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财务风险问题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面临许多难以预料的风险。由于受到众多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使得企业内部的财务状况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企业风险也贯穿于企业财务活的各个环节,并且这些风险通常不可避免。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经济改革不断深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建立健全完善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机制,防患于未然,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减少损失也成为每个企业不得不重视的问题。有效的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有利于企业安全稳定生产,保障盈利。
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职能
一般来说,提到财务风险管理,人们往往最先想到它的识别和预测功能,然而事实上,风险管理涉及到各个层面。除财务风险预测外,其职能还包括财务风险决策职能、财务风险控制职能、财务风险管理效果评价以及财务风险损益处理职能等。风险预测职能主要针对于客观存在但尚未暴露的风险问题,主要从企业财务角度科学、系统、全面地预测风险可能发生在哪些方面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而风险决策职能主要针对风险所需要承担的后果和其所产生的效益进行对比,制定出风险最小、收益最大的方案。财务风险控制职能主要是发挥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对于各个管理层面做出相应举措,发现并减少由于内部环境问题造成的风险。财务风险损益处理职能则主要针对企业风险所造成的损失或获得的收益,对其风险结果进行财务处理,主要对于企业风险造成的损失采取相应的举措,及时弥补因风险造成的损失。
三、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现状及成因分析
财务风险主要有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存货管理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五种基本类型,其中对我国经济影响最大的为投资风险。根据评级机构标准普尔警告,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呈现过度依赖投资活动的趋势,2016年上半年,我国直接投资(ODI)项下资产净流出同比增71%,近年来我国ODI存量、流量增速也远高于其他国家。这与我国综合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有着必然联系,但是,ODI快速增长和对于投资的依赖过高,使得中国信贷增持数额超过收入增长,也使我国企业面临更多对外投资的风险。此为我国整体财务风险的主要方面。而具体而言,我国的财务风险的成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外部原因
国家经济或金融政策变化,会对某些根基不稳的中小型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改变其市场环境和融资形式可能会使其资金流转受阻。利率的上升会加大企业的付息压力,并且增加其财务风险。汇率的变动会给进出口贸易带来未知的风险。
(二)内部原因
1、企业管理层缺乏风险意识
部分企业管理层人员习惯于传统的经营模式,认为只要妥善经营,保障收支平衡就不会产生较大的问题,认识不到其内部可能存在的风险,缺乏有效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无法预测风险并采取应对措施。
2、资本结构缺乏合理性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本价值构成及比例,合理的资本结构有利于企业内部治理、规范公司经营行为和合理配置资源。判断一个企业内部资本结构是否合理,即要根据其资本成本和企业价值两方面分析。一般来说,在保障企业价值最大的同时将成本降到最低反映一个企业资本结构较为合理。在我国大部分企业,其不合理性主要体现在资产负债率水平高、融资来源不合理和企业本身缺乏对于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考虑。企业为扩大其经营规模,拓宽经营渠道,往往不得不依靠银行各类金融产品的支持,这使得企业负债率处于居高不下的态势,成为资本结构合理化中一大重要问题。
3、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
部分企业在进行财务决策过程中缺乏财务预测的环节或是确定的决策目标过于宏大缺乏现实性,不适合企业本身科学发展。另外企业缺乏科学的决策方法与程序也使财务风险加大。
四、加强企业风险管理的措施
(一)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意识, 建设优质财务管理队伍
