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校园网格化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十二五”期间,随着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的全面深入推进,各校的“平安校园”信息化建设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然而以发展的眼光来看,高校“平安校园”的信息化依然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各高校往往存在着各安防系统之间缺少信息共享与联动,各职能部门缺少顺畅的安全信息共享机制和突发事件统一指挥能力,应急演练与应急指挥工作上缺少足够的管理手段和信息技术支撑等安全技术防范方面的问题。在大数据时代来临之际,通过引入信息化技术手段提升高校综合安全管理能力,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技术的升级改造和校园安全防范管理软件的深入应用已是未来高校维护安全稳定工作的努力方向。
2高校“平安校园”信息化建设探究
当前针对国内外形势,结合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特点,需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统筹、规划“平安校园”信息化建设,积极开发相关信息系统,如基于GIS的综合监测平台、网络数字视频监控系统、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消防一体化系统、校园网格化管理系统等,并将各系统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挖掘各类技术数据信息,统一管理,形成“六位一体”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打造“平安校园”“智慧校园”。
2.1视频监控系统
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社会热点问题频现,高校安全管理已涵盖多项内容,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有效预防和打击校园违法犯罪已成为当前高校维护安全稳定工作的一个重点研究方向。视频监控系统作为维护校园整体秩序的技防手段,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已发展成为系统配置更全面、软件操作更便捷、界面更友好、稳定性更强、集成度更高、扩展兼容性更好的网络高清视频监控系统。结合高校安全工作经验,指定重点区域的巡更点,制订智能巡更计划,维护校园日常秩序,形成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快速反应机制,有效预防校园各类型案件的发生。
2.2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当今,机动车数量日益增加,校园交通问题日益凸显,为满足当前和未来交通管理发展需求,建设校园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在学校出入口安装专业的车牌识别摄像机,将校内、外车辆信息全部存储到系统后台,在校内重点区域加装车辆违章停车抓拍模块和违章超速抓拍模块,从而将校内的各类交通信息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最终建设成为集停车管理、违章管理、停车位预警、车流量统计等功能于一身的校园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2.3消防一体化系统
消防能力建设是平安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依靠科技全面提升消防管理能力,有效预防火灾的发生,保障在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逐步建立健全学校消防设施,建设消防一体化系统,提高消防事件处置效率,进一步消除校园消防隐患,创建和谐、舒适的校园环境。将校内各个建筑楼宇内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通过消防专用局域网汇集到监控中心,将各个独立的主机(系统)组成一个整体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最终实现对全校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统一监管。监控中心集中监测所有建筑楼宇内消防控制器的运行状态和报警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实时报警、存储、联动;并提供报警分类、报警数据统计分析、设备管理、巡检管理等功能。实现报警数据快速上传、处理,从而整体提高学校消防管理的科技管理水平及发生火警时的快速反应能力,最大限度保障消防安全。
2.4移动平安校园
