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疗服务保障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发展目标
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5000亿元左右
《意见》明确,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具有我省特色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健康服务需求。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5000亿元左右,成为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
其中,医疗服务能力将得到大幅提升。全省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等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社会办医疗机构床位数达到总量的25%左右,服务量所占比例显著提高。
重点任务
控制公立医院发展规模 大力发展紧缺型医疗服务业
《意见》指出,落实政府办医责任,激发社会办医潜力,大力发展紧缺型医疗服务业,促进形成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医格局,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需求。同时,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发展规模,严格控制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特需医疗服务,为社会力量举办高端医疗服务机构和特色专科医疗机构留出发展空间。
另外,还将通过建设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强省,提高健康养老专业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水平,建设全国重要的健康旅游目的地,加快发展多样化健康服务,推动商业健康保险快速发展,优化发展健康服务业相关支撑产业,夯实健康服务业发展基础等主要任务进一步促进我省健康服务业的发展。
将在市场准入、用地、投融资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4-0014-02
【摘 要】随着医疗市场的开放和医疗费用的逐年上涨,医疗机构所面临的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患者对医疗机构的选择也有了更大的空间。谁能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满意的医疗服务,赢得患者的信任和满意,谁就将成为最大的赢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因此,加强医患沟通,实施医患沟通制度,明确医患沟通的内容,并通过培训改变服务观念,为医患沟通制度的实施提供组织、人员、制度的保障,是改善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纠纷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医患关系 医患沟通
随着医疗市场的开放和医疗费用的逐年上涨,医疗机构所面临的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患者对医疗机构的选择也有了更大的空间,因此,谁能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满意的医疗服务,赢得患者的信任和满意,谁就将成为最大的赢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因此,加强医患沟通,减少医患纠纷,创建让患者满意、放心的医院已成为医院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培训改变服务观念,为医患沟通制度的实施提供组织、人员、制度的保障,是改善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纠纷的有效措施。本文作者所在医院近年来在此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患矛盾。
1 加强医患沟通的必要性
1.1 医患纠纷增加的原因
医疗服务中医患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是指在交易的过程中,交易双方对于商品的质量、性能等信息的了解的程度不同而出现“信息不完全”或“信息不对称”[1]。在医疗服务中,由于患者缺乏专业知识,往往会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来要求医生或者对医生言听计从,这种由医患双方认知差异造成的信息不对称是许多医疗纠纷产生的源头,再加上近年来一些媒体不负责任的推波助澜,使得现在医患关系非常紧张,许多患者都认为医生只想着怎样从病人身上挣钱,多开药,开好药,开贵药,收红包,而不注重治疗效果,由于这种认知上的不对称,有时会引起患者以暴力方式来解决医患纠纷,这些事情目前是愈演愈烈,造成了“医者不敢医,患者不敢就医”的局面。
1.2 医患沟通不当所致 传统医学模式只注重对疾病的生物治疗,却对患者社会与心理关注度不够,医生通常都“治病”,不是“治病人”,要么对患者态度冷漠,要么根本不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单方面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进行诊治活动。据统计,九成以上的医患纠纷都源自医患沟通不当[2]。
