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信用管理建设

企业信用管理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信用管理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信用管理建设

企业信用管理建设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筑业;信用;管理体系;探索

信用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加强企业信用管理是社会大环境对建筑企业的客观要求,加强企业信用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企业自律行为,是规范市场竞争的必要手段和主要内容。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企业信用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信用视为企业的生命。

一、企业的信用管理现状

目前,建筑业受房地产价格飙升的影响,僧多粥少的局面直接导致了建筑市场的激烈竞争,甚至是恶意竞争。例如招投标时不顾工程预算一味压低报价,工程施工时偷工减料降低工程成本,后期物业管理严重缺乏等等,严重混乱了建筑市场秩序。而对于建筑企业本身而言,不能严格履行合同,不能保证工程质量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公司的资信水平,反过来造成了工程承包难、应收帐款回收难等一系列恶性后果。

造成企业信用管理现状的原因非常复杂,不同的行业以及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原因,总的说来可以从企业经营环境的影响和企业自身信用管理两方面进行分析,找到原因。

二、信用管理体系的基本内涵和主要构成

通过对企业信用管理的现状,以及产生的原因、造成的结果所作的分析,应当充分认识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的必要性。

信用管理涉及到的部门很多,包括企管部门、财务部门、工程管理部门、人事管理部门、质量管理部门、施工部门、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等,每个部门都应该明确自己在信用管理系统中的责任,制定相应的信用管理制度,这样才能保证信用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建立一个资信水平高、施工能力强的建筑企业。

三、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建筑业企业的信用管理因为涉及到工程建设过程,因此要从企业管理、现场管理、市场行为管理、社会职责履行情况管理四个方面来构建实施。

(一)企业管理

1.财务信用管理

企业要按照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企业财务通则》的要求,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体制,控制财务风险。

2.统计管理

企业统计信用管理,是指企业在其经营活动中与统计信用有关行为的管理。加强企业统计信用管理,增强企业统计信用观念,可促进企业依法统计,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一是建立健全统计信用管理制度,对规范统计基础工作,建立原始统计记录、统计台帐以及统计资料审核、交接、档案和保密等项的管理都要进行详细的规定。二是将统计信用管理纳入公司的精细化管理。三是加强统计人员的培训。

3.客户资信管理

客户是企业的重要资源,而客户的资信状况则直接关系到这一重要资源的质量。

客户资信管理的基本原则就是建立客户资信数据库系统,集中对客户资信风险进行评估和审核。

客户资信管理主要需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首先要解决企业的信息搜集渠道问题;第二,解决客户信息集中管理及管理方式的问题;第三,解决如何判断客户可能存在的风险,即明确风险的判断标准及方法。第四,确定不同客户的信用额度。

4.人事用工信用管理

企业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相关法律的规定建立健全劳工信用管理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严格执行用工备案制度,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保护制度;遵循按劳分配的原则确定工资奖金收入,不得拖欠和克扣职工工资;不得违背职工意愿,擅自变更劳动合同;要保证职工的劳动保障权利不受侵害,提供健全的劳动保护和安全卫生条件,依法参加并按时足额交纳职工社会保险。

(二)现场管理

1.工程、产品质量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增强综合竞争能力和提高效益的基础是优良的建筑工程质量,而优良的建筑工程质量依靠以下几项提供保障:一是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二是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规定进行施工;三是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切实增强质量责任意识和施工队伍素质;四是加强全过程各环节的质量控制;五是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六是严格执行建设工程质量保修制度。通过竣工验收的建设工程,施工承包商必须开具工程保修书。在保修期内,因勘察、设计、施工以及材料、设备原因造成的质量缺陷,施工承包商负责维修,维修费用由责任方承担。这也是实现工程质量信用管理的最终体现。

2.工程安全文明管理

对施工工程现场进行安全文明管理,是实现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实现安全文明施工,要从以下几点做起:一是严格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的要求进行工程施工;二是保证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落实到位和专款专用;三是要广泛开展创建“文明工地”活动,有条件的要争取申报省级文明工地;四是施工现场文明施工实施分阶段动态管理,如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可将工程分为桩基施工、地下室施工、上部主体工程及装修施工等三个阶段;五是严格落实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中安全技术方案及安全措施的编制和审批制度;六是施工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配合市级部门对所施工的工程项目的安全文明施工情况的考核、评价工作。

