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审计风险及应对措施

审计风险及应对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审计风险及应对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审计风险及应对措施

审计风险及应对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医院 财务内部审计 风险 应对措施 工作质量

近年来,我国新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实施,不仅加剧了医疗单位之间的竞争,同时也对医疗单位的发展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使得医疗单位财务内部审计所面临的风险不断增多。如何降低医疗单位财务内部审计风险,是每一个医疗单位财务管理人员都在思考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并制定了应对措施,以期能为其他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带来好的借鉴意义,现做出以下综述。

一、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风险的概念及特点

(一)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风险的概念

医院财务内部风险是指医院在经济活动、收入、支出情况等财务报告环节、领导管理环节和内部控制环节上存在的未被发现的错误。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风险长久以来都是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医院的正常运营具有重大影响。

(二)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风险的特点

总结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风险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具有客观性。二是任何一个医院都存在财务内部审计风险,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风险具有普遍性。三是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风险任何时间均可发生,具有随时性。四是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风险可制定应对措施进行防控,具有可预测性和可应对性。

二、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风险

(一)缺乏完善的财务内部审计管理制度

多数医院的管理者未给予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足够的重视,未制定健全、完善的医院财务内部审计管理制度,或制定的管理制度存在很多漏洞,未能及时完善。有调查结果显示,虽然现阶段我国很多医院内部设有财务内部审计部门,但其中多数医院的财务内部审计部门并不适在自愿情况下所设立的,而是迫于国家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这种情况下设立的财务内部审计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风险。

(二)医院财务内部审计缺乏权威性和独立性

调查发现,医院财务工作人员在从事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中较易受到个人感情因素和个人利益因素的影响,使得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缺乏公正性。继而对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和所设立的财务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产生影响,直接影响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此外,上述因素还会对医院财务内部审计机构所得审计结果的权威性产生影响,直接影响医院管理人员在财务方面提出的决策的准确性,不利于医院相关财务政策的有效贯彻和实施。

(三)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职业技能水平有待提高

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的专业性较强,对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要求较高,不仅需要工作人员熟悉财务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还需要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财务管理能力。然而,现阶段多数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缺乏对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且道德素质不高,风险意识不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医院侵吞公共财产和浪费科研资金等现象的发生。

三、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风险的应对措施

(一)完善医院财务内部审计管理制度

医院相关管理人员制定并不断完善财务内部审计管理制度,规范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使得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有制度可依,促进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和公正化。

(二)提高相关管理人员对医院财务内部审计权威性和独立性的重视

医院相关管理人员应重视医院内部财务审计工作本身所具有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强调财务审计工作的规范实施,确保财务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不影响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和独立性。

(三)加强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职业技能的培训

聘用道德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审计工作人员,并于财务内部审计人员上岗前对其进行岗前培训,不断提高财务审计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和财务内部审计风险意识。

四、总结

自从改革开放实施以来,我国各项经济政策不断出台,经济发展迅猛,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公有化为主体的综合市场经济体制。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健全,我国医疗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大,以成为医疗单位运营管理中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一现状提示各大医疗单位应加强医院财务审计工作风险防控工作。

我院本次对财务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有效的应对措施。实施应对措施后,我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总结全文不难发现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对医院整体发展的影响。现阶段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风险正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医院只有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才能推动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顺利实施,促进医院整体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春华.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风险分析与应对措施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4,05(11):205

[2]邱奕青,朱小刚.基于财务舞弊特征的审计风险分析与应对[J].中国内部审计,2014,08(7):39-41

[3]周先桂.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风险分析与应对措施探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4,08(5):71-72