高校广大师生作为移动互联网的重要用户群体,高校应紧随时代潮流,从重视师生的用户体验和提高管理效率的角度出发,定制开发移动“平安校园”平台。在移动平台中定制开发线上服务模块,通过将身份证号和校内一卡通编号将个人微信号与移动平台进行绑定,学生可通过移动平台的户籍系统办理借用常住卡、申请补办身份证、申请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申请办理暂住证、申请户口迁移等户籍业务。此外,移动平台还将安全教育课堂、通知公告推送、人工业务咨询服务、安全隐患随手拍、失物招领、一键报警等功能纳入其中,创新工作模式,提高管理效率,提升服务质量。
2.5网格管理与应急处置
在GIS系统的基础上,将学校视频监控系统、智能交通系统、消防一体化系统等各类技防设备的模拟信息纳入GIS系统,根据学校校园网格化安全管理方案,开发网格化管理系统,按照“全面覆盖、不留死角,夯实基础、落实责任,整合联动、有效防控”的原则,建立起“精细化管理、多元化参与、科学化配置、规范化运行”的校园网格化安全管理工作格局,结合实际科学划分校园网格,明确网格职责任务与工作标准,实现对人、地、物、事、组织等不同对象的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校园安全管理水平。此外,高校应结合具体情况及多年处置应急突发事件经验,按照“平战结合,快速响应”的原则,建立起“事前预警、事中处置、事后评估”的校园安全管理模式,加强事件快速有效处置和科学管理能力,在历史事件的基础上结合校园网格实现四色预警及趋势研判,为校园安防力量的有效部署提供依据,力图将校园风险关口前移;建立应急处置系统,包括对应急组织结构和物资的管理、应急处置流程设置、应急预案制定、法律援助等功能,为应急处置提供有力的支撑。按照高校重大事件风险评估细致的要求,利用事后评估系统模块,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同时能够回顾整个事件从发生、发展、结束的全过程,逐步优化和完善各环节的处置流程,为以后科学有效地开展处突工作起到指导性作用。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工作要求,定制开发户籍管理系统、呼叫中心系统、接处警管理系统、在线安全教育系统、通讯录系统、舆情观测平台、门禁访客系统、值班管理系统等功能模块,并统一纳入管理平台,真正实现系统联动,预防和打击校园犯罪,保障校园安全。
3结语
就当前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而言,高校通过进一步加强“平安校园”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化平台,进一步提升高校的安全防范能力,提高维护安全稳定工作和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及时消除校园安全隐患,有效预防和打击校内各类违法犯罪事件,为深化“平安校园”建设提供坚实有力的技术基础。
作者:马嘉林 袁利新 刘洁 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参考文献:
通过省、州、市三级督导评估,报请省教育厅同意,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于2020年4月1日正式开学。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联防联控。建立“州-市-社区-学校”四级联防联控、领导包校、督导跟进、强化值班和日报制度,疾控、公安、市监驻校,构建上下联动、群防群治、落实有力的工作机制。州、市两级领导联点学院,多次到校调研督导开学准备工作。
二是完善工作预案,健全工作机制。严格落实省教育厅“十个到位”要求,完善《开学工作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印发《学生错峰返校工作方案》,建立和完善《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等制度,细化宣传督察、校园管控、后勤保障、安全保卫、志愿服务等应急处置措施。
三是精准师生排查,构建管控体系。按照“一项总要求”“五个确保”“八个做到”工作总要求,利用校园网络平台,每日“打卡上报”,精准掌握师生旅居史、隔离措施、健康状况,做到底数清。形成“领导联点系部,部门管好职工,干部联系班级,班主任清楚学生”四级网格化管控体系,校内十二个“风险点”设岗定责,确保校园安全。
四是加强物资储备,保障开学需用。储备热成像测温系统,可满足学生晨午晚“三检”需用;防护口罩足够师生一个月需用;储备八个月需用消毒消杀物资;额温枪可配齐一班一只;留观室、临时隔离间可满足返青师生一人一间。
五是强化培训演练,确保措施落地。协调疾控、卫生、市监等多部门指导培训和应急演练,处突措施完善,应反能力加强。师生实行错时、隔座、错峰就餐,确保开学后教育教学秩序平稳有序和师生身心健康。
六是实施隔离留观,降低疫情风险。提前安排省外返校师生实施14天隔离措施,单独留观隔离,专人监督服务,全面核酸检测,有效降低风险。
关键词:云计算;理论;高校领域;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9-0000-02
1 前言
云计算是当前信息技术领域的一大热点,被认为是紧接着个人电脑与互联网技术之后的又一次划时代的信息技术革命,它根本性地改变日常的工作方式与商业模式。高校作为教学科研的第一线领域,前沿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是高校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方面,同时也会极大的促进高校的教育教学。本文首先阐述了云计算的概念、特征和研究现状,然后探讨与分析了云计算在高校的教务管理、数字图书馆管理、资源共享以及教育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应用。
