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

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

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培养

我国的《教育法》提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地把心理素质培养作为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规格标准之一,《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更首要的指出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培养中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至为重要。心理素质包括的内容应有:学习心理品质、情感特征、意志品质、人格特征、人际交往能力、心理健康状况、对待升学与择业的态度、理想的树立、对现实及自我的接纳等。如果从情商理论去深入理解在心理素质中占重要地位和起着主要作用的情绪情感,情感性心理素质至少还包括:对情绪的自我认知感觉能力;对自己情绪的管理和控制,及时摆脱焦虑、灰暗与不安的能力;对自我的激励,克制与延缓满足、保持热忱的能力;对他人情绪的认知能力;对人际关系的调整、学会竞争与学会合作的能力。健康心理素质主要应包括如下方面:正视现实;正确的自我观;有健全的情绪生活;能与他人建立积极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学习和工作;行为协调反应适度;心理特征符合年龄特征;健全的人格。学生的心理素质对其全面素质会产生重要影响,会对学生可否主动,积极的提升个人素质有重要意义,另外也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完成担负着社会使命的重要任务。

针对心理素质教育的目标,应着重培养中学生以下几方面的心理素质:1.自我发展的能力和素质。中学生的自我发展就要体现在心智潜能的开发上,其中包括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记忆力、灵活的思维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较强的自学能力。2.人际交往的能力和素质。中学生应努力培养并形成正确的交往动机和积极的交往态度,掌握合理而得体的交往技巧,提高情绪和行为的自控能力,在与异性的交往中,保持科学与健全的态度,并与社会道德观念保持一致。3.良好的现代意识和素质。新世纪的中学生应具有积极进取、敢于开拓和创新的意识,以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4.健全的人格素质和道德素质。应培养中学生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和事业心,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具有坚韧不拔、言行一致、情绪乐观稳定等优良的心理品质,勇于承担挫折和挑战,并不断调节好心态和行为,形成健全的人格。使自己逐步具有强大的人格和道德力量。

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心理素质教育目标:根据当前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和中学心理教育现状,对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应采取以下措施:1.广泛开展专门的心理素质教育课程,对中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心理素质教育训练。从中学教育的实际来看,开设专门的心理素质教育课程实在是必不可少而且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其教学内容应有较强的针对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包括认知训练、耐挫训练,自信心训练、人际交往训练以及情绪调节训练等等。有的学校若不具备开专门课程的条件,亦可为学生定期开设心育讲座,刊出心育专栏等,尽力把心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2.在各科教学中有机渗透心理教育,是培养学生优良品质的重要途径。所谓学科渗透,是指各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较为自觉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手段,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质量的方法和过程,如运用强化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运用记忆策略强化学生的记忆力以及通过学习心理辅导提高学习效果等等。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积极而又稳定的心理状态,必将促进学习质量的发展与提高;反过来,高质量的学习活动又为心理素质的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而有效的空间。实践证明,学科渗透心理教育可以构成全方位、立体化、多侧面的教育网络,有利于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营造出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3.建立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站,积极开展心理咨询的服务工作,运用疏导、劝慰、分析、宣泄等适当途径和方法,可帮助部分学生改善心理状况,调节其情绪,达到重新认识自我,提高心理素质水平的目的,在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过程中,要注意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档案,并恪守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对重点对象做好跟踪调查,做好服务工作。4.开展各项集体活动,强化自我教育水平。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良好的集体活动氛围,积极的群体人际交往,都会对中学生的心理品质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行为,从而扬长避短,逐步培养和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和水平,将外部的教育要求自觉内化为内在的心理需要,使学生在心理品质形成和培养中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落实。

通过以上训练充分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发挥健康心理素质正能量,从而达到心理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心理素质培养

一、对高中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在素质教育大力推广的今天,很多学校已经将素质教育付诸行动,切实加强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此,我们应该鼓掌叫好。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作为素质教育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心理素质的教育却被忽视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已经刻不容缓。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主要就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教育部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各方面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尤其是面对社会上、生活上、学习上的压力时,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所以,对高中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是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优势