审计风险及应对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理风险;应对措施

在患者被护理期间没有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范围以外的生理、心理功能上的障碍、损害或死亡就叫做护理安全。神经内科的病状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脑血管疾病包括脑梗死、脑出血等;二是脑部炎症性疾病包括脑膜炎、脑炎等;三是周围神经病,像痴呆代谢病和遗传病、四肢麻木、无力、偏头痛、癫痫、脊髓炎、神经系统变性病、坐骨神经病、三叉神经痛和重症肌无力等都是属于周围神经病。因为神经内科患者本身有着认知能力差、自理能力弱、恢复期长等特点,所以说,相对于其他疾病患者,其在护理过程中更容易出现意外情况,使了患者身心舒适程度得到降低,并且严重者的话还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所以,提高神经内科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通过对护理过程中常见的安全影响因素做初步的探讨,讨论并提出以下相关对策,现总结如下。

1常见危险因素

1.1医院因素

1.1.1环境因素

病房周围和医疗设备上都可能会出现安全隐患。比如病房里通风不畅会导致空气流通不顺造成空气混浊,另外病房隔音效果弱而导致的噪声大以及光线阴暗等都是可能导致患者心理舒适度降低的原因。另外,类似床腿刹车没有得到很好的固定、厕所没有扶手、吸引管道并没有处于有效状态、有水未及时设置防滑提示牌等问题都会很有可能导致患者跌倒或滑伤,从而出现意外事件。

1.1.2责任意识

部分护理人员缺乏法律常识并且缺乏强烈的责任意识,没有认真严格的履行三查七对制度。对患者的病情监测不仔细,并且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没有严格规范,,造成病情延误,并发症未能及时发现,或者错误判断病情,导致不能正确的用药或者是制定抢救方案失误,另外护理记录不详细、不规范、不全面也是不小的问题,这些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1.1.3业务素质

一些新参加工作或者刚调入科室的护理人员因为缺乏实践经验,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缺乏熟练的操作技术。另外,由于经验不足,处理突发事件的灵活性不够,所以在意外发生的时候,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处理,这很有可能进一步导致事态的恶化。如药物配伍、给药途径、常见不良反应等。另外,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不断更新和引进新的医疗设备与药物是必然趋势,随之而来的就是护理人员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而这即使是对相当老练的护理人员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此所有的护理人员的业务技能都依然很有学必要的不断去学习和提高。

1.1.4管理水平

在目前这个现状下,整个神经内科护理人员还处于一个普遍缺乏的状态。这就要求必须得有一个严谨、详细的值班表。相反的是,如果不能有效合理安排的话就很有可能会导致护理人员的分工责任不明确,出现部分人员的任务量偏大,不仅会导致其工作效率的下降,并且还会使护理人员感到疲惫与疏忽,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从导致意外的发生。比如说当脑水肿患者多用20%的甘露醇,当出现高渗液体脱水降颅压的情况时,如果不及时处理的话可能会导致局部软组织坏死。另外,日常护理中的监测环节以及交接班问题出现遗漏或者缺失的时候都可能会造成意外。

1.2患者因素

1.2.1体质因素

神经内科患者会有许多老年人,他们身体本身就非常虚弱,又加上病情的影响,经常会突发抽搐及晕厥。另外,当他们鼻饲速度控制不当的时候会导致牙齿松动落入气道,于是就不能有效的进行呼吸,这些都有可能导致患者窒息。

1.2.2神经因素

对于神经内科患者来说,大部分都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当神经敏感程度下降时会采取局部热敷和热水袋保暖,这个时候烫伤的意外就很有可能发生。并且,患者长时间保持同样的很有可能发生压疮。并且,颞叶、额叶这些部位损害严重者容易出现定向力、记忆力缺失和精神异常、躁动等症状。这时候若监护措施稍有疏忽患者就很有可能发生走失。神经内科患者行PICC置管、鼻饲插管营养治疗时,很可能会因为感觉不适而出现自行拔管的情况。如果床栏设置不当的话,又加上患者意识模糊并且心情躁动、偏瘫患者容易发生坠床,严重时危及生命。

