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学中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初中物理;复习;问题解决;研究
一、引言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推广的主要理念。我国相关法规明确规定教育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人的素质教育能力,其核心就是要解决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重点是培养学生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感,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解决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初中物理教师对物理教学研究的主题,我们对近几年物理中考的试卷研究发现,其对初中生考察物理知识逐年有所下降,但是现在社会和学校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学生们在物理考试中考高分感觉很难。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得不到锻炼,不能解决关键信息问题,没有好的物理科学方法,学生的思维往往是混乱的,学生的元认知水平达不到一定高度,物理知识利用不合理,提取知识不清晰,不能运用正确的解题策略等等。因此,本研究从初中物理教学实践出发,通过学生解决问题中存在根本原因出发,进一步分析初中物理复习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理念,为初中物理复习教学科学发展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二、初中物理复习教学情况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根据对牙克石市初中物理教师的访谈来看,当地初中物理教师的复习有一定的优点也有缺点。物理复习教学中优点主要有:物理教师能够对复习的知识有充分的认知能力,认识到物理复习教学的地位,通过科学的复习方法达到教学的目的,复习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大部分教师能够认识到中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有一定困难,并通过积极的手段来调控。但是初中物理复习教学中也存在着很多缺点,第一是教学模式过于单调,大多数初中物理老师在复习过程中,往往以例题讲解为主。教师的重心在于学生的解题方法,没有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这样的物理课堂缺少师生交流,容易使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产生惰性。第二是缺乏课堂启发的艺术性,通过问卷调查显示,只有30%的物理老师经常用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50%的教师很少提出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考,说明教师在物理复习课堂上启发教学方法采用的不高,导致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不强。第三是教师缺乏有效的课堂策略,大多数物理教师不是经常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认知结构,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大多数物理教师在分数的追求下,为了让学生少走弯路,把自己多年总结出来的固定解题模式传授给学生,然而,学生并没有真正的掌握和学会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第四是教师的专业成长并没有受到重视,作为物理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专业发展,还必须提高自己的判断形势的能力,对上述研究发现,物理教师的教学现状和专业成长影响着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初中物理复习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调查与分析
我们通过对初中生物里上课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不高,达不到理想效果。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首先体现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虽然初中物理比较简单容易掌握,学生往往只会套用公式来解决物理问题,并没有真正的理解物理科学的内涵;学生没有建立良好的物理知识结构,大部分学生的物理知识是机械的,并没有加深原有知识的结构组合;大部分学生缺乏解决问题的意识,处在少提问、少思考的境况,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不能把已经学会物理知识进行迁移,知识无法迁移,演变成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低下;初中学生自我检查和反思能力低下,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候,不进行归纳总结,不进行经常性的反思,导致学到的物理知识很快就被遗忘。通过对上述教师和学生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研究,提出几条教学策略。
四、初中物理复习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
1.优化物理复习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教学过中要充分发挥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通过实践操作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物理实验的可操作性能够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参与,能够把物理课程中的概念、定律通过实验操作生动的体验出来。学生在物理实验中能够验证自己所学的知识或者新的发现,同时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愿望,学生能够主动的学习,激发了学生对物理课程的兴趣。
