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红色旅游资源概念

红色旅游资源概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红色旅游资源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红色旅游资源概念

红色旅游资源概念范文第1篇

关键词:红色旅游;发展;吉林省;经济

2016年末,《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和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相继印发,这将进一步推动红色旅游向纵深方向发展,我省应抓住国家倡导红色旅游有利时机,借势建设具有吉林特色红色旅游品牌,促进吉林省旅游业整体发展。

一、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

红色旅游截至2017年未,我省相继有21个单位被列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可以说“全域旅游”是当前旅游热词,各种旅游节和以带动旅游为目的的各项活动应接不暇,而与红色旅游主题相关的项目却难得一见,红色旅游在全域旅游中处在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据现有情况看,省内各地除极个别地区外多数地区大同小异。与一些投入动辄百万元甚至千万元的景点、景区相比,红色旅游相关景点景区显然有失宠之实,颇有“鸡肋”之惑。这是各级政府对红色旅游资源重视不够、开发不力、信心不足的表现。因此,各级政府应充分重视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在政策、资金、项目、人力上予以倾斜,争取走政府主导,社会资本力量为辅的路线。避免出现“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

二、吉林红色旅游发展应有顶层设计

(一)应有顶层整体规划

2016年末,国家发改委、等多个部门联合公布的第三批《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中,我省的杨靖宇烈士陵园、长春电影制片厂等8个景区收录其中,这8个景区将是我省打造红色旅游的核心着力点。从入选景区分布上看呈现出中南部长春通化靖宇一带较密集,东西部相对较少的特点。事实上东西部红色旅游资源同样颇具亮点,例如西部的四平红色旅游系列景区,东部的陈翰章革命烈士陵园、日本间岛领事馆、延吉革命烈士陵园等,都有其曲折传奇的历史背景,是不可多得的红色旅游资源。中部的长春保留了丰富的洲国时期的建筑可考虑充分利用;南部通化靖宇一带是当年杨靖宇抗日联军活动的主要区域可与东部延边联合起来以抗联为主题进行打造。省内各红色旅游区域相关主题,有关部门应有科学合理的整体规划,打破行政区域设置将红色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应有所侧重避免盲目发展。

(二)应有顶层宣传方案

我省在对外进行旅游宣传时多突出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其中几乎不涉及红色题材,而事实上红色旅游除可以体现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外,还可以充分展示其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内涵。我们对南方的旅游核心景区如井冈山、延安等,可以说耳熟能详心驰神往,是因为我们从语文、历史等教科书中从小就耳濡目染,从文学和影视作品中从小就不断熏陶,对其印象早已植根于头脑和思想深处,这一点我省甚至东北的红色资源显然不具优势。然而,情况有所改变,教育部于今年要求,将8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若在语文、历史等相关教科书及类似媒介中,也出现关于东北抗联的人物和事迹,那将是其他宣传方式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这显然不是地方政府所能完成之事,应有顶层宣传设计。另外,在对外宣传吉林旅游时,红色主题亦应鲜明体现。同时,东北抗联的代表人物杨靖宇、陈翰章、周保中等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还要加以开发,加大宣传。

三、吉林红色旅游发展要突出特色

(一)应突出自然特色

我省的红色旅游资源有着鲜明的季节特色。冬天有皑皑的白雪、刺骨的寒风,夏天有茂密的森林、莫测的湿地,抗联将士们正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与敌人进行周旋,这些体验是南方红色旅游资源所不能提供的。因此,我省的红色旅游开发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可以把红色旅游与冰雪旅游结合起来,在冰天雪地中行走本身就是一种独特体验,不是拓展训练胜似拓展训练。可以把红色旅游与避暑休闲养生结合起来,在酷暑难耐的夏季(暑假)到北方避暑的同时,还可以领略优美的自然风光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一举多得。

(二)应突出历史特色

东北的抗日斗争开始最早,结束最晚,沦陷时间最长。在这长达14年的时间里,留下了大量具有当时历史特点的建筑,如皇宫、龙井日本间岛领事馆遗址、大石头哈尔巴岭火车站,甚至在敦化市永青村还可以看到当年日本开拓团所遗留的泥草房;在这长达14年的时间里,东北人民备受屈辱,一直与侵略者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涌现出杨靖宇、陈翰章、柴世荣等一大批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这些都应在红色旅游的全过程中给予充分展示。

(三)应突出民族特色

吉林东部是我国朝鲜族聚集区,朝鲜族饮食、服饰、建筑、歌舞等,自成一派,在东部的红色旅游开发中不应忽视。可考虑将朝鲜族民俗旅游与红色旅游结合起来,和龙市金达莱民俗村就是成功一例,在金达莱民俗村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红色与民族特色实现了有机结合。再如,通化市委党校推出的抗联饭中,就有一道地道的朝鲜族特色菜——明太鱼炖豆腐。