2 云计算理论概述
2.1 云计算的含义
云计算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一种超级计算模式。它通过在众多计算机组成的资源池上分布计算任务,方便应用系统依照需要得到存储空间、计算力和软件服务。云计算实际上是依靠互联网进行访问应用与服务,通常由第三方提供这些服务或应用,而不是在自己的服务器上运行。云计算可以提供无限的计算能力和廉价存储,这是它的新颖之处。
2.2 云计算的特点
(1)超强计算能力与超大规模:Google云计算有一百多万台服务器,而Yahoo、微软则拥有几十万台,通过在云端进行调度和协调,提供了超强的计算能力。(2)虚拟化:云端用户能够使用各种终端在任意位置获得相应的服务,而不必了解应用的运行位置,只要一部手机或者一台电脑便可以通过网络服务访问网络资源。(3)可靠安全:云计算的数据存储中心安全可靠,用户无需担心病毒入侵或者数据丢失。云计算通过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数据多副本容错等措施来保证可靠性,因而比本地计算机可靠。(4)经济实用性:云计算不会针对某个特定应用,在“云”的支持下能够构建各种不同的应用,同一个“云”能够在同一时刻运行与支持不同应用。云计算能够降低用户计算机成本和减少IT基础设施投资,同时能够改善设备性能和减少软件开支。(5)数据共享与大存储容量:为了有效利用资源,云计算集中存储共亨资源于云服务器中,因而存储空间容量很大。同时,云计算能够在不同设备之间进行应用与数据共享。
2.3 云计算研究现状
云计算已经受到许多软件厂商的重视,比如:微软(Microsoft)、IBM、谷歌(Google)、亚马逊(Amazon)、雅虎(Yahoo)等,众多软件厂商都在积极研究与应用云计算,分别提出了不同的实现方案。
(1)微软“云一端”构想:微软的云计算手段是:互动与共存“云一端”,倡导“软件+服务”(software+service)的业务模式,通过互联网整合手机、计算机及其他数字设备,允许用户同步存储、访问与共享文件。(2)IBM的云计划:2007年11月15日,IBM公司在上海宣布了蓝云(B1uecloud)计划,并依据互联网应用服务程序的形式来组织公司的中心数据,并把计算能力分散到全局能够访问的分布式资源组织当中。在蓝云计划中,通过采用Xen系统级虚拟化方法,提供了物理服务器和虚拟化服务器的计算资源。(3)亚马逊的弹性云计算:亚马逊使用云计算方法,把自身零售购物平台建立在了云计算的基础之上。亚马逊云计算主要包括四种服务:简单的存储服务(simplesregeSerVice,简称$3);弹性可扩展的云计算服务器(E1asticCompucloud,简称Ec2);简单的消息队列(simpleQucuingScervice);简单的数据库管理(simpleDB)。
3 云计算理论在高校领域的应用
3.1 教务系统管理
依照云计算的超强计算能力与虚拟化特点,将Hypervisor和Vmware等虚拟机软件安装在教务管理系统的服务器上,设置服务器的虚拟化平台,并使用中间件软件来建立虚拟服务器集群,从而把教务管理的相关计算交给云计算来执行。云计算可以解决教务管理中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扩大了选课负载量:虚拟服务器集群的构建,增大了后台数据库与前台应用的并发数目,扩大了选课的限制负载数,从而支持更多的学生同时进行在线选课。(2)增强了教务系统计算能力:在前期对所有参数的初始化数据进行统计完之后,教务人员可以在空余时间利用云计算平台来完成大范围的分布式计算,从而快速的计算得出排课监考表,以便节约工作时间和提高排课、排考效率。
3.2 数字图书馆的管理
结合数字图书馆的实际工作情况和云计算的特征,有效聚集各类教育机构积聚的教育资源,为用户提供便捷地获取资源的方式。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云计算理论的优势如下:(1)提供高性能检索服务与不间断的安全服务,从而降低管理服务器的出错概率;(2)实现图书馆远程教育服务,提升个性化服务质量,降低运行成本,方便用户进行使用;(3)实现更大程度的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减少重复投入。
3.3 校园内资源的共享
依靠云计算的网格化理论,把需要公共存储的学校教学资源作为公共云,把学生和教师私自存储的资源作为私有云。在原有的校园网资源服务基础之上,通过OGSA网格体系结构来构建网格平台,从而实现私有云与公共云之间数据和资源的管理以及信息服务。主要的优点是:扩大了校园网络资源的整个存储空间;促进了全体师生的教学资源整合;通过分享音乐、影片和学习日记,丰富了师生的课余生活。
3.4 为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1)大大节约信息化的资金投入。目前,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成本来源是:软硬件的购置、日常维护和设备更新等,倘若把它们建立在云计算基础之上,可以大大减少资金投入。首先,将跨平台、运算能力强大、资源丰富的统一的云计算通用信息平台作为整个网络课程建设的基础平台,便只需要投入少数管理终端和云接入设备,不用再购买本地服务器;其次,由云端提供所有的服务,不用为了服务器运行的可靠性和数据资源的安全性担心,也避免了由于网络访问异常导致服务器瘫痪而对限制网络服务器的响应和接入数量,因而大大降低了维护、升级和管理成本。(2)保证高校师生的信息安全。校园网内的计算机病毒防控是一个棘手的问题,通常一台机器中毒,很快便传给了所有的机器。云计算环境下,云服务提供商能够提供先进的技术来负责维护这些资源的安全,通过网络师生们便能访问自己的数据。由于本地不再存储任何数据,所以不用担心病毒入侵造成破坏。因此,云计算的使用,不但省去信息安全方面的开支,也确保了信息的安全。
