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特色

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特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特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特色

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特色范文第1篇

特色课程,顾名思义,要有特色。在内容上,一般课程来自共性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经验;特色课程则是具有设计者个性特色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经验,不停留在一般教学理论的泛泛议论上,而要有专题的深入研究。

这是笔者在着手酝酿特色课程建立时的两个基本认识。同时,笔者又认为:特色课程的建立,要考虑建设者主讲教师的基础条件。笔者作为“青年语文骨干教师研究班”特色课程的建设者,该考虑自身的条件,即要发挥自己的学术专长与教学特色。

二、特色课程内容的选择

笔者正在进行一个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建立小学作文‘三化’教学体系,实施作文教学过程的优化”。

“三化”指“作文内容生活化,技能指导结构化,教学序列网络化”。这个体系是笔者数十年的小学教学实践与研究积累,结合了1985--1986年的中央教育行政学院“全国小学教育研究班”的作文教学课题研究时,所学到的教育、教学理论,并吸收全国各小学流派长处的基础上,在几位著名的教育家指导下形成的。在形成过程中,涉及的小学作文教学中各个方面的专题,先后写成有关论文与经验文章发表在教育杂志上,并编写出版了十多册作文教学丛书,曾应邀在本市各区县,全国20多个省市交流讲学,反映较为强烈,认为:“三化”教学体系的观点,理论上突破了传统教学中某些观点;优化的教学过程富有实用性,可操作,普遍推广的价值。更重要的是:“三化”教学体系的实践基础来自本区,是本地区土生土长的经验积累,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为此,以“小学作文‘三化’教学体系与优化教学过程”为特色课程的主体内容。

以“小学作文‘三化’教学体系与优化教学过程”为主体内容的“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与研究”课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课程“个性倾斜”的作用在于让接受培训的学员能学有所用。这种性质的班,这种性质的课程不能采用讲座式或一般性教学研究式。前者是听了很有道理,但缺乏系统,内容交叉重复,听了往往不知如何用之于实践;后者是目标太低,只是一个局部教法,缺乏与实践联系的理论体系。“个性倾斜”的特色课程可以让参加培训的学员,在接触众多的流派个性教学理论与实践经验基础上,(倾向)专注于一个体系(流派)的研究,从而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这一个性体系教学观点支配下的具体教学方法,以促进教学改革,发展教学研究。当然,这个个性体系应该有坚实的理论背景与实践经验支撑的。“小学作文‘三化’教学体系与优化的作文过程”具备了这个条件。

概括地可以说,以此为特色课程的主体内容,一是内容有特色,具有鲜明的个性;二是迎合于青年语文骨干教师高一层次能力培训与创造教学特色的需要;三是主讲教师是个性内容的创建者,执教起来得心应手,富有情感地充分发挥专长。

三、特色课程的教学

1、从“入格”到“不拘一格”

特色课程置于青年骨干教师班,参加对象富有追求,渴望教学上有一定建树。但是,就作文教学来说,一般青年教师还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在教学实践上对小学生作文能力结构,作文教学结构,作文教学过程和优化等方面,都还未予深入探索与研究,对教学过程的操作,更不能驾驭自如,教学效果不理想,所以,特色课程教学,先得进行“入格”的培训。所谓“入格”,即是掌握基本的作文教学能力,从学科教学规律与儿童认识规律上探究,任何能力的形成,都要以知识为基础,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能力的形成,必须要在认识和理解作文教学基本理论,小学作文能力结构,作文教学过程优化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步转化的。这个转化过程的速度与质量,是多种因素促成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要具有厚实的知识。美国教育家布卢姆在谈到教育目标时指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包括三个部分;认知领域,情感倾向和动作技能领域;认知领域的目标又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其中知识是指具体事物与普遍原理,对方法和过程或者对一种模式,结构或框架的回忆,包括具体的知识,处理具体事物的方式方法的知识,学科领域中的普遍原理和抽角概念的知识,以及理智技能。我认为,给于语文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科学性,规律性的作文教学基础理论与实践经验,就是给于掌握作文教学能力的一个借鉴。根据的模式或结构框架,以及辅导其有效地迅速地转化为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

