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个人对预防医学的认识

个人对预防医学的认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个人对预防医学的认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个人对预防医学的认识

个人对预防医学的认识范文第1篇

一、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新疆医科大学所有预防在校本科生355人。共发放355份问卷,有效回收问卷342份,有效回收率96%。其中男性128人,女性214人。民族分布为汉、维、哈、其他,分别为152人、145人、25人、20人。

2.调查工具。自编《预防医学本科生专业认同调查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53,采用五级评分法,分为专业认识、专业情感、专业意志、专业价值观、专业技能、专业期望6个维度,专业认同为六个维度得分之和,得分越高专业认同水平越高(得分分段:≤90为低;91-120为中;121-150为高)。

3.调查方法。用普查方法对预防专业355名在校本科生以自编《预防医学本科生专业认同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培训在读本科生为调查员,统一调查程序;专人负责收集、整理问卷。

4.统计方法。采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所得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检验水准α=0.05。

二、结果

1.预防本科生专业认同得分情况。新疆预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得分110.44±13.01。各维度中专业意志得分相对较低,见表1。

2.不同性别专业认同评定结果。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不同性别专业认同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高于男生;其中专业认识(P<0.05)、专业技能(P<0.01)得分均有统计学差异,女生均高于男生。见表2。

3.不同年级专业认同评定结果。不同年级专业认同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三得分最高,大四得分最低。大一与大三在专业认识、专业情感、专业意志、专业价值观、专业技能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三均高于大一。大一与大四在专业认识、专业意志维度及专业认同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一均高于大四。大二与大三在专业认识、专业情感、专业意志、专业价值观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大三均高于大二。大二与大四在专业认识、专业技能、专业期望维度及专业认同得分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大二高于大四。大三与大四在各维度及专业认同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大三均高于大四。见表3。

4.少数民族同学与汉族同学专业认同评定结果。少数民族同学与汉族同学在专业认识、专业情感、专业意志维度及专业认同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少数民族均高于汉族,见表4。

三、分析讨论

个人对预防医学的认识范文第2篇

康复培训心得体会【1】

三个月的骨干护士培训在我们努力学习及不断的成长中即将结束,我很庆幸我能有机会到省肿瘤医院学习。三个月虽然短暂,但贵院的优质护理及先进的护理管理模式已深深扎根于我的心底,让我受益匪浅,现将我的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第一、病室温馨、舒适,设施尽显人性化:病区的环境就像人的脸,让人感觉舒心,良好的环境也会让人心旷神怡。病区的走廊两旁精心摆放着的常青植物,护士站旁挂着的一排排千纸鹤,墙壁上张贴的一张张大红福字,便民箱、阳光活动室,微波炉、爱心书架带给患者以家的温馨。聆听箱、精美的护患沟通园地及时接纳患者的意见聆听患者的心声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实行门禁系统,加强陪人的管理,保持病房的安静。全院推行9S的管理,时时保持病房的整洁、有序……….

第二、健康宣教形式多样,护患互动频繁:除了医护平常热情的口头宣教以外,医院内随处可见图文并茂的健康宣传栏及宣传手册,随时为患者提供疾病健康相关知识,成立天使播音小分队每天为患者广播健康教育知识。定期为患者举行专家讲座,开展造口俱乐部,粉红丝带俱乐部等形式各样的护患联谊活动,增进护患间的感情,同时也让同病种患者相互传递疾病的康复及护理心得,找到了心灵倾诉的港湾。

第三、严格细致的培训,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水平:制订规范化的培训制度,对新进护士采取岗前培训,下科室采取一对一的导师带教,消除新护士下临床后面对患者的迷茫,对在职人员根据能力不同采取N1—N4不同层次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注重培训的效果。不仅如此对于进修、实习生在理论、实践方面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严格的带教考核,让我们学有所获,不虚此行。加强专科护理培训,如造口培训,PICC培训等造就专科护理人才,成立静脉输液小组、心灵关怀小组等,让护理人员有共同的交流平台。给予护理人员出国进修的机会,让护理管理理念跟与国际接轨,鼓励护理人员参与科研及书写学术论著,增加护理人

员的职业成就感 。

第四、护理安全工作管理到位

在当前医患关系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不仅要严格遵守技术规范,还要崇尚学习,增强法律观念,强化法律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提高人文素质,避免医疗纠纷。  首先从护理安全角度看,该院的各种安全标识齐全,例如小心地滑、禁止向窗外抛杂物、注意安全、防跌倒、预防压疮等。其次,护理人员时时处处都会提醒患者及家属相关的注意事项,以此来避免纠纷。  建立“天天读本,”要求护理人员人人閲读并签名。以日记的形式记录工作

中的点点滴滴,提醒大家在工作中不断改进,将安全隐患勒杀于萌芽状态。

总之此次培训值得我学习及借鉴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今后我将立足于本职工作,将这里看到的,学到的结合本院实际,全心全意贴近于临床服务于患者,服务于社会。为提高我院的护理水平做出贡献,不辜负领导及老师对我的期望。