只有建立财务风险管理的意识,才能在面对财务风险问题时处于主动的地位。对此企业管理阶层应发挥带头作用,加强对于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视度。企业要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对于降低企业内部风险的积极作用,切实完善内控制度。主要加强对管理层的内部控制,从管理层内部切实施相关策略,加强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对企业内部主要是财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学习先进科学的企业管理知识技能,提高对于风险的判断力,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专门针对风险管理的研究组,专门针对企业风险问题。
(二)制定科学的风险管理方案
企业应制定适合自身内部实际情况的风险管理机制,以长效应对可能发生的企业风险。此风险预警系统应贯穿企业财务活动的各个层面,监督控制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潜在风险,比起风险的转移更加重视风险的防范问题。如针对投资方面的风险,企业可以采用逐步分阶段进行资金投入的方式降低可能存在的风险。风险的防范不等于回避机制。
风险回避机制是企业在面对风险时采取的最为消极的一种办法,此种办法虽然能有效规避风险,却也放弃了与高风险相对应的高收益,只有对投资把握过小时才考虑采取此种方案,与之相比建立健全风险预测和控制机制以及采取风险转移和承担方案显得更为切实可行。以航天工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为规范各级公司财务行为、有效控制财务风险和合理配置财务资源并保障公司科学发展,在2016年8月经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了财务管理规定。该规定较为完善,从多方面规定了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办法。如第一章第三条第五点中提到,财务管理要注重内控体系建设,强化财务预警措施,严格防范财务风险。
(三)加强对于投资决策的优化
投资决策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除影响其工作成效外,更对其经济效益的有着很大的影响。加强投资决策的优化,要求企业时刻关注市场的供求变化,国家对于投资方面的政策变化以及汇率变化趋势等问题。需要企业引进或请教相关部门的人才,科学准确分析投资形势,以减少因决策失误引起的财务风险。对于投资回收期、投资所能获得的报酬率等相关指标,选择最为优化的方案。还可采取投资多样化的措施,分散投资以分散所产生的投资风险。
五、结束语
[关键词]汽车零部件企业;财务风险;风险控制
[DOI]10.13939/ki.zgsc.2016.23.049
我国汽车企业的发展历经曲折,但随着国民经济日益强大,其规模与实力也逐渐在发展。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和考验,如何应对企业自身经营的不确定性,如何在产业链末端立住脚跟,更好地与中上游产业结合,已经成为汽车零部件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该问题也成为束缚企业继续做大做强的桎梏,不仅妨碍企业战略发展,也给财务管理带去不可估计的风险。因此,关注汽车零部件企业财务风险问题,建立完善的控制机制是保障企业长远发展的有效途径。
1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主要财务风险分析
1.1债务清偿的风险
企业的正常负债可以维持其良好的资金运转,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多元化资金渠道。但不可否认,偿债风险也成为企业财务危机中最首要的关注方面。传统的财务理论中主要用流动速动比率、资本周转率、现金比等财务指标来衡量企业的偿债能力,可以从宏观层面把控企业的经营状况。但在实际应用中,很多中小企业选择用新债抵旧债的方法,可以简单理解成“拆东墙补西墙”,这种做法虽然可以解决一时债务清偿问题,但无法减少企业的负债压力,甚至造成最后崩盘。因此债务风险是最重要也是首要关注的方面。
1.2投资收益的风险
企业的投资能够带来更多附加收益,扩大企业实力,充足企业资本;但是不当投资或投资收益并没有达到最初设定的目标,就会引发亏损,甚至由此发生拖垮企业的危机。我们称之为投资风险。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投资目标比较繁杂,尤其在中小企业里投资对象也选择实力一般的企业与项目,大多数是为特定事件或活动而进行短期规划中的投资,因此在投资评估中就容易放松要求,潜在风险增大。
1.3企业营运的风险
企业在自身建设运营中对现金、存货、应收应付账款等方面的管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应当说这是所有企业都会面临的问题,但对于汽车零部件企业,由于其存货种类较多,关联的中上游企业数量多,都会为运营带来一定困难,工作程度和力度加大,因此该问题尤为突出。营运风险主要体现在应收账款和存款的周转方面。对于中小企业生产压力大,在财务管理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完善的财务制度,日常经营方面产生风险的可能性就会加大。而一旦企业的生产经营发生不可控的风险,那么必然殃及其他方面,财务风险发生,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等严重问题。
2汽车零部件企业现行财务风险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汽车零部件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其财务控制体系建设不完善,没有引起经营者足够的关注,且很多企业甚至认为建立财务风险控制会导致管理成本增加,因此完全忽略了日常经营管理中对财务风险的掌控。这些错误观念是亟待纠正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也必须进一步加强。主要存在问题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