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教育不能单单依赖专门的心理课程,而是需要所有的教师密切配合,将心理素质教育渗透进各学科的教学之中,这样才能增强心理素质教育的有效性。因为课堂教学中蕴含着巨大的心理素质教育因素,学科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的特点科学合理地将心理素质教育渗透进去,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学科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也有其自身的优势。人类的漫长发展历程中,包含着丰富多彩的历史知识,对学生的教育意义也十分巨大。而这些知识中就蕴含着各种各样的心理素质教育素材,所以,高中历史学科为教师对学生进行的心理素质教育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教学资源,而且这些资源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也不容小觑。另外,我们应该知道,历史是在一定历史观指导下叙述和阐释人类历史进程及其规律的学科,因而这些历史中揭示的人类发展规律教师也可以加以利用,引导学生对过去和现实进行思考,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

三、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

毫无疑问,抗挫折能力是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中可以使学生受挫的方面有很多,如学业、人际交往、情感等,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学生所承受的学业挫折。近年来,由于学生遭受挫折而最终酿成的悲剧不在少数,令无数人悲痛。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纵观历史,古今中外都有许许多多的历史人物,无论是战国时期的屈原、西汉时期的张骞和司马迁,还是唐朝时期的高僧玄奘,等等,他们虽然都遭受了各种挫折,但是他们却不向命运低头,依然不屈不挠,顽强地进行抗争。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历史伟人的事迹来教育学生。比如,在学习战国时期的历史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卧薪尝胆”的故事:越国被吴国打败以后,越王勾践和他的夫人就到了吴国为吴王夫差养马,忍受各种屈辱。但是,勾践却并没有就此堕落,而是卧薪尝胆、立志报仇,最终消灭了吴国,成就了霸业。另外,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中国近代史是绝对不能忽视的一部分教育素材。从以后,中国就遭受了各种各样的侵略,直至再到的胜利,中国人民一直不屈不挠,从未放弃反抗,而且愈挫愈勇。所以说,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的屈辱史,更是中华民族不惧挫折的抗争史。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历史中的心理素质教育素材,培养学生勇于面对挫折的勇气和敢于对抗挫折的信心。通过历史素材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不仅使学生能够有勇气、有信心去战胜人生道路上难免会遇到的挫折,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丰富情感

心理专家指出,情感是教学过程发展的一种动力,所以,教师要通过调节课堂教学的气氛,指导学生利用适当的方法来增强自己控制不良情绪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快乐地学习。只有当学生将目光放得长远,能够看到更伟大的爱时,才不会计较自己的得失,从而才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那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失为一个有效的途径,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以及目前的国情,感受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明确自己的使命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在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只是在被动地听,因此,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尊重,自主学习能力也没有能够发挥出来。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教师激情澎湃的讲述,学生的情感其实已经产生,但也正是由于没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所以情感没有得到巩固,教育的目的也就没有达到。所以,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在学习“”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段历史图片以及影像资料,然后再结合创设问题情境,让同学在融入情境之后进行积极的讨论,最后使学生明确:中国失败的原因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落后,这说明落后就要挨打。这时候,教师就可以适时地进行提问:“那么作为现代社会的青年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办?”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回答:“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笔者认为,讨论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通过学生自主的讨论,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加深学生爱国情感的升华,最终内化成他们自己的爱国理想。

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范文第3篇

一、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言传身教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百折不挠等心理素质,关键在于高中体育教师的言传身教,而身教尤胜于言传。体育课一般在室外进行,天气的任何变化都直接作用在教师身上,在寒风凛冽的严冬或烈日炎炎的盛夏执教时,体育教师的表现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具有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这样的天气,高中体育教师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保持饱满的热情,不怕冷、不怕热、不烦躁、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应当成为学生仿效的楷模,只有这样,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二、利用体育理论课,教会学生自我心理保健