四、吉林红色旅游发展应对相关资源加以保护

红色旅游资源概念范文第2篇

六安市体育旅游资 源丰富多样,有着非常大的发展前景,但是由于政府开发力度不足,宣传不到位,管理混乱,导致很多体育旅游资源没有充分利用,体育赛事鲜为人知,体育旅游设施闲置甚至荒废。起步晚、基础差、根蒂薄却有着高增长率,这些现象与六安市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不相符合。

二、六安市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

(一)六安市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分析

1. 资源丰富,类型多样

山地丘陵、河流湖泊、一流的生态环境,为开展各类陆地、水上体育活动提供了便利的场所。六安市目前有5A景区1个―天堂寨,4A景区22个。其中属于山岳型景区的有12个,属于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0个,历史文化名城1个。壮丽的大别山以及绵绵悠长的淠史杭工程造就了六安市国家级“园林城市”的美誉。[1]同时,这也给六安市带来了体育旅游业发展的巨大潜力,适宜开发野营、自行车、爬山、攀岩、狩猎、骑马、漂流、龙舟、垂钓、划船、水上高尔夫等体育旅游项目。

2. 区位良好、交通便利

六安市地处于中国经济最活跃的“长三角”地区,位于合肥城市经济圈的西部,承接了东部地区的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六安市政府积极争取项目和国家支持,先后开通了武汉、上海、广州、哈尔滨的高铁,建成了合武高速以及六潜高速等多条公路,合肥新桥机场距离六安也只有37千米,使六安的交通网络更加完善,为承接中西部和东部地区经济产业的转移提和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便捷的条件。[2]

3.大型体育赛事举办经验丰富

2014年,在六安市天堂寨风景区成功举办了全国登山大赛和山地自行车赛。2011年,全国沙滩排球锦标赛成功举办,2010年国际女子沙滩排球公开赛的举行,更加证明了六安市有实力去承办大型品牌赛事。这些都为六安市体育旅游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铺垫,也提供了宝贵的大赛组织经验。

(二)六安市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劣势

1.体育旅游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缺乏

六安市从事体育旅游的专业人员数量很少,素质亟待提高,而体育旅游中具有探险性的项目,不仅要求从业人员拥有旅游知识,也要有一定的技能,更对身体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目前,一方面,六安市体育旅游经营的高端人才缺乏,不能策划重大体育旅游活动;另一方面,体育旅游市场的基础服务人员也远远不够,不能提供良好的专业服务。因此要开展对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的培训,培养一个个懂旅游、懂体育、懂经营的复合型体育旅游人才。

2.体育旅游发展缺乏科学的整体规划

体育旅游作为新兴产业,巨大的发展潜力却没有被政府和市场所识别,政府还未能对体育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开发。体育旅游发展规划都是包含在安徽省和六安市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旅游发展规划中,还没有自己的专项体育旅游规划,因此,明显缺乏提前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3.体育旅游管理体系不健全

六安市的体育旅游一部分由政府掌管,另一部分则由社会招商引资介入。很多景区,出现“条块分割”现象,使得体育旅游资源不能得到整合和利用,品牌树立不明显,竞争力弱,阻碍了六安市体育旅游的整体发展。如六安市金安区,几十公里范围内,四个景区,四个开发商招商引资,造成资源重复开发和条块分割。[3]

4.红色旅游景区开发滞后,缺乏品牌与知名度

红色旅游景区相对于先进地区明显落后,许多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比如部分红色旅游景点仅仅就是对过去革命时期的一些桌椅板凳的展示或是繁冗文字图片的介绍。同时缺乏品牌战略,宣传力度弱,红色旅游主题不鲜明,特色不明显,印象不深刻。六安市体育旅游资源分布分散且位于山区,景点距离较远,不能串成一条合适的线路。

三、六安市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机遇

(一)体育旅游业本身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观光旅游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为了适应多样化的需求,攀岩、越野、登山、漂流等不同形式体育旅游不断推出,迎合了大众的旅游需要,并且也符合了大众健康、个性的体育需求。

(二)休闲生活方式的改变

由于六安市经济的发展,就业率提高,个人收入提高,越来越多的本地居民投入到体育旅游中去,占六安市体育旅游客源比重较大的一部分。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空余时间的增加,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体育旅游成为一个新的消费热点。

四、六安市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威胁

(一)体育旅游存在着一定的安全性威胁

体育旅游在我国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对于安全问题重视不够,一系列事故不断发生。比如每年夏天,国内部分山区漂流会出现游客死亡事故,以及一些户外项目由于设施问题导致游客坠亡的事故等。[4]