“人格”教学的思路,就是前面所述的,在认识与理解作文教学研究共性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实施教学方法个性倾斜,使“入格”具有实践性与“个性化”。在基础上鼓励学员结合教学实践和教学环境条件,发挥创造才能,不拘一格地形成自己的个性教学风格。当然,这一目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也不是几十学时的培训所能形成的,培训,只是为其“不拘一格”创造条件打下基础。

2、探索“培训、教(科)研、教改”三结合教学思路

培训过程中的“入格”教学是手段,目的是“不拘一格”。这要反映在学员的教学实践上,即培训过程乃至培训结束后,学员是否运用“入格”教学内容,促进了教学改革,发展培训学到的内容,从而达到“不拘一格”的培训目标。

为了实施“个性倾斜”,学者先“入格”再行“不拘一格”的教学目标,笔者在两期的青年语文骨干教师研究班的教学过程中,探索了一条“培调、教(科)研、教改”三结合的思路,这思路的具体做法是:在青年语文骨干教师研究班的“面”上,系统讲授以小学作文“三化”教学为主体内容的“作文教学实践与研究”特色课程纲要控制下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类型:区直属小学,镇中心小学,完小的不同的年级(低、中、高),选择骨干青年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实验班,论证性地实施培训的不同专题的教学内容,积累该课程理论实施于实践操作中的第一手学资料。在这双相反馈过程中,促进该学科的教学改革,培养青年教师,并完善与发展该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使该课程的教学更加富有实践性与针对性。参加培训的学员感到学有所得,学而能用,学而相长。两期研究班特色课教学实践与培训后的跟踪调查,证实了这条思路具有发展教育科学研究,促进教学改革,培养青年教师的效果。

四、建立特色课程的思考

笔者在为期3年的两期青年语文骨干教师研究班教学过程中,有如下几点思考:

1、特色课程与教育科研

笔者认为,骨干培训班的特色课程内容应是教育科研的成果,是富有个性的,具有实践性,操作性的科研成果,“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与研究”课程就是笔者自身的教育科研成果,教学操作时运用自如,指导青年教师实践时也胸有成竹。

同时,特色课程的建立与教学实施,又是教育科研的发展。笔者在两期研究班的特色课程教学过程中,发展了教育科研课题。“小学作文‘三化’教学”与“实施作文教学过程的优化”课题在l993年被列为上海市级教育科研课题,就在这“培训、?教(科)研、教改”三结合思路中得到突破性的发展,3年中,根据特色课程的需要,笔者编拟了若干可以操作的实验课题,分到各个教学实验班进行专题探究。如作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作文的认识事物能力对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作用;建立优化的作文教学过程,包括作前准备指导过程的几类教学手段,作文指导课的基本教学模式及其变式,作后评改指导课的组织与设计;低年级起步读写训练的内容与形式;童话教学的组织与引导等课题,笔者通过指导教学实验班青年教师备课,听课和评课,自己上研究课,自己上示范作文指导课,亲自批阅学生作文,举行各个专题的小型研讨等课题研究手段,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然后,分析整理,研究讨论,完善了好几个专题的研究,如逐步形成了“优化的小学作文教学过程”的框架结构,完善了这个优化过程中的三个教学过程的三个控制:“作前准备指导过程”的选材控制,“作文指导过程”中的构思控制,“作后课改指导”过程中的语文运用控制;完善发展了“作前准备指导”的教学手段;创造了“作文指导”的两轮构思教学模式的“先行指导教学法”;提出了“发挥个别教学优势提高小学作文能力”的观点;探究了命题作文训练和童话教学的内容与思路……这些积累经过分析提炼,撰写成专题论文,在《上海教育科研》、《上海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教师培训》等教学杂志上发表,?最终在1995年1月由语文出版社出版了学术专著《小学作文教学论》(22万字)。应该说,这本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其有系统理论,实践操作手段的论著,是“师训、教(科)研,教改”三结合思路特色教学的成果。

