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师 教育心理素养 提高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如果一名教师没有良好的教育心理素质,那么他将难以胜任教师这份神圣的工作职位,也不会在教育这一领域有所作为。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教师的教育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素质。当前,我国的教育正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行创新教育。为了配合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我们必须要提高教师的教育心理素质,以促进素质教育的实现。

一、教师教育心理素质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一)教师教育心理素质的概念

教师的教育心理素质,就是指教师在教学互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心理特点。教师的教育心理素质大致可以分为五大部分,正是这五大要素,决定和支配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表现,那么这五大要素分别是什么呢?笔者以为,这是一名优秀的教师所必须具备的五种心理能力:

1.角色适应力——教书育人的基础;

2.心灵感悟力——尊师爱生的基础;

3.情绪控制力——为人师表的基础;

4.心理承受力——诲人不倦的基础;

5.教育表现力——灵活机智的基础。

(二)教师教育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教师教育心理素质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教师良好身体素质的必要条件;第二,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其工作积极性、创造性有密切相关;第三,良好的心理素质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师生互动的过程与质量以及师生关系的建立与性质,从而对学生的发展产生重要的积极或消极的作用。可见,教师的教育心理素质至关重要,只有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和一个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够传递给学生无限的正能量,培养出国家需要的栋梁之才。

二、影响教师教育心理素质的因素

(一)教师所承担的多重角色所带来的心理冲突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绝不仅仅是一名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的教育负责人,对学生有着直接的责任。学生离开了父母,走进校园,接受教师的教导,教师就相当于是学生父母的人,要像学生的父母那样去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教师更像是一名“大家长”。除此之外,教师还充当着学生的好朋友这一角色,教师有必要及时的与学生沟通交流,进行心与心的对话,还需要经常性的和学生家长、学校领导交流。这样的多重身份转换,极有可能造成教师的心理冲突,从而加重教师的心理负担。

(二)超负荷的工作生活压力造成教师心理失衡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生和家长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一个社会大背景之下,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竞争。在教书之余,他们还要不断的学习,以强大自己。他们就像拧紧了发条的机器,不断超负荷地运转,得不到应有的休息。长期处于这种高负荷的工作状态,必然会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心理问题。

(三)所经受的心理挫折以及缺乏正确的心理调节手段

当前的教学活动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正是因为对学生过分的关注,使得现代社会各界忽视了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关注,很多人只看到了学生的需求,却没有听到教师的心声,再加上当前心理服务机构的不健全,造成教师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调整和治疗,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容易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一些行为上的偏差。

三、提升教师自身的教育心理素养

(一)学习当代心理学知识,自觉运用心理训练

教师要提升自己的教育心理素养,首先就要用丰富的心理学知识来武装自己,教师应该积极地通过理智、代偿、升华、合理化等心理训练,来不断地舒缓压力,释放压力,调整心态,放松自己。

(二)学校要为教师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对学校教学工作而言,教师的心理环境是指教师所具有的情感、态度、动机、意志以及价值取向等心理状态,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教师的自信心、人际关系、课堂的氛围等。教师要想有效地、富有创造性的开展教学,需要良好的心理环境,因为只有有了良好的心理环境,教师就能在工作中创造出更多的业绩。因此学校要积极帮助教师树立自信,引导他们不因为别人或社会的评价而有所动摇。

(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教学方式方法

教师教育心理素养的提高,还需要教师不断增强自主发展意识,社会和学校环境对教师教育心理素养的培养只是起着影响和制约的作用,而起决定作用的正是教师自己要增强自主发展意识,要使发展成为自己内在的追求,增强自身素质,才能有效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教师要不断的更新教学方式,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包括课堂语言组织能力、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等等。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手段被运用于教育教学中,教师要主动的汲取这些优秀的教学资源,学会运用最新的高科技教学手段,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1幼儿教师心理素质

幼儿教师在学前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既要教授幼儿基本的学习生活技能,还要求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常言道,教育是塑造灵魂的艺术,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必须自身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幼儿教师应爱岗敬业,具备崇尚的师德,通过恰当的心理教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其次,幼儿教师须具有正确的心态与顽强的事业心;最后,幼儿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顽强拼搏,满足幼儿不同层次的教育需求。

