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园艺生物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等教育;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双语教学;课程建设;国际化
双语教学与外语教学和纯粹的语言专业教学不同,它是在教学中使用母语的同时,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进行教学。它不是单纯的英语和专业的组合,而是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一种尽可能与国际接轨的教学模式。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大学本科教育所开设课程的20%以上必须开展双语教学,重点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及其他国家发展急需的专业中开展。双语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通过教学使大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大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1-2],因此,双语教学需要顺利完成知识传授和语言训练两个目标,对教学的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双语教学涉及英语教材、英语板书、英语作业、英语命题考试以及使用英语互动等形式[3]。在教育部明确要求高等学校积极推动本科双语教学的大背景下,华南农业大学实施了双语教学教师资格认证体系,允许通过双语教学课程资质考核的教师开设双语课程,此外,还出台提供双语课程建设的专项经费、提高双语教学单位学时酬金等一系列的鼓励措施,陆续有不少专业课教师获得双语教学资格认证,新开双语课程在教学体系中的占比也逐渐增多[4]。园艺植物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一直是无法替代的,在人类文明中,从初期的石器时代到现代高科技的农业发展,园艺植物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多的功能。园艺植物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ofHorticulturalPlant)是指以园艺植物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学科的知识和原理,以及传统的育种技术和现代的生物技术手段,有目的地改造园艺产品的特性,为人类生产出市场需求的园艺产品,从而成为服务社会的一门技术,如转基因番茄、转基因辣椒等。因此,发源于西方的现代园艺植物生物技术是园艺专业大学生学习的重点课程。根据这一形势,高等农林院校开设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双语教学是紧跟时展需要的举措,但由于是新开课程,无论是从教学目标、还是从教学方法上,都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发现该门课程双语教学的规律,调整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手段,从而更好地实现预想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做好每一个环节,包括教材的挑选、授课内容的确定、多媒体课件的准备、课堂内容安排、复习互动训练和试题设计等方面的工作。
一、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双语课程教材选择
双语课程要与国际教育接轨,首先就是语言的接轨,因此为了保证教学过程中课堂内容国际化,势必要以英文为主,尤其是多媒体课件里,主要应该以英文原版教材为参照来准备,为大学生提供一个纯正的、原汁原味的教学氛围。优秀的原版英文教材语言纯正,可读性强,所讲的技术更新较及时[5-7],因此,原版的英文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帮手。在搜索教材的过程中发现,目前专门针对本科生教学的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的相关英文教材很少,可供选择的教材有限,这也是影响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双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有限的教材里尽量选择有特色的教材,目前选用的是SciencePublishers出版的由H.S.Chawla主编的《IntroductiontoPlantBiotechnology》(第三版),以及G.P.Rao主编的《AdvancesinPlantBiotechnology》。这两本教材与国际的专业课程接轨,且内容丰富,包括植物组织培养、遗传物质、DNA重组技术,涵盖了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的主要知识点。此外,《IntroductiontoPlantBiotechnology》(第三版)还包含了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等内容,而且对目前社会上关注的热点问题,如转基因植物技术及其影响进行了较为清晰的论述,可以帮助大学生在课后通过阅读和学习,科学地了解现代生物信息学的技术方法,以及转基因的专题。选用的这两本教材在华南农业大学的图书馆均有收藏,也便于大学生学习借阅。与此同时,还可以选择一些有针对性的双语教材作为辅助参考教材,帮助大学生在课余巩固学习的知识点,比如李桂荣等在《教学改革与实践》一文中推荐的王武主编的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双语教材《生物技术概论》,便于大学生英汉对照学习,这对初次学习专业双语课的大学生能起到辅助作用[8]。
二、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双语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包括教学大纲和学时的制定、大学生人数和结构的设定,英语汉语比例的分配等,是保证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课程框架基础,也是良好地开展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双语教学的关键环节。在目前我国的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双语教学中,课程设置不尽相同,据了解,有的仅仅是为了应付要求,开设了较少的课时,有的要求全体大学生选修双语课程。华南农业大学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双语课程设置结合大学生的实际需要,科学安排,统筹规划。
