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近年来,随着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面临前所未有发展机遇。如何将学校所学知识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开发出具有一定技术创新、市场前景好的产品,是职业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研究内容。
教育要面向素质教育,全面进行深化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促进国家经济体制的建设与改革。
一、对创新创业内涵与特点的解读
“创新”一词涉及到经济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等多个领域,总的意思是指破除旧的,创造新的东西和事物。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把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到体系中。“创业”是指寻找并捕捉机会,创建企业的一个过程。《创新创业教育方法》中认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创造性和创新性为基本内涵;
将课程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作为主体;培养未来创新创业的知识、能力与技巧。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创新创业教育重视以学生为主体,考虑学生的主观感受,创新创业教育可以丰富原有的知识、文化和内涵,通过学生的思想观念的提升,加强学生的创新观念、创新水平和创新能力。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对创新观念的认识,有助于学生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
二、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现状特点与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开始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我国作为人口最多的国家,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国家教育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有效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求。
1.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自联合国科教文提出“创业教育”实施以来,已有26年,我国由于起步比较迟,目前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职业教育背景下,为适应经济发展和个人就业的需求,我国开始加强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伴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已经逐渐形成下面三种教育模式。第一种教育模式是以人民大学为代表,这种教育模式重视素质教育和创业教育相结合,以课堂教学主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意识和创新水平的提高;第二种是综合教学模式,主要以清华大学和上海交大为代表,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校重视将教学内容、专业知识与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内容相结合,通过将学生的主观感受与创新创业意识相互渗透,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水平;
第三种是创业技能培训教育,主要的代表学校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这种教学模式的新颖之处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主导内容,学校为学生设立专门的创新能力培训基地,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整体的创新能力。总的来说,在国家相应政策和各学校的积极配合下,我国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已经取得了很大改善,如教育部高教司在2003年举办的“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通过邀请我国100所高校教师的学习,促进了我国高等院校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
2.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特点。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我国开始加强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研究,研究的方向主要集中在实施创新创业的必要性、目的、意义以及创新创业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由于我国长期处于应试教育的束缚,传统的教训模式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开发,缺乏创业意识,随着“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我国开始加强对创新创业能力的投入,分析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有以下特点:①政府的大力支持与经济投入,各级政府鼓励大学生的自主创业,为学校和学生提供技术支持和资金保障。②课程设置初成体系,在教育模式改革的推动下,2012年,教育部明确规定将《创业基础》作为学生必修课,这标志着我国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初步形成。③丰富的教学方法,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学校采取各种措施锻炼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如师生互动、角色模拟、创业大赛。④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化,清华大学为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设立多种创新创业项目,如将MBA设立成创新创业方向;上海交通大学为学生定制《学生创业手册》,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业。⑤丰富的创新创业机构和实践活动,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断推广,各大学为响应政府号召,不断丰富和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活动,如建立创新创业协会、创新创业机构小组、创新创业中心等多个创业部门。职业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在职业教育背景下,政府和学校不断加强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满足学生的个人就业需求和社会保障,进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加快国家产业的发展与转型。
3.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我国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由于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晚、发展缓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有待于解决。