(三)市场行为管理

1.招投标管理

招投标管理相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可以分为物资采购招标管理和工程投标管理两大部分,主要是工程投标的管理。

工程投标管理:工程投标应该由专业的人员负责,从日常的信息收集、资格预审资料的准备、标书的制作、参与投标及合同签订等全方面进行控制。要作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要准备精干的投标班子,包括决策者和负责施工图的预算编制和成本估算的具体业务人员;第二,做好施工图预算和单价分析;第三,投标报价。

投标过程中要注意不能有以下行为:(1)以超越企业施工资质投标;(2)有低于成本价格恶意竞标;(3)不相互串标或与招标人串通投标;(4)不以他人名义或其他方式骗取中标;(5)不故意高出限价恶意造成废标;(6)不随意放弃中标侯选资格。

2.合同信用管理

合同信用管理的最基本目标是实现合同交易的安全完成,是企业信用的最直接体现。

“守合同重信用”是企业生存发展之本。方大公司连续多年被淄博市评为“守合同重信用诚信企业”,市场信誉度连年提升。做好合同信用管理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合同管理人员落实;第二,抓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培训工作;第三,抓好合同管理制度的建设。

3.施工程序信用管理

签订工程合同以后就全面投入到工程建设当时,开工前需要经过充分的准备,要求各种施工手续齐全,人员及施工机械、工程材料有详细的需求计划并能按工程进度陆续到位,各种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完成并通过审批,需要分包的工程范围明确,责任明晰。重点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不违法分包工程;第二,具备施工许可证及各种按规定应该办理的手续;第三,项目经理资质达到要求,工程技术及安全管理人员符合规定;第四,按规定进行工程备案,工程结束后按规定存档备查。

四、切实加强企业的信用管理

企业信用管理建设范文第2篇

摘 要 在现代商品经济中,企业之间大量的商品交易都是建立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以赊销方式来实现的。商业信用在拓展市场、扩大销售、降低整体经营成本、强化企业市场竞争能力,进而实现规模经营等方面有着其他任何结算方式都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以赊销为表现形式的商业信用就成为竞争的必然结果。那么由赊销所形成的应收账款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应收账款的等管理和企业的客户信用管理制度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将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与客户信用管理制度建设做一个整体性的研究很有必要。本文首先对企业应收账款和信用制度建设得概况进行了总体介绍,而后从基本前提、关键环节、重要保证和技术支撑等四个方面对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与客户信用管理制度建设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

关键词 企业 应收账款 信用管理 制度建设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产品、商品或提供劳务而形成的债权,也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企业缺乏客户信用管理方面的必要制度,应收账款就极容易转化为坏账损失,而居高不下的坏账率是企业经营中的大忌之一。所以,若想最大限度地避免坏账损失,必须进行客户信用管理制度建设。与此同时,应收账款管理本身也是客户信用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环节。

企业信用状况主要包括合同履行、企业登记、银行贷款偿还、应收应付账款、产品质量、企业经济、合同纠纷、法定代表人信用记录等。所谓企业信用制度建设,是指企业通过对企业的信用资源进行规范化管理,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地对信用管理过程进行分析、测量和评审,持续性地改进管理过程,最终达到企业信用管理目标的管理措施。本文将从应收账款管理的角度出发,从基本前提、关键环节、基本保证和技术支撑等方面探讨客户信用管理制度的内容。

一、基本前提:充分考虑应收账款产生的经营风险,建立客户信用评价制度

做好客户的资格信用管理,对客户的信用情况进行收集和风险评估,是强化信用管理的基础。而对应收账款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前瞻性分析,这对完善客户信用评价制度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应收账款的形成原因主要有如下三个:第一,为了扩大销售额,提高市场占有率,采取赊销或现金折扣的方式进行销售而产生应收账款;第二,当企业的库存超过正常水平时,一般会采用较为宽松的信用条件进行赊销,进而将库存商品转化为应收账款;第三,销售和收款的时间差,商品销售的时间和收到货款的时间经常会出现不一致,这也导致了应收账款的发生。

