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田径训练总结

小学田径训练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田径训练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田径训练总结

小学田径训练总结范文第1篇

——某某中心小学申报省体育传统项目(田径)学校自评报告

我校始建于1912年,1977年定为镇中心小学,1998年镇政府投资1270万元易地重建,现学校占地面积63亩,建筑面积9680平方米,在校学生24个教学班共1312人,在编教师56人。学校于1999年评为中山市一级学校,2004年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学校现为中山市田径传统项目学校、中山市乒乓球传统项目学校、全国语文学习科学实验学校、全国棋类教学实验基地、广东省绿色学校、中山市信息技术实验学校。

作为镇中心小学、省一级学校,我校秉承“致力于师生的可持续发展,对学生的一生负责”的办学理念,坚定不移地走“师生个性化发展”的特色办学之路。办学水平和效益不断提高。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校就作为中山市田径传统校,开展小学生田径竞技体育苗子的培养,在着眼于提高全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培养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的同时,取得了较好的竞赛成绩,在校内初步形成了让每一个学生懂体育、爱体育、会体育、练体育的良性体育环境,获得市镇教育界、体育界的高度评价。

我们基本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落实条例。

我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落实《体育法》和两个条例(《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严格按照中山市教育局颁布的课程计划现学校一二年级每周开设三节体育课、三至六年级每周开设两节体育课,保证体育课质量是我校一直致力研究的主要课题。如今,我们在过去的偏重技能,与近年的课改游戏体育中找到了结合点,重新认识“四基”即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基础兴趣;培养学有兴趣、学有所长、学有技能的健康学生。体育课质量稳步上升。我校长年坚持每天早上8:15--:8:30为早操时间、10:05—10:20为体育大课间时间、下午3:10—3:15为眼保健操时间,下午4:15--5:00为学生体育自由活动和课外活动时间,两操一课和体育课外活动时间纳入学校文明行为规范班级考核和教师绩效考核,努力实现“让每个学生都运动起来,让每个学生都健康起来。”十多年来学生体育考试成绩合格率100%,优秀率达95%以上。学校每年举办一次校运会,学生参与面达40%;每年举办一次趣味体育美育节,学生参与面达100%。

我们认真抓好体育常规教学工作,确保优质的教学质量。我们注重抓好教学的各个环节,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原创:学校制定了《体育课教学常规》、《体育活动安全保护制度》等规章制度,保障学生安全参加体育锻炼。十多年我校没有出现过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我校还被全市文明单位。我们要求体育科的教师(尤其是负责传统项目的教师)必须制定好学期的工作计划,设计出每周、每节课授课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达成的教学目标、使用的教学手段、器材等,使教学工作能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阶段的重点而有所侧重。2004年11月,我校徐永岩老师的体育试验课获得专家们的好评,并推荐代表三乡参加全市体育录相课比赛获佳绩。近年来,我校学生的身体素质综合水平不断提高,

自2005年以来,我校作为市首批全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监测学校,认真评估学生身体素质并及时上报,同时还参与指导本镇兄弟小学进行测试上报工作,受到镇教办领导的好评。

在面向全体,全面做好学生体育锻炼工作的同时,我校逐步形成了田径、乒乓球等特色强势项目。八十年代初,在办学条件十分简陋的情况下,郑慕贤校长争取到了市田径传统校的学生训练任务。二十多年来,学校始终把田径传统校的管理和训练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学校成立了田径传统项目领导小组。五任校长亲任组长,再从行政中抽调一名体育专干具体分管田径训练队,并安排专职体育教师操作教练。为了加强对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工作的领导,我校田径传统项目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按照有关对体育工作进行了计划和总结;我们还制定了各个时期的竞赛目标,检查训练计划,落实训练经费,协调训练场地,使我校的体育传统项目工作常规、有序地进行。经过不断地总结,我校已初步形成了抓好田径传统校训练工作的常规管理经验和科学训练经验。2006年2月,学校具体分管该项工作的刘瑞明主任还在全市传统项目学校工作会议上作了主题发言。

