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提高教学水平的途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中语文;有效教学;教学目标;有效途径;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有效教学逐渐被教育工作者重视,如何才能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的效率是目前教学中重要的课题。高中语文教学也是如此,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提升教学效率,是目前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所谓有效教学就是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实现预期目的的教学。让高中语文教学达到高效教学主要满足以下要求:达到教师的教学预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采用易于接受的教学方法等等。为了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地提升高中语文教学的水平,必须采用有效的教学途径。为此,本文从有效教学的内涵以及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的重要性出发,在分析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的前提下,重点提出了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最后指出了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作者通过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经验,并结合相关的高中语文教学的资料,总结出如下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重活动,轻效率”现象存在;应试教育导致学生主体地位丧失;盲目的课堂探究。
(1)“重活动,轻效率”现象存在
新课改后,人们逐渐认识到旧的教学方式的弊端,不断地开始反思,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逐渐地开始采用各种活动,一味地通过活动来不断地提升课堂气氛,为了活动而活动现象严重,这些活动很多时候都是很肤浅的、随意的,虽然课堂气氛提升了,但教学效率确实非常低,甚至是无效的教学。
(2)应试教育导致学生主体地位丧失
现如今,高考已经在我国倍受重视,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试教育依旧大行其道。在一项研究中,教师采用教师讲授的教学方式,学生掌握率为95%,教师演示教学,学生掌握率为30%,学生实践,学生掌握率为70%,学生教别人,学生掌握率为95%。而现实中,高中语文教学方式的使用率却恰恰相反,这充分地说明了应试教育导致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
(3)盲目的课堂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很多老师开始盲目地采取探究式教学来提高效率,但有时候却没有考虑到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比如一些陈述性的知识,也进行探究讲解,这样反而让简单问题复杂化了,只能降低教学效率。
三、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基于以上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笔者总结了如下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创新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1)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有多种,但如何用好每种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水平需要考虑的重点。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根据每节课的不同教学目的,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也就是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举例说明:在上《我有一个梦想》一课时,可以通过播放英语原版的演讲让学生充满澎湃的情感。运用声、光、色等感官元素.来刺激学生学习的兴趣。再比如,在学习《瓦尔登潮》一文后,可以让学生阅读这本书。介绍一些中外隐士的生活,或者一些描写大自然美丽风景、热爱自由的文章等等。让学生了解其中的美。
(2)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创新教学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情境,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课堂之前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在课堂中通过多种形式提问学生,使每位学生都能具有成就感和满足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课堂质量。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是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水平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要有合理的学习方法,如课前预习,课堂上思考,课后复习;对自己解题的薄弱部分进行有意识地训练;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四、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研究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以后的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想不断地进行有效教学,高效教学,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教师要注意课堂提问的语言艺术和课堂点评的语言艺术。另外,多媒体的使用要有“度”。注意到这些问题,能够非常有利于高中语文的有效教学。
五、总结
总之,高中语文教学担负着提高学生素养和能力的重任,必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提升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的教学。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地研究,不断地总结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水平的有效策略,将教学看作是一门艺术,将教学的艺术性和课堂的质量融合在一起,便能顺利自如地进行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 薛胡.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J].语文天地.2011(03).
[2] 蒋健.论高中语文教学误区与优化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0(22).
[3] 王绍军.高中语文现代文因文施教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吉林教育.2010(32).