2.恰当运用多媒体的效果,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多媒体技术作为物理教学的有效传播模式,能够生动的展现物理的内容和物理问题,多媒体教学中多以图形和动画为主,能够逼真的展现所学的物理知识,能够在短时间展现大量的物理信息,教学中能够提高趣味性和吸引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4]例如,利用多媒体展示电磁感应和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对于抽象的电磁感应,多媒体能够展示全程模拟实验,并且可以分部展示,弥补了真实模型的不足;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多媒体能够演示代替实物操作,在动画教学课件中,像距和物距都是在动态变化中,给学生很强的直观性,最终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3.实施探究式复习教学,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有具备了问题意识才能解决物理问题,我们在平时初中物理教学中,应该多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环境,教学环境对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非常关键。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不要太过于相信书本,要对教师的权威性敢于质疑,对出现的问题敢于质疑。我们有必要建立教学相长师生型关系,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思维开放中勇于提出问题,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思路随着问题展开。
五、结语
在初中物理复习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工程,对初中的学生物理学习起到关键的作战用,我们虽然只做了一些浅表研究,还需要广大的物理教师和研究人员的不断努力与创新,进一步改善物理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素质。通过研究也总结许多原因,研究改革首先从教师和学生两个维度进行创新,打好物理基础,培养学生清晰的认知结构,深入基础知识梳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完全理解教材内容,把知识性网络链条,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吕传汉、汪秉彝.再论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数学学习[J].数学教育学报,2002.4
[2]刘建伟,胡卫平.中学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研究[J].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8
关键词 初中 数学教学 学生 解决问题 能力 培养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教育事业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地对于教学目标有所调整,其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属于较为重要的方面。传统课堂一般是比较强调理论的学习,知识点的学习也较为简单,仅仅重视教育结果或者常规的教学问题,而忽略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无法有效提高。该类问题也是限制学生成绩或者社会适应性的重要因素,老师应该予以重视,不仅需要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也需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1 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概念
在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之前,首先需要对于有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概念有全面深刻的认识。《课程标准》中对此有着较为明确的解释,根据出现情况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数学学科中的常见问题;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某些问题后,充分利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予以妥善解决,或者解决其它学科问题,其实属于数学知识的扩展及延伸。而所谓的解决问题也包含三种内涵,其可以作为一种教学目的,是中学数学教学的核心问题,也可以是一种过程,即老师指导学生应用充分利用数学知识或者数学思维的活动。另外,其还能作为一项技能,将所学知识充分应用于不同的情况中。一般教育的效果,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即是数学问题的发展及解决的过程及结果,因此数学问题及解决问题作为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相应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初中学生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
2.1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学生吸收知识、深化知识及拓展知识所需要重要能力之一。在课堂上准确地提出问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老师根据课堂的情况,包括学生的思维特点、心理特征、对知识的理解及吸收情况等,对学生进行各种方式的鼓励,使之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对各个知识点提出不同的看法或者质疑,尊重学生的想法,构建一个较为平等的环境,在良好的氛围中锻炼思维。每个学生所生活的环境不一样,生活经历、生活经验及性格特点均有所区别,如在讲解平行线的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举例说明,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可以举出小区的楼房均是处于垂直向平行的关系,而一般的学生会举例直尺的两边长属于平行,想象力丰富的学生则认为圣诞老人的雪橇轨迹为平行线。在遇到问题后,各个学生表现出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问题的思维策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大不相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老师从不同的方面看待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探索、鼓励其不受到其他人想法的影响,从各个不同的方向思考问题,大胆猜想,按照自己的思路解决问题,设定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在该情况下,不仅能够使得学生的思维更加发散、不受限制,学生在该过程中也能够充分体会到了自主创新的乐趣,得到极大的满足感,培养自信心,并逐步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地去获取数学知识,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根据不同情况合理解决问题。
2.2构建问题情境