康复培训心得体会【2】

经过一年时间的全科医生的转岗培训班的学习,本人对全科医学知识有了一定的认知和了解。悉知全科医学的含义:是一个面向社会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学术专科。将各科相关知识机能有机的融合为一体,从而服务于社区和家庭维护与促进健康的需要。同时熟悉和了解了全科医疗是一个对个人和家庭提供持续性与综合性保健的医学专业,又整合了生物医学、临床医学于行为医学的宽广专业。

在一年的学习时间里 ,老师给我们传授了社区医学、全科医学、社区预防与保健、社区常见健康问题、康复医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社区常见病症的中医药照顾、急症与急救、物理性诊断、心理障碍与精神卫生等学科,从中了解了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为了实施六位一体化服务体系的所需要掌握的广泛的全科医疗知识,尤其是突出社区卫生医疗健康、疾病、保健等特点的医学知识理论 受益匪浅。

由于从事社区卫生医疗工作时间不长,工作还不深入,对全科医学和社区医学认识还不够全面,很多理念还停留在专科医疗的模式之中,在应对患者的过程中还存留着以医疗为主、以疾病为中心、以医生为中心的就诊模式,对社区常见的健康问题、康复医学、中医药照顾等全科医学知识还缺乏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所以要充分利用有利的条件更新观念,改善服务质量和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更好的为社区广大居民的健康服务

康复培训心得体会【3】

三个月的骨干护士培训在我们努力学习及不断的成长中即将结束,我很庆幸我能有机会到省肿瘤医院学习。三个月虽然短暂,但贵院的优质护理及先进的护理管理模式已深深扎根于我的心底,让我受益匪浅,现将我的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第一、病室温馨、舒适,设施尽显人性化:病区的环境就像人的脸,让人感觉舒心,良好的环境也会让人心旷神怡。病区的走廊两旁精心摆放着的常青植物,护士站旁挂着的一排排千纸鹤,墙壁上张贴的一张张大红福字,便民箱、阳光活动室,微波炉、爱心书架带给患者以家的温馨。聆听箱、精美的护患沟通园地及时接纳患者的意见聆听患者的心声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实行门禁系统,加强陪人的管理,保持病房的安静。全院推行9S的管理,时时保持病房的整洁、有序……….

第二、健康宣教形式多样,护患互动频繁:除了医护平常热情的口头宣教以外,医院内随处可见图文并茂的健康宣传栏及宣传手册,随时为患者提供疾病健康相关知识,成立天使播音小分队每天为患者广播健康教育知识。定期为患者举行专家讲座,开展造口俱乐部,粉红丝带俱乐部等形式各样的护患联谊活动,增进护患间的感情,同时也让同病种患者相互传递疾病的康复及护理心得,找到了心灵倾诉的港湾。

第三、严格细致的培训,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水平:制订规范化的培训制度,对新进护士采取岗前培训,下科室采取一对一的导师带教,消除新护士下临床后面对患者的迷茫,对在职人员根据能力不同采取N1—N4不同层次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注重培训的效果。不仅如此对于进修、实习生在理论、实践方面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严格的带教考核,让我们学有所获,不虚此行。加强专科护理培训,如造口培训,PICC培训等造就专科护理人才,成立静脉输液小组、心灵关怀小组等,让护理人员有共同的交流平台。给予护理人员出国进修的机会,让护理管理理念跟与国际接轨,鼓励护理人员参与科研及书写学术论著,增加护理人

员的职业成就感 。

第四、护理安全工作管理到位

在当前医患关系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不仅要严格遵守技术规范,还要崇尚学习,增强法律观念,强化法律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提高人文素质,避免医疗纠纷。  首先从护理安全角度看,该院的各种安全标识齐全,例如小心地滑、禁止向窗外抛杂物、注意安全、防跌倒、预防压疮等。其次,护理人员时时处处都会提醒患者及家属相关的注意事项,以此来避免纠纷。  建立“天天读本,”要求护理人员人人閲读并签名。以日记的形式记录工作

中的点点滴滴,提醒大家在工作中不断改进,将安全隐患勒杀于萌芽状态。

总之此次培训值得我学习及借鉴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今后我将立足于本职工作,将这里看到的,学到的结合本院实际,全心全意贴近于临床服务于患者,服务于社会。为提高我院的护理水平做出贡献,不辜负领导及老师对我的期望。

康复培训心得体会【4】

经过一年时间的全科医生的转岗培训班的学习,本人对全科医学知识有了一定的认知和了解。悉知全科医学的含义:是一个面向社会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学术专科。将各科相关知识机能有机的融合为一体,从而服务于社区和家庭维护与促进健康的需要。同时熟悉和了解了全科医疗是一个对个人和家庭提供持续性与综合性保健的医学专业,又整合了生物医学、临床医学于行为医学的宽广专业。

在一年的学习时间里 ,老师给我们传授了社区医学、全科医学、社区预防与保健、社区常见健康问题、康复医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社区常见病症的中医药照顾、急症与急救、物理性诊断、心理障碍与精神卫生等学科,从中了解了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为了实施六位一体化服务体系的所需要掌握的广泛的全科医疗知识,尤其是突出社区卫生医疗健康、疾病、保健等特点的医学知识理论 受益匪浅。