1.2.3心理因素

有些患者由于太自尊或者自信使得他们不愿在常规护理中或心理辅导上过多依赖麻烦护理人员,不经过护理人员同意而自行做自己认为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而发生意外。另外,还有一部分患者由于病情较为严重使得其恢复周期长、社会功能丧失、经济负担大,容易产生焦躁、悲观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都会使得患者消极配合日常护理,从而使得其情绪更加严重,极端不稳定者甚至可能会有自残行为。

2相关措施

2.1 强化健康教育

根据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的差异,有针对性的采取健康教育。首先应将医院环境、病房环境以及护理内容、方法、目标等基础条件向患者进行讲解,使患者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增强患者的配合意识。另外,当患者提出自身的疑虑的时候,应该给予他们耐心且准确的解答。还要根据患者体质上的差异而实施不同的饮食指导和功能锻炼指导,其中饮食调理注重按时按量,而功能锻炼注重因人而异,两者都讲究循序渐进。对于病人的饮食上只有将个人口味与营养科学相结合起来才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新陈代谢能力和免疫力。并且要特别关注那些焦虑、悲观等不良情绪较为严重的患者并及时给予其适当的心理疏导。要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并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利用眼神、手势等暗示性动作给予患者积极的鼓励,从而帮助患者增强信心。

2.2 完善病房环境

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病房环境,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保持定时通风,使病房内的空气清新。二是保证病房里光线是明亮且柔和的。三是严格控制噪声,保证其在55分贝以下。所有的这些都是保证患者能有一个良好的调养环境。另外,保持地面清洁、干燥。走廊、厕所里必须要设扶,还要配备防滑平底鞋、设置防滑标志以及配置夜间照明灯。对于病床、平车和轮椅要定期保养和维护,并要及时发现各种安全隐患并解决,使这些基础设施保持良好的性能。对于急救物品要定点放置,并派专人管理。做到班班清点,确保突况发生时保证抢救工作能顺利进行。

2.3 准确评估病情

对于患者病情的准确评估要根据其身体状况,对危险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预见性的措施来进行处理。特别是针对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更要加强监护。比如说患者发生癫痫的时候很有可能出现舌咬伤的情况,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应该让患者带上牙套。还有当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时候,会在行走、如厕时发生摔倒从而产生危险,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病人要保持较慢的活动速度,像坐立、下床、如厕都需要有人搀扶。对防止有定向力和认知力障碍的患者走失就需要留人24h守护。另外有感觉障碍的患者容易发生烫伤,所以对其使用热水袋时要特别要注意先用毛巾对其进行包裹。

3结束语

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积极处理风险事件,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善完善病房环境和基础设施,给患者营造出一个温馨、安静的病房环境,从而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还有要准确的评估对每一位入住的患者病情。就护理人员而言,要不断的学习,不仅要提高业务素质还要增强法律意识,只有不断严格的要求自己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护理操作过程中的失误。另外,需要制定严密的管理制度,实施切合实际的管理程序,并实施严格的监督,护理过程中的遗漏环节得到最大程度上的降低。总的来说,,神经内科护理的风险因素是多方面的,需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提高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审计风险及应对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企业审计;风险管理;规避方式

内部审计以系统化、专业化的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投资行为做系统的财务分析、详实的风险评估与预测,同时有效对经营的风险等进行治理、控制及防范的整体过程。其是企业规避风险的重要手段,在划分风险管理范围,识别和分析企业风险以及风险的评估、处理和反馈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企业审计风险要以企业的战略发展为目标

虽然说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制定是由企业的高层管理阶层,比如股东或者董事会来商议决定,但是并不意味着企业审计就可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企业审计必须针对领导者的决策分析推测出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并制定出风险防范、规避和控制的措施。这就要求企业审计构建风险分析矩阵,一方面要分析出企业可以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性因素,强化企业优势;另一方面要判断出可能阻碍战略目标实现的风险,也就是说风险分析矩阵要围绕着企业的战略发展,以企业的战略发展为目标,从企业各个不同的角度分析和判断风险因素对战略目标的影响程度,进一步明确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目标,汇总企业各方面因素,防范、控制和规避企业的潜在风险。