应收账款产生的经营风险同样也表现为如下三个方面:第一,增加了企业的现金流出:首先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会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出,其次应收账款会使企业利润增加,而企业增加的利润需缴纳企业所得税;第二,应收账款占用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降低了资金的周转速度;第三,应收账款容易形成坏账损失,从而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

所以,在建立客户信用评价制度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应收账款对企业经营造成的潜在风险。企业应当详细记录客户往来情况,分别建立详细的客户档案,档案中应该记载其经营现状、财务状况等基本信息,以及客户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情况和信用等级等信息。客户档案的管理应做到,一有新的信息出现,就及时载入相应的客户,以保证对所有客户的信用管理是准确的、最新的、动态的,这就是说要采用动态更新管理制。在这个基础上,对客户进行内部信用等级评定,并按信用等级进行分类管理,对信用等级差的客户拒绝与其交易,或采用谨慎的交易方式,对于信用等级高的客户,则可采用灵活多样的交易方式。

二、关键环节:以应收账款风险最小化为原则,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并予以贯彻执行

在某种程度上,企业的信用政策对应收账款的效果好坏有很大的影响,企业的信用政策主要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期间和现金折扣政策等。信用标准是指客户获得企业交易信用所具备的基本条件。信用标准太高,虽然会减少企业遭受坏账损失的可能性,却不利于销售水平的提高,信用标准太低,虽然会使销售水平增长,却有可能导致坏账损失增加。信用期间是指企业允许客户从购货到付款的时间间隔。延长信用期有利于销售额增加,但同时坏账损失、收账费用和应收账款会增加。当延长信用期带来的收益大于缩短信用期带来的损失时,可考虑延长信用期,否则不宜延长。施行现金折扣政策可激励顾客为享受优惠政策而提前付款,从而缩短企业的平均收款期限。所以,企业在制定信用政策时,应在信用标准、信用期间和现金折扣政策三者之间进行权衡,从而实现应收账款的风险最小化和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三、重要保证:加强应收账款的监控力度,尽可能地减少损失

应收账款的账龄与回收的可能性呈负相关的关系,账龄越长则回收的可能性也就越小。所以,应该建立应收账款的回收机制,所谓回收机制就是在应收账款发生后,通过一系列管理措施监控应收账款,保障应收账款能够按时回收。一旦账款逾期,立即分阶段加紧追收。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基本制度:

1.建立应收账款催收责任制度。企业应该将应收账款的回收与企业内部各业务部门的绩效考核挂钩,切实落实内部催收账款的责任。

2.建立应收账款台账管理制度。企业应该按客户分别设立应收账款台账,用以详细反映企业内部各业务部门以及每个客户应收账款的信息。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合同管理,对债务人执行合同情况进行跟踪,降低坏账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3.转化应收账款的形式,减少企业的呆账和坏账损失。

(1)应收账款出售与抵押。应收账款出售是指企业将应收账款出售给从事此项业务的机构来取得资金,客户还款时直接支付给机构。一旦发生坏账损失,企业不用承担任何责任。应收账款抵押是指企业把应收账款作为担保,从金融机构预先取得货款,当收到客户支付的欠款时再如数转交给金融机构,归还借款。

(2)将应收账款转化为应收票据。应收票据到期前可以贴现或者背书转让,具有比较强的追索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坏账损失风险。当客户到期无法偿还货物款时,企业可要求客户开出承兑汇票用以抵销应收账款。

(3)建立应收账款保险制度,参加商业保险。这种方式可以把企业难以预知的损失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四、技术支撑:加强企业的信用技术建设