(二)与周边城市体育旅游项目重复率高且竞争激烈

六安市体育旅游资源丰富,但与周边城市重复较多,如安庆、宣城、黄山等,大多是对地文景观、水域资源的开发,简单且雷同,缺乏自身特色,并不能形成六安市体育旅游的品牌,缺乏创新性建设。而最具六安市特色的红色旅游项目却没有与体育旅游很好的结合起来。

(三)体育旅游产业总体发展落后

体育旅游是近几年才引入的新兴产业,无论是在概念认识与实践经验都与发达大城市相比,有较大的不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六安市体育旅游的发展水平、层次、规模、影响力、效益与发达国家中小城市的体育旅游相比,有很多欠缺的地方。

五、六安市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对策

(一)加强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

体育旅游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专业人才的竞争。因此,六安市应该加快培养具有旅游和体育知识的高素质人才,熟悉经济管理,并且在体育方面也有一定造诣。旅游社和部分旅游景点应当与六安市本地的一些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加强对危险性较高的项目的技能培训,人才直接向旅游社输入。同时,也应该加强对优质人力资源的保护,防止人才流失。

(二)发挥区域优势,加强区域联合,构建体育旅游经济圈

六安市应该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将每个城市体育旅游的特色结合起来,发挥各个地区的区域优势,设计一条条精品的体育旅游线路,加强区域联合,形成安徽省的品牌,构建一个相互合作与互补的体育旅游经济圈。[5]

(三)重视体育旅游项目的安全管理

政府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景区的基础设施、安全设施和医疗保障点的建设,相关旅行社在与游客签订协议时,也应当明确存在的风险,增加意外伤害保险。景区也应当在游客进行体育旅游前,提示风险的存在并且告知游客如何规避风险。以保护游客的生命安全为首要任务。

(四)以红色旅游资源为主体、绿色资源为亮点打造特色,树立品牌

将红色旅游资源、绿色山水资源与体育旅游资源的相结合,设计一个集红色―绿色―健身于一体的体育旅游线路,打造特色,树立品牌,使游客在接受红色文化熏陶、欣赏山岳水域风光的同时,通过体育旅游等活动,强身健心。

参考文献:

[1]万青.六安市旅游业的SWOT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376-379

[2]石晓峰.我国中部地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策略[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6):10-16

[3]朱文杰.河南省体育旅游开发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1):91-95

红色旅游资源概念范文第3篇

一、研究区域概况

古桃花源位于新化县奉家镇下团村,在奉家镇西北部,毗邻紫鹊界国家重点名胜景区,地理位置上处于雪峰山脉中段,是渠江的发源地。整体面积为1150公顷,其中建成区面积约120公顷,耕地总面积约为65.3公顷,其中水田36公顷,旱地29.3公顷。

古桃花源范围内的旅游资源有奉氏族谱、桃花源真迹地、小楼、下团三级瀑布、烈士墓、下团明清古墓群、桃源洞等,与周边旅游地共有的旅游资源包括新化山歌、桃花源漂流、蒙洱茶、奉家米茶、梅山傩戏、梅山傩舞、新化挽歌、梅山武术、杨梅酒、金银花等。

从笔者走访情况来看,这些旅游资源本身发展潜力较大,但是由于缺乏开发维护,呈现出可进入性较差、辅助设施不到位,年久失修,难以使用等情况。整体来看,旅游资源开发维护的情况较差,旅游资源基本处于潜在资源状态。

二、古桃花源旅游开发模式探讨

结合目前的旅游现状,依据古桃花源景点的特征,笔者将古桃花源乡村旅游的旅游开发模式主要分为:景区依托模式、农家生活体验模式、生态休闲模式、文化观光模式、户外运动模式、红色旅游模式。

1、景区依托模式

景区依托模式俗称“搭便车”模式,主要出现在知名景区附近,主要是著名风景区旅游效益辐射范围内的尚未发展完全的景区以该知名景区为依托,发展自身的旅游项目。它的主要特征是在文化风俗、地质地貌或旅游项目特点上有较为紧密的联系,但旅游项目又不能完全雷同。古桃花源距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紫鹊界梯田仅30公里。紫鹊界景区以梯田观光为主要游览方式,游客多乘车,游览完整个景区仅需几个小时,游览时间较短;景区内高低落差大,平地较少,大型接待设施建设较困难,游客食宿等均受到影响。而古桃花源正好弥补这一缺陷,既可以延长旅游观光时间,又可以提供足够的接待设施,可以让游客充分的体验当地特有景色。古桃花源可以与紫鹊界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形成首尾呼应、互助互补之势,二者相互配合,有机统一。将游、购、娱、吃、住、行这六要素在游览过程中为融为一体。

