教育示范作用。二是设文化角。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每班确立一个主题,建立图书角、文化角、绿化角,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氛围,以独特的文化内涵影响学生、陶冶学生。三是开文化室。规划设计出卫生室、心理辅导室、音乐活动室、图书室、阅览室等十个活动室,全天候向广大师生开放,倡导健康的生活娱乐方式。

3.形成学校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建设是保障学校教育有章、有序、有效的重要载体。为了达到“用制度强化,用文化内化”的效果,学校完成了《民族小学规章制度建设汇编》,并经过党支部、教代会和教职工大会讨论、修订、完善后全面实施。并强化制度的执行,做到纪律严明,赏罚分明。同时,由校党支部牵头,注意加强平时学习,从思想上形成共识,使制度的执行成为“抓过程强管理、抓内化重自律”的过程,有效激发了广大师生的内生动力。从而形成了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营造了一种公正、公平、公开的校园氛围。

三、着力在“求大不同”上下功夫,突出民族特色

作为民族学校,在承担着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肩负着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知识的宣传教育任务。围绕发挥民族学校的潜在功能,传承和推动民族文化,学校做了深入的思考,形成了以“四色校园”创建为载体,强化民族学校特征,突出民族文化特色的新思路,校园文化呈现出五彩斑斓的效果。

1.建设墨色校园

为了让学校充满墨色、书香,学校在走廊设立了学生“涂鸦墙”,在教室、图书室等悬挂学生创作的美术、书法作品等;定期组织开展民族书画大赛,民族诗歌朗诵会,民族语言演讲等活动,为各族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文诵读活动”,让“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等传统文化走进了校园,来到了学生身边,使弘扬国学奠基人――孔子的文化精神在校园内得到广泛的传播。开展“读一本好书”活动,构建读书互动平台,通过“读书笔记”、“好书推荐”等形式的读书心得交流活动等,提升学习氛围。积极开展学校、家庭共建活动,广泛开展“亲子共读共记”活动,通过家长帮助孩子、孩子带动家长,建立沟通机制,使校园文化得到有效延伸。

2.建设红色校园

扎兰屯是进入大兴安岭的军事重地,抗联时期,许多英雄儿女抗击外力侵略的事迹在雅鲁河两岸广为流传。为了深入挖掘抗联文化,找到爱国主义教育与民族精神教育的结合点,民族小学深入开展了“红色校园”创建活动。精心建设了学校德育活动室,把革命历史、抗联历史作为学校德育活动的重要学习内容,经常组织学生学习,弘扬民族精神;开展“唱红歌”、“颂红诗”活动,加大的增进了全校师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同时,充分依托本地红色文化资源,邀请少数民族老模范、老党员等到学校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利用假期开展“红色游”夏令营活动,组织学生到中扎兰屯博物馆、东铁路纪念馆等爱国主义基地参观学习,寻找英烈足迹、了解英雄事迹,祭奠先烈,缅怀革命先辈,教育学生珍惜现代美好的生活。

3.建设绿色校园

草原民族是崇尚自然的民族,是注重生态和谐的民族,草原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承载着数万草原儿女的关注和呵护。为了培养学生的“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生态意识,学校以“建设绿色校园、爱护绿色家园”为主题开展了生态教育进校园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观草原森林生态摄影作品展,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深远、宁静和厚重;通过开展远足、郊游等活动,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阳光下,感受大自然的温馨、和谐。同时,在校内开展“我为校园添抹绿”活动,教学生植树、种草、养花,并鼓励学生在校、在家开辟自己的“试验田”,种植绿色植物,观察植物生长过程,记写观察日记,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有效增强了学生的生态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4.建设彩色校园

为了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民族文化、保护民族文化,学校积极开展了“民族文化进校园”和“民族文化精品进课堂”等活动。实施“双语”教学,定期组织民族校本教研活动,并按照《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重要的专项教育,列入学校课程。定期开展“民族时装秀”,参观少数民族风俗特色展览;将民族舞蹈融入儿童广播体操,创设具有民族特色的广场舞课间操;举办民族歌舞、绘画兴趣班和文艺队,吸引学生学习民间艺术,传承民族文化。配合礼仪教育,开展了“民族文明礼貌用语大家学”、“民族文明礼仪规范大家做”活动,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在共学共做中,使各族学生增进了交流、学会了合作。