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尽量构建一个符合初中生心理特点的课堂情境,激发起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全面把握学习目标,以该目标作为指导。学习目标的重要性在于其能够直接影响到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包括各项信息的收集、解决问题的方式、思维方向,并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结果。因此需要老师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及主体,构件相应的问题情境,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积极性。如果在该过程中出现问题,老师应积极的予以帮助与指导。在原则上,需要尽量使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来源于生活,更加接近学生的生活时间,具有较高的真实性,方便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生活知识及经验等技能顺利解决数学方面的问题。比如可以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足球赛设置问题,一个球队,赢一场比赛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那么,如果一个球队的在联赛的前8轮保持不败,且积分为18分,该球队赢球及平局的场次各是多少呢?该方式的优点在于能够使得学生全面了解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深刻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从而逐步培养学习兴趣,而通过联系生活也能够更加深入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更加顺利地解决各类学习问题或者生活问题,该过程也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互相促进、互相影响,丰富课堂教学,促进知识的扩展及深化,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3重视数学能力
数学能力包括的内容较为丰富,其能让学生对于数学建立敏锐的思维能力和强大的洞察力,并能够拨开数学问题的表面现象,直接抽象出其本质,并进行有效的归纳、总结,其对于学生成绩的提高、知识结构的构建等有着极(下转第67页)(上接第65页)为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只有重视学生的数学能力,才能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充分应用于各个方面,顺利地解决各类数学问题。强化类比是培养洞察力、扩展、深化知识及构件知识结构的有效方式之一,对学生起到指导作用,有利于知识的拓展,还能逐渐探索出有效的方式,从细节做起,如设定较为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或者分组讨论,答案不是唯一,使之互相交流,一点一滴地逐渐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2.4将知识回归实际
将掌握的各种数学知识,或者数学思维回归到实际,使之灵活运用于生活中,在面对生活中的诸多问题时,可以较为直接、快速、妥善地解决实际问题,方便实际生活才是教学的终极目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老师在课前做好功课,尽量发掘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比较有实践价值的数学问题,使得学生充分运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其较为熟悉的生活问题,引导学生的行为逻辑,鼓励其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先独立思考解决方式,如果独立思考无法解决,再和同学讨论或者咨询老师。该方式使得学生对于数学的了解更加深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与实践中的能力、实践能力及各项技能均能够有效提高。
2.5合理的评价
合理的评价具有调节学生学习氛围、监督学习状态、激励及提高学习积极性的作用,且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合理的评价应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不仅需要在教学结束今后进行相应的测试与评价,在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进行评价,对于学生的学习状态、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点评,使之能够对自身有正确的认识,包括优势所在、不足之处、思维方向的准确性等,学生之间也能够相互进行横向比较,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老师也能够根据该评价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或者控制教学进度,优化教学效果。
3 总结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其今后对于社会的适应性、未来发展均有着深远的影响。教育事业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对于教学目标的相关规定也有了较大的变化,由传统的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转变为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到更多的数学知识、阶梯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逐渐的联系、运用数学思维思考现实的问题,从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还需要教育人员掌握各项情况,如学生的心理特点、逻辑思维、知识的接受能力等,逐渐探索出适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方式,开发学生的潜力,使之更加具有创造力,成为时展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颜宗堂.浅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3).
[2] 郭峰.论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与学生学习兴趣培养[J].科技资讯,2010(24).
[3] 贾伟宏.注重概念形成过程,细化概念教学[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3).
关键词:解决问题;低年级;反思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7-0039-02
反思,即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杜威认为反思活动是:“一种得以产生思维活动的怀疑、犹豫、困惑、心灵困难的状态,和一种为了发现解决这种怀疑,消除和清除这种困惑而进行的探索、搜集和探究的行为。”反思不但是学生的学习技能,更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反思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刚刚入学的低年级学生普遍存在反思意识薄弱、反思方法匮乏、反思效果较差的问题,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规范解决问题的教学,培养学生反思的意识
