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微创技术治疗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适形放疗;半野照射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9.006
Clinical effect by 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semi-field irradiation radi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locally advanced primary liver cancer RAO Jian, YU Zeng-rong, WU Ting-an. Guangdong Jiangmen City Central Hospital, Jiangmen 52907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effect by 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semi-field irradiation radiotherapy for whole or partial liver in the treatment of locally advanced primary liver cancer. Methods A total of 40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liver cancer were randomly given 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semi-field irradiation radiotherapy (radiotherapy group) and best supportive care for treatment (control group), and each group contains 20 cases. Observation was made on median overall survival (OS), median disease-free survival (DFS) in both groups, and complications in the radiotherapy group. Results The radiotherapy group had median overall survival as 10.0 months and median disease-free survival as 7.0 months. The control group had median overall survival as 7.0 months and median disease-free survival as 3.0 months. The radiotherapy group had all better median overall survival and median disease-free survival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Primary liver cancer; Conformal radiotherapy; Semi-field irradiation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常见又难治的恶性肿瘤。全球新发肝癌病例中, 53%发生在我国, 2000年发病率达54.7/10万[1]。局部晚期肝癌指肿瘤巨大和(或)多发子灶、癌栓、肝门淋巴结转移而不能手术切除, 不仅比例较高, 达到临床首诊的70%~80%, 而且病情重、进展极快, 若不进行有效干预, 大多生存时间很短[2]。目前局部晚期肝癌仅小部分可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靶向治疗(如索拉非尼), 且疗效不佳。放射治疗在肝癌治疗中已有广泛应用, 但对局部晚期肝癌, 顾忌到肝功能耐受, 局部大野、多野调强、局部高剂量等技术条件开展困难。为此, 作者设计了全肝或部分肝的三维适形半野轮照放疗技术来治疗局部晚期原发性肝癌, 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4月本院肿瘤科收治的40例局部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男35例, 女5例, 年龄38~71岁, 平均年龄50.0岁。纳入标准:①病理确诊肝细胞肝癌;②无肝外器官转移;③一般情况较好, 无严重器质性疾病, 美国东部肿瘤合作组(ECOG)评分为0~2分, Child-pugh肝功能分级为A、B级;④不适宜手术, a.肿瘤巨大, 如切除剩余肝不能代偿, b.肿瘤多发≥4个, 分布在肝一侧或两侧;⑤可行肝动脉介入治疗, 但以下情况介入治疗并非首选手段, 即肝肿瘤巨大且周围有多发子灶、肝肿瘤包膜不完整、有门静脉、下腔静脉癌栓;⑥以及符合条件①~③, 既往行肝动脉介入治疗或肝癌切除术后病情进展者。入组患者随机分为放疗组与对照组, 每组20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肿块特征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可行肝动脉介入者予肝动脉介入治疗;不适宜行肝动脉介入的患者(区域淋巴结转移、多发弥漫病灶), 予索拉非尼靶向治疗。放疗组采用全肝或部分肝的三维适形半野轮照放疗技术, 采用西门子公司Primus或VARIAN直线加速器。放疗前行CT模拟定位。①根据国际辐射单位与测量委员会(ICRU) 62号报告定义大体肿瘤区(GTV)、临床靶区(CTV)、计划靶区(PTV)。本研究规定GTV为肝癌所有病灶、癌栓、转移淋巴结, CTV包括GTV及1~3 cm肝组织, 必要时包括全肝。实际治疗中, 如有部分肝组织未见可疑病灶, 应尽量在设野时保护。