传统文化进校园心得范文第3篇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以“崇尚道德”和“礼义之邦”而著称于世界民族之林。爱国、诚信、厚仁、重义、敬亲、贵和、求新、好学、勤俭、奉公等道德要求,经过数千年的不断陶冶、实践和发展,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传统文化国旗下演讲稿,方便大家学习。

传统文化国旗下演讲稿1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我与中华传统文化携手。在不少里,作者们为中华民族永不改变的传统文化拼命呐喊,竭力控诉着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漠视。我与中华传统文化携手。

在我国传统节日里,我“遥望”古代诗句而感慨。传统文化在我的脑海里似乎已转化成了一串串饮食文化的符码,为我品尝中华“小吃”划定了时刻表,我津津有味的咀嚼着传统文化的结晶,我不论在什么时候,都察觉得到它的存在。

正月十五元宵节,我明白吃汤圆的时候又到了。“汤圆呢?这天可是元宵节啊!”餐桌上的面包既让我惊讶又让我纳闷。汤圆汤圆,就是一大家子人要团团圆圆的意思。传统文化在不一样的节日里,用不一样的东西告诉我们。它没有消失,就像大家春节一家要团聚在一齐,吃着年饭。不一样的人用它们不一样的眼光看待它,它的重要性也随之改变。传统文化不仅仅是流动时刻的凝固剂,更是民族个性的烙印。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用自我的个性情感,仿佛群体无意识般地充实着传统文化。内敛含蓄,善良仁义,乐观信赖,天人合一……这是一种纯粹的情感,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洗礼一路走来,不一样时代的人们赋予了它不一样的形式,有的至今为人们所熟知,有的已湮没在时代的滚滚洪流中,而此刻的我们,尽管奋力追溯着

一切传统文化的习俗,争相效仿,但同时并存的,却是日渐冷漠的人情,有的人能够为了工作利益而挤压出更多的时刻,却从不为自我的亲友,家人甚至是自我的心灵留一点空间。渐渐地,他们看不见世间的大象,听不到世间的大音,他们与传统文化分手,他们与人间真情绝缘。

我们回忆着传统文化,那我们何时能回味传统文化呢?莎士比亚以前说过:我们所谓的玫瑰,如果换一个名字,不也一样芳香吗?传统文化需要我们的传承,但花谢了无关紧要,我们所务必做的,是让那余香渐飘渐远。

传统文化国旗下演讲稿2沧海桑田,中华民族走过悠悠五千年,而在这历史长河里,黄河岸边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那便是我所欣赏的中国文化。

作为文明古国的重要象征,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汉语以其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流传了几千年而未衰亡,这种强大的生命力早已被世人所折服为四大古文明。埃及的文化早在尼罗河水的泛滥和英国的殖民中泡的失去颜色;灿烂的古巴比伦文明在风沙的肆虐中成了废墟;而强大的玛雅文明,如今人们只能在亚马逊原始丛林的遗址里想象它曾经拥有的辉煌。惟有汉语,成为流传五千年的文化屹立不倒,为世人所推崇。

汉语作为中华民族恒古至今的语言,体现的是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精神。她是根植与民族灵魂与血液间的文化符号。试想,倘若没有汉语,又怎么会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持节;又怎么会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只致远“的高志;又怎么会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爱国热情!

