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阅读教学的基本能力

阅读教学的基本能力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阅读教学的基本能力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阅读教学的基本能力

阅读教学的基本能力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学文本 英语自主阅读 课前自学 自主交流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也同时改变了学生的角色形象。教师不再是垄断课堂的权威,而是教学的组织者、协调者、解惑者,从而为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与考查一直是教学的重头戏,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阅读”也就成了广大教师的研究课题。“依托文本的自主性阅读”倡导的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它要求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提高了英语阅读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老师和文本的有效引导下,学生不再惧怕进行阅读训练,而是愉快地投入到英语阅读训练活动中,积极参与从事阅读训练的各个环节中,体会到英语阅读的本质和乐趣,有效提高了英语阅读水平和综合运用能力。

一、依托文本,激活学生课前自学的能力

学生课前自学能力是优化课堂教学、实施自主性阅读的必要前提。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授课前自学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期待师生共同释疑的心理,正是这种“需求”心理为课堂教学创设了有利的前提条件。从素质发展的角度来说,自学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并且一节课的时间有限,既要熟悉文本,又要实现自主阅读目标,可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而课前预习,本身就是自主性阅读,这一步做得好能不断掀起课堂教学中自主阅读的。

课前自学需要具体内容和要求,如:归纳各段大意,给课文分段;摘抄、体会文中的好词好句;根据文章内容设置一些问题在课上讨论等。

二、依托文本,激活学生自主交流的能力

英语阅读前,如何打开学生的嘴巴、引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是至关重要的。它将调动学生和老师的递进心理,从而引起学习过程的多元互动,在交流的过程中温习旧知、呈现新单词,并巧妙揭示阅读主题。案例如下:

课题:鲁教版九年级英语教材Unit 1.What would you do if…

课型:阅读课。

阅读课开始时的对话交流:

Tell me your problems and give advice.

Tell me your problems.

Giving advice:

You should/shouldn’t do….

You had better do/not do…. 转贴于

You can/can’t do…

You could do…

You have to do…

Why don’t you do…?

Why not do…?

What/How about doing …?

If I were you, I would do…

案例分析:因为学生已经积极参与了阅读前的互动交流,所以对于阅读主题已十分熟悉,再进入阅读理解各个环节就会事半功倍。本课例倾注了新课程理念关注的情感构建和交流,在阅读活动开始前,就引导学生就阅读内容创设情境,以学生日常生活为背景,超越了“模式”化的英语阅读教学,而在交流中学生实际上进行了“brainstorm”,积累了大量的语言素材。

三、依托文本,激活学生英语课堂自主阅读能力

千人一面“模式”下的英语阅读教学往往在环节设计上流于一种形式,难以真正引领学生高质量地理解文章内容。在具体的一节课中不能一味追求面面俱到,而应从知识和能力、情感和美感等整体要求出发,善于对课堂教学的重难点作出取舍,制定教学环节。教学设计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设计学习内容、学习步骤、学习方法等,并尽可能地为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留下共同解决的空间,使学生能真正进行自主阅读。

实践证明,教学文本是个沟通与交流的良好工具。它使我们的阅读教学更有个性化,使我们的课堂更具有竞争性、可比性和个人风格的特点,使我们的课堂更有效率,可以说给教学带来了深刻变化。教学文本给了我们工作的动力、思想的源泉,让我们用审视的眼光看待工作,让我们养成反思、积累的习惯,它记录着我们的探索、疑惑、所思和所得。在教育教学的这个空间里,愿我们每个人都尽情展示自己的个性:想心里所想的,说心里想说的,剖去伪装的面纱,面对成长的快乐。愿我们利用好教学文本,使之真正成为交流、提高、进步的工具。

参考文献

1、莱城区《目标导学,自主有效》。

阅读教学的基本能力范文第2篇

【关键词】职高语文;基本能力;教学目标;拓展延伸

我们痛心地看到,一些职高学校里,语文课它不姓“语”改姓“杂”了,已经实实在在成了 “大杂烩”。在学校和社会对语文高期望值的压力下,面对基础差又厌学的职高生,语文课已经不堪重负。职高语文教学似乎迷失了方向。笔者以为,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就应该姓“语” 名“文”。不论运用什么手段、什么方法、什么形式,语言教学都应该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工程的本质特征。职高语文应当返璞归真,遵从其学科规律,回归到语文本来的轨道上来。笔者以为,语文课教学应当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 让学生扎实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习得基本能力 职高生特别需要语文基本功的训练。笔者发现,在课堂上,无法标准、流畅地朗读课文者不在少数,更不用说清晰、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只有让学生扎实地掌握语文基本功,才真正谈得上教学的有效性。

