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未来科技的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暖科学技术生态科技新兴产业
中图分类号:X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5)11(a)-0172-03
全球范围内正在发生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气候异常、灾害频发,科学技术的发展给全球气候带来的负面的影响,引发了许多极端气候。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会让人类减少对传统能源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能够减缓人类发展给自然带来的灾害。只有全球各国在一定的框架协议内,坚持相互协作、相互理解,以生态科技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式,才能维持世界的可持续发展。
1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科学界在分析气候变化事实,探究气候变化机理,预估未来气候变化趋势等方面,已取得了明显进展。近百年来全球地表平均温度的总体上升趋势是客观存在的。工业革命以来,煤、石油等化石能源的大规模使用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持续增加的重要原因。人类活动很可能是1950年以来大部分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1]
除了全球温度的升高,冰川的融化,全球气候变暖引发了巨大的自然灾害。
国际红十字会与红新月联合会世界灾害报告说,因2004年年底的印度洋海啸吞噬了22.5万人的生命,2004年全球因自然灾害丧生的人数达到25万,是2003年的3倍多,2002年的11倍,也是1994—2003年平均数的3倍。2004年共发生自然灾害719起,是近10年来第三个自然灾害最多的年份,经济损失大约在1000亿美元至1450亿美元之间。
2005年瑞士再保险公司公布的数据,2005年全球自然灾害频发,造成死亡和失踪人数高达95573人,自然灾害数约为360起,造成经济损失1590亿元。
2006年,据联合国网站统计显示,在发生的自然灾害中,包括226次洪水,66次风暴和30次极端气温灾害,丧生人数是21342人,经济损失达190亿美元。
2007年,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联合会,全球共发生405次自然灾害,比2006年的423次有所下降,自然灾害导致的死亡人数为10年以来最低。2007年受自然灾害影响的人数比2006年增加了40%,达到2.01亿人,造成的经济损失达635亿美元。
2008年据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ISDR)秘书处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年全球死于自然灾害的总人数为235816人,从近10年来看仅次于发生印度洋地震海啸的2004年。5月袭击缅甸的强热带风暴造成138366人遇难,同在该月发生的中国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有87476人丧生。这两次灾害的死亡人数占到了总数的约95%。此外,2008年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810亿美元,从近20年来看仅次于美国遭遇卡特里娜飓风袭击的2005年和日本阪神大地震的1995年。
2009年,国际减灾战略署(UNInternationalStrategyforDisasterReduction)称,今年共发生245起自然灾害,较2005年的10年内最高纪录434起有明显降低。初步数据显示,在今年发生的所有灾害中,224起与气候有关,灾害共造成总损失为190亿美元。
联合国减灾署报告称2010年全球发生重大自然灾害373起,导致超过2亿人受灾,29.68万人丧生,造成近1090亿美元经济损失。
2011年日本大地震,2011年7月下旬至今,受台风和强降雨的影响,泰国连降暴雨引发洪水,中部地区受灾尤其严重,洪水造成全国数百万人受灾、400多人死亡,1/3省份被淹,多个工厂停产。2011年8月,“艾琳”登录美国,造成21人死亡,百万人失去电力供应,部分地区遭遇洪水灾害,估计损失高达70亿美元。
2012年全球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600亿美元,其中保险损失约为650亿美元,仅飓风“桑迪”就造成了大约250亿美元的损失。但总体而言,2012年的经济损失远远低于上年。
2013年全球全年总计经济损失达1250亿美元,其中投保资产310亿美元,分别低于近10年的平均值1840亿美元及560亿美元。虽然去年全球共发生了880多起自然灾害,高于近10年的平均值790起,并造成全球两万多人死亡,但是死亡人数与近10年受自然灾害致死的平均值106000人相比,已大幅下降。
2014年全年共发生自然巨灾事件980件,致7700人丧生,巨灾造成损失1100亿美元,总体而言,2014年全球未发生极端恶劣的自然巨灾,损失总额远低于过去10年总额的平均值。①
科学家们对过去几十年气候变化的分析表明:这些变化发生得比历史水平要更高,且在不断加速。地球已进入一个气候快速变化的阶段,它很可能比过去几千年自然发生的变化还要快。[2]
2科学技术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关系
全球气候变暖除了自然的因素之外,人类活动引起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引发的“温室效应”是主要原因之一。
三种主要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在过去的万年期间尺度上的变化情况。自人类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三种主要的温室气体浓度明显上升,超过了自然界在过去约100万年以来的最大值,温室气体浓度的升高明显和人类活动特别是化石能源的燃烧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增加有密切的关系。
科学技术是人类达到理想境界的阶梯,是创造财富和发展社会经济的强大手段。回顾人类的历史,正是科学技术的新突破带来了一次又一次产业革命和人类社会的日益繁荣。
科学技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改善劳动组织的结构,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科学技术提高劳动工具的科技水平和质量,向自动化、智能化发展,提高工具的产出水平,同时科学技术提高劳动对象的质量和范围,开拓经济增长新领域,使废物、贫矿和信息成为新对象。[3]
科学技术提高对人们日常生活方式产生了重大的改变,由于生活质量的提高,“以车代步”“冬暖夏凉”、信息产业的发展、农业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更大。