太多太多,融汇成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和一如既往的中华美德。

这不禁又让我想起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中华传统美德。”修身“、”齐家“、”治国“作为中华美德的三个方面是不可不谈的,而作为高中生的我们则更应注重”修身“之所在。令我感触最深的便是刚经历的军训生活。大家一定还记得那篇军训日志里所说的那句话:”当我看到站在我前面的男生,汗水从指尖滑落,才发现地上早已是一滩积水的时候,我被感动着,同时也告诉自己不能放弃……“大家一定也还记得去食堂打饭时,男生谦让着让女生排到自己的前方,同学们即使遇到不喜欢吃的饭菜也不曾浪费,大家更不会忘记对宿管阿姨的一声声问候,一句句感谢……真的,90后的学子们正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温、良、恭、俭、让的中华美德,也正是我们自己将这看似古老却终将永恒的中华美德传承了下来。

中国文化承载的不仅是祖先对生命的体验和感悟,更是中华民族永垂不朽的精神财富。

中国文化是神秘的,是古老的,是丰富的。我们应该为中华文化流传至今而感到自豪,也该为传承中华文化而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今天所讲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也正因为她的广博才让我欣赏她,并由衷的热爱她。最后,我也要呼吁同学们一起关注中国文化,将中华民族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只有这样,中国文化——这坛承传了千年的佳酿,才会越陈越香!

传统文化国旗下演讲稿3今天站在这里,我感到既惭愧又兴奋。惭愧的是,我从十岁开始背诵《三字经》到现在接触传统文化也不过区区十年功夫,和真正的大师相比,是蜉蝣和大鹏鸟的差别。然而令我兴奋的是,年轻的我尚有充足的精力和热情去恣意遨游,在传统文化的精神海洋里乘风破浪。

我非常感谢首都师范大学给我们这样的大学生提供了十分舒适的环境和便捷的渠道,北一区的图书馆可能没有想象中那么宏伟,但是你一进去,首先引入眼帘的就是一排排厚厚的《传世藏书》,汇成商学院排了三个柜子。

我认为“典籍”便是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走进我们大学生活的第一通道。我专门了解过身边的同学对于传统文化的一些看法。有的同学会直接将“传统文化”等同于“文言文”。其实这也是我小时候的想法。这种理解看似简单粗暴,但其实有一定的道理。没错,进入大学之前的我们,基本上都是从课本教材里面学习一些零星的传统文化文本,为了应付考试也根本无暇思索背后的精神内涵。而一旦进入大学,也有不少同学对“之乎者也”的古文嗤之以鼻,总想赶紧摆脱。

面对这样的现象,有人痛心,也有人痛斥,但我觉得,时代的浪潮会把所有的泥沙都淘洗干净,只要是金子总会发光。只要有像在座各位一样热爱传统文化的人存在,我相信我们的民族精华就有希望薪火相传。我身边就有一个非常典型的榜样,他是我们文学院师范班的同学,熟读四书五经,信手拈来完全不是问题。

一开始大家会觉得他就是个书呆子,平常也不怎么说话,走路飞快,人称“小马达”。但是在我和他交流,或者说“辩论”之后,我就完全被他的修养所折服了,这个看起来瘦瘦弱弱的书生完全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抱负和气魄。也是因为他,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它不是我们学习中的垫脚石,而是不可或缺的,值得我们反复咀嚼的精神食粮。

除了文化典籍之外,“活动”是传统文化走入大学校园的另一个重要的渠道。相比于高小的学生而言,大学生无疑有更多可以自由利用的时间。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亲身经历。除了参加一些校内组织的活动之外,通过老师的介绍,我还参加了一些社会上的有关传统文化的活动。比如说书院中国的一些有关茶文化、古琴文化的雅集和四维通慧书院的讲座和游学。现在社会上传播传统文化的法人组织有很多,“四维国学”是我个人认为当中做的最得比较成功和有特色的。

它不仅有联合北京高校的支教活动,而且还会资助大学生组织传统文化游学。去年暑假,我个人担当了第五届“瞻礼圣王”游学的领队,和刘宏毅老师一起去河南游学,收获颇丰。这些社会活动可以帮助大学生走出校园,去更广阔的天地,获取到更多出色的文化资源和更高维度的能量。归根结底,其实这些社会活动是为了帮助我们建设更美好的精神花园,也有利于传统文化更好地走进校园,走进我们的生活。就首都师范大学而言,本身就有非常优厚的文化资源。