2.1预算管理不健全
汽车零部件企业普遍存在忽视预算管理工作的问题,且没有设定具体可行的目标。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企业的精力多用于生产销售上,对预算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因为财务工作管理存在疏漏,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将预算纳入程序。另外,在预算管理体系中对于考核评价的工作设计也多不甚合理。因多份关注企业盈利问题,把盈利作为衡量成败的唯一指标,就会忽略某些非盈利部分在预算中的额度,这对于预算在实际中的执行和信息反馈多有不利,缺乏财务实时控制能力。
2.2财务风险控制过于被动
风险控制最重要的就是形成事前控制机制,防范风险的实际发生。但是在汽车零部件企业中很少建立风险预警体系,对风险的评估和筛查工作几乎为零。一旦风险发生,就只能启动应急预案,甚至没有对风险的事中处理也不尽恰当。这都导致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缺失。因此在财务风险控制方面,应当引入合理科学的防范措施,积极把风险扼杀在摇篮里,及时发现反馈问题、及时处理化解问题、及时上报汇总问题、及时总结归纳经验。
2.3对风险控制的措施单一化
因为汽车零部件企业处于产业链末端,其日常往来的客户多固定,这就麻痹了财务管理人员对风险的认识,仅仅对常发生的问题做出风险控制与处理方案,没有制定更多的应急措施,对风险控制的方法比较单一。另外,由于企业自身能力的限制,在项目实施前企业多会对其做出风险评估,一旦认为企业无力承担就会主动放弃选择回避,以避免陷入危机。对认为那些可以承受风险的项目选择接受,但实际操作中偶然发生超出其能力的风险就会迫使企业处于被动境地,发生严重的财务危机导致企业破产。
3汽车零部件公司财务风险控制措施的建议
对上述分析的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存在风险管理问题,本文认为应当建立一套可行的风险控制配套措施,保障体系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对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作出相应保障。在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加强实施保障。
3.1完善风险控制组织框架
财务风险控制的章程和制度建设离不开专业人员的制定,因此对于财务部门的职能划分和人员专业素养问题是必须关注的方面,这样才能保障财务部门与企业其他部门在职能上有所协调,在工作上有所配合,把企业财务风险降到最低。企业高层管理者应当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部门的分量和其工作的重要性,适当增加其职能范畴,加大其行使权力能够促进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第一,强调财务部门执行财务计划的工作,在预算编制和体系建立上要引入科学方法,引起足够重视,在日常工作中要切实参与进企业的发展讨论和工作具体制定中。第二,将企业投融资工作纳入财务部统一管理,方便资金的监管并加强控制力度。对企业的投资和偿债,分别设立专人负责,按月按季度按年度编制报表,提前上报,做好应对工作。第三,建立完善的财务预警机制。考虑到中小企业能力有限,不一定要专门设立部门负责风险预警工作,但必须安排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专职改方面工作,对日常运营管理和资金周转进行排查,确保风险能够及时发现,发现能够及时解决。第四,要提高整个财务管理部门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这不仅要求相关人员掌握基本的财务知识,还要提高能力识别风险,发现风险,规避风险。这样才能适应高强度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
3.2建立内部审计部门
内部审计部门是随着企业不断壮大提出的必然要求。管理者在日常繁杂的工作中没有余力顾及内部控制问题,就会造成更多潜在风险的发生。要求建设独立的审计部门首先是起到监督与制约作用,对财务部门具体工作的执行做出评价;其次也可以确保企业风险能够时刻处于被掌控的状态,发现的问题可以及时上报。在内部审计制度不断建设后,还可以逐步引入能力强大的外部审计,协助企业管理财务工作。
3.3追责到每个主体
在财务风险控制中必须要有公平的问责制度,发生问题应明确后由谁负责,这样才能引起每个员工对财务管理的关注。这就要求在日常管理体制建设中,首先要细分工作职责,每个部门应承担的责任必须明确无误。其次,还要强调个人责任,体现问责制度的公平性。追查到人的机制不仅分解整体任务,还可以在出现问题后得到及时解决。
财务风险管理关乎企业未来发展,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时必须要强化控制意识。对于多为中小型规模的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及时发现财务问题,及时控制和处理风险是其在竞争中生存的必然要求和保障,也能够助力企业实现理论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蒋理标.关于企业偿债能力问题的探讨[J].会计之友,2005(12):35-36.