2、建立特色课程与教学改革

教师职务培训包括青年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目的是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特色课程的建立,应是教学改革的借鉴,也是教学改革的动力。“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与研究”特色课程的内容因为来自实践,又在教学实验班中实践后充实,因而,从理论到实践操作,均可直接运用于作文教学实践中,而且富有实效。

两个班80多名学员,都在教学中运用了特色的教学内容。作为借鉴,切实改进作文教学,全区各中小学都有研究班的学员,因而,特色课的教学,促进了全区的作文教学改革。三皇桥小学几位学员,在学校行政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下,成立了研究小组,确定了发展小学作文“三化”教学的新研究课题:“小学作文创造性思维训练研究”,既推动了学校教学改革,又促进了教育科研活动。不少学员在教学实践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探究、研究班结束后,拟定了教科研专题,继续深入进行作文教学研究。

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特色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师;专业成长;优质发展

教师是学校的强校之本,是推进学校特色优质发展的生力军。践行自觉高效的教研,引领教师一专多能地成长,是实现学校特色优质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学习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登高之梯

现代教育更强调为人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的,因此,教师也是一个终身学习者,由此,营造学习氛围,形成自我更新意识。

(一)建立学习制度,养成学习习惯。学校建立高效、灵活的运行机制,一方面帮助教师制订个性学习计划,另一方面把教师的学习纳入新型师德考核内容,从制度上有效推动教师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搭建信息平台。通过开辟校园网信息专栏,将教师个人的学习心得、案例设计和教改信息及时传递给每位教师,建立学校信息共享体,教师在资源共享中得到发展。

(三)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是一种新颖的教师专业成长的组织形式,可以使教师在团体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师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最终实现教师队伍专业化。

(四)M行校本培训学习。学校建立了新教师、骨干教师、名优教师三级培训体系,经过这三级不同层次的培训,促使教师从教学能力向科研型教师转化。如依托我校“陇原名师工作室” 我们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邀请大学教授,研究机构专家、教学一线的名教师不定期来学校进行辅导。

二、实践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载体

学校教育科研的目的是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矛盾,致力于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我们将课题研究定位在“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重点解决实际问题”,制定了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开展课题研究的考评制度,形成了组组有课题,人人参与课题研究的局面,在三级课题网络系统中,有省重点课题《学生生活经验的分析运用与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等6个,市级课题《课堂教学中无效教学行为的调查研究》等课题十多个,有校级课题18个。每学期都要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如开研讨会,进行成果交流与评比。就去年学校教师的论文及作品发表在省级刊杂志有108篇之多,我们自办的《通渭一中校刊》和《通渭一中教研》已成为教师交流教改经验的窗口。

三、反思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之器

教师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在“课堂拼搏”中,“学会教学”,是教师获得发展的重要历程。因此,引导教师对日常教学的反思与研讨,就成了我们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抓手。近年来,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悄然兴起的这一教学实践活动,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索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在教学中合理、有效进行的过程,并达到“在发展学生的同时实现教师自身提高”的目的。反思性教学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更多地重视教师思考能力的培养。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提出了以反思性教学为抓手,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促进学生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我们的主要措施和做法是:利用学校现有的电脑、网络优势,有条件地实行电子备课,为开展反思性教学提供时间上的保证和交流,学习的便利,通过沙龙、论坛、报告会等形式,建立开放的环境和支持性群体;引导教师坚持反思性教学实践活动,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调整,充实实践内容,制订教师专业发展三年总规划和个体计划,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内容包括:教育信条,最满意的一堂课;研究活动及成果,进修学习记录,领导、同事、学生及家长的评价,主要工作成绩等。要求不同类别的教师坚持每天或每周撰写教育、教学案例,并以“教学病历”为主每学期组织交流评比。

