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发展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文化产业;产业特性;金融环境;融资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6)11-0066-03
[作者简介]郭磊(1979-),男,汉族,江西上饶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基金项目]2015年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江西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项目编号:YG2015173)。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正由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率集约型增长转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发展模式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文化产业能耗低、污染小、市场潜力大,正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2014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23940亿元,同比增长121%,比同期现价GDP增速高39个百分点。“十”报告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意味着文化产业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文化产业发展正处于难得的历史机遇期。然而由于文化产业自身的特性,以及我国金融环境的制约,文化产业仍然存在融资难问题。
一、文化产业特性形成的融资约束
文化产业是文化与经济结合的特殊产业,不同于制造业和一般服务业,文化产业具有特殊的经济特性:一是资产结构上无形资产比重较高;二是具有高商业风险和国家政策风险;三是市场化程度低、商业模式不清晰。文化产业的特性放大了行业内部企业的融资风险,因而容易受到金融排斥。
(一)资产结构的特殊性
文化产业提供的是精神产品和服务,主要依靠知识、智力和技术投入。文化产业有形资产少、无形资产多,构成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核心资产主要是知识产权、品牌、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由于文化产业资产结构的特殊性,固定资产等抵押物比较少,现有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不能完全契合文化产业的特点,这限制了文化产业的融资可得性。无形资产估值的不确定性也是文化企业融资约束的主要因素,文化产业无形资产一般具有创意性和独特性,难以确定交易价格,甚至不具有市场价格;有的无形资产随着时间、地域和人们偏好的改变,其价值会出现较大的差异,诸如在地域差异、文化背景、风俗习惯、时尚潮流等因素影响下,资产定价比较复杂、价格波动很大。
(二)高风险性
文化产业与制造业和一般服务业相比较,具有更高的风险特性,主要是产业自身的商业风险以及国家政策风险。首先,文化产业商业风险较高。因为文化产品是带有思想性、艺术性和娱乐性内容的创意产品,消费者消费文化产品并非是基于生理或者物质上的需求,而是精神上的需求,消费者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存在多样性与易变性。因此,文化产品创作者很难准确预测市场反应和需求,只能根据自己的主观价值判断进行创作,再加上多数文化产品属于非必需品,其市场需求弹性高,文化产品的收益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其次,文化产业政策性风险大。文化产业不但具有市场属性而且具有意识形态属性,政府会对文化产业有选择地给予支持或加以限制,某些文化产品可能存在不能通过意识形态审查的风险。
(三)商业模式不清晰
首先,文化产业生产的产品不同于一般的耐用消费品,以大众性、一次性、娱乐性为基本属性,大多数产品消费周期性短、实时性强。例如,影视剧、文艺演出具有短期的项目性,演出持续期也只有几个月,不能产生长期和持续的投资收益。其次,由于过去文化管理体制的原因,我国的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过去一度融合发展,文化的产业属性一度被忽略。文化产业集中度低、市场化程度不高,文化产业链条上原创、制作与环节分割明显,产业链中端的大型传媒机构控制文化创意制作与平台,前端的内容原创企业和后端的文化衍生环节企业规模都比较小,不利于产业链的发掘和延伸。产业特性导致文化产业整体的融资风险较高,文化产业容易陷入融资困境。
二、金融环境导致的融资约束
在我国,文化产业属于新兴产业,发展的历史较短,文化企业与金融机构联系不紧密,金融机构对文化企业的经营状况、盈利前景、资产定价等信息的了解较少,特别是一些文化事业单位转制的文化企业,其盈利模式不是很清晰,因而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不能契合文化企业的特点。
(一)银行信贷不适合轻资产的文化企业
在我国现行的金融政策下,银行提供的金融产品主要针对传统产业,重视企业拥有的有形固定资产,而适合文化产业融资特征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还比较缺乏。由于文化产业资产结构的特殊性,以知识产权和创意项目作为主要资产,无形资产占比大,固定资产相对较少,缺少银行传统上认可的有效抵押品,这与银行传统的信贷模式不匹配。知识产权、版权等无形资产的价值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价值波动比较大,很多银行为规避风险很少开展针对知识产权、版权等无形资产的质押贷款。因而大部分文化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信贷资金。