2、农家生活体验模式

农家生活体验模式俗称“农家乐”模式,是目前我国各地乡村旅游发展初期最常见一种模式,深受广大乡村旅游市场的欢迎。这种模式主要以乡村居民家庭为基本的经营和组织单位,以乡村居民自家的农庄或院落进行接待业务,低廉的消费价格、独特的院落风光及原生态的农家生活该种旅游模式的主要吸引物。通过培养一日游、周末游市场,农家生活体验模式能够保有较为稳定的客源及较高的游客重游率。目前,古桃花源已有数十个农家乐已经开始运营,这些农家乐以“吃农家饭”、“住农家院”等活动吸引娄底各区(县)及周边城镇的游客前来游览,通过住宿及就餐来体验农家生活。这些“农家乐”旅游的开展为带动当地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3、生态休闲旅游模式

此种模式一般是以农场、庄园、茶园的形式在乡村地区发展的,其主要的吸引物为乡村田园风光和乡村农业活动,通过农事体验、采茶做茶等体验感特殊的农业活动,以满足游客体验农事、回归自然的现实需求。古桃花源气候怡人,幽静清爽,符合人们进行生态休闲旅游时对于生态环境、景色、等各方面的高要求,长期以来的农耕生活习惯使古桃花运拥有充足的农耕用地可以用于农事体验,目前,古桃花源内已经有茶田、粮田、果园等田园风光,通过将乡村旅游与农业生产进行融合,比如在部分茶庄提供现场制茶品茶的活动,形成特色农业种植园、土特产品交易市场,可以让外来游客既观赏了田园美景又感受到了体验农事的新鲜。

4、文化观光模式

此种旅游模式以民俗文化及农村风土民情等为核心组织旅游活动及旅游项目,以文化内涵扩展乡村旅游市场[7]。古桃花源包含有梅山文化、瑶族文化、秦人农耕文化等多种文化形式,翘檐干栏式板屋群,奉氏宗祠、傩戏、傩舞等浓郁的民俗文化特色只要给于充分的开发,对于广大游客来说会有很强的吸引力。古桃花源可以让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了解当地丰富多彩、内涵深厚的民俗历史文化。

5、户外运动模式

户外运动模式是以自然环境为载体,开展带有探险或体验探险感觉的户外活动,需要活动开展区域内有符合需要的自然环境如溶洞、陡坡、高山等。古桃花源地区有着较为丰富的资源,适宜户外运动,包括高山陡坡、溶洞、瀑布等。这些资源对于渴望融入自然、挑战自我的户外运动爱好者来说拥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古桃花源内的三级瀑布、桃源洞等非常适合进行户外运动、探险猎奇的旅游景点。可以吸引到户外运动爱好者甚至是户外运动俱乐部的团体前来,无形中提高古桃花源的知名度。在对古桃花源的开发中应结合优越的地理环境,建立户外运动基地,吸引对户外运动兴趣浓厚的游客。

红色旅游资源概念范文第4篇

陈文志,男,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经济管理系副主任;勒伟,男,雅安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人事处。

刘永恩,女,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经济管理系副书记。

摘要:随着旅游者求知欲望的日益强烈,文化旅游已成为旅游的热点之一,旅游经营者要大力发展文化内涵丰富的文化旅游,提高区域旅游业的生命力和吸引力。雅安宝兴县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其发展文化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宝兴;文化旅游;旅游深度开发

随着大众旅游需求的不断变化,文化成为旅游业最富魅力的卖点,在旅游中积累文化知识,追求文化享受,成为一种新的旅游需求。国家旅游局从1992年开始策划中国旅游主题游活动,吸引不同游客的文化旅游需求。如“94中国文物古迹游”、“ 95中国民俗风情游”、“ 2005红色旅游年”、“ 2011 中华文化游”等,其中大部分主题旅游项目都体现了中国文化旅游的独特魅力。

一、概念界定

(一)文化旅游

近年来,学术界对文化旅游的研究颇多,分别从旅游经营者、旅游消费者和旅游产品构成等角度阐述了文化旅游的概念。最为典型的是美国旅游人类学家史密斯(1977年)指出文化旅游是指人类记忆中一种正在消失的生活的“图景”或“地方特色”,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残余。 郭丽华(1999年):“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之目的的行为过程。”刘玉等(2000年):“从旅游者旅游动机、旅游者活动内容角度出发,将旅游分为观光型旅游、度假型旅游、特种旅游,特种旅游包括娱乐旅游、文化旅游、探险旅游等。其中文化旅游是指集文化、经济、科技、教育、旅游于一体的大旅游。” 蒙吉军等(2001年):“文化旅游是指旅游产品的提供者为旅游产品的消费者提供的以学习、研究考察所游览国文化的一方面或诸方面为主要目的的旅游产品。”

归纳起来,文化旅游即是指旅游者对异地或异质文化的求知和憧憬引发的,前往异地进行以增长文化知识、体验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旅游活动过程。