文学院就有鹿鸣演颂社和鹤鸣吟诵社,两个社团都已发扬传统文化精神作为自己的宗旨,并在此方向指引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作为鹿鸣演颂社的社长,我十分荣幸接触到著名演颂家胡乐民老师,在他的指导下,我们演颂社蓬勃发展,先后出演了二十几场大大小小的活动。比如说4月23号的世界读书日,东城区第一图书馆邀请我社参加读书活动,我社社员集体表演了《光的赞歌》。对处于这个阶段的我们来说,学习传统文化,老师的带领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

胡乐民老师正是这样一个具有强烈责任心的能给我们很多帮助和指引的老师。胡老师为人十分随和,每次他出差回来都会和我们同学交流心得。最近他去成都参加中国影视高考培训联盟会议,他将所思所得分享在我们的微信群里,足足有一个小册子那么长,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在鹿鸣演颂社里,同学们不仅能原创古诗,还能将之生动地演绎出来。

此外,我本人还在鹤鸣吟诵社担任骨干,参演过一些吟诵节目,比如说《木兰辞》、《木瓜》等等。主要是我个人比较感兴趣,吟诵是古代读书人学习与交往的基本方式,优美而高雅。古人三五知己,怡然唱和,旗亭画壁,流觞曲水。

以这样一种真诚而高雅姿态生活怎么能不让人向往和倾羡?恰好学校也提供了非常优厚的吟诵资源,比如说像杨懿兰老师的讲座、徐建顺老师的吟诵课等这个暑假我们还将迎来第三届“中华吟诵周”,到时候名师济济一堂,场面会更加盛大。在这些活动中,我不仅能学会各种各样的朗诵、吟诵的技能,还亲身体验到一种更加自然而惬意的生活态度。所以,我认为,传统文化离我们大学生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遥远,反而可以说是触手可及的,我们要做的,可能就是用自己更多的身体力行去表现,去感染。但并非刻意地表现,唯有我们自己本人真正了解和受益于传统文化,我们才能将之发扬光大。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_在北大师生座谈会的讲话中提到“传统文化”四个字多达五次,所引用的传统文化文本更是超过二十余条。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这堪称世界上最难的三个哲学问题几乎都可以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找到答案。

我们本自具足如此优厚之文化资源,怎能坐而废弃?因此最后,我想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斗胆以鄙人之见阐述我对“传统文化走进校园”的四点建议:

第一,沉下来。我认为大学生首先要具有敏锐的眼光和前远的意识,这就要靠积累和沉淀,一边从阅读中积累,一边从活动经验中沉淀。从下往上打基础。也就是_所说的“勤学”和“明辨”。

第二,走进去。身处校园之中的我们,不能两耳只闻窗外,一心只读圣贤,必须先有勇气走进社会去实践。扩大自己的经验范围。在这个环节,是否能做到“修德”和“笃实”往往决定了一个人价值的高低。

第三,选出来。根据自己的理解,从浩浩文献中挑选出自己认为最精华的,最经典的传统文化书籍,同时继续进行积累性阅读以达到效益最大化。

第四,升上去。在体验古人的传统精神,吸收传统文化的高维能量之后,我们大学生就要借此提高自己的文化精神水平。我始终坚持,传统文化对我们来说不是一块垫脚石,而是我们不可缺少的养料。

传统文化国旗下演讲稿4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以“崇尚道德”和“礼义之邦”而著称于世界民族之林。爱国、诚信、厚仁、重义、敬亲、贵和、求新、好学、勤俭、奉公等道德要求,经过数千年的不断陶冶、实践和发展,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极其重视“精神生活”、“道德人格”、“崇高境界”、“理想信念”、“诚实守信”在人的生活中的导向功能,这对于克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些目光短浅、低级庸俗、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等腐朽思想来说,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于中华民族的这些传统道德,只要我们能够用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吸取其精华、批判其糟粕,传承其美德,抛弃其局限,并力求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赋予其新的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就一定能够成为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有利于公民道德建设的发展,有助于“以德治国”的实施。