(二)文化企业资本市场融资难度大
首先,大部分文化企业不具备上市融资的条件。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等九部委联合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支持和鼓励文化企业进行上市融资、发行股票与债券,鼓励已经上市的文化企业通过增发股票等方式融资,以加快文化产业的振兴和发展。但上市融资条件较高,目前我国上市的文化企业只有几十家,大部分文化企业的商业模式和财务业绩难以达到上市融资的要求。即使是上市条件最宽松的创业板也要求申请股票上市的公司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千万元,最近一期期末的净资产不少于2千万元。文化企业普遍规模偏小,盈利能力与资产规模等方面的约束,使其很难实现上市融资。
其次,文化产业进行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的难度更大。文化产业比一般的产业具有更高的风险特性,文化产业所生产的文化产品具有创意性,其价值既取决于生产者的创造也取决于消费者的体验,文化产品的收益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很多文化产品消费周期性短,不能产生长期和持续的现金流,很难被投资者认可,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的难度较大。
(三)金融配套体系不完善
近年来,文化产业的融资方式呈现多元化,间接融资、直接股权融资与债券融资等融资方式得到发展,但是由于文化产业融资的相关配套机制缺失,导致现有的融资渠道不畅通,文化企业实际的融资效果不佳。比较突出的问题有:第一,专业的评估机构缺位。文化产业具有轻资产的特性,版权、著作权等无形资产是其核心资产,文化产业的无形资产价值会受到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的多重影响,其价值评估比较复杂,需要专业的机构进行评估,但是国内对文化产业无形资产评估的机构较少,严重制约了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第二,抵押担保和信用保险缺乏。文化产业固定资产较少,商业风险也比一般产业高,在缺乏抵押担保和信用保险的情况下,无法实现风险分散的功能,文化企业的融资能力和融资规模为此受到重大制约。
三、发展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路径
(一)完善间接融资制度
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金融机构要根据文化产业的特点和金融服务需求,建立适合文化产业融资特征的金融服务体系。金融机构要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针对文化产业以轻资产的特点创新信贷产品和金融服务,以实现对文化产业需求的基本覆盖。强化信贷风险控制,准确识别和管理文化产业融资风险,除了固定资产的抵押、担保方式,探索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版权集合质押贷款等信贷服务,扩大收益权质押贷款的适用范围。使信贷融资成为文化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让拥有优质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文化企业获得信贷资金支持。
(二)健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机制
政府可以为文化企业上市提供配套服务,对不同层次的文化企业制定对应政策,引导其健康快速发展。对盈利能力较强并且资产规模较大的文化企业,可以寻求在主板市场上市融资;对规模相对较小但是成长性好的文化企业,可以争取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融资;对于尚不具备上市条件的中小文化企业,则可以选择场外市场挂牌。近年来,我国场外交易市场的兴起为多层次资本市场注入活力,同时,也需要完善和规范发展场外市场,明确场外市场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中的地位,规范运作规则,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完善场外市场融资功能与交易功能,健全场外市场信息披露规则,防范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通过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能够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文化企业的融资需求。
(三)完善融资配套机制
为促进文化产业顺利实现融资,需要发展和完善相关的中介机构。为了保障担保机构对文化企业提供融资担保业务,应扶持担保机构的发展,通过政府投入、社会资本投资等多种渠道扩大担保基金的规模,通过政府提供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和引导担保机构为文化企业的融资提供担保,分散融资风险;建立再担保机构,分散和转移担保机构风险;建立文化创意企业信用评级和信用记录制度,充分实现信息共享,解决因为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导致的融资难问题。完善知识产权评估机制,为知识产权质押、投资入股、融资担保和流转变现等投融资行为创造条件;促进文化产权交易所的发展和服务的完善,为文化企业提供政策咨询、信息、项目推介、投资引导、并购策划、项目融资和产权交易组织等服务;为各类文化产权流转提供交易平台及专业服务,促进文化产业与资本紧密结合;为文化的项目孵化、企业升级、转企改制、并购重组、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增资扩股、招商合作等提供一揽子的质押贷款、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兼并收购等综合金融服务及基础平台服务。