在企业的日常信用管理工作中,将会涉及到不同领域和学科的、大量的信用管理技术。可以通过学习先进的信用管理技术,迅速提高企业的信用管理水平。

1.企业信用评估技术。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是一项非常专业的技能。在国际上通常有两种评估方法:一种是采用信用要素评估,称为信用评级;另一种是采用财务指标进行评估,称为财务评估。信用评级可以将客户的所有信用要素都包括进来,然后按照“3C”原则对客户进行评价。信用评级有利于反映客户的全面综合信息,却不利于很多信息的量化,或信用信息量化的标准容易出现偏差。另外,财务评估有利于量化客户的信用状况。

2.企业资信调查技术。企业资信调查技术是指,对企业现有信用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且将这些信用获取方信息资料进行汇总、整合和归档。这些资料包括业务部门掌握的信用获取方基础信息、原始和法律文件,也包括信用获取方的每次交易和付款情况、坏账情况等。把这些数据收集起来,交由信用管理机构进行统一管理。

3.债权保障技术。债权保障技术包括:担保,包括自然人担保和法人担保;抵押,包括质押和物权抵押;信用证;信用保险;保理;出口信贷;承兑汇票和其他保障手段等技术。

参考文献:

[1]林钧跃.企业与消费着信用管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1).

[2]谢旭.企业赊销与信用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1.

企业信用管理建设范文第3篇

关键词:信息化 财务管理 企业建设

信息化财务管理主要是指财务管理人员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来帮助他们更好的完成管理工作,这种信息化手段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建立起新型的信息化财务管理模式,实现了财务资源的统一整理。

一、信息化财务管理在企业建设中应用的重要影响

1.信息化财务管理的应用能够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主要是以人工化管理为主,对于财务信息数据也是通过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手工整理、核算、统计,并且根据相关数据制作纸质类型的财务报表。随着社会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技术更好的被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运用,将传统手工整理的财务信息直接在电脑上操作录入,从而建立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通过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财务管理人员只需对信息化管理软件进行操作,就能够将大量的财务信息统一处理、统一,并且出具电子版财务报表,而且还具有打印功能。财务管理人员应用这种方式节约了财务信息处理时间,更加方便了财务管理工作,而且电子版的财务报表也更加准确,有效避免了财务信息出错造成企业的损失。

2.信息化财务管理的应用对企业的资金做到有效的控制。

企业财务管理中,信息化财务管理平台的确立,能够帮助有效实现企业资金的合理控制。在信息化系统中,企业中每一项资金的流入与支出相关财务人员都会做好记录工作,这样使财务信息都会记录在系统中,这样更加直观的将业务处理流程清晰的展现,便于企业管理层更好的管理控制企业资金,避免了企业资金无故丢失的情况出现,从而更加有利于企业做到各个方面的资金控制。信息化财务管理的应用在节省了人力物力的同时,也有效避免了人为操作造成的差错。实际的财务流程,包括进账、交易、出账三个重要环节都在电脑上操作,通过网络化的财务数据进行交易。

二、信息化财务管理在企业中应用的现状

1.信息化财务管理在企业中应用的广泛性。

当今信息化建设的稳步发展,财务管理在企业宏观管理和微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财务数据概括了企业活动的大量重要信息,财务管理也逐步数据化、电子化、精细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企业的管理方式出现了比较大的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不再适合现有的管理现状,企业逐渐需要管理的信息化与技术网络化。计算机信息系统已经被广泛地用于各大企业的财务管理中。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方面,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就比较重要了。

2.信息化财务管理在企业中应用的需求。

企业财务管理中应用信息化财务管理,实现了随时随地化办公、远程控制化办公、手机办公等现代化办公方式,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多数企业在办公方式上也实现了多样化办公,而且也更为人性化。信息化办公方式做到了即使财务管理人员不在自己的办公地点,也能利用现代先进设备进行远程办公。传统办公方式随着信息化办公的到来也逐渐被取代,而且也打破了传统办公的制约,有效实现了办公方式的多样化,这样更加便于企业经济较快的发展。