要把学生真正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就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切不可轻易盖棺定论,否则,必定会伤害学生稚嫩的心灵,甚至会使学生在人生起步之初就难以抬起头来走路,那将是教育最大的失败。所以,利用高中体育理论课,让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是心理素质的重要内容,是身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到现代医学模式对疾病的认识已有“病从口入”发展到“病从脑入”阶段,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个性心理特征和个人情绪状态等,教会学生掌握自我心理保健的简单方法与手段,使其能够适时的对自己的心理进行有效的保健,提高学生心理耐挫水平,使其能够正确面对挫折与困难。

三、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坚强的意志有利于帮助学生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形成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在教学实践和系统教育过程中逐渐养成的,高中体育教师要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在中跑教学过程中,因800米重复跑、1200米变速跑和中速跑训练量太大,不少学生中途就坚持不下去了,这时教师要不失时机的对他们进行鼓励,在“坚持、加油,一定要坚持下去”的呐喊助威声中,这些同学一般都能坚持下来,在以后的课堂上,他们也都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完成任务,通过老师的鼓励,他们的意志品质得到了锻炼,也培养了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成功的基石,自信心对学生性格的形成、成绩的优劣、事业的成就等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顽强的自信心常常会产生无法预料的奇迹。大量的事实证明,自信心是一个人潜能源源不断的得以释放的精神源泉,是人们克服困难,顽强拼搏,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高中体育课中,有些学生身体素质差,接受能力极慢,从而造成自卑心理,表现为谨小慎微、畏缩不前。这时体育老师特别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感情,不能藐视、疏远这些学生,要使之明白“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的道理,正确对待自己,抛弃自卑、自弃的不良思想。教师在训练时要放开运动技术要求,使其不断尝到成功的喜悦,并引导学生在练习中扬长避短,逐步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对学生微小进步要及时肯定表扬,从而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消除自卑心理。教育学生无论遇到何种挫折都不能自卑、自弃,要相信自己,通过自身的努力任何事情都会成功的。

五、培养竞争意识和心理适应能力

游戏比赛是高中体育课重用的非常好的教学方法。著名学者麦亦尼和斯拉夫认为,游戏和竞技运动具有如下心理健康价值:能产生安全感自发感;能提高独立性;能消除紧张;能提高价值观;有助于形成友谊。我们在运用游戏、竞赛方法时,如游戏或竞赛双方实力悬殊太大,就会使弱方失去信心,所以使用此方法时应注意平衡竞争对手,可适当改变些条件,制定特殊细则。例如“迎面接力跑”,如果男女生人数相等则女生热情不高,但如果女生人数减少若干名或男生跑的距离适当拉远,就能有效的增强男女生竞争意识,激发热情。在活跃了课堂气氛的同时,也加强了人际交往,促进心理相容,培养了学生竞争意识和适应社会能力,增强了超越自我,战胜对手的信心。

六、培养合作意识

曾经见到过这样的一段话:“中国人一个人是条龙,三个人是条虫。日本人一个人是条虫,三个人是条龙。”相信大家都明白其中的道理,造成这样结果的不是别的,正是我们所说的合作。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着频繁的合作,一场球赛,一个游戏,一次接力跑,如果同伴间没有合作意识,就很难取得胜利。合作意识的培养,要紧密结合教学的内容,提出具体的要求。举例来说,在集体项目的比赛中,要让学生知道比赛的胜利,除了每个成员的个人技术之外,更依赖于队员之间的配合和默契。尤其是个别技术好的学生,更应该认识到队员之间互相配合的重要性,一个人技术好并不能够取得比赛的胜利,但大家密切配合却是制胜的法宝。在比赛中,因为紧张或者其他原因,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这时,每位队员更要互相包容、支持,千万不能互相埋怨、指责。集体项目的比赛不仅是比赛个人的基本技术的比赛,也是战术配合、协同作战的比赛,更能彰显一个团队关心集体、协同作战的责任心。

