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街道文化设计

街道文化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街道文化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街道文化设计

街道文化设计范文第1篇

一、城市文化决定城市街道景观状态

城市自诞生以来就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随着时间变迁积淀的物质、文化、精神的综合体。城市的发展模式会直接影响城市建设的规模并直接决定道路景观的表现手法。

(一)城市的文化定位决定城市的整体形象

城市定价是根据自身条件、竞争环境、需求趋势等及其动态变化科学地筛选城市发展的基调而提出的。不同的城市针对自身的特点会提出不同的城市文化方向。如:国际上世界佛教文化之都的曼古、圣经文化的耶路撒冷、音乐文化的维也纳、足球文化的巴西里约热内卢等;国内码头文化的江城武汉、陶瓷文化的景德镇等。这些城市都将自己的主要文化特点做为城市的城市形象。不管哪种定位都是以区别于其它城市的差别宋体现个性化的城市形象。

(二)城市文化定位的形成与道路景观建设的关系

一个城市的形象与文化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建设。随着人们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城市道路在城市生活中除满足各种交通运输的基本功能外,还要为人们提供各种公共活动空间,并承担继承传统文化、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重任。因而,将城市文化与道路景观建设融为一体已成为城市道路建设的必然的趋势,并且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道路景观设计在城市文化中的应用

(一)道路景观设计的城市文化性

城市的个性是不可替代、难以模仿和超越的,是具有个性的,别具一格的。城市特色在城市建设中如何体现呢?正如凯文·林奇(KevinLynch)指出的城市形象五要素中提到的,道路印象首当其冲。以瓷都景德镇为例,景德镇做为世界瓷都有着1700多年的制瓷历史,有极为丰富的陶瓷历史文化积淀。景德镇的城市景观,特别是道路景观都时时处处以“瓷”为表现。不论是公路两侧的山壁上还是道路两旁的路灯柱子都以陶瓷为材料展现陶瓷的魅力,并彰显瓷都的风格与瓷都的底蕴。

(二)道路景观设计的具体应用

1.从狭义的城市色彩景观概念来划定,主要包括建筑色彩和场所色彩。其中场所色彩又包括街道色彩、广场色彩和绿化色彩等。由于人的感知器官中视觉器官距离大脑相应的反射区最近,路径最短,因而它所传递的信息最丰富、最重要也更直接。所以,城市色彩景观最直观的影响着人们对城市空间和形象的印象。城市色彩运用得当对城市的整体风格与特色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日本大阪市就制定了《大阪市色彩景观计划手册》,目的为了准确控制城市易杂乱的色彩,创造出与大阪市相称的有品质的色彩景观,以早现城市和谐有机的整体面貌。道路自身的色彩及道路周边种植物的色彩连同周边建筑的竖向景观色彩等都成为道路景观色彩的视觉表现。合理运用景观色彩对打造城市道路景观及道路周边景观形成统一的城市形象有着重要的帮助。

2.道路景观设计中的铺装应用

(1)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

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从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在欧美等国家开始研究并使用,这种路面不仅可以与道路周围的建筑艺术更好的协调也可以起到美化城市和诱导交通的作用。如果把城市色彩景观理论导入城市的道路景观设计中去,可以用黄铜色的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做为城市的基础色彩使用。道路的硬质铺地与色彩做节奏韵律变化以提醒司机车行道的限速度情况。

(2)人行道的铺地景观

人行道在铺装上多种多样,从铺装材料上分,目前常用的主要有各类混凝土砖、花岗岩、青石板等板材。在人行道的硬质铺地上的图案或等式上应尽可能结合城市或街区的历史,让图案与环境相结合,更富城市地域特点。具体可以在人流较大的城市步行街、人行道的铺地中也可以结合城市的文化或城市标志直接做到铺装上以体现城市的人文景观。

