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心理素质的训练

心理素质的训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心理素质的训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心理素质的训练

心理素质的训练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学训练;提高;心理素质

在羽毛球比赛时,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从容应对比赛,良好的发挥自己的战术战略水平。所以在羽毛球平时的训练中,要注重对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使运动员具有坚韧的意志力,对羽毛球运动具有良好的感知力与判断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一、提高神经的敏捷性与灵活性

加强羽毛球的训练,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让羽毛球运动员掌握各种各样的运动技能,在实际运动中,能够熟练的对抗并灵活应用,切实提高自己的运动技能。羽毛球运动员在进行快速多变的球技、战术训练中,必须学会在较短的时间内揣摩对手的动作意识,对球的路径进行预测,然后迅速做出反应,针对对手的打球意图及球路做出自己打球的反攻策略,使自己获得得分的机会。

羽毛球运动员在平时的羽毛球训练中要对这种思维能力进行专项培养,在快速、变化无常的打球过程中使自己的思维保持清醒,迅速地判断对手的意图、球路及自己的应对策略,经过长期的训练,使运动员神经系统的敏捷性与灵活性显著提高,从而使运动员在参与正式的比赛时能够保持冷静的心态,迅速、敏捷的打球,同时,经过这样的训练,会大力提高运动员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敏性。

二、提高羽毛球运动的专项知觉

在进行羽毛球运动中,球技复杂多变,而且每个动作必须准确的完成并应用相应的技能,才能获得得分的机会。在进行羽毛球运动中,要想使羽毛球运行并完美的落点,必须依靠击球时运动的手指、手腕操纵的球拍与球接触时把握好的力度、球拍与球的接触点、球拍运行方向等都由运动员的手指、手腕、胳膊的肌肉进行方向、力度的调控。长期进行羽毛球训练,运动员能对手指、手腕的用力差异感与支配力量得到更为准确的提升,显著提高运动员的球技。羽毛球运动员手持的球拍,是运动员肢体的延伸,运动员经常性的训练,会对羽毛球拍的重量、长度、拍弦的紧绷度、弹性、球拍握柄的重量分布、光滑度、粗细等产生细微的分化感知,运动员在长期的训练中能够找出适合自己的球拍,使自己的技能优良发挥。羽毛球的主要材料是动物的羽毛,其特点是重量轻且飞向快,运动员在长期的训练中,能够深刻的感知不同的力度羽毛球飞行的速度、高度、弧度、落点等,这样,运动员在实战中能够准确的把握自己的力度,使羽毛球的飞行、落地达到自己满意的效果。羽毛球的质量轻,温度、风速、风向等对羽毛球的正常飞行都具有重大的影响,运动员在从事羽毛球的训练中,会使自己对风的感知特别的敏感。场地感、光线感也是运动员应该具有的专门化知觉。

三、提高训练者的主导心境

羽毛球运动项目运动器材简单,在室内室外均可以进行运动且具有一定的游戏性,所以羽毛球运动深受不同年龄段的人员喜欢。在羽毛球竞技运动中,比赛变化多,对抗性强,竞争比较激烈,胜负难料系数大,使其有很强的情绪体验性。运动员进行日常的训练和进行正规比赛时,在轻重、快慢、高低、奔跑、侧打中,使自己的身体、精神得到全方面的提高,成就感也不断愉悦着运动员的心境。羽毛球运动具有得天独厚的精神情绪愉悦功能,每一次训练、比赛都能极大地释放运动员的负面情绪,使运动员的精神饱满充沛,经过长期的羽毛球训练、比赛,可以使运动员的乐观心境占主导地位。

四、磨炼意志

羽毛球运动是一项长久的持续运动,在羽毛球的训练或者比赛之中,运动员需要不停的起动、跨步、奔跑、跳跃、后退、挥动球拍,在单打、双打中,运动员必须具有良好的体力才能适应羽毛球比赛的持续、高强度的活动要求,特别是在新的比赛规则体制下,其间休息时间缩短,羽毛球比赛是一场持久的战役。在球一经发出,运动员必须高度注意,全身心地投入到比赛中,球来回往复,一局紧接着另一局,大强度、连续的体力运动,使运动员身体疲劳,心率活动剧烈。