二、条件保障、训练科学

条件是基础。我校体育训练场地和条件经验了一个从无到有的逐步完善过程。八十年代初的祠堂学校,学生训练场地狭小。1998年学校迁址新建后,我校建有标准300米6道田径运动场(目前正在改建塑胶跑道)。学校一楼大堂建有风雨体育场,雨天学生可以大堂锻炼和训练。1999年,学校建设了80平米方沙池体育器材场;2003年,学校筹资建了700多平方米的“欢乐天地”主题体育园地,学校还有两个标准彩色地面篮球场、五个羽毛球场练习场地、一个250平方米的乒乓球馆。镇党委政府非常重视我校体育设施建,已决定投资800万元新建内设两个篮球场的综合体育馆。各样体育运动器材配备齐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活动场地和器材进行课余训练。

人员是保证。为了抓好田径传统项目学校的工作,我校配备了三名专职田径训练教练员(其中一名本科生、两名专科生)、四名兼职体育教师。其中三名专职训练老师均多次参加了镇、市的教练员培训班,两名教练员是三乡镇业余体校教练。

经费是动力。为开展了传统项目训练,镇体委每年补助训练经费一万元,学校为训练教师发训练补助、每年购买教练服。据统计,学校每年所用项目基本经费、教练运动员补助、器材设施购买、外出竞赛等费用达五万元以上。

训练是生命。我校每学期体育传统项目工作纳人工作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刘杰校长和分管领导刘瑞明主任林荣立副主任能深入实际,掌握传统项目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特别是体育教师政治思想、工作、生活问题。年级组长、班主任能支持、关心体育传统项目工作。为了加强对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并制定了三年的体育发展计划,按照有关对体育工作进行了计划和总结;我们还制定了各个时期的竞赛目标,检查训练计划,落实训练经费,协调训练场地,使我校的体育传统项目工作常规、有序地进行。同时,我校非常重视与市内各传统项目学校的联系、沟通,经常与他们召开座谈会,互相交流经验,还与镇业余体校实行教体结合,互补长短,形成课余体育训练的网络,使我校的田径训练能蓬勃开展起来。

梯队和时间。我校田径队训练每周平均训练7次,晨练每次60次分钟,下午每次90分钟。在梯队建设方面,我校田径项目建有校级竞赛队、中年级组、高年级组参赛队、班校运会运动队,我校十分注意年龄梯队衔接,目前,9—13岁年龄段均有队员训练。

三、创新机制、形成制度

激励成体系。为更好地进行常年、科学的业余训练。我校田径训练工作到做到三有五固定(有计划,有救案,有总结;计划固定、时间固定、场地固定、器材固定、人员固定),为了加强对运动员的管理,学校制定了《运动员守则》、《运动员奖惩制度》等一系列考勤、奖罚制度,保证运动员准时参加训练,促使他们在训练中刻苦认真,吃苦耐劳,按照教练的要求自觉苦练,确保训练的质量和收到应有的效果。我们注重抓好队员的思想表现和文化学习,教练员经常与班主任联系,了解队员的情况,及时进行教育。对学习态度不够好、成绩比较差的队员,班级除进行教育外,还抽时间给他们进行学习辅导,保证他们不掉队。为了更好地了解田径队员的身体形态、技术状况、文化学习和其他资料,我们建立田径队员登记卡,把队员每学期的学习成绩、每学年的身体素质测试和技术测试、每年的体检结果记录下来,以便对不同的队员个案进行分析、研究,提高科学训练的效果。

竞赛成系列。学校根据学生的特点,建立了校内以传统项目为主的小型多样竞赛制度,安排了各种的系列体育竞赛活动。每年都举行体育美育节和校运动会,今年,将迎来我校第二十届运动会的体育盛会。我们还根据体育传统项目的特点,开展男子、女子田径对抗赛际、年级比赛,此外还有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象棋围棋比赛等形式多样的群众体育活动,

