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风险管控机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速公路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体系;财务风险控制评价体系
1高速公路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目标
企业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使企业财务活动的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产生差异,根据这一概念可以推知,财务风险控制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保证企业财务活动的正常运行,降低企业的实际经营成果与预期成果之间的差异。对于高速公路公司来说,财务风险控制的目标就是保证有持续流量的通行费收入符合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预期目标,合理保证公司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公司实现发展战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其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①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内部组织结构,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保证公司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②建立良好的公司内部控制环境,防止并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证公司资产的安全和完整;③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强化风险管理,保证公司各项业务活动的健康运行;④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错误、舞弊行为,保证公司财产的安全;⑤规范公司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⑥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2高速公路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构建
2.1高速公路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构建原则
高速公路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应按照全面风险管理全系统、全过程的两个基本特征,并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全面管理与重点监控相统一的原则。建立覆盖所有业务流程和操作环节,能够对风险进行持续监控、定期评估和准确预警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同时,要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重点风险监控,及时发现、防范和化解对公司经营有重要影响的财务风险。
(2)独立集中与分工协作相统一的原则。建立全面评估和集中管理风险的机制,保证风险管理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同时,要强化风险管理主体职责,在保证风险管理职能部门与业务单位分工明确、密切协作的基础上,使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平行推进,实现对风险的过程控制。
(3)充分有效与成本控制相统一的原则。建立与自身经营目标、资本实力、管理能力和风险状况相适应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同时,要合理权衡风险管理成本与效益的关系,合理配置风险管理资源,实现适当成本下的有效风险管理。
2.2高速公路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构建
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是以高速公路公司风险管理为基础,以组织控制、制度控制、文化控制为主体,风险分析处理机制和预警分析控制机制为辅助,借助于财务信息化平台,最终实现财务风险的控制目标。该体系首先表明,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是以风险管理为出发点,并且风险管理贯穿于整个体系,最终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个目标;其次,此控制体系的主体部分是从组织、制度、文化三个角度入手,即构建有效的分层级的组织控制体系是基础,财务预算、资金集中管理和内部审计控制制度体系是核心,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文化控制是保障;最后,风险分析处理机制包括风险分析的组织机制、处理机制和责任机制。预警分析控制机制包括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财务预警标准的确定以及预警分析系统。风险分析处理机制和预警分析控制机制两者对上述的组织控制、制度控制和文化控制起辅助作用,从而形成一个各部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合理的、严密的、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见图1。
3构建COSO风险管理框架下的高速公路公司财务风险控制评价体系
构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评价体系,应先理清风险管理中内外部关系,即风险管理框架并非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替代,而在于对内控框架予以包含和深化,企业应将COSO风险管理理论融入内部控制的各项职能中,诸如提高风险反应决策、确认并管理多重风险、减少经营意外和损失、提高资金配置能力、抓住机遇以及和企业战略相互关联等。同时,还要分析企业面临风险和机遇之间存在联系,企业风险管理目标也存在可控和不可控之分,只有保持风险管理框架中要素的有效互动,才能真正发挥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作用。高速公路公司财务风险控制评价体系如图2所示。
图2高速公路公司财务风险控制评价体系