所以,运动员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忍受持久的运动带来身体上的酸痛。因此,羽毛球运动能够培养运动员吃苦耐劳的品质,敢于顽强拼搏。通过羽毛球运动,可以有效的磨练一个人的意志,使其不管在羽毛球比赛中还是其他的事情中,都能凭借其强大的意志力完善的做好。

五、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羽毛球竞技项目分为单打和双打,单打可以培养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提高其独立作战的能力,而双打项目需要进行团队之间的有效合作,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要求运动员之间紧密配合、默契合作,充分利用彼此的技艺优势,发挥出最优良的水平,获得比赛的胜利。在双打的练习中,两队的两名运动员要保持左右或前后的站立位置,在进行发球、接球的过程中,随着球路相应的移动,两人之间要默契的协调移动,让双方的接球范围遍布整个球场,两人的思维意识和行动要统一协调。

在双打练习和比赛中,击球的速度快、距离近,运动员要速度快、下手准,由于比赛中两名运动员之间要相互默契配合,采用多种战术进行比赛,所以,两名运动员要保持敏锐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及时做出反应判断,灵活的运用战略技巧战胜对方。在日常的双打练习中,两人之间要相互尊重、认可对方,共同学习、默契配合,共同努力,同舟共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在双打比赛中,互相鼓励,成为彼此的精神力量,一起奋战,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

在羽毛球运动日常的训练中及比赛中,都会在无形之中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使其具有坚韧的品质,良好的羽毛球运动感知力、团队协作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是一名优秀的羽毛球运动员必有的品质。

参考文献:

[1]丁海俊.优化羽毛球教学训练对心理发展促进作用的探析[J].华章,2012(32).

[2]吉新鹏.羽毛球运动员技战术与心理素质体育[J].科学研究,2009(02).

[3]黄祯耀.浅谈羽毛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训练[J].科技信息,2012(19).

心理素质的训练范文第2篇

关键词:钢琴学习;心理素质;演奏技巧钢琴演奏和其他表演艺术一样,演奏者平时练习的成果要在演奏的一刹那完美地表现出来。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是演奏动机、欲望、情感的表现与记忆、想象、控制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的体现。演奏者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表现的效果,如何将心灵和身体与音乐相结合创造出完美的音响效果,一直是钢琴演奏者们追求的目标。钢琴演奏的过程是各种技能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演奏心理的变化过程,是多种心理要素的协调活动。稳定的心理因素是成功演奏的必备条件。

1钢琴学习对学生的心理要求

(1)具备演奏的自信心。在钢琴学习中首先要具备和树立的就是自信心。前苏联著名钢琴演奏家亨利・涅高兹也在《论钢琴表演艺术》中提到:“信心是放松的基础,信心越大,技术上缺乏信心的情况就越少。”众所周知,每个人的心理素质都是不同的,在公开演奏场合演奏时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是各不相同的。有的人并不惧怕在众人面前的钢琴演奏,反而,人越多他的演奏欲望和自信心就越强,他就会感到高兴、兴奋,而适度的高兴和兴奋能够使得演奏者弹的比平时更生动。但是有的人害怕众人的注视,众人的眼光对他简直就是一种有形的压力,弹起来拘束放不开,平时练习的成果在台上就大打折扣。所以要抓住每一次上台演奏的机会,对于心理素质好的同学可以加强和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而对于缺乏自信心和心理素质差的同学来说更要珍惜每一次难得的机会来锻炼,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2)具备应变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要多登台演出,多在人多的地方演奏。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积累更多的演奏经验。有了丰富的演奏经验学生在台上的应变能力也就会随之增强。匈牙利著名女钢琴家安妮・菲希尔1985年在北京演奏贝多芬的《“黎明”奏鸣曲》有一段分解和弦,进行一开时她就没有弹准,但是这位七十多岁的老钢琴家凭着她丰富的经验,很快就找到了和弦的位置,使整个演奏没有减色。据说有名的钢琴家别辽斯基在一次音乐会的演奏中忘记了原谱的音符,他只得在台上即兴演奏长达十分钟之久,绕了很多圈子才把音符完全抓回来,他依靠演奏经验使得演奏没有丢失其完整性。