四.辛勤耕耘,硕果累累

由于市镇体育及教育行政部门的全力支持和我校的高度重视,我校的田径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我校十多次被评为中山市优秀传统项目(田径)学校,近十年共输送40多名运动员到市体校,郑颖诗等12位运动员被纪中中山中学等省重点中学录取,3名运动员输到省体工队和。在竞赛成绩方面,我校毕业的郑妙诗在80年代初获全省标枪第一名,破省记录、获全国性比赛标枪第三名,郑观航代表参加全军运动会获跳高第一名;毕业生郑惠霞获广东省第十届运动会射箭第一名。郑建忠、陈淑琴、黄嘉怡多次代表中山市参加全省比赛都获得优异成绩。何文欣、郑建清、刘楚甄等运动员多次打破市跳高、60m市纪录。其中郑永春同学92、93、94连续3年打破市小学女子跳高纪录。我校多次在市级体育比赛中获奖。其中:广播操获市体育节比赛3次获一等奖。篮球、田径多次获市级比赛第一名。去年我校单独组队参加中山市第五届运动会田径丙组比赛,14人参赛11人获奖,并获团体总分第四名。我校教练员16次被评为中山市优秀体育教师和田径训练先进教练及市优秀教师。

小学田径训练总结范文第2篇

1.拓展训练引用到田径教学的必然性分析与思考

对于田径运动来说,这种体育运动这是人们从走、跑、跳、投等自然运动中发展起来,可以看作为运动之母。能够有效使得人体运动能力增强,使得身体素质有效提高,对于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能有效改善和提高;在此过程中,能够有效培养战胜自我、奋力拼搏、克服困难、吃苦耐劳方面的品质,具备果断意识、竞争意识以及勇往直前的精神,使得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在拓展训练中得到有效提高[2]。对于二战之后出现并流行的拓展训练来说,这种户外活动能够有效锻炼受训者的身心两个方面,利用精心设计的真实情景的模拟,能有效熔炼团队和进行意志的磨练。在小学的田径运动中,同样要求运动员具备相同的精神,能够很好满足田径运动的育人目的。所以,把拓展训练有效引入在田径选修课,无疑能够使得田径课教学效果得到有效的优化和完善。

2.拓展训练对田径教学的作用分析

2.1 小学生成功的情感体验激发了积极态度

对于参加的田径体育课的小学小学生来说,为了能够掌握和获得田径专项能力和技术,取得比较好的学习效果,在挑战和参与过程中,就应该具备积极的态度,而成功的情感体验则是这种积极态度的基础。情感体验能够通过拓展训练体验式教学而有效获得,通过进行拓展训练,“高峰体验”往往能够被受训者获得。对于依靠自己能力而克服的困难,在任务顺利完成之后,内心的自豪感和胜利感能有让小学生久久牢记在心,成功体验能够很好影响到学习过程。通过进行拓展训练,小学生在面对一些有压力的活动中,有些甚至是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小学生在进行过艰苦的努力完成之后,则会具有更为强烈的成就感,使得自我概念大大提高,自信力急剧增加,完全重新认识自己。在田径课教学中,小学生如果具备这种精神,则能产生克服田径学习中的困难的动力,提高田径学习效果,有助于更好完成田径学习内容。

2.2 拓展训练丰富田径课教学内容

经过相关研究,大部分小学生认为田径课枯燥无味。在进行田径课教学形式和内容改革方面,则应该积极引入拓展训练的内容,这会大大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实际情况以及要实现的预期目标,把相关的拓展训练活动加入到田径教学过程中,这样,小学生就能在较为愉悦地参与田径教学活动,能获得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和情感体验。“破冰”热身项目和“低风险、低要素”的室外项目则是当前的适合开展的拓展项目。所谓“破冰”项目,这是种比喻,主要是通过活动,来营造融洽和温暖的学习气氛,尽量消除在活动开始时的参与者的紧张和冷漠情绪。对于“低风险、低要素”的室外项目来说,则应该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器材和场地,进行相对安全且条件要求不高的室外项目,有时候甚至不需要任何道具,一般仅在2m范围内进行。需要指出,拓展训练中必然具有一定风险的活动,这里的风险包含着行为风险、心理风险和身体风险等,主要目的就是小学生通过体验一定的风险,而能够获得在客服风险后获得的愉快情感体验,使得小学生们在田径课上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大大激发。