二、企业审计风险要密切监控企业环境

如今全球联络日益紧密,蝴蝶效应越来越明显,企业所处的环境也越来越复杂。企业环境一般而言既包括企业的外部环境也包含企业的内部环境,此处指的是企业的外部环境。风险对于企业的影响大小甚至风险的性质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天灾或者人祸,一旦发生对于企业的打击有时候是毁灭性的。风险审计对于企业环境的监控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决定明确企业的风险偏好,风险偏好是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决定着企业能够承受风险的程度;其次,要定期对风险进行评估,以保证风险在可控的范围之内,对于有可能对企业经营产生重大不利的风险及时发现和规避;再次,要对企业的外部环境变化进行持续的跟踪和监控,比如分析供应商的状态,分析客户购买行为的变化等,才能明确影响企业营运的环境因素。当外部环境与企业运营不相容时及时反馈并加以分析和判断,以及预测不良环境的未来发展趋势,为管理阶层调整经营目标提供准确的数据依据。

三、企业审计风险规避方式研究

1.保证风险事件甄别的完整性

风险鉴别就是通过对企业的各项信息进行研究和分析,甄别出企业面临的各项风险因素,除了上文中对企业的外部环境进行密切监控之外,还要全面科学的分析和研究企业的内部环境,保证风险事件鉴别的完整性,找出潜在的风险,尽可能降低对企业的负面影响。企业审计人员要以企业的战略发展为目标,研究企业的战略经营,对于风险事件可以在获取相关资料后采用风险分析调查表、风险问卷分析、流程图分析等模板来表现和鉴别。

2.对风险进行确认和评估

甄别出企业的各类风险之后,企业审计人员就要采用一定的风险分析管理技术来对这些风险进行分析、评估、测量和等级确认,利用定量和定性风险分析方法对已被识别的风险事件进行评估和计量。比如香港首富李嘉诚在我国房地产鼎盛时期从内陆撤资,就是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预测到未来的风险过大。

3.制定出应对风险的措施

通过对风险进行评估和确认,认识到风险活动对企业的影响程度,企业必然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把风险控制在企业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一般而言企业会依据风险偏好来采取风险应对措施,如同样是意识到了我国房地产的未来风险,李嘉诚是选择撤离资金转站欧洲,而王健林的万达则是选择进入文化产业。对于风险企业一般有几种应对措施:一是风险处理,风险处理最为常见,是相对积极的风管管理战略,针对风险的成因来源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来控制风险降低损失,企业选择风险处理意味着是对风险能够承受的风险偏好,企业管理者没有转移风险的意愿。二是风险转移,风险转移是既不能用抑制或控制的手段避免风险发生,也没有办法降低风险的损失,这种时候也往往是企业的生死关头,如果处理不妥就有可能使企业元气大伤甚至遭受灭顶之灾,企业面临此种境地则会采用风险转移,常见的有控制性非保险转移或者投保的形式来转移风险。

四、结束语

企业审计风险规避方式研究,首先要保证风险事件甄别的完整性,科学分析企业的内外环境,利用相关模板来找到和甄别潜在的危险;其次,要对风险进行确认和评估,对已被识别的风险运用相关的风险管理技术进行计量评估,确认其对企业的影响程度;最后,要制定出应对风险的措施,针对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或是消极的把风险控制在企业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参考文献:

[1]周谦.谈风险基础审计在高校的应用[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02).

[2]周景冉.浅析审计风险控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10(05).

[3]胡钊涵.浅析内部审计风险与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2013.12(30).