4. 结束语
信息技术早已从计算机时展成了互联网时代,云计算作为一个崭新的理论,到现在还缺乏统一的实现方式与标准。在现有教育网络上,如何整合基于云的资源,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与困难。虽然存在着许多的困难和问题,但是云计算是一种整合教育资源的有力手段,必然会越来越多的应用在高校教育领域,从而为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提供新的有力模式。
参考文献
[1]高婷.浅析云计算理论在高校领域中的应用[J].时代经贸,2011(21).
[2]汪林云.浅谈云计算技术在高校中的应用[J].科学之友,2012(3).
[3]唐旭,陈蓓.云计算在高校应用中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33).
[4]郑昌兴.云计算技术在高校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信息,2011(26).
[5]刘志荣.探析云计算在高校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
[6]安婷.云计算在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浅析[J].科学咨询,2010(28).
[7]聂丹,刘波,贾会迎.云计算在高校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J].中国电子商务,2011(4).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中的教育价值的功利取向和共享理念中的资源独占趋向,教育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缺失及相应政策的滞后,致使多年来教育信息化建设中“高投入”,并没有得到预期效果和有效益的回报。因此,在区域内如何更好地实现教育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教育信息资源广泛普及和应用,已成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问题。6年来慈溪市教育机构通过对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模式与共享机制的实践和探索,初步形成了以技术体系为基础,以组织管理机制作为协调,并以有效的激励政策作为促进,在实施过程中三级建设主体协调联动的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模式,从而突破本地区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瓶颈”,促进了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二、现状与意义
文献调研表明:2003年以来,我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已非常重视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学术研究成果丰硕,但在区域中观层面的教育信息资源研究成果还不多。对从2000年到2010年期间收录在CNKI主要学术期刊(如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等)发表的有关教育信息资源和网络教学资源相关文章数量来看,中小学多于高等院校,二者比例约为8:2,说明我国中小学十分重视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力度和取得成效远大于高校。
2003年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联合主办的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cbern.省略)是专为我国广大中小学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和网络化学习的平台类门户网站。网站所提供的丰富的“教学素材类资源、主题学习性资源、网络课程资源”,满足中小学师生“教与学”的需要,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中小学对教育教学资源的迫切需求,对于广大中小学的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08年12月开通的浙江教育资源网(省略)为切实加强浙江省教育资源建设,依托网络辐射优质资源,推进教育创新和教育均衡起到积极作用。北京市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创新采用“教师先选择,财政后付费”的政府采购优化模式,为全市中小学师生提供服务。北京教育资源网(edures.省略/)资源模式强调资源整合,突出了个性化服务,打通了供需渠道,盘活资源工作。部分地区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特色鲜明,成效显著,出现了一批具有区域资源建设特色的优秀地区,见表1。