2幼儿教师心理素质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2.1幼儿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

在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和健康人格形成过程中,教师是包括父母在内的第三个发挥重要作用的人。由于幼儿心理状况很容易受外界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可能关系到幼儿的一生。幼儿教师作为陪伴幼儿成长的核心人物,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发挥着积极促进的作用。如幼儿会向教师学习处理事情的方法等。

2.2幼儿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

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够保证心理健康,才能够使人们正常学习、生活和工作。由此可见,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影响到人的很多活动是否能够正常进行。尤其是幼儿教师,其教育对象远不止一两个,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多个幼儿群体,因此,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好坏会直接对下一代的健康成长造成不同的影响。

2.3以丰富的感情感染幼儿

热爱幼儿是幼儿教师心理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教师是辛勤的园丁,用爱浇灌他所培育的花朵,而爱的力量是相互的,幼儿在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爱后,也会回之以真诚的关心。因此幼儿教师应与幼儿建立深厚的感情关系,用自身积极的心理状态影响幼儿,调动幼儿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如在上课时,教师可以通过真心赞美、拥抱幼儿等方式,让幼儿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喜爱,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3有效提升幼儿教师心理素质的方法

幼儿教师不良的心理素质也可能是幼儿产生心理障碍或者消极心理的原因。例如,教师不够自信可能会让幼儿也产生自卑或胆怯的心理;教师不稳定的情绪会让幼儿形成爱发脾气、说谎争吵等行为。因此,幼儿教师应积极克服自身不良心理素质,具体途径分为以下几方面:

3.1对幼教事业持续保持高度重视

幼儿时期是其性格形成的关键期,也是人的一生中身心发展最快的时期,这个阶段幼儿的性格都有较强的过渡性、模仿性和过渡性。身心健康发展的幼儿是我国未来的希望,也是21世纪的建设者,幼儿教师只有不断提高对幼教事业重要性的认识,才能充分掌握幼儿的成长情况,帮助幼儿健康成长。幼儿教师应主动适应时代的变化,转变自身对于幼教行业的认识,培养自身积极的心理素质。

3.2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

幼儿教育工作相对于其他的教育工作来说,更加繁琐、单调和有差异。因此,幼儿教师要时刻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充分认识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作用,随时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一个良好的心境,与幼儿建立起和谐的师幼关系,争取每一处都给幼儿带来积极影响,其教师不能对幼儿有硬性规定,应该要耐心地、不嫌麻烦地对待和照顾幼儿,要能够克制自己的情绪。同时,教师还要特别注意自身言行举止,给幼儿树立良好榜样,以积极热情的情绪去感染幼儿,用良好的心态去教育、影响幼儿,起好带头作用,积极参与各项活动,让幼儿感受到轻松、欢乐的群体中健康成长。

3.3注重自我修养

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可以通过心理训练形成的,心理训练是指运用专业心理学的技能对教师的心理状态造成影响,使其形成教师需要的心理素质。具体途径有:①幼儿教师应该认真、坚持的学习,通过提升自我修养不断进取,努力完善自我,进而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和教育水平;②因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学习当代心理学知识,再通过心理训练等特殊方法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

3.4创设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

教师的心理素质问题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但是一般都是由教育环境所导致的,所以要提升教师的心理素质水平,就必须要给幼儿教师创设出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打造出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布置幼儿园的环境及装饰品时需要尽善尽美并有教育意义。幼儿园的教师与教师之间、园?L和教师之间以及幼儿和教职工之间要尊重彼此、团结友好、平等互助,以形成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