审计风险及应对措施范文第4篇

(一)注册师面临的审计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独立审计自诞生以来,审计环境一直在发生变化。注册会计师为了实现审计目标,随着审计环境的变化调整着审计。审计方法从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到风险导向审计,都是注册会计师为了适应审计环境的变化而作出的调整。,的经营环境正在持续发生变化,审计实务也在变化,这就要求准则制定者顺势而为,以确保审计准则能够适应行业的需要。

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企业组织机构及其经营活动的方式日益复杂、全球化和技术的日益加深、会计准则要求的判断和估计日益增加,财务舞弊的动机和压力日益增大,从而给注册会计师带来审计风险,导致公众对审计有效性的信心产生了动摇。

(二)对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认识上的误差。由于传统审计风险模型和审计方法有其局限性,国外一些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开始探索新的审计方法。新的审计方法注重从企业宏观层面了解会计报表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国内外职业界称之为风险导向审计。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审计理念和方法,随着国内外审计失败事件的爆发,受到行业内外新的关注。一种意见认为,安然事件中安达信会计公司审计失败,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于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和方法的失败,因此要求反思甚至停止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还有一种意见认为,我国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出现的,是因为没有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以上这些意见都表明,人们对风险导向审计还缺乏全面的认识。反映在审计实践中,国内外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对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进行了探索,但存在许多局限性,隐藏着很大的审计风险;有的注重对企业经营战略及其业务流程的了解,忽视对重要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和披露的实质性测试,将实质性测试集中在例外事项;有的注重对企业及其环境的了解,忽视对内部控制的了解和测试,认为内部控制测试已经过时。由于实施的实质性程序有限,当不实施内部控制测试或没有发现内部控制失效时,注册会计师就不能发现会计报表存在的重大错报。

(三)独立审计准则部分项目已不适应要求。与国际审计准则一样,中国独立审计准则也是建立在传统风险审计模型基础上的,需要完善。传统审计风险模型要求注册会计师通过综合评估固有风险来控制检查风险。但由于固有风险难以评估,审计的起点为内部控制测试或实质性测试。由于忽略对固有风险的评估,注册会计师往往不注重从宏观层面上了解企业及其环境,如行业状况、监管环境、企业的性质以及目标、战略和相关经营风险等,而直接进行控制测试或实质性测试,容易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如果企业、管理当局串通舞弊或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内部控制将失效。注册会计师不把审计视角扩展到内部控制以外,很容易受到蒙蔽和欺骗,不能发现由于内部控制失效所导致的会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

(四)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一是成立联合风险评估工作组;二是制定审计风险准则,从源头上实现国际协调。联合风险评估工作组于2002年10月了审计风险准则征求意见稿,包括《会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审计证据》、《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和《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2003年10月,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在东京的会议上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了最后修订,获得委员会通过,审计风险准则在2004年12月15日之后正式施行。

二、我国起草审计风险准则的思路

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起草的审计风险准则,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了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优点,克服了其存在的缺陷,并保留了原有审计准则可取之处,得到职业界和社会公众的好评。因此,我们在起草审计风险审计准则时,借鉴了国际审计风险准则的基本原则和必要程序,以期从源头上实现协调与趋同。

基本思路是,通过修订审计风险模型,强调从宏观上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包括内部控制,以充分识别和评估会计报表重大错报的风险,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一)起草《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会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进一步明确会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包括:1.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职业怀疑态度,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充分考虑可能存在导致会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情形;2.注册会计师应当合理保证会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最低水平;3.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通过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控制检查风险; 4.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相关,注册会计师应当合理运用重要性。起草的新准则将取代《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会计报表审计》。

(二)修订《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审计证据》,进一步明确注册会计师审计证据的内容、数量和质量,以及为获取审计证据所实施的审计程序。内容包括:1.注册会计师应当充分运用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和披露的认定,以作为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设计与执行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基础;2.将注册会计师获取审计证据的程序区分为总体程序和具体方法,总体程序包括风险评估程序、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具体方法包括检查记录和文件、检查有形资产、观察、询问、函证、重新、重新执行和性程序。这些内容涉及修改《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号-审计证据)。