(1)重视文本研习,挖掘语言因素。语文教材为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训练提供了较广泛的内容和多种形式,同时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拓展空间,教师应该凭借教材的内容,抓住教材的训练点适当安排语言表达的相关训练。在许多语文课上,由于强调“对话”,教师往往拎出一两个与文本内容“若即若离”的问题,然后频繁地展开所谓的“生生对话”“师生对话”。这种课看起来很热闹,其实是无情地将文本抛在了一边。语文课应当重视对语言的积累、揣摩、感悟、品味和鉴赏,在这个问题上,不能“大而化之”。

(2)狠抓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如果说语文素养是株花,那么语言文字就是根,内容形式就是花朵,思想感情就是芬芳。没有壮硕的根,就没有芬芳的花朵。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是让学生的口语流畅、准确,敢于讲话,有话可说。这种讲话不是随意聊天的讲话,而是一种组织程度较高的口头语言形式。它要求人们在一定的时间内条理清楚地阐明自己的观点,发表意见看法。语文课上,教师应当尽力调动学生朗读、说话、演讲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开口的良好心理素质、敏捷的思维能力和一定的组织语言的能力。

(3)重视写字写作能力的训练。书写流畅、工整、漂亮,是学生写字的基本能力要求。但现在,对许多中职生来说,写一手漂亮汉字并不容易。电脑使人变得懒惰起来,以前的通信被短信、QQ、电子邮件所代替。随着他们敲击键盘的速度越来越快,职高生的字也越写越难看。同时,错别字在学生的习作中也是层出不穷。不少职高生对教师布置的作文不知如何下手,以致产生厌恶写作的心态,写作已成为他们沉重的负担,有的甚至拒绝写作。笔者发现学生的作文中普遍存在扣题不紧、内容贫乏、言不及义、无病、语言干瘪、内容陈旧等问题。在训练学生写作方面,教师是“任重而道远”,要重视学生阅读的积累、生活的积累,引导学生多体验,常动笔,勤修改。

2. 教学形式可以多样,但不偏离以语文为主体的教学目标 职高教材每一单元均安排了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三个环节。在后两个环节中,特别容易偏离以语文为主体教学目标。就以阅读教学为例,教材中选入的文本有不同的体裁,有写人、写景、哲理、抒情等不同的主题。教学时,不管是文学性强的,还是科学、文艺类的文章,都要突出以语文为主体的教学目标。不少老师对写人、叙事类故事性强的文章还能把握其语文教学的方向,而对科学、文艺类的课文,往往或轻或重地偏离以语文为主体的教学目标。一位老师上《雨霖铃》一课时,就很明显地偏离了语文学习的轨道,让人感觉到是进行美术课的教学。对于诗词教学,重点应是诵读与鉴赏,然而却把重点放在了学生用画笔描绘诗词情境上,师生依次分析、比较每一个同学的画面效果。这不就是美术课吗?再有,有的老师在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时,也过多的依赖了一些新闻图片、资料,造成语文课变成了知识竞赛课。比如有个老师上《科学是美丽的》,一开始就花不少时间让学生做各种科普测试。这篇文章是议论文,当然应该以议论文的写作特点为切入点,科学测试肯定不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堂活动,本无可厚非,但不能以形式掩盖本质。语文的任务是什么?培养学生的语感,进行听说读写等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

3. 无论是阅读课实践课,拓展延伸要自然、适度 拓展延伸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对课堂的要求。通过拓展延伸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是必要的。在笔者所听的公开课中,几乎每节课都有拓展延伸环节,但拓展延伸却时常出现无中心、无原则、不适度现象,表现出教师求时髦,求形式,不务实的心理,造成阅读教学文本无边,教学无界,学生思维无限,表达无限的错觉。这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效果,甚至伤害了语文教学的内质。要想在45钟内让学生既完成课文的学习,又进行大量的拓展阅读是不可能的,课内还得强调字词句篇章的教学。因此,拓展延伸要适时、有度。所谓适时,是指根据需要拓展,是画龙点睛,而不是画蛇添足,所谓有度,是指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时间的需要见好就收,训练的内容也应难易适度。设计的题目太难或太空泛学生都无法完成,即为无意义拓展。显然,只有合理设计,恰当安排,拓展延伸才会收到应有的效果。