人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巨大好处的同时,也逐渐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由科学技术发展推动的西方工业革命,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引起了全球变暖、臭氧层受损、荒漠化加剧、物种灭绝等问题,因此,在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于社会的同时,一定要慎重地考虑它的负面影响,不能因为过分追求利益而忽视了潜在的巨大危险,应该正确的处理科学技术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的矛盾。
3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然而无论如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只有继续向前发展,人类才可能日益进步。如果因为科学的一些负面作用,而放弃对科学的追求,必然会得不偿失。
科学技术的不合理应用确实影响生态失衡,但它不是导致生态危机的根源。相反,科技落后才是导致生态问题的内在机制。科技落后,导致落后的生产方式、生产技术,使资源过度地消耗,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科技落后,资源能源利用率低,排放的废弃物多,它是环境经济决策失误的原因之一。[4]只有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新能源和新材料的使用,淘汰落后的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或企业,才能在兼顾科学技术发展的同时,维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进一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强化节能、环保、土地、安全等指标约束,依法严格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建设用地审查,严格贷款审批。建立健全项目审批、核准、备案责任制,严肃查处越权审批、分拆审批、未批先建、边批边建等行为,依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产品出口。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必须坚持高标准,严禁污染产业和落后生产能力转入。
(2)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抓紧制定重点行业“十三五”淘汰落后产能实施方案,将任务按年度分解落实到各地区。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指导、督促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做好职工安置工作。
(3)“互联网+”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过去十几年,互联网的发展很清楚地显示了这一点:“+”媒体产生网络媒体,“+”娱乐产生网络游戏,“+”零售产生电子商务。互联网让金融变得更有效率,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更符合“普惠金融”的精神。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认为,包括批发业、广告业和新闻业在内的17种行业,将被互联网颠覆。[5]
(4)调整能源结构。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基础上发展水电,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发展核电,加快发展天然气,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
(5)提高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力支持和推进七大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新能源汽车、新型环保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产业的发展。
(6)生态科技。政府应该在迫在眉睫的生态科技难题上迅速推进,如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技术系统,如报账人体健康的防污染防止技术,如大面积生态退化的修复技术,如区域污染治理的综合技术,如生态监测预警的科技系统等。[6]
(7)推动现代农业和农业技术发展,实现退耕还林。推动农业技术的革新,争取用更少的土地养活更多的人。加大林业的建设,实现科技造林、护林,实现林业的科学技术的进步。
总之,减缓气候变暖的主要目标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而科学技术的主要目标是改进现有的技术,推进新的技术,实现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完美结合。摒弃传统的用高耗能、高排放和高污染作为发展模式,革新科技发展新思路。
4结语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为不争的事实,科技的发展在全球大部分国家依然依赖会产生大量温室气体的传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的使用,包括设备、骑车所需要的能源,人类生活所需要的能源,而这些传统能源在燃烧或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引发了温室效应,增加了地球的负荷,引来了地球对人类社会的报复。
不需要抱怨是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导致的目前的现状,不应该放弃目前的发展,而是应该进一步的审视目前关于科学技术发展的态度,关于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合作,合理的调节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上升到维持可持续发展上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关心新兴产业和农业、林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掌握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技术。
参考文献
[1] 罗勇.关于气候变化关键科学问题的争论与质疑[R].2010中国科协学术报告会,2013-05-17.