在演出过程中加强自己的应变能力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冷静+自信+适度的兴奋感,尤其在钢琴演奏中,调动大脑在最佳状态下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与控制,使自己排除一切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与障碍,完全沉浸在美好的琴声中进行演奏。当然,演奏中通常会出现某些丢音或失误,但这都是很正常的,学生不要因此就自暴自弃或是放弃整个演奏。在演奏过程中种种不可预测的情况会随时发生,这就需要学生迅速而灵敏的应变能力,要求学生在出现问题之后更要积极地去调整心态凭借着丰富的演奏经验及时挽救,以免造成残局而不可收拾。

(3)具备较强的意志力。在演奏过程中,产生与和谐演奏状态相悖的因素,通常称为“杂念”。这些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一些学生很重视分数,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过分的希望拿到好的成绩或者过多地考虑,反而会给自己施加压力,而使得顾虑重重,失去常态。又如,在演奏过程中出现了停顿、错音等小的失误后而不能集中演奏,而放弃了整个演奏的效果。因此,在练琴过程中要学会排除“杂念”。认识到演奏过程中出现问题是正常情况,只要能够坚持集中演奏,保持乐曲的完整性。这样对演奏的效果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2在钢琴学习中的不良心理分析

(1)自卑心理。钢琴的演奏技术是相当复杂、艰深的,钢琴作品也浩如烟海,学生每前进一步都要面临种种困难,付出艰辛的努力。自卑与畏惧情绪一般是由于练习中的技术造成的,所以如何看待技术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自卑感强的学生处处感到不如别人,悲观失望,在学习中遇到挫折就容易产生对钢琴学习的畏惧感,即使是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会轻言放弃。

(2)依赖心理。钢琴教学一般都是“一对一”的形式。它的优点是有利于老师的因材施教,但也容易形成学生的依赖心理。学生信任老师是正常的,但学生的一切行动依赖老师,容易形成机械被动的教学,也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很多的学生对家长的依赖性也很大,练琴时也要家长督促,结果学习很被动,进步不大。

(3)心理障碍。演奏心理是指演奏者在演奏活动中的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是在实践中发生的认识活动,是演奏者的才能、注意力、意志、音乐记忆、音乐思维、音乐听觉、个性心理特点、审美心理表达等各种心理因素的统一。就我自身而言,演奏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常常在学习,演奏或考试中“抛锚”由于心理过于紧张,失去了正常的演奏状态,使音乐思维停顿,不能够完整的表达音乐的意境。除技术不过关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演奏心理障碍造成的。

3钢琴学习中心理训练

3.1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1)增强学习的兴趣。钢琴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许多老师会认为钢琴教学越专业越好。无论学生出于什么样的目的,都应该按照专业化的要求。但是从学习的效果来说,并不能真正的完成任务,而过于专业的要求会使学生失去对钢琴的兴趣。因此,老师应以学生喜欢音乐,喜欢钢琴为目的,来安排教学进程及要求,让学生自然的接受之后再考虑引入较高的专业化要求。第一,老师应给学生选择适当的教材,布置适当的作业。第二,钢琴课应力求生动有趣,丰富多彩,让学生在音乐中掌握技巧。第三,教学过程中老师应采取鼓励,表扬的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选择科学的学习方法。第一,学生要选择合理的练琴方法:1)在练琴过程中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该从慢练开始。2)同时学生的思想也要积极认真,手指的弹奏动作、指法、音量变化等都要按照谱面的提示弹奏要领来练习和体会,养成一种严格读谱的好习惯。3)加强学生自身脑、眼、耳、手、脚等感官协调的配合训练,使音乐技巧与表现融为一体。第二,要有科学的记忆法。科学记忆法包括:听觉记忆、动作记忆、理解记忆等等。“听觉记忆”是演奏者获得音乐意义的主要门户;“动作记忆”是以人们操作过的运动状态或动作形象为内容的记忆;“理解记忆”是一种与积极的思维活动密切相关的记忆。

