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虚拟经济的危害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虚拟经济;稳定性;系统风险;安全性
随着全球经济越来越自由化,虚拟经济的程度也越来越深,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稳定的物价情况下,由于股市暴跌、房地产泡沫等引发的倒闭现象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市场上供应的货币量与物价间的关系也消失了,人们无法通过对货币的供应量进行控制来调节物价的水平,虚拟经济所引起的动荡变成了人们重视的问题,人们开始研究虚拟经济稳定性以及系统风险问题,进而维护国际经济的安全与稳定。
一、经济安全与稳定
所谓稳定主要是指当某个体系的均衡状态发生轻微振动时,如果其后继所发生的运动均保持在一种均衡的情况下,该体系就称为稳定体系。除了稳定以外,如果每个运动都充分接近均衡点,并且当t接近无穷时,运动向着均衡慢慢收敛,我们则称该均衡属于非对称的均衡。如果经济稳定性与其最初状态、均衡点所具有的距离都没有关系,我们则称其为大范围中所具有的稳定性。
在经济学里面,经济稳定性等价于经济的非对称稳定性,也就是说,经济稳定性主要是指在经济不断发生增长的过程中,经济所具有的均衡性质,如果该均衡增长的状态被打破,就有可能影响到经济的正常发展,进而导致经济发生波动,影响人们的经济生活。
实践表明,经济稳定性长久以来都是各个国家以及政府所关注的焦点。经济稳定性需要利用许多指标进行衡量,例如:政府赤字、通货膨胀率以及存贷款的利率差等。人们对经济稳定性进行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时间序列上了解、掌握经济所具有的持续性,进而从经济的结构方面掌握经济增长所具有的均衡性。
从古至今,由于生产资源以及生活资源所具有的价格上涨,带来了货币资金以及信用的冲击,使经济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波动,这是比较常见的问题。通常,上述一些冲击所引起的直接结果就是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其直接表现为价格总水平发生波动。我们知道,无论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CPI,还是PPI,它们的变动与货币的供应量具有直接的相关,所以说,价格的稳定是经济稳定的主要核心,因为其不仅会影响到收入,还有可能影响社会就业以及资源配置,进而影响到虚拟经济的安全性。
二、虚拟经济稳定性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虚拟经济发生了迅速的膨胀,使得经济所具有的运行方式发生了改变,进而影响了虚拟经济稳定性所包含的主要内容,下面我们研究虚拟经济的稳定性。
(一)虚拟经济
对于虚拟经济来说,它将资本化的定价方式作为自身价值基础,我们知道,因为资本化的定价方式需要经济的投资者事先预测未来收益,然而,资本化的定价方式并没有比较确定的定价标准,所以说,投资者所具有的心理因素是非常重要的。通常情况下,投资者所具有的心理状况主要是由资产价格所发生的波动幅度以及频度所发生的变化程度决定的,当幅度和频度处于一定程度的时候,投资者就会变得十分敏感,进而表现出群体一致性。因此,资本化的定价方式决定了资产的价格,系统所具有的不稳定性属于虚拟经济的主要特征。
(二)虚拟经济的波动内生性
一般情况下,虚拟经济所包含的投资活动具有波动内生性,在定价虚拟资产的时候,由于需要依照资本化的定价方式,因此,投资者对收入流和市场的平均利润率需要进行预测。而在对资产进行炒作的过程中,由于参考点的收益通常不太可靠,所以投资者会将经济方面的投资决策锚定在某个与基本因素不具有太大关系的事件上。我们知道,对于实体经济来说,由于其商品定价方式是成本的加成,因此,成本限制的力度会影响到其波动,同时,由于商品的价格是随着商品生产率的增加而减少的,所以说,虚拟经济的波动特性与实体经济的波动特性相比具有一定程度的差异,通常,相对不稳定性属于虚拟经济的内生常态。
(三)虚拟经济具有国际性以及开放性
通常情况下,虚拟经济是没有国界限制的,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价值的增值。我们知道,国际货币不断扩张和虚拟经济在国际上的交易活动导致了资产发生了国际化的流动。对于某个国家来说,资产的国际化流动有可能是国家不稳定的外生因素,但是,其引起的冲击几乎都处在虚拟经济的承受范围内,所以我们说虚拟经济具有国际性。我们知道,虚拟经济有可能引发经济的全球化,而虚拟经济所具有的国际化又属于经济全球化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所以,当研究某个国家的经济是否安全时,需要从全球角度着手,从虚拟经济的价格和资金流量角度出发。
三、虚拟经济的系统风险
(一)系统风险的概念
通常情况下,虚拟经济的系统风险主要是指由于虚拟经济发生过度波动,而导致泡沫经济发生破灭的可能性。我们知道,泡沫经济如果发生破灭,就会导致经济的衰退或者经济的停滞,从系统这一角度分析,当子系统对其发生一定程度的反应,并且这些反应都作用在了整个系统上,则会引起系统风险的内生性。如果投资者给出的策略被其他人模仿时,就需要考虑其他投资者的实际情况;如果冲击效果影响到市场上其他参与者的行为活动,系统就会提高原始冲击所带来的冲击力。当市场经济处于比较稳定的情况时,将不确定性作为外生因素,则不会产生多大的经济危害;然而,如果市场经济处于危机时期,不确定性就产生一定程度的经济危害。
(二)系统风险发生的原因
一般情况下,研究虚拟经济的系统风险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应对经济危机。我们知道,导致虚拟经济出现系统风险的原因有很多,但基本可以分成以下两类:一种是系统性的风险,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存在的传染机制而导致系统发生瘫痪;一种是整个系统因为某种外部因素或者内部因素而发生整体的下滑,进而在正反馈机制下引起系统发生整体崩溃。
