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科学概念

体育科学概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科学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体育科学概念

体育科学概念范文第1篇

游戏培养学生的团结友爱精神;通过助跑与踏跳的练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助跑与踏跳衔接的技术。当然,如能把目标的量化制订到“100m跑有85%的学生达标”这样具体就更好了。

2.动作要领与动作要点

动作要领指身体练习的技术基础。它包括身体练习的主要环节及其动作顺序。在体育课教案中,对新教材的技术的描述用动作要领的概念,这种描述是比较细致的。

与动作要领比较接近的概念是动作要点(有称技术要点)。它是对动作要领的简洁描述。在体育课的教案中,对复习教材的技术描述多用动作要点的概念,这种描述比较简单,它常常用技术口诀

的形式表达。

3.重点

体育课教案中重点的涵义有两种。

其一是教材重点。它是指身体练习的主要部分,即某一个身体练习的技术关键或技术环节的重要连接部。教材的重点是客观的,它不以学习对象的不同而改变。例如:跳远教材的重点就是

助跑与起跳的结合。

其二是体育课的重点。它是指一节课的主要任务或主要教材,一般而言,短短的一节体育课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完成所有教学任务。它仅仅是学期或单元教学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因此,一节

体育课应该有一个重点。在中小学的体育教学中,体育课的重点一般是指新、难、险的教材及其要达到的目标。

4.难点

教材的难点是指学生对某教材在技术上不易掌握的部分。教材的难点具有主观性,它不仅与教材有关,更与教学对象的学习能力、身体素质等有关。

例如跳远教材,从难点的角度出发,有些人可能是起跳与助跑的结合(从这一点上看,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是一致的)掌握不好,从而影响了整体技术的提高;有些人可能是因为助跑速度不好(从这

一点上看,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又是不一致的),从而影响了整体技术的提高;也有些人可能是助跑步点不准确;腾空时不平衡甚至前倾;落地时小腿不能前伸等等。总之,教材的难点是因人、因时而异

的。

5、一般性练习

一般性练习指为了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或充分全面调动学生的机体,使之进入良好工作状态而进行的活动。一般性练习多用于一般性准备活动和课课练的教学活动。

6.专门性练习

专门性练习指为了学习某项基本教材而选用的身体练习。它包括诱导性练习、辅练习。专门性练习多用于专门性准备活动。诱导性练习是指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较难动作而采取的技术结构与所

学身体练习相似,技术又较简单的练习。这种练习多是通过调整身体练习的要素,降低所学身体练习的难度,从而有利于学生较快、较顺利地学习运动技术。

辅练习是指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而采取的相关身体素质练习。学生进行这种练习多是因为他们专门的身体素质储备不足,从而影响顺利学习某项技术。辅练习应该在学习某项技术以前一

段时间进行,不一定在临学习某项技术之前进行练习,因为人在某方面的身体素质的储备需要一定的时间。

7.教学组织

体育科学概念范文第2篇

(一) 教师必须正确理解体育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新理念

1.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通过建立相应的技能、认知和情感目标来促进学生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要真正的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确保“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实到实处。

2. 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尝到了体育的乐趣才能够自觉、积极、长时间的进行体育锻炼,所以,兴趣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前提。

3.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导地位的同时一定要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到中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4. 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尽可能充分的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并且根据这种差异来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在评价过程中运用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方式来保证大多数的学生能够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位学生都能够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从而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二) 使体育课程真正的反应体育的本质属性

体育老师必须注重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而不是过分的强调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体育课程的目标是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在运动技能的学习或是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来进行的。

(三) 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意识

使学生既能愉快的参加体育锻炼,从中体验体育运动带给他们的乐趣,同时也要体验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应当是培养刻苦、顽强品质的过程。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广大体育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手段的安排上都很重视学生的运动情感体验和运动兴趣,加深了学生学习体育的情感和锻炼的效果。但是在制定教学内容时不能只是关注学生的兴趣,不能对锻炼价值很大但是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就不教。例如耐久跑对运动锻炼的价值是非常大的,但是有些学生怕苦怕累就不愿意学,有的教师就不教,甚至提出用打篮球或是踢足球来代替耐久跑的教学,打篮球或是踢足球确实也具有发展学生耐力的作用,但是耐久跑除了发展耐力素质外,对培养学生的刻苦、顽强、坚持到底的精神具有很好的教育作用,是打篮球和踢足球所做不到的。