3.2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1)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学生常会在考试、演出中产生紧张的情绪,致使演奏效果大打折扣。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练习时不认真,表演时记忆力集中了,却发现自己对乐曲缺少控制的能力,自然也就有紧张的情绪。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呢?第一,要集中注意就要加强意志力的锻炼。积极主动的意志力能让学生克服惰性,把注意力集中起来,在练习中遇到困难时,想象自己在克服它之后的快乐,积极投身于实现自己目标的具体实践中,你就能坚持到底。第二,训练听力是集中注意力的最好办法。“听力”指接受声音、分辨声音的能力,听力的培养与训练可以说和训练手指同等重要。练琴时学生应养成“用耳朵听”的习惯,集中注意力,认真视谱,用耳朵听自己的琴声,一旦弹错音能很快反应过来,主动纠正。这样慢慢地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起来,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2)学生要做出正确的自我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突出表现在对自身能力、演奏效果和技术难易三个方面:第一,对自身的评价。成功型的学生具有坚定的自信心,练习和演奏中积极主动,乐于接受别人的意见。喜欢公开演奏,不把学习钢琴当作是一种负担,而作为显示自己能力的平台。第二,对练习结果和演奏效果的评价。成功型的学生不介意自己在练习和演奏中的失误和不足,他们看中成功,对于每一个成功都充满喜悦。一旦遇到失败时也能迅速调整状态,从失败的阴影中解脱出来。第三,对技术难易的评价。成功型学生乐于接受高难度技巧的挑战。觉得这是对自身能力的肯定。他们喜欢弹快速,高难度的作品炫人耳目,能较客观的看待难易问题,对比较容易弹的作品也欣然接受。

(3)学生对乐曲的分析,处理要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在学习钢琴过程中,学生要认识作品,看清整个作品的框架、初步理解作品的结构、创作的时代背景、作品的音乐形象。使学生对所要学习和演奏的作品有一个总的概念和想象,然后在总体的基础上不断地去要求每个细节,完善整部作品。这样,弹奏时学生才能够做到心中有数,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只有学生对作品有了全面的剖析和认识,学生在弹奏时才能够得心应手。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总结以及结合自身的学习经历,笔者认识到了在钢琴学习中对学生心理素质训练的重要性和必然性。要想让学生在钢琴演奏过程中获得最佳心态,必须在学习的各个阶段克服各类不同的心理障碍,大胆参与到各类观摩、演出和实践中去,多增加学生艺术实践的机会,在一次次的实践中去体会过程与心得,并不断地进行总结与交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比较自我感受来调整感觉,以便使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客观而准确的评价,从而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调控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为学生的成功演出奠定坚实的基础,也将会成为学生学习中的一项重要科目。参考文献:

[1] 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

心理素质的训练范文第3篇

周丁

(山东省游泳运动管理中心,山东 济南 250010)

【摘要】跳水是一项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有很高要求的运动,尤其是在瞬息万变的竞赛中。运动员在参加比赛时,必须要做到注意力高度的集中,而且心绪平静无外来杂念才能正常或是超常发挥出自己的跳水水平。因此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跳水运动员,一方面要具有专业的技能,另一方面还要有比较强的情绪控制力,以防各种可能的突发状况,妨碍了自己水平的发挥。

关键词 跳水竞赛;运动员专业程度;心理培训

少年跳水运动员一方面要接受跳水专业的训练,另一方面我们体校教练要对他们进行一些适合他们年龄段的心理强化训练。我们要做到从少儿时期开始就开启适合的心理强化培训,我们要按照运动员的兴趣爱好进行专业培训,按照各自性格差异进行强化心理训练,使得他们能够形成正确的心理控制力,能够在任何时刻控制调节好自己的心绪,果断自信地应对各种突变状况。

