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护理诊断意义

护理诊断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护理诊断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护理诊断意义

护理诊断意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异位妊娠;诊断;护理

2008年10月-2011年9月我科共收治异位妊娠患者80例,进行积极治疗,效果良好,现将诊断及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80例,年龄20-46岁,平均31岁。其中流产和破裂共计66例,保守治疗14例。本组患者经手术及保守治疗,无1例并发症和死亡,5-10天痊愈出院。

对异位妊娠做出早诊断,要从如下几方面进行:

1.1病史应仔细询问停经史,以准确推断停经时间,注意不要将不规则阴道流血误认为末次月经,或由于月经仅过期几天,不认为是停经。对不孕、放置宫内节育器、绝育术、输卵管复通术、盆腔炎等与发病相关的高危因素予以高度重视[3]。其次腹痛时间、性质,一般患者呈现持续性下腹坠痛;再次详细询问阴道流血情况,一般患者都有不规则阴道流血病史,量少,淋漓不尽。

1.2身心状况输卵管妊娠未发生流产或破裂前,症状及体征不明显。当患者腹腔内出血较多时呈贫血貌,严重可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快、弱、细,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体温一般正常,出现休克时体温略低,内出血吸收时体温略升高。下腹有明显压痛、反跳痛、肌紧张不明显,叩诊有移动性浊音。血凝后下腹可触及包块。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者,腹腔内急性大量出血及剧烈腹痛,以及妊娠终止的现实都将使孕妇出现较为激烈的情绪反应,可表现为哭泣、自责、无助、抑郁和恐惧。

1.3腹部检查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者,下腹有明显压痛、反跳痛,尤以患侧为著,但腹肌紧张轻微,出血多时,叩诊有移动性浊音。有些患者下腹可触及包块,如反复出血并积聚,包块可不断增大变硬。

1.4盆腔检查输卵管妊娠发生流产或破裂者,阴道后穹隆饱满,有触痛,宫颈举痛或摇摆痛明显。内出血多时子宫有漂浮感。子宫一侧或后方可触及边界不清、大小不一、压痛明显的包块。

1.5阴道后穹隆穿刺适用于疑有内出血的孕妇,是一种简单可靠的诊断方法。由于腹腔内出血易积聚于子宫直肠陷凹,即使血量不多,也能经阴道后穹隆穿刺抽出。常规消毒外阴、阴道后,用宫颈钳钳夹宫颈后唇向前上方牵拉,暴露后穹窿,消毒后穹窿,于后穹窿中央或稍偏患侧,距离阴道宫颈交界处下方约1cm处、用18号长针平行宫颈刺入子宫直肠陷凹,刺入深度2-3cm[4],如抽出暗红色、不凝固血液,即可明确诊断腹腔内出血。如腹部有移动性浊音,可做腹腔穿刺。

1.6妊娠实验放射免疫法测血中β-HCG有助诊断。如测尿妊娠试验,阳性有助于诊断,阴性不能排除宫外孕。

1.7超声检查B超有助于诊断异位妊娠。阴道B超较腹部B超准确性高。B超可见宫腔内无妊娠产物,宫旁可见轮廓不清的液性或实性包块,如包块内见有胚芽及原始心管搏动即可确诊。诊断早期异位妊娠,单凭B超有时可能误诊。若能结合临床表现及血β-HCG测定等,对诊断帮助很大。

1.8腹腔镜检查目前该检查不仅作为异位妊娠诊断的金标准,而且可在确定诊断的情况下起到治疗作用。但是大量腹腔内出血或伴休克者,禁做腹腔镜检查。

1.9子宫内膜病理检查目前很少依靠诊断性刮宫协助诊断,诊刮仅适用于阴道流血较多的患者,目的在于排除宫内妊娠流产。将宫腔排出物或刮出物做病理检查,见到绒毛可诊断为宫内妊娠,仅见到蜕膜未见绒毛者有助于诊断异位妊娠。