个人对预防医学的认识范文第3篇

  医院实习医生心得体会1

  经过一晚紧张又期待的等待,终于到中医附一儿科诊室进行了第一次见习,病房的条件还可以,卫生也很干净,但我顾不了那么多,因为老师已经开始带着我们仔细地查房,一个又一个问题抛过来,我们似乎有点招架不住,书到用时方恨少啊!在一阵阵沉默声中,真想马上吞下整本儿科书,幸而老师比较仁慈,和言细语地教了很多知识,源于书本高于书本。

  我所见的病例有6个月,男喘息型支气管炎,有明显呼吸声增粗,呼气音短促,呼气音延长;男,8岁,过敏性紫癜,化验单上有血尿、蛋白尿等,还有麻疹患儿,症状没有书上那么明显全面,要认真细心辩证。

  临床见到的症状多而复杂,有些患儿很准确的诊断是什么病,我深深地体会到当一个医生不容易且肩上的担子有多重,看着本该是无忧无虑在外面玩耍的孩子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心里很不是滋味,我想这会成为我以后学习的动力,扎实自己的基本功,理论联系实际,做一个医生,帮助这些本该灿烂的生命。

  医院实习医生心得体会2

  经过近一个月时间的全科医生的理论培训班的学习,本人对全科医学知识有了一定的认知和了解,悉知全科医学的含义,将原有的各科相关知识有机的融合。

  做为全科医生将在全科医疗中充当重要角色,全科医生是对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优质、方便、经济有效的一体化的基层医疗保健服务,进行生命、健康与疾病的全过程、全方位负责式的管理的医生。

  在这一个月的学习时间里,老师给我们传授了全科医学基础、社区保健与康复、人际沟通学、医学心理学、社区预防医学五门课程,使我从中了解了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熟悉了全科医学的特点和全科医学基本知识理论。虽然课程多、时间紧,与同学之间面对面的交流、研讨的机会也不多,但是通过这有限时间的学习与交流,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认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学习,让我深刻的认识到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的区别和联系,充分显示出全科医疗在现今社会中社区居民的需求中所处的重要地位。更进一步认识到做全科医生,社区医生在社区职责的重要性。

  总之,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深刻的体会到全科医生在社区卫生工作中的重要性——全科医生肩负着在新的历史时期中社区广大居民身体健康的重要责任。这就要求我在今后学习和工作和工作中端正态度,更加努力的学习,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从而全面提高自己在新的全科医师岗位上的工作能力。

  由于从事社区卫生医疗工作时间不长,工作还不深入,对全科医学和社区医学认识还不够全面,很多理念还停留在专科医疗的模式之中,在应对患者的过程中还存留着以医疗为主、以疾病为中心、以医生为中心的就诊模式,对社区常见的健康问题、康复医学、中医药照顾等全科医学知识还缺乏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所以在今后的实践学习中要充分利用现阶段的有利条件更新观念,继续学习,为今后的全科医疗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争取圆满、合格的完成此次转岗培训。

  医院实习医生心得体会3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儿科医生,光有临床知识是不够的,除了一些常规的治疗外,我们还要多与家属沟通。告诉他们一些疾病以外的其他方法。比如:正确得拍背协助排痰的方法,指导家长正确用药,出院时做好健康指导,如合理喂养,加强体格锻炼等。在平时的实习工作中,我也经常看到带教老师向家长做宣教,这就需要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是临床工作的最高境界。只有转述给病人家属,才说明自己真正了解书本知识,并且能够将知识融会贯通,这样做对医患双方都是有利的。

  四周的历练让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对儿科医生这一角色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我们应该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身体素质和交际能力,将自身所学灵活应用到工作中去,同时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我们用真心给病人送去温暖,每一句话语都赋予病人康复的希望,让他们看到黎明的`曙光。也许我们只是给予他们微不足道的关怀,但对于他们来说却是信心与力量,就是能够帮助病人度过难关的那种坚定不移的信念。

  作为一名实习医生,我所能做到的也许是微不足道的,我只能在每天的实习过程中不断的去积累,不断的去努力,不断的去反省。我不担心自己会犯错误,虽然我们很年轻、很稚嫩,但是也不要惧怕失败,因为这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我正确认识到在以后的实习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自身潜力,运用自己所学在之后的实习工作中将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希望自己错误越来越少,认识越来越深,收获越来越多,那么离成功也就越来越近。

个人对预防医学的认识范文第4篇

【摘要】基层医院内科诊疗缺乏特效方案。由于基层医院病人对疾病认识不足、经济及基层病人结构组成特点等因素,基层医院内科要提高整体护理质量,除了做好基础护理外,还要针对内科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心理需要开展心理护理工作。

【关键词】基层医院 内科病人 心理护理

内科疾病的病因复杂,有些疾病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案,基层医院由于条件所限,表现更为突出,加之基层医院内科病人以老年慢性病人居多,学历层次低,对疾病的认识不足,经济不宽裕,给疾病的诊疗又增加了一定难度。疾病的治疗疗效与护理工作的质量有密切的关系,要提高整体护理质量,除了要做好基础护理外,还要注意病人的心理状态,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心理需要,消除各种不良心理因素,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因此,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内科病人的心理需要和心理特点,才能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方案,开展心理护理工作。