为了使道德建设更好地深入人心,具有使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和通俗易懂的形式,还必须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对人民群众进行诱导、启迪和教育。特别是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运用“格言”“言简意赅、朗朗上口”的特点,使他们在青少年这个便于记忆的时期,熟记和背诵这些“格言”,就能够更好理解、感受和身体力行这些格言的内容,这不仅对当前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有教育的意义,而且,在长大成人后,对他们更好抵御各种不良影响的腐蚀,也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古代的思想家强调,对青少年加强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就是要把必要的基本道德规范和格言,对青少年“讲而习之于幼稚之时”,这样,就可以使他们“习与智长,化与心成”,长大成人以后,对社会的正确的道德要求,也就能够顺其自然、严格要求,也就不再会有格格不入“捍格不胜”的忧虑了。

“传承中华美德,培养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时代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方面。按照传统道德基本内容,把传统美德分为爱国、明智、持节、自强、诚信、知耻、改过、厚仁、贵和、敦亲、重义、尚勇、好学、审势、求新、勤俭、奉公、务实等18个部分,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传统美德的各个方面,本着少而精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生命力的“格言”,这对于加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和陶冶他们的道德品质,进一步推动公民道德建设、加强以德治国,培养民族精神,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宏人。”曾子说:“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远。”然而,在这所谓的道义背后,在一桩桩英雄事迹之中,始终有一个千年不变的精神内容存在,这便是—传统精神文化。

传统文化国旗下演讲稿5同学们、老师们:

早上好!

中国传统文化中,何为需要继承的精华,何为应该摒弃的糟粕。中华古诗词便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它能够历代被人们奉为经典且不断流传,便证明它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文化价值。是中国文化最灿烂的瑰宝之一!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我们将迎来庆元旦—诗歌朗诵会。

看过一个个节目,觉得自己班的节目在他们面前实在是微不足道,觉得自愧不如,真香找个地洞钻进去。其它班花样繁多,有的班一部分人硬着音乐,合着节拍,跳起了舞蹈,舞姿翩翩,有些班有才华的人还弹起了古筝,优雅无比;有些班还将古诗词边唱边拍手,节奏清脆;有个班最具有特色,跳起了橡皮筋,有意思吧!总而言之,老师为这次比赛奋进了心思,同学们则下尽了心思!

我们班实在没有特色,也就迎着节奏将《弟子规》背了出来,毫无特色可言,况且还不止我们一个班背。既要上场了,心情是既紧张又兴奋,心怦怦的跳着,似乎下一秒钟就会跳出来了。只希望,表演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如我所愿,表演成功,台下响起了了热烈的掌声。我终于明白了,我们没有输,赢不一定要赢在花样上,我们应在气势上,只有我们的吟诵,才最符合“经典”两个意义深重的字!

传统文化进校园心得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经典阅读 中职教育 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293-02

教育是什么?梁启超先生做了阐释:教育就是教人学做人――学做“现代的”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社会对中职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这个问题,越来越多的学校也为之做出努力。以经典诵读为切入口,提倡经典阅读,营造阅读氛围,构建书香校园,提升中职生的人文素养,是一个全新的命题,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思考。

1 经典阅读与人文素养

1.1 经典与经典阅读

1.1.1 经典

“常念为经。常数为典”。经典通常是对那些优秀的具有永恒价值的文献和作品的统称,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和最优秀思想的记录,经过了历史的选择经久不衰,具有权威性或典范

性。[1]斯特劳斯曾说:“今人已无法与古人直接交谈,因而不能通过聆听循循善诱的言说,来接受其教诲和点拨;同时人们也不知道,在这个喧嚣浮躁的时代,是否还能产生他所说的‘最伟大的心灵’,即使能产生,又有几人能幸运地与之在课堂或现实中相遇。好在‘最伟大的心灵’的言说是向今人敞开的,人们可以也只能与那些心灵在其智慧的结晶――‘伟大的书’中相遇。”经典就是这种“伟大的书”。

1.1.2 经典阅读

何为经典阅读?它是对中国古代经典及现当代优秀诗文的诵读、书写及讲解。具体来说,既指的是背诵经典诗词,儒家经典,又指诵读古今中外名篇,同时还包括古今中外名著。

1.2 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就其焦点来说,主要是指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它是人类文化的魂灵,是人类精神家园的最后归宿。它对人类的心理机制等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2 经典阅读在中职学校开展的现状