2护理

2.1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护理①在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同时,配合医生积极纠正患者休克症状,做好术前准备。手术治疗是输卵管异位妊娠的主要处理原则。对于严重内出血并发现休克的患者,护士应立即打开静脉通路,交叉配血,做好输血输液的准备,并按急诊手术迅速做好术前准备。对于入院时血压尚在正常范围但是腹痛较剧的患者,血压下降很快,多有腹腔内出血,且不可掉以轻心,必须密切监测血压及脉搏,及时发现休克,迅速做好术前准备,分秒必争,积极手术,以减少患者的出血量。可根据失血性休克程度估计失血量(为粗略估计):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指数=0.5,为血容量正常;指数=1,丢失血量10%-30%(500-1500ml血容量);指数=1.5,丢失血量30%-50%(1500-2500ml血容量);指数=2.0,丢失血量50%-70%(2500-3500ml血容量)。②加强心理护理:护士于术前简洁明了地向患者及家属讲明手术的必要性,保持周围环境安静、有序,减少和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协助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方案。术后,护士应帮助患者以正常的心态接受此次妊娠失败的现实,向她们讲述异位妊娠的有关知识,不仅可以减少因害怕再次发生异位妊娠而抵触妊娠的不良情绪,也可以增加患者的自我保健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2.2接受非手术治疗患者的护理①需密切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生命体征,重视患者的主诉,尤其应注意阴道流血量与腹腔内出血量不成比例,当阴道流血量不多时,不要误以为腹腔内出血量也很少。②应告诉患者病情发展的指征,如出血增多、腹痛加剧、坠胀感明显等,以便当病情发展时,医患均能及时发现,给予相应处理。③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腹部压力增大,从而减少异位妊娠破裂机会。在患者卧床期间,需提供相应的生活护理。④护士应协助留取标本,以监测治疗效果。⑤指导患者摄取足够的营养物质,尤其是富含铁蛋白的食物,如动物肝脏、鱼肉、豆类、绿叶蔬菜以及黑木耳等,以促进血红蛋白增加,增强患者的抵抗力。

2.3出院指导输卵管妊娠的预后在于防止输卵管的损伤和感染,因此应做好妇女的健康保健工作,防止发生盆腔感染。教育病人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浴、勤换衣,稳定。发生盆腔炎后须立即彻底治疗,以免延误病情。由于输卵管妊娠中约有10%的再发生率和50%-60%的不孕率,因此需告诫患者,下次妊娠时要及时就医,并且不宜轻易终止妊娠。

3讨论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其病死率占孕妇死亡人数的9%-10%,近年来,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每年有11000名妇女发生异位妊娠(占总妊娠的1%-2%),且患者群有年轻化的趋势,异位妊娠一旦破裂常引起腹腔内出血、失血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对异位妊娠做出早诊断早治疗是非常必要的。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注意不要将不规则阴道流血误认为末次月经,或由于月经仅过期几天,不认为是停经;②诊断早期异位妊娠,单凭B超有时可能误诊。若能结合临床表现及血β-HCG测定等,对诊断帮助很大;③腹腔内大出血或伴有休克,禁做腹腔镜检查;④对病人做出全方位的护理指导。由于输卵管妊娠中约有10%的再发生率和50%-60%的不孕率,因此需告诫患者,下次妊娠时要及时就医,并且不宜轻易终止妊娠。

参考文献

[1]岳杰.妇产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程文燕,陈艳芳.影响异位妊娠药物治疗效果的因素及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第28卷第4期.

护理诊断意义范文第2篇

        1.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目的、方法以及必要性和可靠性,同时应讲明穿刺时的注意事项,交代术中可能发生的不适以及术后的注意要点等。通过语言技巧,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缓解不良情绪,取得积极配合。

        (2)患者准备:术前各项检查及签署知情同意书等共6项。

        ①完善各项检查,常规化验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等。

        ②b超探查胰腺及囊肿位置,初步确定穿刺径路。

        ③术前禁食8h。

        ④常规建立静脉通道。

        ⑤做普鲁卡因皮试,需造影者做碘过敏试验。

        ⑥签署知情同意书。

        (3)药品准备: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2支,5%甲硝唑注射液100ml,生理盐水100ml。