(三)系统风险的预测
观测虚拟经济的稳定性,首先需要把虚拟经济看成一个监测对象,然后再监测虚拟经济的系统风险。通过实际研究发现,虽然目前研究虚拟经济系统风险的文献非常多,但是,虚拟经济系统风险的实际研究效果却并不是特别理想。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系统风险的研究缺少经济理论作为支撑,现如今,研究系统风险的理论基础并不是经济理论,而是数学理论。利用经济理论支撑系统风险研究,需要先将系统风险所具有的根源以及机制弄清楚,而这一过程属于理论经济学所具有的任务。
四、结语
通过上面的叙述我们了解到,随着全球经济变得越来越自由化,虚拟经济的程度也变得越来越深,在现如今的经济体制中,虚拟经济稳定性、系统风险与经济安全属于重要的研究问题,我们通过比较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了解、掌握了虚拟经济稳定性的特征,为研究虚拟经济的系统风险提供了经济理论方面的支持,进而为经济安全的实现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刘骏民,王国忠,王群勇.心理支撑与成本支撑价格系统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动态, 2004(09).
[2]刘晓欣.当代经济全球化的本质—虚拟经济全球化[J].南开经济研究,2002(02).
[3]赵惟.国家经济安全与产业安全研究综述田[N].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5(03).
[4]郭连成,李卿燕.经济全球化与转轨国家经济安全相关性[J].世界经济, 2005(11)
实体经济是社会进步的基础,实体经济的繁荣有助于社会的整体进步和生活水平的稳步提升;而虚拟经济则立足于实体经济,促进了概念性经济市场的繁荣,即虚拟资本交易市场,其对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增加货币流通速度,促进实体经济项目的成交,为大型工程项目提供资金筹集,分享社会经济体制衍生利益等方面。但是需要对资本市场进行规范和监管,防止出现过度的投机行为和热钱流动,以免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
虚拟资本概念
针对虚拟资本的理论研究起源于资本论,并产生了众多的分支,以下从虚拟资本的定义和虚拟资本对社会体制的多重效应两个方面进行理论体系阐述。
(一)虚拟资本定义
虚拟资本的定义有多种,依据资本论的观点,虚拟资本分狭义定义和广义定义,狭义定义主要指等价替代物如证券,广义定义涉及到了信用范畴的虚拟资本。
狭义的虚拟资本一般指专门用于债券和股票等有价证券的价格,它是最一般的虚拟资本。在论及国债时指出:“不管这种交易反复进行多少次,国债的资本仍然是纯粹的虚拟资本;一旦债券卖不出去,这个资本的假象就会消失”。
广义的虚拟资本是指银行的借贷信用(期票、汇票、存款货币等)、有价证券(股票和债券等)、名义存款准备金以及由投机票据等形成的资本的总称。“银行家资本的最大部分纯粹是虚拟的”。不仅如此,“银行券兑现的这种保证也是幻想的”。可见,马克思所指出虚拟资本的含义既包括着有价证券所代表的资本价值的不确定性,也包含着所有权归属的不确定性,前者以有价证券作为载体,后者以运用资本的权利作为载体。
(二)虚拟资本效应
虚拟资本对社会经济体制的影响具有多重性和复杂性,依据其影响类型,主要可以分为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
1.正面效应
(1)虚拟资本的产生,扩大了货币资本的积累效应,使得货币资本不再局限于实际货币的流通;伴随而来的信用制度使得股份制度应运而生,促使企业发展可以进行股份制合成;股份制度又催生了股票,增加了虚拟资本的运营平台;而股票则是企业实际资产的虚拟化凭证,虽然股票不会影响企业固定价值的变化,但是股票可以收取固定价值部分所产生的效益。
(2)为资本的集中提供了条件,虚拟资本的实际承担物通过证券价值的波动,价格的波动就成为了一部分人获得利益的手段,同时证券带来的虚拟资本增值也促进了企业的再扩大。
(3)增加了资本的流动性,通过增发信用债券和股票,将闲散资金迅速聚集到一起,为经济活动提供资金支持,促进了资本的流动性和资本的增值速度。
(4)虚拟资本的运行减少了实际货币支付和流通带来的物流障碍和手续障碍,更为简捷和高效,因此,提高了社会经济体制内各项活动的运行效率。
(5)虚拟资本的产生,也催生了一系列服务于虚拟资本的社会经济产业和经济部门。
2.负面效应
(1)虚拟证券的交易通过价格变动产生额外的经济利益,但是证券关联的实际承担物本身并未发生变化,因此频繁的虚拟证券交易容易产生虚假的经济繁荣,从而催生经济危机。
(2)一旦爆发经济危机,虚拟证券将不再能够兑换实际承担物,同时实际货币的流通量降低,承担物业也很难转换为货币,使得社会整体的支付能力因虚拟资本的缩水而迅速降低,社会陷入恶性循环。
(3)虚拟资本的快速增值使得其本身的意义已经超出了承担物增息的范畴,因此使得资本市场单纯的自我扩张,而不创造实际的社会价值,从而扰乱了实体经济的运行,不利于宏观经济的调控和平稳运行。
虚拟资本膨胀原因
虚拟资本是用于经营获利的价值,它以实体资本为基础,又独立于实体资本之外,并有自己独特的运动规律。从其发展历程来看,虚拟资本经过了闲置货币的资本化、生息资本的货币化、有价证券的市场化、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和国际金融的集成化五个发展阶段,目前虚拟资本的发展正处于国际金融的集成化阶段。从金融全球化的运行看,世界金融发展已经历了中介金融、信用金融和资本金融阶段,现在进入产业金融阶段。同时,世界金融发展又衍生出工程化、信息化、混业化等特点,金融运行不再是简单地从属、外生、决定于实体经济,而是既相融、适应、内生于实体经济,又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独立、超越、背离于实体经济的特点,呈强烈的虚拟性。在金融全球化进程中,随着金融主体越来越多、金融资本不断扩大,短期游资与长期资本将并存。长期资本的投入有利于一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短期游资的逐利和投机则易引发一国的金融动荡。与实体经济运动无关的国际资本流动大多属于投机性资本流动,其以逐利为目的的肆意攻击成为威胁世界经济金融稳定的重要因素。
