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创新思维 语文阅读 想象力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想象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正是有了想象,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说,想象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

阅读教学中,笔者尝试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象,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象中的某种东西”。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象,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如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第四段“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怎样激活这段文字呢?我设置了几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脚踏上去”的动作?作者为什么不说“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却说“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加了个“也”字,似乎在与另一种情景相比较,而这种情景则是大家所熟悉的,那是一种什么情景?于是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调动以往的生活体验,回答说:“雪”、“似花非花的雪花”、“雪后观景”。尽管多数学生并不认识槐树,更没见过秋天槐树落蕊的情景,但通过想象,却似乎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秋天的清晨,作者起来打开房门,惊喜地看到院子里槐树的落蕊铺了一地,于是就像早上醒来才发觉夜里静悄悄地下了一场大雪那样,怀着欣喜而又好奇的未泯童心,去踏上几脚,却发现“声音也没有”,不像踏雪那样会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然后掬起一把,闻一闻,“气味也没有”,同雪一样清爽;一阵扫后,只留下“一条条扫帚的丝纹”,槐花就这么静悄悄地走了,“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种悲凉弥散开来。通过这种想象,学生走近了作者,走进了作者笔下凄美的意境之中,感受到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韵味。

二、架设桥梁,领略内涵

文本的作者与学生,他们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语言修养都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这中间的距离有时简直难以逾越。教学中,需要运用想象在这中间架设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走近作者,与文本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内涵上的感悟。

《项脊轩志》后记部分:“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这些文字乍看并不像正文那样富有诗意、充溢着情思,似乎平淡无味。只有激活想象,架设桥梁,才会感到这是作者在用最经济的笔墨传达最丰富的内涵。我问学生:作者为什么要写小妹们的话,这背后有什么故事?有的说是为扣题,有的说写出了夫妻情深。学生回答的是而又不完全是。“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妻子从作者口中听到了不少精彩的历史典故,从南阁子的书籍中看到了大千世界,她的视野为之开阔,她的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充实,所以回到娘家,她充满自豪而又饶有兴味地向小妹们讲述阁子中的生活,引得小妹们油然而生歆羡之情,神往阁中的读书生活,这样便有了小妹们的问语:“且何谓阁子也?”不仅如此,作者的功名情结深深地影响着妻子,妻子亲手栽种的枇杷树,便是为作者植下的祈盼与祝福。因此,对于妻子之死,作者悲痛至极。“吾妻死室坏不修”,有同学用他爷爷奶奶恩爱情深的事来形象地阐释此中深情,说他奶奶死后,爷爷不改奶奶生前喜欢的家中陈设。归有光的笔法不能不令人想到海明威的冰山原则,如果不激发学生的想象,不在中间作适当的点拨,那水下的八分之七的精彩就难以发现。

三、放飞思绪,彰显个性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创新者。”语文教材固然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名家名篇,但这些名篇所昭示的相对于整个浩瀚而复杂的宇宙来说只是一家之言、一孔之见。教育的重任就在于让更多的学生去超越前人。“长江后浪推前浪,当悟新人换旧人”。所以,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放飞思绪,各抒己见,畅谈真正个人的创造性的解读。

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环境艺术;创造性思维;关联性;重要性

引言:艺术源于外在生活和内在思想,通过艺术价值可以反映人的思想价值和社会意识形态。艺术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囊括了艺术学的所有特点,又区别于其它艺术学科的共性。因此,艺术设计对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非常高,包括来自表现力、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多方面体现。特别是创造性思维,作为艺术设计的灵魂,是每一位艺术设计人员必须要培养和掌握的技艺。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现如今衣、食、住、行,各行各业都离不开艺术设计的身影,且对艺术审美的要求越老越高,环境艺术设计更是如此。因此,加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对进一步完善艺术设计的又好又快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一、环境艺术设计与创造性思维的关联性