1 病人的心理需要

1.1 需要安全感和早日康复:基层医院病人多数来自农村,患有慢性病,经济不宽裕,求医的目的是为了早日康复,恢复健康的生活。当他们得知医务人员了解、尊重他们,以经济、有效的方案为他们诊疗时,就会感到有希望和信心,情绪稳定,少有忧虑,积极配合诊疗,得以较快康复。

1.2 需要被认识和尊重:基层病人特别是经济拮据病人很怕自己变成医院的一个有趣病例,怕被嘲笑家里穷,看不起病,从而会感到自尊心受挫,影响其治疗信心,也会对医护人员产生不信任感。

1.3 需要被接纳和有所属:病人入院后,环境改变,医务人员、病友组成了一个新群体,每个病人都希望被这个群体接纳,成为其中一份子。

1.4 需要提供信息:由于基层病人多数文化层次较低,经济不宽裕,对疾病认识不足,对自己的所患疾病希望医务人员能够详细介绍,同时希望知道自己疾病的发展、预后及所花费用。当病人对上述情况了解后,自信心常会提高,对医务人员信任增加,在治疗过程中能够较好配合。

1.5 需要适宜的活动:病房空间狭小,病人接触人员单调,长时间会产生厌烦、无聊。因此,医务人员需要给病人安排适宜的活动。

2 内科病人常见的心理反应

2.1 焦虑和恐惧:病人的焦虑主要来自对所患疾病本身的诊治,也可因家庭、经济、医院环境引起。病人对疾病发生、发展、转归认识不足,常产生焦虑心理。他人疾病转归不良时,常引起恐惧。

2.2 猜疑心加重:病人对周围事物特别敏感,特别是慢性病人。他们本身又想了解自身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治疗、费用等方面信息,又担心医生不讲真话,对医务人员的病情介绍将信将疑,甚至曲解。有时会怀疑医生诊断错自身疾病,怕自己患了绝症,医生没讲实话;有时怀疑自己会有后遗症;有时怀疑医生用错药,护士冲错药;有时担心用药会产生副作用。

2.3 易怒:病人患病后心情不佳,遇事易怒,可能因为微不足道的小事大发脾气或喋喋不休。也会因自己活动不便,生活不能完全自理而恼怒甚至自残。

2.4 期待:病人住院后,希望得到认真的诊治、护理,盼望早日康复。期望家属都能随时陪伴在身边。有些病人期待目标较高,一旦不能实现,病人常表现情绪消沉,精神崩溃,易惹易怒,拒绝配合治疗。

2.5 退化:自我角色加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希望别人尊重他,注意他,了解他的痛苦并照顾他。希望医务人员多关心他,要帮他详细检查、详细治疗,对医务人员充满期待。个人兴趣集中在自身,对身体的任何不适都比较关注,而对其它事物则兴趣索然。

2.6 孤独感:患病后心事重重,情绪低落,不易与人相处,加之医院规定严格,陪护人员减少,每天面对的除了医务人员就是病友或个别家属,容易产生孤独。

2.7 主观感觉异常:病人生病后主观感觉和体验与正常时有了差异,如冷时感到热,热时感到冷,吃东西感觉没味道,对很小的声音感觉吵。有些病人对自身躯体过分注意,正常肠蠕动认为不正常,感觉这里痛,那里痒。

2.8 习惯性心理:一直健康的人患了病总幻想自己没有病,是医生搞错了,不配合治疗。待疾病好转后却又认为病还没好,要求继续治疗。

2.9 逆反心理:医生交代糖尿病人不要吃甜食,病人却偏要吃,甚至偷吃。交代不要自己下床,却坚持要下床。给疾病的诊疗带来一定程度困难。

3 内科病人心理护理的原则

3.1 交往、沟通的原则:心理护理是护士与病人在交往、沟通过程中完成的,良好的交往、沟通技巧与语言艺术,不仅可促进患者的心理、生理健康,而且还能加强临床防治效果,否则就可能导致医疗纠纷、事故的发生,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影响治疗效果和医疗质量。因为医疗护理是在人际关系中进行的,是通过交谈来沟通思想、交流情感和信息,因此护士必须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医患沟通技巧与语言艺术,以美好的语言艺术鼓舞患者和病魔作斗争。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建立良好的、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医患关系。

3.2 理解的原则:理解对于病人而言非常重要。我觉得理解贵在于“换位思考”。病人是身心两方面均受到伤害的个体,特别需要别人的理解与同情,我们应多站在病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有些病人在患病期间脾气会非常暴躁,甚至是无理取闹,但作为一名护士,更应该加强与病人的沟通,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我们要心胸豁达,学会宽容,学会善解人意,从而减少医患矛盾。

3.3 热情的原则:热情对待病人中最重要一点是学会微笑。微笑会让人感觉到亲切、温暖、易于接近,会让医患关系更加融洽。热情还表现在积极主动地关心病人。早晨查房时的一声问候、诊疗检查前的说明指导、帮助行动不便的病人送饭菜到床边等等,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都需要我们认真细致地去做,付出百分百的热情与耐心,我们的努力会让病人看在眼里,热在心里。