(一)教学大纲调整
由于是双语教学,面向三年级的大学生开课,而他们也是首次选择专业双语课,因此,在理解和消化知识的速度上势必无法与汉语授课的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相比。所以,要想在双语教学过程中讲授与汉语授课32学时的授课内容是无法实现的。因此,教学大纲需要为双语课进行重新调整。在试验的第一个学期中,设计的教学内容包括绪论、植物组织培养、遗传物质、PCR、基因表达、DNA重组技术、基因克隆以及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其中植物组织培养、PCR、DNA重组技术以及基因克隆三个章节是授课的重点内容,占用的学时相对较多,而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这一章简要介绍最新的科研进展和现有的研究方法。
(二)课程学时设定
华南农业大学在专业课程中已经开设一门汉语的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而且是和双语课同时开设的,因此,为了使双语课过程和汉语课教学的同步,选择与汉语授课相同的32学时的理论课。此外,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双语课是作为选修(五选二)的形式制定的,即大学生可以从五门课程中选择两门进行学习,这样不会出现由于必选导致的一部分英语基础差的大学生必须选择这门课程。当然这样的教学安排也存在一些弊端,就是不能兼顾高等学校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目标,不能做到对专业所有大学生普及双语教学。
(三)授课对象结构
华南农业大学因为在此前没有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相关双语教学的经验,所以为了确保教学效果,在试点的这个学期并没有放开对选课人数的限制,授课的规模确定为小班授课,人数为20人。这样为首次尝试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双语教学提供了一个相对轻松的教学氛围,为实现教学计划和目标提供了保障。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20人的班级课堂氛围活跃,规定的学时内也能够充分调动每个大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主动学习环节。保证了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当然这个规模也使得不少其他有兴趣参加双语课程的大学生失去了学习的机会,今后可以考虑增加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双语教学的授课教师人数,开设更多的双语教学班。考虑到双语教学中将有很大一部分内容用英语来授课,因此,大学生的英语基础将直接影响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双语课为选修课,但同时开课前的一个学期也对报名选课的大学生进行了筛选,主要筛选标准是根据大学英语四级成绩来划定的,虽然此方法未必完全科学,但在目前可能也是最有说服力的一个筛选指标。今后如果增加授课师资力量,开设更多双语教学班则需要考虑到适合参与双语教学的大学生比例,不能盲目扩大每个班级的大学生人数,以免影响园艺植物生物技术教学效果及其口碑。
(四)英汉分配比例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双语课程开始设定的语言比例是英语和汉语各占50%,而随着课程的推进发现,在课堂实践中,每个阶段、每个知识点和所讲具体环节大学生对英语的理解能力是不同的,比如,在讲绪论的时候大学生大都对1颐1的语言内容安排比较容易接受,甚至部分基础好的大学生主动要求提高英语的比例,而随着内容的逐渐深入,尤其到基因克隆、载体构建等理论部分的时候,汉语的比例需要适当提高,有时候为了解释一个专业问题,教师需要用汉语着重讲解,相对使用英语的比例会大大降低,汉语和英语的比例在7颐3,甚至8颐2左右,这样既能保证大学生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又可以很好地理解专业知识的要点和内容。所以,在课程中,教师应该灵活地根据授课现场大学生的反应情况来安排汉语的讲解比例。遇到大学生反应较慢,无法进行下一个教学内容或环节的时候,教师可以考虑放慢速度,同时用汉语给予更多的解释,这样可以在课堂上因地制宜地安排英语和汉语所占比例。
三、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双语课程教学方式
在课堂上,大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而知识是要学习的对象,因此课堂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否则设计的课程内容将无法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而往往在教学中由于教师在课堂上会自然地将注意力放在要传授的知识点上,而忽略了大学生的兴趣。为此,需要在课堂上将授课方式多样化,不断地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来有效地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工作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一)注重双语教学课件制作,充分利用多媒体
在教学PPT的制作上,为了方便大学生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在课件的制作上主要以英文为主,参照教材《IntroductiontoPlantBiotechnology》(第三版)将课程设置的主要章节内容用英文编写,重点专业词汇在英文后用汉语标注,帮助大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加深记忆。此外,教师应尽量多使用原版的彩图,帮助大学生加深印象,保证学习效果。双语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是十分必要的[9],通过视听的教学过程加深大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理解并强化学习效果。在双语教学中,需找相关的经典理论的动画视频,如组织培养、DNA复制与翻译、载体构建、PCR反应等,通过这些教学辅助手段,提升大学生在课堂上对相对枯燥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只有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的目的,在双语教学上,教师更要注意这一最基本的原则。