[2]李克难.探讨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方法[J].中国外资,2012(9):169-170.
[3]张福玲.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经营与管理,2013(1):102-105.
论文摘要:作为资本经营的核心内容,并购已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和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但企业并购是高风险经营活动,其中财务风险对企业并购成功与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文章分析了企业并购过程中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并对财务风险的类型进行了分析,使企业提高并购活动的成功率。
1企业并购的概述
1.1企业并购的概念
企业并购包括兼并(Merger)和收购(Acquisition),是企业投资的重要方式、也是并购企业实现自身扩张和增长的一种方式。并购实质上是各权利主体依据企业产权做出的制度安排而进行的一种权利让渡行为,通常在一定的财产权利制度和企业制度条件下实施,表现为某一或某一部分权利主体通过出让其拥有的对企业的控制权而获得相应的受益,而另一部分权利主体则通过付出一定代价而获取这部分控制权。
因此,企业并购的过程实质上是企业权利主体不断变换的过程。
1-2企业并购的财务动因和目的
并购可以使企业规模和股东财富成倍增长,开辟了财富增长的新途径。所有的兼并和收购,最直接的动因和目的,无非是谋求竞争优势,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为了扩大资产,抢占市场份额;二是取得廉价原料和劳动力,进行低成本竞争;三是通过收购转产,跨入新的行业。
2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
美国经济学家施蒂格勒经考察后指出:没有一家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形式的兼并收购而成长起来的。并购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快的发展,但同时,它在为企业带来管理上的挑战和管理成本的提高。
2.1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界定
一般来说,企业的财务风险是指筹资决策带来的风险。筹资渠道的不同选择、筹资数额得多少必然会引起企业的资本结构发生变化,由此产生财务状况的不确定性。并购本身就是一项财务活动,由于企业并购的完整过程包括收购可行性分析、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支付方式的确定、并购自己的筹措、并购后的整合和债务的偿还等财务活动环节,每一环节都可能产生风险。因此,并购财务风险是企业由于并购而涉及的各项活动引起的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或财务成果损失的不确定性。本文指的是广义的财务风险。
2.2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成因
2.2.1从企业并购流程看财务风险来源
企业并购活动通常包括三个基本流程:计划决策、交易执行、运营整合。通过一个完善的并购流程设计和并购合同约束,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降低风险的作用。然而,从财务的角度看,无论多么完备的合同协议都不可能完全回避财务风险。因为,一切财务风险都与决策有关,一切财务风险首先起始于并购的计划决策阶段,然后生成于并购的交易执行阶段,最后延续并表现在并购的整合期。在计划决策阶段,如果并购战略制定脱离公司的实际财力,或者可行性研究对目标企业估计过于乐观,就会导致并购规模过大以至在并购实施阶段无力支撑。在交易执行阶段如果对目标企业定价过高,融资和支付设计不合理,必然导致收购方债务负担过重。过重的债务负担必然使得经营整合阶段资金流动发生困难,并最终引发财务风险。
2.2.2从四种交易方式看财务风险来源
企业并购类型最终表现为4种基本的交易方式:(1)现金购买资产;(2)现金购买股票;(3)股票交换资产;(4)股票交换股票。在这4种并购交易方式中,交易结构决定着融资、支付、税收等基本财务结构特征:交易结构决定着支付结构和资产结构;支付结构又决定着融资结构并进而决定着资本结构,资产结构又决定着税收结构;而资本结构和税收结构共同决定着并购后企业的盈利状况。企业的盈利状况自然影响着并购后企业的财务状况。
2.3对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来源的分类
根据财务决策类型可以将财务风险来源分为三大类:定价风险、融资风险和支付风险。这三种风险来源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和制约,共同决定着财务风险的大小。
2.3.1定价风险
定价风险主要是指目标企业的价值风险。并购双方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估算被并购企业的价值,而目标企业的估价又取决于并购企业对未来收益的大小和时间的预期,有可能因预测不当而不够准确,由此产生了并购企业的定价风险。定价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风险;二是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风险。影响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的因素有:
(1)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这种可选择性使财务报告或资产评估本身存在被人为操纵的风险。一旦不及时披露与重大事项相关的会计政策及其变更情况,势必造成并购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2)会计报表不能准确反映或有事项或期后事项。财务报表实际上只能反映企业在某个时点或某个时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报表数据基本上是以过去的交易及事项为基础,使得一些重要的或有事项(特别是或有损失)、期后事项往往被忽略或刻意隐瞒,将直接干扰对企业的价值与未来盈利能力的判断,影响并购价格的确定。