①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不足。由于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缓慢,加上教学资源、教学水平和教学措施的局限性,导致我国创新创业总体发展水平较欧美等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自创新创业思想融入我国教育内容以来,只有十几年的时间,人们对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尚未完全形成,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个体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但是我国现阶段并没有将创新创业思想认真贯彻到每位学生中,而是盲目的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
②创新创业的政策缺乏。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体就业问题已成为大多数青年面临的严峻挑战,面对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已成为必然趋势。近年来,我国也加大了对创新创业的投资力度,但是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和基本国情的影响,政府很难给予高校大量有效的政策手段和资金投入。③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我国高校教育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但在课程设置方面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如在我国高校的专业设置方面,创新创业教育并没有成为主流学科,而且创新创业也没有明确的专业地位。总的来讲,高校缺乏对创新创业的认识,创新创业的结构体系不够完善。
三、对创新创业的体会
21世纪是知识竞争的新时代,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我国面临的又一大挑战,笔者认为,只有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自主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才能认真贯彻科教兴国的教育思想,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晚、经验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缺少有效的政策手段,因此在创新创业方面我国并没有取得太大成就。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教育部应重视创新创业体系建设,设立专门的创新创业课程和有关机构,如设立系统教育课程、学生创新工作室、大学生创业园等;在职业教育背景下,教育部要加强对学生的实践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我国是人口大国,就业问题是我国面临的又一大难题,必须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将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主流专业融入到课程中,积极开展创新能力竞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此外,还可以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通过与发达国家比较找出差异,不断完善我国的创新创业体系,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四、完善我国高校创新创业体系
首先打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转变思维,解放思想,以学生为主导,着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创新创造的能力;其次注意课程的时代化发展,勇于摒弃旧的思想和观念,提升自身的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培养师资队伍的创新能力,良好的教师是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根本保障。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要积极开展各类创新竞赛活动,加强学校与校外企业的合作,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优越的环境进行实践操作。
五、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大学生就业出现结构性困难,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也需要更多优秀的毕业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建设创新型国家,也需要创新创业型人才和创新技术的支撑。本文从“大众创新,万众创新”战略背景下出发,主要分析了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从主观角度出发提出自己的体会,最后简略的提出完善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
一、校企协同视角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校企协同视角下创新创业教育是通过整合高校和企业的资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使其能够独立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教育。校企协同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不仅为企业发展提供内生力,而且提高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是一种“双赢”的教育模式。
根据职能的不同可以将校企协同视角下创新创业教育分为学术型创新创业教育、应用型创新创业教育和技术型创新创业教育三类。从培养目标来看,学术型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培养进行科学研究的人才;应用型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实践能力强并且能够进行应用型科学研究的人才;技术型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技术型人才。
从教育效果来看,学术型创新创业教育通过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来实现教育效果;应用型创新创业教育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咨询和应用性研究成果;技术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育效果是在实践中掌握技能服务于社会。从培养单位来看,学术型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单位是学术型大学;应用型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单位是应用型大学;技术型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单位是高职高专院校。
从合作企业类型看,学术型创新创业教育的合作企业是国内甚至国际上知名的大企业,在行业内具有较强影响力并掌握核心技术;应用型创新创业教育的合作企业是院校所在地区重点发展的支柱型产业;技术型创新创业教育的合作企业是生产性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
二、校企协同视角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分层培养体系的构建
校企合作的定义是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环境和资源,将课堂学习与工作中的学习结合,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将工作中的问题和挑战带回学校,以促进学校的教学[1]。根据校企合作的特点可将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体系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通识教育层。针对广大学生展开的创新创业基础课程的通识教育,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方法,树立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兴趣,在学生中营造创新创业的氛围。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KAB创业基础》等课程。这部分课程可以由学校从事创新创业工作的老师,或者邀请企业专家,如企业界知名校友、知名企业家或创新创业专家来承担。授课形式也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除了采取传统教学方式外,还可以采用专题系列讲座、视频或实地参观等方式。通过该层次的培养,可选拔出创新创业意愿强烈且能力突出的学生,进入下个层次的培养。