(四)处理好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关系

教师必须注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积极营造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努力做到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和条件,提出相应的目标和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手段和评价的方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各得其所,学有所得,从而提高广大学生主动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新课改理念下学校体育课程管理的基本方面

学校体育课程管理是指体育教师为了保障体育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益,对体育教学环境、人际关系、教学纪律以及教学反馈等方面进行的设计与控制。根据体育课程的内容,体育课程管理可以分为运动技能教学的管理、身体锻炼(体能发展)教学的管理、体育学习集体的管理和体育行为教育的管理。

(一)运动技能教学的管理

基于新课改的理念,在进行体育技能传授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兴趣,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等进行运动技能的教学。使学生在运动技能的学习中对运动技能产生兴趣,进而培养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的意识。但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教学能放任学生想怎么样就怎么样,那么体育课程就成为了一种活动、一种娱乐。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运用强制性和自觉性的管理方案来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以运动技能的学习为载体来对学生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二)身体锻炼(体能发展)教学的管理

在新课改后的体育课堂教学中,不能一味的用乏味无趣的方式来发展学生的体能,应该在身体锻炼过程中充满一定的乐趣,使学生在锻炼过程中享受到喜悦与成功,才能更好的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服务。在体育课堂中可以通过安排各种游戏活动、身体素质练习和技能练习等来发展学生的体能。使学生在承受较大运动负荷的基础上,充满乐趣,真正体验到苦与乐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三)体育行为教育的管理

加强体育课堂行为教育的管理不仅有助于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约束和控制有碍于学习的问题行为,而且有助于激励学生潜能的释放,引导学生从事积极的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所以,体育教师一定要建立体育课堂常规,规范课堂行为,维持课堂秩序;培养课堂良好行为,促进课堂学习;分析学生行为问题的原因,加强行为教育;发挥集体的作用,加强行为教育。

三、结束语

体育课程的改革方案和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但是要充分落实新课改的理念还是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切实的贯彻新课改的理念和思想,进行合理的管理才能更好的体现以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实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体育科学概念范文第3篇

一、设计问题情境,体验数学问题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熟悉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创设情境:某个超市在中秋节时搞食品与饮料促销活动,张晓敏买了一瓶自己喜欢喝的碳酸饮料,给妈妈买了爱吃的饼干,给爸爸买了两瓶白酒。并把超市促销活动的热闹场面用手机拍成视频播放给其他同学看,其中有酒瓶上写着酒精度42%,饼干上写着含糖量2%,饮料瓶上写着碳酸30%。针对这些百分数符号提出问题:你了解这些符号表示什么意思?你知道这个符号怎么读?哪些地方需要用到这样的符号?虽然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看到百分数,但毕竟认识还是初步的,没有弄清它的具体含义。如,什么是百分数?百分数表示什么意义?百分数怎样读,如何写?百分数与分数有何联系与区别?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不是直接地灌输给学生,而是在生活情境中通过具体事物让学生自己认识它的含义,并学会应用,从而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培养动手能力,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法国哲学家卢梭说:“通过个体自身活动获取的知识,比从课本中学来的知识要深刻得多,而且能使个体的身体与头脑得到训练。”让学生动手,可以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一课时,在学习新知前要求学生每人准备几张平行四边形的纸片,教学中把学生分组合作,进行“剪一箭、拼一拼、移一移”等活动,很快就概括出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求平行四边形面积过程在学生动手活动中完成了,教师在探究的过程中只是一个引导者、参与者角色。而学生这个过程中自主获得知识,体现了新课改理念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动手操作就是学生能把他们的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从而使思维的得到进一步拓展,加深知识的理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三、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我们要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学过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的知识后,尝试着去计算教室空间的大小、测量桌子的体积;学过了“认识人民币”后,就指导学生到超市购物;学了“圆的面积”后,就让学生算一算墙上挂钟的面积;学习“平均数”,请同学计算出本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从而了解到课本中的例题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通过这些实际生活中的实例,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习勾股定理时,就让学生上网查阅有关勾股定理的相关知识,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这种方式教学让学生的知识水平有了展示的机会,同时通过其他同学的提问又让知识得到了巩固与拓展,从而体现了教育本意的回归。