②勾画靶区后, 使用PINNACLE计划系统, 设一对对穿适形照射野, 采用铅挡块或多叶光栅保护周围器官, 以等中心点设置左右或头足方向的半野照射。③实施放疗时, 以等中心为分界, 分别设右半野照射及左半野照射, 先予右半野放疗, DT 20 Gy/10次, 2周完成, 再予左半野放疗, 剂量分割与右半野相同。治疗结束后, 可视患者获益情况及放疗反应, 考虑进一步对GTV缩野放疗, 局部推量20~30 Gy。注意一定要保护好健侧肾脏, 使双肾平均剂量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中位总生存期、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 并观察放疗组治疗并发症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中位数采用非参数检验;采用Radit及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期与无疾病进展时间并绘制生存曲线图。P
2 结果
2. 1 临床疗效 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3~24个月), 无失访。放疗组14例部分肝半野轮照, 6例全肝半野照射, 中位总生存期10.0个月, 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7.0个月, 有2例随访23、24个月仍生存。对照组6例行局部病灶TACE, 2例口服索拉非尼, 12例支持治疗或中药治疗, 中位总生存期7.0个月, 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3.0个月。放疗组中位总生存期、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
2. 2 放疗组毒性 肝功能改变者6例;曾出现恶心呕吐者、胃纳下降等消化道症状者10例;白细胞下降Ⅰ级者5例;未见3、4级毒性者。未见肝功能进行性恶化、黄疸、腹水、碱性磷酸酶升高等放射性肝炎症状发生。
3 讨论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常见又难治的恶性肿瘤。尽管外科手术是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但是在确诊时大部分患者已达中晚期, 往往失去了手术机会, 据统计仅约20%的患者适合手术[3]。对于不能手术局部晚期肝癌的治疗, 主要采用肝动脉介入、放疗、全身化疗、靶向治疗等治疗方法。尚缺乏公认有效的治疗原则, 总体治疗效果不理想。肝动脉介入治疗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局部治疗手段。但对于肝肿瘤巨大且周围有多发子灶、肝肿瘤包膜不完整、有门静脉、下腔静脉癌栓的患者, 介入治疗的疗效并不令人满意。现代认识侵袭转移是肝癌生物学特性的核心, 其表现为多中心发生和肝内转移, 最新研究发现肝癌多中心发生和肝内转移分别为19.5%~27.5%和59.4%~69.5%[4], 介入治疗难以有效治疗肝内微转移病灶。FOLFOX4方案联合化疗, 有效率仅4.2%[5];以索拉非尼为主的靶向治疗, 总生存也仅提高2.3个月[6]。
肝癌是放射敏感肿瘤, 放疗有重要地位, 已有大量临床实践证实放疗对肝癌巨大肿块、门静脉癌栓、区域淋巴结转移有效[7, 8]。肝癌放疗主要有精确放疗(适形、调强放疗), 常规放疗(大野对穿照射)及全肝移动条野放疗3种技术。针对
本研究结果显示, 对于局部晚期肝癌, 采用全肝或部分肝的轮照技术放疗, 较最佳支持治疗、TACE或索拉非尼治疗, 无论无疾病进展时间还是总生存期, 均有显著改善。提示对于以缓解症状, 延长生存时间为目的的姑息放疗, 即使给以较低的放疗剂量也是可能使患者受益的。本组病例在肝功能、血常规的随访结果显示可以耐受, 也说明采用合适的治疗技术及照射剂量, 肝癌放疗是安全的。本研究不足为病例数太少, 不能进行亚组分析、多因素分析, 且肝癌全身转移对生存时间影响也较大。
对于局部晚期肝癌, 采用全肝或部分肝的轮照技术, 克服了适形调强放疗、常规设野放疗、全肝移动条野放疗3种放疗技术的缺点, 简单易行, 安全性高, 是一种局部晚期原发性肝癌的全新放疗模式, 有望为这些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参考文献
[1] Elserag HB.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 epidemiologic view. Journal of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2002, 35(5 Suppl 2):S72-S78.
[2] 程树群, 卫旭彪, 吴孟超. 提高进展期(巴塞罗那分期C期)肝细胞癌疗效的有效途径. 中华外科杂志, 2015, 53(5):324-327.
[3] Zeng ZC, Fan J, Tang ZY, et al. A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combinations with and without radiotherapy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ith portal vein and/or inferior vena cava tumor thrombu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 Biology Physics, 2005, 61(2):432-443.
[4] Qiang L, Jian W, Juzi JT, et al. Clonality analysis for multicentric origin and intrahepatic metastasis in recurrent and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2008, 12(9):1540-1547.