第二层次,训练强化层。主要面向已具备一定创新创业知识和能力的学生,进行创新创业项目的训练。主要的形式有参与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和各类创新创业项目两种。创新创业比赛主要由创新训练计划大赛、创新设计大赛、创新计划大赛、企业模拟大赛等[2]。在校企协同的环境下,创新创业项目可以将项目内容与企业发展需求相结合,同时解决了学校的经费、实践等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新创业训练,在比赛和实践中运用所学的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巩固了第一层次的培养效果,同时,也可发现具有产业化前景的优秀项目,为第三层次的培养打下基础。
第三层次,实践孵化层。主要针对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和专业技术的学生,由学校牵头联合企业帮助大学生团队将已有的创业项目转化为生产力。而目前校企协同下的创新创业项目的实践平台主要有以下3种:一是建立创业孵化园,通过对学生的项目进行评估和风险预测后,企业将项目引进创业园。二是高校建立创新创业基地,整合高校与企业的资源,建立创新创业者、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利益共享模式;三是企业在高校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资助优秀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校企协同视角下的孵化层,一方面接受扶持的项目创业成功后,企业也会获得相应的回报,同时也可将成功的项目作为成果展示,吸引更多的优秀创新创业项目,形成良性循环;另一方面企业的各种人力、资金等资源将帮助学生迅速成长,确保项目的可行性。
综上所述,校企协同视角下的创新创业教育的3层培养体系是依次递进的,上一层是下一层实现的基础,下一层是上一层教育效果的深层体现。3个层次在校企协同视角下的创新创业教育中缺一不可且层层递进,顺序不可调换。
三、校企协同视角下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实施保障
一是校企协同建立“双师型”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一方面,高校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师资培训,或到企事业单位进行挂职锻炼;另一方面,聘请优秀企业家,成功人士或技术专家等以讲座的形式参与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师资队伍将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智力保障。
二是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制度保障体系。政府层面上,应当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和补充,明确学校、企业和学生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形成长效机制。学校也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保障创新创业教育的持续开展,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同时还需要专门针对校企协同合作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包括制定协议对高校和企业双发的权利与义务进行约定,完善合作制度和效果评价等内容。
三是利用企业的人、财、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建设。结合自身办学特点和区域特色,将企业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引入创新创业教育中,同时课程设置上要充分考虑区域和行业发展,由企业与高校共同进行课程设施,实现课堂教育与实践教学的“无缝衔接”。高校还应当积极拓展经费渠道,除了争取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经费支持外,还可以争取优秀校友和学生家长的支持,保障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促进创新创业项目向社会的顺利转化。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构建;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0-0168-02
一、高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的教育培养模式。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都离不开高等教育。所以,高校是创新的重要源头之一,不仅传承、传播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在新技术、新文化、新知识方面都起到了引领带头和示范作用。
(二)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要求
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高等教育成败的关键指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时期衡量人才重要标准,创业教育的本质与核心是创新教育,是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重要途径。在专业教育过程中,不断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既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三)是突出“以学生为本”,提高创业就业成功率的要求
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然而近几年,由于各种原因,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了社会的焦点和难点,从国家到学校都在努力寻找促进就业的良方,而创业无疑是一条重要出路,我国大学生创业率不足1%,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20%左右相比还有很大的空间。可见创新创业教育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的思路
(一)全程教育与模块化相结合
2010年5月14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同时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1]。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教材建设、实习实践教学等诸多方面,根据笔者几年的教学实践和参考相关院校的教学经验,考虑到各个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方面存在的差异,要使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达到实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因材施教,不同年级各有侧重,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重点等方面有所区别。具体来说,可以分为的四个模块:
1.创新创业理论模块:主要是针对大学一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是创新创业教育启蒙阶段,应结合入学教育,利用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快速完成中学到大学的转变,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学习方法,把创新创业教与专业教育融起来,让学生把握专业特点和前景,从专业的角度让学生了解未来创新创业的大体方向,本阶段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放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了解当前国际国内的就业创业形势,掌握创新创业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可以通过第一课堂教学讲授、第二课堂活动、参观考察创业基地、请创业成功的校友作报告等形式开展。