四、特色建设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契机

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特色范文第3篇

何为特色教学?特色教学是指有积极创新意识、个性鲜明的教师,在多年教育实践中结合自身特点,通过不断探索、总结、修正、改进,最终形成的独特的教育方式、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换句话说,就是有“特色”的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运用自己独特的理念、思路和举措,逐渐形成的并且为广大师生所认同的一种传统或者模式,从而达到“不怕百招会,就怕一招鲜”的教学效果。

评价一名教师优劣高低的标准时多种多样的,且总是处于动态之中,但是最重要的评价标准就是教师的教学有无特色。纵观那些名师他们的教学都有其独特之处,并靠着他们的特色而“出彩”。于永正的特色是“幽默”,让学生在笑声中学知识、受教育;刘仁圣的特色是爱好表演,他喜欢用表演的形式把枯燥的课程形象的表演给学生。

表演依据的是肢体语言和表情语言的运用,有时往往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令人过目不忘,记忆深刻。而掌握表演教育艺术的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强,想象力丰富,善于抓住教材中的某些典型问题或者细节产生广泛的联想。通常,他们的课堂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进而很好的调动课堂气氛。因此,在富有表演天赋的教师的带动下,学生很快能在教师与自己编导的“电影”中领悟到所学知识,接受教师传达的意境。

表演这一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实现一定的教学内容,在共同活动中采取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在教学活动中,它的可操作性最强,但绝对不是各种教学技巧的大杂烩,而是一个对教学过程起到协调作用的总体框架。事实上,也正是因为其可操作性最强,才导致不同的教师根据自身特色,创造出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而产生不同的课堂效果。

基于表演这一特色教学艺术,喜欢表演的教师就总结出了教学方法的新招式,即表演式教学,通过与学生共同编导的“电影”,让学生领悟到更多。因为在课堂教学中,恰当的进行表演,让学生扮演相关的角色,能够拉近学生与课本的距离,使得教材内容由抽象变具体、由模糊变明确。

表演式教学营造的表演空间,不仅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感知信息,还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使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素质。此外,掌握表演教育艺术的教师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和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法,它更加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参与和亲身体验,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经验的过程。

那么,在具体实践中,喜欢表演的教师是怎样运用自己的特色,在教学中给学生编电影的呢?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表演式教学通常有以下三种。第一,创造性表演,是指在紧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鼓励学生适当的增加一些细节来丰富表演内容的教学方法。这些细节是学生根据一定的语境进行的大胆而合理的创造。这样做,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还能促进他们发挥已有的感悟与体验,从而产生能力的飞跃。第二,片段性表演,这种表演在语文教学中用得最多,也最能及时反映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师生们可以就某一角色讲的一句话或者一个动作进行即兴表演。这种表演耗时少,个个学生都能参与,很能展现他们的个性、理解力与表达能力。此外,它还创作出了“围绕一个观念,打开多扇窗户”的特殊效果,让学生更能充分得到多元智能的培养和发展。第三,综合性表演。这种表演往往安排在可末。或者安排在专门的时间。它能引导学生加深对全文的深层感悟,并且能使学生有更多的选择空间,这可以促使学生向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综合性表演的具体形式多为小组合作,学生可以再协调组员关系、分工、编排过程中锻炼组织能力,提升整体意识和荣誉观念。

表演式教学是一种愉快的教学方法,也是形象化教育艺术的一种具体体现。实践证明,如果能恰当的运用这一教学方法,确实能起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的作用。但是,如果被滥用,结果会适得其反。那么,在表演式教学中药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法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教学必须首先唤起学生已有的观念,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新的观念。在运用表演式教学方法时,如果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进入了角色,就会像亲历过程和情境一样感同身受,引起心灵的共鸣,进而深入的挖掘出教材所蕴含的教育意义,从中感受到教育和启发。此外,在台下观看的学生也会被台上形象感人的表演震撼,进而加深自己的理解,升华情感。