(二)文化旅游资源

文化旅游资源是对旅游者形成文化吸引,并能被旅游业利用,产生社会、经济和环境价值的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文化旅游资源按时间维度分为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和现代文化旅游资源;按景观存在的形态可以分为有形文化旅游资源和无形文化旅游资源。由于文化旅游资源是人类创造的财富,与其他旅游资源相比除了具有一般旅游资源的特点外还具有其更加鲜明的特点。如,可持续性,知识密集性,启迪创新性,强参与性,强垄断性等。

二、宝兴县旅游开发的优势

(一)地理区位优势

宝兴县是四川省雅安市所辖的一个县,幅员面积3114平方公里。1933年置宝兴县,因矿产等自然资源丰富,取《礼记.中庸》“宝藏兴焉”之意而命名。宝兴县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雅安市北部,东邻芦山县,南界天全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小金县接壤,西与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相连。县城穆坪镇距成都市210km,距雅安市80km,距四姑娘山风景区155km,距碧峰峡风景区76km,位于从九寨沟黄龙寺红原四姑娘山夹金山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碧峰峡的旅游环线上,是四川西部生态旅游大环线上的重要部份。

(二)文化旅游资源优势

宝兴县具有丰富的旅游文化,奇异的自然风光,古朴的原始生态,独特的藏乡风情。“大熊猫”是世界级的旅游品牌,宝兴县作为世界上第一具大熊猫模式标本的产地和大熊猫的重要栖息地,是展示大熊猫旅游品牌的重要场所。宝兴境内夹金山是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是的丰碑,是精神的见证,是进行文化旅游及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宝兴是始自汉代的民族迁徙走廊的必经之地,其典型代表是硗碛的藏族风情,在其民族语言、服饰、饮食、藏家山寨、民族节庆、宗教文化等方面都折射出多元文化融合的特点。硗碛作为距成都最近的藏族乡,是展现藏族风情及藏汉民族团结的重要窗口。宝兴,古代为青衣人居地,历史文化丰富。同时,宝兴生态资源好,有宜人的气候和山青水秀的良好环境,旅游资源及生态环境优势明显。

三、宝兴县文化旅游开发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宝兴县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宝兴县是四川省列为优先发展旅游的12个重点县市之一, 1995年,夹金山被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1年,国家林业局批准成立夹金山国家森林公园。同年,成都花水湾温泉公司与县国资公司联合投资,组建了四川夹金山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对夹金山风景区进行开发。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宝兴县作为汶川地震重灾县,抓住了灾后恢复重建机遇,成功推出了神木垒和东拉山景区,迅速成为全省旅游的热点,实现了生态旅游产业的突破发展,被评为全省生态旅游十佳县。2012年,福建省正兴集团与宝兴县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将陆续投资10亿元人民币重点打造铁坪山、扑鸡沟、熊猫古城等旅游景点,进一步提升宝兴旅游品牌影响力。

宝兴县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品味较高,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宝兴县的旅游资源大多处于待开发状态。现已开发的旅游产品主要有以下几处 :

景区(点)名称

分类依据

按资源类型分按产品属性分按旅游目的分

蜂桶寨大熊猫自然产品观光型

硗碛乡藏族风情人文产品娱乐型

铁坪山云海佛光自然产品休闲型

夹金山生态观光、红色旅游人文产品 观光型

邓池沟熊猫文化人文产品 观光型

神木垒自然景观、民族风情自然与人文产品观光、体验

东拉山大峡谷生态景观自然产品观光型

近几年旅游接待情况如下:

年份旅游接待人次旅游综合收入

2009年44万2.154亿元

2010年81.45万人次41500万元

2011年101.5万人次5.45亿元

2012年125.66万人次6.85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及问题

1.旅游进入性差,严重制约旅游发展

宝兴县交通以公路为主,对外通道单一,贯穿县境的主干道仅S210线一条,多雨季节,道路塌方事故频发,致使宝兴县可进入性差。其次,县内景区之间未能形成环线,使自驾游不畅。受“4.20”芦山大地震影响,318国道和210线路交通不畅,使得宝兴县旅游业受到较大影响。

2. 旅游文化挖掘不够,游客驻留时间短

宝兴县的景区开发以自然资源的初级阶段开发为主,旅游文化只停留在观光层面,没有充分体现出旅游的价值,现阶段的开发只是直接利用现有资源进行组合,没有进行系统的整合和创新,尤其在开展游客旅游互动上缺少有力的产品开发,缺少游客体验和互动参与的旅游项目,旅游内容过于单一,景区游客仅是被动的进行旅游活动,难以激发游客的回头率和旅游活力。