由于虚拟资本的投资目的由配置自然资源转向推高资源价值,从而获得利益分享,因此虚拟资本的过度交易容易造成虚拟经济的迅速膨胀,但是这种经济繁荣对实体经济无任何益处,反而会推高物价,降低货币购买力,掠夺区域实体经济财富。
虚拟资本膨胀诱发资本流动性过剩
虚拟资本的膨胀使得资本与其对应的承担物并不完全对等,而超出承担物本身价值的这些资本就会成为游离资本,使得资本市场投机性资本成为主要组成部分,加速了资本市场的流动速度。发具有货币优势的国家通过经济虚拟化和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投放虚拟资本,来实现利益的增加,这一过程就会导致资本流动性过剩;发展中国家内部的储蓄高于投资时,出现贸易顺差,贸易顺差带来的巨额外汇储备就会导致资本流动性过剩。因此,虚拟资本的膨胀无论是外界刺激还是自身产生,都会带动资本流动性过剩问题的产生,而控制此问题的重点在于控制经济体制运转的平衡。
结语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脱“实”向“虚”,后患无穷。那么,为什么一些人“不务实业”、热衷于“以钱炒钱”?发达稳健的实体经济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如何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让干实业的人有奔头?怎样妥善处理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关系?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调研。从今天起,我们将连续推出“实体经济是根基”系列报道,供广大读者参考。
一、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
与做实业相比,资产炒作往往能取得更高回报,导致社会资本纷纷“脱实向虚”
“从去年初开始,我就逐步缩小制鞋企业规模,腾出资金转借给担保公司,由它们投入到民间借贷市场。一年下来,我的制鞋企业仅占用流动资金200万元,而投入民间借贷市场的资金已达500多万元。”在温州一家皮鞋加工企业,老板田亮这样告诉记者。
“做小实业,做大放贷。”田亮的选择源于这两条路径间巨大的利润差。
随着原材料等成本不断上涨,田亮的制鞋厂利润越来越薄:2010年的利润率为5.6%,2011年更是萎缩至3%左右。而随着货币政策回归稳健、银根收紧,温州民间借贷利率也从去年初的3分(月利率3%)炒到1毛(月利率10%)甚至更高。田亮投入民间借贷市场的500万元,一年下来利息收入高达200多万元,年化收益率超过40%。
“如果我胆子再大一点,把钱借给风险高的企业,月息很可能达到1毛,转化为年利率就是120%!”田亮感慨,“做实业累死累活利润少,搞借贷轻轻松松赚钱多,我当然选择后者!今年我计划把更多的资金转到借贷市场。”
在温州,像田亮那样“不务实业”、热衷“以钱炒钱”的人不在少数。有的老板干脆放弃企业,将资金全部投进民间借贷市场;有的甚至抵押企业房产从银行获得贷款,然后转借赚取利差。
“以钱炒钱”的现象不仅仅在温州存在。比如,在国家级贫困县江苏泗洪,一些人按3―5分的月息把钱借出,拿到钱的人再把钱放给上线,获得1毛甚至更高的月息。经过层层辗转,等资金到借款人手中时,月息往往高达3毛多。这种炒作制造了“一夜暴富”的神话。然而,风光过后,是高利贷资金链断裂、上家逃跑没了踪影、众多百姓血本无归,甚至有农民因为投入的资金打了水漂,而买不起种子化肥,交不上孩子学费……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说,“以钱炒钱”是当前我国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的一个缩影。与实体经济相对应,股票、信用等虚拟资本借助金融平台所进行的各种活动被称为虚拟经济,简言之,虚拟经济就是直接以钱生钱的活动。近年来,虚拟经济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比如正常的民间借贷有利于为小微企业发展“输血”,但虚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脱离实体经济、过度炒作资产等问题。
有关专家描绘了近年资产炒作的“路线图”:
最早也最为人们熟知的就是炒房,这个过程持续时间较长,炒作资本的进进出出带来了房地产市场阶段性繁荣和价格上涨;到2010年左右,随着楼市调控政策频频出台,炒作资本开始进入农产品等领域,产生了“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等农产品价格轮番暴涨的现象;从去年初开始,由于一些经济领域和环节的资金供应偏紧,市场上出现“结构性钱荒”,大量炒作资本转入“以钱炒钱”的操作模式。
专家认为,近年来,银行信贷投放较多,加之中国经济增长较快、人民币升值,吸引了境外资本源源涌入,在“外洪内涝”的双重作用下,整个社会的流动性偏多。逐利是资本的天性。与做实业相比,资产炒作往往能取得更高回报甚至获得暴利,导致大量社会资本纷纷“脱实向虚”。
二、实体经济面临难熬的寒冬
办实业困难重重,而且“赚钱的不让干,让干的不赚钱”,减弱了实体经济的吸引力,也助长了社会资本“脱实向虚”的不良倾向
当“以钱炒钱”等资产炒作如火如荼时,实体经济却在经历难熬的寒冬。
“我们是跟纸打交道的,如今这个行业的利润就跟纸一样薄。”北京某包装制品公司总经理李京生说。
李京生的企业成立于1993年,从糊信封、做手提袋起一点点奋斗,现在企业发展到60多人规模,但面临的烦恼却越来越多。每种颜色每令纸的印刷费收入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100元左右降至目前的15―18元,而纸张、油墨、人工的成本嗖嗖上蹿,20年前每月花300元就能雇到一个不错的印刷工,现在印刷机长的月工资得开到8000―10000元,普通工人也要三四千元,足足涨了10倍多。“这样一来,挤压的只能是利润,我们现在净利润率不到5%。”