2.3.2融资风险
企业并购的融资风险主要指企业能否及时足额的筹集到并购资金以及筹集的资金对并购后企业的影响。融资风险最主要的表现是债务风险,它来源于两个方面:收购方的债务风险和目标企业的债务风险。并购资金通常是通过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两条渠道获得。
内部融资是指企业利用内部留存的自有资金来形成并购资金,筹资阻力小,且无需偿还,无筹资成本费用,可以降低财务风险。但是仅依赖内部融资,又会产生新的财务风险,如果大量采用内部融资,因占用企业的流动资金,降低了企业外部环境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就会危及企业的正常营运,增加财务风险。企业通过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筹集并购资金,也会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权益融资虽然通过发行股票可以迅速筹到大量资金,但是权益融资也有其局限性。股票融资不可避免的会改变企业股权结构,稀释大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甚至出现并购企业大股东丧失控股权的风险。
2.33支付风险
在确定了并购定价和并购方式后,选择何种支付方式也很重要。并购主要有四种方式:现金支付、股权支付、混合支付和杠杆收购。
现金收购是最简便的并购方式,但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现金支付工具的使用,是一项巨大的即时现金负担,公司所承受的现金压力比较大;其次,从被并购者的角度来看,会因无法推迟资本利得的确认和转移实现的资本增益,从而不能享受税收优惠,以及不能拥有新公司的股东权益等原因,而不欢迎现金方式,带来相关的风险。
换股并购虽然成本较低,但程序复杂,并改变了企业的股权结构,稀释大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可能摊薄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
3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防范
3.1并购前要进行谨慎的可行性分析
3.1.1明确自己的实力和立场
企业除了要重视对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还应当对自身实力,特别是资金实力,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减少不现实的盲目乐观和对自身实力的夸大。另外,领导者应该站在促进企业发展的立场,从理性角度进行决策。
3.1.2合理评估目标企业价值
并购双方信息不对称是产生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的根本原因,因此并购企业应尽量避免恶意收购,在并购前对目标公司进行详尽的审查和评价,对目标企业未来收益能力做出合理的预期。在此基础上作出的目标企业估价较接近目标企业的真实价值,有利于降低估值风险。
3.2不要过分倚重财务报表
并购中的财务陷阱源于在并购过程中对企业财务报表的过分倚重,要避免因财务报告带来的并购风险,通常比较有效的手段是:第一,聘请经验丰富、信誉好的中介机构对信息进行进一步的证实;第二,签订相关的法律协议,对并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未尽事宜明确其相关的法律责任;第三,充分利用公司内外部信息,包括对财务报告。
3.3实现并购支付的多样化
3.3.1采用多种融资手段
企业在制定融资决策时,应视野开阔,积极开拓不同的融资渠道。比如权益融资、债务融资、杠杆收购融资、卖方融资等,做到内外兼顾。
3-3.2采取混合支付
企业应立足于长远目标,结合自身的财务状况,在支付方式上采用现金、债务和股权等方式的不同组合。如果并购方预期并购后通过有效地整合可以获得较大的盈利空间,则可以采用以债务支付为主的?昆合支付方式,利用债务的税盾作用,还可以降低资本成本;如果并购方自有资金充足,资金流入量稳定,且发行股票代价较大,则可选择以下自有资金为主的混合支付方式。
3.4并购后整合是降低风险的有力保证
【关键词】企业:风险管控;问题;对策
一个企业财务活动的组织和治理业绩如何,必然会体现在该企业经营资金运动的状况和结果上,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内部、外部环境因素的作用,有可能使财务系统运行偏离预期目标而形成经济损失,这就要求企业经营者进行财务分析,防范财务危机。因此,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控成为现代化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首要任务。
一、财务风险的定义和特性
财务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看,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内外部环境及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使财务系统运行偏离预期目标而形成的经济损失的机会性或可能性。这里所说的财务活动结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财务活动成果即收益;二是财务状况即企业的偿债、营运、获利能力。一般情况下,财务风险是指财务成果减少,财务状况变坏的可能性。尽管每一个企业都希望尽可能地提高财务成果,优化财务状况,但财务风险是难以避免的。企业主管及企业财务人员的责任就在于全面熟悉财务风险产生的环节,并能加以识别,采取相应措施予以防范和控制,尽量避免财务成果的损失和财务状况的恶化。狭义的企业财务风险是由于使用财务杠杆而造成的。西方财务教科书通常将企业财务风险分为两部分: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是由于使用负债筹资带来的风险,经营风险是指由于使用经营杠杆而导致的风险;而广义的企业财务风险应当包含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本身各方面具有的风险。