        (4)穿刺引导架、穿刺探头及其电缆消毒灭菌。

        2.术中配合及护理

        (1)协助穿刺前b超定位。

        (2)摆好合适的,视病灶所在部位取仰卧位或侧卧位。

        (3)消毒穿刺部位,铺巾。

        (4)更换穿刺探头。

        (5)协助抽吸麻药,双人查对。将各种用物准备齐全,合理摆放。

        (6)观察患者面色、神志,经常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进针时嘱患者屏气,以提高穿刺成功率。

        (7)囊液抽出后及时留取送检。

        (8)穿刺结束后消毒穿刺点,加压包扎。

        3.术后一般护理

        (1)术后需卧床休息6h,经胃穿刺者应禁食12h。

        (2)术后穿刺部位用沙袋压迫6h。

        (3)定时测量血压、脉搏、体温,如出现体温过高、血压降低,脉搏细速,应警惕穿刺部位是否出血,是否有炎症发生,并及时向医生汇报,做好急救工作。

        (4)观察血、尿淀粉酶变化及有无剧烈腹痛情况,如出现血、尿淀粉酶升高应警惕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并做好急救处理。

        (5)饮食指导:疼痛明显者,须禁食、禁水,重症者行胃肠减压,禁食期间,可由静脉补充营养。待症状消失后可进食少油易消化清淡的食物,每天膳食中脂肪含量不宜超过50g。忌暴饮暴食,尤其是高脂肪饱餐,戒烟酒。

        (6)保持病室的清洁,床单位整洁,空气流通。

        (7)观察皮肤穿刺点有无渗液及红肿,保持敷料干燥、清洁,渗液较多时及时更换敷料。

        (8)必要时静脉滴注抗生素等药物。

        4.留置引流管的护理

        (1)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脱落。

        (2)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引流管扭曲、堵塞。

        (3)观察记录引流液颜色、性质及量。

       (4)预防引流管引起的逆行感染,一切操作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进行。

        (5)注意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敷料。

        5.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胰腺囊肿穿刺若用细针一般无并发症,可能的并发症有出血、感染、胰瘘等,一般不重,对症处理后即可好转。

        (1)出血  穿刺结束后用沙袋压迫穿刺点6h并卧床休息。监测血压、脉搏,观察有无头晕、心慌、面色苍白等休克先兆。如有出血征象,立即建立静脉通道,予补液、输血等处理;评估出血量,按医嘱给予止血药物。

        (2)感染  观察体温变化,根据医嘱应用抗生素,严格遵循抗生素使用原则。

        (3)胰漏  观察腹痛的部位、程度,及有无腹膜刺激征,必要时应用解痉止痛药。一旦发生胰漏,应立即禁食、禁水,待症状缓解方能进食、水。术后2h及第2天晨查血、尿淀粉酶。使用抑制胰腺分泌的药物治疗。

        6.健康教育

        (1)初愈后半年内1~2个月复查1次胰腺b超及血、尿淀粉酶。如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回院就诊。

        (2)积极防治可能诱发胰腺炎的疾病,如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感染、高脂血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

        (3)慎用可诱发胰腺炎的药物,如硫唑嘌呤、激素等。

        (4)避免精神过度紧张、焦虑,保持乐观情绪。

        (5)养成良好饮食的习惯,合理锻炼,增强体质,避免过度劳累。

        (6)如有吸烟史的患者,建议戒烟。 

参 考 文 献 

[1]葛春林,郭克建,宋茂民,许元鸿,王晓松,郭仁宣,田雨霖,何三光.生长抑素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2]苗桂玲. 9例胰腺假性囊肿超声内镜下经胃穿刺内引流的护理《护理研究:中旬版》2008年第22卷第9期.

[3]王梅.李冬梅.急性重症胰腺炎全胃肠外营养治疗的护理 [期刊论文] -家庭护士2006(6b).