根据儿童生理、心理特点,小学生反思能力发展相对迟缓,他们无法对自身的学习进行主动、全面的反思,处在被动反思阶段,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反思意识。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我通过规范教学,使学生感受到反思的重要性,逐步培养反思意识。
1.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规范解决问题的教学,培养反思意识。《课程标准(2011)》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要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在‘问题解决’中通过‘评价与反思’的环节,去关注问题解决的过程,回顾问题解决的过程,总结问题解决的过程,而不是仅仅关注问题解决的结果。”“评价与反思”本质上是一种元认知能力,它体现的是一种自我思维的一种监控和调整。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在进行教学时,重视对学生思考过程的评价,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学生经历这样的活动,认识到“评价和反思”的必要性和益处,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反思的意识。
2.依据教材的要求,规范解决问题的教学,培养反思意识。人教版(2012)教科书为“解决问题”的教学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和步骤,教材从一年级上册开始逐步让学生学习体会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所要经历的步骤:(1)理解情境,发现要解决的问题(教材用“你知道了什么?”提示)。(2)分析问题并解决(教材用“怎样解答?”提示)。(3)对解答的结果和解决的方法进行检验、回顾与反思(教材用“解答正确吗?”提示)。教学中,我严格按照教材的步骤,规范教学,对“检验、回顾与反思”环节与传统的“审题”、“分析、解答”环节同样重视,使学生从第一次学习“解决问题”开始,就明确“反思”是解决问题不可缺少的步骤,从而认识到反思的重要性,深刻地培养学生反思的意识。
二、丰富检验问题的经验,教给学生反思的方法
低年级学生的反思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通过后天的学习逐渐发展起来。培养他们的反思意识和习惯要遵循低年级学生的身心规律,循序渐进,有丰富的体验才能形成自己的反思能力。我在解决问题教学中教给学生多种反思方法,丰富检验问题的经验,为学生反思活动积累充分的经验和素材。
1.从模仿开始,让学生学习反思方法。“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句话就是说模仿在学习中的作用。模仿是人类学习不可缺少的初级阶段,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一定伴随着许多模仿行为。反思方法的学习,我也让学生从模仿开始。第一次教学“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我先给学生做示范:“先看:信息找对了吗?左边3只兔子,右边4只兔子。再看:方法对不对?要求一共几只兔子,要把左边的3只和右边的4只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最后看:计算结果对吗?3+4=7(只)解答正确。”接着让学生模仿老师的方法去回顾反思。这样的模仿学习,学生把前人的经验通过模仿加以消化吸收,成为自己的经验性的经历,继而形成自动化的操作活动,从而学会简单的反思方法。
2.用语言外化,让学生展示反思方法。语言是思想的载体,又是思维的工具,数学思维往往是借助数学语言进行的,又是依靠数学语言而显示的,所以培养学生反思能力要通过语言外化,通过“说”,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一年级的学生对反思无从下手,语言表达能力较差,这就需要教师提供合适的外部语言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教学“反思与检验”环节时,我先用准确规范、简明扼要、条理清楚的数学语言展示反思的过程,如:“要解决什么问题?需要哪些有用信息?为什么用加法(减法)解决?计算结果正确吗?”然后要求学生学着“说一说”,让规范、精练的语言引领学生的思维进行反思。每次解决问题时,我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说”反思:说给老师听,说给同桌听,说给爸爸妈妈听,在不断“说”的过程中,用数学语言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展示学生的反思方法,教师也能从学生“说”反思的过程了解学生的反思情况,及时进行指导纠正。经过一段的训练,先是教师提问学生反思,再到学生自我提问自我反思,在丰富的语言反思训练中,逐渐让学生从语言的“外化反思”向思维的“内化反思”发展。
3.提供多种经验,让学生选择反思方法。解决问题的检验、反思有多种方法,教学中,我给孩子提供丰富的方法,让学生有方法可选,根据需要自主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反思。低年级教给学生简单的检验、反思方法,如:(1)复算法:指导学生按原来的题意,对解题过程进行回顾,检验是否正确。如第一次教学解决问题的反思方法,我就引导学生思考:刚才题目中数学信息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我们为什么用加法?计算结果对吗?(2)倒推法:从算出的答案开始,结合题意,逐步向前倒推,看看结果是否与题意符合。如:“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能穿几串?”学生用多种策略解答之后,引导学生反思检验:“5串是50个,还有剩下的8个,正好是58个。解答正确。”(3)操作法:以操作的方法进行检验。如:“小红按规律穿了一串手链,但掉了2颗珠子,掉的是哪两颗?”学生利用规律解决问题后,回顾与反思:请学生动手操作,摆出她穿的手链,看符不符合她穿的规律。(4)另解法:用多种不同的解法来解答,如果不同解答方法的结果相同,那么解答正确。如:“三个同学一起折小星星,每人折6个,他们一共折了多少个小星星?”学生用列表格的方法解答。
检验反思时,可以用加法检验:6+6+6=18(个)。两种解答方法结果相同,解答正确。一道问题该用什么方法检验,要因题而异,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反思方法,允许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检验,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步学会根据问题灵活地进行验证与反思。
三、反复训练,养成学生反思的习惯
心理研究表明: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由于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水平较低,对反思的目的、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处在被动反思阶段,但是他们的另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是可塑性强,教师要创设各种有利条件,强化学生反思行为,反复训练,才能形成反思习惯。
1.教师指导下的课堂反思训练。教师在学生的反思活动中既是引导者又是评价者,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反思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依据分析结果课前合理预设反思环节,课堂中加强引导和练习,及时给予评价指导,引领学生进行反思,使反思成为学习中不可替代的一个环节,逐步养成学生的反思习惯。