其建立思路重在制定与公司经营相关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在此前提下,对财务风险控制体系进行评价,以有效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具体而言,首先确定高速公路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中各个变量,其中一级变量主要是控制环境、目标设定、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二级变量是各个要素的分解变量;三级评价变量则是评价要点,即各个二级变量所关注的财务风险控制关注要点;其次要确定评价标准及评价过程,评价标准主要从财务风险控制体系设计的健全性、合理性以及体系执行的有效性展开,评价过程则包括评价完整性(很完整、完整、一般、较不完整、很不完整)、有效性(十分有效、有效、一般、有效性较差、无效)等。通过构建COSO风险管理框架下的高速公路公司财务风险控制评价体系,对风险控制成果予以评价,为进一步的风险控制奠定基础。
【关键词】风险管控;医院;财务收支审计;应用
一、前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推动了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于医院的内部审计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作为医院内部审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财务收支审计的主要目标,是为医院的其他工作提供服务,而且其职能在医院规模不断扩大的影响下也日渐凸显,受到了医院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二、医院财务收支审计中存在的风险问题
财务收支审计不仅能够促进医院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还可以推动医院的法制建设,对于医院的长远稳定发展意义重大。但是从目前来看,在医院的财务收支审计工作中,存在着相应的风险问题,影响了其作用的充分发挥。
1.认识问题
作为医院所有权与经营权相互分离的产物,财务收支审计并非是在医院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也因此使得许多医院管理层对于财务收支审计存在着错误的认识,影响了相关工作的顺利展开。具体来讲,认识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管理人员缺乏对于财务收支审计的全面认知,没有发现其在医院管理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于财务收支审计工作缺乏有效的支持,使得审计工作逐步沦为简单的查账;二是审核人员没有能够正确理解财务收支审计,将其看作是提交审计报告,而即使提交的审计报告也仅仅是针对一些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描述,没有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缺乏动态跟踪和事后审计。
2.工作问题
从目前来看,医院的财务收支审计多是针对财务账目的审计,没有充分考虑财务风险、效益评估等,导致审计内容单一。在审查业务方面,仍然停留在对于财务收支状况的监管,缺乏对财务风险及使用效率的评估,也没有完善的审计制度和评估标准。同时,频繁出现的医疗纠纷问题使得医院面临着巨大的财务及医疗风险,但是由于缺乏可靠的实地调查与评估,医院管理人员无法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和预防措施,影响了医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组织问题
审计组织的独立性是确保财务收支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但是从目前来看,多数医院中的审计组织都存在着一定的隶属关系,导致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就无法保证。实际上,许多医院都将纪检组织与审计组织混为一谈,以纪检工作为主,审计工作仅仅占据了很少的比重。
三、医院财务收支审计风险的管理控制措施
1.更新思想认识
对于医院管理人员而言,应该认识到财务收支审计工作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及时更新思想认识,重视和支持财务收支审计工作,对传统的审计内容进行改变。具体来讲,可以从3个方面着手:其一,重视对于一些创新医疗项目的审计工作,并以此提升创新医疗项目对于医疗风险和财务风险的防范能力;其二,应该将审计工作落实到医院工作的各个环节,在工作中及时发现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在保证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的同时,提升其工作质量;其三,应该对审计报告进行规范和改进,增加审计建议等内容,为医院各部门的审计工作提供良好的保障,推动审计工作职能的转变。
2.改进审计方法
应该转变传统以基础账务为主的审计方法,将审计的重点转移到基础账目、审计风险以及审计制度相互结合的方向上,以财务收支风险为导向,开展审计工作。同时,应该立足医院发展情况,加快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信息传播网络化、审计过程电子化以及数据管理自动化。在实际操作中,一是应该做好相关账目及报表的核对工作,确保财务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实现医院内部审计信息的可靠传递;二是应该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做好医院各项业务的监管,对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风险预警机制和风险防范措施。
3.完善审计组织
在医院财务收支审计中,如果审计组织缺乏独立性,则想要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良好的工作效果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医院应该进一步重视审计组织的建设和完善,赋予其良好的独立性,从而实现对于医院各类风险的有效规避,推动医院的稳定健康发展。在当前的发展背景下,医院应该首先设立由医院领导层直接负责、具备独立性的审计组织,同时提升审计人员在医院中的地位,赋予其足够的权利,然后,应该确保审计组织独立于医院的日常活动外,尽可能消除外界因素对于审计工作的干扰,保证审计结果的权威性、真实性与可靠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发展背景下,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使得医疗体制改革成为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面对着新的发展形势,医院应该及时更新认识,对财务收支审计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构建起独立的审计组织和专业的审计队伍,不断提高医院本身的风险承担能力,为医院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桂枝.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医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中的应用[J].现代商业,2010,(14):271-272.