[参考文献]
[1]陆岷峰,张惠文化产业大发展的金融支持系统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2)
【关键词】万达集团 文化产业 影视产业园区
一、全球功能最全的影视产业园区——青岛东方影都
2013年9月22日,万达集团投资建设的全球投资规模最大影视产业项目——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区举行隆重的启动仪式,该项目总投资500亿元人民币,其中文化旅游投资超过300亿元。东方影都位于青岛市区西部,是一个以影视产业为核心,涵盖旅游、商业等多种功能的大型综合性文化产业项目。项目占地37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40万平方米,包括影视产业园、电影博物馆、影视名人蜡像馆、影视会展中心、汽车极限秀、万达文化旅游城、度假酒店群、游艇俱乐部、滨海酒吧街、国际医院等多个项目,是世界唯一具有影视拍摄、影视制作、影视会展、影视旅游综合功能的特大型影视产业园区,计划2016年6月项目一期开业,2017年6月影视产业项目全部建成开业。
东方影都规划的万达城是万达独创的特大型文化旅游商业综合体。中国电影家协会已与万达签订协议,将支持万达集团,并于2016年开始,每年9月举办青岛国际电影节。为保证青岛东方影都建成后的成功运营,万达已与多家全球影视巨头和艺人经纪公司达成初步协议,每年将有30部左右的外国电影在青岛东方影都拍摄制作。同时,东方影都还计划引进50家以上的国内影视制作公司,确保每年不少于100部国产影视作品在此拍摄制作。东方影都的投资建设,将会极大地提升青岛文化产业水平和产业结构。一旦东方影都建成后,不仅会提高青岛的就业率,还会迅速拉动青岛的旅游产业发展,甚至改变青岛城市定位,使青岛成为世界文化旅游名城。
二、从青岛东方影都看万达集团的文化产业模式
大连万达集团创立于1988年,它从最初一个地方房地产企业,经过20余年的发展,现在形成了一个具有商业地产、高级酒店、文化旅游、连锁百货四大支柱产业的集团。万达集团的文化产业始于2005年,在此之前,万达集团经历了商业地产——订单地产——城市综合体三个阶段的发展,逐步夯实了它在国内地产企业中的地位。就在这一年,万达集团开始进军电影产业,并将电影产业作为集团的第三大产业支柱来发展。经过近10年的发展,万达文化产业集团成为中国最大的文化企业,注册资金50亿元,资产310亿元,2012年收入208亿元,已进入电影院线、影视制作、影视产业园区、舞台演艺、电影科技娱乐、主题公园、连锁娱乐、报刊传媒、字画收藏、文化旅游区10个行业。计划2016年收入达到400亿元,进入世界文化企业前20名,2020年收入达到800亿元,进入世界文化企业前10名。
万达集团的文化产业布局是从2009年开始的,万达院线起初在整个集团中的收入只占2%,虽然所占的比重并不大,但对万达集团的品牌传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2012年北京万达文化产业集团成立,证明万达集团开始加快了向文化企业转型的步伐。2012年9月10日,万达集团宣布收购美国第二大院线AMC公司。这一举动让万达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电影院线运营商。2013年9月22日,万达集团投资建设的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区举行隆重的启动仪式。万达集团就这样一步一步地迈向了世界文化企业的行列,根据世界知名咨询机构罗兰·贝格的2012年全球文化产业50强报告中显示,万达文化集团在世界文化企业中排名38位。
2001年中国加入了WTO组织,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在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产业是支柱性产业,它不仅是国家经济实力的象征,也是国家软实力的象征。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经济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走入规模化、产业化的轨道上来。文化产业并不是新生的事物,它包含13个项目:广告、建筑、艺术及古董市场、工艺、设计、流行设计与时尚、电影与录像带、休闲软件游戏、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与计算机服务业、电视与广播,其中电影的制作和发行都属于文化产业的范畴。英国是首先提出文化产业并且将其作为整个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加以大力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其核心来自于创意,文化产业所要发展的就是具有创造性的产业。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的文化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纵观万达集团在文化产业领域中的发展,已经可以发觉我国文化产业的巨大发展潜能。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说过:“万达的文化产业模式离不开创新、创意。”从万达集团投资建设的全球投资规模最大影视产业项目——青岛东方影都就可以一窥究竟。首先青岛东方影都的立项是基于中国潜在的电影产业的市场。2005年万达集团成立了万达电影院线,只用了短短四年时间万达院线票房就成为全国第一。2012年万达集团又并购美国AMC院线,这一举措使万达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影院线运营商,这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开拓了前所未有的市场。但是万达集团并不满足于只是做电影产业链条的最终端,同时还进入了电影的制片领域,打造了完整的电影全产业链。电影是艺术创造的过程,但是仅有艺术创造是不够的,电影必须通过某种形式实现其经济价值,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产业。文化产业的消费方式也不同于一般的工业产品和服务,它是带给人精神和文化上独特感受的实体或非实体的存在。青岛东方影都的投资,是对万达集团在文化产业这一领域的发展加上了重重的筹码。