2.1 学生对经典阅读的兴趣不大

当今社会,人们过于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精神文化的修养,对于中华民族的经典过于冷淡。浅俗文化、网络文化的泛滥,挤占了传统文化大量空间,导致学生传统文化的缺失。笔者对所任教地区的三所职业学校进行调查问卷得知:中职生月平均借阅率仅为0.37/人。他们阅读更多的倾向于娱乐化、轻松化、粗浅化作品。

由于市场经济冲击和严峻的就业形势,中等职业学校已然把实用价值明显的应用技术学科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而大大忽视了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导致的结果不但是学生着眼于眼前利益,对于经典诵读活动较少关注。

3 经典阅读在中职学校开展的途径

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但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和谐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忱的感情,那是最根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个和道德上具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因此,中职学校仅仅停留在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层面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培养出和谐的人,必要培养中职生的人文素养。通过在学校里开展经典阅读活动,让学生阅读、感悟经典。那么,如何在学校里有效开展经典阅读活动,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着手:

3.1 完善规章制度,健全领导体制

黑格尔说: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只是关注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任何活动的实施都仰赖于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健全的领导体制。经典阅读活动的有序开展必须依靠学校的大力支持。

3.2 营造阅读氛围,构建书香校园

学校良好的育人环境给人以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它能改变一个人的内在气质。所以,构建书香校园,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必不可少。

(1)与校园文化建设联合,打造诗意校园。学校可以在班级和走廊醒目位置张贴著名作家介绍和名言警句,如荀子的“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鼓励学生做事要坚持不懈。

(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经典阅读关键在于“读”,经典作品中包含大量古今诗词,学生需要在熟读的基础上方能理解其深刻内涵。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出精气神,让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不自觉的跟随圣人的思想与行为,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3.3 精选经典著作,编写校本教材

要保证经典阅读有效进行,学校必须精选经典著作,选择适合中职学生阅读的经典作品,编写经典阅读相关的校本教材。学校有了校本教材,便可以开设选修课,供学生选择学习,从而慢慢提高经典著作的影响,达到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

3.4 成立阅读社团,开设经典讲座

学校信息传播途径广泛,几乎每个学校都编有自己的校刊读物,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校本资源,在报校刊中开设经典阅读专栏,发表教师和学生经典阅读心得体会,展开讨论。学校定期或不定期的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来给学校师生讲座,传授经典文化知识。

4 结语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是它的灵魂所在,丧失了本民族赖以生存的文化,也就丧失了我们这个民族得以立足的精神家园。而经典就是我们文化体系的重要载体。在学校内进行经典诵读教学,让学生重新接触圣贤,认识了解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而认同它,热爱它、传承它。

当然,在阅读过程中,不要怕读不完,阅读是一辈子的事情,经典阅读尤其如此。多读经典,读好经典,这样就能体会到“修身莫如养性,至乐莫过读书”。

注释:

[1] 郭建英 经典阅读:读还是不读――当代中外阅读的现状与前景[J].博览群书,2010(7):110-115).

[2] 杨九俊等.语文(第三册)[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

参考文献:

[1] 潘莉.高职院校经典诵读活动的可行性实践――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通讯,2013(8).

[2] 王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贵在践行[J].现代德,2016.02.

[3] 高建红.经典诵读教学对中职生发展的价值[J].理论研究,

2014.03.

传统文化进校园心得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少儿阅读 阅读推广 图书馆

少儿阅读可以促进少儿大脑发育,提高其语言表达、学习和思考能力。 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孩子喜欢读书,对其一生的学习影响深远,因此,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加大少儿阅读推广工作,改善少儿阅读环境[1]。《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提出:培养儿童阅读习惯,增加阅读时间和阅读量;90%以上的儿童每年至少阅读一本图书;要为儿童阅读图书创造条件;广泛开展图书阅读活动,鼓励和引导儿童主动读书。未成年人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对象之一,其阅读推广工作已成为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重中之重。