表1 国内四个教育信息资源典型区域共建共享特色对比
地区 建设特色
广州“天河部落” 整合教研发展和资源建设功能于一体,立足学科资源建设和需求现状,有效整合区域力量;依据课程标准使学科资源建设落实于实践;应用知识管理理论来促进资源价值的转化;应用群体动力学来构建资源型学习共同体;将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科资源建设协同发展;采用BLOG技术;采用实名注册制。
广州番禺区 “一宗旨、二条路、三机制,条块结合,科研项目驱动”;以“共建共享作为区域教育资源建设的目标宗旨;采购与自建资源两种方式同时进行;建立共享机制、互动机制、激励机制;采用学科资源这个“条”与专题资源这个“块”有机结合;在实施区域性教育资源库建设项目时,全部以科研课题项目的形式来开展。
佛山地区 主要是通过构建学科群资源网站的方式开展,采取“市教研室、责任学校、责任教师”三结合共同构建的模式。
北京市东城区 富有区域特色的“学区教育资源管理模式”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
从总体而言,区域教育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研究还较为初步,尤其是对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和模式的系统研究更为缺乏,因此研究与实践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和模式,对推动区域教育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和优化配置、提升整体应用效益、促进区域教育信息化均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三、慈溪市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个案研究
慈溪市自2005年自主设计开发慈溪教学资源平台(省略)并投入使用,积极对教育信息资源进行区域共建和共享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慈溪市教育网(资源平台)先后被评为宁波市首届网站评比一等奖,浙江省十佳优秀城域网站。慈溪市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为慈溪中小学校、教师、学生提供了高水平、高质量的网上教学资源,丰富了教学资源的应用,实现资源共享,对推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化发展,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优质教育教学机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框架
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化工程,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涉及技术支撑体系、管理机制、共建共享方式、激励机制、评价机制等(如图1所示)。如何从整体上协调处理好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厘清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协调各要素使得相互促进以发挥最大功效,将直接关系到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成效。在实施区域内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时,上述机制的应用涉及三级建设主体的协调联动。
图1
(1)市级教育资源建设主管部门:引导和推动本区域内达成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合作愿景,建立积极的政策导向和宏观协调;
(2)市级教育资源建设管理、实施机构:立足于区域的实际条件,在市级教育部门引导下开展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科学规划,对自身资源特色进行良好定位和建设发展;
(3)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在区域教育资源建设管理机构的指引下,将资源建设与教学应用相结合,构建以实用为导向的教育信息资源应用环境,同时积极鼓励和培育一批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骨干教师队伍,以点带面、促进资源共建与有效应用的深入开展。
2.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定位策略