【关键词】高等院校;风险管理模型;控制
本文首先介绍了COSO风险管理模型,然后根据高校的风险管理现状,以ERM为出发点,对高校风险控制提出针对性的要求,最后又从宏观层面介绍对高校财务风险控制的建议。
1.COSO风险管理理论
COSO的风险管理框架扩展了其内部控制框架,强调企业风险管理有三个维度,分别是目标、风险管理要素和管理层级,其关系如图1所示:
ERM框架是对传统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重要发展,是一个具有清晰的文化理念、完整的架构体系、科学的控制流程、有效的技术和方法,能够覆盖企业各类风险,对企业风险进行全面管理,因此ERM在企业风险判断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虽然高校和企业存在很大差异,但是两者进行风险管理的目的都是相同的。因此高校可以在ERM框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进行修正,进而达到控制高校财务风险的最终目的。
2.ERM对高校财务风险控制的启示(高校层面)
ERM通过设定目标、识别风险、分析、评估风险,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管理风险等多方向的、反复的运行,并与管理过程整合在一起,来实现战略及其他相关目标。ERM的八个构成要素在高校中的应用可能不太正式,不太健全,尽管如此,当这八个构成要素存在且正常运行时,高校依然会拥有有效的风险管理。
COSO 确定企业风险管理由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控八个要素构成,各要素贯穿在高校的管理过程之中。
(1)内部环境
为了加强对高校财务风险的控制,完善高校的内部环境,高校要做到:一是完善组织结构。高校一定要明确经济责任制,通过对高校内部主要工作的流程在各个部门之间进行分配,加上合理清晰的授权,使权力和责任相对应。二是制定规范的人力资源政策。COSO报告特别强调“人”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高校应建立科学、严格的聘用、培训、轮岗、晋升、淘汰、待遇及业绩考评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做到考核及时、奖惩到位,充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贵任感。三是要有整体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理念。高校管理层必须树立财务风险意识,一定要控制贷款规模,根据学校每年可以用于偿还贷款的资产为基本贷款基数来考虑是否贷款和贷多少款。
(2)目标制定
我国高校首先要制定明确可实现的战略目标,事实证明,我国大学目前的战略目标定位过于宏伟,过分强调跨越式发展,规划目标缺乏科学的依据,过高过大,缺乏有效的实现途径。其次要明确具体地分解目标。我国高校可以通过各风险管理项目的目标分解,制定出更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指标,并考虑它们如何支持学校的使命,确保它们与学校的风险容量相协调。
(3)事件识别
有效的事项识别可以及时发现高校发展机遇和洞察高校潜在危机,有利于高校长期的稳定发展。高校应该提高对相关事项的重视程度,并且提高其反应速度和执行效率。
(4)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可以使管理者了解潜在事项如何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高校要遵循谨慎性原则,为避免出现财务危机,应当建立风险评估程序,确定合理的筹资规模、灵活运用筹资工具,均衡负债、制定合理的资金结构,规避财务风险。同时,做出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预案。
(5)风险反应
为了应对高校财务风险,高校必须及时建立健全高校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并且重点应对高校高额银行贷款,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建立高校的贷款监督机制。监督内容包括贷款额度、使用方向、使用效益等。二是建立项目管理责任制,贷款高校要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按管理层次逐级建立贷款资金项目管理责任制,责任到人,各负其责。三是建立大额贷款备案制度,这样便于全面掌握高校的贷款规模和风险状况,加强宏观管理与监控,及时采取措施控制财务风险。四是制定严格的还款计划,贷款学校在安排年度收支预算时,要考虑偿债因素,将还款计划纳入单位的年度预算收支,保证还款资金来源。
(6)控制活动
1)组织规划控制。高校要按照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原则,合理设计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主要做好两个方而工作,一是确定哪些岗位和职务是不相容的;二是明确规定各个机构和岗位的职责权限,使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有效制衡机制。
2)授权批准控制。授权批准是指单位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经授权批准以进行控制。授权批准控制要求学校明确规定涉及会计及相关工作的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学校各管理层必须在自己的授权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力,避免越权审批和相互推委,使职责分明、权力对等、有职有责、有责有利。
3)全面预算控制。高校应制定相关的战略性预算,根据学校党委的发展目标,制定好一份战略性预算,通过战略预算科学控制好经费的投向、投量,处理好发展规模与财务风险,投入与产出间的关系,努力将高校财务风险控制在学校经济发展的可控范围之内。
4)财产保全控制。各类财产是高校的重要教育资源,其管理状况的好坏关系高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活动。因此,高校应根据国家有关国有资产管理要求,制定符合本校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资产的直接接触,采取定期盘点、财产记录、账实核对、财产保险等措施,保证各类财产的完整、安全。
5)成本费用控制。目前,高校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普遍采用收付实现制,未建立成本核算体系,资金的使用效益低下,浪费严重,因而,高校进行成本核算势在必行。一是高校应引入权责发生制。二是建立成本费用预算制度。三是建立成本费用内部报告制度。
(7)信息和沟通