(一)、艺术设计是创造性思维的价值体现

创造性思维基于艺术设计为主体存在,创造性思维通过艺术设计为平台展现艺术价值。因此,艺术设计与创造性思维是相互依存在。艺术设计师有目的的审美创造活动,是艺术设计人员自觉从事实践活动的重要渠道。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大的设计领域,对设计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非常高。所以,将创造性思维融入艺术设计中,一方面可以有效实现理想与实践的对接,另一方面可以不断突破传统局限对设计师的束缚。简单地说,创造性思维依托于艺术设计存在,所以只有不断加强创造性思维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才能进一步为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价值奠定基础。

(二)、创造性思维是艺术设计的“敲门砖”

“敲门砖”意味着创造性思维是艺术设计从业人员的必备技能和门槛。艺术是一个不断创作地过程,所以一个优秀的环境艺术设计师必须要具备超前意识、审美意识、创新意识,才能在平凡的世界里捕捉常人看不到的美,并将其转化为设计灵感应用到设计中,由于创造性思维的思维模式和思考问题的角度、程序、方法与传统思维存在差异,所以应用范围有限[1]。通常,我们将创作性思维能力定义为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碰撞的结晶,同时也是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产物。因此,无论环境艺术设计是作为一项空间艺术,还是人文艺术都离不开创造性思维的参与和贡献。

二、环境艺术设计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前提

专业能力永远是一个专业存活和发展的基础。环境艺术设计作为美学范畴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美学理论和美学专业能力,是保证环境艺术设计具备实际应用价值的重要内容。在不断完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模式的过程中,实际上是为了将创造性思维能力贯彻落实到环境艺术设计具体操作中,进而有效提高艺术设计的专业性。例如:教学过程中,注重强化艺术设计中美术基础课程教学,包括素描、色彩、空间等内容的学习,是为了帮助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得心应手的将创作性思维与艺术设计相结合,从而为充分体现环境艺术设计的整体价值奠定基础[2]。因此,丢失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艺术设计师等于丢失了灵魂的躯体。

(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促进环境艺术设计的多元化发展

创意是一个综合的学习过程。环境艺术设计是由多种学科内容综合而成的学科,包括对创意和兴趣爱好的培养。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有目的的提高设计人员的创造性思维,可以帮助设计人员提高对艺术设计的认识和重视。此外,每个设计人员对艺术的理解各不相同,所以通过多元化培养设计人员创新意识,便于充分发挥艺术设计人员的特点和优势。另外,由于环境技术设计所涉及的面比较广,所以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就是艺术设计人员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过程。其次,我们生活的时代在不断变化,人们对艺术的理解和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且艺术和创造性思维都来源于生活,所以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环境艺术设计的多元化、多样化发展。

(三)、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环境艺术设计的价值体现

环境艺术设计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应用于实际,改变实际的工作。我们说,设计师是美的建设者,所以设计师必须要拥有超乎常人的胸襟和巧夺天工的创新意识,才能设计出别具一格的艺术作品。但是,目前,大多数艺术设计人员普遍存在理论大于实践的工作现状,往往无法在艺术设计中投入全部精力,进而导致设计作品过于平庸或常态化,严重削弱了艺术成果的设计价值。而创造性思维可以帮助艺术设计人员明确设计的核心价值体现,进而将设计人员的个人文化修养和艺术设计能力,全部投入到设计过程中,有利于增加环境艺术设计的创意价值并提高设计的存在感。

(四)、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完善环境艺术设计的基础性保障

环境艺术设计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围合手段、对空间界面(室内外墙柱面、地面、顶棚、门窗等)进行艺术处理(形态、色彩、质地等),运用自然光、人工照明、家具、饰物的布置、造型等设计语言,以及植物花卉、水体、小品、雕塑等的配置,使建筑物的室内外空间环境体现出特定的氛围和一定的风格,来满足人们的功能使用及视觉审美上的需要[3]。也就是说,环境艺术设计需要设计者身临其境的参与进来,并用心感受设计细节,才能最大限度实现设计的独一无二。而这一过程需要融入设计师对空间的布置、对结构的设计、对风格的构思等内容,所以创造性思维模式是环境艺术设计的缔造者和设计者。