万达集团的文化产业模式不论在规模还是经营的方式上都是独特的,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多种产业之间的组合。万达集团的文化产业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依附于万达商业地产的优势。这一点从万达的第三代“城市综合体”这一商业模式就可以看出,万达广场就是这一商业模式的成功案例。而青岛东方影都则是它的更高级版本,它不仅拥有娱乐消费、旅游的功能,同时还是电影产业从制作到发行整个产业链条的所在。 2013年万达集团开始集中大规模建设“万达城”,青岛东方影都则是万达集团的项目之一。“万达城”是万达集团在多年经营商业、文化、旅游产业的基础上,经过4年研究,全新推出的大型综合项目,规划有文化、旅游、商业、酒店四大内容,主题游乐园室内室外结合。这样的文化产业模式是全国首屈一指的,这样不同的产业相互依托、相互支持、相互影响,产生综合效应。
2.利用高科技打造全新文化产品。“万达城”的打造要依靠超高的硬件设施,特别是青岛东方影都的建设,是为了使之成为世界上唯一具有影视拍摄、影视制作、影视会展、影视旅游综合功能的特大型影视产业园区,那么更是要依靠全新技术、全新科技作为其运行的基础。
3.连锁经营的管理模式。万达集团的文化产业经营借鉴了国外跨国商业企业的连锁经营理念。万达集团文化产业的连锁经营管理模式可以理解为“高度集权、目标管理”。这就表现为三个统一:统一品牌、统一制度、统一运营。统一制度和统一运营,可以使管理者做到统一控制财务、人员、合同、战略目标等,体现了集团发展的规模效应。统一品牌可以提高消费者对万达的品牌的认同度和忠诚度。
三、青岛东方影都对万达集团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
王健林曾说:“中国电影市场已连续多年保持3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而且丝毫没有减速,保守估计,2018年将超过北美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2023年前达到北美票房收入的2倍左右。”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的电影产业市场是具有相当大的潜力的,中国的潜在观影人群的基数是巨大的,未来世界电影发展的市场是在中国。尽管这是一种比较乐观的观点,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现在中国电影产业所存在的问题,中国每年所制作的影片在800部左右,虽然在数量上我们占据优势,但是无论是在质量还是影响力上都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中国的电影产业只是大,但并不强。其问题就在于我们没有形成庞大且强大的产业中心,也没有拍出真正意义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影片,同时没有像奥斯卡那样的国际一流电影节来宣传自己。
自2008年开始,万达集团开始主动由商业地产向文化产业这个方向转型。目前,万达集团已在长白山、武汉、西双版纳、哈尔滨和南昌等地规划开发多个重大文化旅游项目。按照万达集团的转型计划,到2020年万达商业地产的收入比重将降到50%以下,文化和旅游是其两大投资方向。之所以万达集团会有这样的转型,一是因为目前国内商业地产这种“城市综合体”已经趋于饱和,如果继续做下去势必会对万达集团今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危机;再一个就是万达广场在全国的扩张可能已经遭遇到瓶颈期,从目前国内万达广场的分布我们可以了解到,中东部地区的一、二、三线城市都已经落成,但是在西部地区万达广场的扩张速度明显要慢了许多,在西部一些城市其盈利近乎为零,问题就在于这些城市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都是阻碍其继续发展的因素。所以种种因素导致万达集团积极谋求转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通过其独特的文化产业模式,实现万达集团向国际文化企业的迈进。
青岛东方影都是落实国家文化强国方针的重大举措,是万达集团发展文化产业的重大战略,也是打造中国文化世界品牌的重大推动力。2012年,万达集团收购AMC成为全球最大的院线,这就掌控了电影的放映渠道;接下来跟美国的四大影视经纪公司签约,这就掌握了电影的发行渠道;一旦影视产业园区落成,万达的文化产业集团还掌握着电影的制作渠道;在电影产业园区落成的同时,每年还会举办国际性的电影节,这就掌握了电影的宣传渠道。可以说万达已经完成了在电影产业上的全产业链布局。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增长,文化产业作为一个具有高附加价值的朝阳产业,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它甚至被称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王健林说:“可以预见在今后10年甚至20年,文化产业将呈现出爆炸式增长,成为一个增长最快的行业,我们所从事的文化产业,我觉得符合国家大势,做企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顺势而行,不要逆势而行。”中国的崛起光靠GDP是不行的,只有成为文化强国才是真正的崛起。
参考文献:
[1]徐丹丹,孟潇,卫倩倩.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文献综述[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1(2).
[2]严郁郁.从万达集团并购 AMC论全球电影终端市场变革[J].现代传播,2013(3).
[3]王煊.万达的生意经 万达院线经营模式初探[J].电影艺术,2008(3).
[4]陈桂龙.万达转型文化旅游产业[J].中国建设信息,2013(15).
[5]王琦.万达的加法[J].中国企业家,2009(17).