内部控制建设要保持畅通的信息渠道,信息沟通显得非常重要。对此,一是要加强纵向沟通,即单位与主管部门的沟通,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二是要加强横向沟通,即单位与单位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内部成员之间的沟通。通过加强沟通,利于内部控制政策的贯彻与实施,并及时发现、解决内部控制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系统。
(8)监控
从管理角度来看,内部审计是对内部控制的控制。基于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必须在内部控制的构建中,拓展内部审计范围,强化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建设的作用。内部审计要监督单位经营活动是否符合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供完善内部控制和纠正错弊的建议,促进内部控制水平进一步提升。
3.高校财务风险控制-宏观层面(政府层面)
由于高校财务风险是一种制度性风险,归根到底是由于各方面制度不健全而造成的。政府层面的高校财务风险控制,更多的体现在国家对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上。因此,要改善高校财务状况,控制与控制高校财务风险,必须从制度入手。
3.1 完善高等教育投资体制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高校自身的不断努力下,高等学校筹措经费的渠道不断拓宽,己经逐步形成了高校教育经费筹措的九条来源途径,即“财、税、费、产、社、基、科、贷、息”。我国高校的教育资金来源正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然而高等教育是准公共产品,政府应当承担起高等教育的绝大部分开支,教育财政投入的不足是产生高校财务风险的根本原因。因此首先应当进一步完善的就是高等学校经费筹措制度,重点要放在多方面筹集教育财政经费上,同时加大财政投资力度,以帮助高校渡过难关。
3.2 多方筹集教育财政经费
(1)开征教育税
在韩国,已成功开征教育税,这为我国开征教育税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教训。长期以来,我国以教育费附加作为教育经费重要来源之一,教育费附加曾经给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例如:城乡教育费附加征收不到位、征收面过窄、在征收时要受到“三税”足额入库的限制等。如果改教育费为教育税,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及从事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包括农业生产者)实施广泛征收,计税依据包括薪金所得额、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额、农民人均纯收入。这样使高等教育的间接受益者都为高等教育承担一部分成本,既扩大了税基,又体现了公平原则。
(2)政府出台政策促进企业、个人捐赠
美国在这方面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美国高等教育政府拨款一般平均占各大学总收入的一半左右,但政府提供给高等学校的筹资环境是非常有利的。一是通过税收政策手段鼓励私人机构向高等学校捐款、投资。二是通过税收优惠降低高校支出。三是争取各种渠道的科研经费。四是学费管理充分自由,完全由市场机制决定。
(3)发行教育彩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为发行教育彩票奠定了物质基础,公众投资教育的积极性将为发行教育彩票开辟广阔市场,彩票的公益性特征为发行教育彩票赚得了广泛的社会支持。此外发行教育彩票还有无偿性及可以多次筹集的特点,能更好的适应高等教育投资的需要。
(4)发行特种教育公债
国外很多高校通过发行特种教育公债进行融资,可以借鉴国债的发行经验发行特种教育公债,专门用以解决高校基础建设投资需要。
3.3 信贷创新
鉴于高校作为产业运作的条件基本成熟,为了使高校优先发展,建议:
第一,组建政策性的教育发展银行,或者由国家开发银行承担对高等教育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性银行贷款虽然也不是免费的午餐,但其贷款允许财政担保的制度安排使高校贷款成为可能,回避了商业性贷款担保、抵押缺位的困难。通过向高校发放政策性长期贷款,逐步置换商业银行贷款,形成高校以政策性贷款为主、以商业性贷款为辅的融资制度。
第二,借鉴上海杨浦大学城建设的运作经验,由政府出面组建高教投资公司,由该公司向政策性银行融资,投资高校建设,既可以避免产权主体缺位,又可实现高校的管办分离。
参考文献
[1]杨周复,施建军等.高等院校资金运作与风险防范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行政单位 财务管理 风险控制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不断革新和多样化,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不断的去调和,如何做到去协调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财政管理,加大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最需要注意的地方。而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性也是政府部门需要注意的关键,任何财务部门都是风险与收益并存的,要解决这些难度就必须做到行政事业单位自身财务管理与风险控制之间相互协调,相互监督,并力合作。
1.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一体化的不断变革和深入,促使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体制也急需要不断的改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面临着财务资源来源风险和财务资源使用风险的双重压力(即财务资源的获取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防范违规性风险;财务资源的分配和使用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国家财政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防止财务资源的违规使用及使用效率低下)。加大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和管理,有益于改进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人才管理结构,继而将行政事业单位的人才管理和财务管理逐渐实现规范化,加强了行政事业单位防风险控制的能力,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的现代化管理的措施与水准。实现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调整,对行政事业单位达到提高其自身的经济效益的最终目标做好了前提基础。