其次,要符合科目、教材特点和课型类别的需要。适合表演的科目,多为语文、英语、历史等语境较多的科目。像记叙性的、有情节内容的,就比较适合用表演的方法进行教学。就课型而言,教师可以再口语交际、练习巩固、实践活动等综合性课型中灵活运用表演方法。

再者,教师可以进行适当而有效的引导。在具体表演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发挥,但是这种自由是有限的,是指学生在处理某些细节或者台词上可以自由发挥,而不是在表演中秩序混乱。所以,教师可以再表演前制定几条规则,或者在表演过程中适时的阻止某些不应该出现的情况发生。

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特色范文第4篇

关键词:如何;在音乐教学中;融入;民族特色

在大力弘扬民族特色教育的今天,将地方民族特色融入到音乐教学中成了每一位音乐教育者的必修课。要做到切实有效地将地方民族特色融入到音乐教学中,听起来是件容易的事,实则难度系数非常大,要求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快速融入到民族风俗习惯中去,学习和掌握民族特色,并能熟练地将其融入课堂。那么,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如何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有效融入地方民族特色呢?

一、教育者应将地方民族特色与音乐教材有机融合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音乐教材编写中加大了民族音乐的比例。我国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民族音乐文化更是无比丰富。在现行音乐教材中,选用的民歌数量有所增加,但限于篇幅,只能对少数作品进行介绍。民族音乐种类多样,具有地域性、民族性的特点,音乐色彩鲜明。

(一)充分了解和掌握地方民族特色

新一代的年轻教师,来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熟悉自己的地方民族特色,但却不一定熟悉目标学校的地方民族特色。所以,音乐教师必须深入学生和村寨,全面了解和掌握该地区的民族特色。如果教师在贵州黔东南地区工作,需要熟悉苗族习俗,掌握苗族山歌和舞蹈;如果教师在贵州安顺地区工作,需要熟悉布依族习俗,掌握布依族的民间音乐和舞蹈。如果教师在云南地区工作,需要熟悉彝族习俗,掌握彝族的民族音乐和舞蹈。因此,根据地域性和民族性的不同,音乐教育者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截然不同,这对了解和掌握地方民族特色增加了难度,但作为当代音乐教育者,必须具备将地方民族特色融入课堂的能力,用地方民族特色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激情和兴趣。

(二)积极整合国标教材与地方教材

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学习枯燥无味的“小蝌蚪”符号让学生头疼,但如果教师话锋一转,哼唱起大家都熟悉的地方民间小调,课堂顿时会一片哗然,或许学生还会跟着哼唱,挥着手,跳着舞,在快乐中贯穿国标教材教学内容,让学生轻松学习“小蝌蚪”。活跃了音乐教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二、教育者应恰当地将地方民族特色融入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础。在教学时,不妨将地方民族特色融入到音乐课堂,扣动学生内心那根弦,激起一片学习热情。

(一)巧借民间音乐调子,即兴填词,编一首歌

教师在教学时,将民间音乐五线谱写在黑板上,学生填写自己喜欢的词,小声哼唱,感受歌曲内涵,体验自己的音乐成果。也可以将自己写好的歌曲交换试唱。最后,让学生展示成果,其他学生评价,教师点评。活跃、激动、振奋的课堂接近尾声时,教师讲准备好的填词音乐演唱给学生,结束课堂。这样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轻松地落实音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二)巧借民间舞蹈,小组合作,织一支舞