2.家长督促下的家庭反思训练。首先在解决问题的作业安排上,减少作业量,尽量腾出反思的时间,把反思的机会还给学生;接着请家长作为学生反思活动的倾听者和指导者,对学生课外反思进行督促和帮助。家长可以提醒学生反思:“今天学习了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你学会了哪些策略?”、“最难的是什么?”、“什么地方最容易出错?”家长成为学生反思训练的合作者。
总而言之,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在学习中反思是一个逐步发展、不断成熟的过程,是由被动走向主动的过程,低年级要充分利用解决问题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史宁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
一、影响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提升的因素
1.学生能否有提出问题的意识
正常情况下,小学生如果遇到问题,肯定会去观察了解问题,以此获得对于解决问题有用的信息,而且要综合几个方面的条件,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主动自觉地试着解答这个问题。但是完成这个过程的必要条件是,小学生必须发现问题出在哪里,哪里有问题,这也就得出,学生需要拥有对问题的强大分析能力,发现隐藏在其中的规律,进而发现问题的实质,把问题进行初步的解答。
2.将实际问题与数学结合并且进行转化
像这样将问题进行数学化处理,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点是每个学生必须要有一定量的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知道该如何用数学来解决实际的问题;第二点则是学生要有较为完善的数学抽象思维与抽象思考能力,这就需要不停地挖掘学生解决问题的天赋,加以多次练习才能够完成。拥有了将实际问题与数学结合的能力,才算是具有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学生要有缜密的数学逻辑思维
数学上的逻辑思维属于抽象思维,和我们日常所见到的现实存在的物体存在很大的差别,但是,就怎样解决问题来说的话,数学逻辑思维恰恰是最能够减轻思考负担的最佳方式。学生形成了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之后,完全可以使用常见的数学定理、公式来思考与计算,找到最为简单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4.学生是不是有着强大的计算能力
数学中的计算能力不单单是把一堆数字堆起来算出最后结果,最为重要的是必须运用经常用到的非常特殊的符号,把各式各样的琐碎信息进行合适的处理,类似于证明、判断等,以此来得出最终的结果,当然,不仅仅是计算的步骤,同样也是学生进行思维运作的方式。具有强大的数学计算能力,就更能将问题数学化,并且快速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把问题解决掉。
5.拥有评估问题的能力
是否正确无误地解决问题,是否合理恰当地解决问题,所运用的思维方式是否合适,得到的结果是不是最科学、最正确的,全部需要进行恰当合理的评估。对解决问题进行评估是一个自我反思的途径,而且可以发现自己在处理问题时所有的不足之处,从而进行经验的总结与反思。所以,评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二、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养成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
第一是为学生设置合适的意境,通过教师的诱导,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所在。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最主要的是培养他们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任课教师必须创设合理的问题意境。教师通过合理问题意境的创设,把实际与课堂联结在一起,创设出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意境,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且独自解决。第二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把现实问题与数学问题相互转化,将二者一定程度地融合。这样在某种环境下,问题可以和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形成完美的融合,教师通过适当地指导让学生回忆小学数学课本上的知识点,寻找有用的信息。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培养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而且要给出正确的评估。相对于成年人来讲,小学生具有较为活跃的思维,想象丰富。教师就要激励学生时刻展示自己的能力,说出自己的想法,积极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即使每个教材上都有标准答案,然而在实际的生活中,解决问题不单单只有一种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多方位思考能力来说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2.将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
首先,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培养小学生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就好比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要设立一个合适的目标。有了目标,教学中的相关工作才能够顺利开展,学生学习的动力才能够被挖掘,知识转化率才会提高。其次,进行科学的规划,制定科学的方案。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尽相同,所以教师在进行相关的培养时也要注重因材施教,教学方案要量身订制,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培养,促进他们在小学数学中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总的来说,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必须采取多元化、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快速提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要给予学生必要的鼓励,让他们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提升教学效率,进而培养他们多种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有利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教学效率,教师可以用以上措施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数学教学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学生面对问题的时候能够理性地从问题中把握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对问题进行分析,权衡各个方面,最终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些问题不仅仅是学生在做题当中遇到的单纯的数学问题,还包括在生活学习,甚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数学应用方面的实际问题。