2.3 小学生竞争、协作的能力通过拓展训练有效提高

要想提高田径课中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通过拓展训练中的体验式学习,教师的角色在体验式学习中得到淡化,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仅仅起到助产士的作用。小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利用现有的资源,自己解决困难,从接受任务、开始挑战直到挑战完成,都是利用已有的道具、器材和场地进行活动,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通过资源的合理运用而充分发挥,具体包括小学生的智慧、身体和团队协作等。通过采用上述教学方式,相比于传统的田径技术讲解的只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小学生体验过程中的动脑、动手和相互协作能够有效得到培养,有效补充传统教学方式。拓展训练的目的就是培养协作意识和竞争精神,这点也是在田径运动中的宝贵的意志品质,能够有效保证小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以及具备很强的社会适应性能力。

3.建议

小学田径训练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我国青少年 田径后备人才 培养体系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9-0061-02

一、问题提出

田径运动是奥运会上影响最大、金牌总数最多的运动项目,田径运动不仅直接体现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竞技体育的整体实力。田径在北京奥运会上47块金牌的分量使得田径运动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体育运动项目;而在结束的北京奥运会上我国只取得了两枚铜牌,可见我国田径的后备人才培养也就成为我国田径运动发展的重中之重。现代社会缺少了田径,就缺少了活力;田径,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内容。虽然现代田径运动中国进入仅有百年多的历史,但是中国的田径经历了几代人的努力才仅有几个项目冲出亚洲,这是中国田径界的最大悲哀,也是中国田径界一直努力的方向。中国田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中国田径界一直努力探索的问题,也是几代中国田径教练员、运动员和科研人员一直追寻的问题。经过科学研究认为,中国田径目前存在的问题有多方面的原因,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在此着重就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进行一下探讨,因为现代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的水平和素质,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田径未来的走向。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专家访谈法;系统分析法。

三、讨论与分析

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青少年田径训练系统性存在问题

传统的田径后备人才训练是少体校――体校――青年队――体工队――国家队,形成了金字塔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放以来,国外优秀的田径运动技术、训练思想、训练方法与手段、管理体制已经大步走进国门,对中国田径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田径运动的训练体制开始有了改革,已经初步形成了:①小学――中学――大学――职业队――国家队。②少体校――体校――青年队――体工队――国家队的训练模式。其中,模式①目前刚刚有所起色;模式②基本上占据大部分江山。众所周知,真正成为能够代表国家上场参加世界大赛的田径后备人才是在训运动员的百分之几,田径后备人才的成才率不高是中国田径运动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那么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训练的系统性存在问题。没有一套适合中国青少年特点的切实可行的田径教学训练大纲,也是影响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训练的系统性问题的症结所在。

2.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文化素质教育存在明显的缺陷

田径不仅仅是一项运动,也是一种体育文化,其深刻的内涵体现在田径比赛与欣赏过程中,运动员创造出的动态美感,陶冶人的心灵,激发人的欲望,促进人类的交流,并不断地创造出人类积极向上的精神文明。但是,中国近一个世纪的田径发展史和世界田径运动的发展史证明,一个没有文化素质的田径后备人才是不可能有大的发展前途的,中国的田径运动实践证明,中国田径后备人才的文化素质教育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在2008年奥运会取得金牌总数第一的推动下,大力发展中国青少年田径运动,着力进行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的文化素质教育是当务之急。

3.田径教练员素质与能力有待提高

研究表明,中国田径除了学校体育中体育教师,从业余体校到专业队、再到国家队几乎都是田径后备人才退役后改行而成的。因此,经验训练是中国田径运动训练的一道风景线,也是影响中国田径运动发展中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尽管,中国田协每年都进行田径教练员各个级别的上岗培训,但是,真正能够提高的教练员有几个?短期培训只能解决方法和手段问题,而长期培养才能解决训练指导思想和战略战术风格的形成问题。一名田径教练员的素质与能力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运动员的实力与水平,这是不争的事实。例如,2006年辽宁省省运会上,就因为某代表队在比赛前期给青少年使用违禁药物导致该代表队被禁止参赛。这也是教练员在培养青少年问题上没有考虑运动员以后的发展,只要求在当时为自己取得成绩,而使运动员从生理、心理和身体上遭到了破坏。因此,提高田径教练员的综合素质与执教能力,尤其是对中国青少年田径运动的发展将产生不可估量的长远作用。

