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养生保健服务

养生保健服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养生保健服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养生保健服务

养生保健服务范文第1篇

一、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思路和规划。各级政府要综合考虑人民群众的养老需求和整个社会的供给能力,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统筹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明确发展指标和具体项目,引领城乡一体发展,促进事业和产业并举。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责任体系,强化部门职责,形成民政部门牵头协调,发改、国土资源、建设、财政、人力社保、卫生等部门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特别注重强化县级政府在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责任。要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建立稳步增长机制,合理配置财力资源。要强化法规制度建设,尽快出台我省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制订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加快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努力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要公平合理分配有限的公共养老资源,优先保障困难老年人的需求,特别是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抚养人的“三无”老人,低收入老人,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等特殊群体提供无偿或低价的供养、护理服务,更好地发挥政府保基本、兜底线的作用。积极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探索公建民营、公办民营、委托管理等形式,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

三、进一步扶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鼓励和支持民办养老机构加快发展,引导市场发展个性化的养老服务机构,做大做强养老产业。要研究降低民办养老机构设立门槛,简化程序,缩短审批时间。要统筹考虑民办养老机构用地需求,支持符合条件的非营利性养老服务设施、营利性纯养老服务设施示范项目用地,鼓励养老服务设施项目使用存量建设用地和存量房产,鼓励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用于建设非营利性养老服务设施。要改善信贷融资环境,积极支持民办养老服务业的信贷需求,开展营利性养老机构以招拍挂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用于融资抵押试点工作。要通过补助、贴息、税费减免、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四、进一步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根据国情省情,在全社会强化居家养老理念。相应加强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站)建设,特别是加快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站)建设,促进服务设施全覆盖和城乡一体化。要更加重视照料中心(站)实际运行效果,通过建章立制、补助运营经费等方式,细化日常饮食服务、基本生活料理、精神文化供给、基本医疗保健等各项内容和各个环节,提升养老服务的专业化程度,大力提升服务质量。重点扶持一批专业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企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发挥示范作用,形成规模效应。加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有效对接各类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注重在社区普及健康教育知识,提高家庭及老人的自我保健护理能力。

养生保健服务范文第2篇

(湖北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5)

摘 要:截至2013年,武汉市老龄化程度高达17.7%,远超国际7%的标准。而当前武汉市社区老年群体预防干预保障制度尚未全面建立,进一步发挥老年群体“知、信”的传统中医药保健养生、未病先防、“简、便、廉、验”的特色优势,减轻家庭、社会医疗费用负担势在必行。通过随机抽样调查武汉市青菱乡社区和百步亭社区约500名老年群众,了解到当前老年群众普遍通过电视媒介关注中医养生保健知识,但真正了解者却极少;老年群众养生方法多集中于饮食养生,希冀社区中医文化推广站建立,获得切实可靠的中医卫生服务等相关现状,并提出相应建设性对策,为社区开展老年卫生保健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社区;老年人;中医养生保健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2.023

*基金项目:2012年湖北中医药大学科研项目“本土中药日化企业品牌营销策略研究”

收稿日期:2014-10-21

当前,大力开展基层社区医疗保健服务工作已成为我国基层医疗改革的一项重要战略性举措。特别是在社区卫生医疗工作中,积极发挥中医药治“未病”和“末病”的优势,已成为国家政府和各专家的共识。当前,在国家政府及各相关部门、机关的大力支持下,中医药相关服务已逐步走进社区,各系列医疗养生保健服务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愈来愈受百姓青睐。而社区老年群体作为医疗保健中的脆弱人群,也是开展中医养生保健的主要服务对象,研究其老年群体当前中医养生保健现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加强老年人疾病预防管理,做到未病先防、即病防变、病后调护、瘥后防复,对进一步促进社区养生保健工作发展,合理配置相关医疗资源具有重大意义。

1 社区养生保健相关概念及研究

中医养生是指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通过调节饮食、保养精气、调适寒暑、活动形体等各种手段,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社区中医养生保健通常指的是在中医药基础理论指导下,面向社区人群施加于人体的一种简易有效的预防手段,其内容形式丰富多样,包括食疗、艾灸、推拿、按摩、拔罐、刮痧、药浴、气功、八段锦等养生保健。

现阶段,国内相关专家学者为解决国内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对简、便、廉、验的社区中医药服务寄予厚望。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日益加重,如何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进行老年人医疗保健,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张敏、陆庆荣、韩礼婉早在2003年就指出:目前我国中医养生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形式简单,宣传途径及内容不完善,缺乏科学系统的中医养生规划与评价;石碧霞、方丽鸿、刘登蕉等学者于2010年通过研究发现城市社区老年人对中医养生保健认知程度较为匮乏;黄艳、黄卫东则于2011年提出经济水平和知识水平影响着社区老年人中医养生保健行为等观点;孙晓晶、段功香、张颖杰同年调查发现预防骨质疏松、防治高血压病及颈肩腰腿痛的知识指导、日常生活中饮食注意事项和常见疾病饮食指导等是社区最受群众喜爱和欢迎的5项中医保健服务;李明今、冯应强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社区人群对中医药知识及相关技术行为态度面临着“低利用度,高需求度”的尴尬局面。