[5] 杨柳青, 秦叔逵, 赵宁莉, 等. FOLFOX 4方案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3, 18(2):108-113.
[6] Cheng AL, Kang YK, Chen Z,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sorafenib in patient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with 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 phase Ⅲ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Lancet Oncol, 2009, 10(1):25-34.
[7] Huang YJ, Hsu HC, Wang CY, et al. The treatment responses in cases of radiation therapy to portal vein thrombosis in 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 Biology Physics, 2009, 73(4):1155-1163.
[8] 张孔志, 余文昌, 陈示光, 等. TACE 联合放疗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生存的影响. 中国肿瘤临床, 2012, 39(1):35-37.
[9] Wahl DR, Stenmenk MH, Tao Y, et al. Outcomes after 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 o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J Clin Oncol, 2016, 34(5):452-458.
【关键词】 胆囊结石;内镜微创治疗;开放式胆囊切除术
随着我国居民饮食结构的改变,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出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目前临床用于胆囊结石治疗的方法主要为手术[1-2],本研究选择不同治疗方法进行胆囊结石治疗,先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2007 年5 月到2009 年2 月在我院进行胆囊结石治疗的患者68 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经临床B超和CT诊断均无胆总管结石和扩张。男性为39 例,女性为29 例,年龄分布为43.5±8.4 岁,最大年龄为67 岁,最小年龄为24 岁,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分布为内镜微创组和开放切除组,每组均为34 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参加本研究。
1.2 治疗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其中开放切除组采用标准三孔法进行切除,内镜微创组采用内镜辅助进行微创治疗,治疗过程中注意及时清洗和消毒,防止出现感染。
1.3 统计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率表示,统计方法为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统计方法为t检验,检验水准为0.05。
2 结果
2.1 研究人群不同组别手术情况分析
对研究人群手术过程分析研究显示,内镜微创组与开放切除组比较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研究人群不同治疗方法手术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对研究人群治疗后进行两年随访,内镜微创组复发率为8.82%,开放切除组治疗复发率为20.59%,两组治疗复发率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胆囊结石是一种临床腹外科常见的疾病,其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最为经典的手术方法为开腹胆囊切除术,但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微创外科的不断开展,对于医疗技术比较完备的医疗单位采用内镜微创进行胆囊结石治疗也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对于复杂胆囊病例,应根据病患情况及时的做出判断,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比如胆囊壁增厚、胆囊壁瘢痕化、胆囊周围粘连、胆囊三角区充血、水肿或壶腹部结石压迫导致胆囊管与胆总管之间的界限不清等,,应用最多的是腹腔镜下逆行胆囊切除。该术式的优点是从解剖关系明确的胆囊底部开始,逐步向胆囊颈部推进,利用胆囊底部与胆囊壶腹部、胆囊颈部和胆囊管的自然移行关系逐步进行分离,可以避免胆总管损伤。但对于胆囊壁瘢痕化、层次不清者,在胆囊床和胆囊壶腹部分离胆囊壁时要使层面控制在恰当的深度较难,分离时间也较长,经验不丰富的术者还有可能造成胆囊床深面的肝脏或靠近后三角壶腹部下缘的肝总管、右肝管损伤。逆行胆囊切除者,还有产生继发胆总管结石的可能,故术中应避免挤压胆囊,并在分离胆囊壶腹部周围时尽可能使胆囊颈和胆囊管保持锐角。
本研究选择在我院采用内镜微创治疗和开放式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胆囊结石进行对比性研究,结果显示内镜微创组与开放切除组比较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优于后者,两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同时由于胆囊在人体中重要的作用,其切除后引发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越来月引起人们的重视。可见采用内镜微创治疗胆囊结石与开放式胆囊切除术临床对患者的伤害小,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小,应加强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郑江华,简志祥,区金锐,等.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合并肝硬化的胆囊结石疗效分析[J].广东医学,2006,27(10):1506-1507.