结语:综上所述,环境艺术设计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密不可分。一直以来,人们对艺术的理解广泛存在偏见,认为艺术设计与所有学科一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以至于艺术设计思想被禁锢于有限的范围内,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发展状态。因此,为了改善艺术设计不容乐观的窘境,必须要加强对创造性思维能力重视,并不断完善其人才培养机制,才能不断实现环境艺术设计的多元化发展,才能进一步我国环境艺术设计注入新鲜血液。

参考文献

[1]马强.关于环境艺术设计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思考[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4年11期

[2]葛明芳.艺术设计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之我见[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3]阿伦娜.艺术设计教育与创造性思维及其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3期

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学 数学教学 创造性思维 必要性

一、知识经济呼唤创造性思维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都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挫折,只有美国保持着良好的势头,始终坚挺。经济学家经计量研究发现:高新技术产业在美国经济增长中起到了主导作用。知识和信息对美国经济的贡献率已经达到50%以上,于是提出了知识经济这个概念,并认为世界将进入一个知识经济的新时代。知识经济需要高新技术,高新技术的关键是创新,创新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这些创新都离不开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然而构造和实现创新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的主要途径是教学创新。在学校教育中,管理者和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是否具有创新性,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是否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性学习等等,都关系到能否培养出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创造性人才。数学是基础学科,数学教育是锻炼人思维的体操,数学学习与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密切相关,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研究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如何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问题。

二、我国中学生创造性教育现状堪忧

著名史学家汤恩比曾经指出,一个民族或社会能否打开僵局开拓前进,未来是否朝着创造的方向迈进,没有创造的民族和社会将无法面对“未来的冲击”,亦不足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动荡,事实上,“人类文化史就是一部创造史”。人类科技的进步,文艺创作,以及社会制度和人际关系的发展,都是人类创造能力具体表现的成果。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所独具的禀赋,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源动力。英国科学家霍伊尔(F.Hoyle)指出:“今日不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国家,则明日将沦落为落后国家而羞愧。”

审视我国学生的创造性现状,情况令人担忧。杨振宁教授1995年来国内讲学时,说过这样一句话:在国外中国留学生无论在普通大学还是一流大学,学习成绩都是非常出色的。

但中国留学生胆子小,老师没有讲过的不敢想,老师没有作过的不敢做。诺贝尔奖得主美籍华人朱棣文教授说,美国学生学习成绩不如中国学生,但是他们有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所以往往创造出一些惊人成就。

再看我国中学的教育现状,全国几乎所有的普通高中都处在同一种形势下的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更近乎于你死我活的激烈的斗争,那就是拼命追求升学率,激烈角逐高考排行榜的位次。在这种情况之下,不可能不扭曲学校的正常教育。在实施所谓的“素质教育”以前,有些学校从高一始,一周六天排课外加星期天辅导;会考科目干脆不学或会考之前突击,会考全体作弊,甚至于老师做答案;一天安排13至l4节课,三年的课程两年学完。高考期间努力寻找作弊机会,高考结束横幅一片,吹嘘本县、本校的有点脱离实际的辉煌的胜利果实。高中教育就是在这种确实紧张又有点乌烟瘴气的环境下一心一意地抓高考,而这一阶段的中学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形成各种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黄金阶段。两者相比,那是多么的不协调。能力的形成是有连续性的,中学阶段被扼杀了,大学阶段甚至于以后会受到严重影响,于是出现了上面的一幕也就不足为奇了。

现在我们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为了民族的发展、祖国的昌盛,再也不能坐等,我们要奋起,要为祖国培养一流的后备人才,这是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责任。