同时,宝兴县接待条件最好的酒店是夹金山大酒店,其余多数为个体宾馆和老百姓自主经营的农(藏)家乐,没有一家旅游接待龙头企业,难以满足高消费、高享受层次游客需求。

3. 旅游商品可购性不强

近年来,宝兴开发了一些石雕工艺品和农副土特产品,以及一些纪念物品,但旅游商品仍存在品种单一、制作粗糙、附加值不高、纪念意义不强等问题。加之宝兴县在大型的旅游购物超市等场所建设上长期滞后,给外地游客购物带来不便,综合消费体现困难。

四、宝兴县文化旅游深度开发建议

(一)挖掘宝兴旅游文化底蕴,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进一步做大做强“熊猫老家·传奇宝兴”这一品牌建设,充分挖掘宝兴的熊猫文化、红色文化、土司文化、藏乡文化、生态文化等特色文化,丰富完善旅游景区的文化元素和文化内涵,加强宣传营销力度,加快推出一批品位较高、独具魅力的文化旅游精品景区;进一步培育“红叶节”、“上九节”、“冰雪节”等旅游节会品牌;进一步促进有机农业、中草药、汉白玉石材等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强高山、蜂蜜、中药材、茶叶饮品、汉白玉工艺品、特色食品等特色旅游商品的研发、品牌包装及宣传力度。

(二)拓展旅游合作空间,提升文化旅游产品知名度

宝兴作为世界了解中国大熊猫的窗口,雅安市和四川省旅游联接世界的纽带,宝兴县需加大旅游整体形象的宣传,加强和周边地区的旅游合作,树立大熊猫文化之源的形象,将大熊猫作为必不可少的的文化节点,真正促进宝兴的文化旅游经济发展。

2013年4月20日0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宝兴县旅游业受到重大的打击,同时也是一个机遇,宝兴县经中央电视台等媒体连续报道关注,知名度骤然提升,应以此为重要契机,狠抓城市宣传营销工作,培育和打造文化旅游核心品牌,围绕核心品牌加强基础设施投入、宣传推介,围绕核心品牌规划开发点、线、面的旅游产品。重视改善硬环境,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基础设施建设,重视改善软环境,提升服务层次,健全服务体系,切实增强文化旅游产业的软实力。同时,加强旅游品牌建设,大力推行旅游标准化,规范旅游管理水平,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打造旅游高端品牌,树立和强化全域旅游、立体旅游的理念,对宝兴县旅游资源进行整体规划,在旅游产业中处处体现文化内涵,精心做好宝兴整体形象的塑造,丰富旅游线路和内涵,对暂未开发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深度挖掘,使宝兴成为人们心驰神往的旅游目的地。

(三)加强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要加快宝兴县文化旅游的开发,最重要的途径就是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提升旅游业的文化内涵和品位、实现文化的经济价值,而且可以增强人们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促进文化传承和创新,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深度开发文化旅游将对宝兴县旅游业发展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和文化内涵。

2012年8月,宝兴县教育局与广东省中山市某知名学校共同策划和实施了宝兴 “四化三旅” (四化:熊猫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和民族文化,三旅:发现之旅、体验之旅和爱心之旅)主题活动,并收到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宝兴县文化旅游资源与青少年“三观”教育的主题旅游项目结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初现了宝兴特色文化旅游产品雏形。宝兴县在文化旅游产品创新等方面蕴含着较大潜力,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模式还需继续探索。

(四)整合文化资源,大力促进功能升级

要用差异竞争的理念,整合商贸、民俗、文化旅游,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要实施文化与商贸的联姻,以提升文化配套功能为突破口,精心策划,举办展销会、交易会、促销会,开展节日庆典,戏剧演出等文娱活动,促进其他与商贸配套功能的完善,形成以商带旅、以旅促商的新格局,实现经济效益和文化效应的双赢。以宽松的环境和优惠的条件吸引全国各地商业巨头,大型经销商、商来这里创业和发展。(作者单位: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经济管理系)

基金项目:本论文系雅安市2013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课题(项目编号:YA201309)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宝兴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 梅青孙淑荣李国昊:论济南市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张涛 :论成都文化旅游资源现状及开发,云南大学学报,2008年5月

[4]张占福:关于武川县文化旅游产业特色深度开发的思考,2009年9月

[5]胡春丽:论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河南大学,2011年

红色旅游资源概念范文第5篇

关键词:重庆;旅游业;品牌;产业化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3.016

1 重庆旅游品牌发展的现状

重庆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都很丰富,城市旅游、红色旅游、体育旅游以及自然景观旅游在国内的旅游市场上占有很大的分量,全市拥有景点1300多处。这些景点分布比较分散,各种旅游景点的经营没有统一的模式和策略,景点之间的发展协调性很差,导致旅游市场一片混乱,经济效益也比较差。目前重庆的旅游发展现状对于其战略上的深远发展已经产生了阻碍作用,在旅游品牌的专业化打造方面也有不利的影响。