只充分了解了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和控制。正所谓知己知彼方可百战百胜。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也是如此,要降低公司财务风险必须要充分了解财务风险的各种特征,在掌握特征的基础上对各种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及控制。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对风险的定义:风险是发生某种影响目标完成的事件的不确定性。风险既可能使出现的结果好于预期目标,也可能差于预期目标。一般的风险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客观条件的不断变化以及人们对未来环
境。认识的不充分性,导致人们对未来事件的结果不能完全的确定。(2)风险是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综合作用而成,但可以通过经验和历史数据的分析来判断不确定性发生的概率。(3)风险的发生是与企业决策密切相关的,不同的决策导致不同的策略和管理手段,从而会导致不同的风险。笔者认为,企业财务风险是因为未来的不确定性导致企业在投融资、利润分配等财务管理活动中实际和预期发生背离而产生的可能性。企业财务风险包括融资风险、投资风险、利润分配风险和其他风险。
二、当前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管控存在的问题
(1)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造成风险。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企业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无法得到保证。在采购、生产、销售、财务、市场开拓等各环节之间缺乏协调配合,造成资产损失,责任不清。企业内部财务关系造成的风险具有强大的破坏力,属于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控制点,是企业建立长效机制的关键,也是提高企业软实力的重要保证。很多企业对于企业内部财务关系的梳理和重塑缺乏执行力,管理层重视程度不到位。(2)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未落到实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于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的发展机制至关重要。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也是财务管理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相当独特的系统,为使其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系统、强有力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落到实处。而很多企业即使存在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其执行也不够严格,特别是有的国有企业管理与监督合二为一,缺乏国有资产流失责任追究制度,难以进行有效的约束,财务风险极易发生。(3)缺乏财务风险管理工具和手段。和国外相比,我国企业组建的时间较短,实践还不成熟,又缺乏财务风险管理理论指导。部分企业有财务风险管理意识,但是缺乏财务风险管理的手段和方法,没有达到财务风险管理的效果和效率。(4)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若缺乏风险识别意识,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容易导致企业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而投融资决策失误,导致企业投资收益率低于企业的资本成本,使得企业财务状况恶化,威胁到企业的正常营运,增大了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可能性,那就更谈不上对这些风险进行规避和管理。因此,建立一支专业高效的管理团队,对于企业的发展有重要战略意义。
三、做好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的对策
任何类型的企业都会面临一定的风险,集团企业从单体企业发展而来,集团企业的财务风险不仅具有单体企业均具有的投机性、综合性和分散性等特征,同时具有“牛鞭效应”、系统性和动态性等特征。因此,集团企业尤其需要加强风险管理。
二、研究框架设计
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以系统论为理论指导,应用规范研究方法,设计相应的研究框架。
首先,确定研究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确定了研究问题,即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研究。以集团企业财务风险为研究对象,研究包括全部管理层次和实施要素的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丰富和完善财务风险管理理论,并为集团企业进行财务风险管理实践提供借鉴作用。其次,根据系统性原则、环境分析起点原则等,构建包括目标层、管理层和基础层三层,涉及管理目标、实施主体、程序方法、保障体系和管理基础五要素的集团企业财务管理框架。最后,对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的三层五要素进行了系统分析。