(三)起草《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9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进一步明确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程序。内容包括:1.明确风险评估程序与信息来源,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审计过程中组织审计项目组讨论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2.注册会计师应当从行业状况,监管环境、被审计单位性质、目标、战略和经营风险、内部控制等方面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3.注册会计师应当识别和评估会计报表层次以及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和披露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4.注册会计师应当将实施识别和评估程序的重要环节形成审计工作记录。这些内容涉及合并、分拆原《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0号-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审计》和《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1 号-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并将其部分过时内容删除。

(四)起草<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30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进一步明确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内容包括:1.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会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制定总体应对措施,包括向审计项目组强调在获取审计证据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的必要性、分派更有经验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审计人员或请专家,向审计项目组提供更多督导等;2.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审计程序,包括测试控制的执行有效性以及实施实质性程序;3.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风险评估的结果是否适当,并确定是否已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4.注册会计师应当将实施关键的程序形成审计工作记录。这些内容涉及合并、分拆原《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和《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0号-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审计》,并将其部分过时内容删除。

三、审计风险准则对我国注册师的

审计风险准则的出台,将对注册会计师更好地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改进审计程序、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起到重大作用。同时,也在以下方面对注册会计师产生重大的影响。

(一)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理念的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主线始终是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与应对。注册会计师为了实现审计目标,在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时,应当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充分考虑可能导致会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情形。

注册会计师必须对会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进行评估。新的审计风险模型是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注册会计师必须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包括内部控制,以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不得不经过风险评估。因此,新的审计风险模型要求的审计起点为风险评估程序,其次才是针对重大错报风险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

注册会计师实施的审计程序必须做到有的放矢。注册会计师将识别和评估的风险与审计程序相联系。在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将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及范围与识别和评估的风险相联系,以防止机械利用程序表从形式上迎合独立审计准则对审计程序的要求。

注册会计师必须针对重大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和披露实施实质性测试。注册会计师对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是一种判断,并且内部控制存在固有限制,无论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结果如何,注册会计师必须针对重大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和披露实施实质性程序,不得将实质性测试只集中在例外事项上。

(二)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程序的影响。审计风险准则要求强化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程序,需要注册会计师适时调整配备审计资源的思路,同时也应关注可能增加的审计成本,在确定审计收费时加以考虑,以保证准则得到执行。

有关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程序包括:1.实施风险评估程序,通过实施审计程序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包括内部控制;2.从会计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和披露认定层次评估重大错报风险;3.针对会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采取总体应对措施;4.针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和披露认定层次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5.评估获取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

(三)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规定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必须按照执业准则、规则确定的工作程序出具报告。判断注册会计师是否按照执业准则、规则确定的工作程序出具报告,最重要的依据就是审计工作记录。由于以前出台的准则对审计工作记录的要求比较笼统,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在执业时,没有完全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规定实施审计程序,或虽然实施了审计程序,但没有形成有效的审计工作记录,对审计质量控制和日后检查造成不利影响,也影响了会计师事务所的责任区分。因此,在起草审计风险准则时,我们增加了对注册会计师形成审计工作记录的具体要求,以保证对重要程序的履行和对审计质量的控制,这对明确注册会计师责任具有重要作用。

审计风险及应对措施范文第5篇

舞弊者为了摆脱金融危机对其负面影响,达到其所追求的目标,往往采取一系列的舞弊手段。对通过舞弊手段编制的虚假报表进行审计,则必须了解和掌握这些手段的表现形式和规律性,这样审计才能“有的放矢”,才能“知彼知己”。

对财务信息作出虚假报告通常由管理层指令财务部门实施,与此相关的舞弊手法主要包括:

1.对财务报表所依据的会计记录的操纵、伪造和篡改。有些企业对管理层实行浮动年薪制,企业老总们为了粉饰业绩和多得年薪,指令下级编制虚假销售记录或提前确认收入,虚增利润;特别是在年终期末,管理层的预期目标未能实现时,故意多报、少报、瞒报收入或成本费用的舞弊事项最易发生。