2 实施医患沟通的运作方法
2.1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塑造良好的组织文化 一个人的医德水平与其整体道德水平是一种正相关的关系,即是说一个人不可能整体道德低下而医德高尚,也不可能是医德高尚而整体道德低下,在以加强公民道德教育为主的基础上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并在医院内部塑造一种以救死扶伤为天职、以爱岗敬业、努力做好临床工作为个人价值体现,自觉尊重病人各项权利,自觉规范自己的各种行为的医院组织文化,让每一个医德低下的人无法在医院立足,医患纠纷发生的概率也必然会降低。
2.2 推行首问负责制,确定医患沟通的内容 医院要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强制推行首问负责制,规定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必须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的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手段、重要检查的目的及结果、治疗所需大概费用、疾病的预后及转归等内容,并且在诊疗工作中实行费用清单和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制。同时还要听取患者家属的意见和建议,回答家属想要了解的问题。
2.3 加强培训,改变服务观念 在实施医患沟通的过程中,医院应对各类人员进行以转变观念作为重点的分层次培训,培训以服务理念、服务中的礼仪、服务技巧以及沟通的艺术技巧等为主要内容,通过培训改变全院职工的服务观念和服务技巧,树立自觉为病人服务的思想。
2.4 定期进行满意度的调查 医院设计病人问卷调查表,调查表应罗列各种应向患者告之的问题,如病情解释、治疗方案的同意权等,然后定期对门诊及住院病人进行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医院在实施医患沟通的过程中哪些环节存在不足,然后有针对性地解决。
2.5 医院要为医患沟通的运作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医院应该为医患沟通制度提供以下三种保障措施:
2.5.1 组织保障 成立“医患沟通”实施领导小组,由院长、党委书记任组长并负总责,由业务副院长具体指导,由院办、医务科、护理部等职能部门具体实施,在临床各科室中进行推广。
2.5.2 人员保障 要配合患者的就诊时间,改革作息制度,加强急诊科建设,保证患者在有需要时,随时都能为患者提供可靠的人员保障。
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的过程中,各级医院将面临功能定位的重新调整,分工将更加明确,现有的医疗体系格局的改革会给医院带来深远影响,挑战与机遇并存。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是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它通过建立有效的费用制约机制强化对医院的管理,对医院的生存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一、宣传政策,保证医保政策落实到位
医保政策启动初期,医务人员及患者对医疗保险政策和知识缺乏了解,医保意识淡薄,在医疗行业行为中,人们对医疗保险带有抵触情绪,对医保工作不理解,增加了推进医保工作的难度。所以首先应对医务人员做定期培训及学习,分层次培训、针对性培训。将医疗保险相关政策编印成册,通过橱窗、板报展示等多种形式,让他们熟悉并理解医疗保险的各项政策;把握“基本医疗”的概念,标准和医疗保险的原则,掌握医保用药范围和诊疗项目,更新思想观念,强化医疗费用控制意识,自觉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使他们意识到医务人员在医保运行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患者要耐心地解释细心地宣传政策,让他们也意识到医保对国家、患者和医院三方都有好处,更有效的推进医保政策的执行。
二、医疗服务行为规范,提高医院服务质量
医务人员深入领会医保政策后,熟悉地掌握医保用药和诊疗项目范围,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为医保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严格执行《三个目录》,健全医疗成本核算制度。通过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床位使用率,减少重复检查,合理使用基本药物等措施,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保障患者的自身利益,有效地控制医疗成本,降低医疗费用。
三、引进技术,提高医院诊疗质量
在临床专科建设改革方面,不断进行科室细分化,由原来的外科细分为现在的胃肠外科、肝胆外科、甲状腺乳腺疝血管外科。骨科细化为骨创伤科、骨关节科、骨脊柱科。各专科积极开展新项目新技术,如脊柱侧弯矫正术、关节置换术等,提高专科诊疗水平。我院综合技术实力雄厚,先后开展了异体肝移植术、肾移植术、心内介入术、超声介入术、干细胞移植术、分子治疗技术、心脏瓣膜置换术、冠状动脉搭桥术、介入放射治疗中晚期肺癌及肝癌、CT更好的为参保患者服务,保证医疗质量的。
四、实行费用清单制,加强医保费用透明度
医保基金是有限的,不合理的检查、治疗、用药增加了参保患者的负担,也造成医保资金的浪费与透支,所以要合理地控制和使用医保资金。凡是住院的参保患者,每日都能拿到“住院病人费用一日清单”,清单注明药品名称、数量、单价及金额,及治疗的项目费用明细。出院时还有总费用清单,上面注明在院期间总费用的自负比例情况及统筹支付的内容与金额。明确做到收费公开、公正、透明,使参保患者消费的明白清楚。