(二)专业词汇随机测试,增加教学互动环节
在组织培养、基因克隆、载体构建等章节中都涉及大量的专业词汇,如果大学生无法掌握这些词汇,将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障碍,为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安排专业词汇的测验环节,考察大学生对上一节课程中的专业词汇的掌握情况,考察方式以随机点名、黑板默写英文词汇,或者将英文专业词汇翻译为中文两种方式,这样既可以督促大学生课后对重点专业英文的复习,也可以帮助教师利用较少的时间有效地检测课堂教学效果。双语教学的目标应该不仅仅局限在单方面的传授知识,帮助大学生理解和记忆专业中的英语词汇,更为重要的是应尽量在有限的学时内为大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开口表达机会,从而提高大学生灵活运用专业英语的能力。为此,教师安排一定学时的互动环节,互动的内容包括看视频后围绕视频内容进行提问;课堂知识点的扩展讨论,如转基因的利弊;给大学生一个主题,按照小组准备PPT,然后再上课的时候用英语做简短的介绍,其他小组提问交流等。这些互动环节不但可以构建课堂语言学习的良好氛围,锻炼大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更有利于大学生独立思考,从专业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增加科研时事新闻,发挥育人功能
在双语教学中,教师可选用一些和课堂内容相关的科学界典故、名人、热点新闻等内容加深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印象,提高学习兴趣。例如,讲到转基因技术,可以介绍一下世界上最早上市的转基因番茄;讲到组织培养的时候可以找一些利用快繁大量培养获得药用代谢产物的研究;当讲到创新的时候,教师可以用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实例,鼓励大学生做科研的创新精神和坚忍不拔的品质等。这样可以让课堂氛围更加生动,同时也能将专业学习与育人相结合,在大学生学好专业课的同时,提高他们高尚的思想品德和情操。
四、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双语课程教学评价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课程教学效果的一面镜子,积极围绕教学目标和课程特点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双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对推进双语教学工作是十分有利和必要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可以促使大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教学的每个环节,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突击学习。
(一)教师评价
对于双语课程教师的评价可以组建双语教学资质认证专家小组,邀请有丰富教学经验、海外留学或访学背景的资深教授和青年突出人才作为评审专家,制定科学的、有针对性的适合本校教学要求的评分体系,对申请双语教学的教师给予打分,并通过问卷调查和听课等形式了解开课教师的教学效果,其中问卷调查的对象就是该选修该教师双语课程的大学生。这样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水平进行客观的考量。
(二)大学生评价
对大学生的考察主要包括考察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和专业英语的运用能力。而由于双语课程的独特性,除了平时考勤、完成课堂作业等平时成绩及期末成绩以外,平时课堂参与教学互动环节的表现,比如,听课发言情况,做简单报告的表现情况,以及课堂讨论的表现等,这些都可以作为评价大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依据;此外,通过课堂小测验和作业完成情况也可以了解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效果。测试和考核是对教学效果检验的工具,但并不是唯一工具。因此,在课程分数的计算上不应仅仅根据期末试卷成绩给分,还应该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大学生平时课堂表现和完成作业情况记入总评成绩[10]。而在试卷命题过程中,要注意题目的难易程度的比例,建议不要过高设定对大学生的考察难度,否则很容易打击大学生后续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但同时又不能过于简单,不能抛掉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在题型选择上,选择题、判断题等客观题目应作为主要的考试题型,同时结合一些看图填空,基本可以检查大学生的学习效果,至于名词解释和问答题对本科生来说难度偏大,不适合被列入命题类型。建议试卷的最后可以安排一道加分题(答错或不答不扣分),请大学生对一学期的课程给予评价,用英语来完成,这样一方面可以鼓励大学生用英语写作,提高英语表达的能力;另一个方面还可以为将来课程的调整提供思路。另外,为了避免期末考试的时候大学生不适应英语题目,平时教学应进行相应题型题目的训练,帮助大学生提前熟悉相关题型。高等学校是培养跨世纪综合素质人才的基地,开展双语教学能够培养大学生在国际上沟通交流的能力和专业的国际化意识。目前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双语教学在国内大多院校还并不是十分普遍,为了将来国家园艺产业的长远发展和国际合作的需要,高等院校在专业课程中对双语课设置的考虑势在必行,如何扎实地推广双语教学工作是值得广大教师细心思考的课题,今后还有很多问题值得在开展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深入探讨,如编写适合我国国情的双语教材,如何把知识传授和提高大学生专业英语的运用能力有机结合等。随着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双语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化,我国高等院校将在未来培养出更多符合国家国际化发展需求的高水平综合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冯晨昱,李桂山.高校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8,(11):67-68.