学生要能够运用数学的语言和逻辑思维综合分析问题,这是对学生的数学能力和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等多种能力的考查。而高考数学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数学思维和方法的掌握和应用情况,是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计算、抽象思维等多种能力的综合。归根到底,这还是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也就是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转换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根据一直以来的教学实践,我不断总结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和手段,在此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总结性意见。
一、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阅读和分析材料的能力。阅读材料的能力也就是审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分析出已知条件和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解决思路。这个环节关键是理解材料的深层意思,挖掘其中深藏的知识点,把所求的内容转换为数学的语言。
第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恰当运用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的能力。根据解决思路的设计,从中发现数学应用的所在,把一些问题转化为常见的函数、数列、几何的求解问题。应用数学中经常用到的数学方法,如归纳法、数形结合方法、分类讨论、反证法、待定系数法等。把问题和数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思维就会变得更顺畅,轻而易举地就能解决问题。
另外,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还需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把材料中陈述的内容转化为数学模型,然后按照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步骤逐步进行求解。
二、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策略
首先,注重数学中通用方法的教学。数学虽然变幻莫测,但是万事不离其宗,对于一些典型的问题,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引导学生总结解题过程的常见方法和技巧,不能仅仅追求解题的数量,而忽略了解题后的反思和总结。反思总结是比解决数学问题更高层次的学习目标。在反思和总结中,就会逐步掌握解题的精髓所在,这样在以后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就显得得心应手,用正确的思维来处理和解决问题。
在数学的应用过程中,每种数学方法都有其使用的具体的环境背景。例如,数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具体的问题分析,对于那些存在参数范围的,可以考虑进行分类讨论,把参数按照某些应用特点分为几个不同的区域范围,然后在这些区域内进行逐步的讨论和解答。对于一些含有不确定因素的证明问题,可以考虑使用归纳证明方法,按照归纳证明的步骤严格进行证明。再如,对于一些关于数列的问题和类似等差数列的问题,可进行归纳证明;对于那些类似等比数列,按照公比的条件限制进行适当的划分,根据不同的范围来进行求解,最后得出归纳性的结论。数学方法的掌握过程贯穿在整个高中数学教学当中,要总结数学方法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一些新题型和具有开放性答案的问题训练。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明白题目所要表达的真实意义的基础上展开的。只有明白了材料要表达的意图,才能教学生如何应用数学的方法。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时代要求学生要能够处理和理解一些新生的事物,也就是说,在解题的过程中,要了解题目所涉及的前沿性的知识。新题型在高中数学中的出现,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一大成功的进展。通过引入新题型来考查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不再仅仅把对数学的考查固定在那些已有的知识和解决方法上,要从新题型中尝试着去发现问题的所在。开放性的问题能够从多个角度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可以放飞自己的想象,打开解决思路,获取多样化的问题答案。学生要逐步适应这些新题型和开放性题目。因为有些学生就认定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只会存在一个正确的答案,所以面对开放性的题目时就会显得手足无措,不知道怎么来应对开放性的题目。这样一来,感觉脑子里明明就很明白的题目,却因为杂乱的思绪,不得其解,造成考试中的失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和题型的接触范围,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多方面能力。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须加强数学方法和数学思维的指导。不能仅仅强调学生做了多少题,而要注重学生掌握了多少数学方法和数学思维。只有掌握了数学中常见的思维方法,做到解题和思维方法的有机结合,才能在以后的数学解题过程中事半功倍。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具体系统方法,还需要我们广大高中数学教师的不断努力和探索。只有掌握了更多更好的培养方法,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锻炼数学思维,掌握数学学习的精髓所在。
参考文献:
1.林锦泉.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
2.王文明.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2.
3.弓文艳.分析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成功:教育,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