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时,将民族舞蹈通过电视屏幕或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师生共同找出该舞蹈的几个基本动作,教师现场演示,学生练习,学会这几个基本动手。然后,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进行合作研究,编织自己的小组舞蹈,并给舞蹈具有艺术韵味的名字。最后,给每个小组展示的机会,现场表演舞蹈。教师做到轻松教学,学生轻松学习,达成设定目标,既学习了教学内容,也丰富了教学课堂,提高了教学效果,融入了地方民族特色。

三、教育者应搭建文化交流平台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人,成为能体验生活,奉献人生,体现价值的社会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感受和展示,是为了做贡献和创造价值。教师应在教学中积极地位学生搭建文化交流平台。

(一)巧借校园平台,举办音乐大赛

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自学成才的能力。音乐教学的效果体现在学生的展示,学生成果的展示是给予学生最好的表扬,教师要进行阶段性的汇演,让学生在活动中更多地去体现自己的价值,进行形式多样的音乐大赛,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表现力,成功地将地方民族特色融入到音乐教学中,达到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创建“快乐校园”行动计划的目的,提高学校的整体形象。

(二)借助校园平台,举办舞蹈大赛

舞蹈是大型活动不可以缺少的环节,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不可缺失的部分,更是传承地方民族特色的有效措施。温故而知新的方式是表现,肯定的方式是表现,通过教学,教师要组织大型舞蹈大赛,内容要丰富,形式要多样,进而展现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总之,地方民族特色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史的精髓,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是音乐教育者的根本任务。如何将地方民族特色融入到音乐教学中?第一,教师要掌握和熟悉地方民族特色基本内容;第二,教师要具备将地方民族特色融入课堂的能力;第三,教师组织开发文化交流平台,展示和传承地方民族特色文化。

参考文献:

[1]刑丽萍.在音乐教学中弘扬民族音乐文化[J].教育与职业,2005,(23):67-68.

[2]梁佶中.民族声乐教育中渗透民族情感教育的意义[J].四川戏剧,2005,(4):37-38.

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特色范文第5篇

一、高职特色专业教学团队的内涵及主要特征特色专业教学团队是具有知识技能互补、团结协作、愿意为了特色专业建设这个共同的远景目标、业绩目标和方式方法相互承担责任的个体所组成的具有创新能力的群体。团队不仅强调个人的工作成果,更强调团队的整体业绩,为了实现共同的愿景。所以,一个高效、高能的特色专业教学团队应具有以下特征: (1)有明确的特色专业建设共同目标;(2)团队成员之间分工明确且技能互补;(3)有团结协作、相互信任的和谐人际关系;(4)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5)有健全的团队管理机制和约束机制。

二、高职特色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路与举措1.挑选和培养好专业教学团队带头人

特色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好坏,与团队带头人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选拔和培养好团队带头人至关重要。特色专业建设团队带头人不但要有较高的学历和专业技术职称,有优良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治学严谨,而且还要站在本专业的前沿,了解本专业的新标淮、新工艺、新方法、新成果,对特色专业建设有正确的定位、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思路,组织和带领团队成员开展创新性的专业建设工作。同时,能跟踪国内外专业发展的新动向,明确特色专业建设的目标,及时提出专业建设的意见,努力建设专业学术梯队,积极组织学术活动,在特色专业建设创新、空间课程资源建设、青年教师培养等方面,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带头人才能把握住特色专业发展方向,才能在特色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中带好头、领好路。特色专业教学团队带头人的后期培养同样非常重要,学院要给机会让带头人拓宽国际视野,参加一些国内外学术会议,让带头人始终站在本专业的前沿领跑。

2.在企业设立专业课教师流动工作站

为了加强特色专业教学团队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学校提出的教学团队“双师化”工程,促进技术应用研究,推动校企深度融合,建立多方共享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提高专业教学团队成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在化工职教集团董事会的指导下,有选择性地在相关企业设立了教师流动工作站。设立教师流动站的主要目的有:(1)为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提供一手资料;(2)为团队教师进工作站进行一年一月一线实践锻炼提供场所;(3)为团队教师开展应用技术研究提供平台;(4)为团队教师开展技术服务,新产品开发和进行技术改造提供机会;(5)为学生毕业设计提供有价值的真实课题。