1 肇庆市端州图书馆开展少儿阅读推广工作的举措

肇庆市端州图书馆作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县级标准),针对少儿阅读推广工作,多年来始终坚持“儿童优先”和“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积极策划和组织多种形式的少儿阅读推广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1.1 打造少儿文化服务品牌,提升图书馆社会影响力

“端州区迎新春猜谜活动”至今已举办了十四届,每年均有1万多名青少年儿童参与其中,在群众心中树立了少儿文化服务品牌形象。活动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拓展了少年儿童的知识面的同时,更让他们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2005年创办的端州区“4.23世界读书日”征文、摄影比赛活动影响日渐扩大。活动以“地球与我”、“阅读看世界”等为主题,每年都吸引4万多名中小学生参与,活动增进了青少年间的阅读文化交流,对鼓励青少年重视阅读和写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由端州图书馆选送参加“世界阅读日粤港创作比赛”的作品屡创佳绩,端州图书馆连年荣获优秀组织奖。

1.2 创新服务手段,丰富少儿文化服务

针对少儿阅读推广工作的开展,端州图书馆以创新服务为思路,以满足少儿读者需求为导向,致力于服务项目的进一步丰富与延伸。近年来举办的少儿主题式阅读推广活动精彩纷呈,如培养少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动手动脑能力,推动少儿绘本阅读兴趣的“全国少年儿童绘本创作”培训班;培养阅读好习惯、分享阅读乐趣的暑假“阅读之星”评选活动;提供阅读新体验,发掘少儿潜在阅读兴趣的“悦读福袋”读书活动等等。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文化活动,进一步激发少儿读者的阅读兴趣,不但提高了自身的阅读能力,更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1.3 持续开展优秀图书推介活动

通过举办“全国少年儿童阅读年推荐书籍(科普类)”专题书展、“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专题推广活动、“共享文化遗产之美”专题书展、印发《儿童分级阅读书目》等方式,针对性地向少儿读者展示与介绍优秀读物,有效引导了少儿读者的阅读内容,多读好书,提高其阅读质量。

1.4 拓展服务领域,深入开展送书进校园、进社区活动

端州图书馆的基层服务点覆盖端州区的城西、城东、睦岗、黄岗四大社区,为少年儿童利用图书馆提供便利。利用图书馆资源优势,开展送书到幼儿园、中小学校、社区等活动。为农村偏远学校提供流动图书服务,解决当地学生看书难的问题;向学校、社区赠送书刊,进一步满足青少年的课外阅读需要。同时,注重对学校、社区图书室等流动图书室开展业务辅导培训,提升基层业务的管理水平,推动少儿阅读推广工作的开展。

1.5 整合社会力量,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文化教育活动

端州图书馆充分整合社会力量,利用社会资源实行“请进来”和“走出去”工作模式,使少儿阅读推广面更为宽广。

联同学校等社会机构,举办阅读推广活动。比如,迄今已举办了八届的幼儿故事大王比赛,便是端州图书馆与肇庆市第三幼儿园联合举办的一项少儿阅读推广活动。比赛活动围绕“安全”、“孝道”等主题开展,使幼儿学习到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锻炼与展现自我的机会,老师与家长们都给予了一致的好评。

举办名家讲座、见面会,激发少儿读者阅读热情。比如,邀请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郁雨君、肖云峰等名家到馆举办专题讲座,让小读者在生动的演讲过程中掌握了写作的方法,增长了见识,感受到阅读的魅力。

开展少儿到馆集体阅读活动。端州图书馆根据少儿阅读需求,有计划地接收各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学生到图书馆开展有组织的集体阅读活动。馆员精心挑选适龄书籍,提供给不同年龄层的阅读群体,进一步提高图书馆的藏书利用率。

1.6 利用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多渠道推广阅读

公益电影定期播放。自2003年在图书馆一楼大厅建立“公益剧场”以来,馆员坚持定期挑选优秀的少儿影片和动画片为广大少年儿童进行免费播放,并围绕影片内容展开讨论,畅谈观影感受。此外,还开展“共享工程优秀影剧进社区”服务,让社区少年儿童齐享优秀文化带来的乐趣。公益电影的播放,诱发少年儿童的求知欲,使其通过阅读加深对各类知识的理解。