以县为中心,集中资金建设一个大型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库,满足本地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区域内各级各类学校不再单独组建本学校的教育信息资源库,而是直接通过“校校通”共享区域中心资源库的教育信息资源。资源库的建设考虑建在教育资源管理中心。辖区内只要是网络互通,任何一所学校都可以完全共享该资源。所有的学生都拥有了一样的学习资源。
(1)在内容上的四结合
第一,选择国内著名重点中小学的同时,亦融入了慈溪中学、慈溪实验小学等本地重点中小学的优质资源,实现了国内重点学校优质资源与慈溪本地优质资源的有效结合。第二,充分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声、图、文同步,实现了教学文本资源与教学流媒体资源的高度结合。第三,资源平台共设立高中、初中和小学三个版本,每一版本又分教师版块和学生版块,做到格式上分类分轨,内容上相互交叉,以资源定位实现数据整合,实现了教师资源与学生资源在版本上的有序分类和内容上的有规则结合。第四,资源平台重在知识点上的授课计划而非教材内容的授课计划,实现了各种教材、版本的知识点的结合。
(2)学科网格化教学资源建设体系构建
学科的网格化教学资源网站模式建设旨在“使资源的使用更符合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和使用习惯,建设一个集资源共建共享、在线课件开发、联机备课、学科信息、交互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各学科、多层次的教学资源的应用环境。”基于此考虑,我市在制定区域教育资源建设方案中明确提出: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新教材教学中的实际需要和可以预见的潜在需求,以课和知识点为单元,提供多种媒体、多种类型和多级相关的教与学的资源,力争做到多种知识要素和多个知识单元之间有机互连,最终形成便于检索、能有效促进教与学的动态资源库。
(3)资源建设的优化筛选机制
在市教育资源建设过程中采用优化筛选机制,独立建设的教育资源采取“责任学校、责任上传员,责任审核员”三结合共同构建的模式:首先有市教研室和网管中心指定具有学科优势和资源积累较丰富的学校为“责任学校”,承担相应学科资源的主要建设任务;“责任学校”根据教师的教学经验与个人兴趣爱好,由一线教师作为“责任上传员”负责相应资料的收集与上传;“责任审核员”由学科教研员和一些学科骨干组成,负责对“责任上传员”上传的教学资料进行审查。最终审查通过的教学资源将以附件的形式上传给市教育网资源平台,以供教师下载。慈溪市教育资源的建设根据教学需要和《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收集和整合一些素材资料,资源的征集主要采用网络递交、审查、的方式进行。
(4)资源的访问
教育资源在使用过程提倡免费使用,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通过虚拟货币和积分制促进资源的共建共享。要形成高效率的资源建设机制,必须将所有相关人员的责任和义务有效地结合起来。免费发放资源使用的“电子货币”,但限定其使用的范围,在更大的教师使用基数上,运用激励机制促成教育资源的良性滚动发展。教师在访问资源时使用默认的帐户和密码进行资源的访问。如小学版用户访问默认帐号和密码均为xiaoxue,但默认用户只能下载二星级以下资源。如要访问二星级以上的教育信息资源必须进行注册,而且必须实名注册,输入相关的正确信息,用户注册。成功获得1000点积分,每下载一条资源自动减少10点积分,上载一条资源根据资源质量可获得20到100点的积分,这样就可以促进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良性发展。
3.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1)组织机制
成立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机构。慈溪市教育系统信息化工作是以局长为组长的市级现代教育技术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下设网络管理中心,具体实施教育网建设和教育信息化工作。各镇、街道层层建立相应的组织实施机构。从而实现对整个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统一领导、规划、协调和管理。
(2)管理机制
积极宣传教学资源平台,广泛发动教师参与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实行资源建设骨干教师申报评审制度,骨干教师栏目负责制和经市教育局统一审核后通过的教师,将获得慈溪市教育局对其颁发“市资源建设骨干教师聘书”,以“实名制”参与资源建设,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及提高资源开发的有效性,实现对教师实行动态全程管理。全市66名审核员负责审核一般中小学教师前台上传的资源,同时也肩负上传资源的职责。
(3)评价机制