关键词:文化产业项目;策划;管理;开封古城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02
一、项目背景
第一,旧城改造。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后,开封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从而需要对旧城进行持续的改造,这也是程式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于旧城改造能够重新规划定位城市不同区域的功能。开封市的城市格局早已形成,有着浓厚的古城风貌,并且有着悠久历史以及多姿多彩的文化。不过古城区当中的居民住宅主要是五六十年的建筑,危房以及旧房数量众多,乱搭乱建的问题非常突出。当前在开封老城当中,仍然有数百万平方米棚户区等待改造。因此开封市决定彻底拆迁老城区当中的棚户区,同时改建老城区为休闲旅游城市,在一定程度上重现北宋的“汴京风采”。各大媒体相继报道开封市的老城区改造工作吗,并将其称之为“千亿豪赌”。
第二,文化资源丰富。开封有着悠久的立时,是有名的“六朝古都”,尤其是宋文化的内容多姿多彩,宋代历史遗存非常丰富,国家级保护单位包括铁塔、东京城遗址以及繁塔。省级的保护单位包括相国寺以及宗公祠等,市级的保护单位包括古州桥遗址以及午门石狮等。地下历史遗址包括古州桥遗址以及新郑门遗址,同时还有珍贵的馆藏宋代文物。除此之外,各个朝代的文化遗存还包括开封城墙、刘青霞故居、开封东大寺、延庆观以及龙亭等。开封城拥有的宋代的文化名人数量众多,例如赵匡胤以及包青天等。开封市拥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14类共80项。
二、项目目标
文化产业园区项目的开发目标主要分为土地以及文化两部分。第一,土地开发目标。开封市的文化产业资源集中分布在老城区,规模比较大的文化产业项目在开发的过程当中需要通过政府批准,从而实现统一规划并且审批获得土地,然后进行一级开发。因为土地所有者属于开封市政府,所以在建设园区的过程当中,政府通常会通过二级开发从同企业进行合作。开封市的文化产业园区在二级开发的过程当中主要目标是商业地产以及旅游地产。
第二,文化资源开发目标。开发文化资源的目的在于实现文化资源再生产,也就是将文化资源当作原料,借助于一系列的建设开发操作,让文化产品面向市场,通过这样途径获取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开封市在文化产业园区的开发过程当中,将宋文化当作出发点,在已有历史遗迹的前提下,塑造有着鲜明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从而拓展文化产业的内涵,并且具体文化产品的重要也比较多元化,例如宋宫廷文化、宗教文化以及民俗文化。在开发文化资源的过程当中转换文化资源成为资本,从而实现文化资源的增值。在各个文化产业园区当中,从总体上文化资源产业化的开发从总体上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第一,文化旅游业。将宋文化当作园区旅游的支撑产业,已经形成完整的文化旅游景点。第二,文艺演出业。这也是园区当中比较优势较为明显的文化产业,并且品牌产品以及演艺资源比较丰富,优则会广阔的市场前景。第三,书画工艺业。这也是园区重点开发的文化产业,比较典型的包括书画、宋绣以及朱仙镇年画等,这部分工艺美术品逐渐发展成为闻名全国的文化艺术品牌。第四,饮食文化。开封的小吃全国文明,尤其是夜市受到游客的普遍赞扬。除此之外还包括会展、收藏以及休闲娱乐等,都是在宋文化为基础上开发的文化产业。
三、基本流程
第一,管理运营流程。园区管委会在管理组织的过程当中,转变过去政府办文化以及政府管文化的模式,实现了“管办分离”。具体而言就是在园区管理的过程当中,政府抓哟负责出台政策、做好规划以及后期的监督监管,其中的实务则由企业来具体负责。鉴于此,古城文化园区成立开封市旅游投资公司以及宋都古城投资公司,由两个公司来当作管理运营的机构,具体负责园区文化产业的运营管理以及建设管理。园区当中的管理组织借鉴一套人马以及两块牌子的模式,形成园区管委会以及城投、文投工作人员根据一体化发展的目标,通过独立干礼的机制,来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园区项目建设之间的密切联系。
第二,融资流程。资金可以说是策划管理文化产业园项目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之一。开封市的文化产业园区属于战略性的园区,因此在开发的早期阶段,最为主要的资金来源是政府。不过因为整个园区需要的投资金额规模庞大,仅仅依靠政府资金无法满足要求。为了确保园区能够正常完成开发建设,开封市政府借助于各种不同的途径来融资社会资本。在此过程当中,开封市政府出台了相关的投资融资扶植政策,并同时借助于市场机制实现项目策划以及融资渠道之间的衔接对接,从而力求能够吸引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到园区项目的建设当中。这些优惠政策包括满足文化产I的信贷需求、丰富融资渠道、降低信贷门槛、完善金融支持的奖励机制。在具体运营的过程中,文化产业园区的重点项目同社会资本进行深度的合作。例如清明上河园同海南置地公司联合成立股份公司,御河水系则由宋都水系公司同建业集团联合开发。这些项目在开发以及管理的过程当中都搭理吸收民营资本。
