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技创新具体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制订培育创新型初创企业专项行动方案
1、鼓励科技人员创办创新型初创企业。大力实施“智团创业”计划,支持科技人员与企业加强合作,创办领办创新型初创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创新型初创企业在全市中小企业中的比重。
2、鼓励科技人员向创新型初创企业流动。支持现有大中型企业孵化、派生创新型初创企业,鼓励传统型中小企业加快向科技型中小企业转变,鼓励各类科技人员进入创新型初创企业。
3、完善对科技人员的激励机制。鼓励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支持科技人员以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知识产权出资创办企业,非货币出资最高可占注册资本的70%。
4、大力引进科技创业投资机构。发挥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杠杆效应,重点引导投资基金或创业投资企业投向市内的创新型初创企业,促进国内外科技成果、科技人才和资本的聚集。
5、加快发展天使投资。设立总规模为5亿元的天使投资引导基金,通过跟进投资等方式,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向创新型初创企业。加大对天使投资和科技创新创业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追求成功”的创业氛围。
6、推进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发挥全市各类研发机构、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等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积极鼓励为创新型初创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二、大力培育创新型初创企业的具体措施
1、明确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出台《宁波市智团创业计划与创新型初创企业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创新型初创企业的认定条件和管理模式。2013年组织开展三个批次的创新型初创企业备案工作,完成创新型初创型企业备案2739家,安排市级补助经费2370万元。
2、探索完善科技金融体系建设。推进科技银行、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科技担保公司等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建设,引进举办“黑马大赛”、“中国创业大赛”等多个有影响力的天使项目对接平台,成立“宁波市天使投资俱乐部”,为产业升级和创新提供更加完善、更加全面的金融支持服务。年内已跟投14家企业,天使投资引导基金跟进投资金额1020万元。
一、加强宣传,提高对饲料行业科技创新工作的认识
为全面落实市饲料工业办公室《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全市饲料行业科技进步会议精神的通知》精神,提高对饲料行业科技创新工作的认识,我们将组织召开饲料企业科技进步座谈会,与企业负责人进行座谈交流,要求饲料企业“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通过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养殖业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饲料产品,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为人民群众提供更放心的动物性食品”,把“改善和提高动物性食品的品质和风味”作为行业发展的新的目标;并深入饲料和养殖企业内部与技术人员进行探讨,探索饲料行业科技创新的方式及高科技含量的添加剂在畜牧养殖实践中应用的有效途径,以有效启动饲料行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加快饲料行业科技创新的步伐。
二、加强组织领导,确保科技创新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扎实开展饲料行业科技创新工作,形成强有力的支持调控体系和横向、纵向相互协调的工作体系,市畜牧局成立由分管局长为组长,饲料兽药科科长为副组长,科技骨干为成员的饲料行业科技创新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本市饲料行业科技创新工作方案的制定、科技创新的宣传、组织协调、高科技含量添加剂的推广应用及科技创新工作的监督、检查。同时要求辖区内的大型饲料、养殖企业组建由专人负责的科技创新技术小组,制订企业的年度科技创新、改进产品和应用高科技含量添加剂的具体措施和步骤,明确时间和要求,把科技创新工作制度化、经常化,指导实施本企业的饲料科技创新工作。
三、整合饲料行业智力资源,组建全市饲料行业科技人才库
市拥有统一饲料、希望饲料、爱基饲料等大中型和新型饲料、养殖企业,聚集了一批著名的畜牧、水产饲料及相关专业的技术人才,他们是开展饲料行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关键因素,直接决定着科技创新的成败,为此,我们将对全市的饲料生产企业和畜牧养殖企业的饲料营养、养殖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进行调查摸底,全面掌握各企业饲料营养、养殖方面的专家和技术人才详细情况,筛选二十名专家和技术人员组建市饲料行业科技人才库,建立档案,搭建平台,定期组织召开科技人才库专家和技术人员会议,共同制定措施,探讨、交流科技创新工作经验,充分发挥群体智力资源的作用,全面推动饲料行业科技创新工作。