制定教育信息资源评价标准。对教育信息资源使用的便捷、价值、有效性等进行评价,并制定了相关的量化评价表。如制定的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评价标准就从资源的教学性、科学性、交互性等方面进行量化评分,每个指标占一定的权重比例,最后根据以上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教学设计评价标准就设计了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等6个方面,每个方面又分为优、良、中3个评价等级,每个评价等级对应一定成绩,最后进行总的评价和总分。
(4)保障机制
2001年开始陆续投资1000万用于教育网建设和学校与市教育网的联网工程;以后每年拨出专项资金80万元用以教育信息资源的的建设和应用,经过几年的建设,至今累计投资达2000万元。制订了《慈溪市教育网主干网管理暂行规定》《信息安全保障措施》等规章制度,确保教育网中心和各级各类校园网的稳定运作。
(5)激励机制
对资源建设骨干教师个人,根据其每年完成资源建设任务的情况和参与网站管理的情况,市教育局每年评出资源建设先进个人、优秀资源审核员等,可作为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之一。
4.成效反馈
经过6年多的运行,慈溪市资源建设模式与共享机制的实践取得了显著效果。资源网站自开通以来到2010年10月底累计访问量超过35万人次;媒体素材、课件、案例等各年级各学科条目类教育资源达6万个,教育资源容量为152G。另外教育教学软件资源容量达6.3T,开通了慈溪市龙源中小学电子期刊阅览室(cixiedu.vip.省略)和慈溪教育数字图书馆(ebook.省略),所有这些资源能在慈溪市教育网内供师生免费下载使用。网站日均访问量超过千人,创建各类主题工作室348个。资源建设模式得到了广大教师的普遍认可。使教师了解到了更多更广泛的信息资源,增长了信息量,解决了教学活动的重点、难点,提高了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
四、结束语
研究与实践教育信息资源区域共建共享机制和模式,对推动区域教育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和优化配置、提升整体应用效益、推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化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优质教育教学机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并使得教育信息化在质量与效益均衡发展的信息资源保障下得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申军霞.整合资源 开拓创新 突出特色 畅快服务―全面推进北京教育资源的建设与服务[J].中国电化教育,2007,7:29~32
[2]胡小勇.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区域性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理论框架与个案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3:48~53
[3]胡小勇,刘琳,胡铁生.跨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协同共建与有效应用的机制与途径[J].中国电化教育,2010,3:67~71
[4]熊才平.以信息技术促进基础教育信息资源配置城乡一体化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6,3:17~20
[5]潘丽芳.网格化教学资源建设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2006,10:78~79
[6]陈士凡.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教育资源建设的实践研究[J].学问•现代教学研究,2009,8:13~15
优化督导信息管理平台
1.信息管理平台的构成
深圳市南山区研发的责任督学挂牌督导信息管理平台由浏览用户平台和专业用户平台两个主页构成。
浏览用户平台(外网)重在公开教育督导信息,与社会各界人士互动沟通。浏览用户平台页面包括基本信息区、互动交流区、工作管理区、学习研究区四个区域,每个区域设置若干栏目,用户既可观看督导新闻、阅读媒体报道、浏览督导快报、查阅通知公告,全面了解督学和学校信息,知晓督学的工作安排和学期督导报告,还可以参与问卷调查,进行留言和投诉。浏览用户平台方便督学工作的同时,也便于对督导工作的过程管理。
专业用户平台(内网)是信息平台的核心,包括信息板块、互动板块、工作板块和学习板块共4个板块,供督导室负责人、督管员、责任督学、责任区督学、学校视导员(学校督学)等用户使用。
2.信息管理平台的功能
信息管理平台能够满足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中的人员管理、档案管理、信息采集、信息、公文流转、交流互动、资源共享、量化考核等多方面需求,实现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全过程信息化、网络化及部分信息的公开化,提高了责任督学整体工作效率。
督导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三大功能:一是公共监督服务层面,实现了信息资源的交流分享;二是数据应用管理层面,实现了过程数据碎片化采集、大数据的集中统计和分析处理;三是用户权限设置层面,实现了责任督学网格化管理、考核与评价、激励,帮助责任督学较好地完成工作和任务,实行了无纸化、信息化办公。