2.创新创业素质模块:主要是针对大学二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是创新创业教育意识的培养期。素质教育的定位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广泛的创新精神的培养,而创新创业教育也是一种素质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辨别机遇、风险预见、耐挫的能力,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本模块主要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讲座为载体,主要对学生进行创业心理品质塑造、创业知识的理论教育和实习、实训为阵地的专业技能训练,使学生了解从事自己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应具备的创业心理品质、职业道德、职业伦理知识,培养其以后从事职业必需的敬业进取精神与基本专业技能,牢固树立创业意识,按职业目标去塑造自己。同时,通过生产实习、社会调查、校友报告会、走访、参观企业等社会实践,让学生清楚就业凭竞争、上岗靠技能、创业靠能力、发展凭素质是市场经济下实现就业创业的客观要求。
3.创新创业技能模块:主要是针对大学三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是创新创业教育巩固期。创新创业教育是受多种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活动,创业者要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创业成功,不仅需要拥有专业的知识结构和驾驭复杂情况的能力,更要掌握创新创业的实用技能,这正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一是通过第一课堂传授学生相应的创新创业技能技巧,如,创业市场分析,创业信息收集,政策把握,团队组建与管理,人脉拓展,创业融资与成本控制,公关与市场营销等必备知识,二是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强化这些技能,全面掌握这些技能,无论将来学生是否创业,都能受益终身。
4.创新创业实践模块[2]:主要是针对大学四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是创新创业教育成熟期。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这一阶段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时期。教学的中心地位决定了建立和推行系统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基础作用,而实践活动是学生走出校门实现真正创业的准备。通过以上三个模块知识的传授,学生掌握了创新创业的基本概念和相关能力,这一阶段就应积极为学生营造条件,引导大学生参加更多的创新创业的实习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来检验自我所学和提升自我所得,为走出校门做要准备。本阶段可以通过创业软件模拟、开展创业设计大赛、参与企业的管理活动等,使学生树立信心、掌握创业知识、懂得创业程序,实现成功创业。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而在我国起步还比较晚,理论还不完善,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实践。但从国外创新创业教育的经验来看,在授课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理论上以指导和服务为主,加强创业观念、创业模式、创业理财、赢利模式、创业融资与风险投资教育,强化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心理素质、创业实践、创业技巧等方面指导,在遵循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规律的前提下,重点放在实践教学环节,多举办成功企业家讲座、开展模拟招聘会、创新创业设计比赛、参观成功企业等活动,也可以利用创业模拟软件,建立校园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等,以新颖的形式、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实践体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相结合
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是教育我们的学生都去下海,去开办公司,而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理念、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等各种创新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而就业教育的目的主要使学生正确处理自己的专业、学业、职业、事业等关系,促进他们顺利完成从学习者到职业人的转变。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就业教育的基础,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本质上来看是就业教育的延伸。在我国的就业刚刚兴起,而创新创业教育才起步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用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去指导就业教育,用就业教育的基础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如,可以把创新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就业指导课程融合起来,取长补短,最终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
(四)务实与务虚相结合
务虚是前提,务实是宗旨和目的,务虚主要指包括创新创业的相关理论和创业形势、方针政策宣传等一些理论性、政策性的东西,这些是必须做的,且还要宣传到位,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要把社会实际需求和创业者自我发展相互结合,创新创业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政策和理论讲解上,最终目标还要落在务实上来,解决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本人关心的就业上,务实主要是创业教育的落实情况,如培养人才的创新精神,创业成功率等,即产品的质量与实际的社会需求是否相一致,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要转变学生的创新创业观念,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这就要求学校要根据社会实际需求来培养合格人才,达到按需生产。
(五)集体备课与单独备课相结合[3]
一门课程建设需要用时间、实践来检验,更需要集体智慧来完成,所以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是开展好创新创业教育前提和保障。队伍的稳定性、长期性、连续性非常重要,可采取专兼职相结合、外出学习和校本研讨相结合、教学实践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办法,鼓励老师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同时要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应该把创新创业教育为一个研究的课题项目,组成课题组,根据学校实情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角度,分阶段进行研究,用较深的理论指导实践教学。依据学校和学生特点,制定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和实施方案,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教学和实践任务,力争针对不同专业开展不同内容的备课和授课,遇到问题集体研究,从而使创新创业教育增强系统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Z].2010,(5).