[2]刘安娜.关于双语教学在专业课程中应用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3):148.
[3]刁孝华.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初探[J].重庆商学院学报,2001,(S1):53-54.
[4]黄旭明,姚青.《园艺科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改进[J].中国园艺文摘,2013,29(1):185-186.
[5]郭维维.双语课程教学的要素及其重要性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S1):165-166.
[6]姜宏德.关于双语课程体系建构的几个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3,(1):38-41.
[7]彭伟,张露芳,詹燕.面向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双语课程教学探索[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01-104.
[8]李桂荣,姜立娜,杜晓华,等.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双语教学的建设与探索[J].中国轻工教育,2015,(3):80-83.
[9]刘延吉,田晓艳,阮燕晔.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优越性[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3):397-399.
1、固体生物质燃料
生物质成型燃料燃烧是把生物质固化成型后采用略加改进后的传统燃煤设备燃用,该技术将低品味的生物质转化为高品味的易储存、易运输、能量密度高的生物质颗粒(pellets)状或状(briquettes)燃料,热利用效率显着提高,能效可达45%(如瑞典的Kcraft热电工厂),超过一般煤的能效。欧洲在生物质成型燃料方面起步较早,900万人口的瑞典年颗粒燃料使用量为120万吨,瑞典20%集中供热是生物质颗粒燃料完成的;600万人口的丹麦年消费成型燃料70万吨。瑞典还开发了生物质与固体垃圾共成型燃烧技术,解决了垃圾燃烧有害气体二恶英(dioxin)超标问题。
直接燃烧作为能源转化形式是一项传统的技术,具有低成本、低风险等优越性,但效率相对较低,还会因燃烧不充分而污染环境。锅炉燃烧采用现代化的锅炉技术,适用于大规模利用生物质;垃圾焚烧也采用锅炉燃烧技术,但由于垃圾的品味低及腐蚀性强等原因,对技术水平和投资的要求高于锅炉燃烧。通过技术改进,生物质直接燃烧的能效已显着提高,直接燃烧的能效已达30%(如丹麦的Energy 2秸杆发电厂,瑞典的Umea Energy垃圾热电厂)。美国生物质直接燃烧发电约占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70%,2011年美国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为9799MW,发电370亿Kwh。
1)生物质固体燃料生产技术
目前国内外普遍使用的生物质成型工艺流程如图1-1所示。压缩技术主要包括螺旋挤压式成型技术、活塞冲压成型技术和压辊式成型技术,其中前两种技术发展较快,技术比较成熟,应用较广。但一般的成型技术需要将生物质加热到80°C以上才能使其成型,所以能耗较高,增加了生物制成型燃料的成本。
一、课程设置
生物技术综合实验包含现今生物技术制药普遍的基 本流程:基因工程菌的构建、菌株的发酵培养、目的产物 的提取和后期产物的分离鉴定。生物技术教研室结合自身 实际情况,编写了《生物技术综合实验》,该教材涵盖 了基因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中的实验技术,彼此 衔接构成完整的实验系统。本教材涉及知识面较广,重点 难点清晰,结构逻辑性强,具有很好的通用性和实践性。
二、课程方式
生物技术综合实验是实验课,因此具有普遍实验课 的授课方式。授课时结合多媒体课件及现场操作演示来 完成课程内容。具体方式如下:(-)分组教学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进行分组,一般6人一组。 更大型的实验项目,如发酵罐的使用则将全班分为2组。 以上在上课前根据具体实验内容由教!^安排。实验前先 由教师讲解本次实验的背景知识,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 重点讲解实验的操作步骤和关键仪器的使用。在学生操作 过程中,教_师需现场指导答疑,随时纠正不规范的操作。 实验操作过程中,允许各小组自行安排实验分工,要求每 位学生都参与,以小组为单位独立完成实验。这样不仅锻 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授课方式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应用多媒体结合板书的方法进 行教学。对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学习资料,包 括现今最前沿的技术背景和实验手段,当下生物技术制 药的行业发展情况,以及一些用来解释实验原理的动态 视频等等M。