3.在学院设立生产过程自动化技能大师工作室

在学院设立“技能大师工作室”,让这些“金蓝领”能够在带徒传授、技能攻关、技能指导、技艺传承等方面发挥作用,使师生受益。同时建立技能大师与学院专业课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技艺探讨机制,实现优势互补、创新成果和绝技绝活传承。技能大师工作室的设立,旨在给技能大师创造一个环境,提供一个平台,更好地发挥技能大师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的优势。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在化工职教集团所辖公司范围挑选了具有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在本专业技能比武中获得第一、二名的知名专家作为技能大师,在校内设立“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同时制定了技能大师工作职责范围、技能大师管理与工作制度,确保技能大师在校的有效工作时间和工作待遇。

4.继续坚持为青年教师配备指导教师工作制度

青年教师是学院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石和中坚力量,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是学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我院一直坚持为青年教师配备导师,其目的是对青年教师的成长进行“传、帮、带”,使青年教师尽快熟悉教学规律、掌握教学技能、提高教学技巧、站稳讲台、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导师主要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政治素质、业务能力等进行帮助指导,努力使青年教师成为综合素质高、教学业务精、实践技能强的有生力量,为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为特色专业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5.组织教师参加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技能比武

为进一步加强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特色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整体质量和专业课教师的技能水平,在系部统一安排下,组织本专业教师参加生过程自动化专业技能比武。技能比武竞赛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职业性和实用性,通过专业技能比武活动,有效激发了专业教学团队成员提高自身专业技能的积极性,同时也帮助教师发现自身的缺陷和不足,以利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实现自我完善。通过开展技能比武活动,促进了特色专业教学团队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

6.组织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教师参加说课比赛

说课,作为一种教学改革的手段,有效地调动了特色专业教学团队成员学习高职理论、进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说课不仅要说清“怎样教”,而且要说清“为什么这样教”。它是提高教师教学素养,增强教学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活动,目前已经成为师资培训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为了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充分调动本专业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达到“以赛促练,以练促教”,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系部组织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教师开展了说课比赛,通过说课,提高了特色专业教学团队成员的说课、讲课水平,达到了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之目的。

7.成立自动化技术服务中心

深入工程企业一线是工程类专业教学团队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最佳途径,而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离不开企业实践锻炼,只有不断参与工程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有利于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和能力的提高。通过进行市场调研,以本专业教师为依托,成立了自动化技术服务中心,让专业教学团队成员参与企业的一线工程项目,这样既锻炼了专业教学队伍,又提升了社会服务能力,同时也是校企深度交流的窗口和教师能力、技术展现的平台,也让行 业企业更好地了解高职院校,了解我们的教师,为进一步的深度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8.引入竞争激励机制

所谓竞争激励机制,就是用配套的制度体系,设置工作目标,规范岗位职责,刺激人的需要,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的潜力,将整体目标与个人目标融为一体,并为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的一种机制。在特色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中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动力作用和调控作用,对团队成员整体水平的提高具有极强的推动力。引入竞争不是让团队成员之间尔虞我诈,而是让每位团队成员都感受到共同学习与共同进步;引入竞争就是为了让每个团队成员更加清楚的看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同时也去发现团队其他成员的优势和劣势,进而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与其他成员形成优势互补,使团队的合力增强,实现1+1>2的团队效应。

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自2009年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以来,从未放松过对该团队的优化和再建设,通过三年多的努力,团队建设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特别是2011年该专业被立项为省级特色专业以后,学院领导更加重视特色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大了团队建设的资金投入。目前,该团队成员中有2名省级专业带头人和1名院级专业带头人,并于2012年全部通过验收,达到合格要求。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了100%。

【参考文献】

[1]叶彩霞.试论中职学校高效专业教学团队的创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