关键词: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五位一体;高素质人才
随着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的深入开展,高等教育承担起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作出重要部署,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实施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 “全面部署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着力推动高校更新观念,完善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模式,强化实训实践,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此背景下,随着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的“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以极高的创新创业激情,投入到“互联网+”的创业潮流中。面对这种需求,构建有特色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尤为重要。北京邮电大学作为教育部首批进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高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深化高校综合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不断探索、大胆实践,构建了“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培养适应国家发展需求的创新创业人才。
“五位一体”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的建设理念
著名教育家梅贻琦先生曾提出“从游论”的教育思想,强调教师在大学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过程中,秉承梅贻琦先生的教育思想,形成了“小鱼前游,大鱼护航”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明确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由探索、独立思考、不惧困难、勇敢前行;教师和学校为学生在政策、环境、方法和指导等方面提供条件保障和支持,建立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保驾护航的新型和谐的教育关系。在此理念引领下,学校制定了三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即重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跨界学习能力、行为技能等创新创业能力,激发学生以兴趣为驱动的创新创业意识,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价值取向,塑造学生“探索、执着、宽容、卓越”的创新创业价值观。
在创新实践开展的过程中学校坚持“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的教育原则,发挥学生在项目选题、经费使用、组建团队、技术培训、创新成果展示与交流、学科竞赛、成果转化、创业等方面的主导作用。以电子信息类创新实践为例,经过初步统计,学生在创新实践中涉及到的电子信息技术包括DSP、FPGA、ARM、单片机、电源设计、模拟电路、云计算、PCB语言等。只进行课堂理论和实践教学传授是远远不够的,很大一部分知识需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自学和不断实践来获得和掌握。而学生的积极性一旦调动起来,就会转化为克服困难的无尽动力,辅以自身关于探索未知的勇气和不拘泥于定规的开拓精神,最终顺利完成任务,实现自我的创新和超越。
“五位一体”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的建设思路
“五位一体”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立足于与专业培养的深度融合,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以创新创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的“广谱式”教育和面向少数学生、以创新创业技能培养为目标的“狭义式”教育的有机统一,主要确立的建设思路有两方面:
一是围绕学生和教师,确立“五位一体”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建设的基本定位。创新创业教育面向的是学生,但是教育的实施离不开教师,只有将学生和教师紧密结合,才能保证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学生和教师是该体系框架的两个基点。在教育对象方面,学校注重差异化培养,面向的学生包括对创新创业感兴趣的全体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大部分学生和进行创业的少数学生,形成了三层次金字塔式的授众对象;在师资建设方面,学校提出了“吸引名师名企参与,注重稳定骨干核心,加速青年培养成长”的层次化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形成了校内外资源相结合的创新创业通识教育,以及由教师、创新导师、创业导师、创新创业高级顾问组成的导师队伍。
二是面向课内和课外,明确“五位一体”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的建设框架。学校坚持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抓手,推动高校综合教育改革。因此,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绝不仅仅局限在传统意义上的第二课堂,而是综合了第一课堂(课内)、第二课堂(校内)、第三课堂(社会)和第四课堂(国际)的资源,并在知识体系方面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推动专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因为“创新创业教育不但不排斥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而且必须更深地依赖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3]。
“五位一体”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的建设框架与主要内容
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学校在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方面卓有成效,创建了基于激励政策、体系课程、特色管理、实体基地、多元交流的“五位一体”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机制,解决了高素质人才培养中的关键问题。