【关键词】 肿瘤;微创
1953年,瑞典放射学家Seldinger创立了经皮血管穿刺技术,开创了肿瘤微创技术的先河。从20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微创治疗在微创介入技术的迅猛发展中确定了在肿瘤医学发展进程中的地位;肿瘤微创治疗的发展是发生在八十年代相继诞生的腔镜和内镜技术、微创介入技术的深入发展;进入21世纪,肿瘤微创治疗已发展为内镜及腔镜微创治疗、CT微创治疗、超声微创治疗、MRI微创治疗、DSA微创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发展、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和新时代人文医学的要求,肿瘤微创治疗在21世纪已成为治疗肿瘤的方法中最活跃、最有发展前景的新兴专业之一,并呈现出了一些新动向,今简述如下。
1 高新科技的广泛应用
21世纪的肿瘤微创治疗是一种人性化、理性化、个体化的治疗模式,现代肿瘤微创治疗从传统的肿瘤介入放射学发展为内窥镜微创治疗、CT微创治疗、超声微创治疗、MRI微创治疗、DSA微创治疗,包括溶栓治疗、消融治疗、生物基因治疗的微创导入等多种治疗方法。目前,肿瘤微创治疗主要包括肿瘤血管及非血管性微创治疗两大类,血管性微创治疗包括血管内药物灌注、血管内栓塞、血管扩张成形、血管内支架植入、腔静脉内过滤器置入等微创治疗;非血管性微创治疗包括消融治疗(物理消融和化学消融)、组织间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腔镜治疗(胸腔镜和腹腔镜技术)、内镜治疗、腔扩张血管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等。
2 微创治疗联合多学科综合治疗
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是根据患者的身体和精神状况、确切的肿瘤部位、病理类型,参与和基于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变化发展趋势程度的位置,有计划地、合理地应用现有的多学科各种有效治疗手段,取得最好的、最经济的治疗效果。
微创治疗与外科手术、化疗、放疗以及生物免疫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等各种肿瘤治疗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联合治疗对彻底的杀灭肿瘤病灶,达到较好的局部控制效果,进一步巩固传统手术、化疗、放疗等传统方法的疗效。举个例子来说,微创治疗和外科手术联合治疗,可以通过对局部栓塞进行化疗治疗的方法使难以完全切除的肿瘤病灶缩小,更便于手术切除。目前在这种联合治疗中大肝癌的切除率最成功,以难以完全切除的大肝癌为例研究,首先以微创治疗联合其他学科的治疗以便缩小肿瘤的病变范围,然后再实施手术切除,显著提高了传统手术无法切除大肝癌的切除率,并由此创立了“肝癌Ⅱ期切除”的新概念。同样,对于恶性肿瘤的某些病例出现的复发和肿瘤残余的可能,利用现代精准的影响导向对局部残留肿瘤和复发部位进行消融治疗、组织间植入化学性或放射性粒子,直接杀灭病灶,序贯应用热化疗、生物治疗、中医中药等手段,可以减低瘤负荷、减少肿瘤进一步发展、播散的机率,变复发、转移不可治的肿瘤为可治疗,从而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患者的存活率得到提高。
3 监控精确定位、精确治疗的全面性
21世纪肿瘤微创治疗的新功能主要表现在对肿瘤病灶的精确定位和精确治疗,微创治疗肿瘤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明显优于传统的治疗方法。
近年来,监控设备在小病灶的及时和准确的判断和分析技术的改进,目的就是进一步的增强治疗的针对性和治疗癌症的功效,如腹腔镜下的射频消融可以实现子宫肌瘤消除的动态监测;MRI引导下聚焦超声(HIFU)治疗肿瘤坏死肿瘤功能实时监控,以指导治疗为主;微创治疗与高空间分辨率的功能成像和PET/CT导向的双重优势,为残存肿瘤病灶及转移性肿瘤具有更高的价值,高达89%~98%的准确率,在肿瘤的根治性治疗中,循证医学与肿瘤是否病变和转移性肿瘤以获得更好的支持和评价。