1.1 旅游品牌鱼龙混杂

重庆地区多元的旅游产品也使得旅游资源的开发多种多样,有些大的已经形成产业化的旅游行业与经营落后的旅游产品并存,拉低了重庆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水平。看起来琳琅满目的旅游产品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旅游选择,但是一些经营水平低的旅游产品往往会给消费者带来不好的旅游体验,为重庆的整个旅游行业抹黑,不利于好的旅游消费口碑的树立。这种品牌混杂的现状对旅游业的发展有很大的限制作用,好的品牌对消费者的选择有强大的吸引力,但是一个差的品牌会给整个产业带来不可估量的形象损失。

1.2 品牌意识淡薄

重庆的旅游品牌主要是依托山城都市、长江三峡、大足石刻来打造的,围绕这三个旅游概念来进行旅游品牌的塑造。这三个品牌形成之后没有得到深层次的发展,没有完成系列品牌的构建。使得围绕这三个品牌的旅游产业仍然停留在各自为政的发展局面。旅游景区还是处于粗放的状态,距离专业化、精细化、规范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这主要是与当地的旅游项目管理者的品牌意识淡薄有关,没有意识到品牌在旅游业经营战略当中的重要作用。淡薄的品牌意识也造成了目前重庆旅游业发展的问题局面。

1.3 品牌运营能力差

除了重庆的旅游景点品牌意识淡薄之外,现有的品牌运营能力和水平也比较差,在品牌运营平台的建设上,没有完善的品牌运营硬件和软件设施。在重庆的一些知名旅游品牌的运营中,旅游产品的管理体系不完善,旅游产品的管理体系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在旅游服务业当中可持续发展性不强。从近些年来的,旅游景区发展的情况来看,观光休闲和度假需求逐年上升,这就要求传统的旅游观光必须完成自身的提升和转变,在利用重庆市现有旅游资源的过程当中,注重市场的导向性,有战略、分步骤地对品牌运营的协调性、整体性进行提高。

管理体系能够保障整个景区规范化的运行,品牌运营能力与管理机制架构息息相关。目前重庆市旅游行业的运营管理团队经营管理的素质较低,不能及时根据市场化的导向,加之行政化的干预,使得科学的管理手段更加没有办法实施,这些主要是因为管理架构的部门不齐全,办事效率低下,职责分配不合理,在整个品牌战略的运营上产生不利的影响。

2 品牌战略的方向与途径

2.1 确立主题特色品牌概念

旅游产品概念品牌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旅游产品的形象,游客在选择旅游产品的时候,首先考虑的就是旅游产品的品牌概念,通过品牌概念对产品的服务质量以及口碑进行了解来确定自己是否会选择这种旅游产品,这是属于消费者的一种心理认同和消费感知。在旅游品牌的开发过程中要利用消费者的这个消费心理。打造强势的旅游品牌是旅游市场战略发展的关键的第一步,旅游品牌概念的确定要根据旅游产品的特色与发展水平来确定,参考旅游目标市场,根据消费者的旅游动机、需求以及潜在的旅游消费欲望来制定旅游产品品牌概念的战略。通过品牌概念,精确而又有吸引力的为消费者呈现出一个旅游产品的形象。

确立主题特色品牌概念需要在大的指导方向之下,分步骤实施,之所以需要确立品牌概念,是因为要给消费者带来一种心理认同和消费倾向性,通过品牌的力量来为消费者提供值得信赖的并且能够带来良好体验的旅游服务,使消费者在进行旅游产品的选择时,能够对自己所确定的旅游产品有更加大的忠诚度。首先要确立一个旅游产品的整体形象和旅游理念。完成总的规划之后开始建设旅游品牌之下的概念,设计旅游产品,争取在视觉上为消费者带来冲击,从而引起心灵上的震撼,在旅游品牌的建设当中也要注重旅游渠道的建设与宣传。

2.2 多元化开发产品

重庆市内的旅游产品资源的数量是一定的,但是旅游市场需要不断的向前发展,这就需要对旅游产品进行多元化的开发,对于既定的旅游景点,打造复合型的旅游模式,为游客带来系统化、整体性的旅游体验,这就需要打造观光休闲度假等综合性的旅游产品。当旅游a品的服务质量提高之后,那么就会吸引消费者在景区停留的时间,进行更深层次的旅游产品体验,这种模式不但能够为游客提供综合性的旅游产品,满足游客多样化、多层次的需要,也能够使景区的模式更加多元化。在旅游景点里设置更多的娱乐消费场所,而在门票价格上可以进行适当的减免来吸引游客的数量,这样可以为景区内增加二次消费,增加经济效益,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