3.道路景观设计中小品应用

景观小品是一种体量小、对空间起点缀作用的室外艺术品。景观小品包括了各类雕塑艺术小品、照明施、休息设施、各类标识以及其他市政服务设施。如:建筑小品里的雕塑、壁画、亭台、楼阁、牌坊等;设施小品中的坐椅、电话亭、邮筒、垃圾桶等;道路小品是的车站牌、街灯、防护栏、道路标志等,既只有实用功能又具一定的精神性。

(1)公交车候车站

车站是城市中运输网的节点,对市民出行的枢纽之一。车站是人流量较大且驻足停留的地方,打造有特色的车站可以形成道路周边景观重要的切入点。现有的城市公车候车大部分采用不锈钢材料建造,只在功能上满足了使用要求却未能凸显城市的地域特点。打造有地域特色的候车亭成为了道路景观中要解决的问题。

(2)街灯

街灯是道路上必要的设施,且在夜晚还起到照明的作用。室外灯具中分为路灯、草坪灯、水下灯及各种街道用的装饰灯具等。在街灯的使用中可以学习景德镇用陶瓷为材料做街灯的例子,在材料煅造加工上,铜材料能更容易的加工形成不同造型的透雕和浮雕等表现形式。

三、结束语

街道文化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茶马古道;设计元素;企业文化

1.前言

中国是世界上著名古国,有着丰富的历史遗产,其中的茶马古道就是中国古代进行商贸而形成的。古代人们赶着马,在马背上装满货物和商品,穿越崎岖的藏、川、滇进行贸易活动。因为最早时候的商贸活动是以茶马贸易为主的,因此后来也被称作茶马古道。茶马古道打通了因古代交通不便造成的文化闭塞的局面,使各地的文化融合在一起,他从最初的商贸到后期的文化传播,给中国创造了不可胜数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茶马古道促进了中国古代的民族间交流,丰富了其文化内涵,成为一种茶马精神[1]。

2.茶马精神和企业为文化的融合

企业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现实中的文化,离不开人们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文化。茶马文化是在中国古代茶马古道的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中形成的一种马帮文化。古代的马帮在茶马古道上穿梭,经历着恶劣的环境考验和生存挑战,他们逐渐被磨砺出了坚韧不拔的品格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并形成了自己的组织模式和管理方式。马帮长期生活在一起,他们利用长期总结下来的经验对团队进行管理。茶马精神在企业文化中的融合则可以表现在以下方面:

2.1进取创新

茶马古道最早的起源于茶叶和马匹的交换,在茶叶运输贸易的过程中创新出了普洱茶这一茶叶。在马帮运输茶叶的过程中,因为复杂的地域条件导致时常遇到雨雪等天气,马帮不能很好地保存所有的茶叶,部分茶叶被雨水淋湿。马帮在天气晴朗后将被淋湿的普洱茶晾晒,晾晒过程中青毛茶开始发酵,最终形成了有名的发酵普洱茶。马帮在这一过程中发现了更加好喝的普洱茶,同时还不断对普洱茶的制作工艺进行改进,并广而传播,使普洱茶成为了至今都很受欢迎的茶叶。创新精神正是茶马精神的一种,也是今天的企业所需要的一种宝贵精神。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企业对于市场未来的发展和产品的开发都需要创新,只有不断创新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需要构建创新的企业文化,让企业时时刻刻处于进取之中,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2.2勤劳奋斗

茶马古道全程经过、四川、云南,全程加起来达三千公里。在那个没有汽车火车,没有机械工业的时代,加上道路不方便,天气多变,三百公里的路程都是普通老百姓不敢想象的,而这三千公里却是马帮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正是这一勤劳奋斗的精神,创造出了茶马文明的辉煌。赶马人为了尽早和妻儿相见,为了及早完成贸易防止货物在路上变质,一路上更是不顾辛劳,风雨兼程。有的时候会因为一些极端天气导致行程耽误,就不得不减少路途上的休息时间,赶上预期计划。这一路上不仅要过起早贪黑的日子,还要照顾好马匹,因为马匹是马帮的一个宝,被赶马人视为珍贵的。每个人照顾十多匹马,这些马匹身上的货物也是由赶马人负责装卸的,这是一项体力活,不管多累赶马人都不会放弃。这些赶马人正是中国最淳朴的劳动人民的一个缩影。对于企业而言,正需要这样的勤劳奋斗的精神,如果企业形成了一种勤劳奋斗的文化,那么企业的效益将不会低。企业的任务员工都能按时完成,企业将得到蓬勃的发展。对于每个员工而言,养成勤劳奋斗的精神能够让自身得到良好的发展。对于企业而言,形成勤劳奋斗的文化,整个企业的风气和运行效率都会得到有效的提高。这一文化的形成对整个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2]。