【文章编号】1007-4309(2011)03-0008-2
体育课程是一门基础学科,体育教学对广大学生的自身成长和个人素质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带动同学们智力的提高,增强广大同学的身体素质,培养同学们拼搏向上的精神,磨练学生坚强的意志,陶冶同学们高尚的道德情操。那么,怎样才能使得体育教学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已经成为整个体育界和广大师生广为关心的问题。这篇论文旨在探讨怎样在体育教育尤其是中学体育教育中全方位开展素质教育,进而带来广大同学的全面发展。
一、体育教师要注重增强自身素质
中学体育老师在体育教学中充当组织者的角色,在同学们自身成长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教学提出了要求,也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体育教育观念,体育知识内容和传授方式等方面都要进行革新,这些都有广大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决定。因此,对于体育教学老师而言,第一要具有较强的工作事业心和工作责任心。第二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以满足社会发展,提高人才素质为主。此外,体育教师还要有丰厚的知识和丰富的技能。并且要将这些知识很好的融合到一起,同时还应该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等。这样,教师在完成体育课堂任务时事半功倍,取得较好的课堂效果。
二、体育教学时要体现教师的思想素质
进行体育教学时,广大教师要注重培养同学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使广大同学具有拼搏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状态,让广大同学培养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体育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不应该是乏味的政治理论说教,而是要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结合体育课的相关知识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同学们去感悟,使他们一方面锻炼身体,另一方面自然而然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首先,构建严密的课堂秩序,培养同学们服从安排、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和学习风气;其次,采用课本的相关知识,培养同学们团结友爱、拼搏进取、遵纪守法的良好道德情操;再次,采用相关的体育训练方式,使同学们具有良好的组织性纪律性和机智、勇敢的精神,磨练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体育教师要使用恰当的体育教学方式和方法
广大体育教师要履行自己的职责,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上了解到丰富的体育知识,掌握基本体育技能,增强体质,带来广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使同学们真正地学有所成。老师可以适当地安排体育训练的方式、组织过程、设备器材,增强同学们练习的频度,最大程度地减少同学们等待训练的时间,让所有同学都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学习和训练。尽量避免使用单一的“传授”教学方式。传授式的方法本质上是侧重老师的“教”,而对于同学们怎样进行“学”并不十分侧重。也就是说,教师侧重的是“跟我学”。传授技能时,没必要高度强调技术学习的系统性,毕竟体育课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的运动员。但是,真正进行体育教学时,有些体育教师只对体育运动技能的教学内容高度重视,忽视了学生的求知意愿。举个例子,有一部分老师讲授篮球课时,往往从基础(原地运球,投篮、变向、急停)开始,之后才可以让同学们进行比赛。但是同学们往往钟爱比赛。这样下去,同学们容易失去对篮球有兴趣。应该从培养同学们对篮球的兴趣入手,当他们真正需要学习篮球技能的时候再去施以适当的传授。所以,广大体育教师要力争传授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兴趣,他们的体育技能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
另外,体育教师要善于培养同学们各具特色的体育项目,让每个同学都能运用符合自己优势的训练方式和技能进行训练,形成个性化的教学评价系统。
任何同学都有其擅长和喜欢的体育项目,体育老师要侧重培养同学们自主学习、团结协作的素质,找到符合自身特点的体育运动方式来提高体育水平,让同学们按照自己规划的方案进行练习。体育教师不应该总是测试,而是要按照每个同学的个性来建立教学评价系统,使所有同学都能收获成功、实现自信,进而提高大家进行体育学习的兴趣。
四、培养同学们对体育课学习的趣味
面向所有同学,体育教师应该全面了解和研究所有同学,让所有个体都可以得到同等的教育,按照同学们的身体情况、知识储备、性格区别进行分层教学,使不同层次同学的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调动同学们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教师应该以课本知识为主,并且与广大同学的身心特点相结合,利用“发现式”、“问题式”等新型的授课方式,让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最大程度加入到体育学习中来。课本知识有枯燥和趣味的区别,对于前者,教师要采用新型的授课方式,让同学们的情绪跟着课堂节奏不断的变化。在学习时经常保持较强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让同学们面对枯燥的知识不是被动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例如面对那些比较枯燥的体育课堂内容,同学们会感到乏味、艰辛,失去学习的兴趣。体育教学时,老师在起初的课堂授课时要采用目标教学法使同学们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奋斗目标,体育老师按同学们的目标,将其分成不同的小组来相互竞争和勉励。进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五、注重培养同学们的体育观念