另一方面, 李京生的企业一年能赚120万元左右,但“大头”要用来缴纳这税那费。李京生掐着指头算道:
“17%的增值税,每年本应交50万―60万元,由于我这里安排了13名残疾人就业,每人每年能享受3.5万元的退税,因此只需交20万元左右;25%的企业所得税,每年12.5万元;城建税、教育费附加、车船税,每年5万―8万元;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费每年30万元。算下来,每年得交70万元税费,到手的净利润只有50万元,大约58%的利润缴了税费!”
郑建旺经营着山东一家小型服装加工企业,每到月底他总是如坐针毡,因为这是支付工人工资的日子,而应收账款往往要再等几天才能到位。他不止一次尝试着到银行贷款,但无济于事:企业规模太小,许多银行根本不考虑放贷;即使同意贷款,由于手续太繁琐,等贷款办下来,企业可能已被拖垮。
无奈,郑建旺只得求助于民间高利贷。“上个月借了20万元,半个月就要支付将近1万元的利息。我也知道高利贷是毒药,但喝了还能撑一撑,不喝企业就完了。去年企业的利润率不到5%,今年就算企业能维持,我也打算停产干点别的了。”郑建旺忧心忡忡。
与虚拟经济相比,实体经济往往投入成本较高、产出周期偏长、利润空间有限,当前,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更是面对严峻挑战,生产经营往往处于微利、无利状态,有的甚至难以为继:
――订单数量下降。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除,美国经济复苏缓慢,欧债危机持续发酵,国际市场需求下降,企业单子减少;同时,国内成本上升等因素导致企业价格竞争优势减弱,部分订单流失到越南、孟加拉等东南亚国家。
――税费负担过重。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全哲洙表示,我国企业涉税种类多,部分小型、微型企业缴纳总额高于净利润。个别税种设置不合理,存在重复征税现象,缴费项目过多,征收随意性大。全国工商联粗略统计,目前向中小企业征收行政性收费的部门有18个,收费项目达69个大类。据其调研,一件报价75元的衣服,其面料和辅料成本为50元,加工费为25元,缴纳国税3.63元,地方教育附加费0.44元,水利基金0.02元,社保费2.77元,总税费为6.86元,综合税费率达27.44%。
――银行融资困难。据有关部门测算,我国银行贷款主要投放给大中型企业,大企业贷款覆盖率为100%,中型企业为90%,小企业仅为20%,几乎没有投放给微型企业。不少中小民营企业从银行很难获取贷款,只能转向民间借贷,致使其贷款实际利率远高于基准利率,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生产成本上升。全国工商联的《2011年中国中小企业调研报告》显示,2010年有30个省区市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2011年有24个省区市再次上调,平均增幅为22%。
――投资存在壁垒。国务院的“新36条”,进一步拓宽了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开放了电信、石油、重化工等传统垄断行业。但民营企业负责人普遍反映,“新36条”尚未得到有效落实,在这些传统垄断行业仍存在“玻璃门”、“弹簧门”等,“赚钱的不让干,让干的不赚钱”。
办实业困难重重,减弱了实体经济的吸引力,做实业的人感觉不到“有奔头、能致富”,也助长了社会资本“脱实向虚”的不良倾向。
三、虚拟经济应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
过度炒作资产影响健康稳定发展,扩大贫富差距,增加经济社会风险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市场经济中,实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以金融业为核心的虚拟经济支持。一方面,金融市场的合理运行让闲置资金匹配合适的实体经济投资领域,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融资平台,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另一方面,金融市场能扮演风险识别的角色,预警实体经济发展可能出现的问题,也能促进实体行业之间的竞争。例如,股市能将难以进入社会再生产的分散资金集聚起来,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而股票的买入和卖出过程,也是企业风险发现的过程,对企业经营能起到预警作用。
然而,如果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盲目扩张、过度炒作资产等现象蔓延泛滥,也将产生巨大的危害――
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实体经济是社会财富和综合国力的基础,是改善人民生活的基础,也是虚拟经济发展的基础。虚拟经济的利润最终来自实体经济,离开了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不有力抑制“脱实向虚”、遏制投机炒作,就会导致实体经济无法获得虚拟经济的充分支持,制约其较快发展,不利于增加就业岗位、改善人民生活、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最终也将影响虚拟经济的发展。
扩大社会贫富差距。无论是房地产还是农产品炒作,最终结果都是价格急剧上涨进而产生泡沫。这个过程的受益者往往是大量资本持有者即炒作的最先发起者,而受害者往往是后来的跟进者,大多又是财富拥有量较少的群体。因此,炒作的过程,成了财富从穷人向富人集中的过程,贫富差距会因此而加大。
增加经济社会风险。炒作必然制造泡沫,这些泡沫虽然终会被实体经济消化,但如果泡沫过大、破灭,就会导致系统性风险,甚至给金融系统带来较大冲击。而投入炒作的大量资金灰飞烟灭,由此带来的社会风险也不容忽视。