四、商业模式
开封市的文化产业园区在商业模式放,首先由政府进行规划,然后进行开发建设,有着典型的行政特色。文化产业园总体规划的范围是古城墙当中的所有区域以及古城外部清明上河城基地、生态度假区、大宋博物馆、朱仙镇文化旅游区。园区将宋文化当作买点,将全城一景作为特色,以两环以及八区当作布局,建立起一城两环八区的商业模式。第一,一城。将古城区建成成为宋文化公园,将宋代的建筑当作主题,修缮保护当前的各种文物古迹,根据内在时尚以及外在古典的要求,来兴建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成为全城一景的主题公园。第二,两环。将城墙当作主体开发环城风光带,同时将六河五湖当作文化景观带。城墙为主的环城风光带通过整治附近的环境,改造护城河并且复建四个角楼以及豁口,来实现墙体的贯通。通过治理疏浚护城河,达到城外河以及城内水系的疏通,这样一拉就实现了健全的城墙规划格局。
第三,八区。开封古城文化产业园共包括宫廷文化区、府衙文化区、开封府、大相国寺、铁塔文化区、延庆观、鼓楼商业文化区以及清明上河城影视基地区等。依托种类丰富的文化资源,古城文化在产业园区当中将不同的文化资源进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塑造了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区,一方面明显丰富宋文化,另一方面也丰富了文化产品的类型。根据这一布局理念,并且借鉴其他文化产业园区的经验,开封市的文化产业园区选取了“园中园”的商业开发模式。宋都古城产业园区在2011年被批准为国家级的文化产业园区,积极引进企业来参与运营或者是投资建设,从而推进了大批的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同时取得非常理想的收益。2016年春节黄金周当中,开封市一共接待接待游客将近2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高达3.6亿元。
五、风险及对策
第一,旧城改造方面的风险及对策。开封市的宋都古城产业园区在开发的过程当中同旧城改造实现了合二为一,因此同普通意层面的城市建设规划存在这一定的区别,最为关键的是思路是通过引进社会资本来实现产业化的运作。从开发的主体而言,是由政府来从整体上负责项目的规划以及管理,并且分步实施。在此过程当中根据不同项目的条件实施不同的政策,提供相应的优惠措施来招商。重要的园区文化产业项目则由文司进行策划,在必要情况下需要控股管理。从开发对象而言,文化资源在开发过程当中将宋文化当作核心,从而打造文艺演出、文化旅游、饮食文化以及书画工艺美术等产业,实现土地开发过程当中旅游地产以及商业地产之间的结合。从开发的机制而言,管理运营以企业作为主题,融资的机制是通过出台投资融资的优惠措施,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到文化产业园的建设。宏观层面的文化产业园区能够概括为政府规划、项目包装以及企业运营。这一模式在开封文化产业园区策划管理过程当中的效果令人满意。
第二,开发模式方面的风险及对策。清明上河园属于国家级的主题公园,是由开封市政府以及海南置地公司联合开发的一个项目,在此过程当中存在着一地你给的风险。从开发的主体而言,海南置地公司在参与之前,清明上河园是由开封市政府负责开发。在海南置地公司参与之后,开发的主体就是企业以及政府联合成立的股份公司。政府仅仅是指导性提供政策支持以及管理支持。从开发对象而言,开发文化资源是对宋文化中当中的各种民俗文化实现深层次多角度的挖掘,土地开发则主要是开发旅游地产。从开发机制而言,管理机制是将市场作为导向,由企业来管理运营,其中融资机制是政府使用土地入股同海南置地公司展开合作。在后期运营当中,融资模式是滚动开发。
第三,古城保护方面的风险及对策。为了充分保护古城风貌,并且有效改善古城区的景观,在此基础上发展旅游经济,开封市政府先后组织水系工程开发。其中大宋御河属于二期工程,开发过程是政府主导的资本运作以及资源整合。水系工程开发以及旧城区改造是同步进行的,因为涉及棚户区的拆迁,所以只能通过政府主导将展开。除此之外,作为市政工程的一部分,规划设计同城市发展战略需要相互融合,有政府审批通过。从开发主体的角度而言,御河开发是由政府成立的公司当作主体,社会企业t能够参与协助。从开发对象的而言,文化资源开发主要是营造北方地区的水城特色。从开发机制而言,运营管理是将宋都水系公司当作主体,融资途径是政府鼓励社会资本的积极参与,从而政企合资进行开发。水系开发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宋文化内涵,连通城区的主要景点,带来理想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不过开发过程当中也出现了水质差以及水系边商品化过度的问题。
开封市借助于大手笔的资源整合以及旧城改造实现文化产业项目的发展,同时借此提升了城市品位。文化产业项目开发模式的选择,应当结合地区的社会发展背景以及经济水平,同时地方政府对文化产业项目的目标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文化产业项目的开发模式以及开发理念也不断变化。
参考文献:
[1]赵汐.风险控制视域下的文化产业项目策划及管理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3(1):451-452.