目前,尽管国内学者对有关社区老年人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钻研较多,但大多都体现在中医药养生保健技术或手艺等“硬件”在人群中的“知、信、行”问题,而轻视了当今群众,尤其是老年群体对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的指导咨询、健康教育等“软件”的需求。随着现代社会疾病谱和死亡谱的根本性改变,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的“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兴起。2009年在北京召开的首届医学高峰论坛上,各医疗专家就“临床治疗与平时预防保健”问题达成《北京共识》并强调:医学必须有较大改变,必须提供平常预防保健,要特别照顾到老年、妇幼、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另从地域角度分析,武汉市地区关于此方面的研究较广州、北京等一线城市偏少,而截止到2013年,武汉老年人口数高达146万,老龄化程度高达17.7%,已远远超过国际标准7%。同时人们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素质每况愈下,疾病随之而来,进一步加重了家庭、社会的医疗费用负担。如何进一步发挥我国传统中医药老年保健养生、疾病预防特色优势,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医疗弊端,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相应的调查,认知武汉市社区老年人中医养生保健现状,并剖析相关原因,提出相应策略,以便为社区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提供相关科学依据。

2 对象与方法

2.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随机选择武汉市青菱乡社区和百步亭社区进行抽样调查。共计500余名老年人参与调查,调查于2013年7-8月进行组织实施。

2.2 调查方法

2.2.1 问卷调查

通过对500名老年人开展相应调查问卷,针对部分文化水平低或不识字的老年人,由调查人员逐条询问并如实填写。本次调查共发放5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87份,问卷回收率达97.4%。问卷分为个人相关信息和老年人对中医养生保健相关资讯关注、了解程度,养生方法、了解途径等9个条目。

2.2.2 文献研究

通过查阅30余篇相关论文和大量阅读系列文献,大致了解武汉市社区老年人对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需求脉络,设计访谈提纲及问卷。

2.2.3 个人访谈

通过与20余名老年人交流访谈,了解社区老年人对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普遍心理体验意向和加强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解决途径,大力挖掘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研究盲点。

2.3 统计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通过Epidata3.1建立相关数据库,进行处理及相关分析。

3 调查结果分析

3.1 样本概括

本次调查共收集487份有效调查问卷,样本在性别、年龄、健康状况等项目进行了相关描述统计,具体见表1。

3.2 社区老年人中医养生保健现状

3.2.1 面临“高关注,低了解”尴尬局面

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健康与医疗一直是人类最强烈且是无法避免的最基层的需求,是人们行为的强大动力。调查发现,67%的老年人处于亚健康的状态,20%的老年人处于疾病的状态,特别是老年人普遍深受慢性疾病病因不明、病程长、恢复慢的侵扰,健康水平直接决定着老年人对医疗健康知识的关注。而中医历经了几千年的发展和沉淀,特别在疾病的预防上面凝聚了自身独有的特色。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中医对老年人的影响也是极大的,大部分老年人已接受中医养生保健理念并在生产生活中积累了部分来自中医的保健经验。调查中,在回答“老年人对养生保健知识关注程度”这一条目时,所有老年群体普遍表示关注。但当问及“老年人对养生保健知识了解程度”这一条目时,仅有37.37%的老年人表示了解,17.04%老年人表示不了解,1.44%的老年人表示完全不了解。关注程度和了解程度成了“鸳鸯火锅”一般冷热不一,说明大力传播中医药文化和知识势在必行。

3.2.2 养生保健方法,感兴趣养生知识普遍集中于饮食养生

自古“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根植于中华名族血液里,广为流传的饮食三字经正好说明这一关系。人到老年,身体机能逐步弱化,对健康的需求也愈来愈大,而食疗作为一种较易获得方式一直深受广大老年群众的欢迎。在调查中,79.47%受访人群表示了解饮食养生,另外动形养生,进补养生也是老年人较为熟知的养生方法。在回答“愿意选择哪种养生方法”条目时,66.12%选择饮食养生,这正好可以说明老年人养生保健方法普遍集中于饮食养生,另外动形养生、静神养生、进补养生也是老年人乐于接受的养生方法。

不仅如此,在调查感兴趣养生保健知识中,61.6%受访老年人表示喜欢了解饮食养生知识,拔罐、针灸占57.29%,推拿按摩占51.54%排在其后。

3.2.3 了解途径多通过电视节目

目前老年人了解中医养生保健知识途径多通过电视节目,约有66.94%老年人在回答“当前了解中医养生保健途径”条目时,均认为是电视节目。这与中国老年健康服务促进大会(2014)的《老年人中医养生保健模式研究》课题研究结果“老年人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获取的主要渠道以电视为主”相符。当前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电视也作为一种普通家电走进了千家万户。老年人的娱乐生活与电视有着紧密联系,电视已成为当今老年人生活消遣、资讯获取的主要渠道。另外,随着近年来人们对健康愈来愈重视,养生类节目应运而生并大行其道,电视养生节目众多。全国20多个省市的上星电视节目中,基本上都有养生保健节目,如中央电视台有诸如《健康之路》等3套养生节目,山东电视台、河南电视台、湖南电视台等电视台也有类似《养生堂》相关养生健康保健栏目。