尝试“全天候”线上督导
传统的教育督导多是现场督导,督学必须到现场采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才能得出督导结论,这样的教育督导受到时空的制约,人力成本高;另外,督学采集的信息只能反映学校一个阶段的办学情况,很难反映学校办学的发展过程。采用“互联网+教育督导”工作模式,可以突破时空局限,降低督导成本,及时评价学校的办学情况。
1.在工作中形成全息数据
数据信息是督导的第一手资料,数据采集是否具有丰富性影响着督导结论的形成。南山区的信息管理平台和与之相连接的城域网、校园网为督导评估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数据信息,主要包括学校基本情况数据、督学督导过程数据以及综合数据三类。
学校基本情况数据由学校视导员(学校督学)填写。视导员及时更新和维护学校基本信息,填写学校日报,上报学校重大信息,受理投诉,对学校的投诉给予回应,对督学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并提交整改报告。视导员还要组织学校专项督导评估的自评和学校该年度的工作自评。视导员不断更新和充实学校的基本数据和发展过程数据,并对所填报的数据担责。
督学督导过程数据也是随督导工作过程的展开而产生的。一次完整的日常督导流程包含了责任督学填写的工作安排、责任区督学到学校督导的纪实及督导记录、发现问题向学校发出的整改通知书、发现问题需要教育局科室协助向科室发出的协商意见书,如有听课,责任督学和责任区督学可上传听课记录等。督学的整个督导过程都通过文字、表格、图片、视频、录音录像等形式保存为原始数据资料。
综合数据包括的通知公告、向市民家长及学生发放的问卷调查、市民留言交流、对校园的投诉等,还有呈现的与督导相关的政策法规、评估标准、督导科研、课题研究、培训记录、会议记录等。
我们采用这样的方式获得数据,打破了传统的信息电子档案管理模式,突出了过程数据的适时建设,极大地丰富了督导数据内容。这些数据集中在信息平台,支持办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录入和查询。
2.通过网络完成全程工作
南山区督导信息管理平台的最大优势是方便责任督学借助平台实现对督导工作的组织与管理、过程数据采集与挖掘、问题的征集与整改。责任督学可以通过信息管理平台快捷、方便地完成工作。
制定工作安排。每学期初,责任督学制定好督导计划,提前通过信息平台向学校与片区市民公开督导时间和督导事项,学校可以以督促建、以督促改,市民可以提前安排好时间与责任督学面对面互动。
设定评估标准。在平台上公开评估标准。如针对教育部规定的责任督学八项督导内容,将督导观测点、督导方式、细化的评估标准和考核量表在平台上予以公开。另外,评估标准也是可以定制的,如针对校务管理、制度建设、招生安全等的评估标准,我们不断进行调整,调整后到网上,再通过网上发放到学校,是一个可以灵活定制的模式。
做好督导记录。督导记录表中记录了参与的责任督学、责任区督学、视导员、被督导单位的基本情况,还有督导纪实、典型经验和做法、存在的问题、整改或协商的问题、后续处理意见等。督学可以对每次督导形成的多维数据进行集中采集与整理,解决了经常性督导与综合督导、专项督导各自为政的现象,也为综合督导与专项督导提供了过程性数据。
开展八项督导。即针对事项开展的经常性督导。先由学校根据标准自评,再由责任督学通过现场访谈、巡视、查阅资料、开展问卷等方式采集数据,形成督导记录,最后给予综合评价。这些过程也借助平台来完成。
网上听评课。听课是开展经常性督导、专项督导、综合督导的一个重要环节,督学的听课记录表上传到平台的同时被自动关联到督导记录里。
生成问题月报。每位责任督学对在督导中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解决办法及建议,当月都要进行整理与提醒,形成问题月报表。问题整改快到期前,责任督学进入个人工作空间,系统会自动提醒哪些问题需要即时解决,责任督学可以查看解决的进展情况。
落实整改工作。整改通知、整改报告、协商意见是对督导过程发现问题的处理方法与过程监督。先由责任督学根据“督导记录”中的问题记录向被督导的学校“整改通知”,再由学校提交“整改报告”,或者向教育局相关科室提出“协商意见”。
数据分析。我们要通过督导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智慧督导”,体现在对过程数据的采集、数据的加工处理与深度挖掘上,为责任督学挂牌督导与教育质量监测提供依据与决策。我们的数据统计主要是问题统计、工作量统计、考核统计。该平台上的数据还与南山教育综合服务平台中的学科质量监控系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办学水平评估系统和教师评价系统的数据相关联,通过归因分析,每学年还可以为相关学校提供一份督导评估报告。
实现督导模式的四个转变
从程序督导到泛载督导的转变。在过去的程序督导中,我们的信息来源相对固定,如学校的档案、学校的网站文件包等。而泛载督导支持多终端随时随地采集信息,信息可以是图片、声音、视频、文字,可以对不同对象发起互动交流,如问卷调查、结果公示等。
从结果督导到全程督导的转变。过去的督导只是在短时间内察看档案或者专题网站,学校呈现的资料是结论性的;而全程督导是定期下校进行实地察看,解决经常性督导与综合督导、专项督导两张皮的问题,依托平台进行多环节数据的记录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