护理诊断意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 1型糖尿病;胰岛素泵;断针;护理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2-0153-02

1型糖尿病是一种针对胰岛β细胞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需终生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替代治疗[1]。胰岛素泵治疗,是指通过胰岛素泵计算系统设计基础率和餐前剂量, 模拟正常人的胰岛功能和胰岛素分泌模式,使血糖得到满意的控制[2],可减少低血糖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由于胰岛素泵应用于治疗1型糖尿病的优势是明显的,引起了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关注,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使用胰岛素泵治疗。据在我国使用胰岛素泵患者中的调查显示,1型糖尿病占54%[4]。 我院于2014年9月收治1例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的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发现胰岛素泵钢针断裂后遗留在臀部软组织内而入院。

1 一般资料

患者男,17岁,1型糖尿病史3年余,胰岛素泵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更换胰岛素泵管路时,发现针头丢失,于当地医院行X光检查提示:双侧臀部软组织区多发异物存留,考虑是胰岛素泵用钢针遗留在臀部,入我院进一步检查。入院时患者餐前血糖波动在5~7mmol/L,餐后血糖波动在5~20mmol/L,糖化血红蛋白:13.7%,左侧臀部可见一大小约为3cm×5cm的红肿,质稍硬,伴有脱屑,无出血、流脓,右侧臀部、下腹部两侧均可2~3个约0.5cm×0.5cm瘢痕。

2 原因和护理

2.1 原因分析

2.1.1 胰岛素泵管路的购买途径不安全 患者使用胰岛素泵管路为直插式钢针,自行在网络上购买,质量难以保证。

2.1.2 胰岛素泵管路埋置部位的不合理选择 患者管路的埋置部位选择在臀部,由于患者为男性,臀部的肌肉比较发达,受活动的影响较大,钢针容易受到挤压而发生断裂。而且患者更换管路的时间均在晚餐后或者睡觉前,不利于观察换管路后血糖的情况。

2.1.3 胰岛素泵管路不规范使用 患者7d更换胰岛素泵管路,增加了钢针断裂的风险。每次拔针后,患者都未检查钢针是否完好。

2.2 护理对策

2.2.1 胰岛素泵治疗患者连续性教育模式 患者的胰岛素泵是在确诊患病出院后自行购买的,仅在买泵时接受厂家培训人员的培训,之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为了向胰岛素泵治疗患者提供连续的健康教育,我院采取了贯穿于住院-门诊-院外的教育模式。患者在决定购买胰岛素泵前,让患者在住院期间先行佩带一段时间,对胰岛素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适应过程,医务人员及厂家培训人员,进行操作培训时循序渐进,针对不同年龄段和文化层次开展个性化的胰岛素泵教育培训,依照患者的接受能力安排进度,内容包括胰岛素泵管路的植入、基础率的设立、大剂量的调节和输注等常见操作及常见报警的处理。患者掌握常见操作和报警后,胰岛素泵不常用的功能和报警信息也应做适当培训,避免患者在日常使用中出现操作失误或出现某项报警后,引发恐惧和紧张的心理状态。出院前,医务人员考核患者胰岛素泵管路埋置等常见操作及报警的处理能力,合格后方能出院。出院后,糖尿病护理咨询门诊负责跟进患者的相关教育,主要通过门诊随访和电话随访两种方式进行,评估患者用泵情况和知识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教育。由于胰岛素泵未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所以购置胰岛素泵及配套的管路都需自费,总体价格昂贵。虽然我们在教育时反复强调管理的使用期限不宜超过7日[4]和违规使用的危害,但是患者为了节省费用,依然冒险延长管路的使用期限。

2.2.2 胰岛素泵治疗患者的教育内容

2.2.2.1 管路植入部位的选择和轮换 患者为17岁的男性,主要选择臀部作为管路的埋置部位,容易发生断针的危险。腹部是胰岛素吸收最快且置泵最方便的部位,是常规的首选穿刺部位,旁开肚脐5cm区域,避开腰部束皮带处,建议采用M字形的埋置轮换计划[5]。

2.2.2.2 更换管路的时机和时间 建议使用软针,刚开始安装泵时,要每周换2次软针,若注射部位无异常,可保留3~4d。软针在同一地方保留越久,脂肪硬块和感染的风险越高。一旦血糖升高、穿刺局部出现红肿、瘙痒、渗血等异常,应立即更换。尽量在餐前更换管路,可以顺便用餐前大剂量的液体把管路冲干净,也方便观察胰岛素泵的功能是否正常,避免在睡觉前更换管路。