3.2.4 希冀社区驻地宣传

通过对老年人获取中医养生保健知识途径对比可以发现(见表2),老年人目前多通过电视节目获取,其次是口耳相传,占44.35%,社区宣传仅占23.61%,排在7种获取途径中第6位。而在老年人希望的知识获取途径中,电视节目凭借着64.89%的支持率仍居榜首,社区宣传(46%)从第六一跃成为第二获取渠道,增长幅度高达22.39%,增长幅度独占鳌头,而电视节目反而略下降2.05%,说明老年人在肯定电视媒介重要性的同时,内心希望在居住地社区周围能够了解、获取到相关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另外,手机短信、收听广播、上网搜索也是老年人现希望扩宽的的获取途径。

4 讨论

作为祖国传统医学,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体现了我国卫生服务的特色,是发展现代社区卫生服务的有益尝试,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传统医学的优势。但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武汉市社区老年人养生保健中也面临着一些瓶颈问题,社区在开展相关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时可以考虑下面几点。

4.1 立足社区,多渠道多形式加大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宣传

通过调查发现,老年人普遍希冀通过社区宣传就近了解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建议各卫生单位、政府部门在社区成立中医文化推广站。在本次调查中,调查人群对所住的社区有中医文化推广站的建立,希望的占65.98%,一般的占26.49%,认为可有或可无的占8.21%。数据显示群众对于中医文化推广站的建立还是持积极态度的,也表明群众意识到中医文化推广站的建立能切实地给他们带来好处。对此,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能充分利用中医文化推广站大力宣传国家相关中医药方针政策,宣传普及中医药常识,特别是针对老年群体常见病、多发病、易发病,推广老年人易接受、易操作、有明显疗效的中医药适宜技术,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知识需求。亦可以通过举办专家社区义诊、健康教育、文体表演、健身锻炼、知识竞赛、科普游艺等活动扩大中医药在当地影响力,树立良好的社会印象,进一步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调查发现,老年人养生保健方法及感兴趣养生知识普遍集中于饮食养生,社区在开展老年人养生保健服务时,应以老年群众需求为导向,侧重加强饮食养生知识的传播。

4.2 加强养生保健类电视节目等规范化管理

调查发现,目前老年人了解中医养生保健知识途径多通过电视节目,约有66.94%老年人在回答“当前了解中医养生保健途径”条目时,均认为是电视节目。笔者在与老年人面对面访谈时发现,电视媒介在老年人获取健康知识特别是饮食保健知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不可忽视的是,当今电视广播养生保健类节目虽然繁多,节目质量却良莠不齐。有一些制作人为片面追求高收视率,大力包装节目,将正常的中医知识描述得天花乱坠,使得健康类节目逐渐变得娱乐化。其中更有一些所谓的类似“张悟本”的“排毒教父”、“养生教母”、“太医”堂而皇之登上电视节目,兜售那套“治病神术”,诱使观众受骗上当。笔者建议相关单位应努力加强养生保健产品媒体市场监管和规范,特别是饮食养生类电视节目管制,净化电视广播,防止认知度低的老年群众上当受骗。另外建议相关部门联合媒体单位自制食疗、生活保健类节目,传播各医疗单位特色医疗实惠项目,努力做到一方面使得中医养生保健等健康知识得以快速传播,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又有效缓解当前老百姓看病难的现状。

4.3 加强建设养生保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当前,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养生保健专业人才严重不足,现有社区中医养生保健队伍整体素质低,服务水平不高,已无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缺乏足够的中医药人力资源已严重影响到社区卫生服务与中医药知识与技术的融入。各相关部门单位应积极引进中医、健康医学、全科医学类人才,开展中医养生等健康教育课,并把它作为重要环节和切入点,以提高养生保健服务质量。如联合各中医药院校定向培养专业人才,加大资助力度引进人才;加强和各医疗单位合作开办养生保健的系列教育;对社区现有人员提供岗位专业培训和技能操作培训,建立各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成立养生保健协会,确定养生保健技术标准和产业标准,提高养生保健从业人员理论水平及实践技能。

5 结语

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重,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是当前无法回避的重大挑战。结合老年人身体特点与养生需求,在社区积极开展中医养生保健系列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的独特优势,将是今后社区卫生事业发展的重点工程。各相关部门和社区在开展相应卫生保健预防服务时应注重多渠道多形式加大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宣传,提高养生保健产业的管理水平,加强养生保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为中国养老事业和卫生医疗事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郑丽维,邓丽金.内科门诊病人对中医养生的认知需求调查[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9(5)