三、信息化财务管理在企业建设中的不足之处

1.软件行业发展较为缓慢。

根据目前我国的企业发展形势分析,多数企业缺乏财务管理软件开发的相关人才,这样造成了软件行业发展的缓慢。如果在财务管理方面单纯的依靠国外购买的企业财务管理软件,不仅会加重企业的财务负担,而且长时间发展下去也有可能造成不符合我国企业发展情况的出现,从而在实际使用软件过程中面临多种问题。在信息化财务管理建设过程中,软件行业发展的缓慢直接制约了信息化财务管理的形成,面对这种情况,需要进行软件的开发,从而促进软件行业的发展,这样才能够有效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

2.在财务管理信息化方面的综合性人才缺失。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市场中,企业要想立足于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借助一些软实力。而在软实力中综合型人才是最为主要的,企业只有大力培养建设综合性人才,才能够更好的实现其发展。但是企业却没有更多的重视财务管理方面,现在大多数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财务管理人员没有专业的职业素养,甚至还有的裙带关系,这些财务管理人员没有良好的财务管理理念,而且专业知识方面的能力也不足,这样根本不能满足信息化财务管理建设的相关要求。

3.企业管理体制的不健全。

我国的企业多数都有自己的分公司,而且大型的企业中有着几十到几百个的分公司,在每个公司中都有着独立的法人代表,而且还着重强调法人权力的独立自主,这种管理体制在很大程度上会造成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风险。因此,当下企业最为首要的任务就是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实现各个层级子公司的统一管理,这样才能实现财务信息的统一处理,帮助企业更好的创造经济价值。

四、信息化财务管理在企业建设中的应用策略

1.财务信息化软件行业的发展。

当前信息化财务管理在我国的影响力还较小,没有形成相匹配的生产机制,虽然有一些企业产生了对信息化财务管理的需求,但是相应财务管理软件开发领域的落后,限制了这种需求的发展。因此当前信息化财务管理发展的当务之急在于尽快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信息化财务管理行业体系,保证企业对信息化财务管理软件的需求能够得到满足,最为理想的状态是能够多个品牌和供应商能够形成一个较为健全的信息化财务管理软件市场,品牌与品牌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刺激信息化财务管理软件质量的提升,同时也推动企业主体不断创新,降低成本和价格,能够为需求主体提供符合其自身要求的财务信息化软件,甚至主动出击,进行信息化财务管理软件的推销,扩大信息化财务管理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企业参与到这一新技术的应用中来。

2.建立健全企业人才培养机制。

信息化财务管理是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形式,其本身高度依赖于信息化技术,这就对操作人员的信息化技术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因此要想实现信息化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有效应用,不仅需要相应的技术,还需要兼具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的综合性人才。当前我国高校对这种涉及多个专业的综合性人才的培养还处于初步阶段,无论是人才的质量还是数量都存在不小的问题。因此企业主体应该做两手准备,在面向社会招揽综合性人才的同时,也从企业内部培养这种专业人才,通常情况下,选择或精于财务管理或精于信息化技术的员工,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帮带,最终构成企业信息化财务管理需要的综合性人才,进而保证信息化财务管理的有效落实。

3.管理体制的改进与完善。

信息化财务管理是一种财务管理工具,其本身能否发挥作用还有赖于企业自身的管理体制,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决定,我国经济主体是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中小企业本身的财务管理体制就不甚健全,而为数不多的大型企业也多以子母公司的形式存在,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大型企业的子母公司之间的财务往来混乱现象屡见不鲜,这为信息化财务管理的贯彻落实带来了十分现实的困难。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在信息化财务管理技术落实之前,应该对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体制进行一次彻底的调整,对中小企业的管理制度进行明确,对子母公司的财务往来进行常态化的准确记录和科学规划,为信息化财务管理的贯彻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五、结语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的财务管理方面要利用信息化技术,做到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在完善的信息化财务管理体系下,企业的财务管理也将更加完备,同时也能够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实现企业全面化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念珍.我国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

[2]钟灵.项目管理在财务统计分析系统建设中的应用[D].南京邮电大学,2013.

