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保护动物的专业

保护动物的专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保护动物的专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保护动物的专业

保护动物的专业范文第1篇

该教材第1版于1999年lO月出版,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推出的首批面向2l世纪课程教材。

该教材是国内外第一本兼顾家养动物和野生动物全方位论述动物保护的原创性教材。是大学生开展动物保护教育,提高动物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首选教材。其主要特点如下:

1.引领潮流,符合国情

动物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动物,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保持生态平衡等内容已渗透到社会各阶层,是国民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如何保护动物,合理利用家养和野生动物资源,如何对青年学生进行动物保护的宣传教育越显突出。

1998年12月,陆承平教授组织编写组成员在南京农业大学开会,讨论并确定了《动物保护概论》教材的编写大纲、并作了详细分工,最后由陆先生一统全稿,1999年10月教材第1版正式出版。2003年12月,陆先生又率领原编写组成员对教材第1版进行了精心修改,补充最新的材料,于2004年2月第2版出版发行。该教材的问世,一方面是陆先生博大精深知识的积累和严谨治学态度的结晶;另一方面适应了社会需要,引领了时代潮流,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重要的影响。

2.学科交叉,内容创新

传统的动物保护教材主要涉及濒危野生动物,该教材首次从家养动物与野生动物的角度全方位探讨动物保护问题,是国内外第一本兼顾家养动物和野生动物全方位论述动物保护的原创性教材。涉及学科范围广,是动物学、生态学、畜牧学、兽医学、行为学、公共卫生学等多门学科的交叉;在内容上界定了动物保护的概念,首次将动物的痛苦、动物的保健、动物福利等内容作系统介绍;反映了本学科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的先进成果和前沿问题;思想观点科学正确,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符合认知规律,富有启发性,富于鲜明的时代特征。

在文中介绍了许多与动物保护相关的最新材料和信息,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如第1章介绍了“SARS病毒与野生动物”:第4章介绍了布兰贝尔委员会提出的动物福利的“五个自由”权利、“英国皇家防止虐待动物学会”;第5章简单介绍了危害因素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第12章犬的保护中介绍了“世界牧羊犬协会联盟”、“美国犬业俱乐部”、“德国牧羊犬协会”等组织机构。

3.精心设计,体系新颖

该教材的编排体系新颖合理,全书共45万字,17章,分总论和各论,总论8章为讲授的重点,也是该教材的核心内容:各论分别介绍常见动物的保护问题,如家禽家畜、实验动物、家庭动物、水生动物、工作犬、野生动物等。每章可根据专业需要、学时安排或授课对象等不同进行适当取舍。精心设计的编排体系既保证讲授内容的完整性,又可以作灵活调整。

同时各章配有内容提要、思考题、参考文献,便于学生自学。书末附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国家保护动物名录、“三有”(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专业词汇英汉对照等,实用性强,与国际通用教科书的形式接轨。

4.精修细改,强化保护

《动物保护概论》(第2版)保留第1版的主体内容,增加了最新、前沿的动物保护问题。将第1版中的错误及不当之处作了适当删改。强化与动物保护直接相关的内容,如第1版第14章中水生动物的痛苦中叙述飞鱼(Euthynnus pelamis)的延时捕捉综合征,经考证,第2版将其改为鲣(Katsuwonus pelamis)的迟发性捕捉致死综合征(The syndrome of delayed capturemortality),并详细介绍了该综合征的主要表现,运动失调、游泳速度加快、呈“8”字形运动、体重减轻等,最后死亡归因于弥漫性血管内血凝固、血凝症,这表明被捕鱼的死亡并非简单的操作或缺氧所致,鱼的精神痛苦在其中发挥了作用;第2版增加了生物入侵、“福利型”的动物生产模式、竞技马的兴奋剂问题和反兴奋剂措施、水生动物的福利等动物保护最新内容。

5.图文并茂,版式清新

该教材在排版格式上作了大胆创新,每章均配有插页或插图,图文并茂,风格清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第3章介绍猪的异常行为时,增加了猪的有关咬尾照片;第6章介绍单克隆抗体的应用时,用流程图形式,直观、清晰地展示了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便于学生掌握。

还采用大号字和小号字排版格式,大号字为讲授或重点阅读的内容,小号字为一般性阅读材料,这样更加突出重点,便于师生掌握。一改传统教材行文黑压压一大片的沉闷格调,使教材层次分明,条理清楚,便于阅读。如第5章介绍畜禽保健的措施时,“二口恶英(Dioxin)”的介绍用小号字,表明学生需要了解但不要掌握。