2 张敏,陆庆荣,韩礼婉.用中医理论在社区开展健康教育初探[J].中国全科医学,2002(9)

3 石碧霞,方丽鸿,刘登蕉.100例老年人对社区保健需求的调查[J].海峡药学,2010(10)

4 黄艳,黄卫东.老年人生活质量与中医养生[J].护理研究,2011(8)

5 孙晓晶,段功香,张颖杰.社区中老年人中医保健知信行现状及需求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1(13)

6 李明今,冯应强.社区中医药知识与技术认知、应用及需求调查研究现状[J].亚太传统医药,2010(2)

7 邬红波.武汉老龄人口去年陡增8万 2020年或成重度老龄化城市[N].楚天金报,2014-02-21

8 董梅娟.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J].社会医学杂志,2007(1)

9 夏姗姗.老年人保健品满意度不足一成[N].北京商报,2014-04-16

10 武树红,袁建民,王光荣,等.推进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3(5)

养生保健服务范文第3篇

羌族养生保健充分意识到防大于治这一特点,在疾病尚未发生之时,使用得益手段,预防疾病的发生、传播,通过饮食调养,情志调节,达到与自然和谐,身体、地、水、火、风和谐,则减少疾病发生,达到养生健体,延延益寿的目的。

2 羌药养生保健方法

羌族养生保健方法主要有外用药物预防法、精神养生法、药膳养生法等。

2.1 外用药物预防法

2.1.1 羌药熏蒸:

如醋坛法,家有瘟病患者,就请释比来(兼职羌医)搭一醋坛,驱瘟避邪。方法是:用直径5~10cm不等的白石(含矿质的方解石)烧于炭火中,备一能容人的大坛,里面放入坐凳,用柴胡、金银花、蒲公英、青蒿、桑枝、薄荷等熬汤,备陈醋1500毫升同药汤盛入大坛内,患者坐入坛中凳上,坛顶盖红布,将患者罩于其中,从侧放入烧红的白石,使其汤药自沸蒸腾,(相同的患者采取相同的方法进行)洗坛换汤;尔后用柏树香枝、川木香、白香头(全草)等用未燃烧尽的炭灰盛入瓦砵中瓮烟,全家人享受其中,同时释比口念法语,敲响羊皮法鼓做起法事,之后,用过的蒸汤(药汤)不于废弃,参入生石灰(沸煮)待傍晚由释比念念有词地用柏树枝将生石灰(沸煮)汤药洒于房屋四周和室外过道上。继后瓦砵中瓮烟需七日不断烟,将瓦砵放在大门口,进出人员必须在熏烟上熏后才进出。如此使用植物不难看出,这是羌医使用羌药治疗和预防瘟疫的最早的科学方法。毛边锅会法就是:瘟疫在部落中初期时,在一宽敞的大坝上,用篝火烧大锅熬煎羌药,由释比分发给大众饮,然后围着篝火跳起锅庄,大汗淋漓后散场休息。羌人不管在生、寿、喜、葬所有聚会的场所,都要预先燃烧香柏枝参入羌药焚敬,这是预防疾病、预防传染病传播,熏烟净场最好的方法[1] 。在羌族姑娘身上带的香囊里面全是装的原生态的羌药,也是预防疾病的一种方法,只是人们在生活中没有意会而以。

2.1.2 羌族的熏香杀菌:

羌族神树木香树,木香树的枝叶通过燃烧后羌族用于芳香避秽、杀菌消毒、净化空气、预防和治疗疾病。释比在作法时常手持点燃的柏树枝,羌族医学中流传下来的烟熏疗法,即香树枝点燃后,在病人四周挥动后,配合心里治疗,达到使病人在心情愉悦的状态下接受治疗,疾病很快恢复[2] 。

2.1.3 简朴的热气疗法:

热气疗法是羌族传统的熏蒸疗法之一。具体方法:将一块光滑的铁板或数块白石烧红,行医者用自己的脚跟涂上少许麝香后,在烧红了的铁板或白石上滑动数次,随即用脚后跟在患处反复摩擦。亦有的在烧红的铁板或白石上浇上盐水或药汤,趁热汽升腾时,将患处反复熏蒸,蒋患处反复熏蒸,此法主治黑热病,偏头痛等症,疗效颇佳。也有直接白石烧红烫,放在事先烧好水的木桶中,利用强力的熏蒸头部15分钟,对外感风寒出现的头痛效果极好。

2.2 精神养生法

羌人的思维方式与宗教文化密切相关,宗教文化是羌人文化心理诸特征的集中体现,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和支撑性。羌族的宗教活动为祭祀,每年各种祭祀活动上百次,丰富的祭祀活动其实是精神诉求指向的现实世俗生活。羌族地区采用的是巫、术、医三位一体的释比治疗法,释比不仅作为羌族的医师,更为羌族的巫师。释比的很多法术在本质上为一种心理疗法,病不服药,以祷为事,对患者进行安慰、精神支持疗法,通过心理暗示的方法一定程度上接触患者的精神负担,对减少疾病发生、减轻病情具有一定意义。