[2] 全球气候变化加速 干旱洪涝灾害并存[J].世界环境,2015(4):10-11.
[3] 孙毅霖.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概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20-31.
[4] 王华英.科学的生态价值探析[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4(1):79-84.
[5] “互联网+”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N].中国经济导报,2015-05-19.
关键词:电子信息;科学技术;智能化;网络
电子信息科学技术是新时期人类科技技术发展历史上重要的标志,且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等形式,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形式。新时期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得到了有效的推广,在交通、建筑以及教育等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多,在提升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过程中,也优化了人们的生活、生产以及前进形式。文章主要是对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特点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分析。
1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及其特点
信息科学是理解和应用信息的科学,为了满足现代化发展需求提出的理念,其主要是指依据信息为基础分析目标,且结合信息运动特点和方案为基础分析内容的一项学科。信息运动特点通常情况下包含了信息监察、传播以及解决的特点,信息的分析目标包含了应用信息达到方案、管理的全面,最后达到系统组织的改善。电子信息科学技术提出的要求是现代化信息社会发展的需求,其在构成和发展过程中,促使我们突破了传统意义上工业社会的约束,逐渐来到信息时代,促使信息技术成为发展的重点内容。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特点一般主要分为以下几点:①电子信息技术的智能化。这是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智能化产品可以在一定意义上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捷。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提升,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增加,人们对智能化产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其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展现出更为重要的作用,更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有效推广和应用;②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网络化。随着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推广,两者结合的特点就是网络化发展迅速。电子信息科学技术自身就具备高效率、便捷式和数字化的特点,同时科学应用网络技术,可以让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知识变得更加直观,以此全面展现在人们眼前。由此可知,因为网络化特点的影响,有助于电子信息科学技术降低了人们之间的距离,且依据网络信息资源,促使信息及时传递,从而达到资源共享的目标。
2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未来发展
2.1光电子技术是未来发展的中心技术
电子学和光电子学的出现,为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依据。现阶段,我国已经到了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发展时期,21世纪是光电子信息科学技术有效推广和应用的阶段。光子自身可以成为能源和信息的载体,且逐渐构成信息光子学和电子学,同时依据时代的不断变迁,促使其得到了更为有效的发展。
2.2智能化发展的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技术包含了PC机、服务器以及其他外界设备的开发技术、移动计算、网络计算以及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能等。直到现阶段,计算机的实际性能正在依据每两年增强一个数量级的速度有效前进,且并行处理器得到了有效的优化和创新。现阶段六十四位CPU已经逐渐转变为三十二位,在构成产品的过程中,互联网设施也在逐渐渠道计算机的重要地位。在计算机系统内部,储备期占据的区域逐渐增加,储备技术也在向着大量储存前进、多媒体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促使计算机、通信以及家电得到了有效的结合,手写判断技能和语言判断技能开始投入到市场当中,数字图像交换技术也得到了现实的应用和推广。因此,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全面优化,在未来发展中一定会向着更为人性化和个性化的方面发展,如笔记本会因为人们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薄,手拿电脑也会成为大规模推广的形式。