[2]侯方园.文化产业项目策划与管理风险控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14):163-164.
[3]陈璐.从项目策划看湘潭红色资源如何多元开发[J].中国商论,2015,5(30):106-108.
[4]王华.“文成公主”大型实景演出项目策划的运营分析[J].当代青年月刊,2015,3(9):150.
[5]杨吉华.县域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研究--以蓬莱市八仙过海旅游公司为例[J].枣庄学院学报,2016,33(4):125-129.
[5]曹蔚,卞波.智慧旅游的“南京模式”――“智慧夫子庙”文化产业项目研究报告[J].江苏商论,2015,3(6):40-43.
论文关键词:创意产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高校
一、引言
凭借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及作为国际大都市和中国政治文化中心的优势,北京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在国内一直处于领先优势地位。据统计,北京新闻传媒业的资产总量、经营效益和覆盖面在全国处于优势领先地位;出版物品种、电视剧出品集数、电影产量和会展数量均占全国的1/2;艺术表演团体、演出经纪机构总量居全国之首,舞台演出荟萃海内外优秀剧目;每年近30亿人民币的古玩和艺术品交易与拍卖交易额,占全国总交易额的80%以上。2005年起,北京市委开始着力抓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使之成为首都经济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柱。目前,北京已有各类文化创意企业5万多家,其中已具规模的企业近8000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经济,聚集了一批具有一定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企业和产业聚集区。
文化创业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从企业调研中发现,许多创意产业的经营人才事实上是从创意设计岗位或技术岗位上遴选出来的,从事小部门的管理尚可,但若是大集团的经营就有很大问题。文化创意产业需要既懂行业又懂经营的职业经理人。但是,从北京市78所高校与创意产业相关的人才培养及学科发展情况来看,目前在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院系及专业设置中,经营管理专业方向极少,即使有,也基本处于极其边缘的位置,开设专业课程少,实践机会更少,培养方案极不成熟。而目前在经营、公管等院系中也找不到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课程。事实上,创意产业与一般产业的经营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单纯套用经济管理的一般原理和方法也解决不了行业中的具体问题。
因此,要培养既懂行业又通经营管理的人才,就必须从本科生起开始有目的地培养有针对性的管理人才。本文的研究目的就在于探讨本科创意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方法,以期更好地为首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创意产业的特点
文化创意产业,又称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ies),最早由英国创意产业工作组在1998年《创意产业专题报告》中提出。是指源于个人创造性、技能与才干,通过开发和运用知识产权,具有创造财富和增加就业潜力的产业,包括广告、建筑、艺术、动漫、设计、出版、软件、影视等行业,该产业属新兴的现代服务业。此后,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中国的台湾和香港地区也相继倡导大力发展创意产业,并掀起了巨大的创意经济浪潮。据资料显示,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的价值高达220亿美元,并以5%的速度递增。在一些发达国家,创意产业增长的速度更快,美国达14%,英国为12%。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产业是不断生产创意成果的企业,支持产业是直接支持创意产品的制作、发展和传播的企业群。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思路、模式和一般的产业不同,其逻辑思维是从价值创造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它的思维方式就是创造价值、发现价值、挖掘价值,然后实现价值的最大化。因此,推动文化产业最为重要的发展动力有两个:一个是资源动力(包括以艺术为代表的文化资源、以经营人才为代表的人力资源),另一个是产业动力(包括经济上的商业模式、技术基础和政策环境)。资源动力主要是经营人才如何利用文化资源作为素材进行创意策划、智慧生产;产业动力主要是新技术的普及程度、市场机制的发达程度和企业经营的主导力量。文化创意产业是科技、智力与文化相结合的产业,市场的需求是教育发展的源动力之一。作为文化产业要素最为重要的人才要素,创意产业管理人才对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
三、创意产业管理人才的能力特点