许多专业技术人才来源于正规的农业院校,以人才为纽带,辐射性横向拓展和加强与大专院校,研究院、所的联系,积极拓展业务合作,在研究与生产之间架起桥梁,为企业直接吸收先进技术,实现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
四、提高企业科技素质,引导企业积极进行科技创新
为进一步推动饲料行业科技创新工作,提高饲料企业的科技素养,畜牧局将依托饲料行业科技创新领导小组,定期邀请资深的专家教授为市饲料行业科技人才库的专家、技术人员及饲料、养殖企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举办讲座和学术报告,利用各种方式推广、介绍饲料科技进步成果,了解饲料科技发展动态。
鼓励引导企业开发应用科技含量高的新饲料产品。市饲料科技创新领导小组为饲料企业科技创新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引导饲料企业改进产品、开发高科技、高效益的饲料产品;积极引导畜牧养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海洋酶、共轭亚油酸、乐能肽、杜仲素等高科技含量添加剂,及时提供服务并做好应用对比效果跟踪,取得明显成效后在全市的肉鸡、生猪、蛋鸡等畜牧生产中进行大力推广,促进畜牧产品质量和风味的提高。
五、实施科技创新,创立名优品牌
通过科技创新,实现饲料和养殖企业的双赢,一方面饲料企业通过创新和改进产品,扩大企业的影响,提高市场占有率,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养殖企业通过使用高科技饲料产品和饲料添加剂,生产出高附加值的畜产品,创出畜产品的名优品牌,为饲料创新发展提供驱动力,推动饲料产品的更新换代。大力推广万家镇陈家顶陈氏兄弟蛋鸡场(10万只蛋鸡规模)使用共轭亚油酸代替普通脂肪酸生产共轭亚油酸鸡蛋,实现了品牌、效益双赢的成功经验。该共轭亚油酸鸡蛋的胆固醇含量低,提高鸡蛋附加值,给群众提供保健鸡蛋产品,目前该品牌鸡蛋成功打入沃尔玛、佳世客等超市,成为大型超市的鸡蛋供应商,鸡蛋供不应求。饲料科技创新推动养殖企业发展,开创畜牧行业发展新局面。
独立学院作为现今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按照国家的“十三五”计划,大部分学校必须走转型之路,传统理论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要转变为实际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国家大力支持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每年举办很多相关的竞赛和项目,如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大学生互联网+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参加这些比赛使得学生很好地验证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将其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大推动独立院校科技创新教育的发展。
一、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意义
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科技创新活动促进传统教学的发展。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课堂教学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基础性、验证性实验为辅助,使得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而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多开展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和实践训练,让学生在实践动手中学习,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独立院校的学生由于知识基础较差,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缺乏自信心,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容易出现自卑、畏难情绪。应该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与各类院校的学生进行交流、切磋,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在一些科技创新活动中,学生要完成繁重复杂的实践学习任务,有时需要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工作,而且要经历挫折、打击、迷茫的过程,这个过程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毅力和敢于面对困难的勇气。
3.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培养学生对各种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及利用计算机技术、软件仿真技术、虚拟仿真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根据结果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计算机求解数学模型的能力、利用虚拟仿真软件规划设计、仿真分析、测试调试实际电路和系统的能力等。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学生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可以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遇到问题一起研究讨论,大大提高学生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协调组织能力。