3.茶马古道元素在企业办公空间的设计

现代的室内设计中,设计师通过新手法将中国的一些传统元素进行运用,形成“新中式”的设计风格。这样的设计风格是将传统的元素和现代元素相融合而成的。中国的传统元素在当代室内设计中被广泛的运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了使茶马精神和企业文化融合,让茶马精神在企业设计中得到体现,要在办公空间中引入茶马古道的设计元素,提高办公空间的文化氛围,让身在其中的员工感受茶马精神的韵味。

3.1色彩的运用

色彩通过视觉作用于心理,并最终影响人的情感。因此色彩对于室内设计而言是重要的元素。结合茶马精神的寓意,可以使用暖色调的主题来进行设计,暖色调能让人感到激昂、热情、顽强。彰显茶马精神的文化,可以将办公空间中选择浓重的色彩进行装饰,比如褐色的马匹能让人联想到赶马人一路上的艰辛,体会到马帮的淳朴和勤劳。办公空间的地面可以使用仿马匹毛的地毯,透出马帮生活的缩影。窗体和顶端的装饰以纯朴的黑白灰三色为主,彰显马帮生活的艰辛与路途的漫长。

3.2马造型的运用

茶马古道的设计元素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马,马是马帮的亲密伙伴,是路途上的战友,见证了茶马古道的艰辛。将马的图案运用于办公空间的设计中,不仅增加办公空间的气势,还能添加一段故事,提高整个办公空间的艺术氛围。

3.3道路元素的运用

茶马古道全程长三千公里,形成一个庞大的交通网络。在办公空间中可以通过错落的线条设计,运用对比的手法增加线条的视觉冲击和现代感,为整个办公空间添加企业文化的特征[3]。

4.结语

综上所述,茶马精神是在中国古代商业贸易中不可多得的,是中国最淳朴的劳动人民创造的,把茶马古道的设计元素运用在企业文化中,并且在企业的办公空间中也体现茶马古道的元素,对于提升企业的整体文化气氛大有裨益。

作者:王健鸿 单位:云南省迪庆州博物馆

参考文献:

[1]文科.传统文化在现代办公空间设计中的融合运用——以茶马古道设计元素与企业文化结合为例[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6,02:84-85.

街道文化设计范文第3篇

理工类高职院校由于院校受专业设置影响,文化艺术类学生在理工类高职院校所占比例较少,校园文化内容需不断的丰富和完善,校园舞蹈是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内容中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校园舞蹈在理工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举步维艰,发展困难,存在较难发展和提升的现状。

(一)校园舞蹈在理工类高职院校中存在参与面受限的现状

当前理工类高职院校校园舞蹈的发展首要存在的问题为参与面受限的情况,当前的校园舞蹈中校园舞蹈的发展仅局限于学校部分舞蹈特长生,限制了大多数学生对舞蹈的兴趣与热爱,造成校园舞蹈仅限于部分舞蹈特长生的特长发挥。

(二)校园舞蹈在理工类院校中存在专业化倾向的现状

校园舞蹈教育不是以培养专业舞蹈人才为目的,尤其在校园文化建设当中,校园舞蹈应该发挥校园文化给校园学生艺术培养和熏陶的作用,而专业化倾向教育要求对学生在校园文化舞蹈的作用发挥、身体条件、技术要求显得过于苛刻,使得大部分学生对校园舞蹈望而生畏。