五、资金垫付,方便患者就医
对住院医保患者采取了先收取一定比例的住院押金后,就可住院治疗,全额享受,待患者完全康复出院,办理出院手续结帐时,我院先垫付资金按医保规定比例给予患者报销住院费用,以减少患者住院费用预付,方便患者就医。
六、强化制度,建设医院管理措施到位
为了促进医疗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责和义务,提高医疗行业整体服务水平与医疗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服务要求,应制定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完整的制定内部运行管理程序与考核办法、标准:一是有各类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和相应保障措施,严格服务收费管理,减少患者医药费用预付,方便患者就医;二是公开医疗价格收费标准和基本医疗保障支付项目;三是保障各类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参加人员的权益,强化参保患者知情同意。其中将参保患者从入院办理住院手续时的身份确认到康复出院之间的每一细微环节,均做了明确规定。对科室进行定期检查与抽查。查人证,核实参保人、医保卡、医保本是否相符,有无冒名顶替现象,以防套取医保基金。查病情,核实住院指征,有无挂牌住院、分解住院。查医嘱,核实是否严格执行“三个目录”用药,有无乙类药超支情况。查病历,核实住院管理是否规范,执行是否到位,有无大型检查及材料无审批的内容。查清单,核实是否严格执行收费标准,有无乱收费现象。每月月底,对屡次违规的问题、科室及人员予以点名通报批评,并依据考核奖惩机制进行严肃处理。
七、独立科室,医院健全组织机构
一个网络、两级平台、三个数据库
下一步北京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具体任务是:建设“基于电子病历和居民健康档案的医药卫生信息化工程”。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个网络、两级平台、三个基础数据库”。
一个网络:在互联网、政府外网和医保专网的基础上,建立连接市、区县、基层三个层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医院、社区、疾控、急救、保健院等)的网络联结,形成卫生互联互通的网络,彻底实现卫生部提出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目标,全面支持卫生信息化应用服务。
两级平台:建立市区两级卫生信息平台,包括四方面功能:
(1) 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区域医疗协同共享平台,为连续性医疗服务协同提供支持;
(2) 以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健康管理平台,为居民全面动态连续服务提供支持;
(3) 以卫生管理为核心的卫生数据管理平台,为政府决策和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4) 以面向公众服务为目的的综合卫生信息服务平台,为信息公,开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知情和监督权提供途径。
三个基础数据库:搞好信息资源规划,依照规划建立和完善三个基础数据库即执法相对人数据库、医疗卫生资源数据库、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库。建立以其为核心内容的市区两级协同共享的卫生数据中心,为辅助决策、科学制定卫生政策、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和公众服务能力提供数据资源支撑。为实现不同业务间、不同机构间、市和各区县间信息共享和交换,为卫生管理、领导决策、居民健康服务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化支持。
打好两个基础
为建设好“基于电子病历和居民健康档案的医药卫生信息化工程”,要打好两个基础,推进北京卫生信息化发展。
一是加强标准规范体系建设。重点加强制定相关标准,如:居民健康档案标准和规范、临床术语标准、门诊症状诊断编码标准、药品编码、电子病历相关标准规范、医疗机构网站建设规范标准和医院系统与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数据交换标准等。另外还要加强已有标准的维护、宣贯和执行。
1 区域医疗卫生机构布局规划
区域医疗卫生机构布局的规划,主要是依据区域内地理状况、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健康需求等客观指标规划区域内医疗卫生机构的总量,并将这些机构合理科学地布局在本区域内。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布局呈县乡村三级网络,相对较为合理,关键是机构的内涵建设亟待提高。农村卫生资源的匮乏主要体现在机构的规模、设备、人才上,而不是机构的数量上,所以在做本区域卫生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将人才、设备、规模的发展向农村医疗机构倾斜,以改变目前卫生资源相对集中在城市和城乡医疗卫生差别较大的状况。