现代医学成像是肿瘤微创治疗精确定位的“窗口”,与各种成像设备和成像技术联合,能够及时监测和精确的定位,为定位手段提供有效的靶向治疗帮助,使肿瘤微创治疗日益趋向更加精确定位、更加精确治疗。
4 人文化、人性化治疗
关键词:微创;尿路结石;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9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225-02
引言:先进的医疗技术是治疗诸多疑难杂症的必要条件,随着时代科技的不断进步,诸多新型科技也引用到医疗中,微创治疗术是一项高效、实用的技术,值得推广。现在把微刨技术与尿路结石的治疗相互结合,是把先进的科技投入到医疗技术中,更好的治疗疾病,达到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此外,对于尿路结石的治疗,微创技术是一种安全性很高的治疗方法,患者不会感到病痛感,术后的恢复效果也比传统的治疗方法更胜一筹,所以微创技术值得大力推广。
一、微创治疗技术
微创颅内清除术,顾名思义,即通过很小的大脑伤口,清除掉尿路中的结石,达到根除病痛的效果。微创,则是打破以往尿路结石治疗的常规,让尿路结石手术不再那么复杂,治愈性更高。这种新型手术方法十分具有的技术特点色,利用输尿管镜来进行结石的治疗。输尿管镜非常的精细,直径只有3mm,进入患者的泌尿系统后,可以精确地探测出患者结石的位置,并进行结石的逐步清除,患者手术全程都没有很明显的疼痛感,也不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输尿管镜小巧便于操作,探测性好,能够在不超过3分钟的时间里就进入尿路,探测到结石的位置,然后进行清除,直达病灶,安全系数很高是微创手术的特点、手术创面很小,测量平均只有3mm,伤口愈合后,很多患者自己根本无法查找出伤口在哪里。此外,输尿管镜能够准确牢固的进入尿路,根据医生的指示,它可以高效地清除尿路中的结石,有效的降低了对身体的损害。此外,在手术中也会用到经皮肾镜,它的治疗方式有些不同,在患者的腰部开一个5mm左右的小孔,就能够直接从外界进入到身体内部组织,然后是运用超声气压的方式把结石分解,并把结石吸出体外,达到一个治疗的效果。经皮肾镜治疗法一般用于输尿管上段结石。与以往体外冲击波清除结石相比,微刨清除术具有超高安全性、高效性,结石的清除率更高,新科技方法无疑是值得推广的新医疗技术。
二、尿路结石
尿路结石,实则就是人类泌尿系统中各部位的结石疾病,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很高,患者如果泌尿系统产生疾病就可能会导致尿路结石的产生。尿路结石是一种常见的病症,虽然不会危及患者的生命,但是会对患者的身心造成一定的伤害,结石的生长会使尿路堵塞,患者小便时会不顺畅,增强了肾盂内的压力,造成肾脏排泄功能障碍。患者小便不顺畅时,长时间的堵塞会让肾脏发炎感染,患者治疗起来就相对困难。此外,患上尿路结石的人,平时会有腹部剧痛感、尿液呈现血色,并且每天小便的次数增多,伴有刺痛感,这些,都是尿路结石的临床表现。尿路结石分为上尿路结石和下尿路结石两种,两种病症有所不同,上尿路结石的患者腰腹部会有剧痛感,患者通常会感到难以忍受的折磨,患者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想要排尿,且尿液的颜色不正常,带有血色,并伴有刺痛感;下尿路结石的患者在小便时,会觉得排尿十分困难,一直尿不出来,并且患者的尿道有一种异物感,这是由于结石长在尿道中所造成的。在对尿路结石进行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三、引起尿路结石的原因
3.1生活习惯不正确
我国尿路结石的病发率人群,一般都是年轻人,且近两年患病人数呈上升趋势。当代年轻人的生活频率增快,他们不良的生活习惯是造成尿路结石病发的重要原因。年轻人工作压力较大,经常要加班熬夜,其实经常熬夜会使患病的几率大大增加,十分危害健康;在饮食方面,现在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食品在中国非常普及,很多人中午就吃快餐,根本没有营养可言,并且这些食物中含大量的脂肪,没有蔬菜,渴了就喝一杯奶茶,这就是年轻人基本的日常饮食。研究表明,如果长期使用高脂肪和精制糖含量高的食品,会大大增加人患上尿路结石的几率。此外,对水分的摄入量,会影响到身体的健康,水是生命之本,身体中的很多代谢都需要水的参与。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多喝水,身体中的水分不够,会导致不能很好的稀释尿液,尿道中则会形成晶体,长期累积,则会形成尿结石。除此之外,工作的性质、地方气候,都是形成尿路结石的原因。