(三)校园舞蹈在理工类院校中缺乏创新性

校园舞蹈由于受到理工类院校学生实际情况的影响,学生较难创新挖掘校园舞蹈的艺术个性,局限于为了完成校园文化要求而开展校园舞蹈,校园舞蹈的创新创作与舞蹈艺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得不到充分发挥。

(四)校园舞蹈配套设施不够齐全,学生学习训练舞蹈阵地得不到提供

在理工类高职院校当中校园文化建设当中,校园舞蹈需要一定的训练配套设施,以满足校园舞蹈的编排、训练等要求,而在理工类高职院校对舞蹈类配套设施配套不够健全,使得校园舞蹈的开展阵地较难开展。

二、探讨解决校园舞蹈在理工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现状的意见和建议

在理工类高职院校当中校园舞蹈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发挥,对理工类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和文化艺术修养有重要作用。我们认清校园舞蹈当前存在的现状,认识校园舞蹈在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艺术涵养以及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的重要作用,结合本人在理工类高职院校工作的经验,我们应充分发挥校园舞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切实解决当前校园舞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现状。

(一)转变校园舞蹈思想观念,重视校园舞蹈在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要充分发挥校园舞蹈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学校领导的重视是校园舞蹈得以有效开展的保障,教师作为校园舞蹈的引领者才得到充分的发挥。作为校园舞蹈教师思想上要具备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爱岗敬业,与时具进才能更好的指导和创作丰富多彩的校园舞蹈内容。同时,理工类高职院校管理者对校园舞蹈发展的认知,切实解决校园舞蹈发展过程中遇到实际问题和困难,思想上正确认识艺术教育和素质教育的?P系,为校园舞蹈艺术的发展拓宽道路。

(二)发挥高职院校大学生舞蹈艺术社团的作用,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

针对当前校园舞蹈参与面受限与专业化倾向的情况,高职院校当中应根据大学生的兴趣爱好成立相应的大学生舞蹈艺术社团,让校园舞蹈有一定的团体组织、人员机构、舞蹈阵地,以让有此类舞蹈艺术特长学生带动其他业余爱好学生参与到舞蹈艺术社团当中,并通过开展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发挥校园舞蹈的作用,让广大舞蹈艺术爱好学生得到上台表演的机会,以增加学生的参与面和舞蹈学习积极性。

(三)做好高职院校艺术类师资队伍的建设和选聘,为校园舞蹈的发展提供师资保障

在理工类高职院校中,为了丰富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舞蹈文化艺术水平,高职院校可为院校团委部门、辅导员团体、院系团总支负责人的队伍建设和选聘当中,侧重对舞蹈文化艺术方面的人才队伍的建设和选聘工作,既能保障学工、团委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又能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充分调动教师发挥特长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以提升校园舞蹈的艺术水平。

(四)完善舞蹈类配套基础设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文化艺术学习阵地

高职院校可以根据条件提供固定的文化艺术学习场所,完善舞蹈类配套基础设施,为学生提供学习、训练的场所,使感兴趣的学生能聚集于固定学习场所互相学习互相提升,以更好的为校园舞蹈的创新和内容丰富提供阵地保障。

街道文化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街道景观 地域文化 城市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号:1003―006g(2014)09―0093―02

简,雅各布思出版的《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一书中说:“城市中道路担负着重要任务,然而道路在宏观上是线,微观上都是很宽的面,街道是城市中最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是城市中富有生命力的器官。”由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在近十几年间快速发展,在此趋势下,时有“建设性破坏”的发生。急速的城市扩张和旧城改造中,老街道逐渐陈旧狭窄,新街道往往忽略对城市历史人文的挖掘。