1少年跳水运动员必要的心理培训

跳水比赛的运动员不单要有相当的跳水技能以及优异的身体素质,并且还要有好的心理素质。在比赛中虽然是比对手的能力技巧,但是如果是实力相当的运动员比赛,很多时候都是心理素质比较好的能够获胜,如果在比赛中缺乏好的心理素质,就会因为自己的紧张而失败。跳水是一项讲究心理与骨骼肌的配合协作的运动,生理上要达到好的状态就必须要配合心理调节。运动员只能在心态较好的时间里才能使身体里的神经、骨骼肌等正常工作。运动员心理情绪波动较大时,诸如紧张、忧虑不安等心理就会造成骨骼肌或者肌肉抽搐僵硬不灵活,从而也就直接导致运动员发挥失误。尤其是少年时期的运动员,他们的心理是不成熟的,对一些有趣的感兴趣的东西会投入很大的精力和热情,然而一旦遇到一些不顺心或者是不如意的情况就会产生负面情绪。而且年少的运动员没有太强的自控能力,外界的一些负面因素都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影响。另外跳水运动本身要求极高,对他们的身体心理要求很苛刻,所以我们必须要加强对少年时期的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培训。

2跳水运动员需要进行心理培训

2.1心理训练与技能培训相结合

我相信在一些业余体校的跳水技能训练时,通常都会出现孩子们不敢跳水或者是不敢在一些器械上训练的情况,其实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辅助心理指导并帮助他们客服这种害怕心理。 我个人认为这个时候,教练就要起很大作用,他们一方面要为孩子们讲解清楚技能关键点并且做正确的示范,另一方面还要经常鼓励孩子们,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帮助他们客服心理障碍。我们还可以让一些表现比较好的同学为心理上害怕的学生做示范,可以更好地激励他们相信自己。我们从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总结了可以帮助跳水运动员破除心理障碍的训练方法。我们可以把一些较为繁复难学的动作分解成单一的动作来训练。例如前后空翻的动作可以进行分解,从起跳到最后的翻腾可以分成五步进行,使孩子们可以在简单动作中掌握要领,使动作更加到位精准。还有对一些不好分开的动作可以采用降慢做动作的速度的方式来教学,如此就可以降低学员学习难度,把握动作的关键,不会产生惧怕做不到位的心理,使教学质量向更高的台阶进步。

2.2依据个人能力进行不同的训练

每个运动员的生活环境和习惯都不一样,这也就导致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承受力是不同的,此时就需要教练准确把握每一位运动员的心理缺陷,然后针对他们个人的薄弱地方进行相关的有效的强化训练。有时候一些运动员因为承担太多的期望和责任就会太过重视比赛的结果,在赛前就会产生很多紧张忧虑的情绪;还有一些运动员会产生对胜负不在意不关心的心理,不重视比赛的情况。这两种心理状况可以说是两种截然相反的心理状态,我们就要用完全不同的方案来对他们做心理培训,不能等量齐观地处理。我们可以留意运动员在平常生活训练中的一些行为习性来把握他们的心理缺陷,另外还可以多多与运动员沟通交流来了解,尤其是比赛之后可以加倍准确地把握他们的心理状态。

2.3针对核心力量的训练

我们所有训练的目的都是为了让运动员可以再比赛中爆发实力,成为比赛的大赢家。运动员要想在比赛中显示出爆发力就必须要有平衡的身体素质和强有力的心理控制能力,而且运动员在日常的训练中要自己去领悟感觉。所以我们在日常的训练中要加强体能、心理以及爆发意识的培训。一方面,就运动员自身的体能和技巧训练要注重力量的积累,而且要掌握体能恢复的技巧和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运动员爆发力的强化和控制。运动员要学会把握机会,例如在冲刺等的关键时刻,可以激发出自己的爆发力来取得比赛的胜利。另外爆发力和运动员的个人身体心理状况密切相关,很多都需要运动员亲自去探索。

总而言之,跳水运动员需要进行心理和身体的协同培训,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水平发挥情况会受到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影响。我们运动员只有精确驾驭和控制内心波动,才能在比赛中很好地利用运动技巧获得冠军。

参考文献

[1]赵淼,曲明,殷晓伟.提高自由泳运动员核心力量的训练方法[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2(12):91-93.