这绝非危言耸听,“脱实向虚”的国际教训已有很多。比如,上世纪80年代日本股市崩盘后,至今仍在拖累其实体经济;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就是因为虚拟经济在监管缺失的情况下脱离实体经济过度泡沫化,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可以从贷款机构获得贷款,贷款机构再通过金融衍生品从其他金融机构获取资金,一旦房价停止上涨,就会导致贷款链条断裂、泡沫破灭引发严重危机。
在国内,“脱实向虚”的危害也初现端倪。沿海一些企业大量借入高利贷,一旦超过自身清偿能力,就选择“跑路”,玩起“失踪”。据初步统计,截至去年12月底,温州老板“跑路”、企业关闭或停产的事件已达100多起。这种势头如不加以遏制,可能导致民间借贷市场崩盘,投入其中的资金难以收回,金融系统遭受损失。
关键词:虚拟经济;实体经济;全要素生产率;黄金比例;滤波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
一、 引言
近期国务院多次召开会议,重申支持引导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处理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使虚拟经济更好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目前,经济领域学者对虚拟经济在合理范围内能够较好推动实体经济发展,而过度膨胀则会危害到实体经济的认识基本一致。但到目前为止,中国没有形成自己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比例标准(Standards)和警戒线(Boundaries)。
二、 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概况
1. 中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概念界定及发展现状。结合国内外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划分理论,并考虑我国的经济结构、发展阶段、金融市场分类等因素,文章将虚拟经济范畴界定为以金融行业和房地产行业为主的经济总量,主要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证券基金市场、期货市场和商品房销售市场的交易规模。同时将工业增加值规模界定为实体经济方面。
从规模上看,2006年之前,虚拟经济总量与GDP、工业增加值呈相对协调发展,而2007年后,虚拟经济总量开始加速上涨,远超工业增加值等实体经济的发展规模。
2. 中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内在比率关系。金融相关比率FIR (Financial Interrelations Ratio)是国内外学者研究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内在比率关系的重要指标,它是指金融资产与实物资产在总量上的关系,即某一时点上现存金融资产总额与国民财富的比率。金融增长快于实物经济增长,金融相关比率上升,但上升不是无限制的。文章将M2/GDP作为金融相关比率,虽与严格意义上的金融相关比率(全部金融资产价值与国民财富之比)存在差异,但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我国1999年以来的金融相关比率和工业增加值变化趋势看,2009年之前,金融相关比率保持相对稳定,与工业增加值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而2010年之后,金融相关比率攀升而工业增加值增速不断下行,形成“剪刀差”。
3.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体现在三方面:第一,虚拟经济是以实体经济为基础的。虚拟资本一开始是从实体经济中产生的剩余资本里转化而来,因此,实物资本或实体经济是虚拟资本存在的依托,同时,实体经济是虚拟资本的利润源泉;第二,拟经济独立于实体经济,它有着自己独特的运行规律;第三,虚拟经济中的长期资本又会以某种方式与产业资本融合,以实体经济的形式存在。因此,虚拟经济的发展对实体经济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虚拟经济的发展可以为实体经济的融资提供较大便利,利于促进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促进经济效益的迅速提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快速升级;但另一方面,虚拟经济的迅速发展容易造成泡沫经济,使经济发生动荡和危机的可能性加大。
实际上,当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保持合理的发展速度和规模时,虚拟经济的发展将对实体经济的发展和一国经济增长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当虚拟经济的发展落后于实体经济时,便会产生金融抑制现象,导致资金的低效运用和市场分割,并进一步影响到实体经济的发展。当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过度膨胀时,则会引发过度投机和金融泡沫。
三、 全要素生产率