2.3多元化发展的互联网技术
网络技术和安全技术都是互联网技术的重要内容,目前多样化工作、高性能和大容量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IP工作的爆炸式提升、超高速互联网和宽带综合工作数字网的推广成为互联网技术发展的重点内容。第二代互联网开始整理信息、语音、资源,且构建了多样化的网络,现阶段在实际发展中已经替代了第一代互联网。密集波分多路复用技术在实际发展中,于光网通信技术中得到了有效的推广,在一定意义上降低了网络传递成本支出,在不断发展中也可以为大量应用者带来无线宽带,促使多媒体及时传递信息成为现实。在某一网络中达到整体媒体信息的有效传递,以此有效优化多媒体通信技术。多媒体通信技术与以往信息通信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其中包含了多样化信息影响因素。由于多媒体信息在通讯过程中会形成更多流量,并且连接媒体具备实际效益的规定,这样及时传递信息在多媒体通讯系统中占据的地位就会越来越重。
2.4ID自主研究发展的电子信息技术
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推广对全球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因为国家之间合作的电子信息科技活动存在约束,不是一切电子信息科技活动都可以与其他国家合作。一般情况下,国家与国家之间在沟通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过程中,包含的信息大都是这一国家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中的边缘技术,国家自身是不会将聚集大量社会资源的电子信息核心科学技术与其它国家共享的。由此,为了提升我国电子信息科学技术能力,为我国成为世界地位中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强国,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满足时展需求,提升我国电子产品的自主研究水平,只有自主研究,才能促使我国自主参与到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沟通和交流中,从而促使我国在国际技术和经济沟通中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3结束语
现阶段我国面对的是一个科技技术发达、信息资源丰富的社会环境,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会为人们带来革命性的转变。文章主要分析了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特点,且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这就需社会各界人士对电子信息科学技术深入研究和分析,以此明确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对自身发展的意义,从而正确应用电子信息科学技术。
参考文献:
[1]龚成.论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特点与未来发展趋势[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8):197-198.
[2]蔡鑫杰.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中的问题及发展趋势[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5):7+9.
摘 要 在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科学发展观念逐渐涌现出来,而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为了培养更多的校园足球人才,应在校园足球未来发展中坚守“全面、协调、可持续”培养意识。同时,站在全局角度,审视校园足球发展思路,创造“以人为本”的校园足球活动,让学生在良好的足球活动氛围下,养成良好的品质、个性、素质,达到最佳的成长状态。本文,首先分析了科学发展观含义。然后,阐述了校园足球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校园足球 未来发展
传统校园足球人才培养模式,背离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使学生逐渐产生厌烦的足球活动训练心理。为此,为了达到因材施教目的,在校园足球人才培养期间,必须坚守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同时,在科学发展观导向下,积极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意识,让学生参与足球训练活动,在足球训练活动中磨练意志,且形成全面性发展,成为社会所需人才。
一、科学发展观概述