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对理论知识的运 用能力,教师在授课时应不断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 析问题,并提出几种可行的解决方法,最后再引导学生 选择本次实验中应用的实验方法。例如,对基因工程菌 进行菌体破碎收集产物时,教师可提问“实验室和工业 上对菌体破碎都有哪些方法” “为什么实验室和工业上 选择的方法不同” “本次实验中我们为什么用到此方法”, 在学生讨论后,教师逐一进行解答“实验室常用菌体破 碎方法有超声波破碎和碱裂解法,工业上则常用高压匀 质机” “工业上处理菌体量大” “本次实验用到超声波 法为的是保护产物蛋白”。这样通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导学生在今后生产中,对实验方案确定前要全面考虑, 谨慎判断和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
(三)实验设计生物综合实验的重点是各个知识点的衔接。以生产 一基因工程蛋白为例:1.基因工程菌的构建由于教学课时有限,基因工程菌选自教师的科研项 目,这样节省了科研时间,提高实验的成功率p]。对于 生物技术本科学生,要求掌握的是PCR技术扩增目的基 因,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 的基因的监测与鉴定的实验过程。以上综合了基因工程 和分子生物学理论。
2. 工程菌发酵包括基因工程菌的筛选和发酵培养。涉及的实验方 法有固体培养,液体培养,发酵罐批量发酵,发酵培养 基优化等。以上涵盖了发酵工程理论知识,同时与基因 工程和分子生物学知识衔接。
3. 菌体收集和破碎学生前期在微生物学课程里做过这类实验,但都是 实验室小规模的操作。在生物综合实验中,目的是使学 生有生产的概念,在大规模生产中用到的离心和过滤的 方法要求其掌握。
4. 蛋白的提取和纯化此过程涉及分离方法有凝胶过滤,亲和层析和离子 交换层析,以及蛋白的透析除盐、盐析等方法。学生在 实验中掌握了几种最常用的蛋白质纯化和精制的方法,了 解不同情况选择不同方法的条件,在生物制药生产过程 中才能灵活处理。
5. 活性检测具体实验是体外培养细胞,进行MTT实验。此过程综合运用了细胞生物学和细胞工程的相关知识。以上则 为生物综合性实验系统地完整地实施方案。涉及的更多 前期学过的知识点,要求学生课前自己复习确保实验顺 利进行。
(四)理论联系实际生物综合实验开展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实验设计能力和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实际生产 中得到应用。因此仅仅局限于实验室不能收到最好的效 果。对于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达到理论 联系实际的最好方法是校企合作。与当地生物制药企业 联合,设置一定的课时使学生可进企业参观学习,或者 从企业收集一定的资料作为学生自主创新实验的选题, 这样才是对学生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培养的更好的方式, 并能真正提高他们的科研水平和分析能力。
三、考核方法
第一项考核指标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撰写重点 部分是实验步骤、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实验结果^ 科研材料的撰写是专业人才应具有的基本科研素质,撰 写实验报告是提髙该素质的方法之一。为今后毕业论文 的开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1°]。此项成绩占总成绩30%。 第二项考核是实验课中的操作。教师在每堂课上应随时观察学生的操作是否规范,实验安排是否合理,实验是' 否独立完成,实验结束后台面是否整洁。依据以上教师 给出合理的分数,作为平时成绩。该项主要考核学生的 动手能力,占总成绩20%。第三项为年终考核。年终考 核内容包括卷面理论和实际操作考核两部分考核一起进 行。在动手操作的考核过程中,单人随机抽选实验题目, 操作的同时回答相应的理论知识。考核分轮进行,操作1 由教师打分。年终考核占总成绩50%。以上构成生物技 术综合实验课程考核的所有内容。
四、课程特点
【摘要】目的: 了解我院医务人员手-电脑鼠标的带菌状况。方法: 对我院121例医务人员的手以及130例电脑鼠标进行微生物监测。结果: 手及电脑鼠标污染严重,“手―鼠标―手”成为病原菌的传播途径。结论:应加强医务人员对手以及电脑鼠标等公用物品的消毒意识。
【关键词】手;电脑鼠标;微生物监测;分析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443-01
在外源性医院感染中,经手引起的直接和间接性感染占首位,加强手卫生依从性,可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防止医院感染的暴发与流行。而“手――鼠标――手”无疑会成为院内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为了解我院医院人员的手及使用鼠标的带菌情况,特对我院部分医务人员的手及使用的电脑鼠标进行微生物监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分别于2010年8―11月对我院部分医务人员的手以及所使用的电脑鼠标的带菌情况进行了随机调查,范围涉及全院临床、医技和职能部门。其中采集121例手监测标本242例(分别监测洗手前以及洗手后的手部细菌携带情况),采集电脑鼠标的监测标本130例,共372例。