发展旅游业除了旅游观光消费之外,还有附加的消费产业,在城市当中能够拉动其他的经济消费。这就要求在开发旅游产品的同时也要对与旅游业相关的产品进行开发。不但能够为旅游消费者提供优质完善的服务,还能够扩大消费领域,刺激经济发展。对于城市的住宿、餐饮、娱乐等行业也应该适应旅游业的发展,融入旅游消费者需要的元素,提高产品的质量,进行产品的多元化开发,打造出令消费者满意的产业服务。

2.3 品牌营销,资源整合

重庆市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与人文,条件,在旅游业的发展上有很大的优势,关于品牌营销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做好宣传工作,建设有效的,重庆旅游营销平台,借鉴现代,营销学上的一些基本原理,在市场上准确地进行旅游产品的定位,充分发掘旅游产品的潜力,提高附加值,关于旅游营销平台,要做到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手段,比如微博微信,利用,这些技术,和平台进行,品牌营销,品牌营销必须准确的了解市场行情与消费者对旅游产品的需要,通过营销自身的旅游产品,来激发消费者内在的旅游消费潜力与欲望,不断的提高营销水平,改善营销手段。

重庆本土的旅游资源种类丰富,单身目前的形象是但是各种旅游资源参差不齐,发展的层次性有很大的区别,在旅游产品的类别上也是形形。这些分散的旅游资源依靠自身的力量很难有大的发展,旅游产品的经营者应该意识到,只有把旅游资源联合起来进行整合才能拿真正拧成一股绳,增强自身的影响力,同时打造一个旅游产业链。大的旅游产品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对差的旅游资源进行兼并,从整体上提高两者的核心竞争力。资源的整合是现代市场常见的一种经济现象,是根据市场的动态发展来对经营方式进行调控,不断地跟上市场发展的步伐,走在消费需求的前沿。目前国内的旅游业都在朝着产业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着力打造综合型复合式的旅游产品。重庆的旅游市场也应该跟随这一大的发展潮流,进行旅游资源的整合,在整体上提高竞争力,为打造旅游产品产业化提供一个资源可利用性的环境,不断地把旅游产品做大做强,在旅游品牌的战略发展上做出一个表率。

2.4 政府加强引导与扶持

重庆市的旅游产业已经成为重庆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面对如此庞大的旅游产业链,光靠企业来经营很难取得良好的发展效果,这需要政府加强对旅游业的引导与扶持。政府与企业在旅游市场的发展中各司其职,政府做形象企业做市场,充分发挥政府在发展经济当中的帮扶形象,企业应该在市场上准确定位自己的位置,进行市场调研,认识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参与市场竞争,在市场当中为自己准确定位。政府在总体战略上要加强对本市旅游业的重视程度,加大人力物力投资,尤其是在全国的旅游市场竞争当中,为重庆旅游业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在旅游业与其他产业发展的冲突上,应该考虑到旅游业发展的战略大方向,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好的发展环境。在政府的正确引导与扶持之下,为旅游业的发展扫除障碍,使其在品牌战略建设上大展拳脚,从而获得更加深远的发展。

2.5 旅游品牌的宣传与创新

想要源源不断地吸引游客来重庆市旅游,首先要把重庆市的旅游产品宣传出去,只有做好宣传工作才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旅游景点特色。要求加强旅游品牌的宣传力度与范围,面对国内如此众多的同质化旅游产品,想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当中脱颖而出,那就需要加强旅游品牌的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进行宣传,在宣传的前提之下吸引更多的游客,通过对重庆市旅游产品的宣传,使更多的人了解到重庆地区具有特色的旅游胜地。提高景点的知名度之后,也同时为人们外出旅游提供一个优质的旅游胜地,满足游客对于旅游产品的需求。品牌作为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传统的宣传语营销方式基础上,需要有一定的改善,利用现代的新媒体技术,进行旅游品牌的包装,为公众呈现出一个优质的旅游品牌,在宣传营销的影响力上,为当地的旅游产品加分。

3 总结

重庆市在发展特色旅游方面有自己的优势,目前的旅游现状发展的不容乐观。在政企联合的努力之下,对重庆旅游的资源散乱、品牌意识淡薄、营销手段落后等发展瓶颈进行治理。利用现代化的品牌发展战略,在正确方向的指引之下,为旅游业增添新的发展活力,不断增强重庆旅游业在全国旅游产业中的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重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新业.重庆都市旅游业发展探析[J].西南大学学报,2010,(3):132-136.

[2]周玲强.旅游产业整合提高竞争力研究[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5.

[3]严伟涛.重庆旅游业发展探析[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41-43.

[4]文^常,张驰.重庆旅游市场整合营销策略研究[J].经济管理与科学决策,2010,(2):141-142.

[5]李飞,谢祥项.重庆都市旅游形象定位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0).

[6]刘妮,石永祥.重庆旅游产业空间格局及其重点旅游资源开发[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