2.滥用或随意变更会计政策。滥用会计政策,是指未按国家统一规定正确运用会计政策,从而不能恰当、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再者随意变更会计政策也是滥用会计政策的一种表现,企业没有充分、合理的依据而变更会计政策,或者未经相应程序变更会计政策,或者反复、多次地擅自变更会计政策,都构成了对会计政策的滥用。比如因为合营公司和联营公司亏损,作为投资企业为了减少亏损而将原采用权益法核算的股权投资改为成本法核算。

3.不恰当地调整会计估计所依据的假设及随意改变原先作出的判断。具体表现为随意改变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或折旧方法,随意改变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的摊销期限,以及对于已大幅跌价、减值的资产不提或少提跌价、减值准备,对长期合同按完工百分比确认的收入远高于实际完工比例,等等。

管理层通过财务部门实施舞弊的手段还有许多,例如:(1)故意漏记、提前确认或摊迟确认报告期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2)隐瞒可能影响财务报表金额的重要事实;(3)构造复杂的交易以粉饰财务状况和拨高经营成果;(4)篡改与重大或异常交易相关的会计记录和交易条款。

而且,上述财务舞弊行为通常伴随着虚假和误导性的文件记录,其目的在于证明其行为的“合法性”。

二、实施风险评估程序,识别、评估和应对财务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

(一)审计的固有限制和舞弊的故意性加大了审计风险

所谓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审计报告中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因而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可能性。

1.内因。由于存在固有限制,即使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恰当地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审计人员也不能对财务报表整体上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绝对保证。《企业会计准则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列举了选择性测试方法(即抽样审计)的运用等五项审计的固有限制。

2.外因。舞弊者可能通过精心策划、“全方位包装”以掩盖其舞弊行为。由于舞弊往往具有狡诈、隐蔽、串通、伪装等特点,致使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多数情况下很难被发现、识别和认定。

由于以上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使舞弊导致重大错报的审计风险远大于非故意错误导致重大错报的审计风险。

(二)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审计人员应当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始终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并计划和实施询问等审计程序,以获取用于识别和认定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所需的信息和证据。

1.询问。

审计人员应当就涉及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相关事项询问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和企业内部其他人员。实施询问程序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如果被审计单位已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应询问其内部审计人员,比如:①对本单位舞弊风险的认识;②内审机构在本期是否已就财务舞弊实施审计程序;③管理层是否对内审中发现的舞弊采取了适当的应对措施;④内审人员了解的其他舞弊事实、舞弊嫌疑和舞弊指控。

(2)审计人员还应向不参与财务报告过程的业务人员、向负责生成、处理或记录复杂、异常交易的人员询问,了解形成重大错报事项的动因和过程。

(3)在取得一定信息和相应证据的基础上,审计人员应就已初步识别的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事项询问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直至治理层,并就重大错报事项的处理与管理层或治理层沟通。

(4)询问得到答复时,如果管理层答复与其他信息或其他人员答复不一致,或者治理层的答复与管理层的答复不一致,审计人员应当采取措施获取进一步的审计证据予以解决。

2.考虑舞弊风险因素和其他信息。

(1)审计人员应结合金融危机对被审计单位的影响,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考虑获取的信息是否表明存在舞弊风险因素,以及这些舞弊风险因素对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可能产生的影响,并运用职业判断,考虑被审计单位的规模、复杂程度、所有权结构及所处行业等,分析舞弊的真实动机,以确定舞弊风险因素的相关性和重要程度。

(2)审计人员还应当考虑在审计过程获取的其他信息,从另外角度观测被审计单位存在的其他涉及财务舞弊风险的因素。

3.考虑异常关系或偏离预期的关系。

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应当考虑可能表明存在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的异常关系或偏离预期的关系,如果发现这样的关系,审计人员还应考虑以下因素:①异常的交易或事项;②这些交易或事项对财务报表和审计产生影响的金额、比率和趋势。还可以通过参加相关会议,阅读会议文件等审计程序了解有关情况。