七、善于调节学生的情绪

高中体育教师的情绪状态对学生的情绪能起引导作用,当学生情绪稳定,有着轻松感满意感时,就能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动机。相反,缺乏信心,情绪低沉,则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因此,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因势利导,用热情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反应。如在挺身式跳远的教学过程中,有位身体素质不太好的学生情绪非常低落,他甚至为能否考试及格而犯愁。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鼓励他:“你的长跑不是你的强项吗,体育成绩是综合评定的,你一定要有信心”。结果这位同学放下了“包袱”,减轻了心理压力,体育综合测试成绩居班上中等水平,同时他掌握了调整心态的方法,养成了面对现实不卑不亢的良好心理素质。

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范文第4篇

关键词:舞蹈钢琴伴奏教学;学生;心理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6-0237-01

在实际的舞蹈钢琴伴奏教学之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虽然具有娴熟的伴奏技能,但是,在实际的舞蹈钢琴伴奏表演时,却往往很难达到应有的效果。究其原因,此种现状的产生与学生的心理素质具有着较大关联。那么,如何使我们的舞蹈钢琴伴奏教学更好的促进学生实际的表现效果的提升呢?我认为应当在舞蹈钢琴伴奏中加强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与训练。

一、钢琴伴奏能力训练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舞蹈钢琴伴奏是对于舞蹈的理解以及钢琴表演技术的重要体现。在舞蹈钢琴伴奏之中,一方面是对学生平时训练的考查,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考验。但是,从根本上来说,舞蹈钢琴伴奏想要“底气十足”,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是需要学生具有长期的钢琴伴奏能力训练基础。由此可见,想要在舞蹈钢琴伴奏教学之中,更好的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则需要经过长期的技能训练。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真正的把握钢琴伴奏的精髓,进而产生自信心。虽然,在实际的表演过程中,平常能够娴熟表演的学生也会因为时间、地点、外在环境的改变而紧张,但是,如果学生钢琴伴奏能力较强,则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投入到钢琴伴奏之中去。进而使外界带来的紧张感逐渐消逝。由此可见,舞蹈钢琴伴奏教学之中,要想真正的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则需要打牢钢琴伴奏基本功。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舞蹈钢琴伴奏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二、模拟临场氛围

针对我国舞蹈钢琴伴奏教学之中学生常常表现出来的演奏情况不稳定现象,大部分舞蹈钢琴伴奏教学会采用的则是模拟临场氛围等方式进行教学。但是,在舞蹈钢琴伴奏教学模拟临场氛围时,却由于诸多因素而导致模拟临场氛围失效。例如,在场的学生均为自己班的同学、老师,相对于在表演现场的大量不熟悉的人群,很多学生不能够较好的表演。那么,如何使我国舞蹈钢琴伴奏教学的模拟临场氛围更加真实呢?我认为,可以通过不同班级学生进行交换学习的形式进行。这样引入“陌生人”,则可以使我国舞蹈钢琴伴奏教学中,学生得到更好的锻炼。同时,从我国舞蹈钢琴伴奏教学之中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与训练来看,理论性程度较多,而实践性相对较弱。大量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师耳提面命的形式进行,而在练习时,往往仅有学生数人。这直接导致了学生在音乐会、比赛之中进行钢琴伴奏时,出现紧张、“怯场”现象。舞蹈钢琴伴奏,其目的就是更好的促进舞蹈美与钢琴魅力的结合,如果由于表演者自身心理素质而使舞蹈钢琴伴奏的整体效果大打折扣,无疑是表演的巨大损失。