二、独立院校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具体措施
1.举办专题讲座。
组织学院或聘请其他院校有丰富科技创新活动经验的教师举办科技创新专题讲座,让学生从本质上了解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意义和内容。通过这些讲座可以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增进师生间的感情,提高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兴趣,挖掘学生在科学研究中的潜能,为他们科技创新道路指明方向。
2.组织开展各种学习型社团。
在学生中多开展各种学习型社团,如自动化控制协会、智能机器人协会、通信电子协会等。邀请刚走进大学校门的新同学加入感兴趣的社团,老生带着新生学习研究,将他们培养成为未来科技活动的主力军。各种学习型组织团队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培养科技创新意识,学习科技创新相关的专业知识。通过专题讲座、学术报告、学术沙龙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增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学习,让大家找到与自己研究兴趣相同的伙伴,逐渐形成浓厚的科技创新校园文化氛围。
3.编写整理竞赛培训资料。
针对各个竞赛内容编写相应的赛前培训指导资料。如电子设计大赛,将一些电类基础知识如元器件的识别、经典芯片的使用等资料分门别类、归纳整理。独立院校的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较差,实践能力薄弱,创新意识不强,所以必须编写出符合独立院校学生实际情况的有针对性的培训资料,使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使学生获得最大的收获,创新能力得到实质性提高。
4.定期组织各类科技竞赛。
定期组织各类科技竞赛,检验教师的培训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将来参加各类省级、国家级乃至国际级竞赛做准备。通过实施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带动广大学生在本科阶段得到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训练,形成科技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进一步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
5.组织教师去兄弟院校学习交流。
安排教师去兄弟院校访问学习,研究新的创新活动的开展方法和内容。每个学校在创新活动方面都有自己的专长,多出去走走看看,有助于本校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对科技创新活动有更深刻的认识。
6.校企合作模式。
在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企业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学校与企业合作是必不可少的。通过与企业合作,一是可以了解和学到当前最新技术知识和生产第一线上需要的技术技能,使学生在科技创新活动中与实际紧密结合,思路和想法与当前知识领域相融合,设计出来的作品可以进一步加工改进成为产品,实际应用意义较大。二是利用企业丰富的资源,包括高精设备、高级人才、先进的技术、雄厚的资金赞助等。逐步研究探索校企合作之路,真正做到老师和学生“走出去”,企业高级人才“走进来”,将大学生科技创新与企业生产技术相结合,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提高实践动手能力,调动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团队意识,增强自信心,对独立院校培养应用型创新工程人才有远大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秉承创新精神的长葛人,在人多地少、资源匮乏的情况下,以敢想敢干的胆略气魄,靠从外面购进原材料、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两头在外”的招数,创出了无中生有的工业强市之路。
没有石墨,却成为中国超硬材料生产基地;没有石英、黏土,却成为中国中部卫浴产业基地;没有薪材等原料,却成为中国中部纤维板生产基地;没有一家国家投资的大型机械加工企业基础,却成为中国汽车零配件产业基地、中国小型建筑机械产业基地。
创新,铸就了长葛工业科技的一个个桂冠:全市年专利申请量连续六年在全省县(市)排序中稳居第一,连续8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科技综合实力跃居全省县(市)第二位。
然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制造”面临世界新格局的大背景下,长葛工业面临诸多挑战和发展瓶颈。
多而不高。长葛产业门类多,10多个产业中真正在科技和装备实力方面达到全国同行业领先水平的不多,在行业中有话语权的更少;企业群体多,却没有一家进入全国百强行列。
粗而不精。长葛的企业大多是加工型,且处于产业链的中端,产品科技附加值不高。
大而不强。企业规模大,总体利润低,经济实力不强。
面对诸多的“短板”和“软肋”,长葛工业转变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在哪里?又何以实现新的突破和突围?