四、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发展对策的理论探索

1.早期专项化训练要与文化素质教育同步进行

世界田径运动发展表明,早期专项化是田径运动快速发展的一条成功之路。但是,早期专项化训练必须同时要与文化素质教育同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使田径后备人才的智力能力得到发展,从而促进其对田径运动的理解和创新思维;才能使田径后备人才的体育道德得到发展,从而促进其对田径文化的理解、创新、表现和守法;才能使田径后备人才的审美能力得到发展,从而促进其对田径运动的理解和表现美与创造美。按照的哲学思想,田径文化应该理解为人类的田径运动实践活动及其一切成果,它一方面对象化为田径运动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另一方面又主体化为田径后备人才身心结构中的文化素质(包括科学素质、道德素质、审美素质等等)。因此,田径运动的文化素质教育就是将田径文化这一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丰富成果,以象征性的符号系统,通过青少年自身的工具性操作和主动性构建,内化在心理层面,积淀与身心组织之中,从而形成田径后备人才的文化素质。实践证明,田径运动训练与文化素质教育脱节,就会出现田径后备人才的盲目、盲动等过激行为,有的甚至触犯国家法律。

2.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也要摸索出适合中国人特点的训练方法与技、战术特色,从小就进行系统的专项训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田径界积极引进了一批国外教练员,确实给中国田径带来了先进的思想、经验和训练方法。但是我们不能照葫芦画瓢,一味地搞拿来主义;要想发展,就应该创新,就应该按照中国青少年的特点,大胆地扬弃,摸索出适合中国人特点的训练方法与技、战术特色,从小就进行系统的专项训练,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田径运动的技、战术特点,给世界一个惊喜。

3.在大、中、小学校系统地进行田径运动课程体系的建设,扎扎实实地在青少年学生中进行田径运动技能的系统培养。

调查表明,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的大、中、小学校体育课程体系中,田径项目教学的比重十分微小,连最新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高中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中,尽管把田径列为必修课程,但是各学校真正上田径的几乎寥寥无几,导致大纲中对田径运动教学要求的系统性难以体现,谈何发展青少年田径运动?因此,在大、中、小学校系统地进行田径运动课程体系的建设,扎扎实实地在青少年学生中进行田径运动技能的系统培养,才是真正提高中国青少年田径运动技术水平的迫在眉睫的问题。

4.建立健全“大学、高中、初中、小学”的四级学校田径训练体制

没有大、中、小学校系统地进行田径运动课程体系的建设,谈何建立健全“大学、高中、初中、小学”的四级学校田径训练体制?那么,建立健全“大学、高中、初中、小学”的四级学校田径联赛体制,首先应该进行大、中、小学校系统地进行田径运动课程体系的建设,扎扎实实地进行青少年田径运动的理论、技术等方面的系统教学,才能一步一个脚印的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田径运动技术水平,才能为建立健全“大学、高中、初中、小学”的四级学校田径联赛体制奠定基础。这里也要明确,建立健全四级学校田径联赛体制,不仅要建立体制,也要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既要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田径裁判员,也要培养大批有真才实学的田径教练。否则,建立健全“大学、高中、初中、小学”的四级学校田径联赛体制,只能成为纸上谈兵,无法落到实处。

五、结论与建议

1.结 论

传统的我国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举国体制”作用下的业余体校(县区)、体校(地市、省)、省运动队、国家队的“金字塔型”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是建立在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青少年田径人才,为中国竞技体育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创造奥运辉煌,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原来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举国体制”作用下的业余体校(县区)、体校(地市、省)、省运动队、国家队的“金字塔型”人才培养模式(第一种),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优秀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的要求,这样就相继出现了教育系统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一条龙式”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第二种)、中学到大学体育的“体教结合”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第三种)和社会力量办(青少年)田径俱乐部的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第四种)。研究已经发现前两种存在的问题和弊端较多。第三种优势明显,第四种正在摸索发展。