1987年,科学发展观被提出,并被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满足后代人需求的发展”。它的引申含义是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而与传统模式相比,科学发展观更为注重强调在开发资源的基础上保护资源潜力,站在长远角度,协调自然资源的使用,保持资源使用持续性,避免资源短缺问题的凸显[1]。
因我国是体育强国,所以,为了培养更多的校园体育人才,符合w育强国发展标准,必须践行科学发展观。即坚守“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思路,规划校园足球未来发展方向,并通过数量、质量、时间等校园足球发展要素的宏观调控,维持校园足球的长期、稳定、持续发展,满足足球人才培养条件,达到最佳的足球人才培养效果。
二、科学发展观视角下校园足球未来发展思路
(一)树立正确教育理念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为了达到校园足球人才培养目的,应注重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即“要想踢好球,必须先做好人”。同时,在校园足球活动组织过程中重点观察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尊重他人意识、遵规守则意识等发展情况,并及时指出学生表现出的不良道德行为。让学生通过良好意识的养成,公平、公正的进行足球比赛,训练自身足球比赛技能。此外,在校园足球未来发展中,为了打消踢足球只会形成头脑简单的错误观念,大力宣传足球活动益处。如,利于发展体能技巧、利于形成健康的意志品格、利于发展认知能力、利于发展道德品质等等,使得学生正确认识校园足球活动,最终通过足球活动,更好的锻炼自身全面性发展,成为遵纪守法、懂文明的校园足球人才。
(二)积极探索足球活动组织方法
在校园足球未来发展中,为了更好的践行科学发展观,必须积极探索高质量校园足球活动组织方法。即在基本战术足球训练活动组织过程中,将接、传、运、顶、射等作为主要训练内容,继而让学生通过高质量的训练活动,掌握精准的足球战术,且在高质量活动驱使下,激发学生足球训练兴趣,使学生趋向于“全面、协调、可持续”方向发展。此外,在校园足球活动探索过程中,为了进一步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应注重建立分层分级校园足球运动体系。即结合不同学生间年龄、水平等的差异性,分层、分级进行校园足球活动训练,并在校园足球训练期间,结合学生体质、人文素质等身心发展规律,组织持续有效的校园足球项目,让学生在有针对性的足球项目训练中运动能力、生存知识、个性、品质等均得到培养[2]。另外,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为了达到持续有效的校园足球人才培养目的,应将身心健康发展作为终极培养目标,而校园足球活动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战略,最终达到可持续性的校园足球人才培养效果。
(三)控制形式足球活动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影响下,我国校园足球的未来发展应学会控制形式足球活动。形式足球,是指专门给领导汇报演出的校园足球展示,它不利于对学生终身学习意识的培养,且缺少基本规则。所以,应在校园足球未来发展期间,控制形式足球、仪式足球等活动的组织,让学生更多的参与正规足球训练,最终在正规足球训练中,掌握运动技巧、基本战术、团队合作意识等等,形成全面性发展状态。
即形式足球不利于科学发展观在校园足球未来发展中的贯穿,所以,应对其活动形式进行控制。
三、结论
综上可知,科学发展观作为校园足球未来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关系着校园足球的人才培养效果。因此,为了突破原有专业性训练形式,在校园足球人才培养时,应重点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从树立正确教育观念、积极探索足球活动组织方法、控制形式足球活动等三个方面入手,践行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并由科学发展观人才培养理念,挖掘学生内在潜力,让学生成为足球教练员、裁判员、科研人员等全面性人才,提升学生成材率。
参考文献:
对于能源“金三角”,发展目标和发展定位非常重要,不能再重复走以前开发资源,输送资源,买卖资源的老路。有专家认为,从战略高度来说,金三角的建设至少有两个目标:第一个目标是把金三角地区建成未来几十年内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供应基地;第二个目标应该是把金三角地区建成未来几十年内中国不可再生能源资源储备基地。
我国东部地区煤炭资源已处于逐渐枯竭状态,要想进一步保持现有产量有一定难度;中部地区,除山西煤炭资源仍有开发潜力之外,安徽、河南煤炭规模基本稳定,未来增产难度比较大;西南地区具有一定煤炭资源开发潜力,但是由于地质条件比较特殊,单体规模产能比较小,安全风险比较大。
只有“金三角”,资源储量丰富,可开发潜力大――2010年,“金三角”地区探明煤炭储量3100亿吨,石油99亿吨、天然气10万立方米,煤炭、天然气探明储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43%、29%。“在未来的能源供应中,‘金三角’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方君实认为。
