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康复理疗的作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蜡疗;护理;患儿
【中图分类号】R3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0064-01
蜡疗是一种物理治疗方法,是一种以加热后的的医用石蜡作为导热体治疗疾病的方法。石蜡的热容量大,导热性低,加热后吸收的热量多,保温时间长,冷却时缓慢释放出大量热,能维持较长时间的温热作用。还可以使血管扩张,加强组织血液循环,减轻疼痛,促进炎症浸润吸收,加速组织修复,并可缓解痉挛,增强胶原组织的延展性[1]。我院康复中心自2006年1月开展蜡疗治疗脑瘫患儿,本人在临床治疗中观察及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本组540例,男338例,女202例。年龄6个月~1 岁310例,1岁~2岁150例,2~5岁80例。其中痉挛型脑瘫445例(包括四肢瘫212例,双瘫233例),臂丛神经损伤75例,手足徐动型脑瘫20例,均为住院患儿。
1.2方法:所有患儿均给予功能训练、按摩、针灸、穴位注射、高压氧物理治疗等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治疗,除功能训练2次天外,余均1次天,3个月为一个疗程,在此基础上配合蜡疗,30分钟天。
2 护理
2.1 做好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①在做蜡疗前先跟家长讲明蜡疗是一种经济实用、刺激性小的治疗,取得家长信任。患儿皮肤比较娇嫩,对热刺激比较敏感,刚开始要做好心理准备,并开导患儿,使患儿保持良好心情。②介绍他们跟其他做蜡疗效果好的患儿家长交谈,增强治疗信心。③让家长全程陪护,由于大部分患儿克服紧张情绪后,对蜡疗非常感兴趣愿意接受治疗,可以利用这一段时间和家长沟通,增进护患关系。
2.2 治疗前的护理准备: 护士在帮患儿做蜡疗前应测体温,38.5℃以上者暂停做蜡疗。发现患儿皮肤有破损、急性炎症及感染性皮肤病者暂不做蜡疗。
2.3 治疗中的护理:①根据患儿的年龄、耐受热情况等为患儿晾蜡。石蜡的温度必须在有效范围内灵活掌握。护士对前三次做蜡疗者,石蜡的温度宜偏低维持在45℃,使患儿适应后逐渐提高蜡饼温度至55 ℃。蜡疗敷于肌肉部位嘱咐患儿及家属30分钟内不得随意移动,尽量保持敷蜡肢体相对固定位置,以防止蜡饼里有少量蜡液流出烫伤患儿。同时,护士必须站在患儿床边观察15分钟,一旦患儿出现哭闹异常及时打开棉垫观察有无烫伤。②治疗过程当中患儿若将蜡饼弄烂,应考虑温度过高患儿不能接受,应重新晾一块温度应稍低1~2℃为患儿敷上。③为了促进患儿正常运动模式的形成及发展,在为患儿做蜡疗时患儿肢体保持正常放于蜡饼上,用小棉垫适当包紧,外加带子固定。④患儿蜡疗过程中会出大量的汗,且极易入睡,护士必须及时为患儿擦干汗水,假如患儿熟睡,适当为其盖小包被,避免受凉,预防感冒。
2.4 治疗后的护理: 患儿做蜡疗后会大量出汗,缺水较多,嘱咐家属多喂水,最好是温开水。蜡疗以后做功能训练、按摩,增强疗效。
3 结果
所有患儿有效率达到100%。
4 讨论
通过近5年对540例住院康复治疗的患儿实施蜡疗治疗的精心护理,如治疗前详细讲解,治疗中密切观察,治疗后加强护理,在达到最佳的治疗同时,无一例因护理措施不当引起不良反应,如烫伤。在得到患儿家长信任和配合的同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增大了关节的活动度,降低了患儿的肌张力,患儿病情恢复快,因此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生理舒适
生理舒适主要是指身体的感觉舒适,包括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光线及音响等带给人的舒适感。
1.1 营造一个舒适的疗养环境。对于一个以保健疗养和康复疗养为主的疗养院来说,营造一个舒适的疗养环境尤为重要。首先,疗养院选址应选择一个气候适宜,有丰富疗养因子的地方,注重营院内的绿化、美化。在科学的绿化基础上加以喷泉、假山、回廊、休闲广场、凉亭等建筑,配以优美音乐,让疗养员在优美的环境中,尽情享受舒适的感觉刺激。
1.2 疗养房间设施的舒适度。疗养房间是疗养员疗养之家,怎样才能给疗养员营造出一个温馨舒适的家?除了卫生、光线好、通风好以外,加强疗养设施的改进,尤其是当今社会,我们的生活在不断地提高,对住房舒适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可以在房间摆放一些书画或一些花卉,使疗养房间从视觉上感到舒适、温馨,改变过去宾馆房间模式。另外,尤其注重疗养房间床的舒适度,因疗养员一天有1/3的时间在床上度过,床铺的舒适程度直接影响到疗养效果,应选择质量较好的席梦思床垫,枕头柔软,厚度恰当,软硬适宜。护理人员及时与疗养员沟通,了解疗养员的感觉和需要,尽快给予调整、满足,以达到睡眠和休息的舒适。
1.3注重护士仪表。
1.4服饰美。疗养院不同于医院,对于医护人员服饰要求美观大方,颜色清新素雅,舒适整洁,便于活动。
1.5 形态仪表。疗养护士应给人以亲切、随和、端庄、文明的印象,温柔言谈,轻盈步伐,敏捷的动作和自然的表情,以诚待人的态度,都可以给疗养员感觉上的舒适。
2 心理舒适
心理舒适指疗养员在入院―出院的过程中保持良好心理状态,乐观进取,心情舒畅,神经放松,最大限度获得心理上舒适感,以达到良好的康复效果。