三、发挥数学教学培养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优势

在中学阶段,数学是一门科学性和逻辑性强、结构严谨的学科,它体系完善、博大精深、应用广泛、生命力强且富于变化。这些都为在数学学科教育中进行创新素质的培养提供了丰富优良的载体。近年来,数学的应用突破了过去的狭隘范畴,它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相互渗透为边缘科学,成为多项科研领域的有力工具。尤为重要的是,不论是数学被作为科学皇后的尊崇,还是它作为工具的质朴,数学都呈现着其特殊的地位——这就是它十分有利于给人以思想教育,它能使人获得在信息社会中最重要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他在列举数学教育的目的时把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放在第一位。现在的数学教育工作者们也越来越重视数学思维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认为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其核心是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必须发挥数学教学在培养思维能力这一方面的优势,将思维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数学这一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优良载体,为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做出最大的贡献,为学生们的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安龙 创造性思维与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既要传授数学知识,使学生具备数学基础知识的素养,也要通过数学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这是数学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应引起高度重视。在诸多能力中,我们认为思维能力是核心。我们过去的教学方式,只片面地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却没有充分注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就造成了学生处理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思维的局限性,也就无形中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健康发展。本文结合小学数学特点,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学习小学数学的重要性

人们通常认为数学只是简单的加减乘除,是一门理科性质的学科,仅重视了表面的数字运算,却忽略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间的逻辑联系。在数学学习中,我们不难发现,要对数学学习内容理解、掌握,必须要有很好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而掌握了这些能力,可以为培养其他学科所需的科学素质及逻辑思维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所有的学科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的。以下是我对学习数学重要性的几点理解。

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指对事物观察、概括、推理,然后采用逻辑方法,正确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仅在数学学习中体现出来,也是学习其他学科所必备的。

2、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指兴趣、情感等与智力无关的心理因素。兴趣体现在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求知欲,从而产生较高的学习动机。这在其他学科中也需要,只有具备良好的动机,加上浓厚的兴趣,才可能对一门学科有兴趣,这就成为学好学科知识的首要条件。

3、培养科学文化素质。无论学习什么学科,都不能以自己的妄想来断定结果。没有事实为依据的知识,只能误导学生,因此要用科学的观点来学习新的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学生的数学能力受到先天素质、家庭教育、外界因素等的影响。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依据自己的理解及老师的讲解,能很快地掌握知识,他们不仅能很快地解决问题,而且会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解,能凭借原有的知识去掌握新的知识。有的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记住知识,没有自己的理解,学习起来也就相对费劲,他们的思维无条理,混乱,面对没见过的题目,无从下手。对于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只有注重培养数学思维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认识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性是必需的。

1、数学思维能力与知识、技能紧密结合。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还是全面培养学生各种素质的过程。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运用各种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中不注意培养数学思维,就无法较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有可能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

2、判断能力体现了数学思维能力。学习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对身边的事情进行真假判断,对教材上的内容、老师的讲解质疑。学生要用自己的数学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有个性的见解。

3、重视解题教学,发展创新思维。

通过解题教学,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学会从多个角度提出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使他们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力、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等思维素质。在解题中引导学生打破常规、独立思考、大胆猜想、质疑问难、积极争辩、寻求变异、放开思路、充分想象、巧用直观、探究多种解决方案或途径,快速、简捷、准确地解决数学问题。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具体措施

小学数学课程新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包括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强的归纳推理能力,善于发现、观察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贯穿在教学各环节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1、从具体到抽象认识来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时,应重视概念定理的学习,由于此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小学生不易理解,学习起来也较吃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具体实物着手,再逐步脱离具体实物,转入抽象定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以便更好地运用相关定理。

2、在教学关键点上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新知识或复习时,都应结合具体的内容来教学。对每节的知识点,教师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间接引导学生对每节的知识进行回忆、分析、理解、推论,以做出正确的回答。最后,还要对每章的内容做总结。这种落实到教学关键点上的特殊的思维培养方法是值得研究的。