企业信用管理建设范文第4篇

关键词:管理心理学 企业文化建设

一、引言

企业文化建设相当于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对企业管理起到很强的辅助作用。企业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企业统筹考虑,从多个方面努力,其建设过程是长期的;企业不同,甚至行业不同,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也必然不同,每一企业都有其独特做法。但是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员工和企业之间的心理认同和约定,必然不能忽视和员工之间在感情和心理上的沟通。管理心理学如今是一门显学,它以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和行为发展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目的是用科学的心理方法改善管理工作。本文将就管理心理学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二、管理心理学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具体应用

1、重视心理激励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的观点,人在生理、安全需要和社会交往需要之外,还有受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两种需要相对于前三种需要,更偏重于心理和感受方面。薪酬福利制度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管理制度,薪酬不再简单的是员工劳动的对价,更体现了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存在价值和受重视的程度。新型的宽带薪酬制度把薪酬划分为多个组成部分,突出员工绩效、技术和岗位对薪资水平的决定作用,可以更好的激励员工刻苦工作,努力提升知识和技术,更好的提升其在企业中的职位,以实现自身价值。这对于企业形成良好的工作和学习氛围,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2、重视心理强化

强化是使某种心理品质变得更加牢固的手段。所谓强化是指通过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奖励或惩罚),从而使该行为得到重复或抑制的过程。使人的行为重复发生,称为正强化;反之,则为负强化。这种心理机制运用到企业文化建设上,就是要及时表扬或奖励健康和有利于企业思想和行为,批评不利于企业的思想和行为,使奖惩尽量成为企业文化的载体,使企业文化可见、可感。

3、利用员工的从众心理,共同树立企业文化

从众是在群体影响下放弃个人意愿而与大家保持一致的心理行为,一般来讲,重视社会评价和舆论的人,企业中文化程度相对不高的员工,从众心理比较强。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领导者应利用人的从众心理,采用一切舆论工具,促使员工在行为上符合规程要求和道德规范,一旦这种行为一致的局面初步形成,对个别人就构成一种心理压力,进而与大多数员要一致起来;对于消极因素,则应采取抑制措施,严防消极从众行为的发生。

4、利用模仿心理对员工进行引导

模仿指个人受到社会刺激后,按照与别人行为相似的方式行动的一种倾向,它是社会生活中一种常见的人际互动现象。不言而喻,利用模仿的心理机制有利于企业文化建设,而树立好的榜样可为模仿提供条件。企业的模范人物,特别是企业的主要负责人,理应该成为企业文化的人格化代表。企业成员对他们由钦佩、爱戴到模仿的过程,也就是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和实践的过程。企业的主要管理人员应以身作则,以自己的模范言行倡导优秀的企业文化,同时应该大力表彰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安全标兵,使他们的先进事迹及其所体现的团结、友善、奉献的精神深入人心,在企业内掀起学习和赶超的热潮。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5、注重化解员工的挫折心理和重视员工的心理压力释放

企业成员之间的摩擦,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总会出现的矛盾和冲突,员工个人碰到的困难,都会对员工产生挫折感。这种消极心理,不利于工作,不利于协作,不利于优良企业文化的形成。如何化解员工的挫折心理,也是应该注意的事。企业应营造宽松的环境,使员工能够畅所欲言,既可提出批评和建议,又有“出气孔”随时减压,这是化解员工挫折心理的主要办法。平时,企业可以通过拓展等多种方式为员工舒解压力,提升其心理素质。

6、进行心理互换,鼓励换位思考

多数企业通过短暂的工作岗位互换,使员工有多个岗位的工作体会,学会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体谅别人。例如,管理人员和生产一线工人通过岗位互换,管理人员体会到一线工人的辛苦,一线工人体会到管理人员的压力,双方就更容易的理解和体谅对方,比较容易化解矛盾,消除对立,增进交流和团结。事实上,现在很多企业推行的股权激励机制,实质就是通过向职业经理人让渡企业部分所有权来改变企业所以者和职业经理人之间的单纯“信托”关系,赋予职业经理人以企业所有者的身份和地位,鼓励其转变心理定位,促使其站在主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激发其责任心和管理的主动精神。如在企业管理中妥善运用这种思路,就会使企业形成利益一致、团结和谐的良好企业文化氛围。