2.2.2.3 管路埋置部位皮肤的护理 患者左侧臀部有一大小约为3cm×5cm红肿,质稍硬,伴有脱屑,无出血、流脓,右侧臀部、下腹部两侧均可2~3个约0.5cm×0.5cm瘢痕。红肿处用安多福消毒后,百多邦外涂;瘢痕处用喜辽妥外涂,出院时红肿已消退,瘢痕已软化缩小。

①无菌意识的教育。患者自行更换管路,若无菌意识不强,消毒不规范,容易导致注射部位感染,出现红肿、疼痛的情况。因此,需要反复强化患者的无菌观念,门诊随访时检查患者的消毒手法。提醒患者应该使用小瓶装75%酒精,开盖后立即光盖,避免使用时间长导致酒精过度挥发影响消毒效果。消毒用的棉签为一次性使用,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潮湿。植入管路前清洁双手,用75%医用酒精,以注射点为中心,由内至外,环状消毒3次,等待自然干燥后再植入针头。尽量在穿刺前拔去针头的塑料外套,以免针头被污染。

②局部皮肤的观察和异常情况的处理。指导患者若无异常3d更换注射部位和输注管路,在同一部位埋置时间过长会增加感染的危险,还会降低胰岛素的吸收和敏感性,影响治疗效果。每天观察导管针头埋置部位有无红肿、钝痛、防止皮下硬结或脂肪萎缩,若有上述表现必须立即拔出针头,更换注射部位,并暂时停止在该部位埋置针头。提醒患者每次拔针时都要认真检查拔出针头是否完整,以便及时发现是否发生断针的情况。注射部位瘢痕和硬结可以使用芦荟胶或喜辽妥外涂;红肿可以用安多福消毒后百多邦外涂。

3 小结

通过对本案例的护理,笔者认识到带泵前教育是基础,带泵后的随访教育是保证患者安全合理用泵的关键。在为胰岛素泵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进行教育时,要把泵的使用和管理相关知识作为重要内容,按照评估-计划-实施-评价的流程进行。评估患者用泵实际情况,包括购买耗材途径、更换管路频率、注射部位选择和轮换方案、皮肤消毒和异常情况的发生和处理等,发现患者存在的实际问题,并寻找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然后再进行教育和提供帮助,这样才能避免患者出现由于不规范操作而导致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蒋淑芳,程霞.胰岛素泵治疗全孕期1 型糖尿病11 例临床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2011(19):71-72.

[2] 李翠琼.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血糖控制的效果观察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1):51-52.

[3] 陈巧风,朱红,蔡敏.胰岛素泵强化治疗70 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 当代护士,2011,(11):45-46.

[4] 中国胰岛素泵治疗指南(2010)[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1(4):78-86.

护理诊断意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临床护理教学;查房质量;提高;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6401(2016)00-0000-01

在临床护理教学中,护理教学查房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检验学生综合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学生独立的护理病人,并提高自学的能力和推理能力的一种形式,而教学查房形式直接会影响到查房的效果[1]。为了探讨和分析提高临床护理教学查房质量,本次研究选择了我院护理科收取的165例实习学生作为研究主体,效果令人满意,做如下总结。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护理科于2014年1月-2016年9月收取的165例实习学生作为研究主体,依据学生入科顺序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学生为84例,乙组学生为81例。学生均是全国普招生,其学制为4年。甲组学生中男性为16例,女性为68例;年龄在20-24岁之间,平均为(22.14±0.57)岁;乙组学生中男性为14例,女性为67例;年龄在21-24岁之间,平均为(22.52±0.38)岁。甲乙两组学生上述资料的差异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2.方法。乙组教学查房方法以教师主讲:具体为教师讲述查房相关的知识。甲组教学查房方法以学生主讲:收集病人的资料,学生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医疗病历以及查询数据等,仔细观察主任查房。确立护理诊断和护理问题,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或者小组讨论,并结合所学的生理、解剖、心理以及行为等知识,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确立护理诊断和护理问题。资料检索,这是寻找理论基础的阶段,资料找寻到之后,以小组形式进行探讨,作出诊断并构建护理措施,之后撰写病历。实施查房,学生主讲查房,由教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并由组长进行评价。