总之,中职语文教学只有坚守“语”的阵地,语文课才有可能生机盎然,硕果累累,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将“德行之美”进行到底:陈碎林 平阳县职业教育中心,人教网“专家视点”

阅读教学的基本能力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一直都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对培养学生基本素养,提高学生学生能力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由于阅读教材内涵丰富,知识系统并不明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已然成为历年教学改革的重点对象,教学效果也倍受关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总是习惯于“满堂灌”、“逐字讲解”的方法,只关注学生对教材中字词的理解和写作技巧的掌握,对学生文章本身中心思想感情的理解并不注重,教学效果很不理想。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改变落后的教学方法,提高阅读教学效果。那么,我们该如何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呢?

一、巧妙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文章题目平淡无奇、内容枯燥乏味一直是影响学生继续阅读学习的重要因素,也是降低学生阅读效果的重要原因。生动鲜明的新课导入可以快速、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抓住文章的趣味点,因此,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巧妙导入新课,以此激发学生深入阅读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教学《人桥》时,教师可以就这道题目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桥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建筑,那么,你知道它是由什么建造的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会纷纷举手,踊跃发言:“桥是木头建造的”、“有石头建造的桥”、“我见过铁建造的大桥”等。这时,教师就可以紧跟学生的回答,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那么,你们见过由‘人’筑造的‘人桥’吗”,之后,教师就可以由这个问题引出在战争时,为了打败对岸的敌人,齐心协力用人搭建起一座“人桥”的故事……通过创建这种生动有趣的导入环节,既可以向学生初步“揭示”文章内容,又可以充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改善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

二、巧设教学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思维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条件,对学生阅读学习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创设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快速融入文本内容,有效促使学生由自身对这篇文章的感受,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文章的主题内涵。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教材情境,激活学生思维。例如:教学《草原》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为学生播放一段草原人们套马、摔跤等生活的视频,并播放一首赞美草原的歌曲,以此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促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思考所学内容。这时,学生在这样与教材内容相似的情境中,学习思维就会被充分激发,从而就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感悟。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把教材中抽象的文字表述转化为具体的图像和音乐场景,对促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思考作者写作目的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三、重视文章品读,深化学生理解

众所周知,“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富有感情的朗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理应重视文章领读这一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以己度人,理解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思想感情。例如:教学《秋天》时,教师可以以清淡的感情基阅读这篇文章,为学生描绘一副美丽的秋景图,以此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秋天的热爱之情;教学《》时,教师可以用激昂的语气阅读这篇文章,引导学生感受爱国者拒抗外辱、自立自强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以赞叹的语气阅读这首诗,以此让学生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景等。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一环,重视引导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所学文章,可以进一步让学生感受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思想感情,认识作者赋予文章的人文精神,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旨,优化教学效果有重要作用。

四、组织课外活动,巩固教学效果

阅读教学的基本能力范文第4篇

关键词:口语交际;阅读教学;总结归纳

“利用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就能非常有效地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与发展。

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采用“词句呈现―理解词句意―词句文结合深入感悟―表演体会”这一模式来进行有效学习。

一、抓重点字词,加深理解,锤炼语言

阅读教学中,抓住重点字词,仔细品味,深入理解是培养学生语感、领悟课文深刻内涵的重要途径。此时组织恰当的口语交际则是帮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字词、体验情感的有效措施。同时也能强化学生锤炼语言的意识。

二、抓重点句段,揭中心,抒情感

阅读教学中,抓住重点句,设置口语交际,让学生深入而细致地思考、合理而大胆地想象、自由而充分地倾吐,无疑对全文的理解会起到提纲挈领的效果。如《一夜的工作》中关于总理吃夜宵的段落的教学:先请学生仔细读读这几句话,并想想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再让学生想象假如此时此刻你就是坐在总理面前的那位记者,你想对总理说些什么。引导学生用真挚的情感、动情的语言练习说话。

三、抓空白填补,启发想象,拓展思路

写文章时,作者往往为了构思的需要和表现的需要,在文中留有一些空白让读者去想象。阅读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这一艺术空间,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驰骋,往往会对表现人物品格、揭示文章主题、领悟作者感情等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想中说,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四、抓疑惑之处,引发争论,辨事理