企业信用管理建设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信息数字化;档案;应用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机密性、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各级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对档案的管理,及时解决在档案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信息数字化是主要体系,对管好用好档案的资源开发起着重要作用。以往存在的缺档、断档、死档会给档案的管理工作带来很多困难,因此,档案管理工作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计算机的普遍应用,原来以纸质格式的各类文件及其他文字及数据资料逐步被计算机的电子格式所替代。由此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档案,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的优势日益突显,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的便捷

所谓档案的信息数字化就是以馆藏档案资料为主要的物质对象,用缩微的形式对档案文献进行收集、筛选和不同层次的加工,使之转换成为缩微软件形成的二次文献信息供人们利用的过程。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有如下几个便捷:

(一)可充分利用和发挥现有的计算机的潜能,提高利用率。目前大多数基层档案馆对计算机的应用单一,开发利用功能简单,有的仅仅用于档案录入和文件的储存,利用的低效率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的极大浪费,使用信息数字化管理档案可以使档案数据更准确快捷地利用共享。

(二)信息数字化的建设使OA办公室自动化推向现代化办公和计算机网络结合的一种新型的办公方式,OA办公系统实现了数据的一次输入,多次利用。文书处理人员在完成文件的拟写、签发、编号、录入、等工作后,只需要一个归档点击操作,就完成了从文件处理系统到档案管理系统的归档工作。需要利用时,利用者只需根据访问权限进行在线检索,就可以浏览所需要的内容,档案资料通过办公平台实现了共享。OA系统可以提供多种查询检索功能,可以实现档案信息自动分类、检索、自动编目等,使档案检索利用变得更加快捷、高效。

(三)档案信息化管理使档案人员可以从繁琐的整理工作中解脱出来。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档案编研和二次开发利用上,从而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利用效率,由此,不仅扩大了社会影响,而且还拓宽了服务范围,档案部门的地位自然也得到了提高。

二、加强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管理及对策

(一)强化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意识,积极推动网络化归档工作,档案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化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普及档案信息化的档案意识,让企业各部门了解信息化档案的重要性,并且能够密切配合档案工作,充分利用办公自动化的文档一体化工作平台方便档案的网络信息化归档管理。各立卷部门的档案管理者在档案管理部门的规范标准和在职档案人员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权限范围将所在部门产生的需要归档的文件备注上处理意见,通过数字化办公平台传输到档案数据库,年终时只需向档案馆移交一份立卷清单即可,从而减少了档案部门的计算机输入工作,给档案工作带来了方便与快捷。

(二)加强档案信息化工作与实际日常档案整体规划。企业档案工作一定要把档案工作人员对信息建设的业务培训工作考核纳入企业档案工作人员的整体管理中,这是目前大多数煤炭企业单位档案工作最容易疏忽的方面,同时还应注意将档案管理信息化与技术资料信息网络相区别,企业的技术资料(即图纸)是为了服务企业的技术管理。协调企业技术部门图纸,标准化资料管理的一种组织,两者在职能工作范围及管理模式有所不同。因此要想使得档案管理能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必须对企业档案能够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不断提高档案信息服务。

三、新档案信息数字化、提升服务理念

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及企业,首先运用信息化手段对档案进行编研,从而加强了档案数字化建设,要将档案利用计算机对一些重要的档案进行汇编,进行数字化采集。利用计算机编制检索目录提供利用不仅方便查询,提高工作效率,也使档案更加规范化。其次,创新档案信息化深加工,要将具有较高实用价值和科学指导意义的文献报告等编制成数字化档案,编研资料不仅可以利用手续方便查询,为借阅者提供周到全面的服务,而且能够延长档案原件的寿命,档案信息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使档案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得到同步提高,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总之,信息数字化是新世纪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信息化利用和档案信息管理标准化已势在必行,我们必须加快档案的现代化管理进程,逐步完善企业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其优势在于有利于档案原件的保护;有利于文件归档方式的改善;有利于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有利于档案信息的检索和利用方便。为档案高效利用打下了基础,发挥了自己的潜能,为企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