举办各类以青少年为宣传对象的主题展览,为少年儿童搭建文化交流与沟通的平台。比如,每年的端州区“4.23世界读书日”征文、摄影比赛活动获奖作品展在端州图书馆展厅及肇庆市端州数字图书馆网站线上同步展出,让少年儿童接触同龄人的优秀作品,从而扩展视野,提升阅读能力。

为少年儿童度身订制的公益讲座持续开讲。公益讲座通过在馆开办和派员进校园进社区举办等方式,围绕选择课外书、阅读方法、工具书使用等少年儿童感兴趣的主题展开,吸引众多少儿读者参与听讲。通过讲授各学科、各门类知识,与听者互动,共同探讨经验体会、交流学习心得,调动听者参与热情,进一步提高少年儿童文化素养。

1.7 加强少儿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增加图书馆的吸引力和利用率

为了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服务社会的热情,多年来,端州图书馆坚持与肇庆市第六小学、肇庆市第一中学等学校联合开展学生假期实践活动。由馆员向学生介绍图书馆服务功能、图书馆基础业务知识、科学利用图书馆的方法,并组织学生开展读者管理、图书上架、加工等基础业务工作,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和利用图书馆,增加图书馆的吸引力和利用率。

为从小培养少儿的阅读意识,端州图书馆积级与幼儿园、小学、电视台等机构联系,组织学校师生、家长、电视台小记者到馆参观体验。通过馆员对图书馆的介绍,加深小朋友对图书馆的认知,增强阅读兴趣。

2 发展建议

如何使得少年儿童喜爱阅读,关键在于“兴趣”二字。所以,启迪和诱发少年儿童的阅读兴趣,培养其阅读习惯,提升其阅读能力,是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所要关注之处。

2.1 加强馆员阅读推广技能培训

通过专门的学习培训,使馆员了解和掌握少儿阅读心理、阅读需求、阅读推广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等专业技能知识,以启迪思维,增强执行力,将所学应用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服务品质。

2.2 建立和健全服务活动评估机制

建立和健全服务活动的评估机制,活动的策划、组织到实施、完结,每一步骤均需有细致的记录与分析,能够客观评价活动的科学性、实施程序、实施成效以及可持续发展情况,结合活动反馈信息不断加以修正完善,使其更具吸引力和凝聚力。

2.3 倡导亲子阅读与分享

最好的教育是言传身教。图书馆应通过公益讲座、培训班等形式让家长认识到亲子阅读的重要性,掌握亲子阅读的策略,指导家长开展亲子阅读。让家长自觉树立榜样,坚持与孩子共享阅读,透过讲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少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通过各类专题阅读分享会、真人故事会等形式,让少儿读者互动交流,分享阅读感受和心得,并可即场提出问题进行探讨,让小读者学会倾听和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营造共同阅读的良好氛围。

2.4 推行分级阅读,发挥书籍最大效能

分级阅读就是按照儿童不同年龄段智力和心理发育程度,为儿童提供科学的阅读计划,为不同的孩子提供不同的读物,提供科学性和有针对性的阅读图书[2]。每个成长阶段的儿童均有不同的认知能力和兴趣,图书馆应考虑各年龄层小读者的心理基础以及其兴趣点所在,顺其心理开展分级阅读推广工作,将适合的书推广给合适的人读,发挥书籍的最大效能。

2.5 加强宣传推广,扩大图书馆影响力

扩展宣传渠道,通过在图书馆主页、官方微信以及地方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上活动预告及活动开展情况。利用图书馆服务宣传周、全民读书月等举办专题少儿阅读推广宣传活动,并结合图书馆服务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对公众进行广泛的图书馆服务宣传,发动少年儿童积极参与图书馆的各项文化活动,将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吸引到图书馆来,营造爱读书的社会氛围。

3 结语

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自书籍中汲取营养,予人以启发。作为阅读主体的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工作任重道远,唯有围绕“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透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贴近少年儿童的文化需求开展充满趣味性、启发性的阅读推广服务,培养少儿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提升其阅读质量,才能更好地推动少儿阅读推广工作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