三、构建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应遵循的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系统论的思想是指导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理论。系统论强调整体性原则,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系统是由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系统的各组成要素是不可缺少、不可分割的;系统论强调目的性原则,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系统通过系统功能的发挥而实现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而系统功能的发挥又与系统的组成及结构有很大关系;系统论强调整体优化原则,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系统整体性能是否最优会受到该系统组成管理要素及要素间关系变化的影响,若想发挥系统的最优性能,就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系统组成管理要素及管理要素间的关系,从而达到优化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系统整体性能的目的。
(二)环境分析起点原则
环境分析起点原则从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和任务环境分析开始。按照系统理论思想,既然要构建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它就有边界,边界外面就是环境。任何活动的实施都是在一定环境下进行的,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活动具有主动适应环境并受环境影响的双重特性。
众所周知,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受集团企业战略目标统驭的,制定集团企业战略目标是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只有进行环境分析,才能知晓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所面临的迫切形势,以及所面临的优势和劣势,然后利用环境造成的机会,回避环境造成的威胁,发挥自身优势,回避自身劣势。所以,确立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目标时,必须以环境分析为起点。
(三)目标导向原则
目标导向原则是指我们在构建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时,以确立的目标为导向。目标是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方向、也是评价管理效果的依据。我们应该以目标为导向确定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主体、活动和保障措施。当然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实施目标和集团企业战略目标应保持一致,这是由环境分析的结果确定的。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乃至战略管理的一部分,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可能会面临不同的问题,因此需要以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为目标,保持两者目标的一致性。
(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是指我们在构建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时,在确定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主体、活动和保障措施,以实现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目标时,要立足于我国的现状,根据我国国情,而不是一味地照抄照搬国外的做法。当然,我们构建的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可以随着环境而变化、调整、优化,是适应环境的。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要求我们能够根据环境变化及时改变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的构成要素,针对环境保护目标中出现的新的问题不断完善模式。目前,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面临的环境发生着非常迅速、异常巨大的变化,这对我们构建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根据环境变化及时调整层次和目标,明确主体、完善活动、健全保障体系、优化实施基础,合理保证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实现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整体目标。
四、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的构建
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要遵循系统性、环境分析起点、目标导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构建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我们构建的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分为三层结构框架,即目标层、管理层和基础层,如图1所示。
五、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的要素分析
(一)管理目标