创意产业管理人才是文化产业领域的经理人,是能够对文化产业价值链进行统筹、规划和运作,拥有综合知识、多样技能以及创新精神的既懂文化艺术又懂经济管理的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因此,创意产业管理人才的核心能力就是创意管理能力。创意管理就是组织通过创意激发、灵感产生、联结建立、灵感实现和创意转换及传播的过程。创意管理的关键环节是关注“文化企业的战略、组织领导力、风险预防、商业模式和组织变革、文化市场和消费以及文化政策。”创意管理是文化产业管理的核心,是实现创意到产业的决定力量。创意产业管理人才就是掌握这种创意管理能力的文化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设置也是以这种创意管理能力的获得为目标的。创意产业管理人是文化企业的经营者,是文化项目的管理者,是文化产业领域里的文化企业家。向勇对文化产业价值链的分析后认为,创意产业管理人在文化产业价值链条的每个环节里都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并提出了“创意经理人胜任力双素质叠合结构模型”,归纳出创意管理能力的五个维度:品德素质、经营管理、创意特质、社会影响力和成就欲望。
四、创意产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创意才能是一种特殊才能,它的育成既需要一定的先天因子(比如艺术家的创意主要来自他们的天分),又需要后天的长期培养,不是经过简单培训就可以得到的,也不是其他专业人才可以嫁接的。因此创意能力的培养需要有创意的教育模式,需从培养机制入手,在教育体制和培养机制方面进行创新,把知识熏陶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课堂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通过多种渠道提高人才的复合型的能力结构,以培养出更多高层次的创意人才。
文化部文化产业司施俊玲副巡视员出席会议,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介绍了文化产业发展态势、文化产业与金融投资、科技创新融合的最新进展。据介绍,目前我国各种规模的文化产业园区已发展到2500多家;其中国家已命名的文化创意产业各类相关基地、园区已超过350个;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已初步建立,且正在深度创新、逐步完善。达晨创投合伙人刘昼董事长、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董梁副总裁、上海兆联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杨秋萍董事长分别发表了主题演讲。
“十”报告明确提出,文化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大繁荣大发展已被提升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国内外金融资本大量涌入文化产业,文化科技创新日益活跃,精彩文化创意、多元文化产品层出不穷,极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文化产业园区规划与建设、文化旅游项目设计与运营、文化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文化作品与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文化与金融资本融合等热门话题正在成为各级地方政府、文化产业企业、金融投融资机构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论坛期间,应邀而来的业界知名人士立足文化产业的发展需求,深入探讨文化产业金融生态环境,全面解析成功文化企业资本运营途径与模式,深度分享文化企业成功路径与背后故事。
参与论坛讨论的近40位嘉宾结合各自的业务定位和实践体会,分别以“新文化新金融:文化投融资体系再探索”、“大文化大并购:扩张之路”、“新模式新机遇:各类文化产业投资机会大比拼”、“大产业大投资:文化旅游与创意园区”为主题,进行思维碰撞,为在场的听众奉献了四场精彩纷呈的“听觉盛宴”。专家们集中关注和讨论了城市创意产业园、文化产业集聚区规划和战略定位,如何搭建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国资背景的文化投资基金如何发挥竞争优势,文化企业如何实施并购战略,影视龙头企业如何挖掘行业大数据并实现落地,如何创造和把握新的影视投资题材,在“盒子战”当中如何开发下游智能产业链,投资旅游业如何规避风险等问题。“大文化”产业的概念正在形成和快速扩散。除了影视、出版、旅游、演艺等传统文化之外,还囊括传播、公关、广告、研究等更深挖掘的机会。围绕大文化产业,各类投资机构试图找到更多更好的投资标的。中国民生银行文化产业金融事业部万晓芳副总裁概括提出文化与金融资本的融合有三点值得深思:一要聚焦,二要融入,三要创新。
在未来若干年中,各类投资机构又将如何在“大文化”产业中纵横捭阖?人们坚信,文化产业发展还是应坚持“百花齐放”,一定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方参与主体都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发挥和突出长项,将资源转化成财富。在提供文化产品的各个细分行业,都会不断涌现新的亮点。首先是“点”上的突破,然后发挥其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及相关产业的良性发展,从而实现文化产业的全面整合发展。
专家认为,企业重组和并购是切入文化产业的最好路径。近几年,被称为“文化产业未来走势”的并购如火如荼。仅今年上半年,国内并购交易就达406起,其中文化产业领域达30多起,表现非常抢眼,高溢价接踵而来。在专家看来,文化行业具有区位经济、规模经济等多重属性,具备并购创造价值的天然基础。伴随国内文化产业的高速发展,借助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以及一系列行业利好政策出台,国内文化产业的并购无疑进入“加速期”。
值得一提的是,文化产业投资行业近期出现了两个不容忽视的显著现象:一方面,政府引导基金、产业资本及民营投资机构等致力于投资文化创意产业的资金空前集聚,却因为有市场前景和独特定位的项目稀缺而找不到出口;另一方面,则是“根红苗正”的稀缺项目被高度追捧,估值虚高,偏离价值规律。若干的资本投资都集中在影视传媒等几个领域,僧多粥少,相应企业“洛阳纸贵”。
论坛还首次2013年中国文化产业投资研究报告的核心数据。核心数据由新元文智集团负责编写和提供。经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审核。