3.5健全幼师心理素质培训与保障机制

从根本上来说,要提升教师心理素质,第一必须注重培养高校师范生的心理素质,第二要更加严格把控师范生心理素质的鉴定工作,第三聘用幼儿教师时,要重视应聘者的心理测试环节,心理素质不合格的人坚决不能聘为幼儿教师,第四有关部门需要在进行教师资格证认证时增加测评教师心理素质的环节。以上措施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心理素质不合格的人成为幼儿教师,从源头上提升了整体幼儿教师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素质 培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是一朝夕,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在各学科教育中熏陶,渗透。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给教育界带来了新的风气,教师要运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等相关理论,把孩子培养成心理素质健康、健全的人才,帮助学生自我认知,学会社交技巧,把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扩大,促进学生快乐学习和健康成长。

一、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和重要性

1、保证学生健康发展

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他们学业成功的重要保证,同时也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因为个人心理处于健康的状态才能与社会保持一致,所以要防止不道德行为的出现就要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良好的心理素质。

2、注重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需要

现代教育要由传统的教育改为启发式的教育,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学习,要做到这些观念的转变,首先要从培养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出发,使学生在德,智,体等诸方面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在行动上的自觉性,使学生在追求中不断进步,在探索中不断发展。

3、有效减轻学生心理负担。

学生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过分看重学习,不顾及孩子的兴趣,忽视小学生爱玩的天性,导致学生身心疲惫,出现情绪紧张,焦虑,恐惧的现象。面对这样的问题,老师都要给予心理方面的指导,真诚的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对学生心理素质进行培养的可行方法

1、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信心理

自信一小步,成长一大步。一个有自信心的人,才能克服困难和挫折,坦然面对生活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1)树立伟人榜样。通过认识自我培养自信,给小学生讲一些伟人的故事,比如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故事等等,使学生树立顽强的自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

(2)能力锻炼。通过挑战自我培养自信,比如让学生自己组织活动,给每个学生提供舞台,让学生自己做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锻炼中不断增强自信心。

(3)培养集体观念。把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作为培养学生自信心的重要工作。让学生明白荣誉凝聚着全班学生的心血和汗水,让学生知道他是集体中的一份子,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转贴于

2、创建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学生保持愉悦的心情

班级不仅是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场所,也是学生交往,娱乐,成长的场所。在良好的班级氛围中多举行些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风采的舞台,激发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有集体归属感和团队合作意识,进而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

心情的好坏对学习、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同时对身心健康也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保持良好的情绪不但能提高人体的各种活力而且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潜能,逐步培养学生宽阔的心胸和豁达的品质。

3、培养学生的情商、坚强的意志,鼓励学生敢于展现自己

情商即情感智商,情商的高低是对自己情感,情绪等方面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生活不可能事事如意,挫折和困难是在所难免的。若果不能正确的认识对待,必定会影响自己的情绪,产生不良的后果。这样不仅会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不利影响,还会造成心理压力,从而危害身心健康。我们要教会孩子学会自我调节,恢复自信,使其朝着我们预定的方向发展。

每个人都希望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然而通向成功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只有那些不畏艰难,勇于追求的人才能获得成功。事实证明影响一个人成功的关键不仅与智力有关,更取决于坚强的意志。能否具有丰富的人生,取决于心理素质,看是否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人生目标。培养坚强的意志要学会面对困难和挫折,让他们树立崇高的目标,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使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很好的实现。

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我们要从多个角度接受自己的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信任和爱,平常多举行一些文艺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华的舞台,鼓励学生勇于展现自己,这也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体现。

4、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1)注重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积极心态的形成,通过阅读书籍,举办一些文化活动,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在快乐中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

(2)注重营造良好的育人情境,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心理素质的培养,在学校教学中通过创建各种活动情境在行动中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

5、教师要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水平

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必须首先使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教师本身必须具有健全的心理素质,高尚的道德品质,这样才能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使他们在生活中勇于表现自我,并适时提供一种宽容的心理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辅导员;心理素质;培养;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1-0046-02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既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又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因此提高和培养辅导员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是当前培养高素质辅导员队伍的迫切需要。