一是政策激励,制度保障,践行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学校在“小鱼前游,大鱼护航”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下,要求所有专业的培养方案都是面向创新创业教育的系统方案,提出了创新创业课程最小学分的要求,设置创新创业实践必修学分;改革成绩单,建立创新创业档案;实行基于创新创业实践的提前毕业设计制度、课程免修制度;将创新实践纳入推荐免试研究生加分;对于休学创业的学生在学籍管理方面放宽政策,设置创新创业奖学金和扶持基金;同时,以“吸引名师名企,稳定骨干核心,加速青年培养”为原则,将指导创新实践纳入教师考核和职称评审体系;实行优秀指导教师奖励制度;聘请企业导师深度参与创新创业教学和实践等,政策激励、制度保障,拓展了学生创新创业空间。
二是课程为基,分层培养,建立创新创业课程群体系。学校面向所有专业,建设C―B―A三级金字塔式全覆盖、分层次、分阶段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将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知识技能和创新创业实践有效衔接。C阶段课程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广谱式”课程,特点为融入全程、注重价值、夯实基础、点燃创意;B阶段课程为面对已经有创意构思或创新产品原型学生的“融入式”课程,特点为与专业结合、注重实践、紧贴实际、实现跨越;A阶段课程是面向已启动创业实践学生的“专业式”课程,特点为注重创业所需的技能与知识,对接资源、定向扶持、送上航路。目前,该阶段课程以“创新创业加速训练营”的形式开展,每期遴选30支团队。三阶段课程有机结合,相互补充,夯实了学生创新创业基础。
三是项目驱动,全程引导,构建创新创业管理模式。学校以创新创业项目为抓手,首创了“全程引导、分类协同、学生当家”创新创业管理新模式,面向全体学生,根据不同需求搭建创新创业手工坊―自主创新实验―创新创业项目―创新创业毕设等多层次创新创业训练体系,实现从学生入学到就业的创新创业实践全程引导;设置校企、教科、校际、跨专业、跨年级的协同创新群,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 (SRTP),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IETP)、大学生校企联合培养计划(S-ETP),加强科教融合,本研结合,校企合作,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突出学生自主决策,充分发挥学生在项目选题、经费使用、团队组建、技术培训、创新成果展示与交流、成果转化、创业等方面的主导作用。特色管理模式,突出学生自主管理,推动了学生创新创业可持续发展。
四是基地支撑,汇智聚才,突出信息科技特色。学校在国内高校率先建立了以“1个北邮WIN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14个特色创新实践基地”为支撑的实体创新实践基地,配备2,000平方米专属场地、给予运行经费和人员编制,同时建立大学生创新研究基金、大学生创新创业扶持基金、大学生创新创业奖学金、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专项支持经费,累计投入经费2,000多万元集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依托重点学科,发挥行业优势,向本科生全面开放国家重点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等重要科研基地;与IBM、英特尔等建立校企联合创新实践基地,先后与12家孵化器建设了一批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聚焦信息科技领域,吸纳校内外优质导师资源,构建交叉融合的创新创业实践大平台,形成多层次创新创业实践支撑体系。
五是多元交流,推广应用,提高创新创业实践质量。学校将学习借鉴、技术提升、成果转化等融入创新创业实践,建设多元交流环境,树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品牌―“北邮WIN”。该品牌直译为:我们一直在创新,只为做得更好(We Innovate Now),其中“W”寓意“无线”(wireless)、“I”寓意“信息”(information),“N”寓意“网络”(network),以此涵盖了北京邮电大学的特点和优势。在“北邮WIN”下,打造交流活动平台和科创竞赛平台,建立学生创客团队,探索出以品牌化、全员化、多样化、系列化、特色化、国际化为特点的“两台六化”模式,以学校连续举办八届的 “北京邮电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成果展示交流会”等品牌活动为特色,以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科创竞赛为引领,培育“探索、执着、宽容、卓越”的特色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形成独特品牌效应和广泛社会影响力。
通过“五位一体”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机制的建设与实施,完善了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了学校综合教育改革。政策导向,形成全员参与创新实践的局面;课程为基,夯实了创新创业教育基础,增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效果实施;“全程引导、分类协同、学生当家”的特色创新管理模式,突出学生自主管理,使各种创新实践活动协调有序开展;面向全体学生,以信息科技领域的深厚积淀为基础,建立了创新实体基地、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中心等科研基地、校企联合实验室相结合的创新实践大平台,为创新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撑;以创新实践活动为载体,开展多主体、多渠道的广泛交流,使创新成果在校内、校际、校企间得到推广应用,并辐射至国际交流合作,有效提高了创新实践质量。近五年,学生在市级以上竞赛中获奖6,000多人次,本科生国内外读研率从40%提升到65%,400余篇,与200多家国内外高校和企业开展创新实践交流,极大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未来,学校将集中各种资源要素,全程优化,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搭建本研结合、科教结合、校企结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平台,培养面向国际化竞争需要、符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36号).
[2]王占仁.“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论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2(3):54-58.