2.3 药膳养生法

内服药进药于饮食中,痊愈于不知不觉,药食体,羌医开创了药膳先河;在饮食养身保健方面,调理温补为主,常以泡酒、煲汤食疗、药茶饮为常见。羌族世世代代居住于山区,有着大量的野生动植物,羌族人民饮食也因此具有浓重的地域特色,通过长期经验总结,动物个部位的特点与功效,对天然药材的了解,因此将不同动植物配制为药膳,采用蒸、炖、煲汤等烹调方法,最大限度保存药材及食物的营养,常见药膳有天麻煲、黄芪当归乌鸡汤、百合贝母羹等。最具本地特色药材羌活鱼,常泡制成酒,应用于日常保健中。释比认为:万物有灵百药治病的自然尊崇,将人与自然视为一个整体,因此,民间流传百草都是药等民谚。

2.4 羌药养生保健种类

羌族药材资源十分丰富,已知的药材资源就上700余种,其中人工栽培的品种已达30余种,常见的木本药材有杜仲、黄柏、厚朴、辛荑、红豆杉品种等,许多药材具有养生保健功效[3] ,举例如下:

布勒苀唔(中文:冬虫夏草):冬虫夏草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滋补肺肾,对肺癌、肝癌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临床上对肺虚久咳,气喘,肺结核咯血,盗汗,肾虚腰膝酸痛,阳痿遗精,神经衰弱及化疗、放疗后的红细胞下降都有疗效。

施白西纳芭(中文:藏红花):能活血化瘀,散郁开结,止痛。用于治疗忧思郁结,胸膈痞闷,吐血,伤寒发狂,惊怖恍惚,妇女经闭,血滞月经不调,产后恶露不尽,瘀血作痛,麻疹,跌打损伤等。

寺格日或孜巴木(中文:羌活鱼):具续筋接骨、行气止痛之功效,对跌打损伤,骨折,肝胃气痛,血虚脾虚等症有疗效。

鹿喝西(中文:麝香):具有开窍醒神,活血散结,止痛消肿,催生下胎的功效。主治热病神昏,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血瘀经闭,痛经,积聚,心腹暴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疽恶疮,喉痹,口疮,牙疳,虫蛇咬伤,难产,死胎,胞衣不下。

日度日阿格(中文:岩鹿茸):善于补肾壮阳、生精益血、补髓健骨,用于肾虚、头晕、耳聋、目暗、阳痿、滑精、宫冷不孕、羸瘦、神疲、畏寒、腰脊冷痛、筋骨痿软、崩漏带下、阴疽不敛及久病虚损等症。

窝哈孜(中文:牛黄):清热解毒,主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疽疔毒。

艾喂古布格(中文:槽鳞贝母)、尼古布格(中文:浓蜜贝母)、页古布格(中文:瓦钵贝母):可用于治疗痰热咳喘,咯痰黄稠之证;又兼甘味,故善润肺止咳,治疗肺有燥热之咳嗽痰少而粘之证,及阴虚燥咳劳嗽等虚证;还有散结开郁之功,治疗痰热互结所致的胸闷心烦之证,及瘰疬痰核等病。

木都苏(中文:天麻)息风,定惊。治眩晕眼黑,头风头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语言蹇涩,小儿惊痫动风。

3 羌药养生保健前景思考

羌族具有独特的养生保健方法,是羌族人民在长期生存生活中总结所得,具有良好的保健效果及鲜明的民族特色,为维护民众健康发挥着重大作用。充分利用羌族地区丰富的药材资源,全面系统的对羌医药养生保健理论,方法进行发掘整理,推广其中有效的方法,突出羌医药特色和丰富的羌医药文化内涵。但由于地势限制,诸多疗效确切的保健方法未能推广,品质优良的药材未能进入市场,面对如今羌医药发展的困境,应加大对外宣传,促进羌医药与旅游业的协调发展,发扬绿色旅游、健康旅游特色;加强羌族养生保健基地建设,充分发挥羌医药预防保健技术和方法的作用,在羌族聚集区建立羌医药养生基地[4] ;加强羌医药养生保健产品研发,如羌药香包、保健药酒、保健茶及足浴包等,对已研发出的品种进行大力推广;兴办健康保健相关服务机构,突出羌医药特色与优势,开展羌医羌药综合服务:建立具有羌文化特色,以羌医药和其他医药为一体的保健会议、休闲、度假、旅游服务基地。筛选羌医药相关项目,开展保健,亚健康咨询服务、老年康复养生、药膳、食疗等综合服务;以羌医药为切入点融合发展康养产业。

参考文献

[1]程玲俐,张善云等.羌族医药文化的保护和传承[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2]王战国,胡慧玲,包希福,等.羌族木香树枝叶挥发油化学的气象色谱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0(16):7-8.