一、心理素质是辅导员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的性格品质、心理能力、心理动力、心理健康状况及心因的水平或质量的综合体现,它们共同组成广义的心理素质的内在结构。各因素间相互联系,互为基础和条件。心理素质居于人的整体素质的核心,其各方面分别构成其他素质发展的基础。[1]由辅导员既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又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的双重性质,决定了辅导员既是教师又是干部;既是教育者又是管理者;既是管理工作的制定者又是管理工作的监督者等等一系列特点。心理素质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心理健康的必备条件。所以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培养健康人格的保证,更是履行各项职责的前提,更是造就其它素质的基础。当前辅导员队伍的素质建设除了加强政治思想、专业能力、科学文化和身体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之外,更应该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只有上述五项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和综合发展,才实现辅导员队伍科学发展的现实要求。

二、心理素质培养是保证辅导员心理健康的客观要求

辅导员队伍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中坚力量,其身心健康直接决定着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能否顺利进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组织法》对健康的定义:“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可以得知:辅导员队伍建设,不但需要培养坚定的信仰、扎实的专业能力、全面的科学文化知识、强健的体魄,更需要培养健康的心理。一个有心理问题的辅导员既不会有坚定的政治方向,也不会有真正“以人为本”的思想,更不能认真负责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当前社会变革的现实、高校新旧体制的转轨、职业竞争激烈、工作繁杂、工作压力重等因素导致了辅导员诸多心理问题的出现。而且这些心理问题自身无法排除,还造成相当一部分成员心理出现障碍。同时问题的恶性刺激,还导致了他们心理疾病的出现。如出现不安、焦虑、情绪激动、神经衰弱、多疑等症状。如果心理障碍不排除,心理疾病不根治,那将直接影响此辅导员心理健康。一个心理不健康的辅导员既不能完成自我综合素质的培养,更不能带出一支健康、系统管理的学生队伍。客观现实要求我们通过加强心理素质的全面培养,从根本上解决当前辅导员队伍涌现的心理问题,健全他们的心理结构,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保证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基本要求

“高校辅导员是工作在高校第一线的学生管理人员,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骨干力量,要伴随学生在大学生活中的各个阶段,是与学生接触最多,交流最密切,对学生影响最广泛的教育者之一,因此高校辅导员的素质至关重要。而人的整体素质的形成和提高,又是以心理素质的发展为基础和核心的。辅导员要成为大学生的心理导师,不仅要用心理学理论知识武装自己,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成长规律,而且要加强自身锻炼,使自己拥有积极健康的心态,不断地提高心理素质。”[2]

由于辅导员日常事务的繁杂,导致了自我心理的调节的时间缺少,由此更加肯定了心理素质培训有着其无可替代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因为辅导员本身心理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情绪、工作干劲和一个单位的整体心理气氛,更制约着学生和集体心理素质水平的发展。一个心理素质优秀的辅导员,能通过平时的培养来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并能导致在处理紧急情况时,以最快的速度促使问题的解决。

拥有健康的、过硬的心理素质也是辅导员适应高校现代化管理的基本要求。高校突发状况及紧急任务的频繁出现,客观要求辅导员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必须把自身心理素质培养和提高作为当前综合素质建设的首要大事来抓。而且由于社会的日益发展,学生需求的日益增长和变化,在各种不稳定因素的驱使下,加以工作具有的突发性和复杂性,必然会给辅导员带来如自我保全意识增强、心理上高度紧张、心理需求高速跃迁等心理负效应。这就更加迫切要求辅导员队伍,在工作之余的休息时间不断调整自身的心理素质结构,以提高应对复杂环境下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培养并树立完成一切繁重工作任务的信心。以全面优良的心理素质弥补环境条件上的不足,发挥自身最大的效能,最终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四、辅导员心理素质的培养

1.加强经验交流

日常应注重经验的积累和新知识的学习。通过经验交流的形式达到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目的,从而减轻工作所带来的压力,缓解心理存在的压力。

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当代中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方法

一、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应着力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对中学生的种种心理问题、偏差和障碍,应善于把握、启迪、疏导,以主题班会、影视社评、专题、演讲、典型事例分析、分组辩论、心理咨询等形式,帮助中学生认识人生的积极意义,领悟人生价值;经常用其身边的先进人物和英模事迹去影响他们,养成乐观奋发、勇敢坚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品格和锐意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客观、全面地想问题办事情,调试心理状态,防止心理偏差和心理障碍