关键词: 创新创业 高职院校 平台设计
一、引言
创新创业一直是这几年的热门话题,全面各地都掀起创新创业的热潮[1]。高校作为创新创业的一块沃土,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基地[2]。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占据高校的半壁江山,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不容忽视。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没有系统的方案,存在不少的问题。在所有问题中,关键是缺少各方面的沟通,信息不能有机联系,阻碍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3]。本文根据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的特点,设计了系统的、能够集创新创业相关信息于一体的平台。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特点
1.高职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不到位
目前,高职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是不到位的。大多数把它理解为传统的创业,而丢掉“创新”。加上高职学生相对来说缺乏理论知识,在创新能力上略显不足,所以大多数初涉创业的学生简单地从事第三产业,单纯地借助互联网从事买卖活动[4]。
2.高职院校对学生创新创业重视度不够
许多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落实,是在原有资源上的“微调”,如直接把较缺乏创业经历的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当做创业导师,对创业学生进行指导[5]。因此,这些指导多是对创业政策的解读,而创业学生得不到有效的实质性的对项目本身的指导。另外,学校对创业学生的奖励支持略显不足。
3.企业对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参与度不够
企业创业人能够作为高职创新创业学生指导老师,是比较有效的。他们有经验、有经历,对于项目创业是过来人,最有发言权。但经过调查发现,企业创业人作为指导者多出现在创业大赛当评委时,平时很少参与创新创业活动。
4.社会对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的认可度不够
社会普遍认为,学生毕业后最好能找一份稳定工作。感觉毕业之后,重新开始创业的事情,就真成了“读书无用”。不读书,早点出来创业也一样。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忽视在当今创新创业中知识的重要性。
三、创新创业平台的模块化设计
1.需求分析
根据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的特点,在进行平台设计的时候应考虑当前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困难,构建一个集各参与方于一体的平台。首先对于正在创业的学生,为了提高他们对创新创业的认识,应在平台上开设创新创业课堂,同时提供创新创业项目展览空间。其次对于学校,要通过各种渠道对创新创业信息进行交流沟通,向社会、政府和企业提供接口,在平台上开设创新创业会议室,引入有成功创业经历的教师作为创业导师,并在平台上提供专门的创新创业教研室供他们交流。对于企业,在平台上要提供专门的合作指导空间。对于社会需要提供成果展示空间。
2.平台设计与实现
整个创新创业平台设计的功能图如下图所示。创新创业课堂可以展示一些有关的政策、制度、成功案例及相关的培训等;项目展览空间能让全校一起关注学校参与创业的项目,从而让所有学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进来,而不只是正在进行创业项目那几个学生的事情,让正在创业的学生感受到来自全校的关注,得到全校的支持;创新创业会议室,在这里面学校、政府和企业可以及时地相互沟通信息,加强对创业学生的指导;创新创业教研室可供各专兼职的创业导师们相互交流信息;合作指导空间,在这里企业对创新创业学生参与项目加以及时地了解并指导,了解项目的详细情况并跟踪指导;成果展示空间主要用来展示成功的创新创业项目,让社会了解创新创业的重要意义和实际价值。
四、结语
创新创业是近几年提出来的一个新的时代任务,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引领下,高校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高地,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高职院校作为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做好创新创业教育是时代赋予的艰巨的任务。由于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在各高职院校的开展效果不是很理想,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问题也是众多。许多高职院校创建了创新创业平台,但多数是一个单纯的信息记录系统,并没有很好地解决创新创业教育的部分问题。本文提出的创新创业平台是通过对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的分析,进一步进行功能分析,最终设计的创新创业平台,以对解决部分创新创业教育问题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军,杨克岩.“互联网+”环境下创新创业信息平台构建研究――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为例[J].情报科学,2016,05:59-63.
[2]夏爽,刘元刚,王甲卫.基于PHP的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与电信,2015,12:84-85+88.
[3]刘波,杨艳红,袁欲彬.江苏省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功能定位和框架设计[J].江苏科技信息,2007,11:37-39.
[4]杨丽萍,王薇,曾华荣.基于SSH架构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网络平台设计[J].软件导刊,2011,06:62-63.
[5]李晓明,王鑫.互联网+创新创业平台设计与实现[J].数码世界,2016,1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