1. 全要素生产率内涵。生产率综合反映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从经济增长角度来看,生产率与劳动、资本等要素投入均会促进经济增长。从效率角度来看,生产率等于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中总产出与各种资源要素总投入的比值。以索洛(1957)等为代表的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一种是增加要素的投入,另一种是提高单位投入的产出效率。但长期来看,资本边际效益递减,仅仅依靠增加要素的投入来推动经济增长是无法持续的。因此,一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主要是依靠提高技术水平以推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在衡量技术水平时,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比单要素生产率更优越,更合适。全要素生产率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效率的改善;二是技术进步;三是规模效应。在计算上,它可以看成是除去劳动、资本、土地等要素投入之后的“剩余值”。
2. 全要素生产率计算方法。假设中国经济的生产函数符合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
分别代表资本k和劳动l的产出弹性;当规模报酬不变时, 表明生产效率并不会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提高,只有提高技术水平,才会提高经济效益。
两边取自然对数得到模型1:
采用1991年~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亿元)做为衡量国民经济整体产出的指标;历年社会劳动者人数数据(万人)做为历年劳动投入量指标;资本存量数据(亿元)(该数据是根据历年全社会固定投资完成额测算,按照10年期平均折旧,残值为0计算得到)做为资本投入量;但是模型1结果显示自变量间存在共线性,系数因偏小而不尽合理,于是采用哑变量代替模型1中的时间变量t,进而模型1变为:
根据1991年~2015年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情况,假设当处于2000年~2008年期间,哑变量取值为1。模型2结果如表1,从模型2结果也可看出,哑变量的取值是符合中国实际经济情况:即在2000年~2008年期间中国经济增长较明显。
3.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趋势分析。总的来说,中国经济TFP是先升后降的,TFP在2003年之前一直呈现增长趋势,从2004年开始至今基本处于下降趋势,只是在2007年稍有反弹后继续下降。而TFP增长率在2003年前虽下降但也是正增长,而从2004年开始变为负增长。
从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图1)中可以看出:第一,资本投入的报酬率高于劳动投入的报酬率,一定程度说明劳动力未能对中国经济的增长发挥充分作用。第二,从2004年起TFP下降且TFP增长率由正转负,反映了生产要素投入的产出效率逐渐降低,说明此时中国经济的增长大量依赖资本、劳动力等要素的投入,是典型的投入型增长方式,而不是依靠技术进步来提高效率。第三,1978年起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如1984年进行了以价格双轨制为特点的工业改革;20世纪90年代进行了住房改革;2011年加入WTO,而这些改革措施带来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使得红利在2000年~2008年期间才陆续释放,导致这时期国民经济整体产出明显增加。第四,2008年之后,随着改革红利效应趋减、大规模经济刺激导致产能过剩行业重复建设,对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和生产创新产生挤出效应,全要素生产率出现下降。
由此可见,中国技术进步率、技术效率低下,生产能力利用水平偏低,设法提高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有较大促进作用。
4.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黄金比例及结论。文章以虚拟经济总量代表虚拟经济发展规模,以工业增加值代表实体经济发展规模,研究虚拟经济总量与工业增加值之比对上述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影响。最终回归结果如下:
@里xt表示虚拟经济发展规模/实体经济工业增加值规模。对上述式子求导,得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比例对全要素生产率起促进作用的黄金比例为:X=16.7。也就是说,当虚拟经济发展规模是实体经济工业增加值规模的16.7倍时,两者保持合理的发展速度和规模,这时对全要素生产率起着促进作用的正效应,虚拟经济的发展将对实体经济的发展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图2趋势表明:在2008年该比例达到15.2,2009年~2014年该比例远大于上述黄金比率16.7,在2010年达到顶峰31.3。这充分说明自2009年开始,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比例已经不在合理区间,也就是说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运行,可能会引发过度投机和金融泡沫,诱发系统性风险。
三、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格兰杰因果检验
1. 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滤波分析。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发展既有短期波动因素也有长期的趋势性因素。从我国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发展情况看,主要的宏观经济变量,比如国内生产总值、经济增加值等都会围绕着它们自身的确定性趋势发生周期性波动;同时,在微观虚拟经济体层面,房地产市场、证券市场、基金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等,其交易规模的变化虽然呈一定的波动,但也并不总是随机的,而是呈现出一定的趋势性。尤其对于虚拟经济体而言,趋势成分更能表明市场的机制建设和发展规模的趋势性特征,而波动成分更多的表明了短期市场的投资、投机行为。所以,无论是在宏观层面考察宏观经济的波动,还是在微观层面分析虚拟经济体的交易变化情况,既需要了解变量的趋势成分,又需要了解周期波动成分,这就需要时间序列的HP滤波法。