2、培养健康的情绪。高兴、愉快、欢欣、喜悦等积极的情绪有利于中学生心理健康,可提高学习和活动效率,促进人格健全。为此,教育工作中应创设“紧张度”,在紧张之中辅之以健康、愉悦的活动或操作,适度调节情绪,谨防因管理过程中急于求成,因斥责、否定、处罚学生等导致的情绪对立,而形成冷僻,偏执,自卑等性格;同时应不断培养、提高学生情绪调控能力,学会用有效的方法;自觉调节情绪的紧张度,做到“喜怒有常、喜怒有度”。

3、塑造良好的性格。中学生心理素质中的认识、情感、意志往往在其形成过程中表现为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和较稳定、有核心意义的个性特征,即人的性格。塑造良好的性格要做到:(1)、根据学生个性心理特征,选用精当的方式和手段,培养、塑造性格中好的一面,克服、矫正不好的一面;(2)教育活动别注意客观、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中学生,尊重其人格,掌握其年龄特征、家庭环境和个性差异,用说服教育、榜样示范、实际锻炼、自我陶冶等方法启发学生3编制确实可行的科学训练计划,运用心理学的“正强化”原理,爱护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训练良好的心理品质。切忌用一些违背教育、心理素质发展的规律,压抑挫伤学生个性的手段。

4、形成正常的人际关系。德育工作要引导中学生做到:主动真诚,尊重他人的人格、习惯、隐私,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对于有心理偏差、适应不良者,应吸引他们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增加与同学好友交往的机会: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教师的情感态度在中学生心目中分量很重,被看做是集体、社会的评价使其产生心理满足,并在此心境中发展和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师生关系融洽和谐,也有利于发展中学生朝气蓬勃、积极上进的健康情绪和乐观豁达的性格,这就要求师生共同努力去创建。

为了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重视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在德育实践中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建立一个完善、科学、操作性强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辅导体系,以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有完美个性的健康人格的人才,是我们德育工作和每位教师的重大历史责任。

培养当代中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学校德育工作要针对中学生心理素质的特点,有的放矢地确定对策,实现教育目的。

中学德育工作的对象是中学生,以思想品德课为核心的多种教育途径,都应体现“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当代中学生的思想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学习目的过于狭隘、学习动力不足;只强调个人利益而忽视社会责任;功利思想严重;缺乏对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轻视体力劳动,不珍惜劳动果实等等。我们应全面深入地分析中学生思想状况,针对其思想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思想品德课教学工作。具体应做到:

1、教学思想的确立既要从国家、社会、时代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的角度出发,也应充分考虑到青少年自身发展需要的客观性;既要严格要求,又应给以充分理解,使他们能活泼、健康、全面地成长起来。

2、教学内容的选择彻底杜绝中学生教学内容的“成人化”,即使是党的方针政策、国家法律、发展规划等时事学习的内容,也应选择适应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学材料,对学生深入浅出的讲解,否则其效果往往是囫囵吞枣、不知其味;死记硬背,不领其旨,起不到 应有的教育功效。长此以往,会引发中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逆反心理。

3、教学方法的应用,由于改革开放和高科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量社会信息涌入,中学生的开放意识、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显著增强,教师要敏锐的观察这一点,并适时改革教法,研究和注重其开放意识,增强教学合理理论、现实的透明度;研究和注重其自主意识,实行民主讨论教学;研究和注重其好胜心,引入竞争的教学机制等等。可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教育实践告诫我们:那种不顾学生思想状况和特点,盲目灌输,死板说教的“填鸭式”教育方法应彻底摒弃了。

我们认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其他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人们的素质结构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健康的心理可造就健全人格和完美个性,反之则形成不健全人格和不完美的个性。由此可见,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中学生、对于由中学生形成的集体,以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也是颇为重要的。

 

当代中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方法相关文章:

1.当代中学生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2.怎样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3.青少年如何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4.浅谈中学生心理素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