2.1 疗养程序化使疗养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2.2 从接站,门诊护士的热情微笑到疗养科室医护人员认真细致的查房;从外出游玩中护士导游风趣幽默细致的讲解到门球场上激烈的竞争;从营养师耐心的营养咨询到食堂美味可口的饭菜;从其乐融融的工休联欢会到疗养科护士的亲自送站,一系列有计划性、程序性的安排,使疗养员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克服疗养区自身弱点,开展一些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特色活动,使疗养员心理上感觉舒适。
3 护士自身素质提高
3.1 以上一系列的活动,实施者多数为护士,这就要求护士的整体素质一定要提高。作为疗养院的一名护士:①要熟练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②有健康的心态。③要做一名疗养员与医师之间的联络员。④有一定的聆听技巧。⑤善于做健康教育,提供健康信息。⑥具有一定导游能力(外出游玩双重角色)。只有素质高、业务好、有能力、有耐心、有爱心的全方位护士,才能给疗养员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舒适感。
3.2 灵活巧妙的应用沟通技巧,满足疗养员的尊重需要。心理学提出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对于疗养员(尤其是一些离退休老干部)灵活巧妙的应用沟通技巧尤为重要,沟通多为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
3.3 语言性沟通。首先,称呼一定得体,一个得体的称呼给人以亲切、自然(受欢迎)的感觉,尤其是刚到一个陌生环境的疗养员。其次,护士所叙述的内容清楚具体,切合实际,要掌握好语调,语调平和谦逊。在与疗养员沟通交流时,要掌握聆听技巧,表情自然,平视对方,并适时对交流话题给予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对疗养员提出的意见及问题,要尽快给予改进和解决,切勿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所答非所问。
3.4 非语言性沟通。指借助非语言符号(如姿势、动作、表情)实现沟通,在与疗养员接触、交往之中,善于运用非语言沟通,亲切的表情,谦逊的姿态,热情的态度。在护士中开展“微笑工程”,给疗养员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亲切的话语,使每一位入院的疗养员满足尊重的需要,得到心理舒适。
资料与方法
本组356例患者中男149例,女207例,年龄为36~78岁,大部分人有明显高血压病史;<40岁者多数有高血压家庭史。经入院后GCS评价:13~15分120例,10~12分112例,7~9分76例,≤6分48例;偏瘫或不完全瘫285例,脑疝者98例。病程一般为7小时内入院240例,7~24小时入院98例,≥25小时入院18例。入院后患者经CT或MRI证实基底节出血176例(其中有36例破入脑室),丘脑出血86例,全部破入脑室,脑室内出血21例,皮质下出血51例,小脑出血13例,脑干出血9例。
方 法 患者入院后,①急诊行血肿清除或引流、溶解术;②常规神经营养支持对症治疗:预计昏迷时间长者早期气管切开、雾化、翻身拍背、应用抗生素等防止肺部感染;早期进食者(必要时下胃管鼻饲),防止应激性溃疡,防止尿路感染、褥疮行成、静脉血栓形成等。病情稳定后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65例经过常规手术、神经营养、支持治疗和并发症的防治;治疗组191例在常规治疗后,进行早期康复治疗。①早期(清醒病人在术后2~3天进行;昏迷病人在发病1周后开始)对瘫痪肢体进行按摩及被动运动,关节强直一静息时将患者维持于功能位,如:肩外展50°。内旋15°,前屈40°,手腕适当背伸,用支架或夹板或板鞋防止足下垂,幅度要大,动作须轻柔,避免过度牵拉松弛的关节。每天锻炼时间不少于10小时,有主动运动时即应按阶段进行训练,避免关节挛缩、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②早期(清醒病人在发病2~3天内进行,最晚不超过术后2周)进行心理治疗、精神干预,经常接触病人,主动进行激励疏导,设法消除病人的自悲、抑郁、紧张、恐惧、烦躁、焦虑等心理,同时动员其亲属或朋友给予病人热情和温暖,并协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促进病人心理的积极转化:如果抑郁状态重者可给予抗抑郁药(如多虑平等):若烦躁可适当应用镇静药。
疗效判定标准 所有病人经治疗后半年随访,使用日常生活能力(ADL)作为疗效判断标准评估。ADL1:社会生活能力正常;ADL2:有自理生活能力;ADL3:部分生活自理;ADL4:卧床,不能自理:ADL5:植物生存或死亡。(注:ADL1~3,为有效,ADL4~5为无效。)
结 果
结果见表1、表2。
讨 论
【关键词】:针灸推拿;物理疗法;治疗