三、构建舞蹈钢琴伴奏意境

“意境”从最早起源来看,是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而“意境教学法”则是指“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媒介之间通过不同的组合而形成的具有着强烈艺术性、知识性与思想情感性传输与认知构建的教学法。”我认为舞蹈钢琴伴奏作为一门特殊的艺术形式,采用意境教学的形式更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首先,舞蹈本身即是以动传神的艺术形式。通过表演者不同的动作来呈现出艺术作品的内涵与外延。钢琴伴奏更是与演奏者、音乐作品本身紧密相关,通过不同跳跃的音符,来呈现作品本身以及表演者的表演魅力。同时,构建教学意境,可使在教学的双边活动之中,能够积极的促成各个教育要素之间的和谐统一环境的更好构建。教师在对学生平时的练习过程中应及时引导学生投入音乐。这样,因个人名利得失而产生的消极情感在投入音乐的同时得到了抑制,通过构建舞蹈钢琴伴奏教学意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音乐是排除杂念干扰的最有效方法。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组织学生对舞蹈钢琴伴奏进行深入的研究,采用意境教学法,将极大提升学生对于舞蹈钢琴伴奏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注意力的集中,进而全身心的投入到舞蹈钢琴伴奏学习之中去,这样才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要培养出高水平的舞蹈艺术人才,就必须要有音乐素质、音乐修养作为基石。这样就对舞蹈钢琴伴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舞蹈钢琴伴奏的教育工作者对学习舞蹈伴奏学生心理素质要进行培养,这样长期如此地教学,将促进我国的舞蹈钢琴伴奏艺术蓬勃发展,更好地完善舞蹈钢琴伴奏。

参考文献:

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范文第5篇

一、知

心理学告诉我们:认识是心理 反映的基础,良好的心理能力和道德素养应当建立在善于对事物客观、全面的认识能力上。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时候会遇到许多问题,迫使你去做一些选择,如果一个人不具备良好的认识能力,那么他就回举棋不定;相反,如果他具有良好的认知能力,那么就会很快对每个条件进行完整的考察,肯定合格的条件,否定不合适的条件,迅速得到一个正确的结论。在教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数学教学尤是这样。在解习题时,让学生面临诸多的已知条件,根据题目要求,有选择地运用一些条件来导出结论,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知能力,养成全面、深入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认识社会、处理多种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我在讲授“排列组合”时,让学生试着解一个习题:先在写有1,2…9的9张卡片中,任意从中抽取2张,说出它们的积是偶数的个数。我请两位同学上黑板来解,同学甲求的是:C+C;同学乙求的是P+P。请他们各述理由,有同学发现乙错了,因为他重复计算了两个偶数相乘的个数。同学们一个个恍然大悟,心服口服。在这个习题中,学生更深地理解了组合和排列的不同,通过知识的运用,加深了对知识的领会和巩固。

这种对知识的领会虽然只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但是教育学生自己去懂得领会知识,却可以让学生在无形中培养出一种能力。当生活中遇到困惑时,应该仔细考察所有的情况,进行认真思考,果断地做出一个正确的决断。

二、情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能满足或符合人的需要事物,使人产生一种肯定的情感,如愉快、满意、喜爱等;不能满足人的需要或与人的需要相抵触的事物,就会引起人消极的态度,使人产生一种否定的情感,如嫌恶、烦恼、憎恨等。兴趣是我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事物的倾向,对一些学生而言,学数学是一件害怕的事,还没做题,心理就觉得紧张,认为自己数学是不会学好的,没有办法了。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应该慢慢地进行正确诱导,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在我读初中时,曾碰到过这样一个例子。有位同学其它学科都不错,就是数学很糟糕,数学成绩每况愈下,她越来越害怕数学,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抄袭作业也就成了家常便饭。在初三那年,换了个新数学老师,老师对她讲了许多事例,鼓励她不要灰心,相信她只有用功就能把数学学好。听了老师的话,她将信将疑,但她也希望自己真的能学好。于是,她开始上课认真听讲,作业独立完成。自己做作业,对于一个习惯抄袭的人来说是件难事。开始几天,作业错了很多,但老师没有批评她,而是耐心地指导她,帮她分析错误原因,直至她搞清楚。终于,在老师的帮助下,她的数学有了进步,由此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在初三毕业考试时,她总成绩名列全班第一,而且在考大学时,她选择了数学专业。这件事让我明白,学生对所学的学科本身感兴趣,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去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否则,学生就可能只是形式地、勉强地去掌握这方面的知识。

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