经过HP分解后,可以得到每一个变量的趋势成分和波动成分。其中:变量工业增加值经过HP分解后的趋势成分可以看作是我国实体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反应实体经济在较长时期内的增长潜能与变化的方向,所以其变化方向的调整也可以被看作是经济大周期的体现;而周期波动成分反应的实际增长率和潜在增长率之间的差额,即所谓的短期波动,反应的是由于宏观经济内在或者外部环境变化的各种冲击带来的实体经济增长的短期波动,具有反映的及时性特征,其变化方向的调整可以看作是实体经济小周期的调整。相应地,对虚拟经济、工业增加值、股票交易等指标经过HP滤波分解,可以得到其趋势成分和波动成分,分别代表虚拟经济、全要素生产率(TFP),以及各虚拟经济体的长期趋势和短期内的波动幅度。
2.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长期趋势、短期波动的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由于样本数据都是时间序列数据,且要以动态时间序列模型作为分析基础,所以在进行深入的模型分析之前,需要对各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检测其是否存在单位根,拟或是同阶单整的。因此,先检测单位根以对各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再对长期趋势和短期波动分别进行协整分析。然后分别进行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长期趋势的GRANGER因果检验和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短期波动的GRANGER因果检验。
从上述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可得出:长期趋势上,实体经济与各虚拟经济体之间存在明显的GRANGER因果关系,表明虚拟经济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有助于实体经济发展;同时,实体经济的良好发展可以促进虚拟经济各主体市场的发展。从短期波动的关系上看,股票市场、基金市场的短期波动能够影响实体经济的短期发展,因此对于股票市场和基金市场,不仅需要重视长期的制度性、趋势性分析和风险管控,也需要重视短期市场波动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而期货市场、商品房市场、债券市场的短期波动对实体经济短期波动的影响较小,因此需要长期持续的制度性、规律性和趋势性的规范管理。
四、 总结与建议
自2009年开始,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运行,可能会引发过度投机和金融泡沫,诱发系统性风险。
因此经济结构改革势在必行。
1. 增加要素投入的产出效率。在重视人力资本投入的同时要制定相关奖励措施以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注重经济结构的升级、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2. 加强对虚拟经济的监管与约束。我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结构已经严重偏离最优比例,出现金融资产、不动产价格脱离真实价格水平的虚涨现象。为了保障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相关部门必须监督和控制各种促进泡沫增长的投机活动以约束泡沫经济的发展。
3. 提高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的准入条件。虚拟经济必须与实体经济发展步伐协调,要精准、高效地资金引导至实体经济领域,避免过多滞留在虚拟经济领域。一要提高金融机构设立条件和资本市场的准入门槛,规范金融市场发展秩序,强化准入标准在产品设计、风险控制、资本约束、从业经验和技术运用等方面的政策要求,必要时可以采用牌照监管方式提高准入条件;二是深刻认识金融创新的实质,要以是否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效率,降低金融和系统性风险为出发点,回归金融创新的本质要求,对P2P、众筹等所谓的通道型、复制型金融创新要及时稳妥治理和规范;三是对于银行业等风险管理较为规范机构,要由业务监管向资本监管转变,进一步强化资本监管,在资本约束下,倒逼和鼓励商业银行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本配置的效率和精细化水平,助推银行机构向低资本消耗的模式转型。
4. 深化市场经济建设,构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双向促进机制。虚拟经济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有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同时,实体经济的良好发展可以促进虚拟经济各主体市龅姆⒄埂R虼嗽谖夜市场经济建设及经济转轨过程中,各部门之间应该多沟通、多协调以确保各市场政策目标一致。
参考文献:
[1] 郭庆旺,贾俊雪.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9-2004[J].经济研究,2005,(6):51-61.