阅读教学中,不要回避难点,而要恰当地引导学生展开争论,使问题在争辩之中得到解决。如《跳水》一课的教学:随着故事的发展,船长的儿子一步步走向了危险的边缘,是谁导致了这一切呢?可引导学生读文思考,分析事故的原因。然后让学生在各抒己见中明辨事理。最后还可让学生想象:假如你是船长,你要对孩子和水手说些什么?让学生在交际中学会自我教育。

五、抓总结归纳,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阅读教学的基本能力范文第5篇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感培养;朗读;想象;推敲

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的感受能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至于文字训练、语言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小学阶段是学生基本能力形成的起始阶段,训练学生的语感对今后的语文学习至关重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用的时间最多,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采取适当的方法加强对学生语感的训练。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感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针对小学生语感的培养问题,肤浅地谈几点自己的想法及做法。

一、在形式多样的朗读训练中培养语感

朗读是直接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只有帮助学生在充分朗读中激起对作品的鲜明的内心视像,才能使学生受感染。只有对作品感受得深刻,表达出来的感情才会真实。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语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同时还规定了各年级朗读教学的阶段目标和连续目标。因此,低年级到高年级的朗读教学训练要有一定的层次性。低年级要加强词句的常规训练;中年级要加强节奏、停顿、语调的训练和指导,让学生养成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在读中理解词意、句情,用不同的语气能够初步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高年级要注重在精读处强化训练,在品评中入境动情,理解词句,体会感情,积累语言。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朗读形式的合理性与多样性。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完美的偶像,尤其是低年级,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如教学低年级课文《雨点》时,学生在读到“雨点落进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觉”一句时,我提出了这样的思考题:“小朋友们,雨点落进池塘里,为什么说它在睡觉?你觉得小雨点在池塘里睡得舒服吗?当时的心情怎样?”让学生结合书中插图并联系生活实际思考想象。然后,引导学生将这种愉悦与舒适的感觉通过读句子表达出来。教师适时加以示范朗读,于是,学生在大脑里将小池塘里水面的平静和自己睡在席梦思大床上的舒适变为“内心视像”,朗读起来韵味十足。全文学完后,课文的内容一幕一幕像放电影一样在脑中闪现,形成一幅汇声、色、形于一体的生活画面,学生产生了身临其境的体会和感情上的共鸣。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感情,诱发了学生的语感。

二、在启发学生想象、联想中激发语感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作品的语言用得准确、传神,把自己感受的事物通过真实、生动、包蕴丰富的形象呈现给读者。要使这些文章充分体现其内涵,使学生充分领会其中意境,提高语言感受力,只有把学生引入作者创设的情境中,品词赏句,启发想象。

俗话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如与亲。”语感与想象是紧密联系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抓住重点,诱导入境,启发学生发挥想象与联想,进行感受语言,激发语感的训练是非常有效的。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雨点》一课的教学中,我在学生充分学习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了雨点落在不同的地点有不同的形态后,出示雨点落在其他不同地方的图片,启发学生想象:雨点在这些地方又会开心地干些什么?进而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式练习说话,孩子们的兴趣被极度激发起来,他们联系生活实际说出许多美妙的语句,口语能力得到了锻炼,语感于无形中得到了提高。接着又让孩子们欣赏一首关于雨点的小诗,使其进一步感受雨点的美妙,学生的心灵得到又一次美的洗涤。就这样,通过咬文嚼字引起学生的联想,使他们的认识得到升华,从而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

三、在引导比较推敲中训练语感

运用比较是训练小学生语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是通过运用“增、删、换、前后改动”等形式与原文进行比较的方法来训练学生的语感,其中“删、换”用得最为普遍。如苏教版教材第三册《梅兰芳学艺》一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经过勤学苦练,梅兰芳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为了使学生明白“梅兰芳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是他勤学苦练的结果”这一层意思,我设计了这句话:“经过练习,梅兰芳成了京剧大师。”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与原句进行比较。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白这里的“终于、世界闻名”等几个词不但不能删,而且朗读时还要读重音,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梅兰芳为学艺付出多么艰辛的劳动,也正因为梅兰芳长期刻苦练习,才取得今日辉煌的成就,从而激发学生为了学业刻苦努力的决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语感训练途径是多样的。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到语感培养的重要性,不失时机地按计划有层次地在语言文字训练中加强规范性训练,相信练习多了、熟了,敏捷的语感也就自然养成了。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科学教育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