养生保健服务范文第4篇

一、养生发展正当时

一直以来,我们呼吁,养生是中华民族的一大创造,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祖国医学宝藏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尤其在整个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更应该大力发展养生。养生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理论知识、丰富多彩的方法、卓有成效的实践经验、鲜明的东方色彩和浓郁的民族风格。它以中国古代的天、地、生、文、史、哲为深厚底蕴,以中医理论为坚实基础,融汇了历代养生家、医学家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养生理论体系。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需要,养生已成为一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古老而新兴的学科。

专委会的成立,也是养生发展的必然结果。近几十年来,我国各地在探索衰老与长寿的奥秘、老年病学基础和临床研究等各方面的工作都不断取得新进展。对于抗衰老的理论研究,从中医延年学说和现代科学的角度进行多方面的探索,提出了多种衰老学说和延年益寿的方法。不仅如此,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对很多传统的养生保健理论、方法,运用现代科学手段进行了深入研究,例如对导引、调气、咽津、存想、针灸、推拿、药物、食疗、情志、音乐等传统养生方法作用机制的多方面研究,对抗衰老、抗病机理等方面的研究,从免疫、脑科学等领域,到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层次的研究,不少方面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社会性的保健教育全面展开,普及养生保健的科普期刊杂志定期出版。同时,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保健知识,使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都能够自我养生保健,为全民族健康素质的提高做出了贡献。2006年来,随着中医“治未病”的蓬勃发展,养生学从理论到实践均得到了较大的丰富,尤其在社区养生方面,更为养生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经验。这些养生的研究成果,急需要在一个世界性的平台进行交流,从而取得进一步的综合性发展,因此在世界中联建立养生专委会是十分必要的。

对养生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进一步促进了养生保健实践活动的深入、广泛开展。近年来,为了适应形势的需要,有的研究单位成立了中医养生研究所(室),全面研究养生保健的理论与方法,有效地指导人们的健康保健活动。与之相适应的疗养事业,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也迅速发展。根据不同环境气候特点,建立了各种疗养院,既利用丰富的天然疗养因子,又采用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为人们的健康服务。此外,近年来,各种类型的养生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建立,普遍采用按摩、SPA等中西结合的方式开展养生保健服务,传统养生保健的理论与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然而,由于缺乏专门的规格较高的养生专业团体对行业进行监督、规范及资源整合,缺乏行业标准,当前社会养生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混乱的现象,因而有必要在世界中联内建立国际性的养生专业团体,以规范和促进养生行业的发展。

二、养生迎接八方客

随着世界医学对健康愈加重视,来华求取养生“真经”、进行健康学术交流的国外友人越来越多,养生可谓“笑迎八方客”。这也让人深切感觉到,需要建立一个国际性的学术组织,以使养生走上世界舞台,促进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传播养生文化。

加强养生的国际交流,对养生的发展也颇为有益。随着现代医学及公共管理的发展,国外在健康管理、健康服务及养老领域也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都值得养生加以借鉴,这种借鉴必然建立在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基础上。因此,为了加强国际间的养生保健合作,体现学术交流的多样性与多维度,引领国际传统医学与养生事业健康发展,推进传统医学与养生保健最新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利用,规划养生保健事业发展战略,促进养生健康产业的繁荣发展,并带动养生文化的深入普及,世界中联养生专委会筹备组每年都会接待很多来中国考察养生的外宾。

2013年6月21日至23日由成都中医药大学与美国世界养生学会等共同举办的“首届国际养生与健康产业高峰论坛”在成都中医药大学胜利召开,来自中美的100余位养生健康领域的专家及养生爱好者参加了交流会,交流会上还展示了健康领域最新的保健器械,让与会者了解了中美健康领域的最新发展成果。德国中医代表团于2013年9月及2014年9月两次来成都中医药大学及《养生杂志》编辑部参观并商谈合作事宜,还参观了成都中医药大学建设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2014年9月23日,马来西亚驻广州总领事馆投资处、马来西亚投资发展局和马来西亚绿野集团一行9人在马来西亚投资发展教育局教育医疗与酒店业处处长丁悦珍带领下到成都中医药大学访问交流,共同探讨了合作的领域和渠道。

就在今年3月份,我们还接待了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公共保健学院院长Keith Moultrie教授的来访。他来中国考察,就是想了解我们在养生养老方面有无可资借鉴的经验。随着工业化和都市化的深入发展,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多,加之近年来的经济危机,英国在实施社区照顾的过程中,逐渐显露出一些问题。未来5年内,英国年满75周岁的老人总数预计将增加50%~60%,而相对来说政府投入的养老资金就愈显不足。同时,受到培训的专业人员亦日显短缺,家庭照顾的能力减弱等等因素,从诸多方面对于英国的养老制度都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当他了解到中国人自古追求健康长寿,不分老幼均有主动养生的动力和习惯时,颇受启发,这种主观意识的缺乏正是现今英国民众养老问题的关键所在,提高健康主动意识也是英国政府正在急切寻找的解决办法之一。他同时提出,希望将来进一步的合作,将中医的文化,尤其是养生文化带到英国,探索出一种适合英国民众的养生方式,成为两国人民相互学习与交流的桥梁。而Keith教授所谈的英国养老经验,对我们也帮助很大,双方顿觉建立一个国际养生交流平台十分重要,其实,世界中联养生专委会就是最好的平台。