以往的体育教学大多以体育老师为主,同学们几乎丧失了自主表达的空间,往往是老师传授哪些知识,同学们就接受哪些知识,容易使同学们丧失体育锻炼的兴趣,严重的会产生厌恶的心理,很容易阻碍广大同学个性化发展,使他们丧失参加体育运动的主动性,不利于提高个人能力。进行体育教学体制改革,一定要以同学们的活动为主,最大程度地实现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作用,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使同学们成为体育教学的主动者,让体育老师的指引功能与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很好地结合到一起。要想使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体现,主动权由体育教师决定,广大体育教师只有切实的了解时代要求和在体育教学中的身份,同学们的主观能动作用才可以体现,老师也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更好的发挥作用。体育老师通过指引,引导同学们乐于学习;通过导思,使同学们灵活学习;通过导做,使同学们积极学习;通过导法,使同学们学会学习。这样可以更好地建立师生双方的互动关系,更好地将课堂教学活动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六、提高体育教学的课堂效果
体育教学时,老师应该让同学们建立明确的课堂规范。实际课堂授课时,老师应该及时发现同学们在课上产生的问题,并且快速、准确地找到同学们在课堂上产生各种问题的根源,进而将这些问题及早解决。
以往的体育教学改革,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体育教学还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口令的方式带来了师生之间的隔阂。诸如队列操练、队形变换的口令,其中使用的动作概念、提示语言等都体现了较强的权威性。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同学们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不得不遵照老师的要求和命令来进行。体育课程不否认操练,可是不应该节节课都进行操练。纵观国际体育课概况,很少实施队列操练的。众所周知,体育课最重要的目标是锻炼同学们健康的体魄和培养同学们对体育的兴趣。所以,要把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作为出发点,循序渐进的形成崭新的教学规范。一方面有利于同学们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和训练,另一方面有利于同学们体育兴趣和主观意愿的形成。
有效的体育传授方式是指进行体育教学时,老师可以准确地为同学们提供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训练方式等各方面的内容,使广大同学充分、全面地认识到体育教学要“学习哪些内容”、“怎样进行学习”。
体育教师要恰当设置课堂提问。第一,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主动踊跃地加入到课堂教学中来;第二,适当地提出相关问题,提出那些使同学们通过思考可以回答的问题。第三,体育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使他们可以正确地回答所提出的相关问题。
体育教师要使同学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体育课堂知识上。广大的体育老师应该快速、正确地发出讯息,使同学们可以很好地理解体育老师的目的,配合老师的课堂活动。体育教师帮助同学们增强自信心,而且可以充满热情的、清晰地为同学们提供指引和鞭策的讯息。在给同学们提供的讯息里第一是自我概念的内容,也就是增强同学们的自信心,广泛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的内容,第二是与体育技能密切相关的内容。
七、变革体育运动形式,发掘学生的特长
众所周知,素质教育体现出极强的个性化特质,是引导同学们培养兴趣、特长、独立性、创新性的过程。体育教学的全部过程,主要是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前者是讲授体育相关知识和体育技能,后者是引导同学们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开展多种体育锻炼。体育教师在关键时刻要适当的示范、辅导和总结。
课外活动的组织方式,要以学校现存的设备、同学们的兴趣爱好为依据,对以往的班级重新整合。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具有某种体育特长的学生,营造自主锻炼的环境。此外,还可以聘请具有某种体育特长的老师给学生辅导,切实解决同学们在体育锻炼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培养同学们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让同学们最大程度的认识到参加体育活动的重要意义,培养他们参加各种体育锻炼的兴趣,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全方位提高同学们的身体素质。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提高体育教育教学水平对学校体育工作和广大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体育老师务必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和道德水平,积极主动的使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立足实际,进一步深化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同学们的整体水平,培养同学们的“体育观念”、“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发掘同学们的个性,让同学们在体育场上最大程度的获得自由,运用自己喜爱的运动方式来锻炼,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
【参考文献】
[1]潘绍伟.学校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明晴.学校教育与个性发展[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1.