6.教材使用,效果良好

该教材涉及的学科广泛,通过该教材的学习,把多学科通过“动物保护”而贯穿起来,把野生动物、家养动物、水生动物等类群动物一起讨论,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学习该课程对今后的学习也能起到重要的铺垫作用,使学生在学习相关的动物课程,如动物解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饲养学时都牢记动物保护概念,不虐待动物,不给动物造成痛苦,注意动物福利;甚至在日常生活中_及以后的生产实践中都有很大的影响。该教材学科跨度大、涉及范围广、通俗易懂,尤其适用于非动物专业、非生物专业的学生的公共选修课程,通过教学可以起到很好的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目的。

通过该教材的学习,使学生既掌握了大量的动物保护基础理论知识,又了解了动物保护的实际意义,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维护生态平衡的理念,在实践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效果有助于“宽口径教学,多方向训练,重实践锻炼,助学生就业”这一创新培养模式的完善。

7.社会影响,深远广大

自1999年第1版《动物保护概论》出版以来,教材求实、求新、求精和的初衷得到了普遍的认可,本书的创新性和现实意义得到了充分的肯定。除南京农业大学外,国内许多院校也开设了该课程作为全校公共选修课,如中国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等。除高等学校外,公安部南京警犬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兽医防疫检疫站等单位也都以该教材作为参考读本,指导实践工作。

保护动物的专业范文第2篇

市民票15每人元,普通游客32每人元。

桂林动物园位于桂林七星公园内的骆驼山后山,是桂林唯一的专业动物园。桂林七星动物园1959年建园,占地2、3公顷,饲养着50种300多只动物,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6种,其硬件设施和饲养水平居全国中小动物园的前列。2009年,桂林动物园在七星公园内异址新建,目前一期工程完工开放。

(来源:文章屋网 )

保护动物的专业范文第3篇

保护区横跨秦岭主脊南北坡,地处柞水、宁陕、长安三县(区)交汇区域,沿秦岭主脊呈东西狭长分布,东西长28 公里,南北宽15 公里,总面积16418公顷。

牛背梁处于加里东和海西期形成的褶皱带,由于后期的新构造运动及河流切割作用,地质构造古老,地貌景观奇特。在成因上主要受东西向和西北―东南向的构造断裂控制,同时遭受长期风化剥蚀,且受数条溪流长期切割,形成了结构复杂、千沟万壑的山地地貌。

牛背梁保护区位于秦岭东部地区保存相对完整的天然林区,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已知区内有种子植物1268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二级保护植物太白红杉、连香树、水曲柳和野大豆等4种,省级保护植物28种。有兽类83种,鸟类172种,两栖爬行类13种,鱼类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羚牛、豹、林麝、金雕、黑鹳5种,二级保护动物有大灵猫、斑羚、红腹角雉等26种,被誉为动植物种的“天然基因库”,是秦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最典型和最具代表性的区域之一。

主脊牛背梁海拔2802米,为秦岭东段最高峰,是中国南北气候的交汇处,居于暖温带的南缘,属暖温带季风型半湿润山地气候。冬春长、夏秋短。春季气候冷暖交替,气温回升缓慢。夏无酷暑,雨量充沛。由于山体高差较大,地形复杂多变,具有显著的山地森林小气候特征,自上而下分布有高山寒带、寒温带、温带、暖温带、北亚热带5种气候,气候垂直变化明显。保护区负氧离子含量充沛,空气清新。经测定,保护区森林中平均负氧离子浓度为每立方厘米4118个,为最优级Ⅰ级。

陕西秦岭保护区群指的是在秦岭山脉深处设立的佛坪、太白山等多个自然保护区组成的保护区域,牛背梁保护区的建立使秦岭自然保护区群向东延伸了90公里。同时,牛背梁保护区也是距离西安市最近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西安市的后花园”。保护区东边有西(安)―(安)康铁路和包茂高速公路,秦岭终南山隧道从牛背梁保护区腹地穿过,西部有210国道南北向直穿保护区,南部有102省道沿保护区绕行。便利的交通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为保护区开展资源保护、科学研究、生态旅游、宣传教育、教学实习等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发展平台。

为满足社会需求,牛背梁保护区近几年来开发了多个森林旅游景点。北沟森林体验基地位于保护区南部,森林体验线路全长3公里,设立有树种识别区、岩石认知点、植物大类群感知点、鸟巢体验区、高负氧离子体验点、运动能力测试点、亲水互动点、土壤认知点、休憩游戏创作区、森林药房、根系展示区、森林休闲区共12个体验区(点)。体验者走进森林,在保护区专业引导员的引领下,充分调动味觉、嗅觉、听觉、视觉、触觉等感觉系统全方位体验森林,感知森林,亩达到关注自然、热爱自然的目的。这是开展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的好去处。