三、养生走向全世界

近些年来,养生也在不断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宣传养生文化。世界中联每年在国外各大城市召开的年会,几乎都少不了养生健康主题。我也曾多次被邀请出国做养生交流与讲座。

其中记忆最深者,当属2013年4月上中旬,我应邀赴美主持和参加多项养生学术活动,传播来自遥远东方的养生文化。邀请方安排我首先在纽约州立大学发表题为“《黄帝内经》性衰老的超前认识”的专场演讲。演讲以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为理论源头,以《素问・上古天真论》为基础,兼及《黄帝内经》其他篇章,同时引经据典,务求言之有理、持之有据,系统宣讲了《黄帝内经》对人体性衰老的认识,并与现代认识相比较,指出其超前之处和防治对策。这一演讲,题目新颖、内容翔实,引起了州立大学众多老师和学生的热议和一致好评,演讲获得了圆满成功。

其后在康奈尔大学演示了“当归生姜羊肉汤”药膳的烹饪制作。这个药膳方由中国东汉时期的“医圣”张仲景首创,在中国已经流传千余年,有非常好的养生效果。该药膳经精心烹饪制作,不仅汤鲜肉嫩,而且色香味俱佳。现场观众品尝之后都对汤的味道赞不绝口,对中国药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互动环节中提出了许多问题,我都一一耐心作了回答。

在美国活动期间,还出席了在联合国总部召开的世界养生大同修活动,并亲自现场指导气功爱好者的养生功法修炼。学员们学习养生动功,体会气功调息、调形、调心的妙处,并且在修习功法之后均感身体轻健、神清气爽,对来自东方的养生文化有了感性的了解,对这种强健身体、延年益寿的知识方法十分向往。

可以看出,养生已经受到来自全球的关注,大家面临相似的健康问题,有相同的健康需求,自然会对历史悠久、手段丰富而有效的中华养生产生兴趣。世界中联养生专委会的建立,能让各国健康与养生领域的专家、学者、爱好者、企业家等在同一平台共舞,促进全球大众的健康提升。

四、细致规划,积极筹备

世界中联养生专委会的建立也不是一蹴而就,期间几经波折。养生专委会是世界中联最后一个经国家民政部审批登记的分会,其后新的分会审批权下放至世界中联。因此,专委会申请阶段,须填写两份资料,一份报世界中联,另一份报民政部,这两份资料内容还有较大差异,填写过程着实费了一番周章。

望穿秋水,申请终得通过,进入了筹备阶段。于是,2014年8月24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养生专业委员会筹备会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召开。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彭成教授及科技处处长刘友平教授、副处长冯全生教授、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处张大鸣处长、世界中联学术部副主任王晶博士等领导出席了会议,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陈涤平教授、莫桑比克共和国总统保健医师江永生教授、台湾全方位养生协会理事长黄三德教授等近30位专家参加了会议。

我作为世界中联养生专业委员会筹备会主任,主持召开了这次会议。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彭成教授代表学校首先致辞,简要介绍了学校的情况,表示将为学会的各项工作做好全方位支持,并对学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世界中联学术部副主任王晶博士介绍了世界中联的宗旨、业务范围、组织体系、学术活动等情况,随后重点介绍了世界中联专业委员会组织管理规定,还就养生专业委员会的特点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

随后,我代表世界中联养生专业委员会筹备委员会,就养生专业委员会的筹备进展及未来规划向与会专家及领导作了汇报。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陈涤平教授、三峡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陈涛教授、莫桑比克共和国总统保健医师江永生教授、台湾全方位养生协会理事长黄三德教授、四川大竹温泉养生研究院刘达平副院长等各位与会专家也分别发言,为养生专业委员会的筹建建言献策,并围绕汇报讨论了学会的筹建计划、组织结构及成立大会的各项事宜。

最后,经大会讨论通过,世界中联养生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的时间拟定为2015年5月,至此,专委会进入成立大会的准备阶段。

五、专委会宗旨与工作任务

宗旨:世界中联养生委是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下属的专业学术团体,为中医养生专业创建的世界性组织,是由从事养生行业及相关的医疗卫生、中医药、食品、体育、科研开发单位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和知名人士等自愿合作组成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其目的是加强养生领域的学术交流,推广普及养生文化,引导及推动养生产业的发展,促进中医养生在世界范围的传播与合作,为中医养生的发展及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

工作任务:

(1)学术交流。积极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等专业人士入会,并通过定期举办与本专业相关的研讨会,增进养生保健相关领域的全球性学术交流。

(2)文化传承。以专委会为纽带,整合国内外专业资源,搜集、整理中国古代养生文化及现代民间传统养生健康文化;搜集、整理养生传世方法;发掘、整理全球长寿地区、百岁老人的长寿经验。