[3]林仙.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5(4).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水平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经常思考着一个问题: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果单单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解的话,那是远远不够的,这样长期下去,不但会使学生养成坏习惯,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变得懒动脑筋。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多开导学生,让学生懂得主动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了克服学生课外阅读的盲目性、随意性,我从以下方面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
一、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读书的方法有三种:精读、略读、浏览。每人的读书步骤往往不一样,不按正确的步骤读书,就像工人加工零件不按操作规程,难免出次品一样。读书的步骤,也应科学化,连贯化。拿到书,先大略翻一遍再说。浏览一下书的主要内容,看看“序”“前言”“目录”“插图”“图表”“照片”以及“注释”等对全书有一个初步印象。知道这本书该不该读,有哪些新东西值得注意,可能会遇到哪些难点,心里有个数。若中短篇读物,则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或想法选择性地阅读。接着根据目录选择内容,根据内容找重点,提问题,并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内容,浏览与精读结合,首尾联通,就能了解全书的内容。最后是读书反馈,可以跟其他同学谈谈自己的想法,并把它写下来,使阅读收到效果。课外阅读应细水长流,如细雨润物,知识方能流进你的心田。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做到:一是定书,二是定时,三是要定量。只有做到这样,才能使自己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指导学生认真制定课外阅读计划
高中阶段的学习任务较重,很多学生为了节省时间,而放弃了课外阅读,殊不知,这种只顾眼前的学习方式不利于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单纯地听教师在课上有限的阅读分析远远不能达到高中语文阅读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在平日的教学中多提醒、鼓励学生进行适当的课外阅读。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我实施了一些阅读方法的指导,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文章(章、节、段落)的特点,采取浏览、速读、研读、诵读等不同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写读书笔记、阅读索引、做摘录、记读书卡片、写随笔等好的读书习惯,努力将学生的课外阅读由随意性、消遣性阅读提升到有计划的积累性阅读和品味赏析性阅读层面上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的工夫,而是贵在努力、坚持。纵观历史长河,世界上的那些语言大师、文学名人,哪一个是教师教出来的呢?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们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其终身受益,是新课标,是国家和人民赋予我们语文教师的重任。因此,我们应该注重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从而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灵活使用,在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要有恒心,铁杵磨成针”,相信学生都会有所收获的。
三、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
阅读能力,关乎学生平时的阅读量和理解能力。但是,对于很多阅读兴趣缺乏、语文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面对语文习题或检测是不是就束手无策了呢?当然不是,不管是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还是比较重要的语文考试中,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首先,要看清楚短文下面出示的题目,因为阅读的目的就是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检验阅读水平的依据也是是否理解了文章的主旨,因此,文章的主要思想会蕴藏在题目中。然后带着问题认真阅读文章,深刻揣摩作者的内心所想,尽量提炼出文章主旨。每篇文章都有一个中心,只有在认真通读全文的基础上,从文章的具体内容中提炼出来,才是真正的理解。不可只抓住只言片语,主观臆断(凭臆测来断定),停于表面现象。最后在答题时,可尽量用文章内的语言回答,也可以将文章的中心思想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整理。
四、掌握一定的阅读规律
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文体,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写作规律。对于文章的把握,一般来说不同类型的文章有着不同的表达方法。例如,记叙文中文章主旨比较含蓄,往往蕴藏在人物和时间背后,需要在把握全文的基础深入挖掘。而说明文和议论文中有的是通过中心句和中心与语段直接把中心表达出来,有的分散在全文的各个部分之中,需要通过归纳段意加以提炼,还有的文学作品往往是意在言外,要深入挖掘作品中的道理。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握不同类型的文章特点,以便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的中心。
参考文献:
1.姬存武.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提高的途径[J]. 青年教育. 2012(08).
一、 活跃教学过程,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外语的浓厚兴趣
学习兴趣在教学中的作用,教育学、心理学等著述早有言明。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直接相关。有调查表明:英语成绩较高的学生普遍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比较大;反之,兴趣不大的学生的英语水平也相应的低。
只要我们老师可以像对待实验班学生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认真研究教材,精心安排教学,那么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完全可以被激起并保持下去。
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方法有很多种,笔者想要强调的是以下几种:
1. 把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当成教学中的第一工作来抓;
2. 切实关心和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不要让他们感到力不胜学;
3. 把课堂教学安排得生动活泼;
4. 从一开始就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学有所获,用成就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5. 千万不要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对他们,特别是学习上吃力、练习常出错的学生,始终要笑脸以对,鼓励不断,杜绝责难。
二、 重视语音教学,使学生尽快掌握独立拼读能力
在中学的英语教学中到底要不要着重抓语音教学,是长期争论的问题,至今也是看法不一。
但是我们认为:语言是有声的,任何一项言语活动都离不开掌握语音这一前提。学生不会发音,没有独立拼读能力,听说读写训练根本无法进行。
我们应该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吸取不同教改实验的成功经验,结束在教学上的意见分歧,趋向一致,承认在外语教学的起始阶段,狠抓语音教学,让学生掌握独立拼读能力,是我国学生学习外语的客观规律。遵循这一规律,迅速、大面积提高外语教学水平就有可能;违背这一规律,师生的努力不是事倍功半就是劳而无获。
三、 重视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我们必须承认“教服务于学,学是教的出发点”。过去的英语教学研究是“重教轻学”,结果导致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成绩普遍不理想。
学生只有具备了自学能力,其学习才能有主动性和创造性。自学能力的培养是达到掌握运用语言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而且学生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就谈不上学好英语。
我们的学生必须具备如下的能力:
1. 按拼音规则拼读和朗读的能力和习惯;
2. 按要求预习、发现、分析、解决疑难的能力、习惯;
3. 根据需要查阅工具书的能力、习惯;
4. 勇于提问、大胆回答、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能力、习惯;
5. 进行课外阅读、有意识扩大英语接触面的能力、习惯。
论文摘要:本研究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影响不发达地区教师教学水平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教师们认为影响教学水平提高的因素可分为五个方面:1、教师自身素质;2、教师的心理环境;3、教学条件状况;4、学生环境;5、教师的地位问题。这对我们采取措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供了依据。
一、问题提出
教学水平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知识、技能、能力所发挥的程度和效果,反映了其知识、技能、能力状况。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对于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完成教育培养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育理论工作者应当深入研究影响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许多学者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林崇德、申继亮提出教师的知识包括本体性、条件性和窑践性知识三个方面。关于课堂教学能力李尉认为应包括:教学和课堂控制、个人的心理特征、教学类型、态度和行为;而申继亮分为:认知、操作、监控和动力系统。关于教学积极性,陈卫旗的研究表明,教师总体对工作感到不满意,尤其是对教育体制与社会环境、学生素质感到不满,从而影响了教师的工作卷入程度。刘海燕的研究显示:最激励教师积极性的因素有事业心、责任感、人际关系和睦;易使教师积极性受挫的因素有报酬不合理、社会风气不良、工作成绩得不到肯定、家务负担重。
以上研究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影响教学水平的因素,采用的是问卷调查研究,难以反映研究主体的实际状况,而且研究的大都是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大城市的教师。本文研究经济文化不发达地区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问题,主要采用统计分析研究方法,由研究对象陈述自己的想法,研究者对此进行归纳、整理及进一步研究。
二、研究过程及结果
研究一(一)研究方法1、被试选择。选取淮南市教师120名,其中男教师36人,女教师84人。2、研究程序。用不记名开放式问卷,让教师陈述影响其教学水平提高的因素,再对问卷进行归纳整理,统计出各种因素提出的人次及比例。
(二)研究结果经统计归纳出影响教学水平提高的因素有25个,见表1。
从表1看:教师提及的百分比最高的依次为:A4、Al、A10。最低的为:A24、A23、A25。表1是对每一因素提及的人次及百分比的反映,只说明某一因素的广泛性,并不代表这一因素对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性有多大。广泛性高的因素重要性未必也高,广泛性低的因素重要性未必就低,为了弄清这些因素对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作用的大小,我们进行了以下研究。
研究二(一)研究方法1、被试选择。选取淮南市小学教师150人,其中男教师42人,女教师108人。2研究程序。将第一步所得出的25个影响因素制成问卷,让教师对每一因素的重要性进行评价,评价的等级有5个:1、非常重要;2、比较重要;3、重要性一般;4、不太重要;5、很不重要(值越小重要性越高)。问卷数据输人计算机,用Foxpro进行管理,用SPSS/PCv8.0进行分析。
(二)研究结果1、各因素的重要性与广泛性对比(见表2)
从表2得出,(1)重要性较高的是:A1、A5、AI9、A2、A4;较低的是:A8、AI3、AI2、A25、A24。(2)广泛性及重要性都较高的是AI、A4、A5、A10、A2,尤其是AI、A4、A5,其重要性和广泛性均列前五位。(3)A19、AI8、A3,广泛性不高但重要性较高。(4)A25、A24、A8的广泛性和重要性都低。(5)A21、A7、A9有较高的广泛性,但其重要性却并不高,具体分析见表3。
从表3可得出:持非肯定态度的:A21有52人(占34.7%),A7有55人(占36.7%),A9有56人(占37.3%),合计163人次(占36.2%),而其平均广泛性等级为6.2,重要性等级为14。
2、对影响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因素,进行因子分析,经方差极大旋转后得到表4。
经整理统计得出各因子群的内容及重要性等级排序,见表5。(注:等级值越小重要性越高)从上可知影响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因素可归纳为5个方面:1、教师自身素质;2、教师的心理环境;3、教学条件状况;4、学生环境;5、教师的地位问题。
三、问题讨论与分析