3、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数学思维。理论来源于生活实际,教师应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多讲些生活与数学联系紧密的例子,让数学理论知识从课本走进生活,使得理论知识更具体生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学习中增强,从而实现教学的根本目标。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在于学习方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仅在学习数学时有很大的作用,而且是小学生良好综合素质的体现。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1、化学学科的特点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是根据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归纳总结,向学生展示客观规律。化学与生活联系紧密,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运用化学知识,这使得化学的教学中要与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物质联系起来。同时,化学还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化学中涉及历史学,化学的发展历史;生物学,生物的新陈代谢是化学反映的一部分;物理学,通过物理性质,结合化学反映判断物质属性等等。这使得化学教学中要综合各章内容,梳理各内容间的联系,以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化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化学中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思维能力对学生的重要性和化学学习对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发展,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人才数量以及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校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提高学生的发散性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通过发散性思维可以快速与所学知识建立联系,有效解决问题,也可以创新的运用新的解题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在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范畴,提供更广阔的视野,思考问题更加全面。同样,发散性思维对于学生自我能力的提高也有积极作用。发散性思维能力的促使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提高进入社会的竞争力,提高社会的整体水平。由于化学学科的特点,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化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它是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的典型学科,所以,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学习有积极意义。

总而言之,学校在教学中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而化学学科教学中对学生的培养更为有利。国家相关教育部门应加大学校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力度,学校也应注重发散性思维在化学教学中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3、培养发散思维的方法

3.1 提高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动力源泉,兴趣可以促使学生积极进行思考。在化学教学中应该多进行化学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对化学的学习热情。例如,学生可以亲自电解水获得氧气和氢气,进而进行氢气燃烧的实验,化学学习不仅是化学反应,还包括反应过程的物理变化,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以更好掌握这些知识。同时,在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表扬,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关心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解答化学学习中的问题,防治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恐惧等等。通过以上方法,提高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

3.2 带着问题学习

化学学习没有生活规律可遵循,各种物质有其独特的化学性质,反应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预留一些问题,供学生自发进行思考。例如,在测量空气中氧气比例时,用什么燃烧方式消耗氧气会使得实验数据更加准确,需要在实验的时候注意什么;在制取氧气的时候,用哪种制取方式快速有效,分别注意事项。老师也可进行看似有违常理的提问。例如,铁可以燃烧吗?燃烧一定需要氧气吗?然后结合实验表明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比例高的环境下达到燃点时可以燃烧;通过一氧化碳、氢气的燃烧实验表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等等。问题、自我思考、实验的结合使得思维模式更加清楚,学生经常进行问题思考可以不断发现思维方式,结合自身情况,创新提高思维能力。

3.3 学生之间观点论述

老师在提出实验问题后,激发学生自发思考,进而结合具体实验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在实验完成后,进行实验总结阶段。老师可以有意识的安排学生分组讨论,使得学习成绩优秀以及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共同讨论问题,提出各自的观点。一方面,在表达过程中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可以吸取学习成绩较好同学对问题的看法的角度;另一方面,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也可以加强对问题的认识。在讨论期间,老师要引导每个人进行思考,尽可能给予学习成绩差同学更多的表现机会。在各组论述完成后,各组选派代表进行小组间观点论述,正视各种不同的看法,解决不同看法之间的碰撞,实现认识问题观点进一步共享。同时,在论述过程中逐渐形成团队意识,以更广阔的思维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3.4 老师对整个过程总结

观点论述完成后,老师应对各小组观点进行整合。整合过程中应客观对待各组的实验观点,允许不同的观点存在。对比实验前后观点,梳理思维方式,对相似观点进行再次讨论,培养学生对学习知识思维整合。对学生的观点给予积极的评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不要盲目的包容,对于一些有明显错误的观点予以指出,展示正确的思维方式以供学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