宁夏宁东、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榆林被称为能源化工“金三角”, 它将成为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区、国家能源资源低碳利用技术示范区和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
宁夏宁东、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榆林地处鄂尔多斯盆地,地理上构成一个几何“三角”地带,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能源资源富集区,被称为能源化工“金三角”。
“‘金三角’地区将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司长方君实说,在国家“优化东部、稳定中部、开发西部”的煤炭开采战略下,“‘十二五’时期,‘金三角’地区肯定进入大规模开发”。因为,“‘金三角’地区不光要支持华东、华南地区,甚至西南、东北地区都指望这片资源”。
“‘金三角’煤炭资源开发要有新思维。”中国石油大学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表示,“金三角”不能只简单生产煤炭、天然气、石油,然后源源不断运向东部。
“如果继续走这条老路,‘金三角’虽然发展了,但是仍将落后于东部,甚至与东部差距越拉越大。”董秀成警告说。在他看来,延伸煤炭产业链至关重要。
煤化工被寄予厚望,这也有助于“金三角”拉长产业链条,实现资源就地转化、尽量挖掘产品附加值。
目前,“金三角”中的鄂尔多斯,正大力发展煤制油、煤制烯烃等项目,并提出了煤炭就地转化率必须达到50%以上的要求;榆林地区则在坚持实现“三个转化”――煤向电力转化,煤电向载能工业品转化,煤气油盐向化工产品转化――的指导思想下,着力打造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追赶者宁夏也毫无意外地将其兴区富民的希望寄托于“一号工程”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该工程旨在扩大煤炭产能并实现资源的就地转化,并且《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开发总体规划》已经得到国家发改委的批复。
统筹规划 清洁发展
2011年8月,中国工程院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签订科技合作协议。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煤化工专家谢克昌受工程院委托,牵头院士团队,针对“能源金三角”,开展“煤炭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重大咨询项目。
据了解, “能源金三角”作为区域产业振兴规划的重要项目,目前在业界被频频提及。据悉,由国家能源局主导的“金三角”能源开发规划,此前已形成初稿并上报国务院。等待国务院审批。
据《意见》内容显示,“能源金三角”的战略定位是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区、国家能源资源低碳利用技术示范区、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新高地。
当前,各行各业都在提“中国梦”,而对于中航工业这支国家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来讲,只有做好对未来的科学规划,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国际竞争能力,才能够更有力支撑实现“中国梦”。正如中航工业董事长林左鸣在启动大会上所说,中航工业必须为实现“中国梦”有所担当,要制定并落实航空科技发展战略和规划,这将必然为集团公司下一阶段的大发展提供支撑,也将是制胜未来的基础所在。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正是此前长期的积累,才换来了最近几年中国航空工业新型号、新技术的“井喷”,让国人倍感振奋,同时,这也对中航工业的未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中航工业未来科技发展战略和规划,将会彻底改变军工行业长期以来的“重型号、轻预研”的历史惯性,由过去的型号牵引转而为技术牵引。届时,新型号和新技术的“井喷”将成为常态。
林左鸣之前在给《中国航空报》“科技前沿”专刊所写的创刊词中曾经提出:科学没有,科学不承认顶峰,科学宽容失败,科学不崇拜权威。而在战略和规划研究启动大会上,林左鸣再次提出,科技人员要敢于奇思妙想,敢于标新立异。在笔者看来,其宗旨就是在制定战略和研究规划时,要特别重视前沿理论和前沿技术的研究,科研人员要树立科技创新的自信心,敢于质疑并勇于开拓新的方向。总之,既然是面向未来的战略,就要彻底抛弃跟踪和模仿的心态,更加自信地在更高的起点上与国外同行展开竞争。
正是因为科学没有,科学不崇拜权威,将其推而广之,要做好中航工业未来科技发展战略和规划,就要重视来自民间与非航空工业领域的声音。近年来中国航空工业的快速发展,使普通民众以及其他行业对航空工业的关注度日益提高。所谓兼听则明,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获取更多的声音,能够使未来科技发展战略和规划制定得更完善。再者,当前社会,跨界发展、跨界融合已经成为趋势,正如跨界融合成就了移动互联网这个巨大产业一样,航空工业与其他产业的跨界发展和融合也将会催生出新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