那么,把青少年田径俱乐部发展成真正能够为国家培养优秀田径后备人才的职业化模式的人才培养基地,还需要实践的不断探索和理论的总结,需要各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课题组认为,这种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还是大有前途的。问题是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转型期,方方面面的矛盾需要协调和解决,社会力量办青少年田径俱乐部的投入还不是很大和很多,还需要积极的引导。欧洲人100多年前办到的事,中国人现在已经能够办到,只不过还需要些时间。中国田径期待着雄踞世界田坛,傲视欧美的那一天早日到来。

2.建 议

中国正在走向富强,中国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正在改革,尤其是中国社会正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整个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中国田径运动起步晚于欧美,但是发展较快。通过课题组对本课题研究,认为目前存在四种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可见,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已经呈现多元化方向发展态势,并且各有优势,各有千秋。2008年奥运会后,国家将把体育的重点转移到全民健身上来,举国体制下的“金字塔”还能够存活多久,值得思考。那么,解决矛盾,扬长补短,将四种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的经验和优势组合起来,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以社会力量办和大中学校办为主导,实行“体教结合”应该是体育和教育部门培养优秀田径后备人才的共同职责,也是今后优秀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的大事所趋。

参考文献

1 冯建中.大力推进“体教结合”[J].体育科学,2005.25(2):3

2 刘 明等.我国田径运动水平相对落后的原因及发展对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2):59~61

3 杨展加.“竞教结合”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新途径[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29(2):84~87

4 薛春林等.我国田径运动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体育科学,2003.23(5):92~95

5 张贵敏.我国田径运动的困境与出路[C].2003全国田径理论研究会《田径运动高级教程》培训班讲稿汇编,2003.4

6 王 健等.我国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回顾、现状及改革对策研究[C].体育软科学研究成果汇编(1997~1998),1999.6:112~121

7 孙 岩等.我国业余体育训练历史发展及现状分析[J].体育学刊,2003.10(3):113~114

8 曹 .全视角审视传统体育校[N].中国体育报,2005.8.24

小学田径训练总结范文第4篇

为了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 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学校不断树立育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思想,坚持“三为主三结合”的体育工作思路:即: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内外相结合;以校内为主,校内外相结合;以普及为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将抓好体育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从而推动学校整体工作的开展。

目前,在我校,体育工作已经不是几个体育老师的事,广大教师都是学生体育活动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学校努力克服学生多、场地小的实际困难,科学安排,合理整合,最大限度地吸引广大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

二、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坚持科研引领,深化体育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渠道,体育教师是推进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学校在排课表时优先排体育课,尽量科学合理地使用有限场地,保证绝大多数时间2、3位体育教师同时上体育课,减少5、6位老师同时上课的状况。课前老师们要一起精心设计场地,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合理使用体育器材,利用好有限的场地和空间,增强体育课锻炼的实效性。每学期,学校要求教师做一节教学研究课,每位教师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及特长,用说课的形式,论述一节课的设计方案,然后通过教研组集体讨论,发挥集体研究智慧,不断修改、完善教学方案,再由主讲人作课。

三、突出篮球特色,以课间操为切入点,落实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

我校是北京市田径、篮球传统项目学校,2005年,我校体育教研组全体教师,参加了教育部委托人教社组织制订的《中小学(2+1)体育项目》小学篮球合格标准的研究。使我校教师的研究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此基础上,我校体育教师共同研究、编写了以篮球为内容的校本教材。体育老师们不断积累篮球训练经验,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自己创编了一套“篮球”操,这是教育部推广的两套少年操的补充。

为了养成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身体素质,学校落实学生在校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每天下午课后安排了40分钟学生体育活动时间,由体育教师、班主任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体育锻炼。为了突出我校篮球特色,每年举办宏庙小学篮球系列比赛活动。活动过程中,全校各年级各班学生全员参与,人人争先。