洛阳是著名的文化历史名城,以洛阳为中心的黄河、洛河流域的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伏羲得河图而画八卦,夏禹拥洛书以制《洪范》,以河图洛书为代表的河洛文化被誉为华夏文明的第一个高峰,周公制礼作乐,孔子入周问礼,儒学则兴,老子执史写经,道学始创,白马西天驮经,佛教首传,二程开馆授徒,理学远播。东汉太学,学生三万左思赋成,洛阳纸贵,以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为代表的我国古科技、教育、文化成就大都洛阳有不解之缘,正是为此铸就了洛阳崇尚理性、探微求真、大气恢弘、蓬勃向上的文化品格。但是随着近十几年整个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事实文化名城,也推动着整个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使得其传统的街道被国家现代化的街道所取代,造成了景观趋同化的现状。

洛阳老城区街道现状问题

针对洛阳市最具有千年古都文化特色的老城区,主要的调研对象为老城区的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对于老城区城市街道的修补,是将街道上铺上青石板,重建丽景门,但是这种修缮不能改变老城区破败的现象。老城区最为洛阳市文化传承至今的核心物质文化载体,其该区域内的古城保护和整治是一种迫切的需求。

通过对城市街道景观使用者的问卷调查与城市街道的实地调研两种方式相结合,综合分析洛阳街道景观中存在的问题。在调研过程中对于城市的评鉴大部分认为洛阳是旅游及休闲城市,整个城市的生活节奏较慢,属于宜居型城市。以下为问卷结果分析(如饼状图1,饼状图2):

地域文化特色在其街道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城市地域文化特色景观的建设,是提升整个城市文化精神内涵的一种很重要途径。地域特色的街道景观设计是城市街道景观最根本的基础,文化是街道景观的内涵代表,体现着整个城市的精神和可持续的发展。在城市街道景观的设计中应该积极的理解和综合的运用其地域文化,强调在整个街道景观整体性和统一性,并着眼于其地域文化的特色,创造出具有明显地域化特色的城市街道景观设计。

街道景观的设计原则

(1)保护和发展地域文化景观的原则

每一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发展文脉,历史是街道魅力与个性的体现。深入地研究城市在整个发展过程的历史发展、自然地理风貌、传统风俗习惯,结合其时展所产生的新的材料,营造出新形势下的街道景观,并通过此来提成整个城市形象及品位。

(2)以人为本的原则

街道景观的设计是以与人能产生良好的互动,作为衡量整个城市街道景观的标准之一。人群的活动也是整个景观环境设计所必须要考虑的重要的因素,因此景观的设计也要满足不同的人对于街道景观的需求,并根据不同人群的需要,来合理地布置街道中的公共设计和绿化,真正地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目标。

(3)可持续的原则

街道景观应为一种长期性的景观设计,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要依靠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良好的推动作用。

(4)整体性原则

从一个城市的整体发展的角度出发,在城市街道景观的设计中,既要考虑其城市地域文化特色,也要考虑城市整齐的发展和布局,使整个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既有统一性,又具有整体的变化。

城市街道景观地域特色营造

通过对于洛阳老城区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北大街四条街道的环境的营造来体现洛阳作为千年的地域文化,也是通过城市街道来展现洛阳城市面貌。老城区现还留存了部分体现城市个性特征和历史文化的街巷、胡同,是生活类街道的特色部分。

东大街特色营造

东大街是相对比较完整地保留其文化特色的历史街区,以最为古老的八角楼街道的分界点――鼓楼作为整条街区的终点。街道内名古屋(图1)和李占标故居,为街道的景观节点,以凸显历史文氛围。东大街在以后的修建中,要以保留其街道最原始的特色作为最根本的原则,将两侧建筑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织补形式的修建,保留其建筑外立面的整体格局。将:麦乱的电线进行规整,改变原来随意乱推各种杂物的街道环境。步行街形式的历史街区,应该设置其相应的雕塑、假山石、绿化景观以及城市家具等景观设施,作为街道景观中的衔接。