四、尊重个体差异,让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天地。”是的,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家庭环境、思维方式各不相同,每个学生在能力、态度、情感、方法等方面存着一定的差异。而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充满个性的活动过程。因此,就出现了有的学生反应快,有的学生反应慢;有的学生记忆力好有的学生记忆力差;有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差,有的形象思维能力好等各种不同情况。我们应该为学生个性与特长的发展提供机会,让所有学生共同进步。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教学,充分体现教学的公平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有提出问题、探究合作以及交流讨论的机会。所以,我们还应开展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把难度不同的学习任务让具有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去学习。让优秀的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让基础较差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会常规性的问题,不让小学生因为数学这门功课难学就彻底的放弃,让他们也同样获得成功学习带来的快乐体验。

体育科学概念范文第4篇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常见误区

在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忽略了提问的意义,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即便是进行单一的提问,但是却华而不实。部分教师提问过细、过多、过浅,致使原本应该丰富的教学活动变得平淡无味,失去了应有的美感。在提问的设计上,缺乏科学性,大多数教师只关注提问的结果,而忽略了其中的过程,只关注学生说“对不对”,却很少关注学生思维的产生过程。此外,设计模式过于靠套、问题笼统、缺乏层次感,面对着这样的问题,学生失去了思维的方向,致使提问教学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二、新课改理念下初中语文的教学提问策略分析

1.设计出创新性的问题

在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提问上,教师要尽量避免问题过于繁杂、细碎,而是要关注语文课堂的整体提问效率,为此,教师应该重视问题的设计与研究,利用深刻的问题来取代零碎、肤浅的问题,从学生参与性方面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和思考。例如,在《故乡》这一课的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预习,预习结束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故乡发生了何种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呢?提问结束后,再让学生分析杨二嫂与闰土的变化,找出其中的深层次原因,最后引导学生探究出文章的主题,利用这种有效的提问模式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把握文章脉络。

2.开发出多元化的问题

初中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应当对学生已掌握的课文内容和已有的生活体验进行比较沟通,进而将问题提出,把学生的思路以及注意力引入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探究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切实地将问题的指向性加以明确,充分地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加以调动。与此同时,初中语文教师还应当尽可能地利用和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对问题情境进行多途径以及多渠道的创设,比如利用学生试卷、作业及课堂讨论、回答当中所出现的典型错误,或者借助于课外资源来对问题情境进行有效的创设,使学生们能够对语文课堂学习提起高度的重视,然后通过教师点评以及学生互评、自评等方式,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及理解,这样能够从根本上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发挥到最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对课文的写作特色和思想感情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实现课文内容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赋予文章更为强烈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3.注意提问的层次性要求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步到位是不现实的,同样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进行提问时也要掌握梯度,要从小问题进入,层层深入,逐步将学生的思维打开,这样可以很好地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不断挑战语文的难度。如,在《变色龙》这篇文章中,老师可以先从比较基础的问题问起:奥楚蔑洛夫的性格是什么样的?接着问他善变的特征是什么,然后再问从始至终没有变的是什么,这样采取逐渐深入的提问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理解这篇文章,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方式。

此外,老师提问中要注重创新。适当改变老师角色,课堂上学生要主动发现问题,然后自主探索分析及解决问题,不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挖掘其创造力和想象力,最重要的是要信任学生,多给予他们鼓励和自信心。

4.营造学习氛围、点燃自主学习的激情

在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里,教师可以提高教学的水平和教学的质量,同时可以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去自己独立的思考,独立的想问题,想问题的答案,开拓学生的思维,教师也可以有一个舒适愉悦的环境,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提高。这样学生的自主性高了,学生的课前预习也会做得更好。在上课的时候,学生对老师的提问也不会一问三不知,至少能够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也不会引起尴尬的局面。老师提出问题,让尽可能多得同学回答,让同学共同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学生的积极性自然而然的被调动起来了。在这种学习氛围下,学生即使自主性较差,也会跟着大多数同学一起,完成课前预习。