讨论1(1)AI、A4、A5、A10、A2这些因素广泛性及重要性都较高,说明这5种因素广泛而又深刻地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各级行政部门和学校所采取的一系列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措施都很难奏救。a、教育的战略地位并没有真正体现,教师社会地位不高,福利待遇低,特别是拖欠工资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尤其是对农村教师拖欠工资是极为现实和严重的问题。b、“教学设备落后,办学条件差”是影响教学水平提高的广泛而又重要因素。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与普及与学校落后的教学设备及手段形成了极大反差,现代教育技术并没有在教学中发挥实际作用,相当多的学校极为缺乏现代教育技术设施,这使得广大教师只能依靠传统的教学手段,开展信息时代的教学,这已经成为制约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一大障碍。(2)Al9、A18、A3三个因素,其广泛性不太高但重要性却较高。其原因可能是多数教师对这三个问题并没有太大的感性认同,但却认为是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这昭示我们:a、目前读书无用的思想,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师降低了提高教学水平的兴趣。b、有的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并没有将教学做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来抓或者只停留在口头上或者中心旁落,这样就很难调动教师积极性,影响其教学水平的提高。c、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过多的检查验收活动干扰了教学秩序,增加了教师的负担,挤占了教师的学习、工作、教研和休息时间,这些无关的事务成为影响教学水平提高的一大原因。因此在呼吁对学生“减负”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减负”的问题(3)A21、A7、A9广泛性较高,但重要性不高(见表3)。我们认为,教学态度、责任心、教育理论素养及教学方法等问题应该是制约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但教师们却并不认为重要,说明有相当多的教师尽管承认主观因素的作用,但更看重客观因素,其原因可能是:a、社会为教师所提供的外部条件远远不能满足教师内在的需要,教师存在着相当不平衡的心态,极大地制约着教师教学的积极性;b、有些教师对外在条件的需要远远高于对自身素质的要求,反映出这部分教师还没有树立起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对现代教育理论在教学中的作用认识不够。
讨论2影响教学水平提高因素可以分为五大类:(1)教师自身素质。从职业素质上看,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教育思想观念、教学方法等理论修养方面的欠缺,备课水平、课堂教学语言表达能力等教学操作技能不足,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道德素质角度看,有些教师缺乏正确的职业道德,对教学的态度不端正,没有责任心、备课不认真,这样便失去了提高教学水平的内在道德激励机制,而成为影响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内因。(2)教师的心理环境。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应加强学校内的环境建设,尤其是教师的心理环境建设,重视教师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不仅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间也要形成相互协作的氛围,同时要理顺领导与教师间的关系。学校在管理上应引入竞争机制,任人唯贤,重视教师培训工作,鼓励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提高素质。这种良好的学校心理环境能够使教师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教师心理满意度,从而产生努力向上的心理动力。(3)教学条件的状况。这是影响教师教学的现实的问题,既有教学设备与技术的问题,也有教师负担的问题,成为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外部条件保障。(4)学生环境。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师与学生是构成教学活动的两大基本因素,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自然离不开对学生情况的研究与分析。因此,学生环境便构成影响教学水平提高的一大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应严格控制班级学额,因为学额过多势必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使教师难以做到因材施教,也同时制约了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及课外活动的缺乏使得我们的教学沉浮于“应试”之中,缺乏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这在无形中对教师的要求也就简单化、低级化,从而淡化了教师自我提高的需要。另外学生素质的不平衡也确实给教师教学带来不便。所以控制学生的班级学额、减轻学生负担、丰富学生课余生活,采用科学的分班这些措施都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5)教师的社会地位。这是影响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第一因素,由于教育及教师的地位问题没有真正落实,便引发出一系列的问题和矛盾,加上有的学校在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学的忽视更加挫伤了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积极性。
四结论与建议
综合以上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可以获得下列结论:1、教师们所提出的因素比我们预期的丰富、具体、全面得多,更加切合教学实际。2、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部门与广大教师在认识上的侧重点不同,前者强调教师自身素质建设,后者则强调外在条件保障。3、影响教学水平提高的因素按重要性依次为:教师地位问题、教学条件状况、教师自身素质、学生环境、教师的心理环境。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一个系统工程,对影响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因素应作系统化研究,通过研究将这些因素进行归纳分类,有利于教育行政部门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真正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我们通过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1、满足教师最基本的需要,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形成尊师重教的氛围,这是科教兴国之本。
2、重视教育应抓在实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改善学校教学条件,提供现代化的教育技术。
3、加强教育理论、教学操作水平和能力的培养,拓宽教师的眼界,使优秀教师发挥辐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