经过数千年的经验积累与理论提升,中国传统医学中积累了大量如针灸推拿等具有实用价值的功能康复与临床治疗技术,它们在临床功能康复、痛证治疗和预防健身及内、外、妇、儿等各科多种病症的治疗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也为中华民族的繁衍与昌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祖国医学也历来都是在汲取先进的理论与技术中不断发展。作为通过刺激体表特定部位以达到治疗效果的针灸推拿技术与现代物理疗法有着许多相似与可借鉴之处,相信通过将二者有机结合定会取得许多医学领域的进步。本文通过以下几点进行探讨:
一、针灸推拿与康复理疗的主要特点与临床疾病诊治范围
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外治法中应用最广、疗效最确切的医疗技术,一直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充当着主要的角色。针灸运用其简、便、验、廉的治疗优势和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的治疗作用,对人体外表皮肤特别是腧穴系统的刺激以激发人体正气、提高人体免疫力,通过增强人体自身抵御外邪的能力以达到阶段病势、恢复健康的目的。尤其是对一些具有双向良性调节功能的穴位刺激以后,不仅治愈了疾病,也调整了身体的阴阳平衡,大大加强了针灸治疗疾病的范围,尤其在保健康复方面显示出了中医的绝对优势。
推拿按摩疗法是运用推、拿、按、摩、揉、捏、点、拍等形式多样的手法刺激病患特定的腧穴以治疗受伤、疼痛、不适性疾病。根据中国传统医学理论,针对不同的病情,运用不同的手法调和阴阳、推行气血、疏通经络、活利关节,起到活血散瘀、消肿止痛、松解粘连、滑利关节等作用。
物理治疗,简称理疗,是通过使用力、电、光、声、磁、冷、热、水等物理因子以治疗疾病、恢复与重建机体功能的一门科学,是现代康复医学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广泛应用于预防医学、保健医学、临床医学和康复医学。与药物代谢相比,具有收效快、无痛苦、副作用小、疗效持久的特点。近年来在医院与社会上的使用愈来愈多并逐渐被广大医患及家属所认同,被大量应用在疾病后期的功能康复与年老体弱人群的保健。
二、针灸推拿与康复理疗的异同点
针灸推拿与康复理疗的不同之处在于二者在对临床疾病的诊治中所依据的医学理论不同,且因为使用治疗工具的不同而在临床上存在着不同的治疗手法和注意事项。针灸推拿作为中国传统医学体系中具有自己特色的理疗技术,治疗手法和设施分为针灸(即毫针,在此基础上60年代中期出现了许多新针疗法)、推拿、按摩、拔罐、刮痧、刺络放血、熏蒸、穴位注射等。物理疗法以现代医学中的生理、病理、生化等知识为基础,结合各种物理因素和运动因素作用于人体以调节人体虚弱与疾病状态下的局部或全身状况,达到转化病理生理,消除病因及促进机体康复的目的。作为紧密结合现代医学的一项诊疗技术,物疗也在随着现代医学技术手段的更新而不断发展,伴随出现了一大批新型医疗设备与治疗方法。
三、针灸推拿与康复理疗结合应用的现状与展望
随着解放后国家重视的不断提高与在世界范围的大量应用,针灸推拿在国际医学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并被越来越多的世界各族的人们所认同,成为了一项公认的世界医学技术,也为新的针灸治疗方法和手段的创立和现代物理疗法与针灸推拿的有机结合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市场。临床上,通过大量的物理疗法与中医针灸的有机结合在治疗顽固性疾病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如电针加超短波治疗面瘫、 耳针加磁疗治疗胆石症等。另外,物理疗法应用针灸经络原理并配合药物,通过敷贴、导入、吸入等渠道进入人体,作用于相应的疾病部位,能有效加强药物的治疗作用。
从已取得的成果来看,今后当从以下方面提高针灸推拿与康复理疗的综合效用:(1)针对不同疾病灵活调节二者的应用强度,也就是或以一方为主一方为辅或者二者并重,总以提高临床疗效为宗旨;(2)密切注意现代现代医学治疗进展,深入研究针灸推拿理论,不断改进现有治疗仪器并研究开发出更高效、更可靠的医疗设备;(3)拓宽研究思路与方法,将此二者配合药物或其他诊治手段,推广应用到更大、更广的治疗领域中去。
针灸是祖国医学的一部分,针灸治疗疾病,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运用针刺和艾灸的方法,对人体腧穴进行刺激,通过经络的作用,影响到脏腑,达到治病的目的。古代医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总结出针灸具有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的作用。针灸治疗作用的现代研究成果显示,古代医家对针灸治疗作用的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针灸治疗作用的现代研究成果显示,古代医家对针灸治疗作用的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大量的现代研究工作表明,针灸对机体的作用集中反映在增强机体防御免疫力、对机体各系统功能的调整和镇痛三个方面。
针刺镇痛是在针刺刺激的作用下,在机体内发生的一个从外周到中枢各级水平,涉及神经、体液许多因素,包括致痛与抗痛这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的复杂的动态过程。针刺镇痛的作用机能是复杂的,虽然已获得了许多有意义的研究成果,但仍有不少问题有待于深入地研究探索和进一步阐明。