城市医疗卫生机构的布局,由于历史原因相对较为混乱,主要表现为级别层次不明显,举办主体多元化,布局不合理,人才设备相对过剩等等,针对这种局面,必须经过区域卫生规划的强制手段加以调整和规范,首先是要在城市规划建立健全级别层次明确的城市三级医疗保健机构,即:社区卫生服务站(个人诊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三级医院,既方便居民就医,满足不同层次的医疗保健需求,又形成合理有序的医疗服务市场体系,从而根本上解决乱办医、乱竞争的无序状况;其次要统筹规划区域内不同所有制、不同产权、不同举办主体的医疗机构,真正实现全行业管理,特别是民营医疗机构的设立要依据当地的医疗保健需求,决不可沽名钓誉,打着招商引资的旗号而盲目扩大本区域内的卫生资源。对企业举办的医疗机构要纳入当地整体卫生规划,并逐步实现从企业中剥离,改变企业办社会的现状,实现企业医院的并轨,与社会医院同等竞争与发展。对国家举办的医疗机构要依据本区域居民的需求,依照城市三级医疗保健网的格局进行重新规划布局,应大胆地实施“关、停、并、转、迁”,如确有必要,也可进行扩建,以彻底改变目前城市医疗机构低层次重复建设、经营状况不佳、无序竞争、乱收费导致看病贵的现状。其三,针对省会城市医疗卫生资源集中,大型医疗设备过多的现状,可以借鉴教育系统的做法,将部分带有省级名称的医疗机构在省会外城市举办。这样的规划,可极大地解决省会城市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使卫生资源合理地分布在基层。
2 区域大型医疗设备布局规划
由于近年来认识上的混乱,导致了医疗卫生市场化状况,并形成医疗卫生市场竞争局面,出现了企业医院与地方医院竞争、民营医院与国营医院竞争、大医院与小医院竞争,而且出现了卫生系统内部公立医院之间的竞争,这些竞争有时表现相当激烈,其手段除了改善服务、环境外,更多的是拼设备,竞相购置大型医疗设备,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这些大型医疗设备的购置费大多来源于职工集资、贷款、借款、商家投放等模式,以致于形成了为尽快回收投资而过度使用大型设备,给患者乱检查,极大地增加了患者医疗费用支出,形成看病贵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区域卫生规划必须对区域内大型医疗设备的品种进行规定,对大型设备的配置进行科学合理规划,无论是民营医疗机构、公立医疗机构、企业医疗机构都必须实行大型医疗设备准入制。要依据本区域居民的需求,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大型设备的现有数量和布局进行科学规划配置。对现有大型设备的布局状况,有条件、有可能的要尽量重新规划布局,采取收购、合资、股份、合作等方式,使这些大型设备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
3 区域专科专病建设规划
区域卫生发展规划,在做好整体规划的同时,要对关乎本区域优势医疗卫生资源进行规划,对各医疗卫生机构的重点专科专病建设进行规划,这样才能形成医疗服务的有序合理竞争,形成本区域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
一般来讲,一个市县区域有一所综合医疗机构即可,其他医疗机构尽可能形成大专科、小综合的模式。做为区域卫生规划,要引导区域内医疗机构朝着专科、专病的方向发展,对区域内的医疗机构依据其自身的优势、传统优势、地域疾病谱特点、行业特点来规划专科专病的方向,形成区域内医疗机构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局面。区域专科专病建设规划之初要经过科学论证,一旦确定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保障。区域内的医疗机构要遵从区域专科专病建设规划进行发展,在设备、人才配备上予以倾斜,必要时卫生行政部门可采取包括设备配置、人才调动、资金补助等行政调节手段来协助规划的落实。
4 区域医疗卫生体系建设规划
目前我国的医疗卫生体系从大的来讲分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和城市医疗卫生体系。这是在我国城乡二元经济制度下形成的,随着城乡二元经济制度弱化,城乡医疗卫生体系也应该逐步融合。所以,当前进行区域卫生规划,在尊重目前城乡医疗卫生体系存在的前提下,应重点做好本区域内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建设的规划。
疾病预防与控制体系建设规划,是地方卫生行政部门代表地方政府所做的规划,是贯彻“预防为主”卫生工作方针的重要举措。虽然国家近年来对疾病预防与控制体系建设不断加强,有明确的要求,但做为本区域的卫生规划,要针对区域地理、人文、经济、疾病谱等情况,对本区域的疾病与控制体系建设在数量、网络布局、重点等方面进行科学规划。如传染病防治机构与网络建设,精神病防治机构与网络建设,妇幼保健机构与网络建设,慢性病防治网络建设,健康教育机构与网络建设等,都要在机构数量、网络布局上进行科学的规划。
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实质上就是医疗机构布局规划。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建设规划,主要是针对区域内可能出现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处置的体系,他包括传染病防治、重大灾害安全事故医疗救护、食品卫生安全等体系建设,属于预案性规划,具体内容可体现在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中,但形式上必须有明确的规划,便于实施。
5 区域健康保障规划
区域卫生规划是区域政府制订实施的,不是卫生行政部门单独所能完成。故此,区域卫生规划应体现区域政府为发展卫生事业、保障居民健康而实施的医疗保障制度和经费保障措施。
按照十七大精神,区域医疗保障制度应包括在农村实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城市实施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针对城乡贫困人群的医疗救助制度等。区域卫生规划要依据本区域财力、全国统一安排来规划这些制度建立的时限、保障水平、覆盖人口。这也是区域卫生规划整体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