(3)专业培训。定期举办中医养生培训班。参加培训考核合格者,可获得由“世界中联养生专业委员会”或联合其他职能部门颁发的相关证书。

(4)科研合作。通过专委会加强各大院校及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联合开展生命及衰老规律的科学研究;对传统的养生理论及方法进行研究与创新;对国内外新的养生理论、养生技术进行科学研究。并与国内外养生及相关专业知名专家、学者、同仁及医疗机构进行广泛的业务合作,在世界范围内合作进行养生学术研究。

(5)文化传播。与媒体合作,向社会宣传科学的养生理念、方法;辅助政府机构开展各类养生文化宣传活动;创办《养生杂志》,宣传最新的养生研究成果及科学养生知识;与国外相关机构合作,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养生文化。

(6)行业管理。协助政府部门开展养生行业发展调查研究,收集、分析、行业信息,提出行业发展意见;经政府部门授权或委托,参与制定、修订行业标准;经政府部门同意,制定并监督执行行规行约,参与质量管理和监督工作,规范行业行为。

(7)推荐。凡表现突出、专业业务娴熟的会员或经本专业培训的学员,本会向国内外有关临床科研用人单位推荐进修学习或聘用;为本专业相关的研究成果作相关的推荐活动,或组织国内外相关专家进行科研成果鉴定及推广等活动。

(8)表彰与奖励。对在本专业工作成绩突出者,予以不同形式的宣传、表彰和奖励。

(9)服务会员。依法保护成员的合法权益,向有关部门积极反映他们的意见及需求,为成员提供服务和帮助。

(10)建设养生保健行业平台,通过联合养生保健、养老、健康管理等相关单位,共同整合资源,打造产学研、产供销平台,促进养生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打造优质养生服务品牌,提高养生服务效果。

养生保健服务范文第5篇

一、认真贯彻落实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完善中医药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积极参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省政府《关于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和市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细化实化相关政策措施,建立起中医药服务提供与利用的激励机制和中医药工作的协调机制,并督导各单位落实相关政策。

按照《意见》和我市医改的任务要求,依据《市镇(街道)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建设实施方案》,完成9所镇卫生院中医科和中药房标准化建设,配备必要的中医诊疗器具和中药,完善基本的中医药服务功能;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普遍推广20种“简、便、廉、验”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完成1114名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任务,使所有的市级医院、镇(街道)卫生院、村卫生室都能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全覆盖。

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实施《养生保健“三进”(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工程》,大力推进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开展第七个“养生保健宣传月活动”;建设1个膏方服务示范单位、1个养生保健基地和18个养生保健指导门诊,使市级医院和镇(街道)卫生院都能开展养生保健指导服务。鼓励社会资本建立专门的“治未病”保健服务机构和中医特色健康管理服务新模式,开发保健产品,拉动服务需求,构建起多元化的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二、推进中医药继承与创新,着力打造品牌学科,培养引进优秀人才,促进中医学术繁荣

推进中医事业四名工程,进一步改善就医环境和设备条件,将市中医医院建成中医特色明显、综合服务功能较强的中医“名院”;重点加强市“国医堂”示范门诊、市特色专科建设,成为特色优势突出的“名科”;重点扶持优势学科的中医优势病种研究、特色中药制剂研究、中医特色新设备研究和适宜于基层推广应用的临床研究项目,制定重点突出的年度中医科研计划,加强成果推广,提高科研工作对提升中医临床水平的贡献率。

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中医人才的培养引进,做好市级优秀中医人才和中医骨干培养对象的集训培养和考核;借助有利政策,力争引进1名市级以上名中医;鼓励各单位采取聘请“市特聘中医药名家”的方式柔性引进高层次中医药人才来院工作,带教指导;建立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做好镇(街道)卫生院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和乡村医生中医专业中专学历教育,对取得中医学历的乡村医生免费进行考前辅导,帮助其尽快过渡为执业(助理)医师。

积极参加中医药优秀论文、优秀病案和优秀护理文书评选交流活动;做好包括“四大经典”在内的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严格证书管理,推出品牌项目,创造浓厚的中医药学术氛围。

三、加强中医内涵建设,实施中医药特色优质服务促进工程。

结合“以病人为中心,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和创建人民满意公立医院活动,实施中医药特色优质服务促进工程。依据《市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疗质量监测考评标准》和《市综合(专科)医院中医医疗质量监测考评标准》,做好全市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和综合(专科)医院的中医医疗质量日常监测考评和信誉等级评价工作,建立预警和警示制度,建立起覆盖全行业、面向全社会的中医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和医疗质量信誉等级评价体系,向社会全市中医医疗质量信息,公布中医医疗质量信誉等级。开展中医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提供中药代煎、代炮制加工、传统单剂小锅煎药服务、小包装中药饮片服务和中医护理特色服务项目,推出一批知名中药制剂(名药)和示范中药房,提升中医药特色服务水平。积极参与卫生应急工作,加强中医医院应急救治能力建设,开展重大传染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提高中医药应急救治和重大疾病防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