参考文献:
[1] 余瑾,张宏. 物理疗法与中医外治法 [J]. 现代康复2001,5(11):18-19.
[2] 蒋松鹤,程博,张丹迎,等. 针灸推拿与康复理疗结合的范围和要点探讨[J]. 针灸临床杂志, 2009,25(9):7-8.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护理;针灸理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症,该病病程长,且易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针灸理疗基于中医学理论,循环取穴,调节气血阴阳,是近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备受肯定的方法【1】,而康复护理通过制定具有成效的训练方案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活动能力。本文将考察针灸理疗基础上配合康复护理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针灸理疗康复科行“保守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5例,女55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47.8±8.3)岁;病程0.2个月~5年;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单侧或双侧腰痛伴下肢痛,入院时经腰椎CT扫描或MRI检查确诊,L4-5椎间盘突出80例,L5-S1椎间盘突出40例,本组患者均符合非手术治疗适应证。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针灸理疗,观察组在针灸理疗基础上辅以康复护理,具体如下。
1.2.1针灸理疗
针刺治疗取穴以相应夹脊穴和足太阳膀胱经穴为主,取相应夹脊穴、秩边、环跳、承扶、委中、阳陵泉、承山、昆仑、阿是穴等,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并运用电脑中频冶疗仪,每日1次,10-15天为1个疗程,
1.2.2康复护理
1.2.2.1卫生宣教:告之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理过程及治疗方案,并给予患者心理援助,创造良好的护理气氛,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建立患者治疗的信心。
1.2.2.2腰腿功能恢复锻炼:(1)床上锻炼:护士协助患者做直腿抬高锻炼、仰卧位背肌收缩舒张训练、拱桥训练和飞燕点水训练,注意锻炼过程不可操之过急,一个从小幅度开始,保持持之以恒心态。(2)地面锻炼:协助患者进行脊柱的前曲、后伸、侧弯、环转等小角度活动,随后进行快慢步的交替行走,每次锻炼时间30—60min,2次/d,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
1.3疗效判定【2】
痊愈:腰腿痛消失,活动正常;显效:腰腿痛轻微,活动基本正常;好转:疼痛较前减轻,腰椎活动度较前加大;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变或加重者。
1.4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进行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3%,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目前的治疗分为手术和非手术两大类,手术治疗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多,且有研究显示手术治疗远期疗效并无明显优势,因此非手术治疗更受欢迎【3】。针灸理疗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非常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针灸有明显的止痛、消除软组织水肿充血等作用,而电脑中频疗法能促进治疗部位的代谢,使病变的血液循环及组织营养得到改善。在针灸理疗基础上配合康复护理则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的主要措施,有计划的康复护理能有效促进患者的腰椎部位血液循环,逐步增强其腰背肌肌力,调整错误运动模式,从而恢复腰椎功能。本文的研究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住院天数、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参考文献:
[1]邹树红,王升英,张彦妹,等.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生,2011,39(4):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