(三)评价审计证据

1.审计人员应根据已实施的程序和已获取的审计证据,评价原来对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是否仍然适当。如认为不适当,应考虑实施追加的审计程序或修改审计程序;在作出评价前和评价时,还应组织项目组内部就舞弊导致重大错报的信息和情况,进行充分、适当的讨论、交流和沟通。

2.如果发现某项错报,审计人员应当考虑该项错报是否表明存在舞弊,并考虑其对审计工作整体的影响。

3.如果认为错报是舞弊或可能是舞弊导致的,应考虑该项舞弊可能链接更隐蔽的方面,审计人员应就此采取应对措施:(1)重新评估舞弊导致或可能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并考虑重新评估结果对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的影响。(2)重新考虑此前获得的证据的可靠性和全面性。

4.如果认为财务报表存在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或认为存在舞弊但无法确定其对财务报表具体项目的影响,审计人员应当考虑该事项对审计整体的影响。

(四)识别、评估和应对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

1.识别和评估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

(1)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属于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即特别风险,在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以及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等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时,审计人员应当充分关注特别风险。

(2)审计人员应当了解管理层为了防止或发现舞弊而设计和实施的内部控制制度,并进一步了解舞弊风险因素及管理层应对舞弊风险的措施及对本次发现的舞弊事项的态度。

(3)对财务信息作出虚假报告导致的重大错报通常源于多计、少计收入或成本费用,审计人员应当以职业怀疑态度,并假定被审计单位在收入或成本费用确认方面存在舞弊风险,考虑哪些收入或成本费用类别、以及与收入或成本费用有关的交易或认定可能涉及舞弊风险。

2.应对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

审计时,应当针对的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确定总体应对措施,并为此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由于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属于特别风险,审计项目负责人应当专门针对该风险实施实质性测试程序:

(1)确定总体上的应对措施,比如:①考虑人员的适当分派和监督;②考虑被审计单位采用的会计政策;③设计、选择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并应适当注意使某些程序不为被审计单位预见或事先了解,特别应当采取适当措施,包括运用不同的抽样样本、以不预先通知方式实施审计程序等方法,有意识地避免进一步审计程序被单位预见或事先了解。

(2)重点关注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也分为报表层次的风险和认定层次的风险两大类。审计人员应重点关注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并就此实施下列进一步程序:①改变常规审计程序的性质,以获取更为可靠、更为相关的审计证据,或获取其他佐证性信息,包括更加重视实地观察或检查,在实施函证程序时改变常规函证内容,询问被审计单位的非财务人员等。②改变实质性程序的时间,包括把审计重点放在对期末或接近期末,或针对本期较早期间或贯穿于整个本期的交易事项实施测试。③改变审计程序的范围,如扩大样本规模、采用更详细的数据实施分析程序等。

三、与被审计单位、委托方沟通,对审计工作作出最后结论

审计中如果发现舞弊或获取的信息表明可能存在舞弊,审计项目负责人应当:

1.尽早将此类事项与治理层沟通,并就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事项的纠正提出自己的建议,以征询管理层的意见;如果管理层同意审计方面的建议,审计人员应协助被审计单位通过调账、调表等方法纠正重大错报;如果管理层不同意纠正错误且错报对财务报表整体而言是重大的,审计人员则应通过其他途径寻求解决问题和终结审计。

2.如果被审计管理层和治理层是分设的,经评估认为治理层是诚信的,应尽早就已发现的舞弊及处理意见与管理层未达成一致的情况,与治理层沟通协商。

3.如果审计另有委托方,且委托方是被审计单位的控股公司或“主管部门”,审计项目负责人应尽早就未能与被审计单位达成共识的舞弊事项的处理,与委托方沟通,征询委托方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