西大街特色营造

西大街属于生活类街道,这类街道的整体氛围是与本地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丽景门(如图2)为主要的老城区文化展示之一,在城门的入口处建有一些以文化展示为主的商业区域,将一些现代的设计元素与历史街区的进行融合,通过这种融合展示出城市发展的过程。街道两侧是以商业店铺为主,功能是满足所在区域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与游客对于洛阳历史文化名城的探寻。街边建筑主要是以二、三层的建筑为主(图3),建筑外延是传统的未经处理的砖墙最为装饰,店面招牌的装饰是以它们给人以历史感和对往事的回味,因此对待这些道路要慎重,改建时要注意不要改变道路基本形态。在尺度较小的街道空间,应尽量避免各种设施及构筑物的妨碍。在街道绿化方面可采用单行种植、自然式种植的多样形式,结合局部的装饰性铺装,还原一定的风貌。

南大街特色营造

南大街的主要形式,也是步行街也是商业街的另一种形式。商业步行街分为两种不同的区域,一种格式历史建筑为其街区建筑的主要形式,街区两侧沿街建筑和商业店铺的招牌形式都是依照传统特色来作为主体,用来凸显其地域文化特色。随着商业向多元化发展,商业、娱乐、休闲、美食、文化、旅游为一体,使得整个历史街区重新焕发生机。

北大街特色营造

北大街主要的形式是商业街区,商业街区通常在区域内的核心地段,两侧或单侧由店铺组成。由于步行的人流量较大,街道的宽度要考虑商业街的性质和规模以及机动车道和步行道之间的矛盾,因此需要将其进行分流的处理。(图4)商业街道一般是由沿街建筑、行道树、标志物构成,景观模式比较固定,因此需要注意建筑物和街道的连续和统一,适当地通过构筑物和街道家具创造均衡的空间,突出商业街特征的同时也突出文化地域特点。

街道的步行人流量大,密度高,且步行持续时间较长,因而需要设置人群休憩空间及设施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在步行街中,因为商业店铺的聚集,使人的活动有一个诱导性的、集聚性的规律,街道设施和小品的设计可成为既满足功能又有个性的街道景观亮点。比如座椅、雕塑、指示牌等都可以被赋予地域文化内涵,为人群提供舒适、识别、便捷的功能,同时起到烘托、点缀和美化环境的作用。(图5)

从展示城市地域文化特色的角度来看,老街道比起城市大道更为重要。

街道文化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街道 景观要点设计

中图分类号: D26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城市街道景观的概念

如果说街道是形成城市形象的主要因素,是人们认识城市的重要场所。那么街道景观就是城市空间中最有生气、活力和最动人的空间形态。它所具有的这些特点为城市的景观元素构成赋予了重要的人文背景和景观特点。

从城市空间的角度说,城市街道景观是指出一切实体建筑围合起来的室内景观空间以外的一切室外景观的形态.如外部庭院、街道、广场、陆地、公园等为人们提供生活的空间。

从城市街道景观环境的构成角度说,街道景观是人与自然和社会接触的活动场所。建筑、绿化、气候、水、景观都与人有着直接的联系。一个舒适愉悦的城市街道环境,会带给人们美好的心情。同时也反映了城市的形象。

2 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的原则

2.1以人为本原则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认真实施惠民政策,加强对弱势群体救助。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提倡以人为本,主要是强调人在城市中的主人翁地位,街道绿化、服务设施、停车设施、休息设施等街道家具的配置都要从人的角度出发,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各种生理和心理需求[1]。现代景观规划大师约翰·西蒙兹认为,人们规划的不是场所,不是空间,也不是物体;首先规划的是人自身的体验,其次才是随形式和质量的有意识的设计,以实现希望达到的景观效果。场所、空间或物体都根据“服务于人”这个最终目的来设计,以最好的服务和人身体验来表达功能。正所谓“规划的不是场所,不是空间,也不是物体,而是人们在街道空间中的感受体验。“人”作为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的主体服务对象,最终实现的景观是兼顾人类共有的行为,满足人类户外环境活动的需要,并体现人对文化的需求和认同,如街道的座椅、垃圾桶、指示牌等服务设施的形状、尺度、色彩、材料、肌理等都与人体尺度、视觉、嗅觉相符合;街道空间的文化氛围与城市所在地方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等相协调。