心理素质的训练范文第4篇

【关键词】心理素质训练;大学生;影响;研究

近几年来,高校大学生因为心理问题而产生的悲剧频发,从过去的马加爵案、清华学生泼熊案,到近年来的药家鑫案、复旦舍友投毒案等都让社会震惊,高校学生由于心理素质差,不善于应对挫折而发生的自我伤害、轻生、自杀事件更是层出不穷。这让我们在为这些年轻生命感到惋惜的同时,也深刻意识到心理素质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如今,许多高校都开设了与心理健康有关的课程和训练项目,那么通过这些心理素质的学习和训练对大学生的身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接下来我们就本校的情况来探究一下。

一、关于心理素质训练的调查研究

(一)研究对象

选取本校二百名在校学生,其中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各五十名,然后将学生随机分为两组,一百名设为为实验组,其他一百名设为对照组,然后进行一段时期的训练。

(二)研究方法和时间

安排实验组的一百名学生进行心理课程的学习和心理素质项目的训练,训练时间为一周两个小时,共持续十周。

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第一,学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由专业教师详细讲解知识点,让学生对心理健康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第二,探究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明确自己在社会交流中的位置和心态,通过人际交往培养集体精神和合作精神;第三,培养大学生的抗压能力和坚强意志,让学生对自己的优缺点以及奋斗目标有清楚的了解,培养他们在生活中遭遇苦难、遇到挫折时的应变能力和坚强属性。第四,让学生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心情烦闷时找到有效的缓解方式,可以通过听音乐、适当发泄、找人沟通等方式进行调节,不做情绪的奴隶,避免因为一时的冲动作出让自己和家人后悔的行为。

(三)研究结果

通过十周的实际操作体验后,对两组学生进行测试和问卷调查,然后对前后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对照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调查结果可以明显发现:实验组的焦躁、抑郁情绪明显比训练之前减少很多,而对照组则变动不大但是有一定增加。这表明一定的心理素质课程和相关训练,对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调节情绪是有很大影响的,接受心理素质训练以后的大学生能更好的调节自己情绪,适应外界环境变化。下面就来具体谈谈心理素质训练对大学生各方面所产生的影响。

二、心理素质训练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

(一)沟通能力得到提高

有学生表示,在参加完训练课程以后,学会了怎样主动与陌生人进行交流,并能够在交流过程中感受到友好、和谐的气氛,这种气氛比沉默不语的尴尬氛围要舒服的多。还有的学生说,在训练过程中学会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怎样与家人进行沟通。如今许多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反而越来越不愿意与家人进行沟通,以自我为中心、不尊重父母、自私冷漠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还有的学生即使想与家人沟通,却因为代沟、态度、距离等种种原因找不到合适的方法。而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他们了解到了父母的想法,体会到了家长的苦心,更愿意去理解父母,并且能够尝试与家人进行沟通了。

据调查,有五分之四的同学觉得,通过训练对自己更加了解、对别人也更加信任了,并且基本掌握了与他人进行沟通的方式。

(二)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现代社会中,团队合作能力成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但是由于如今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再加上个别父母对孩子的过度溺爱,导致他们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不会为他人考虑的现象相当严重。心理素质训练对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在集体训练的过程中,团队精神变得尤为重要。有时候因为个人的小小失误,可能会耽误整个集体的进程;而当团体取得了小小成功时,你会觉得自己也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因为大家的快乐而快乐,因为团队的成功而欣慰。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表示,经过训练以后,自己的团队意识得到了提高,并在合作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价值,今后也很愿意去与他人进行合作。