管理目标是企业通过财务风险管理达到的目标,是我们构建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的根本出发点和核心。我们在构建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时就必须从管理目标出发。在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中管理目标属于目标层的要素。管理目标是在确定企业战略目标的基础上,考虑了企业使命和风险承受度后制定的。当然,目标应该从上向下层层分解,每一层管理主体都负有与其权责相对应的目标、指标和考核标准。
(二)责任主体
责任主体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程序方法的实施者或者参与者,是指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实现目标的主体。众所周知,任何实施行为必然包括三个不可缺少的部分:主体、活动和控制系统。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也是一种实践活动,这种活动的主体也是有意识有能动性的人,但是人是处于不同的组织中,根据各自组织的权责实现人的意志。所以,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责任主体是各级组织中的人,这些组织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部门、岗位、子公司等。
责任主体是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核心力量,其中,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站在所有者角度,通过有效管理所有者的财权,对集团企业财务风险进行管理;董事会是集团企业的经营决策机构,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看,同样是经营者财务监督体系的核心和最高层。董事会从行政者的角度,通过全方位负责财务决策有效性,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管理;监事会是公司的司法者,在财务风险管理领域,监事会应当全而了解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现状,跟踪监督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为完善内部控制所做的相关工作,检查和研究日常经营活动中是否存在违反既定财务风险管理政策和原则的行为;总经理及其集体是公司经营管理最高执行层。从日常财务监督的组织、管理和实施过程看,总经理及其集体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执行财务风险控制政策,制定财务风险控制的程序和操作规程,及时了解财务风险水平及其控制情况,并确保集团企业具备足够的人力、物力、恰当的组织结构、管理信息系统以及技术水平,来有效地识别、度量、控制财务风险,并定期或者不定期评价财务风险控制的效果和效率;部门主要包括财务风险控制部门、财务控制部门、内部审计部门等。企业所有岗位能够实施或者参与财务风险管理的人,都是财务风险管理的责任主体,通过各自职责的履行情况,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管理。企业所有岗位都是财务风险管理的责任主体;之所以把子公司单独列为一个责任主体,是因为集团企业所属的子公司往往也存在背离母公司的倾向,从 而使母公司面临失控,导致财务风险。
(三)程序方法
程序方法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是责任主体所表现的行为集合,表现为责任主体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的行为举动,同时也是控制系统主要监督、控制的内容,包括规范的财务风险管理基本流程。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程序方法至少应该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度量、风险应对和管理评价等。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目标实现的效果和效率是由责任主体实施程序方法的效果和效率决定的,我们必须加强责任主体实施程序方法的引导、控制和评价,以便使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朝着有利于管理目标去组织、贯彻和实施。
(四)保障体系
保障体系是保证各责任主体按照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流程来实施管理的程序方法得以落实的制度、机制和手段。保障体系是连接责任主体和程序方法的桥梁,是责任主体和程序方法的信息传递和沟通体系,是责任主体实施程序方法的保障机制。没有健全、有效的保障体系,仅仅依靠责任主体的程序方法,很难保证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的效果和效率,所以我们要建立、健全责任主体实施程序方法的保障体系。本文构建的保障体系包括:完善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系统、开展信息化、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和审计等。
(五)管理基础
管理基础是企业有效实施财务风险管理的内部管理环境,是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客观环境和经济基础。任何责任主体、程序方法和保障体系都不可能脱离实际而存在,只有立足于实际,具体分析管理基础,才能制定有效的程序方法,实现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环境的优劣和优化程度,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影响程度之大有时超过我们的想象,一些企业破产、失败、出现严重财务风险,表面上是风险管理不力,但部分根源在于管理基础恶劣。本文认为框架的管理基础主要包括:公司治理结构、正直诚信原则和道德观、财务风险管理哲学、企业的组织结构、责任的分配和授权、员工能力、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人力资源政策、错弊和报告、企业文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