2.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不足的原因
2.1行政单位内部会计控制薄弱
企业内部的会计控制,是这个单位财务管理中最核心的部分,内部会计控制所牵制的生产、管理各个部门都需要与之配合。而就行政事业单位自身而言,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认识到单位自身在财务会计上的不足,没有将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内部会计制度与会计管理放在财务管理中的首要位置。一味的去追求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经济效益,忽略了财务管理和经济收支预算的功效,受到传统的经济观念的影响较多,重视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运行而忽略了构建适合单位内部会计体制的发展与改进,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造成一定的阻碍。
2.2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控制意识
财务管理与风险控制一直是并存的状况,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自身就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它的非营利性与服务公共性的特性,导致了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财务管理人员会在潜意识中存在一定的财务思想误区,认为只要按照上级部门批准的范围进行一定的财政预算,使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是不可能发生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的。就算由于某种情况,导致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上出现风险,也是由国家财政来承担,与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财务管理人员没有直接关系。这种缺乏风险控制的思想存在于很多财务管理人员的意识当中。也是导致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一再提高的原因,财务人员没有良好的风险控制意识,没有良好的财务管理观念,这是在财务管理风险控制不足的重要因素。
2.3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支出缺乏控制意识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内部财务管理不够全面,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支出没有关键性的控制核准,容易造成行政事业单位肆意挥霍,无顾及的扩大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开支水平,造成了行政事业单位支出的快速增长。为此中央提出了从加强控制政府行政成本入手,建设服务型、节约型政府。随着收支两条线、部门预算、政府收入分类改革、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财政改革的深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正逐步加强。但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仍存在预算管理不够规范、约束力不强,财务管理缺乏成本意识、效益意识,支出管理控制不严、节约意识淡漠,费用控制好坏与财务考评脱节等问题。
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控制
3.1构建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
财务管理的风险控制都需要一个健全的目标,用来构建行政单位财务的运行目的,它与行政事业内部的利益并不一样,它是行政事业单位总体的财务管理目标,用最大的财务限额从而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自身的运行和发展,也就是促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的社会效率最大化,它是行政事业单位一切财务活动的目标和宗旨,它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风险控制的终极目标,决定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的最终方向。
3.2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监控能力
只有加强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监控能力,构建单位内部的管理制度,才能建立一个完善的良好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机构。加强内部控制,建立一个健康的内部管理制度,找到内部管理制度中间的各个关键点,再根据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行政事业单位的收入支出,以及单位自身的财政预算,构建有效的内部控制程序,确定单位内部之间的管理职能和相互之间的控制关系,将单位内部的财政关系由一个部门的单项发展扩大至整个单位的整体努力方向。从而减少行政事业单位运行的风险控制难度性。
总而言之,几年前的美国金融危机一直使得人们心有余悸。而在这种金融危机风险下,人们面对风险的态度也从畏惧逐渐变得冷静与理智。而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上的风险是单位内部的财务支出、收入与预算之间的纠纷,如何减少这些问题中所造成的影响,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管理,集中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经济收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上的管理水平效率,都是政府财务部门需要注重的地方。