1.2 标本采集与处理: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1]进行采样监测。
1.2.1 手部细菌监测:监测采样时间分别为操作后洗手前和洗手后。受检人员5指并拢,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在双手弯曲面从指根至指端来回涂擦各2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之后将棉拭子放入含10ml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内,充分混匀后接种培养。
1.2.2 电脑鼠标细菌监测: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在鼠标表面来回涂抹5次,剪去手接触部位,之后将棉拭子放入含10ml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内,充分混匀后接种培养。
1.2.3 计算:培养皿置35℃培养48小时后取出,计算每cm2的细菌菌落数,同时按常规标本细菌鉴定分离菌株。计算公式为:
细菌菌落总数(CFU/cm2)
每只手的采样面积按40cm2计算,每个鼠标的采样面积按50cm2计算。
2 结果
2.1 手细菌监测结果:被抽查的121例医务人员操作后洗手前手细菌监测结果全部有细菌 ,占被监测的100%,其中52例超标,占42.97%。监测护士手74例,超标27例(36.48%);医生手37例超标(51.35%);工勤人员手10例超标6例(60%)。检出的细菌主要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气胞菌、微球菌、革兰阳性芽孢杆菌、霉菌、酵母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不动杆菌、奈瑟菌等。90.08%的手上携带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71.23%的手上携带革兰阳性杆菌,13.37%的手上携带革兰阴性杆菌,8.26%携带霉菌(包括酵母菌)。
2.2 电脑鼠标细菌监测结果:共监测电脑鼠标130例,其中临床科室77例,医技科室27例,职能科室25例。菌落数超标59例,分别为临床科室30例,医技科室21例,职能科室8例。
检出的菌种和分离出的菌株主要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微球菌、气胞菌、类白喉棒状杆菌、枯草杆菌、蜡样芽胞杆菌、霉菌、酵母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洋葱假单胞菌、类产硷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耐瑟菌、链球菌等。85.36%的鼠标上携带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9.38%的鼠标上携带革兰阳性芽孢杆菌,27.69%的鼠标上携带革兰阴性杆菌,23.85%的鼠标上携带革兰阳性无芽孢杆菌。
121例医务人员手卫生以及130例办公用电脑鼠标监测标本中MRSA、ESBLS检出情况统计。见附表。
附表 医务人员手卫生以及办公用电脑鼠标监测标本中MRSA、ESBLS等检出情况
3 讨论
在外源性医院感染中,经手的传播引起的直接和间接感染占首位。控制和管理好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有利于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2]中要求,医务人员卫生手消毒监测菌落总数应≤10cfu/cm2,本次随机监测医务人员手卫生不合格率达42.9%。目前我院医务人员卫生手消毒主要采用以洗手液或手消毒液为主,但由于很多人洗手方法不正确,未能充分揉搓冲洗,常常忽视了拇指和指尖的清洗,且洗手后不干手或采用不正确的干手方法,如工作服上干手以致造成再洗污染,加之部分人员对手卫生重要性认识不足,往往没有做到在操作前、后洗手,只是在下班前才进行卫生手消毒,更有部分人员担心频繁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会对手部皮肤造成损害而减少洗手或手消毒次数,所以常常是敷衍了事,这些都是导致手卫生状况较差的原因。
由于医院信息化管理,我院电脑的使用已成为各科室必不可少的办公工具,通过此次调查发现,未经消毒处理的电脑鼠标污染严重,竟高达100%,同样可成为导致医院感染暴发的重要媒介。主要原因为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诊疗或操作后未洗手或手消毒,用污染的手直接使用电脑鼠标,导致鼠标污染。调查显示手、鼠标所携带的细菌具有种类相同性,例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气胞菌、微球菌、革兰阳性芽孢杆菌、霉菌、酵母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不动杆菌、奈瑟菌等等。而且从手、电脑鼠标中检出的病原菌部分为条件致病菌,部分细菌呈多重耐药菌株,这些耐药菌可通过间接方式(医护人员的手)传播给易感者,导致不必要的医院感染的发生。