四、坚持田径、篮球传统项目业余训练,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我校田径、篮球运动训练,有着悠久的历史,目前,我校已有一支以4名体育教师为主、校内外结合的教练员队伍,建立了由上百人组成的田径队、男女篮球队,初步形成了一个有梯队、有层次的传统项目业余训练网,始终坚持包括寒暑假在内的长年业余训练。

我们努力做到三个坚持,即(1)坚持科学的业余训练(早:7:00—7:45;下午:3:30—5:30);(2)坚持经常训练,每周不少于四个训练日;(3)坚持系统训练,有计划、有落实(教练员分工落实,运动员梯队落实,训练时间落实,活动场地落实)、有总结;

我们还努力做到五个结合。即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文化课学习与业余训练相结合;教练员队伍的校内、外相结合;组织管理上的体育教师、教练与班主任、学生家长相结合;训练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

五、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优秀人才辈出,体育工作结硕果

小学田径训练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滨州市 体校 田径运动项目 后备人才

1滨州市田径运动项目后备人才的基本情况

1.1滨州市田径运动项目后备人才数量

滨州市田径运动项目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大致上属于三级训练模式,整体呈“金字塔”模式。从调查可以看出,滨州市田径运动项目后备人才最近4年的注册情况有较大的变化。从整体上看,当前的运动员注册呈现不稳定的状态,这反映出当前青少年及其家长参与田径训练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1.2滨州市田径运动项目后备人才年龄结构与训练年限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16—17岁年龄段的青少年运动员人数最多,约占总人数的45.2%。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其生理、心理都在发生变化,教练员应该根据运动员的年龄、心理、生理特点科学的进行训练,避免“拔苗助长”、过早专业化等现象。从运动员参加训练的年限来看,训练1-2年的占25.5%,根据田麦久先生的理论这部分运动员正处在基础训练阶段,要避免过早专项化;3-4年的占47.9%,这部分运动员处在基础训练与专项训练的过渡期,应注意训练手段和方法的变换,使运动员的训练平稳过渡到专项训练阶段。

1.3滨州市田径运动项目后备人才成才率现状

本研究将田径运动后备人才成才的标准大致分为五个不同层次:市级比赛、省级比赛、全国性比赛、洲际比赛和世界级大赛。数据显示有37.8%的教练员把青少年运动员成长到成年阶段能获得国家级以下比赛前8名就视为成才。而认为能获得国家级比赛前8名视为成才的有51.6%。由此不难看出一部分教练员只侧重于把向上一级输送作为后备人才培养的目标,仅注重于把后备人才培养成为省内优秀选手,而并没有把眼光放在国家田径项目发展战略上,没有把后备人才培养与奥运争光战略结合起来。

2滨州市田径运动项目后备人才的选材

2.1教练员选材的方式

表1 教练员选材的方式与依据

总体来看,滨州市田径运动项目后备人才教练员选材的主要方式为通过运动会和到中小学寻找,而别人推荐和下级运动队输送的仅占25%和14.3%。这说明当前教练员的主动性是能否选材的关键,这也说明各级训练形式之间缺乏互动机制,各级训练形式之间的关系很大程度上是靠教练员来维系的。

2.2教练员选材的依据

在选材的依据方面的调查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有17.9%的教练员仍是经验选材,不可否认经验是教练员丰富经历的总结和积淀,对选材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经验并不能代表科学,经验选材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3滨州市田径运动项目后备人才训练工作的开展

3.1运动员参加训练的动机

从调查来看,选择为国争光的运动员占36.7%,这反映出这部分运动员对选择参加田径训练可能带来的物质利益和身份地位变化有较为强烈的期盼;选择动机是个人兴趣的运动员占13.3%,兴趣是运动员参加训练的内在动机,对青少年参加训练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选择降分,考取大学相对容易的运动员占20.7%。

3.2运动员的训练时间和次数

调查数据说明滨州市田径运动后备人才的训练时间和次数基本能得到保证。值得注意的是在训练的时间和次数得到保证的基础上,提高训练的质量和科学性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