参考文献:
[1]杜强,强化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0年02期
【关键词】 财务风险; 原因; 管理; 控制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
风险从财务角度来看就是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内部环境及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使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财务结果与预期发生偏离的可能性。在商品经营过程中,为追求物质利益最大化,企业需根据现在所具有的信息和以前的相关资料对有关情况进行了解,而企业要面对非常复杂多变的繁杂环境,人们只能是说尽可能获取更多的信息,而无法实现获取所有的相关信息,也就是说,人们无法对企业的现在和以前的所有信息进行全部掌握,这样的客观实际情况决定了企业的财务活动是具有某种不确定性的,所以财务活动的结果也具有不确定性,企业的活动有可能为企业带来收益,也有可能不会带来收益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甚至是导致企业的破产倒闭。以上这些情况足以证明企业的财务具有风险性、不确定性,因此,我们要认真分析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二、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企业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不健全
企业内部财务监控是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中非常重要而且相当独特的系统,为了使其能充分发挥作用,公司内部不仅应该设立独特的组织机构,而且还要根据该企业的特点,建立一套完整、系统、强有力的内部财务监控制度,来保证企业内部财务监控系统的高效运行。国有企业所具有的诸如效率较低、管理水平欠缺、内部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等时有体现。而中小型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水平不高则主要体现在财务预算分析能力欠缺、缺乏现金流量管理观念、成本费用控制不严等几个具体的方面。
(二)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
市场环境有可能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导致购买力风险、投资风险和价格风险等一系列风险。随着我国经济制度的完善,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对产品的细分和对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如果生产的产品不符合市场价格的趋势,就会存在产品滞销的风险,产品的差异性越来越小,生产企业面临产品同类、同质竞争的局面,行业之间竞争日趋激烈,这样就会增加生产企业的开发难度和销售费用。再加上随着近几年煤炭行业的利润翻番和煤炭大整合,大量的大型企业进入煤炭行业,我国煤炭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运力因政府定价不能市场化,只会引发更多的权力寻租。
(三)企业管理者的风险意识不强
企业的财务风险在市场经济中是不可避免的,任何一个企业都会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只要存在经济活动,也就伴随着财务风险。但是,当前许多企业的管理者和财务人员对市场的变化信息掌握不及时,同时也缺乏必备的财务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理好企业的生产和备用资金,企业就处于稳定、安全的发展环境,实际上却把企业推向了财务风险之中。
(四)企业内部审计不严谨
在当代的审计工作中,对审计成本以及审计风险有着使之保持均衡状态的观点,因此允许审计程序中存在一定的风险,也就促使审计人员必须达到审计效率和效果之间的平衡。但是,在具体实践中,他们往往把审计的关注点放在各个重要组成项目,并抽取部分业务进行审查,而抽取的样本与整体主观结论和客观事实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偏离,也就带来一定审计风险,进而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管理,增加了企业风险系数。另外,在企业的投资决策环节,没有做好投资的可行性分析,市场调研力度不够,投资盲目性较大,最后形成投资失败,不良资产大量产生,最后有可能引起企业的倒闭风险,这也是财务风险的产生根源之一,因此,做好企业财务的管理和控制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
(一)收据和往来账款的管理
票据的规范使用在财务会计工作中占有特别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票据的使用是否规范有序代表了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评估企业票据管理使用的水平从而估计企业财务相关状况。在票据财务管理方面,为了避免财务上的风险问题甚至是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要做到出纳不能兼任票据管理者,否则极其容易产生财务上的麻烦。另外,必须按照企业核准的标准进行收费,而不是按照其他的标准来进行收费,并且所有开具的票据都必须保证以真实存在的经济活动为基础,不能代开、虚开收据或发票。对于往来账款的管理,首先,企业应该严格执行财务管理相关规定,健全完善台账制度,通过查看台账就能准确了解企业的财务收支状况,并方便对于企业的账款进行动态管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避免给企业造成更大的损失;要由财务、法律等专业人员对企业的相关合同加强管理,对于相关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跟踪和分析研究,如果发现风险问题,及时进行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合同管理不善给企业造成的损失。第二,企业进行的所有财务活动都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实现“依法理财”,对于企业应收账款在到期的时候对客户给予善意的提醒,促使客户依约付款,还应经常与客户方对清发生的每笔账款,以便引起经济纠纷等,诸如此类的管理制度应该加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