3.2尿液环境
人体通过的尿液的排出,起到一个释放身体多余物质或有害物质的作用。尿液,是反应人体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尿液中的钙、草酸含量增加、尿液的酸性降低、排尿量减低,都会使尿液中的晶体物质形成增加,从而形成结石。
四、使用微创技术治疗尿路结石的临床研究
将微创技术运用到尿路结石的治疗中,是对医疗技术的一个创新。根据不同情况的尿路结石,需要采取不同的微创治疗方法。分别选择2名患上尿路结石的患者和下尿路结石的患者,用1234进行编号,其中1、2号患者患上尿路结石,3、4号患下尿路结石。分别用微创技术和常规技术进行治疗,进行临床治疗效果的对比。
上尿路结石临床治疗:
1号患者用微创手术法治疗。输尿管镜就是针对治疗上尿路结石,讲输尿管导人患者的尿道中,借助管上的仪器对结石的位置进行探测,分析结石大小、数量,然后把结石震碎后导出。进行手术后,患者需要注意对微创伤口的清洁,每日进行消毒,防止感染,引起其他并发症。然后进行3天的临床观察。
2号患者用常规的体外冲击波进行碎石治疗。术后进行3天的临床观察。
下尿路结石临床治疗:
3号患者使用经皮肾镜治疗法,在患者的腰部上打开一个5mm左右的小洞,然后用声波震碎结石后,把它吸出体外,术后患者需要注意对肾脏的保护,补充营养,加快肾脏功能的恢复。术后进行3天的临床观察。
4号患者用常规的体外冲击波进行碎石治疗。术后进行3天的临床观察。
治疗效果探讨:
术后4位患者经过3天的临床效果观察,他们的病情都有了进展,但是治疗的效果有不同之处。上尿路结石治疗组的1号患者通过输尿管镜进行结石的根除,发现体内的结石已经清除干净,手术的伤口也没有感染,基本完全愈合。2号使用常规方法治疗的患者结石已经震碎,但是较大的结石只是进行了一个分解,并没有完全清除,在患者修养一段时间后,需要进行再次碎石。3号患者运用经皮肾镜治疗法,建立一个直接进入病灶的连接,声波碎石后,再进行一个吸出,患者术后的观察中,体内的结石清除得十分干净,没有遗留,恢复情况良好。4号患者体内较大结石仍有残留,需过段时间再次进行碎石。
【中图分类号】R651.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555[2007]01-0076-02
高血压是脑出血最常见原因。脑出血发病率近年来有年轻化、增高趋势,近年来,微创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得到广泛开展,并收到良好的疗效。现将我们近年来诊治的108例微创穿颅血肿清除术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及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2003年3月至2006年6月选择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108例行微创血肿碎吸术进行治疗,每例患者均经头颅CT证实。其中男77例,女31例。男:女=2.5:1。年龄36~83岁,平均64.3岁,出血部位:皮质下脑叶出血43例,基底节区出血59例,丘脑出血继发脑室出血4例,脑室内出血2例。伴意识障碍47例,偏瘫106例,脑疝早期11例,已发生脑疝2例,合并冠心病21例,糖尿病22例。
1.2出血量及手术时机 本组出血量20~50ml者69例,50~80ml者27例,80ml以上12例。从发病到手术时间6 h以内者69例,7~24h者24例,24h~7d者13例;7d以上者2例。其中2例(
1.3治疗方法 根据CT扫描,血肿最大的层面(脑室穿刺者根据额角脑室外引流深度计算)及该血肿中心距颅外体表的最短距离,作出头皮定位标志,选择适宜长度的YL-1型穿刺针,沿穿刺点垂直穿刺,通过侧管抽吸部分血肿,然后以针形血肿粉碎器以生理盐水反复粉碎血肿,反复冲洗至冲洗液清亮,持续引流。每次冲洗前复查头颅CT,每日冲洗1~2次,注入尿激酶3~5万U,使残余血肿液化,闭管4h后开放引流,血肿清除80%以上后即可拔管。