3.4 启迪的原则:要不断地用医学知识、医学心理学知识做宣传解释,消除病人对疾病的错误概念、错误认识,使病人对疾病、治疗的态度由被动变成主动。

3.5 针对性的原则:病人的心理常常是千变万化的,因此心理护理应该根据每个病人、每种疾病、疾病的不同阶段等出现的不同心理状态,分别采取各种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要做到有针对性,就必须在交往中注意观察、耐心交谈,以了解病情、了解病人及情绪变化,甚至用心理测验的手段,掌握病人的全面情况。

3.6 自我护理的原则:护士应帮助、启发和指导病人尽可能的进行自我护理。自我护理的四项职能是:①维持健康;②自我诊断、自我用药、自我治疗;③预防疾病;④参加保健工作。能够自我护理是身体健康的表现,是共同参与型医患关系体现,有助于病人自尊、自信及满足病人的某些心理需要,为患者早日康复创造有利的条件。

4 心理护理的实施

4.1 广泛收集和分析病人的各项心理信息:只有准确地掌握了病人的各种信息,尤其是心理信息,对病人的心理护理才会有针对性,才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护士在与病人交往中要尽快掌握病人的疾病情况、病人的个体特性、病人的社会环境情况、还可以借助心理测验等心理学的手段去收集病人的行为、思想、情绪等方面的信息。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

4.1.1 根据自我报告:即病人病史采集中的主诉、发病过程、诊疗过程、诊疗疗效、内心感受等,让病人如实的讲述,护士要耐心细致的倾听,离题时不要急于打断,以防止引起病人反感,离题太远时可以提示以使其转回到病史的叙述中来。

4.1.2 根据病人的生命体征及生理变化: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的改变以及尿频、便意都可能是情绪紧张、激动地反映,睡眠障碍、食欲减退可能反映了情绪的焦虑。

4.1.3 根据行为改变:双手握拳、咬牙切齿、横眉冷对、坐立不安反映了愤怒的情绪;长吁短叹、不愿讲话、愣神反映了抑郁的情绪;有的病人因病情严重而悲观绝望、拒绝进食、拒绝治疗、拒绝回答医护人员提问,而后又大吃一顿,喋喋不休,这是病人严重压抑而又突然决定逃避现实的行为。

4.1.4 根据动机:动机是情绪的外显行为,病人的动机常常是为了得到医务人员的关心、照顾。

将收集到的病人的各种心理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找出病人的主要心理问题,做出护理诊断,提出心理护理措施。

4.2 心理护理对策

4.2.1 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病人需要护士的治疗、护理和帮助,护士的工作需要有病人的信赖、支持和配合。所以护士与病人之间应该有互相依赖、互相尊重、互相爱护的关系,应当建立起指导合作型或共同参与型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护理工作的基础,是心理护理正常实施的重要保证。

4.2.2 促进病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病人住进医院,面临的不仅仅是陌生的环境,还有生疏的群体。护士应该积极主动把新病人介绍给同病室的病人,同时把其他病人介绍给新病人,让新病人能够比较快的与病友熟悉起来。平时应引导病人们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对于一些不善于与其他人交往的病人,家属亲友少或探视少的病人,病情有变化的病人,护士应该引导其他病友多与他接触,以减轻他的陌生感和孤独感。

4.2.3 争取家属的合作与配合:病人住院后,常挂念家务事,担心家属会如何对待自己,担心家庭经济负担不了自己的住院开销。对于这些后顾之忧,护士应争取家属的理解和合作,妥善帮助病人处理和解决好这类忧烦问题。

4.2.4 加强护理宣传:护士应经常对病人进行个别或集体的宣传,应该讲一些与他们自身疾病有关的医学知识、心理卫生、心理治疗等方面的知识,从而使病人认识心理社会因素与疾病的关系,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之用乐观的态度、坚定的信心、坚强的意志战胜各种困难,配合治疗。

4.2.5 合理安排病人的治疗生活:一般病人应有适当的消遣和娱乐。应该根据个人的情况做好安排,指导他们散步、看书、下棋、看电视等,这些活动分散了病人对疾病的注意力,有利于调节情绪。

4.2.6 让疗效好的病人作亲身经验介绍:利用疗效好的病人向病友现身说法,包括怎样主动配合治疗和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等。对克服其他病人因疾病或某种治疗操作而产生的恐惧心理有相当积极地作用。

4.2.7 创造良好的诊疗环境:医院应有一个幽静、清新的环境。病区内外的布局要合理;病房应简朴、清洁、整齐,窗户地面要干净,物品放置整齐,病人的卧具要保持清洁松软,使病人感觉舒适;病室光线要柔和;噪音应加以控制,要保持病人安静;室内外的颜色选择要适宜;不同病人要分开安排。颜色、光线、声音、气味、自然环境、病友都会对病人的心理产生直接影响。

5 心理护理状况的评价

经过护理计划的实施,即心理护理对策的执行,应及时进行护理效果评价,注意病人的心理状况有何变化,已经达到了那些护理目标,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须进一步解决等。把未解决的问题再列入护理计划,重新采取对策,如此循环直至达到护理目标,解决问题为止。