如今,MRSA、ESBLS感染的治疗已成为全球的难点,而卫生手消毒是医院感染控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已成为行为科学研究的热点,而很多医务人员洗手或手消毒执行情况较低,大多数医务人员有自我防护意识而缺少预防交叉感染的意识,在接触患者后能注重洗手,而在接触患者前和接触鼠标等非病人用品后却忽视了洗手或手消毒,这种现象尤其是在医生群体中表现更加明显,而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手卫生并不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唯一措施,但做好此工作却能加强医疗安全,因此必须加强培训,争取各部门及人员的主动参与,集中精力做好手卫生工作,确保患者的医疗安全,患者的安全掌握在我们手中。
参考文献
摘 要 本文以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6年“教学杯”排球比赛为契机,采用访谈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以参赛运动员为调查对象,通过对排球比赛中技术动作易产生错误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得到技术动作错误直接影响排球比赛结果的结论,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和比赛提供参考。
关键词 排球比赛 技术动作 错误原因 分析
一、前言
排球运动1895年起源于美国,由美国马萨诸塞州霍利沃克城的基督教青年会干事威廉・摩根(W.G.Morgan)首创[1]。而后通过教会的传播和美国军队的军事活动逐渐把排球运动传播到世界各地,于1905年传入中国。排球运动的发展经过娱乐排球、竞技排球和现代排球,逐渐形成了由发球、垫球、传球、扣球、拦网等有球技术和准备姿势、移动步法等无球技术组成的排球技术。排球运动是一项深受高校大学生喜爱并且有很好的教育与锻炼价值的运动,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很好的作用,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排球运动的开展状况
排球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是核心课程,因此排球运动是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排球运动作为我国三大球类运动之一,高校排球运动教学对促进我国排球运动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1961年根据国家公布的学计划,排球课作为体育本科专业课程,在贵州师范大学正式开设。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现已发展成为体育学院精品课程。
(一)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排球运动的发展概况
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排球运动的发展主要依托于排球必修课程教学和各种排球比赛活动的开展。依然采用竞赛的标准作为教学的要求,以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
(二)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排球比赛情况
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排球比赛一般分别在春季举行。春季排球比赛主要是由院团委主办,排球协会承办,以各年级各专业为代表队的排球运动会,主要目的为了促进各年级之间交流学习。
三、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6年“教学杯”排球比赛中的错误技术动作调查
教学中排球技术动作的规范正确与否是比赛中的直接体现,比赛中易出现错误的排球技术动作也反映了教学中动作规范程度。掌握排球的各项基本技术动作是排球比赛中执行技战术的保障。尽管如此,在激烈的比赛中,难免出现各种错误技术动作,教练员需要及时的做出调整纠正动作继续进行比赛。因此,结合自己组织和参加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6年“教学杯”排球比赛的经历以及对各参赛代表队队员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观察比赛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错误技术动作并进行调查分析。
(一)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6年“教学杯”排球联赛回顾