2.2尊重历史、地域、文化的原则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城市景观中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场所往往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也为一个城市建立独特的形象奠定了基础。这是因为具有历史意义的构筑物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和地域特征在色彩上、造型上以及空间尺度上给人以强烈的认同感,容易产生共鸣[3]。当今社会经济文化全球一体化带给我们的冲击不光是感官上的还有物质结构上的,设计师在设计文化的趋同以及对西方设计的盲目崇拜加速了抹消城市作为历史的存在性的印记,带给我们的是失去地方特色的城市的平庸和审美疲劳。由此看来,城市道路的设计一定要建立在尊重历史,继承和发扬历史文化,结合现代的东西,学会传承和发扬,在特色中寻求新的形象。

2.3考虑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的引进是在人们盲目扩张城市,破坏环境,工业污染后人们重新认识生态重要性的时候逐渐提出来的观念,现代城市道路建设、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破坏原有自然生态,造成自然景观的损坏,城市道路网更使城市景观碎裂化加剧,对相邻景观物种的交流起明显的屏障作用。因此在道路设计中,一定要重视道路的生态廊道功能及其生态效应。

2.4整体性原则

城市街道作为城市建设过程中重点打造的空间,在设计时一定要把握街道景观的整体性。一般应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城市街道景观的设计既要从城市的整体出发,使街道景观展示城市的形象和个性,又要保证每条街道的景观设计遵循整体原则,满足人的使用功能和活动需求;其二把街道作为一个整体艺术来欣赏,并不断地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其三街道空间在历史长河中始终是作为一个整体在发展的,对不同时期的街道景观要素应正确把握,使街道的文脉得以保护和延续。

3 城市街道景观要素设计

3.1建筑物

建筑是城市街道景观的核心要素,它能反映一座城市深藏着的灵魂。人们可从其均衡、对称、布局等形式中能体验到一种美感。街道景观设计在遵循历史保护原则和整体性原则的基础上,把握历史建筑的风格、历史背景、地位及其所处的空间位置,并合理考虑新型建筑的造型、尺度、比例、风格、高度、色彩等因素,在保护历史街区整体景观的同时,将现代建筑的精神融合到城市景观中。沿街的建筑整体上从形体、色彩、高度、材料、民族性等方面进行精心设计、控制和引导,以此塑造有文化、有特色、延续城市文脉的街道景观。

沿街建筑作为城市街道界面的主体,建筑与街道是否协调直接决定街道景观的艺术水平,因此合理协调建筑与街道的关系是设计的关键。首先,建筑要与街道的性质相协调,不同性质的街道上建筑的使用功能也不同,其对应形成的街道风格也不同,街道上的建筑设计要从整体出发,布局时要利用建筑的进退、高低起落、建筑空间变化、沿街建筑轮廓线等形成和谐美观的景观。同时还要考虑为行人留有观赏、活动和交往的公共空间。建筑群的色彩也是街道景观设计的重要因素。色彩要与街道特点、建筑性质、街道设施、区域气候等相结合进行综合设计,形成一条统一协调的街道景观。街道受建筑形状所左右,或宽或窄或弯曲,形成富有人气的、变化的街道空间。利用格式塔心理学中的“图形与背景”关系研究街道中建筑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关系,设计一个合理、完善的街道空间。

图1建筑“内部”与“外部”的反转示意图

简而言之,街道沿街建筑的设计整体上要体现连续性,突出其体量关系、空间关系、建筑轮廓线等,还要强化建筑的文化性和地域性。细部上从建筑材料、肌理、装饰、背景等方面刻画建筑的风格和特色,活跃街道空间的气氛,并与人的视觉特性相适应,形成丰富的街道景观。

图2衔道建筑立向效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