2结果
治疗前、治疗后4周,各作一次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根据神经功能恢复按显著进步、基本痊愈、严重残疾、死亡进行疗效判定。显著进步+基本痊愈=总显效率,本组结果:显著进步:49例(45.4%);基本痊愈:37例(34.3%);严重残疾:8例(7.3%);死亡:14例(12.0%),总显效率为79.7%,死亡率13.0%。
3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起病急,变化快,病死率、致残率高,治疗方法多样,预后差异大。目前治疗方法仍不统一,但不管任何治疗方法,总体疗效均不够满意,主要原因是出血常在基底节等重要功能区,血肿量大,出血速度快导致脑疝等。近年来,微创外科理念的提出,大大减少了切口的创伤和手术牵拉造成的副损伤,改善了预后。本治疗组的显效率达79.7%,我们总结分析108例微创血肿碎吸术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经验,对以下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3.1微创穿手术适应证 依据血肿大小和脑室受压情况,出血量50ml,多须行开颅清除术,尤其是脑室明显受压时,更为适宜。本组大部分的中等量出血(包括80ml以下者)治疗都能成活,疗效显著,而>80ml以上的出血则大部分死亡或严重残疾。>80ml(多并发脑室内出血及梗阻性脑积水)的出血选择开颅清除术或双针微创穿颅穿刺引流疗效更佳(本组3例)。本组2例为争取时间,可先行微创血肿碎吸引流,再行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为挽救患者生命争取宝贵时间,但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经济负担、社会负担等问题仍值得商榷。
3.2微创穿颅术手术时机 有的学者不主张超早期穿刺抽吸。许多研究证明脑出血常在发病后20~30min形成血肿,且出血自行停止,6h后血肿周围发生水肿并逐渐加剧,血肿压迫时间越长,周围脑组织不可逆损害越重,病死、病残率就越高。我们认为发病后6~12h进行微创术的时间是病死率最低的最佳时间,太早因出血尚未停止,微创术中和术后都可致再出血增加,病死率增加;太迟会导致血肿产生颅内高压,脑细胞受压,脑细胞坏死数目增加而导致病死率上升,还可导致反复冲洗术后再出血。
3.3穿刺引流的通畅程度 首次穿刺通畅,抽吸血肿能尽快解决减压问题,预防脑水肿,本组死亡14例中,有10例病人为首穿不通畅,引流量不足1/3,颅内高压减压不够,故脑水肿比较严重,愈后差。出血量大时,如脑出血在50ml以上,合并梗阻性脑积水,单针穿刺常难彻底消除血肿,双针穿刺消除血肿效果好;脑室出血形成梗阻者,双侧脑室置管较单侧疗效要好。贾保祥等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证明“肝素加尿激酶加透明质酸酶”混合液对血肿液化速度效果是尿激酶的3~4倍,可减少用药量并能达到足够的局部溶解效果。本组死亡14例,出血量>50ml以上者12例(85.7%);首次穿刺引流不畅者(引流物少于血肿的1/3)10例(占死亡人数71.4%);经反复冲洗引流有再出血者5例(占引流不畅者50%)。说明出血量大和首次穿刺引流不畅,术中术后再出血是死亡病例的最主要的死因。术后出现严重肺内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并发症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本组2例于术后1周血压增高,抽搐既而意识不清,经复查头部CT证实术后大量出血,脑疝死亡。
3.4再出血问题 控制血压是预防再出血的关键;穿刺部位应避开颅内重要功能区、多血管区和静脉窦,避免穿刺道出血:冲洗过程中发现脑脊液与出血相混或新鲜出血时,抽吸和冲洗过程应轻柔一些,负压反差不能太大,以免将已经闭合的血管引起再破裂导致再出血发生。本组2例于术后1周血压增高,抽搐既而意识不清,经复查头部CT证实术后大量出血,脑疝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