在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团委的领导下和体育学院以及排球协会的组织下,体育学院“教学杯”排球比赛于2016年5月15日-25日在贵州师范大学宝山校区室外排球场如期举行。各年级、各专业纷纷组织代表队参加比赛。
(二)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6年“教学杯”排球比赛中的错误技术动作调查
1.调查对象
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6年“教学杯”排球比赛各参赛代表队队员。本次比赛共有21个代表队报名参加,其中男队12个,女队9个,共计155人。
2.调查地点
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宝山校区室外排球运动场。
3.调查样本容量
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6年“教学杯”排球运动会共有运动员155名,问卷调查人数100名,占总容量的64.51%,样本具有代表性,可信度较高。
4.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6年“教学杯”排球比赛中100名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00份,回收率98%,无废卷。
(2)文献资料法。进入贵州数字图书馆、中国知网等检索查阅文献资料进行阅读,为本文的写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文章框架结构构筑帮助。
(3)访谈法。通过访问专业的排球老师、排球协会老运动员、体育教育专选排球运动员等关于排球比赛中产生错误技术动作的影响因素以及解决措施来辅助本文写作。
(4)观察法。通过对本次比赛的现场观看和平时对各类排球比赛的观看,对排球比赛中易出现的错误技术动作进行积累,然后进行分析。
5.调查结果
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6年“教学杯”排球比赛中的错误技术动作调查结果如下:
(三)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6年“教学杯”排球比赛中产生错误技术动作的原因分析
排球比赛中产生错误技术动作的原因是多样的,归纳起来主要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
1.内因
准备姿势错误。准备姿势与移动是排球基本技术之一,属于无球技术,是完成发球、垫球、传球和拦网等各项有球技术的前提和基础,并对各项有球技术的运用起串联和纽带作用[2]。在排球比赛中出现较多的准备姿势错误动作的原因主要有:有意提脚跟、全脚掌着地、直腿弯腰、臀部后坐。尤其是直腿弯腰在排球比赛中接球和传球是极不稳定的,双手触球后的反弹速度很快而且较平,容易造成失误,不利于组织进攻。
移动不到位。在排球比赛中,移动主要通过移动步法来实现,然而在本次比赛中移动取位时造成移动不到位的原因主要有:起动较慢、移动时身体起伏大,重心过高、制动不好,制动后不能保持准备姿势。
判断错误。比赛中经常出现接发球队员移动不及时、不到位的情况,原因是除了运动员本身移动速度较慢以外,更多的是由于运动员的判断太晚、不正确造成的。通过观察本次排球比赛可知,造成运动员判断错误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光线和风速的影响。
心理紧张。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赢得比赛的重要保障。运动员高超的技术水平只有在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前提下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优柔寡断,缺乏信心,往往使技术变形,造成不必要的失误。在排球比赛中常常会因为个别失误或对方大力扣球失分而引起心理紧张,从而导致各种错误技术动作的发生。
体力下降。充沛的体力是运动员参加排球运动所必需的,比赛中的各种上跳下跃必然要消耗运动员的大量体力,体力下降就会力不从心,也会导致各种错误技术动作的产生。
2.外因
对手干扰。排球比赛中的对手干扰主要集中在前排队员,如前排队员发球上网布置战术、掩护扣球等,给防守队员造成压力就容易错误技术动作的发生。
场地。本次排球比赛场地为学校排球场,水泥地板质地较硬,在比赛过程中容易给运动员造成心理的不安全因素,各种扑地救球、鱼跃救球更是没法完成,只能及时调整勉强传接球动作,各种错误技术动作就会频繁发生。
光线。本次比赛是室外的排球场进行,因此光线是影响排球比赛的重要因素之一。排球场的光线干扰容易引发运动员判断错误,从而造成了各种失误。
四、结论
(一)通过对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6年“教学杯”排球联赛中出现的错误技术动作的调查与分析,排球比赛中出现各种错误技术动作对比赛的结果有直接的影响。
(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技术动作得以充分发挥的必要条件,扎实的排球基础技术动作是战胜自我心理因素以及外界干扰因素的保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