终南山秦楚古道位于保护区西北部,是古秦国通往楚国的一条驿道,景区内原始森林茂密无边,主要景观有雷劈石、古客栈―耍钱厂、红桦林、观山岭、高山草甸、冰川遗迹、箭竹林、杜鹃群林等。登上主峰南北眺望,可领略草原大漠的浩渺与恢弘,又能饱览群峰的奇险与俊秀,使人心旷神怡,徜徉其间,一步一景,景随步移,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保护动物的专业范文第4篇

郑州动物园春节开门。动物园属于服务性行业,全年无休。

郑州动物园位于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北段,占地面积430亩,是河南省唯一一座专业性动物园。饲养了一百多种近千只动物,包括珍贵保护动物东北虎、金钱豹等,另外还有非洲象、亚洲象、大猩猩、黑猩猩、白鹳、冠鹤、平顶猴、食蟹猴、短尾猴等动物。由于园区地处平原,没有天然山岭,故人工修建了多处人工山、开辟大小人工湖6个,相互以桥涵相联,南湖为水禽的天堂,湖面鸳鸯成对嬉戏,天鹅游弋。80年代设计修建的熊猫馆、河马馆、猩猩馆、象房,新颖别致、别具一格,既为建筑,又是一景,许多馆舍有室内外展厅,一年四季均可供游人观赏游览。郑州动物园地处平原,虽无天然山、丘陵,但依湖畔而建的人工山,有油松山、柿子岑、桂花山等,青山碧水,平湖驳岸。翠绿的草坪,清香的荷花,秀美的凉亭,生动的雕塑,风光景致无限清新绮丽。

(来源:文章屋网 )

保护动物的专业范文第5篇

指出了在自然保护区内开展的生态旅游活动项目,对野生动物生存状态乃至生态平衡造成诸多不利影响。我国在生态旅游对野生动物所产生影响方面的研究深度较浅,相比发达国家还尚存一定差距。以广东翁源青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例,简要探讨了当前该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活动对野生动物的实际影响。

关键词:

生态旅游活动;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大灵猫;飞禽

1引言

当前,我国生态旅游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已经逐渐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旅游形式。按照2016年统计,我国全国2405处森林公园及自然保护区共接待游客4亿人次,而且增长势头依然在持续。虽然生态旅游活动为国家及地方旅游事业带来巨大收益,但对野生动物以及自然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2生态旅游活动与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活动对自然保护区发展有利有弊,一方面能够为地方野生动植物生境保护提供专属资金,利于地方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未来发展,同时也为地方居民增加了额外收入,间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但是,生态旅游活动相对自由零散,可能存在管理不周等问题,大量的旅游活动难免会造成人为对土壤、水体、野生动植物等自然环境内因素的破坏,直接导致生态系统被侵犯甚至失衡。从20世纪末我国生物圈保护区国家委员会对国内100余个保护区的初步调查结果显示,其中有84个已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的自然保护区在生态保护对象层面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近40%的自然保护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自然资源退化现象。这些数据都说明生态旅游活动所造成的人为破坏是相当严重的,这也说明我国在开展生态活动后,未能围绕活动内容本身对自然保护区内生态环境的影响作出深入研究,纵观各方面因素来看,我国都有必要深入该领域的理论与实践发展研究,明确其危害所带来的具体细节影响内容[1]。

3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活动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性研究

本文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活动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性研究主要以广东翁源县青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展开,针对保护区内的国家保护动物大灵猫和飞禽类动物进行了分析。

3.1自然保护区概况

翁源青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北部翁源县,总面积7359hm2,其中核心区2590.4hm2,缓冲区1641hm2,实验区3127.6hm2。经测算,森林总面积7096.6hm2,其中生态林面积6585hm2,占保护区总面积92.8%,森林覆盖率为96.4%,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区内有野生维管植物184科586属1091种,包含国家重点保护植物9种,野生珍稀濒危植物6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Π的兰科植物15种。有野生脊椎动物29目81科183属258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8种,广东省重点保护动物15种,IUCN受威胁物种10种,CITES附录物种31种。区内保存有较典型、较完整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大部分区域地带性森林植被保存较好,植被垂直带谱保存较完整,是世界同纬度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基地,是恢复、重建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天然参照系统,具有重要保护价值。

3.2青云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活动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分析