[2] 刘迎秋.论中国现阶段的赤字率和债务率及其警戒线[J].经济研究,2001,(8):3-14.
[3] 曹源芳.我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背离关系――基于1998-2008年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6):57-62.
[4] 杨万东.虚拟经济问题讨论综述[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5):77-80.
[5] 张军,施少华.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变动:1952-1998[J].世界经济文汇,2003,(2):17-24.
[6] 刘沁芳.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匹配性的统计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4,(24):120-124.
[7] 曾虹.虚拟经济测度指标体系探索[J].统计与决策,2012,(32):6-7.
[8] 马守荣,许涤龙,李正辉.金融相关比率的统计界定与分析[J].中国统计,2015,(5):24-26.
1.近几年,中国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扩张政府投资之后,民间投资并未跟进,投资需求不足主要表现为民间投资增速不断下滑;同时在降息等扩大内需的政策出台之后,不仅社会储蓄倾向并未减弱,贷款需求不足反而有增强的趋势,银行存贷差急剧增大。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措施是大力发展虚拟经济,将间接投资转化为直接投资,培育民间资本。主要是扩张股票市场,开始规模性地尝试发展证券投资基金,发展地方产权交易市场等。
2.中国经济曾出现过通货萎缩,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物价下跌,信用紧缩。其货币方面的原因在于货币化和虚拟经济的发展对货币的需求日益增大,货币供给量却由于信用的紧缩而偏小,结果人们货币支付能力不足,供给相对过剩,导致经济衰退。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发展虚拟经济,考虑活跃资本市场和短期融资市场发展的需要,加大货币供给量,将货币供给量的控制目标主要放在流动性最强的货币上,同时发展股市和债市,使之与增大货币供给量同步。
3.在发达的金融市场条件下,虚拟资本是趋利流动的,其虚拟资本的载体有价证券,特别是金融衍生工具,能够借助现代信息、通讯金融等条件,非常灵敏地由效率低的领域向效益高的领域运动,使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实现这种“虚拟性”产权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间的转移,按效率最大化原则不断重新分配和组合,进一步实现了存量资本在实体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再优化配置,从总体上提高实体经济的运行效率。
5.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使资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支配权力大大增强,资本的优化组合成为企业良性运转机制的基础。所有这些都需要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来保障市场的运作,而资本市场的完善是以虚拟经济的发展为前提的,所以,发展虚拟经济是国有经济战略重组的重大举措。
6.经济全球化就是全球范围内经济的市场化、开放化,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发展虚拟经济,提高资本市场的吸引力,有利于我们获得更多的国内资本要素,支持现代化基础建设和高科技领域发展,有利于融资者在世界范围内选择成本最低的资本,选择利润最丰厚的项目,实现全球范围内各种资源的最佳投资组合。
对在中国适度发展虚拟经济的几点建议
1.要有正确的金融发展战略。金融适度发展是虚拟经济适度发展的先决条件,否则最终会产生泡沫经济,我们一方面要制定循序渐进、依托实物经济发展的金融发展战略,同时,结合本国国情,制定科学的调控措施,避免出台激进的金融改革政策;另一方面必须提高金融资产质量,减少经济增长中水分的“虚幻”性增长,减少引发金融风险的隐患。为此,一是实施制度创新,适度推动金融工具的发展和应用;二是进一步解决金融部门所有者缺位和内部个人控制问题,建立利益与风险、权利与责任相对称的现融资体制;三是在全社会进行信用观念宣传教育,形成良好的遵法守信环境;四是保持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基本匹配,防止泡沫经济的形成。
2.要与产业结构调整相协调。发展虚拟经济应与产业结构调整相协调。一是在产业选择上以高新技术产业,高增长产业、有发展优势产业和经济支柱产业为对象,为其提供虚拟化支持;二是加快区域产业调整,为产业转换与区域性专业化分工提供转换空间和依托;三是产业调整、制度安排与产业政策制定必须符合国情,警惕和防范虚拟经济可能带来的危害与冲击。国家可以综合考虑利用税收、财政贴息、政府采购等政策,通过金融租赁公司,更有效地支持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发展。
3.建立信贷风险预警机制。一是加强企业贷款风险监测,加强贷款风险预警的责任,要建立健全贷款企业改制过程中经营管理资金使用情况报告制度以及时发现潜在风险。二是针对不同的风险类型,采取不同措施及时处理预警的风险,一般预警的贷款风险来自企业改制中贷款债权未落实带来的风险和企业生产经营中潜在风险带来的风险。对企业改制可能危及贷款安全的,应坚持债随资产走的原则;对因生产经营问题而预警的风险,应对企业生产运营情况、产品销售情况、企业发展前景进行及时分析和预测,对产品销路窄、经营状况愈下的企业,应及时采取催收的办法,若催收无效的,应盯紧企业的有效资产,然后通过法律的手段清收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