6 讨论

护理的任务主要是维护病人的身心健康、预防疾病、参与诊治、照顾病人、指导康复等。护理工作应以病人为中心,由责任护士专门对病人的身心健康实行全面的、系统的整体护理。“护理程序”学说认为:对病人的临床护理是一个有机的、能动的,包括决策和反馈功能的完整过程,必须实施计划护理。目前,大多数基层医院仍以功能制护理为主,必须促使其向责任制护理转化,执行护理程序,实施计划护理。

功能制护理是在生物医学模式下产生的,以疾病为对象,按护理工作的职能分工,如操作班护士,工作只要充充、换换输液,穿刺、拔针完毕即算完成工作任务。这种护理工作全部在医院,在病人床边实施,以疾病为中心,流水作业,能较好的配合医疗操作,对病人的体征进行观察,对病人的生活进行护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生物医学模式”逐渐显露了它的局限性和消极影响。著名美国医学家恩格尔(G.L.Engle)指出:“这种模式认为疾病完全可以用偏离正常的可测量的生物变量来说明。在它的框架内没有给病患的社会心理和行为方面留下余地”。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必须实行责任制护理。它是以人为对象,满足人的生命全过程(生、老、病、死)护理的需要,完成维护人的身心健康、预防疾病、参与诊治、照顾病人、指导康复的任务,使护理工作在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这种护理,既要关心病人的疾病,又要关心病人的心理社会影响,心理护理的实施是其核心。

心理护理是在护理过程中,护士以科学理论作为指导,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与病人交往,从而影响、改变病人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发挥医疗护理的最佳作用。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护理的手段和方法之一,它着眼于病人的生理与心理生物转化的关系。基层医院内科开展好心理护理工作,有助于病人消除不良刺激,防止身心疾病的恶性循环;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有助于诊疗、护理方案的顺利进行;有助于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促进身心康复。

参考文献

[1] 朱建秋,汪风.内科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当代医学,2008,14(22):125.

[2] 李朝品,韩一梅主编.医学生学习指导.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4:385~391.

[3] 孙艳,李宇军.内科病人的心理护理干预.全科护理,2009,7(5):1369~1370.

个人对预防医学的认识范文第5篇

健康管理是什么?

健康管理的定义

健康管理是对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疾病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预测、预防和维护的全过程。实施健康管理是为了变被动的疾病治疗为主动的管理健康,达到节约医疗费用支出、维护健康的目的。

健康管理由医院等传统医疗机构之外的第三方服务机构(专业健康管理公司)提供,健康管理公司和医疗机构是合作关系。具体做法是通过专业的健康管理公司对个人和群体的健康状况、生活方式和居住环境进行评估,为个人和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并干预实施。

健康管理就是基于个人健康档案基础上的个体化健康事务管理服务,它是建立在现代营养学和信息化管理技术模式上,从社会、心理、环境、营养、运动等各个角度对个人进行的全面健康保障服务。它帮助、指导人们成功有效地把握与维护自身的健康。

健康管理的科学依据

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危险因素的干预策略是健康管理的科学基础。个体从健康到疾病要经历一个发展过程,从低危险状态发展到高危险状态――从发生早期病变,到出现临床症状,最后形成疾病。这个过程可以很长,往往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时间。期间的变化多数不被轻易地察觉,各阶段之间也无截然的界线。在形成疾病以前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干预,可成功地阻断、延缓、甚至逆转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进程,从而实现维护健康的目的。

具体来说,引起疾病的危险因素可以分为“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是随着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改变的,通过有效改善个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个人的“可以改变危险因素”的危险性就能得到控制并降低,这就意味着个人患病几率的控制和降低。这构成了健康管理的最基本科学依据。例如:

“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家族史等,对于这些危险因素,个人无能为力,无法改善,

“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包括:血脂、血压、血糖、运动水平等,可以随着生活行为的改变而改变,例如增加运动量和合理膳食可以降低血脂和血压。这些危险因素的降低可以降低发生多种慢性疾病的风险,如:糖尿病、冠心病、中风和乳腺癌等。这些因素是个人可以控制并改善的,是健康管理的依据所在。

健康管理的具体流程

第一步:健康状况的信息采集,即发现健康危险因素的过程。

第二步:健康状况评价和预测,即认识健康危险因素的过程。

第三步:健康促进行为干预及咨询指导,即解决健康危险因素的过程,健康管理就是遵照上述的步骤不断循环,解决存在的健康危险因素,实现最大程度地避免疾病和保持身体健康的目的。

健康管理的起源与发展

健康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及行业是最近二三十年的事,最早在欧美风行,并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行业。这个行业的兴起是由于市场的需要,特别是人的寿命延长和各类慢性疾病增加,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医疗费用大幅度持续上升,而寻求控制医疗费用并保证个人健康利益的需求有力地推动了健康管理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的饮食被以蛋白质和脂肪为主的饮食所取代;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工作形式被以脑力和轻微体力劳动为主的工作形式所取代。这看似舒适的生活在一定条件下变成了温柔的杀手,在不知不觉中毁掉了人们的健康。这个隐匿、温柔的杀手就是不良生活方式。不良的生活方式主要以饮食结构不合理和运动量不足为主要代表。由不良生活方式所导致的疾病我们统称为生活方式疾病。这些疾病主要是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病,以及与之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这些疾病的发病率在上世纪60-70年代的美国等发达国家迅速提高,不仅使个人遭受了疾病的折磨,也使医疗费用大幅度上涨。