目前,青云山自然保护区主要在翁源县老隆山林场内由群众自发开展生态旅游活动,沿线风景美好,每年都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玩。客观地说,生态旅游活动的开展,能够让人民群众亲近自然,享受生态建设成果,提高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但是近年来,青云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发现,生态旅游活动对区域内野生动物的干扰影响越来越大,这主要体现在观光者的活动类型与主体行为等方面。

3.2.1生态旅游活动对区内大灵猫的影响分析

大灵猫是青云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之一,食性较杂,动物性食物包括小型兽类、鸟类、两栖爬行类、甲壳类、昆虫;植物性食物包括茄科植物的茎叶、多种无花果的种子及布渣果、酸浆果等。2016年自然保护区管理处通过野外红外监测,发现部分大灵猫异常患病。经调查结果发现有游客在游玩过程中将食物随处丢弃,带入人畜共患病毒,大灵猫误食导致肠道出现寄生虫寄生现象。为此,地方野生动物科学研究所也对大灵猫体内肠道的寄生虫进行了相关数据分析,主要基于独立样本T检验对保护区内的水鹿野生群与投食群进行肠道寄生虫荷虫量差异对比,这里主要采用了卡方检验分析方法来观察投食群不同类别水鹿肠道寄生虫感染率的具体差异,且采用了双尾检验方法,显著性水平设置为5。结果在大灵猫投食群的肠道内检测出5种寄生虫,这其中包括了4种线虫与1种原虫。而相比于投食群,野生群大灵猫肠道中寄生虫数量则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未发现在投食群众所发现的鞭虫与钩虫。从结果来看,投食群大灵猫的肠道寄生虫种类与数量明显高于野生群,而且投食群大灵猫肠道中的荷虫量还在呈现增长趋势。从该化学实验研究也发现,人类活动对大灵猫这类野生动物的影响因素较大,已经成为大灵猫患病的主要因素。因为投食群大灵猫更频繁与人类进行接触,增加了感染患病几率,交叉感染机会大大提升,一旦环境压力增大,投食群大灵猫的体内激素水平就会发生改变,此时最容易感染肠道寄生虫,进而降低该类野生动物的机体免疫力水平[2]。

3.2.2生态旅游活动对区内飞禽动物的影响分析

生态旅游活动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很多,但根据青云山自然保护区的研究发现,飞禽鸟类野生动物最容易被旅游活动所干扰影响,以下也作出了详细的影响分析。生态旅游活动涉及到飞禽动物造成惊飞反应,用专业术语来讲它会造成飞禽动物的“惊飞距离”(Flightdistance),就是指鸟兽在逃离前所允许入侵者接近的最小距离。目前青云山自然保护区内飞禽类野生动物较多,有研究表明其中黄腹角雉鸟群内部个体间距离会受到停车或游人下车等旅游活动干扰,而山地车、观光车等大型动作发生后则会造成鸟群立即飞离,此时它们个体间的相互依存将不复存在。一般来说,可考虑在游客密集区周围设置篱墙来降低飞禽鸟类的惊飞反应,这表明障碍物会起到一定保护作用。考虑到鸟群个体对干扰的适应能力不同,所以其惊飞距离可以不考虑鸟群个体间差异。另一方面就是生态旅游干扰会为飞禽鸟类带来生理反应变化,这种生理反应变化要早于它们的行为反应。比如说人距离飞禽鸟类15m以内时,它们的心率就会明显加快,当人接近到5m距离以内时,它们就会产生行为反应,而它们的体温干扰变化也会成为其生理指标变化的主要原因。在该自然保护区中对红嘴相思鸟进行了实验测试发现,它们一旦受到人类干扰,其胃部温度就会增加1.5~3.0℃左右,而如此反复所导致的日能量消耗也会增加15%左右,同时它们体内的应激激素与肾上腺酮含量也会突然增高[3]。最后就是繁殖方面,繁殖期内鸟类对外界干扰更加敏感,由于生态旅游活动所带来的多种不良效应(游客踩踏、影响亲鸟行为、引起弃巢),这些可能会影响它们的孵化期营巢成功率,甚至其幼雏死亡率也会在假日旅游高峰期高过平常值,特别是影响到保护剂珍禽鸟类的繁衍延续过程。

4结语

本文通过广东翁源县青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探讨了当前生态旅游活动对区内野生动物生活生存的实际影响,经研究表明,野生动物生态系统会由于游客闯入自身生存环境而出现异常表现甚至发生不良反应。所以说自然保护区本身应该建立长效监测机制,深度研究生态旅游活动为野生动物所带来的种种不利影响,并围绕此来提出解决策略,为区内野生动物营造良好生存环境,促进自然保护区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维娜.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分析[J].南方农业,2015,9(33):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