5.注重答案的多元化

在上课时,教师不应当只局限于一种答案,应当让学生表达完自己的思想,说完自己的答案,然后再做评论或是引导学生完善自己的答案。就像学生只回答了“陷人绝境”,老师可以再问一句,后面的一句了这些不也是描写斑羚的处境吗?这样学生,就很明白自己答案不完全,同时也知道完整的答案。学生也会进一步思考,自己为什么没有回答完全,激发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学生也更愿意去回答。

体育科学概念范文第5篇

一、树立学生主体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较之传统教学,新课改下的语文将视角从教师转向学生,更多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兴趣培养。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进一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即教学所服务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树立了学生主体意识,才能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也才能更好地服务学生。

1转变观念,一切以学生为本

观念往往制约行动。在传统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观念是以考试为中心,以追求成绩为最终目的。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以应试为主的教学不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无论是教学改革还是社会需求都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学生发展意识。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观念要从“一切为了考试”转变为“一切为了学生发展”。在教学中要落实这一理念就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来构思教学,无论是目标的制定还是教学过程的展开,无论是课堂流程的规划还是练习的设计,都要以学生为出发点,以能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

2多管齐下,提高学生积极性

在新课改下,要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关键是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过程中。而要实现这一点,首先要让语文课从封闭的“我讲你听”模式走向“互动互学”模式。如在《十八岁和其他》的教学中,从学生和父母之间的矛盾话题说起,从课文研读延伸到人生观的讨论,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参与探究,积极性会更高。

其次,要注重以多样化的情境来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过程。如借助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或以辩论形式来导入,或以话题讨论、学生生活案例等来引入,要让学生能从生活中去了解语文,从生活认知过渡到语文学习,从而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其自主性。

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促进主动学习

课堂模式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在传统高中语文教学中,“照本宣科”式的讲解是通用模式,这种模式虽然有助于教师向多数人传递知识,但学生学习较为被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不强,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不能得到较好的培养。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提倡合作探究式教学,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分享和交流,从而丰富其学习体验,促进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

1鼓励学生探究,增强体验

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失去了创新的活力。提倡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就是要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获得更丰富的体验和感悟,从而促进其学习效率的提升。

如在《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的教学中为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爱斯梅拉达的人性美,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人物对比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在伽西莫多受刑和爱斯梅拉达给伽西莫多喂水的两个场面中,围观的人群分别有什么样的表现?作者这样描写的目的是什么?”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在读中发表自己的感悟,在合作中交流自己的体会,然后再总结归纳,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作者对美好人性的歌颂。同时,合作中,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缩短,交流会更加主动,体会也会更加深刻。

2加强教师引导,促进知识构建

在语文教学中提倡合作探究学习并不是要否认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只是要让教师从讲授者的角色转变为引导者,在课堂中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辨析来促进学生的知识构建。同时,在合作探究中,教师的讲授也是必不可少的。

如在《拿来主义》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在讨论时对“看见鸦片……‘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这一句存在疑问,此时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分析鸦片比喻是什么,然后再指明“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是区别对待,加以批判吸收。如此,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得了更好的知识构建,有助于其学习效率的提升。

三、关注学生个性差异,促进个体发展

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决定了语文教学不能整齐化一地进行,而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展开。但在以往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无论是目标还是内容,无论是练习还是评价都追求高度的统一,结果基础差的学生越来越跟不上,而基础好的学生则感觉太轻松,学习收获不大。关注学生差异,就是要以学生的实际为出发点来构建教学,通过分层教学来满足学生的个体需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不断发展。

1关注个体差异,分层教学

教学所面对的学生是千差万别的,有的学生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但有的学生却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也较差,有的学生写作能力较强,有的学生表达能力较强。因此,教学也就不能统一对待。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真正能关注学生的差异,首先要以分层目标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如《神的一滴》的教学中,要让学生能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写景手法、体会作者质朴的语言风格,领悟到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找到灵魂安宁的归宿。教学中教师先以文本内容理解为基础目标,然后再拓展到写景手法探究,最后再提升到体验感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达成目标。如此,学生在自己的实际能力基础上选择适应的目标进行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会更加积极。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则要从提问、分组等方面来考虑学生的实际,再实施分层教学。最后则要从练习上进行分层,让学生能主动练习,在练习中得到提高。

2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