面对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的挑战,美国政府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提倡人们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多参加业余体育活动等,现在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生活方式疾病的发病率下降50%,其中高血压发病率下降55%,糖尿病发病率下降50%,肿瘤发病率下降1/3,人均寿命延长10年。

美国保险业最先提出健康管理的概念,医生采用健康评价的手段来指导病人自我保健,大大降低了医疗费用,为保险公司控制了风险。为健康管理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德国、英国、芬兰、日本等国家逐步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健康管理组织。

企业决策层也意识到员工的健康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效益及发展,这种觉悟使健康管理第一次被当成一项真正的医疗保健消费战略,企业决策层开始改变为员工健康的投资导向。美国太平洋联合铁路公司为其员工提供健康管理服务,除了人群的健康指标有了很大的改善外,其效益费用比是:3.24:1。其中:高血压:4.29:1;高血脂:5.25:1;戒烟:2.24:1;体重:1.69:1。

在美国经过20多年的研究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对于任何企业及个人都有这样一个90%和10%的规律:90%的个人和企业通过健康管理后,医疗费用降到原来的10%;10%的个人和企业未参加健康管理,医疗费用比原来上升90%。

为什么要健康管理?

现代人健康现状及亚健康

WHO(世界卫生组织)在其中是这样规定的: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痛苦,而且包括在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持续完好状态。

现代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且生活无规律,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许多人出现种种不适的症状:身体疲乏、腰酸背痛、头昏头痛、失眠多梦、记忆衰退、焦虑烦躁、食欲不佳、精神不振。但到医院去做健康体检,又没有特殊的异常发现,下不了具体的疾病诊断。这种既不是健康人,也不是病人的中间状态,就是通常所说的“亚健康”。WHO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真正健康的人只占5%,患有疾病的人占20%,而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调查显示,我国亚健康人群发生率在45%~70%之间,发生年龄主要在35~60岁之间。人群分布特点为:中年知识分子和从事脑力劳动为主的白领人士、领导干部、私企老板、影视明星是亚健康高发的人群,青少年亚健康问题令人担忧,老年人亚健康问题复杂多变,特殊职业人员亚健康问题突出。

亚健康的主要起因:

1,过度紧张和压力;

2,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如高盐、高脂和高热量饮食,大量吸烟和饮酒及久坐不运动是造成亚健康的最常见原因;

3,环境污染的不良影响,如水源和空气污染以及噪声污染等等;

4,不良精神,心理因素刺激。

亚健康的主要危害:

1、亚健康是大多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疾病前状态,大多数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均是从亚健康人群转入的;

2、亚健康状态明显影响工作效能和生活、学习质量,甚至危及特殊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3、心理亚健康极易导致精神心理疾患,甚至造成自杀和家庭伤害;

4、多数亚健康状态与生物钟紊乱构成因果关系,直接影响睡眠质量,加重身心疲劳;

5、严重亚健康可明显影响健康寿命,甚至造成英年早逝、早病和早残。

亚健康是一种动态状态,它不会永远停留在原有的状态中,它可能自发的向疾病状态转化,也可能通过个人的自觉改变向健康状态转化。但是向健康状态的转化是需要个人付出代价与努力的,这就需要进行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保健康,省支出

健康管理可以:

科学评估自己患慢性病的危险性,了解健康隐患;

主动预防、降低并减少慢性病的发生;

改善亚健康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控制和降低医疗费用支出,

对疾病患者,通过有效控制危险因素,减少并发症。

――据医学专家研究,一个人自发育完全成熟之日起即开始走向衰老(一般男人为25岁,女人为22岁),只是起初很缓慢,难以觉察,直到中年才开始显现,及至老年则不断加速。尽管人的衰老与死亡这一自然现象任何人都无法阻止和逃避,然而减慢衰老,延长寿命却是完全能够做到的。参加健康管理虽不会使人永远年轻,但可以使个人的衰老减慢,并保持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报告:人类三分之一的疾病通过预防保健就可以避免,三分之一的疾病通过早期的发现可以得到有效控制,1/3的疾病通过积极有效的医患沟通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因此,健康管理的实质是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结合。

――美国的健康管理经验证明,通过有效的主动预防与干预,健康管理服务的参加者按照医嘱定期服药的几率提高了50%,其医生能够开出更为有效的药物与治疗方法的几率提高了60%,从而使健康管理服务的参加者的综合风险降低了50%,医疗成本降低了30%。

――在计算对于健康的投资与回报时,虽然对于不同疾病的高危群体的投入与产出是不一样的,但是一个可以值得参照的数字是:在健康管理计划上每投入1元钱,将来在医疗费用上可以减少8―9元钱。

谁是受益者?