提振工业,实现由多到高、由粗到精、由大到强的转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也考量着我们的责任与智慧。
集思广益,我们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如果说长葛过去的发展靠的是理念的创新和智慧、勇气,那么在今后的发展中,长葛要破解三大难题,必须坚持科技创新不动摇。
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使各类要素加速向科技创新集聚,以科技创新推动结构调整,以科技创新提升产业层次,以科技创新提高质量效益。
我们的目标是:让更多的长葛制造成为长葛创造,依靠科技创新,让长葛市数千家工业企业实现“点石成金”。
为此,我们实施了一连串的具体措施。
用政府之“手”引领科技创新
政府既是科技创新的指挥者,也是协调者。我们注重运用政府有形之手,撬动政策杠杆,聚焦聚力科技创新。每年拿出100万元资金,用于激励专利研发;建立1200万元科技创新专项基金,重点支持重大技术攻关、重大成果转化、重大平台建设。企业一旦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或获得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中国优质产品,将获得重奖。政府有形之手的引导,有效激活了企业科技创新活力。近年,全市年专利申请量都在千件以上。
以企业主体带动科技创新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靠科技的力量,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实施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驱动战略,大力支持、鼓励、引导企业进行产学研结合,把研发机构建在企业,将科技创新资源引入企业。在此基础上,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开展“百家企业联高校”、“百名院士看长葛”活动,推进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产学研基地,促进和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提高了产品的科技含量、附加值,提高了市场竞争力,森源集团中置柜系列隔离开关产销量居全国第一位,奔马公司场地电动汽车占全国30%的市场份额。
以引进“嫁接”加速科技创新
采取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这样一种科技创新捷径,推动产业结构不断向高层次演进。长葛市不锈钢加工业以青山金汇集团公司为依托,引进国内先进不锈钢热冷轧板带生产线,其技术填补了两项国内空白,使整个不锈钢加工从钢坯冶炼拉长到终端产品,打造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新天地药业公司通过对外合作研发,首次实现由化学法向生物法的突破,成功申报了国际发明专利。引进“嫁接”加强了本土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以人才智力支撑科技创新
抓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不动摇,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意识,强化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创新型企业家队伍、高级科研人才队伍和高素质技工人才队伍“百千万人才培训”计划,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给企业家们“输血充电”;免费组织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参加国家级专业培训;重金聘请高新技术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按照请专家“会诊”、选准高起点技改项目、按项目需求,面向人才市场引进人才的程序,全市已引进各类专业人才一万多人。我们把人才、科技、产业、企业紧密地联系起来,实现了长葛的“才智集聚”效应、“助推转型”效应、“产业孵化”效应,激发了科技创新的潜在活力。
以宜居宜业涵养科技创新
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打造优美的生存环境,用优厚的待遇留住人才。确立发展方向,向北对接新郑空港,融入郑州空港经济圈,形成吸引科技型企业入驻的新的“增长极”。启动葛天生态园、双洎河湿地等一批旅游、休闲观光项目建设,提高街头公园数量、主街道品位和老住宅小区绿化亮化档次,以高品位的宜居宜业城市生态环境,聚集高新技术企业和人才,营造引得进、留得住、创大业的发展环境。
科技助推,有效拉动了工业经济的良性运行。工业集聚区连续两年进入全省“工业集聚区十强”,全市综合实力跃居全省县(市)第8位。为农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撑,促进了“三化”协调发展。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实现方式;科技创新;要素配置;政府职能;供需管理
2015年11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供给侧改革”,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那么,推进供给侧改革要从何处入手呢?学者们在科学认识供给侧改革的基础上,就“如何推进供给侧改革”展开了大量研究,现综述如下。
一、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不少学者认为,科技创新是经济持久发展的动力,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就是从供给端为经济发展创造源源不断的新增长点。胡鞍钢、周绍杰等(2016)认为供给侧改革,离不开创新的重要作用。长期来看,要构筑创新驱动增长模式。龚刚(2016)认为供给侧改革的重中之重是为创新提供足够的激励,目标是发展知识密集型经济,以提高经济社会的技术水平或全要素生产率。
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的具体措施上,学者们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孙亮、石建勋(2016)认为加快建立企业家激励机制,加强产权保护,营造一个企业家能够有创新、创业激情的激励机制和环境十分重要。他倡导:对中小企业创新减税补贴,激励企业自主创新,建立以知识产权保护为核心的报酬激励制度;提高国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造自己的品牌。胡鞍钢、周绍杰等(2016)强调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冯志峰(2016)认为要培育新动力,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要积极运用新工艺,培育发展新产业,加快技术、产品、业态等领域的创新步伐。在整个创新机制中,企业作为创新的执行主体,起着关键作用。
总之,学者们普遍认为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经济发展的核心位置,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的具体措施上,学者们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二、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提高供给体系质量
供给侧的本质是生产要素的组合与配置。由此,有些学者提出供给体系存在的问题本质上就是生产要素低效率、低质量的“错配”。孙亮、石建勋(2016)认为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是供给侧改革中的重要任务。许小年(2016)认为供给侧的含义是清理三座大山:过剩产能、过多库存和银行坏账。实现新的经济增长点必须清理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
学者们从多个角度阐述了该如何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滕泰(2015)认为根本出路是“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培育“软财富”和“软价值”为代表的新供给形成和新供给扩张产业,包括知识产业、信息产业、文化产业、金融产业和其他社会服务业。林卫斌、苏剑(2015)从能源视角提出了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内容:节能降耗,构建能源节约型的产业体系;重塑能源体系,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化解产能过剩,构建适应新常态的能源基础设施体系。孙亮、石建勋(2016)认为需要建立有效的过剩产能退出机制,减少“僵尸”企业;对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行业进行减产、淘汰;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产品的升级改造,适应新的市场需求。
由此可见,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是迫切任务。但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妥善处理保持社会稳定和推进结构性改革的关系”,这意味着过剩产能淘汰会循序渐进地进行,供给侧将是缓慢的产能出清。?