(三)大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增强

大学心理素质的课程,增加了个性测试的部分,让学生通过测试更加了解自己的心理属性和性格特点。

有的大学生虽然已经成年很久了,在心理上却并不成熟,也不能清楚、全面的了解自己。大多数学生在学习压力、生活挫折到来的时候,不知道如何调节情绪,以良好的心态去适应环境。通过对于性格方面的专业学习与测试,能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性格属性,在面对外部环境的改变时,能够积极调整心态去适应,乐观面对生活。

(四)学会珍惜和知足

贪得无厌是人们的通病,得到了一些以后,还想要得到更多,实际上“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没有欲望的人才是最强大的。所以对于拥有的东西我们要学会珍惜,对于那些得不到的要学会适当舍弃。人生许多事情并不是像想象中那样十全十美,知足者常乐。

在所有事物中,生命是最应该珍惜的,无论遇到怎样的挫折和磨难,都不能放弃生命。然而许多大学生拿生命开玩笑,不顾朋友家人的感受,选择轻易放弃生命,这是一种愚蠢和无知的行为。大学心理素质训练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保证学生心理和思想上的健康,教会他们珍惜拥有和现在。

三、结语

实践证明,高校所进行的心理素质训练对于大学生性格、情商、人生观和行为意识都是有一定影响的,学生也很愿意去进行这些课程和项目的训练和学习,有的甚至希望这类课程能够增加。在进行了一段时期的训练后,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得到提高,拥有了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有一定提高,更能适应社会和环境的变化,并且学会了珍惜和感恩。因此我们要把心理素质训练的实施继续下去,让大学生拥有良好的人格,将来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龚惠香.《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课对大学生人格发展影响的实践研究[J].现代城市,2009(03)

[2]薛朝霞,梁执群,刘俊等.心理素质训练改善大学生情绪健康水平的近期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08(12)

心理素质的训练范文第5篇

一、启动运动员的自信系统功能

通过研读“寓心理素质训练于身体素质训练之中”,我对指导运动员身体运动训练结合心理素质训练的重要性产生了新的理解和认识,认识到运动员运动成绩的体现和发挥,来自于完善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有利于训练水平的提高。我认为在体校进行的运动训练是为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夯实基础,平时训练技术动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以后的发展。尤其是一些运动天赋较好的运动员,不仅仅是采用技术手段和办法来提高身体素质,还需要配合心理(精神与意志力培养)的素质训练,实施综合性计划和措施以求进一步提高训练效果。因为,单纯地以训练的强度为手段,变化训练量的大小分配等办法来提高训练成绩是不完整的,产生的效果是:运动员非自愿地接受、完成教练员硬性规定的训练任务。内因是在外因条件刺激后出现的被动行为,虽然能体现训练的成绩,但达不到发挥潜能获得最佳的训练效果。鉴于此,我在训练初期首先采用心理素质训练方法,启动运动员的自信系统功能。我通过定期队会形式及个别谈话交流,深入运动队.全面了解运动员个体的情况后,对每个运动员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与评价。我抓住运动员不服输、有拼劲的心理特点,以“确定目标、树立信念、找准自我”为心理素质训练目标,制订了“没有做不到,只需用心做”以及“想了就要做,做就做成功”的心理素质训练主题,配合身体素质专项训练,从而让运动员的潜在的动力转化为显现的成功。我针对运动员实际情况设计的“确定目标、树立信念、找准自我”心理素质训练目标,三点成一线,贯穿于每一个身体训练过程,是充分调动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潜能的重要手段之一。运动员在明确了自己的训练目标,清楚地看到了“我”能行,并且自信地感觉到希望就在前方时,其自信系统便充分得以启动,全身心地投入到身体素质和专项训练,为提高运动成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心理素质训练与身体素质训练有机结合的效果

实践证明,指导运动员进行全面的身体训练,提高运动成绩,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指导训练的全过程中,既要避免理想化、经验化框架式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又要研究系统化、科学化训练的方法和措施。准确分析并把握运动员的各个阶段容易产生的各种情况,从实际出发,根据运动员的现状及各自的特点,“寓心理素质训练于身体素质训练之中”,真正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