健康管理是对个人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预测、预防和维护的全过程,它在每个人身上都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因此健康管理的对象不仅仅是常规医疗中的患病者,而是所有人,它的受益者包括所有的健康人和非健康人:

健康人群

希望保持健康身心的健康群体。已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但健康知识不足,希望得到科学、系统化、个性化的健康教育与指导,并拟通过定期健康评价,保持低风险水平,尽享健康人生。

亚健康人群

希望定期得到健康与疾病危险性评价及健康改善指导的亚健康群体。在健康顾问指导下随时监控健康状态,有意识地参与健康改善计划,提高工作效率和个人整体健康水平。

高危人群

已有明显高危倾向并需要立即改善健康状况的群体。需要定期得到健康与疾病危险性评价,并在健康顾问的指导下密切监控危险因素、降低风险,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

已患病者

在参与就诊的同时希望积极参与自身健康改善的群体。需要在生活和行为方式上进行全面改善,监控危险因素,降低风险水平,延缓疾病的进程,提高生命质量。

它山之石,如何攻玉?

它山之石――国外经验

美国是健康管理发展比较完备的国家之一。健康管理策略在美国主要有6种,这6种健康管理策略,都值得我们结合国情,予以借鉴。

1、生活方式管理:主要关注健康个体的生活方式、行为可能带来什么健康风险,这些行为和风险将影响他们对医疗保健的需求。生活方式管理帮助个体做出最佳的健康行为选择来减少健康风险因素。生活方式管理使用对健康或预防有益的行为塑造方法促进个体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以减少健康风险因素。生活方式管理方案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参与者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因此,要调动个体对自己健康的责任心。生活方式管理的效果取决于如何使用行为干预技术来激励个体和群体的健康行为。四类促进健康行为改变的主要干预技术措施是教育、激励、训练和市场营销。

2、需求管理:以人群为基础、通过帮助健康消费者维护健康以及寻求适当的医疗保健来控制健康消费的支出和改善对医疗保健服务的利用。需求管理试图减少人们对原以为必须的、昂贵的、和临床上不一定有必要的医疗保健服务的使用。需求管理使用电话、互联网等远程病人管理方式来指导个体正确地利用各种医疗保健服务满足自己的健康需求。

3、疾病管理:着眼于某一种特定疾病,如糖尿病,为患者提供相关的医疗保健服务,目标是建立一个实施医疗保健干预与强调病人自我保健重要性相协调的系统。该系统可以支持良好的医患关系和保健计划。疾病管理强调利用循证医学指导和增强个人能力,预防疾病恶化。疾病管理以改善病人健康为基本标准来评价所采取行动的临床效果、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

4、灾难性病伤管理:为患癌症等灾难性病伤的病人及家庭提供各种医疗服务,要求高度专业化的疾病管理,解决相对少见和高价的问题。通过帮助协调医疗活动和管理多维化的治疗方案,灾难性病伤管理可以减少花费和改善结果。通过综合利用病人和家属的健康教育,病人自我保健的选择和多学科小组的管理,使医疗需求复杂的病人在临床、财政和心理上都能获得最优化结果。

5、残疾管理:试图减少工作地点发生残疾事故的频率和费用代价,并从雇主的角度出发,根据伤残程度分别处理以尽量减少因残疾造成的劳动和生活能力下降。残疾管理的具体目标是:防止残疾恶化;注重残疾人的功能性能力恢复而不仅是病人疼痛的缓解;设定残疾人实际康复和返工的期望值;详细说明残疾人今后行动的限制事项和可行事项;评估医学和社会心理学因素对残疾人的影响;帮助残疾人和雇主进行有效的沟通;有需要时考虑残疾人的复职情况。

6、综合的人群健康管理:通过协调不同的健康管理策略来对个体提供更为全面的健康和福利管理。这些策略都是以人的健康需要为中心而发展起来的,必须做到有的放矢。

―般来说,在美国,雇主需要对员工进行需求管理,医疗保险机构和医疗服务机构需要开展疾病管理,大型企业需要进行残疾管理,人寿保险公司、雇主和社会福利机构会提供灾难性病伤管理。随着健康管理实践和研究兴趣的不断扩展,美国发达的流行病学、管理科学和行为医学为健康管理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如何攻玉?――国内发展

在我国。健康管理是一个刚刚起步的产业。目前在中国大陆地区仅有少数专业的健康管理机构,大部分为医院及体检中心的附属部门。健康管理的从业人数没有准确的数据,估计全国在10万人以上,享受科学、专业的健康管理服务的人数只占总人数的万分之二,与美国70%的居民能够在健康管理公司或企业接受完善的服务相去甚远。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期望寿命的延长以及慢性病的上升,对健康维护及改善的需求会日益增长,而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新兴的健康管理行业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建立一支健康管理专业队伍,对于改善和提高我国国民身体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尽管我国目前有各类体检机构5000多家,但做健康体检的人数还是远远少于就医的人数。当发达国家健康产业已普遍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时,我国仅占4%~5%,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在2007年11月由中华医学会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健康产业论坛”上,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主任委员白书忠指出,解决13亿人民的健康,不能单靠“药片和手术刀”,而应主要依靠全民健康素质的提升和健康产业及健康管理行业的发展。

根据我们的国情,微观上,健康管理针对个人、公司和企业;宏观上,健康管理针对政府和整个社会。

微观健康管理:对个人来说,由于每个人具有不同危险因素组合,因此应针对个人自身危险因素筛选出个人健康管理处方,使每个人都能更有效地针对自己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企业来说,健康管理还可汇总、评价群体健康信息,作出人群健康管理资讯报告,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人群健康需求的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