三、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发挥市场决定作用
有些学者提出,我国当前存在的供需失衡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政府失灵导致的。林卫斌、苏剑(2016)认为必须转变政府职能,改变政府管理方式,减少政府干预,由企业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自主决定投资建设、生产运行。
学者们就如何完善政府职能,发挥市场决定作用提出了不同的建议。邵宇(2015)指出转变政府职能需通过建立有法律效力的“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来确定政府和市场的合理边界,为市场伸展打开足够的空间。滕泰(2015)认为当前中国经济的有效供给受到高税收成本约束、高融资成本约束、高行政成本约束等三大供给约束,每降低一个百分点的税收或融资成本,每取消一批行政管制,就会有大量企业从盈亏平衡线上起死回生――这就是放松供给约束。孙亮、石建勋(2016)认为政府在“供给侧改革”中主要职责有两方面:一是要大幅度降低“制度易成本”,保护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其二是加速国企改革,发挥好“看得见的手”的功能和作用。
总之,如何发挥“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的积极作用是供给侧改革中的关键。学者们从政策、监督、管制和国企改革等多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四、全面认识供需失衡,协同推进供需管理
在经济增长中,供给和需求相辅相成,互为条件。很多学者认为单纯地放弃需求谈供给或放弃供给谈需求都是片面的。比如,苏剑(2015)认为供给管理政策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但仍应坚持需求管理政策与供给管理政策相互结合的基本原则。
那么,我国目前的供需失衡究竟如何,又该如何协同推进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学者们给出了各自的答案。林卫斌、苏剑(2016)指出当前我国经济供需失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供给无需求;二是供应的低效率抑制有效需求;三是有需求无供给。在宏观经济政策制定方面,苏剑(2015)建议我国从过去仅存在需求管理的一维政策体系升级为同时包括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的二维政策体系。针对具体改革措施,滕泰(2015)认为目前我国西部投资、民生改善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需求领域也有很大的不足,不能忽视需求侧改革的作用。
因此,供给侧改革需要协同推进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此外,徐策和王元(2015)还指出,在协调配合运用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政策的同时要避免出现政策间效应抵消导致政策力度不足,或效应叠加导致政策力度过度等情况。
五、结语
综上所述,学者们从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矫正要素配置扭曲、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和协同推进供需管理这四方面展开研究,探讨我国供给侧改革的实现方式。由于侧重点和研究角度不同,他们的观点同异互见且交叉。我们也发现:供给侧改革行之不易,应着眼于中国发展实际,侧重提升经济增长效率和企业发展活力,妥善处理保持社会稳定和推进结构性改革的关系。
参考文献:
[1]胡鞍钢,周绍杰,任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和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2).
[2]龚刚.论新常态下的供给侧改革[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2).
[3]孙亮,石建勋.中国供给侧改革的相关理论探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3).
[4]冯志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经济研究,2016,(02).
[5]许小年.供给侧改革如何增加有效供给[J].商周刊,2016,(15).
[6]滕泰.加强供给侧改革开启增长新周期[N].经济参考报,2015-11-18(001).
[7]林卫斌,苏剑.理解供给侧改革:能源视角[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5,(12).
[8]林卫斌,苏剑.供给侧改革的性质及其实现方式[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6,(01).
[9]邵宇.供给侧改革――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J].新金融,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