3.观察指标。在学生查房结束之后,带教老师对查房活动以及护理病历做综合评价和打分。在实习结束之后,由带教组长以及教师对成员护理诊断的正确率、护理措施的正确率以及撰写病历的优良率进行总结。

4.疗效评价标准。病历撰写质量优:得分超过85分;良:得分在80-84分之间;中:得分在65-79分之间;差:得分少于64。总优良=优+良[2]。

5.统计学分析。由SPSS19.0软件对本次研究的数据做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使用(%)来表示,采用x2检验,以P

二、结果

1.对比甲乙两组学生护理诊断的正确率以及护理措施的正确率。如表1所示,甲组学生护理诊断准确率、护理措施正确率均优于乙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

2.两组学生所撰写的病历优良的对比。如表2所示,甲组学生撰写病历的优良率优于乙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

三、讨论

临床上传统教学查房的形式是教师准备,病例选择、资料查找,记下所有的内容,之后按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把理论照本宣科的讲解下去后,向学生提出问题以及护理措施,在最后演示。此种模式中心为教师,教学内容比较僵化,不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寻找护理的问题,也无法解决问题,教学效果不佳。本次研究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主要以学生为中心,确保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能够学以致用,提高发现和诊断问题的能力,并增加护理措施构建的正确率,撰写优良的病历,培养了学生推理能力以及自我学习能力,充分锻炼了学生。为了探讨和分析提高临床护理教学查房质量,本次研究选择了我院护理科收取的165例实习学生作为研究主体,结果为甲组学生护理诊断准确率优于乙组,甲组学生护理措施正确率优于乙组,甲组学生撰写病历的优良率优于乙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中心、小组讨论为主的临床护理教学形式的应用效果很好,增加了学生护理诊断的正确率以及护理措施的正确率,并提高了学生所撰写的病历优良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杨玲.以临床护理教学路径为引导的护生教学查房模式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34(36):4443-4446.

护理诊断意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颅脑损伤;心理护理;MR增强扫描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38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52-02

近年来,影像学得到飞速的发展,MR检查逐渐被普遍,由于脑部损伤的多变性、难成像性,在传统的X线检查中不能清晰成像,不具优势,MR的普及促进脑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的进步,MR在成像上的特点可帮助医务人员准确判断,诊断损伤程度,在脑部损伤的诊断中MR已普遍受到人们的重视,而MR增强扫描在提高医务人员的诊断的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影响患者疾病的痊愈时间及程度[1]。本次研究旨在发现减少MR增强扫描颅脑损伤患者影响的方法,提高诊断率的同时减少对患者的影响。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选取明确诊断为颅脑损伤并需接受MR增强扫描的150例患者,所有患者诊断均采用国家制定的标准,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干预组中65例患者在常规护理上联合心理干预护理,在此组中有男35例,女30例,年龄46-73岁,平均年龄(55.3±2.3)岁;其余65例患者为对照组,组中有男34例,女31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56.1±2.1)岁,此组患者采用MR增强扫描时的常规护理,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信息进行对比可发现其差异无明显意义,对比明确。

1.2 方法 两组患者采用同一设备、由同一技术人员进行MR增强扫描,药物选用由北京北陆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制作的钆喷酸葡胺,注射方法为静脉注射,并以0.1mmol/kg的剂量短时间内快速注射完毕,每位患者的扫描器械均是西门子1.0T核磁共振仪。干预组患者在进行MR增强扫描前、中、后各时间段均进行心理干预,MR扫描完全是一种安全无创的影像方法,诊断脑部损伤的优势更加明显,常作为首选,为减少患者在进行MR扫描时的不良反应,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联合心理护理的方法,其具体方法如下[2]:

1.2.1 扫描前心理护理 由于增强扫描的时间长,长时间处在密闭的空间内可严重加重对疾病的恐惧感,在扫描的过程中可有幽暗的灯光效果,在患有身心疾病的患者身上可被无限放大,产生恐惧,由于身体病变的疼痛降低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促进患者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在扫描过程中产生的轻度噪音加重患者的烦躁感,在幽闭的环境中,没有人陪伴,患者感到无助,且无所适从,因此在患者进行MR增强扫描之前,护士应当详细介绍扫描的过程,让患者熟悉在扫描过程中会出现的声音及光亮,减少患者的突发感,并与患者家属配合尽量稳定患者的情绪,陪同患者进入MR扫描室,帮助患者了解进行MR增强的意义,并解释此检查没有任何危险,却可以明确诊断,对以后患者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存在好处,让患者了解注射的造影剂非常安全,不会对身体造成任何伤害,可增加影像效果,为诊断提供便利;若患者仍出现烦躁不安的现象,可为患者注射小剂量镇静剂,减少患者情绪波动,控制患者自主行动,可为患者佩戴耳塞或播放音乐等方法减少噪音对其的影响。

1.2.2 扫描中心理护理 造影剂注射时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采用不同的方式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分散患者注意力,减少注射造影剂时的疼痛感,并尽量一次成功注射,微笑面对患者,教育患者MR增强扫描的安全性及优势,增加患者的信心,为患者解释所有提出的问题,并以确定的态度,微笑的解答患者,建立医患之间的良好关系,在进行MR普通扫描的过程中安抚患者,平复患者的心理意识变化,告诉患者扫描很快结束,稳定患者,减少患者身体活动对扫描结果造成影响,导致二次注射及扫描;在进入扫描仓内时,护士帮助患者营造一个最为舒适的环境,通过对仓内设施的摆设,采用柔软的枕头,增加患者的舒适感,减轻患者对MR增强扫描的恐惧感,MR扫描空间的狭小,环境幽暗增加患者的焦虑恐慌情绪,在患有有闭恐惧症的患者又必须进行MR扫描时,可注射镇静剂辅助完成此项检查,在扫描过程中护士始终与患者进行交流,为患者减轻压迫感,在对患有基础病变的患者检查时,发生不良反应后应立即给予对症治疗,避免影响患者生命。

1.2.3 扫描后心理护理 扫描后主要为密切观察患者产生的现象,保持患者的基础生命指标,稳定患者的情绪变化,并教育患者家属,在进行MR监测过程中正常也会产生不良反应,避免患者家属不理解,不配合,影响患者心理,剧烈的情绪波动更易引起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缓解医生与患者之间的紧张关系。

1.3 统计学处理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的是SAS18.0统计处理软件,采用X2检验的方式对结果进行分析,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对比,并以P

2 结 果

MR增强扫描发生的不良反应通常包括过敏反应、虚影、影像失败等,在对两组患者进行不良反应统计发现,干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为3.07%,而对照组则高达20%,两组差异显著,意义明确,P

3 讨 论

MR增强扫描为诊断脑部损伤的重要的影像学依据,具有诊断正确率高,成像清晰等特点,但在MR增强扫描过程中可由于造影剂或患者自身因素而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MR扫描的环境常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情况,影响患者疾病的治愈[3]。因此MR扫描时的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医学的进展促进心理护理的发展,在影像学检查时采用心理护理也非常重要,根据每位患者心理素质的差异个体化心理安慰,稳定患者情绪,减少患者不良动作,消除紧张,帮助患者积极配合检查,增加护士与患者之间的交流,促进医患关系健康发展,在检查过程中,通过护士的精心护理,心理辅导及教育,建立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心,促进患者对医务人员的配合度,加快诊断速度,治疗迅速,可降低因长时间损伤而造成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心理干预护理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由干预组的3.07%降低到对照组的20%,差异显著,意义明确,P

综上所述,心理干预可明显减少因颅脑损伤而采用MR增强扫描辅助时的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治愈疾病,可向临床推荐。

参考文献

[1] 郑小云.颅脑MR增强扫描患者的心理疏导与护理配合[J].中国现代医生,2012,5O(6):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